风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的魅力——多姿多彩的风筝》教学设计

十三局小学-王奎刚发表于 2007-5-7 21:17:48

综合实践活动课

《风的魅力——多姿多彩的风筝》教学设计

德州市十三局小学王奎刚

课题:多姿多彩的风筝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总体思路:本课内容以美术教材第十册“风的魅力”中的风筝为引线,将知识、设计、造型、应用于一体,改为多学科渗透的

综合课《多姿多彩的风筝》。课程设为三课时,课堂内外结合。

本课教程分五个环节:一、引入。二、认识。三、制作。四、创新。五、展示、放飞。本课的关键字:知、能、精、情、美。(美贯穿于各环节之中)。通过录象片、图片、实物学生了解到风筝节、传统的、现代的、艺人们的丰富奇美的风筝造型,在美的感受中增进知识。在设计制作中学生锻炼动手能力,以自己的审美和智慧创作出精美的作品。在交流展示中得到美的意识提升。走入大自然放飞美好的心情,深刻体会古诗中诗意。写出自己美好的感受。

教学目标:1学习风筝的知识,增进对祖国民间文化艺术的了解和热爱。

2 设计、制作新颖、精美的风筝作品。提高创新能力。

3 体验用自己作品参予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动手能力,美的意识,放飞情趣。

课前准备:师:多媒体课件,范作,演示用的工具材料。

生:竹条、纸、线、剪刀、颜料、笔、胶水等,上网查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交谈引入

1引发兴趣。教师简短的交谈提问:提起风筝大家不但熟悉也非常喜欢。“你们中间有谁放过风筝?”“一般在什么季节放飞?”“在室外放飞(参与)中都看到了些什么样式的风筝?”

2教师点题:下面看短片《风筝节》,来间接感受“多姿多彩的风筝”魅力。

(1)留下的印象:(快乐的人群—多彩的风筝—和谐的春风。)

1984年4月1日至3日,举办了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至今已有24届了。风筝起源于中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来自各国的朋友通过风筝这条纽带拉进了距离,相聚在一起,促进了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增进了友谊。”

(2)思考的问题:画面中所看到不同样式、大小、甚至几吨重的风

出示课件:风筝升空的原理

风筝在空中受风,空气会分成上下流层。通过风筝下层的空气受风

筝面的阻塞,空气的流速减低,气压升高;上层的空气流通舒畅,流速增强,致使气压减低;升力即是由这种气压之差而产生的,这正是风筝能够上升的原因。

以上可知,升力的产生有2个要素:1. 风力;2. 牵引力;

在风力、牵引力和由此产生的升力这三个力的作用下,风筝在空中基本上是达到受力平衡的。

风筝在空中的受力图:

本课步骤一关键词:交谈—短片—(印象)--简介—(问题)—原理

不到一分钟的短片留给学生的是(1)看到表面印象:人群、风筝、春风。

(2)思考引申问题:风筝升空的条件。风、风筝结构。

教师就学生谈到的(1)印象中的人、物、景,结合“潍坊国际风筝会”向学生简述风筝作为中国的民间文化艺术历史悠长、深得人们的喜爱,吸引着各国同行爱好者来参观、学习、艺术交流。(此步使学生充满一种自豪感。)

教师就学生思考的(2)风筝升空的条件,通过课件演示升空的原理。(此步要让学生看明白,为放飞阶段的引线角度调整、放飞技巧奠定基础。)

二、认识发现

1、出示风筝实物。

观察,说出它的组成(骨架、表皮。)结构(对称、平衡。)

(1

(2)表皮:皮纸、尼绒绸、塑料等。

(1)对称:风筝左右的骨架必须是对称的。

(2)平衡:有的风筝后部需要加长尾使整体保持平衡。

2、出示课件。

赏析,进一步了解风筝的分类构造:(图1)学生根据网上查的资料共同分析风筝特点。

(1)硬翅风筝

用上下两根竹条做成翅膀的风筝,如沙燕等。特点:简洁、结实,适应性强,

(2)软翅风筝

用一根竹条支撑翅膀上沿,下沿轮廓由面料构成,可随风飘荡。如鹰、蝴蝶,蜻蜓等。特点:表现力较强。有的可以拆卸。

(3)串式风筝

由若干个单元联接成串的风筝。。如串雁(鸿雁传书)、龙头蜈蚣。(4)立体风筝

由桶状骨架、等形成。

(5)简易风筝

骨架用玻璃钢或者竹条,面料多用尼绒绸、无纺布做。如菱形、三角形等。特点:制作工艺简单,装饰具有现代感,容易放飞,比较普及。3

以上了解了不同类型样式的风筝欣赏了多姿多彩的造型。发现:无论那种类型样式的风筝都是由骨架和表皮组成。外形的变化主要是靠骨架设计绑扎,纹样色彩是在表皮上装饰。为了能起飞和升空后的相对稳定必须保证结构上的对称和平衡。

风的条件具备了,风筝的结构关系到是否能飞好,学生首先以实物的观察认识到风筝主要是由骨架、表皮组成。对称、平衡式的结构。然后通过幻灯片的赏析进一步发现风筝的外观样式功能虽各具特色但它们共同具有的东西仍是开始观察到的四个关键词,要想有新颖外观造型就要从骨架的设计和表皮的装饰上入手,对称、平衡是设计要求中的基础。

三、制作阶段

演示过程:(以三角形风筝为例)

1、绑扎:将竹条用线扎成十字形。

2、蒙皮:用两根竹条做成斜杆,用薄纸蒙在骨架上。

3、绘制:简洁明快的图案。

4、引线,用一根线栓在横杆与竖杆的交点上。另一根栓在下端。

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根据自己所带来得材料制做一个简易能够飞的风筝。

步骤三关键词:绑扎—蒙皮—绘制—引线

这是第一课时的最后阶段,教师的技法点击把各环节交代清楚,引线的角度掌握好。学生合作互尽所能。制作、试飞需要时间,课余活动进行补充。

四、创新阶段

1、出示范作。(1)介绍几种外形的构架:三角形、菱形、蝌蚪形、飞机形、蝴蝶形等。

难点解决:竹条的弯曲。预热到一定温度后,竹条变软,便可弯曲。弯曲要适度,过急则会弯断,(用电烙铁或酒精灯火苗预热)。

(2)风筝装饰:绘制、各种材质粘帖、附件装饰。(图2)

2、精心设计、制作。

3、图片欣赏:传统与现代精品。风筝之最。(小资料)

最早用纸扎制风筝的是我国五代时的李邺,他在纸鸢的头部装上竹笛,风入竹哨、声鸣如筝,“风筝”之名由此而来。

最大的风筝是荷兰人宁根所制,面积达550平方米。

最小的风筝是我国潍坊风筝艺人唐延寿刷新了我国最小风筝的记录,在一个火柴盒里装有三只紫燕...其中最小的一只长25毫米、宽24毫米。

最重的风筝是日本人制作的,重达8.5吨,放飞时,要数百人抓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