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侗族的建筑风格
侗族古寨建筑介绍
侗族古寨建筑介绍侗族古寨建筑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建筑形式。
侗族古寨建筑主要分布在中国贵州、湖南、广西等地,是侗族人民长期生活和文化积淀的产物。
下面将介绍一下侗族古寨建筑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侗族古寨建筑以木材和石材为主要材料,建筑形式多样,包括木结构楼房、石头房屋、吊脚楼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吊脚楼,它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吊脚楼是侗族古寨建筑中最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之一。
它的特点是楼房悬挂在高处,下面有一段空隙,可以用来存放粮食和家畜。
吊脚楼的悬挂设计不仅可以减少洪水对楼房的侵害,还可以防止蛇、老鼠等动物进入楼房。
此外,吊脚楼还具有通风、采光、保温等优点,使人们在楼内生活更加舒适。
侗族古寨建筑的外观造型独特,常常呈现出层层叠加的形式。
楼房通常分为三层或五层,每一层都有独立的功能。
一层通常用来存放粮食和家畜,二层是居住空间,三层则是起居场所。
屋顶采用斜坡状设计,以防止雨水渗透。
同时,屋顶还常常装饰有彩色木雕,给人以美的享受。
侗族古寨建筑的内部装饰也非常讲究。
楼房内部常常有精美的雕刻和彩绘,展示了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艺术造诣。
墙壁上常常绘制有各种图案,如花草、鸟兽、人物等,寓意着幸福、美好和吉祥。
侗族古寨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侗族人民在建筑中融入了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使建筑成为了一个文化载体。
侗族古寨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各种雕刻、绘画和装饰,这些都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古寨建筑代表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它不仅是一种居住空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通过侗族古寨建筑,我们可以了解到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侗族古寨建筑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建筑形式。
它以吊脚楼为代表,以木材和石材为主要材料,外观造型独特,内部装饰精美。
侗族古寨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和传承。
侗族建筑特色
侗族建筑特色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建筑风格。
侗族是中国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建筑特色独具一格,令人赞叹不已。
侗族建筑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其中以贵州侗族建筑最为著名。
贵州的侗寨被称为“人间天堂”,富有山水之美和建筑之美。
侗寨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由上至下分为三层:上层为客厅和起居室,中层为卧室,下层为牲畜存放和作坊。
这种结构有利于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需求。
侗寨建筑通常有一到四个入口,每个入口都有门楼,门楼上常有五天门或九天门的图案,寓意吉祥如意。
门楼下方常常有雕刻精美的石雕,展现出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
侗族建筑的屋顶非常独特,被称为“牯岭顶”。
它呈波浪状,象征水波荡漾,给人以美妙的想象。
牯岭顶采用木瓦作为材料,防水性能非常好。
屋顶上常常有飞檐,增添了建筑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同时,屋顶下方还常常悬挂着红色的灯笼,给人以喜庆之感。
侗寨的布局非常有特色。
不同寨子的住宅呈环形排列,中间常有广场或院子,供人们休憩和聚会。
侗寨的房屋紧凑排列,形成壮丽的群山画卷,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有些侗寨甚至建在山顶上,俯瞰山谷,景色如画。
侗寨的建筑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共生。
除了住宅,侗寨中还有一些独特的建筑,如鼓楼、鼓坛、观鼓台等。
这些建筑用以举行传统的侗族活动,如侗族大歌比赛等。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它高大而精致,给人以庄重和神秘的感觉。
鼓楼内部常常悬挂着大鼓,侗族人民在特定的节日和活动中会敲击这些鼓,传达吉祥和喜庆。
侗族建筑体现了侗族人民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这些建筑不仅是侗族人民居住和生活的工具,更是他们文化传承和情感寄托的载体。
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侗族建筑面临着挑战和保护的问题。
但是,侗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保护意识让人们对侗族建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侗族建筑特色的独特魅力令人陶醉。
它展示了侗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也让我们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侗族建筑特点和保护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XX
20XX
侗族建筑特点和保护
讲师:XXXX
日期:20XX-
More
-
目录
CONTENTS
1 侗族建筑的特点 2 侗族建筑的传承与保护
2
侗族建筑特点和保护
侗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蕴含的文化内涵,让人们
对其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向往
本文将介绍侗族建筑的特点,以及如何对其进 行保护
P 1 ART
侗族建筑的 特点
COMPANY LOGO
1
侗族建筑的特点
1. 依山傍水的环境选择
侗族建筑多位于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中, 这既体现了侗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 利用,也体现了他们追求和谐、顺应自然 的哲学思想。在这样的环境中,侗族建筑 与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侗族建筑的特点
2. 风雨桥和鼓楼的独特设计
侗族建筑的传承与保护
4. 研究和记录
通过专业机构和研究人员对侗族建筑进行深入研究和记录,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和信息。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建筑的演变过程和文化内涵,为未来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 宝贵的参考。同时也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将相关信息永久保存下来,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 化遗产 总之,侗族建筑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 施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通过政府、社区、旅游开发等多方面的合作与努力,让这些美丽 的建筑继续留存于世并传承下去
通过社区教育和参与活动,让更 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侗族建筑的价 值和意义。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 ,让学生了解本地的文化和历史 ,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和尊重意识。同时鼓励民间艺人 传承技艺,发挥他们的作用和影 响力
侗族建筑风格
侗族是个有着悠久是和传统文化的少数民族,由我国古代秦汉时期的“百越”族系发展而来的,主要分布在湘桂黔三省区相邻地带的山区。
侗族地区聚居得地方温湿多雨,土地肥沃,有着优良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其创造俏美独特的木构体系建筑提供了丰富的建筑木材。
此外,由于侗族地处偏僻,闭塞的地理环境使其文化体系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一定程度上的原始文化色彩,其建筑也不例外。
别具特色的建筑表现了他们独特而丰富的传统文化。
无论是依山傍水的村寨中别具一格的吊脚楼,还是气势恢宏形似宝塔的鼓楼和潇洒飘逸的风雨桥,都构成与其他建筑与众不同的特色和风格,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瑰宝。
侗族聚居地多为山区切气候多雨温湿,为防湿毒蛇虫兽的侵袭,底层不住人,都用于饲养家畜,安气,置柴草,放置农具和重物等,侗族的建筑风格为干栏式建筑,下面从侗族的风雨桥,吊脚楼和鼓楼三方面了解一下它的建筑风格。
风雨挢在侗乡能和鼓楼媲美的,是侗寨的风雨挢,俗称花挢。
凡侗族人聚居地区,有河必有挢,挢梁全都建筑在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
大部分为木挢,还有石拱挢石板挢竹筏挢等,宽四五米。
青石作墩,杉木铺挢面,上面是瓦顶长廊。
长廊两旁设栏杆长凳,形如游廊,可供行人躲避风雨,观赏休憩。
吊脚楼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鼓楼鼓楼亦称凉庭,它是侗文化的象征,是侗寨的独特标志。
鼓楼以高而大,伟岸稳重,巍巍挺拔见长。
鼓楼楼檐层数为奇数,不管层次多少,均高于民居。
鼓楼有厅堂式、干栏式和宝塔式三种类型,柱型有单柱和多柱之分,多柱型鼓楼中间的四根主柱象征四季,12根衬柱象征12个月,合起来寓意岁岁平安、四季祥和。
侗族建筑 侗族木楼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侗族建筑侗族木楼的建筑有什么特点导语:独树一帜的侗族文化,是勤劳勇敢的侗族人民智慧的成果。
最鲜明的标志就是侗族木楼。
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侗族人民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用智独树一帜的侗族文化,是勤劳勇敢的侗族人民智慧的成果。
最鲜明的标志就是侗族木楼。
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侗族人民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用智慧建造出侗族世代生存依靠的木楼。
侗族木楼最独特的地方就是保护自然。
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看看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侗族木楼吧。
黔、桂、湘交界地区近年成为旅游热点。
这里山深林密,居住着侗族人民。
他们的住房独具特色,而那秘不外传的二十六字建造口诀更是令人遐想。
在侗寨中流传着一个关于房子的故事:古代,有一对恋人来到山中,他们用竹子做支架,用竹篾和茅草做房顶,搭起了一个草棚子。
山神刮起了一阵风将草棚吹散了。
他俩在河畔用石块垒起了石头房子,房顶铺上石片。
水神却用一场大水将石片冲得七零八落。
正在无奈之时,一个喜鹊巢给了他们启发,两人找来粗大的杉树枝,搭起坚固的架子,用木条铺成地板,美观耐用的房子竣工了。
大风吹过来,风从树枝的缝隙中穿过;大水冲过来,水从杉木柱中流走,房子屹然不动,毫发无损。
于是二人就在这样的木楼中住了下来,他们的子孙在同样的房子中生活,繁衍至今,这就是现在的侗族。
故事中的房子就是侗族木楼。
侗族大部分生活在贵州、广西、湖南等省毗邻连接的地区。
这一带群山耸立、溪流纵横、气候温湿,盛产杉木。
木楼以杉木为骨架,在离地面相当的高度上铺杉木板条作为居室地板,房顶常用树皮为瓦,这种建筑结构被称为“干栏式建筑”。
侗族的干栏式建筑用木材做原料,而傣族、苗族、黎族的干栏式建筑则使用竹子。
侗族的木楼有两种变形:如果村子建在平地上,楼板离地2米至3米,称为“干栏楼”。
如果木楼建在山坡上,则以杉木支架“找齐”,叫“吊脚楼”。
这种木构建筑的居住区高高在上,防水防潮,又利于通风散热,与当地的地理气候相宜。
木楼式样历经数千年而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结构变得复杂一些,多为两层或三层,上层住人,下层为畜舍或厕所。
论侗族的建筑风格
论侗族的建筑风格外国语学院08英语6班王玉杰0804014620侗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我国的侗族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靖县、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等县。
侗族聚居地多为山区且气候多雨潮湿,为防湿毒蛇虫兽的侵袭,底层不住人,只用来饲养家禽,安气、置柴草,放置农具和重物等。
侗族的建筑风格为干栏式建筑。
下面我将从侗族的风雨桥,吊脚楼和鼓楼这三方面介绍一下侗族的建筑风格。
风雨桥在贵州、广西的侗乡,有许多非常有名的鼓楼和风雨桥。
这些建筑属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其结构之严谨,造型之独特,极富民族特色。
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和其它铁件,皆以质地上乘的杉木楔子衔接,拔地而起。
风雨桥又称花桥,是侗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之一。
苗寨喜欢靠山居住,所以侗寨大多数修在河边,溪边。
因此,侗寨就出现了石拱桥、石板桥等。
而最富民族特色的便是风雨桥。
最具盛名的风雨桥是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马安寨的程阳桥是风雨桥的代表。
因桥上建有廊和亭子,既可行人,又可躲避风雨,故称风雨桥。
其结构以桥墩、桥身为主的两部分。
墩底用生松木铺垫,用特制的油灰粘合料石砌成菱形墩座,上铺放数层并排巨杉圆木,再铺木板作桥面,桥面上盖起以瓦为顶顶长廊桥身。
桥身用四根柱子将楼抬起,桥顶建造数个高出桥身的瓦顶数层飞檐翘起角楼亭、美丽、壮观。
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长廊和楼亭的瓦檐头均有雕刻绘画,人物、山水、花、兽类色泽鲜艳,栩栩如生,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始建于19 12年,于1 92 4年建成,1982年被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程阳桥为木石结构大桥,桥面架杉木,铺木板,桥长77.76 米,桥道宽 3.75 米,桥面高11.52米。
广西侗族建筑发展现状
广西侗族建筑发展现状广西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化和建筑风格。
侗族建筑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西地区一道风景线。
广西侗族建筑起源于古代的木质建筑,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侗族建筑以“堡寨”为代表,堡寨是侗族村落的集体居住形式,融合了集体意识和家庭意识。
堡寨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结构复杂而精巧。
传统的侗族堡寨分为内堡和外堡两部分,内堡是族人居住的地方,外堡是用来抵御外敌的防御设施。
侗族堡寨内部布局讲究开合有序,一般都有四门并排出入,象征四方来者都受欢迎。
内堡内部则是依着山势,错落有致地构筑了一系列庭院和房屋。
庭院一般是一个个小石碑的水池,池旁是各种花草树木,给人一种宜人的氛围。
侗族建筑的特点之一是彩画,堡寨的屋檐、墙壁、窗户等处用鲜艳的颜色作画,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彩画题材多为神话传说、故事和日常生活,寓意着幸福、和谐和繁荣。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侗族建筑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侗族人放弃了传统的生活方式,选择了更现代化的住宅。
这使得传统的侗族建筑逐渐失去了人们的关注和保护。
其次,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一些侗族堡寨被迫拆迁,为城市发展腾出空间。
这对传统的侗族建筑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和破坏。
然而,广西侗族建筑的发展现状并非一片灰暗。
一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意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开始采取措施保护侗族建筑。
例如,在一些侗族村落进行了修缮和改造,将传统建筑与现代设施相结合,以吸引游客和保留侗族文化。
另一方面,一些侗族村民也开始重新认识和认可自己的文化,努力保护传统建筑,并将其作为传承侗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总的来说,广西侗族建筑的发展现状是一个复杂和多元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的冲击和挑战下,传统的侗族建筑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困境。
然而,随着相关部门和侗族村民的努力,侗族建筑正在寻找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和传统文化需求的发展道路。
侗族建筑介绍
侗族建筑介绍
侗族的住房,是以干栏式竹楼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
它是在竹木结构的竹楼上加盖木板墙、瓦、瓦当,再盖木板房。
鼓楼,也称“歌堂”,是侗族人民的精神家园。
在侗族聚居地,都有鼓楼。
鼓楼是侗族建筑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
它是侗族人民的宗教、文化、政治、经济活动和风俗习惯的中心,它不但是侗族人民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侗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中心。
侗族建筑,一般由正房、偏房和厢房组成。
正房为整座鼓楼中最高大宽敞的一幢,由正厅和两边各一间偏房组成。
正厅和偏房是鼓楼内最重要的部分。
它是正屋与偏房之间连接部分,由柱子和大梁构成。
梁上梁一般用杉木制成,高约四尺许,上雕龙或凤,梁柱间横搭有长约二尺左右的木枋或木柱,一般用三根,中间一根较大。
这种结构既美观大方,又能起到承重作用。
在正厅前设有供桌和供台。
供桌是用杉木制作,上面有一块木板做成的台子,供人活动时坐、立之用。
—— 1 —1 —。
侗族传统建筑及其文化内涵解析以贵州、广西为重点
三、广西壮族、侗族传统建筑的 实用功能
广西壮族、侗族传统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外观和结构,还具有丰富的实用功 能。这些实用功能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居住功能
广西壮族、侗族传统建筑的居住功能是其最基本的实用功能。无论是干栏式 还是木结构建筑,都注重居住空间的舒适性和实用性。例如,壮族的干栏式建筑 底层圈养家畜或存放农具,上面为居住层,以火塘为中心,既方便生活取暖,又 能够烹饪食物。侗族的木结构建筑也充分考虑了居住功能,以“悬山顶”式屋顶 适应当地气候特点,同时内部空间分隔合理,满足家族成员的生活需求。
此外,侗族传统建筑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作为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载 体,建筑不仅反映了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精神风貌,还体现了他们的宗教信仰 和哲学观念。在传承侗族文化方面,传统建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总之,侗族传统建筑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们以 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魅力。在欣赏这些美丽建 筑的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
一、贵州侗族传统建筑
贵州侗族传统建筑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地区,其中以肇兴、西江、宰荡等地的 侗族传统建筑最为典型。这些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采用吊脚楼的形式,以四榀 三间为主,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室和客厅,下层为厨房和仓库。建筑的外墙 多用石头或砖块砌成,屋顶则多采用歇山或悬山式。
在贵州侗族传统建筑中,鼓楼和侗寨是两个最为重要的元素。鼓楼是侗族村 寨的标志性建筑,通常建在村中心或寨门处,具有聚集村民、报警、祭祀等多种 功能。侗寨则是由多个建筑物组成的社区,包括住宅、鼓楼、仓库等,体现了侗 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一、广西壮族、侗族传统村寨及 建筑的历史渊源
侗族风雨桥建筑赏析
侗族风雨桥建筑赏析
1. 独特的建筑形式:侗族风雨桥通常由桥、廊、亭组成,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式。
桥身横跨江河,桥墩由巨大的石头砌成,坚固耐用。
廊和亭则建在桥身上,为行人提供了遮阳避雨的场所。
2. 精美的雕刻艺术:侗族风雨桥的建筑装饰非常精美,桥上的廊和亭通常采用榫卯结构,没有一颗铁钉,却十分坚固。
桥的梁柱、栏杆、屋脊等处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既有装饰性,又有寓意,反映了侗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
3. 实用的功能:除了具有审美价值外,侗族风雨桥还具有实用的功能。
它不仅可以供人行走,还可以为行人提供休息的场所,遮风挡雨。
在侗族人民的生活中,风雨桥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交流、休息、娱乐。
侗族风雨桥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建筑,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还具有实用的功能。
它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普安的侗族风情如何
贵州普安的侗族风情如何贵州普安,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充满魅力的侗族同胞。
他们独特的风情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等待着我们去慢慢展开、细细品味。
侗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
在普安,侗族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侗族的鼓楼,是他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鼓楼通常高高耸立在寨子的中央,不仅是侗族人民聚会、议事的场所,更是他们精神的象征。
鼓楼的建筑结构精巧,不用一钉一铆,全以木榫穿插而成,展现了侗族工匠高超的技艺。
从远处望去,鼓楼犹如一座古老的城堡,庄重而神秘。
走进侗族村寨,吊脚楼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些木质结构的房屋依山而建,一半悬空,一半着地,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适应了山区的地形。
吊脚楼的栏杆和门窗上常常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花鸟鱼虫、人物故事,无不栩栩如生,反映了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侗族的服饰同样令人瞩目。
侗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她们用自己的巧手织出绚丽多彩的布料,绣出精美的图案。
侗族女子的服装多以蓝色和黑色为主色调,配上鲜艳的绣花和银饰,显得端庄而典雅。
男子的服装则相对简洁,但也有着独特的细节,比如头巾和腰带的系法,都有着特定的讲究。
侗族的饮食文化也别具一格。
他们以大米为主食,喜欢腌制各种酸菜和咸菜。
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酸汤鱼。
鲜嫩的鱼肉在酸汤中炖煮,加上独特的香料,味道酸辣可口,让人食欲大增。
此外,侗族还有着丰富的糯米食品,如糯米粑粑、粽子等,每一种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味。
在音乐方面,侗族大歌堪称一绝。
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民间合唱形式,歌声悠扬婉转,犹如天籁之音。
侗族人民常常在节日、聚会或者农闲时唱起大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赞美。
他们的歌声中,有对爱情的向往,有对劳动的歌颂,也有对大自然的敬畏。
侗族的节日也是丰富多彩。
其中,最盛大的当属萨玛节。
萨玛节是侗族祭祀大祖母萨玛的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至二月间举行。
在这一天,侗族人民身着盛装,聚集在萨玛祠前,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侗族建筑调研总结汇报材料
侗族建筑调研总结汇报材料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
侗族的建筑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侗族建筑特点,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下是我们的总结汇报:一、侗族建筑概述:侗族建筑主要分布在侗族聚居区,并受到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侗族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其特点主要有:1. 建筑材料:侗族建筑多使用木材、竹子、石头等天然材料。
其中,木材是主要的建筑材料,常用的木材有柚木、楠木等。
木材的使用使得侗族建筑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保温性能。
2. 建筑形式:侗族建筑以屋檐飞翘、建筑倾斜为特点。
侗族人认为屋檐越翘越好,呈“七夕钩”形状,象征富贵和好运。
同时,建筑倾斜的设计有助于排水和防止积雪。
3. 建筑布局:侗族建筑一般采用横向布局,即在山坡上平整出一段地,然后在该段地上建造房屋。
这种布局的好处是利于利用山地,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浪费。
二、侗族建筑类型:1. 台楼:台楼是侗族最典型的建筑类型,具有悠久的历史。
台楼一般都是多层楼房,下层为堂屋,上层为房间,由坡地上凸出的台基上建造而成。
台楼通常采用“回廊式”建筑形式,即每层都有前廊和侧廊,形成独特的空间组织结构。
2. 阁楼:阁楼是侗族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供村落里的男子群体使用。
阁楼建筑外观华丽、气派,内部设有床铺、桌椅等生活用具。
阁楼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建筑,注重红墙黛瓦和飞檐翘角的装饰。
3. 排屋:排屋是侗族建筑中的一种常见类型,一般是多户居住的集体房屋。
排屋沿山脊线分布,每户之间密不可分。
排屋建筑以挂脚楼为主,一般采用木质结构和石基,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三、侗族建筑特点:1. 形式独特:侗族建筑独具特色,屋顶飞檐、屋檐翘起的形式使其在众多建筑中独树一帜。
2. 色彩明亮:侗族建筑多采用红色、蓝色、绿色等明亮的颜色,给人一种欢快、活泼的感觉。
3. 纹饰丰富:侗族建筑的门窗、楼梯、梁柱等部件都会进行精美的雕刻和画画,纹饰丰富多样。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与分析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与分析侗族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的珍品之一,代表着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瑰宝。
这些村落位于中国贵州省的黔东南地区,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侗族村落得以保存了许多传统的民居建筑,成为了文化遗产的宝库,并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侗族传统村落的建筑景观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首先是侗族民居的建筑形式,多采用木材和石材结构,以及竹木石为主要材料,古朴典雅。
其次是建筑的布局,侗族村落大多坐落在山坡上,为了适应地势,村落内的民居多为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以及有特色的吊脚楼。
再次是建筑的装饰,侗族村落的民居外墙常常会涂抹用彩色土砖制成的绘画,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装饰艺术。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侗族传统村落面临着许多保护与发展的问题。
一方面,随着现代化建筑的兴起,许多传统的侗族民居被拆除或改建,传统建筑的风貌逐渐消失。
旅游业的发展也对传统村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大量的游客涌入村落,带来了环境污染和文化冲击。
为了保护和传承侗族传统村落的建筑景观,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
首先是要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让当地居民和游客了解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并呼吁大家一起共同参与保护工作。
要加强对传统村落的管理和规划,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政策,确保传统村落的原始风貌得以保留。
要加强对传统村落的监测与调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要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吸引更多游客来参观传统村落,并且要注意旅游活动的文化教育性,让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了解侗族传统文化。
通过以上的措施,我们能够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侗族传统村落的建筑景观。
只有保护好这些村落,我们才能够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给后代,并且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侗族的传统文化。
浅析贵州民居之黔东南侗族干阑建筑
浅析贵州民居之黔东南侗族干阑建筑具有传统特色的侗族居住建筑是贵州省城市文化和城市建筑风格的特殊表现。
在现代化的城市中,对少数民族特殊建筑应如何保护、管理、进行了简要阐述。
标签:贵州民居;侗族干阑建筑;保护1、贵州民居的生成背景贵州现在民族建筑居多集中地地区属黔东南地区,该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晨昏多雾,雨后爽朗。
所谓“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开门见山,出门爬山”的民谚,形象生动地概括了这一气候复杂,自然条件特殊,建设用地有限的特定的高原地貌环境。
对地形地貌较为适应的干阑式建筑,在有限的用地上,最大限度的利用地形,在不改变自然环境的条件下,在抬高建筑的方式,建立起适应地形地貌,又具有安全性的建筑,很好的突出了地理环境作用于建筑的文化结果。
2、黔东南侗族干阑建筑2.1自然衍生的山寨形态一般侗族村寨分布都依山傍水,位于兩座山脉之间的谷地,干阑木楼沿着山谷走向布置,地势平坦,民居的分布形态呈带状格局,各空间布局形态都是受民族文化的影响而产生和发展的,同时随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的撞击,以及时间、人物、地域的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风貌。
2.2传统侗居空间的形态特征侗居多依山傍水而建,由于用地有限,为创造更多的使用空间,建筑巧妙的与地势相结合,手法独具匠心。
传统侗居的平面空间多样,但就其类型而言,当归于干阑建筑。
干所谓干阑建筑,即用过柱子把建筑托起,使其下部架空。
实际是对“人处其上,畜产居下”的居住建筑类型的通称。
不过,随着人们对住宅空间和面积领域的要求的扩展,干阑建筑有些已经从简单的两层发展为三层或者四层。
从一开间发展为两开间、三开间或者更多开间,或者长屋。
2.3侗寨公共交往场所2.3.1鼓楼,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是象征族性群体的标志性建筑物,是侗寨社会、文化、政治中心。
鼓楼是侗族文化的中心载体.是侗族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鼓楼成为了内聚人心、外显吉祥的建筑物,鼓楼在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侗族木构建筑
鼓楼结构
鼓楼建筑系木质的四柱贯顶,多柱支架八角密檐塔式结构。 “神奇的建筑师”凭一根丈杆,一支笔,错综复杂的金瓜梁方、 斗拱支柱,以杉木开糟穿榫和接而成,不用一钉一铆,衔接不 隙,丝毫不差,牢固严谨,经风霜,历雨露,百年不倒。
更为罕见者是神 奇的独柱鼓楼。为了 装饰、防腐,在鼓楼 的外额上抹粉描绘或 白灰泥塑龙凤鸟兽, 古今人物,以及侗族 生活风情的油饰图案。 琳琅满目,栩栩如生。 形式生动活泼,内容 丰富多彩。
风雨桥桥梁
桥梁由巨大 的石墩、木 结构的桥身、 长廓和亭阁 组合而成。 除石墩外, 全部为木结 构,也是不 用一钉一铁, 全用卯榫嵌 合。桥身以 巨木为梁。
从石墩起, 用巨木结构 倒梯形的桥 梁,抬拱桥 身,使受力 点均衡,桥 面游廊宛如 长龙。游廊 上建有三层 或五层的四 角形成八角 形的桥亭三 至五座。桥 檐瓦梁的末 端,塑有檐 玲,呈丹凤 朝阳,鲤鱼 跳滩、坐狮 含宝形状。
侗族寨门
正梁顶上塑有双龙抢宝,还配以彩画,点缀其 上。桥的长廓避间为过道,两旁铺设长凳,供来往 行人休息。长廓两壁上端,用木板雕刻各种历史人 物,或绘制神话故事彩画。
侗族鼓楼
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 风格的建筑物,流行 于湖南,贵州、广西 壮族自治区交界地区。 座座鼓楼高耸于侗寨 之中,巍然挺龙凤、飞 鸟和古装人物,云腾 雾绕,五彩缤纷。从 江县高增侗寨鼓楼高 达二十余米,十三层 次;黎平纪堂侗寨一 寨就有三个鼓楼,侗 寨风光可说十足了。
侗族寨门
侗族的寨门为"井干式"木 构建筑,侗族称之为"现"。 一般几十到百来户的侗寨, 其寨门都修建得比较朴素, 也不高大,大约宽1.6米 左右,高3米左右。
贵州黔南州的侗族风情如何
贵州黔南州的侗族风情如何贵州黔南州,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孕育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侗族风情独具魅力,令人陶醉。
侗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在黔南州的土地上,他们传承着千年的智慧和传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侗族的建筑风格别具一格。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它高大雄伟,结构精巧。
通常采用木质结构,层层叠叠的飞檐,展现出优美的线条。
鼓楼不仅是侗族人民聚会、商议事务的场所,更是他们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
风雨桥也是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它横跨在河流之上,既为人们提供了交通便利,又具有遮风挡雨的功能。
风雨桥的桥身装饰精美,雕刻着各种图案,充满了艺术感。
侗族的服饰文化同样引人注目。
侗族妇女的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精美。
她们擅长刺绣和织锦,将自己的巧思和对生活的热爱融入到每一针每一线中。
侗族男子的服饰则相对简洁大方,但也有着独特的细节和装饰。
这些服饰不仅是美观的外在展示,更是侗族文化和身份的重要标识。
侗族的音乐和舞蹈更是充满了活力和魅力。
侗族大歌,被誉为“天籁之音”,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演唱方式令人惊叹。
歌声悠扬婉转,仿佛能穿透人心,传达出侗族人民的情感和故事。
芦笙舞也是侗族的传统舞蹈之一,舞者们手持芦笙,边吹边跳,动作矫健有力,充满了节奏感。
在各种节日和庆典上,侗族的音乐和舞蹈总是能将欢乐的氛围推向高潮。
侗族的节日丰富多彩。
“侗年”是侗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盛装打扮,欢聚一堂,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祭祀祖先、歌舞表演、品尝美食,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萨玛节”也是侗族的盛大节日,以祭祀萨玛女神为主要活动,表达了侗族人民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侗族的美食同样令人垂涎欲滴。
酸汤鱼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鲜嫩的鱼肉搭配酸辣可口的汤汁,让人回味无穷。
腌鱼、腌肉也是侗族的特色美食,独特的腌制方法使其具有浓郁的风味。
此外,还有各种用糯米制作的美食,如糍粑、糯米饭等,口感软糯,香甜可口。
在黔南州的侗族村寨,人们热情好客,邻里之间和睦相处。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美学结构设计探析论文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美学结构设计探析论文侗族传统村落建筑美学结构设计探析论文一、侗族建筑艺术的重要性在我国众多民族中,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黔、湘、桂等地。
在人类建筑的历史长河中,侗族人民以其特有的民族特色创造了侗族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建筑艺术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侗族民族文化之一,侗族鼓楼、桥、寨门、居民楼房等建筑,是侗族建筑艺术的表征,这些建筑不仅承载着侗族的民族文化,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蕴。
这些建筑风格的设计具有较高文化价值,是我国建筑历史文化的重要分支,是珍贵美学建筑设计的文化资源。
所以,我们要对侗族的建筑结构设计特点进行保护与发展,对侗族的建筑进行整体的规划、探索。
二、侗族建筑的布局侗族特有的建筑美学民族文化,使侗族建筑有别于其他少数民族建筑,侗族传统建筑经历丫多年的文化建筑发展过程,以其特有的建筑布局形态,为文化脉络勾_r它发展的轨迹。
传统侗族建筑民俗文化形象由其建筑整体形态及环境布局构成。
以贵州肇兴镇侗族传统村落为例,贵州县地区以多山地为主,侗族村寨多建造于狹长谷地,侗族建筑布局紧密、错落有致,形成特有的侗族建筑群体的布局风格。
从侗族村落建筑文化布局上可分为设计学的点状、线状和面状三类。
点状建筑文化形象以侗族村落的五座鼓楼为代表。
侗赛鼓楼是侗族村落全寨中最高的建筑物,并且分布于村寨五个建筑团体的中心,鼓楼居于中心,民舍环鼓楼而建造,鼓楼是村寨的标志性建筑。
线状建筑文化形象有从村寨中穿行而过的溪流,在溪流之上分别有六座风雨桥,并以它独特的侗族建筑风格为整个侗族村寨添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面状建筑设计特点则为狭长地区民居建筑的建造形式,侗族村寨的布局是围绕着村寨的五座鼓楼的各自中心而展开的。
村寨由五个环形建筑体系组成,分别被称为仁、义、礼、智、信等建筑团体。
这种面状建筑群虽然有部分现代建筑穿插于其中,但是由于建筑规划布局集中,在整体上并没有破坏建筑设计美学的面状整体性。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侗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侗族是居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下面将介绍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村落规划。
侗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采用岩石为基础,房屋又分别为居住、杂物和风雨挡三部分。
侗寨里的屋宅多为三层或四层,居住层主要为人们居住,杂物层用来存放杂物,风雨挡则用来挡风遮雨。
侗寨都建在山坡上,村落呈阶梯状分布,错落有致,景色秀丽,给人一种宛如童话世界的感觉。
侗族文化的魅力还在于其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侗族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每年侗族春节、侗族花山节等节日都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如侗族花山大赛、侗族龙船竞渡等。
这些活动不仅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娱乐,更是传承和弘扬了侗族文化。
侗族文化的魅力还表现在其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形式上。
侗族有着丰富的歌舞艺术,其中以侗族大歌最为著名。
侗族大歌具有独特的音乐形式和曲调,歌中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的向往。
侗族还有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如竹马舞、花灯舞等,舞蹈动作矫健而柔美,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侗族文化的主要内容还包括传统服饰、婚俗和民间信仰等。
侗族服饰以手工织造为主,色彩斑斓,图案独特。
侗族婚俗讲究礼节,婚礼庄重而隆重,举办婚礼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和程序。
侗族还有着丰富的民间信仰,如崇拜自然和祖先,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也在侗族社会中流传。
侗族文化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形式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保护和传承侗族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通过加强研究和宣传,使侗族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侗族文化的魅力。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与分析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与分析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湖南和江西等省份。
侗族的传统村落建筑景观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观赏价值。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的影响,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正面临严峻的保护挑战。
本文将围绕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保护现状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建议。
一、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特点与价值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民俗和建筑艺术。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采用独特的建筑技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侗族村落建筑集中体现了侗族民居建筑的主要特点,包括风雨桥、鼓楼、侗族吊脚楼等。
这些建筑物不仅在结构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而且在装饰和图案方面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展示了侗族人民对自然、生活和信仰的理解和追求。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保护和传承侗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现代化的影响,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许多侗族传统村落渐渐失去了生气,村里的老人和儿童成了千篇一律的现象,村落的传统文化得不到传承。
现代化的影响使得传统建筑和文化逐渐受到了冲击,一些侗族传统村落的建筑被拆除、改造或者被现代建筑所替代,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结构遭到了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保护显得尤为紧迫。
保护和传承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专家学者和民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政府应当加大对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保护力度,加强对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立法保护和管理,确保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
要加强对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科学研究和文化认定工作,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深入挖掘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明确其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
描写侗族的优美的句子
描写侗族的优美的句子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湖南、贵州、广西等地。
侗族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他们的文化、艺术和民俗无不体现出侗族人民的智慧和优美。
1. 侗族的优美舞蹈让人流连忘返,舞者身着传统服饰,舞姿翩翩起舞,犹如群鸟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展现出侗族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2. 侗族的音乐充满了悠扬的旋律和动听的琴声,让人陶醉其中。
他们使用特殊的乐器,如葫芦丝、三弦等,演奏出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让人仿佛置身于古老而神秘的侗族世界。
3. 侗族的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风格独特,别具一格。
侗族木楼是侗族人民居住的象征,楼体造型优美,雕刻精细,给人一种宏伟而古朴的感觉。
4. 侗族的织锦技艺举世闻名,织锦图案精美细致,色彩斑斓,寓意丰富。
织锦作品常常以花鸟、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题,表达了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 侗族的民歌悠扬动听,歌词深情而富有哲理。
侗族人民通过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歌声回荡在山谷间,让人心旷神怡。
6. 侗族的节日庆典热闹非凡,人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共同庆祝节日,展示出侗族人民的豪情壮志。
7. 侗族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食物味道鲜美,做工精细。
侗族人民善于利用当地的农产品,制作出美味可口的菜肴,给人一种独特的味觉享受。
8. 侗族的民间故事寓意深远,富有启发。
这些故事常常以神话、传说的形式存在,讲述着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勇敢,同时也传递着道德和价值观念。
9. 侗族的传统服饰华丽精致,色彩鲜艳。
男子常常穿着白色上衣,黑色下裤,搭配红色腰带;女子则身穿五彩缤纷的长袍,头上戴着花纹绣饰的发饰,展现出侗族人民的风采和品位。
10. 侗族的竹编艺术精湛绝伦,制作工艺复杂而精细。
侗族人民利用当地丰富的竹子资源,编织出各种精美的竹制品,如篮子、花瓶等,给人一种原始而又充满生机的感觉。
侗族的优美令人陶醉,他们的文化、艺术和民俗无不展现出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对侗族的描写,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个美丽而神秘的民族,同时也增进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侗族的建筑风格
外国语学院08英语6班王玉杰0804014620
侗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我国的侗族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靖县、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等县。
侗族聚居地多为山区且气候多雨潮湿,为防湿毒蛇虫兽的侵袭,底层不住人,只用来饲养家禽,安气、置柴草,放置农具和重物等。
侗族的建筑风格为干栏式建筑。
下面我将从侗族的风雨桥,吊脚楼和鼓楼这三方面介绍一下侗族的建筑风格。
风雨桥
在贵州、广西的侗乡,有许多非常有名的鼓楼和风雨桥。
这些建筑属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其结构之严谨,造型之独特,极富民族特色。
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和其它铁件,皆以质地上乘的杉木楔子衔接,拔地而起。
风雨桥又称花桥,是侗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之一。
苗寨喜欢靠山居住,所以侗寨大多数修在河边,溪边。
因此,侗寨就出现了石拱桥、石板桥等。
而最富民族特色的便是风雨桥。
最具盛名的风雨桥是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马安寨的程阳桥是风雨桥的代表。
因桥上建有廊和亭子,既可行人,又可躲避风雨,故称风雨桥。
其结构以桥墩、桥身为主的两部分。
墩底用生松木铺垫,用特制的油灰粘合料石砌成菱形墩座,上铺放数层并排巨杉圆木,再铺木板作桥面,桥面上盖起以瓦为顶顶长廊桥身。
桥身用四根柱子将楼抬起,桥顶建造数个高出桥身的瓦顶数层飞檐翘起角楼亭、美丽、壮观。
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长廊和楼亭的瓦檐头均有雕刻绘画,人物、山水、花、兽类色泽鲜艳,栩栩如生,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始建于1912年,于
1924年建成,1982年被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程阳桥为木石结构大桥,桥面架杉木,铺木板,桥长77.76米,桥道宽3.75米,桥面高11.52米。
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2台3墩4孔。
石墩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亭廊相连,浑然一体,犹如羽翼舒展;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富丽堂皇。
整座桥雄伟壮观,气象浑厚,仿佛一道灿烂的彩虹。
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木榫衔接。
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
桥上两旁还设有长凳供人憩息。
程阳桥采用的是中国南方特有的穿斗式的组合结构,既有古代百越干栏式建筑色彩,又有汉族宫殿式的艺术。
风雨桥,这种不费一钉一铆的建筑,凝聚了侗族人民的智慧与汗水,也凝结着恩爱夫妻被花龙救护的动人传说。
程阳,山清水秀的侗乡,流传着花龙急救年轻夫妇的传说:一天,一对新婚不久的恩爱年轻夫妇过桥,河底却突然刮起一阵狂风,将女子卷走。
原来是河里的螃蟹精看上了那女子而作怪。
丈夫急得在河边大哭,差点想投河陪妻子而去...哭声惊动了水底的一条花龙,他深深为男子的痴情感动,于是飞天而出,施法将螃蟹精击杀,救出了女子。
恩爱夫妻终于重聚。
而后人为纪念花龙,就将河上唯一那座小木桥改建成画廊式的风雨桥,还在柱上刻了花龙的形象,称它为回龙桥。
由于它能让人躲避风雨,人们又改称它为风雨桥。
后来,风雨桥成了情侣们幽会密语的好去处。
伴随着潺潺流水声并肩坐在桥畔,是侗族青年男女们一种由远已久又别样的浪漫。
程阳风雨桥是建筑的集大成者,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在中外建筑史上独具风韵。
风雨桥大多架设在村寨下方的溪河之上,既作交通之用,又有宗教方面的含义。
它象征飞龙绕寨,以保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幸福。
故人们称之风雨桥、回龙桥、永济桥、赐福桥等等。
程阳永济桥是中国惟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侗族风雨桥,是侗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吊脚楼
侗族人住房具有本民族特色,山区多居外廊式二,三层小楼房,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和杂物,饲养牲畜。
楼上住人,前半部宽敞明亮,光线充足,为一家休息或手工劳动之所;后半部为室,其中设有"火塘",这是"祖宗"之位,也是取暖做饭的地方。
或第三层楼上设卧房,一般一家一栋,也有的村寨,如广西三江县的苗江一带,将同一族的房子连在一起聚族而居,廊檐相接,房与房之间是相通的,过节的时候通常聚集在这里庆祝佳节并设宴接待宾客。
居住在平坝地区的侗族人们,如天柱,新晃,榕江县的连江一带,住的大多数都是两层楼房,楼下住人,楼上存放粮食和杂物。
堂屋中设有"神龛",两侧为卧室,厨房,牲畜的圈都设在屋侧房后。
也有的家境富有的人家,住在高楼深院,如同中国传统建筑四合院一样,雕梁画柱,龙凤花窗,门悬金字大匾,室内悬吊宫灯,摆镂刻漆椅,富丽堂皇,同汉族的建筑模式和装潢相差不多。
居住在地形较陡的地方的侗族寨子,就根据地形建楼,屋檐柱脚高达数尺或数丈高,室内陈设,基本上与平坝的住宅差不多,没有太大的差异。
湖南省通道侗族的住房,仍保留了百越民族"干栏"式建筑的特色,多为三层以上的干栏式木楼,底层为饲养牲畜的杂屋,人居于楼上,大楼都有走廊伸出,用栏杆装饰,栏杆边有固定式长凳供人休息,俗称"吊脚楼"。
这种木楼,有高达五,六层的,结构严谨,不用一颗钉子,全系卯榫衔接,显示了侗族建筑工艺的高超。
室内布局,二层楼有火塘,是做饭和招待客人的场所。
他们还保留了越人的古俗,吃饭时用矮脚桌子。
坐的是原始木凳,所以到了侗族你是很难找到高脚桌椅。
做饭时柴火要由西方放进。
因为传说西方是侗族发源的地方,火种是祖先从西方带来的。
侗族人喜欢把环境打扮得十分美丽,如房屋的柱头,喜把它雕成竹子的形式,木楼喜欢配上走廊和雕花栏干。
寨里的水井,喜用雕花的青石板砌成小屋盖起来,井内还要放些红白黑相间的花鱼。
寨前寨后都有古树遮荫。
就连寨里的道路也以青石或卵石铺砌时,人们总是把它砌成各种图案,十分美观,因此被称为"花街"。
所以,进入侗乡就想进入了美轮美奂的画境一般,美不胜收。
侗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少数民族,由我国古代秦汉时期的“百越” 族系发展而来,主要分布在湘、桂三黔、省区相邻地带的山区。
侗族聚居的地区气候温湿多雨,土地肥沃,有着优良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其创造俏美独特的木构体系建筑
提供了丰富的建筑木材。
此外,由于侗族地处偏僻,闭塞的地理环境使其文化体系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一定程度上的原始文化色彩,其建筑也不例外。
别具特色的建筑表达了他们独特而又丰富的传统文化,无论是依山傍水的村寨中别具一格的吊脚楼,还是气势恢宏、形似宝塔的鼓楼和潇洒飘逸的风雨桥,都构成与其他传统建筑迥然不同的特色和风格,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瑰宝。
鼓楼
风景如画的侗寨,大都依山傍水,寨子里大多都是古树参天,寨子的中心鼓楼高耸,而且还有许多庙宇,凉亭,风雨桥,吊脚楼映衬,使侗乡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鼓楼是侗家人议事,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鼓楼是侗族人民的标志,也是侗族人民团结的象征。
侗族民间有"建寨先建楼"的说法。
每个侗家至少有一座鼓楼,有的侗寨多达四五座鼓楼。
过去鼓楼都悬有一面牛皮长鼓,平时村寨里如有大事,就登上鼓楼击鼓,召集大家共同商议大事。
如有地方有特殊情况,如发生火灾盗贼等,也可以击鼓进行呼救。
如果有一个寨子击鼓,其它的寨子给予回应,照此击鼓。
就这样,处在消息很快就传到深山里的寨子,听到鼓声之后,人们纷纷赶来。
因此,侗家人对鼓楼,长鼓特别喜爱。
侗寨鼓楼,外型像多面体的宝塔。
一般高20多米11层至顶,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撑。
楼的中心宽阔平型,中间用石头砌有大火塘,四周有木栏杆,设有长条凳,供歇息使用。
楼的尖顶处筑有葫芦或千年鹤,象征着寨子的吉祥平安,楼的檐角翘起,非常雅致,给人一种如飞跃的感觉。
小结
侗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少数民族,由我国古代秦汉时期的“百越” 族系发展而来,主要分布在湘、桂三黔、省区相邻地带的山区。
侗族聚居的地区气候温湿多雨,土地肥沃,有着优良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其创造俏美独特的木构体系建筑提供了丰富的建筑木材。
此外,由于侗族地处偏僻,闭塞的地理环境使其文化体系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一定程度上的原始文化色彩,其建筑也不例外。
别具特色的建筑表达了他们独特而又丰富的传统文化,无论是依山傍水的村寨中别具一格的吊脚楼,还是气势恢宏、形似宝塔的鼓楼和潇洒飘逸的风雨桥,都构成与其他传统建筑迥然不同的特色和风格,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