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谈语言教案(1)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谈语言》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谈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了解作者关于语言的观点和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写作实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热爱和尊重。
(3)培养学生积极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了解作者关于语言的观点和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和阐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僻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讲解作者关于语言的观点和看法。
4. 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
5. 写作实践:(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思考深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给出具体、中肯的评价和建议。
3. 单元测试评价:在单元学习结束后,组织测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八年级语文上册 10《谈语言》教学案 语文版
10、谈语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章内容,能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欣赏本文平实易懂的语言。
3、学习作者大雅似俗的写作风格。
4、学习本文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合作、探究,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3、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语言的丰富多彩性。
2、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教学重难点】1、体味文章清晰的脉络、明确的论点几到位的论证。
2、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导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走进作者:王力先生(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
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
1924年赴上海求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
王力先生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他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主要著作有《中國現代語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音韵学》《汉语史稿》等。
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
王力先生在法国留学期间,翻译出版二十余种法国小说、剧本;抗战期间,写了大量的散文,被誉为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
三、预习检测:1、出示相关生字,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五、合作探究:1、找出文章列举的语言使用不当的例子。
2、学生分成甲、乙两大组,分别讨论两级例句各自出现了什么毛病,尽可能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4、用凝练的语言概括这两句话的内容。
六、精读品析:分析下面句子: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最新整理初二语文《谈语言》优秀教案
最新整理初二语文《谈语言》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一)了解“语言”的特点,学会正确使用书面语言。
(二)培养从议论文具体的论述中提炼、概括论点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理解部分词语和成语读一读,写一写:时髦弄巧成拙东拐西缠圩堤不假思考头头是道推敲斟酌以讹传讹约定俗成一劳永逸(二)默读课文思考:1、语言通常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本文重点谈论的话题是什么?2、对如何使用书面语作者有什么看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为了能以理服人,作者在文中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三)独立思考后,学习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参加班级交流提示:1、本文主要谈论的是书面语的使用问题。
2、作者对使用书面语的看法:(1)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2~5段阐述此观点);(2)书面语应当规范化(6~12段阐述此观点)。
3、本文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1)第3段:一篇报道中的不准确的句子“故作姿态”;(2)第4段中对“七月流火”的误用;(3)朱自清晚年作品与早年作品的比较;(以上三例证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4)第6段:发言与记录的区别;(5)对“最好水平”的病因分析;(6)第9段:对“不以为然”意思的误解。
(以上三例说明书面语应规范化)学生除从文中举例阐述外,还可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书面语应当规范化。
例如:“凯旋归来”;“这次比赛非要拿第一”;“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思想觉悟”等口语中常犯逻辑或语法方面的错误,应纠正。
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谈语言教学设计-(新版)语文版-
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谈语言教学设计(新版)语文版一、新课导入听故事找毛病。
小红给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写信:“亲爱的妈妈,好久不见了,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现在我的成绩是日新月异,老师对我的关怀是无所不至。
……祝你健康快乐,永垂不朽!”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不当?找出来。
二、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时髦(máo) 圩堤(wéi) 斟酌(zhēn zhuó)以讹传讹(é) 一劳永逸(yì) 弄巧成拙(zhuō)2.生词注解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事。
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
假,凭借,通过。
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3.作者名片王力(1900-1986),字了一。
著名语言学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
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以及《中国语法纲要》等,共计40余种,论文近200篇,约1000万字。
三、自主学习(二)——合作与交流(一)整体感知请大家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结构和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
第二部分(第2~5段):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第三部分(第6~12段):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归纳文章中心论点: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二)深层理解本文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试概括所举的事例。
(1)第3段:一篇报道中的不准确的句子“故作姿态”;(2)第4段中对“七月流火”的误用;(3)朱自清晚年作品与早年作品的比较;(以上三例证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4)第6段:发言与记录的区别;(5)对“最好水平”的病因分析;(6)第9段:对“不以为然”意思的误解。
语文版八年级谈语言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谈语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熟悉文本,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2.指导学生学习讨论文章的基本结构,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引出论点;
3.学习和练习运用本文学到的一些新词;
4培养学生写作锤炼语言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区分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课前预习布置:
1.熟读课文,自学字词并积累;
2.以《基训》为初学案,做好全部题目,难题放教学时提出;
3.按议论文三要素,各组新授前将观点展示在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导学案)
(一)导入设计
1.从我们平时写作文语句不通,有很多病句谈起,再谈到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板书“语言”二字,问:写作文该如何使用语言呢?
3.加上“谈”字,明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
(二)检查与检测
1.检查各学习小组预习情况(基训题、展示题、课文圈点)
2.检测预习效果(听写、指名读)
(三)点评质疑
1.评价与激发讨论各组展示题的答案
2.提出新问题,让学生独学
(1)这篇议论文是怎样的结构形式?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3)作者是怎样论述这个观点的?
(四)交流讨论
1.首先各组交流思考学习的结果
2.组内根据不同意见展开讨论
3.组内帮扶困难迷惘者
4.各组选派专人发表学习成果
(五)评价讲述
1.教师评价各组学习的成果
2根据学生的思考不足作必要的讲述
3.给各组打好评价分并作说明。
八年级语文上册《谈语言》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谈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中关于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论述。
学会欣赏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和分析,探讨不同语言的特点和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积极学习语言的态度,提高语言素养。
培养学生相互倾听和理解的意识,促进人际交流。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中关于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论述。
2. 学会欣赏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3.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深层次含义。
2. 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展示个人观点和思考。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谈语言》2. 参考资料:相关语言多样性和丰富性的案例和事例3.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提问学生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与理解:分配课文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深层次含义。
3.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和分析,探讨不同语言的特点和魅力。
4. 表达与展示:邀请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或写作展示,展示个人观点和思考。
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引导学生反思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六、教学延伸:1. 项目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关于语言多样性的项目活动,如制作语言特色展示板、编写语言多样性短剧等。
2. 语言实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触和使用不同的语言,如学习一门外语、与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交流等。
七、作业布置: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选择一种语言,进行简单的表达和交流实践。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谈语言》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谈语言》教案一、教学设想1、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阅读和写作议论文。
2、教学方法:本课定位为“自读课”,采用让学生“边自读边说”的形式,引领学生“走入”文本、“走出”文本,形成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认知目标:1、进一步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学习阅读议论文和写作议论文的方法。
2、了解语言学家所谈的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
3、体味文章清晰的脉络、明确的论点及其使用的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让学生找课文中的语句,培养和提高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和概括文意的能力。
2、领会本文所谈的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三、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体味文章清晰的脉络、明确的论点及其使用的论证方法。
2、难点: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四、教学时数1课时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投影一则小故事:一天夜里,一位书呆子在睡觉时被蝎子蜇了,便大喊:“贤妻,速燃银烛,尔夫为毒虫所袭!”连说几遍,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
他接着说:“身如琵琶,尾似钢锥,叫声贤妻,打着个亮子,看是个什么东西。
”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书呆子实在忍不住了,一急之下,顺口吼道:“老婆,快点灯,我让蝎子给咬了!”这回他的妻子才有反应。
然后提问:为什么书呆子的老婆起初听不懂他的话,后来却又听懂了呢?明确答案:起初他用的是文绉绉的书面语,迂腐可笑,令人费解;后来用口语,直截了当,自然容易理解。
引入课题并板书。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激活课堂气氛,引起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
因为这是一篇议论文,相对记叙文、小说、童话来说,显得枯燥些。
(二)复习议论文知识议论文――又称论说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点: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论据:提出论点的理由或根据(两种: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八年级语文上册《谈语言》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谈语言》一文中的重点句子。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实例,阐述语言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提高人际沟通技巧。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谈语言》一文中的重点句子。
2. 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3. 运用课文中的实例,阐述语言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作者的论述逻辑。
2. 运用课文中的实例,进行语言表达和逻辑推理。
3. 将课文中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谈语言》2. 相关资料:关于语言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的文章或视频。
3.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语言的定义和功能。
(2)提问:你们对语言有什么样的认识和体会?2.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谈语言》的内容,重点解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观点。
(2)分析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论述方式和逻辑。
(3)举例说明语言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让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和运用。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观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全班讨论:选取几组代表进行汇报,让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和探讨。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写一段关于语言重要性的小作文。
(2)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的语言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口语交际(一)教案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一)教案语文版一、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模拟旅游咨询二、本次活动的目的1.模拟真实的旅游咨询场景,练习介绍与答疑能力,做到语言得体,自然大方。
2.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三、设计意图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游记,描写的有自然山水、人文风光、都市风貌等等,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搜集本地的旅游资源,通过模拟旅游咨询,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是: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四、活动过程建议1.将班上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不要太多。
可自愿结组。
2.每组学生先搜集本地的旅游资源信息,为活动做准备。
如本地旅游资源贫乏,也可以搜集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信息。
最好各组选择不同的景点。
3.活动时由一些组先扮作旅游公司的职员,负责咨询,另外那些组扮作客户,负责提问,交流结束再交换角色。
五、要求及注意事项介绍一两处旅游景点,介绍能抓住景点的特点,有条理,语句通顺,口齿清晰,发音准确。
能够听清“咨询者”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回答对方的问题,如不能回答,也要礼貌地予以解释。
咨询者要认真听取对方的介绍,提问时问题要明确,语言要简洁,不轻易打断对方的介绍,待对方的介绍告一段落时再提问,语言要得体。
活动要控制时间,介绍和提问的时间不宜太长,以15分钟左右为宜。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0谈语言》教案(1).docx
谈语言项目设计内容备注课时第1课时课型略读课教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章内容,能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学习作者大雅似俗的写作风格。
(3)学习本文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学生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学握本文所釆用的论证方法。
(3)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色。
态度与情感(1)了解语言的丰富多样性。
(2)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重点分析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难点分析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教学手段方法讨论法、默读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或设计意图新课导入请看一则小故事:一天夜里,一位书呆子在睡觉时被蝎子@7,便大喊:“贤妻,速燃银烛,尔夫为毒虫所袭!”连说几遍,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
他接着说:“身如琵琶,尾似钢锥,叫声贤妻,打着个亮子,看是个什么东西。
”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书呆子实在忍不住了,一急之下,顺口吼道:“老婆,快点灯,我让蝎子给咬了!”这回他的妻子才有反应。
提问:为什么书呆子的老婆起初听不懂他的话,后来却又听懂了呢?检查预习弄巧成迪(zhud)坯堤(wei)以讹传%(e)娓娓动听(wei)(zhen zhuo)讨论起初他用的是文绐纟勺的书面语,迂腐可笑,令人费解;后来用口语,直截了当,自然容易理解。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授新课3.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各段的大意。
提示:什么是关键句1.能表明作者观点的2.能给我们以启迪的3.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4.文中的中心句段意:第一部分(1)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
第二部分(2〜5)书面语不能代替口语。
笫2段:文章脱离口语,就不能准确、鲜明、生动。
第3、4段:例证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第5段:朱自清早期的文章做作,不如后期朴实的好。
第三部分(6~7)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第8、9段:例证某些用语的不规范。
第10段: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
第11段: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
第10课《谈语言》教案(语文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10课《谈语言》教案(语文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谈语言学习重点:1.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学习阅读议论文和写作议论文的方法。
2. 猎取文化营养,丰富思想,进展思维能力,培养思辨的适应,享受思辨的乐趣。
3. 培养阅读观赏议论文的爱好和适应。
4. 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所带来的思想水平的提高,关于记叙文写作的立意、选材也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建议1. 本文的论点未直截了当提出,可组织学生讨论,以提高分析课文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2. 〝七月流火〞的例子是为了讲明弄巧可能成拙。
但此例的直截了当意义却在于读书不能望文生义。
教学中可借此例引导学生认真读书。
〝最好水平〞,作者讲在书面语中不能用,在口语中将就可用,因为本文是在谈论书面语。
事实上,用在口语中也是错误的,也不可取,口语也要规范。
学习内容1. 大雅似俗的风格王力先生的«谈语言»是一个谈话记录,因此与一样的文章不一样,有一种专门的风格。
表面看来信马由缰,想到哪儿讲到哪儿,然而所讲的内容却是一位语言学家所深思熟虑的关于语言运用的差不多原那么,而且脉络清晰。
因而,这篇课文实在是大雅似俗。
2. 关于课文的论点本文谈论的是书面语的使用咨询题,其论点是〝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
它有两个分论点。
第一个分论点是〝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第二个分论点是〝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课文的论点并没有直截了当提出,而是化解为两个分论点。
分论点也没有直截了当提出,而是隐含在或者讲渗透在具体的论述中。
这种情形在文章中比较少见,但在谈话中也并非绝无仅有。
因为谈话必须平易,而直截了当讲出论点可能过于庄重。
而且谈话中,句子与语境的关系更为紧密,因而不能生硬。
同时,谈话常常是开始的时候想到了最重要的内容,然后又想到其他方面,逐步把思想表达完整。
有人适应于在文章中找原句作为论点,可能认为本文的论点是〝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
把这话作为论点的困难在于:第一,所指不明,怎么讲那个地点的规范化和大众化指什么?第二,文章谈论的是书面语与口语的关系,〝大众化〞指的事实上是〝不能脱离口语〞,只是因为上下句都谈到了读者,才讲成〝大众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谈语言教案(1)语文版
一、课程目标:
1学习作者将中心论点自然地化于文中的论证方法和平易近人的谈话方式。
2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3学会规范的使用语言。
二、教学策略:讨论法、默读法。
三、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把握本文的论点以及展开论点的方式。
难点使学生从自身做起,规范地使用口语和书面语。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师:我们生活中每天要说很多话,可能是太平常了,大家反而不会注意其中
的规范和修饰。
我们平时常用的口语大多有它相对应的书面语,大家能不能举几个例子?:生:父亲——爸爸
师: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书上的语言和我们平时说的口语究竟有什么关系?
生:书面语更规范。
书面语是经过加工的口语。
师:今天我们就在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带领下,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
二、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1.适当介绍作者情况和作品背景:、
2.师:这是一篇相当于学术讲座的谈话文,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
络,把握文章结构和大意。
3.抽多名学生发言;
4.师小结:见板书设汁㈠
三、组织学生讨论,归纳中心论点
1.师:本文的论点未直接提出,而是自然地蕴含在谈话之中,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以提高其分析课文和组织语言的能力、3。
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教师加以点拨,对学生有可能提出的说法逐一进行辩驳。
(见板书设计2)
由每组的负责人发言,说出讨论出的中心论点。
(1)“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
”
(2)“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号虑大众化:”
(3)“书面语应当口语化,规范化:”
(4)文章要口语化,规范化:”
4.纠正学生习惯于在文章中找原句作为论点的做法,使学生明确以下内容:作者淡沦的足书面语的使用问题,其论点可以归纳为“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它又可分为两个分论点,第一个是“书面语不能脱离U语”,第二个是“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这是由本文的形式决定的,因为谈话必须乎易,而直接说出论点可能过于庄重,而且谈话中,句子与语境的关系更为密切,因而不能生硬。
同时,谈话是个逐步展开的过程,往往先把最主要的观点说出来,然后逐步把思想表达完整。
【课后体会】本文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在初步接触议论文之后掌握相关的知识,还要借用课文,的例子,启发学生,使其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规范地使用口语和书面语。
如文中“七月流火”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弄巧可能成拙,但此例的直接意义却在于读书不能望文生,,教学中可借此例引导学生认真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