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4《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选修4《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案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个专题,东西方的先哲。东方的代表人物讲的是孔子,可以说孔子代表着文化,西方讲的是古希腊的先哲,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有一本著作叫《理想国》,他在这本书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人类社会,是由哲学家统治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们和谐相处,各谋其事,非常的有秩序。公元17世纪初,当西方的传教士来到时,竟把这里误认为是他们的老祖宗柏拉图笔下的理想国。他们无法理解,无法理解什么?一个凝聚着数十个民族有着亿万子民的大帝国,到底依靠什么思想而如此和睦相处。后来他们发现支撑着这个泱泱大国的思想基础就是来自我们东方的这位文化巨人——孔子。

课标要求先来看一下这一课的课标要求: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位文化巨人。

生平介绍孔子名丘,字仲尼,(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春秋时期鲁国人,当时的鲁国被成为礼仪之邦。孔子是一个典型的山东大汉,如果史记的记载属实的话,那么孔子的身高有2米2多。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非常的勇猛,但是在孔子父亲这一辈,家道已经中落了。在孔子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当时孔子的母亲颜徵在才20岁,母亲带着孔子离开了陬邑,来到了郊外一个叫阙里的地方。一个年轻的女人带着一个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这在当时必然会引起各种猜疑的目光,母子俩的处境非常的艰难,孔子从小就习惯了这样的目光。在同龄的孩子中,他有些早熟,对人情冷暖非常敏感。然而他并没有变动孤僻、冷酷,相反,他养成了勤于思考,执着向上的品德。孔子所处的年代,以礼治国的制度已经走向了崩溃,诸侯国之间互相吞并,人民流离失所,孔子对周王朝的礼治时代非常向往,15岁时,孔子立志学习礼乐,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但是当时的三桓,也就是当时的三个家臣,季孙士、叔孙士、孟孙士掌握着鲁国的军权、政权、财权,而鲁君基本上是架空的,孔子的政治抱负难以实现,于是孔子在55岁时带着他的学生开始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样一支游说的队伍在孔子的带领下,几乎每天都会遭遇磨难和打击,甚至还有羞辱和凶险。有一次经过卫国的匡城时,他被当地人误认为是曾经危害当地百姓的恶霸,遭到众人的围追堵截。子前往楚国的路上,他们被乱兵围困,连续断粮7天,孔子照样讲学,照样弹琴唱歌。在他68岁时,14年的游说生涯走到了尽头。尽管没有一个国家重用他,也没有一个王侯认同他的主张和理想,但是他就向一个勤劳的播种者,把他的智慧和思想播撒了出去,提高了他的国际影响

力。重新回到鲁国后,孔子专心从事于教育和古典文献的整理。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他自己一生的总结。

思想主张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年代,这样的年代对孔子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处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的长期动荡。经济:井田制瓦解,出现私田。文化:贵族对学术文化的垄断局面逐渐被打破,私人讲学的风气开始有所发展。孔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立了儒家学派,他的目的就是要吸收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来治理处于动荡变革中的社会。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礼、仁和中庸之道。首先看“礼”的思想,“礼”的含义就是“周礼”,“周礼”是一种制度,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属于政治范畴。是什么样的等级,什么样的名分就做什么样的事,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它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尊尊,就是卑贱者对尊贵者要尊崇,其次是亲亲,就是对亲人要有爱,其中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弟对兄长的恭敬。为了维护“周礼”,孔子提出了“正名”的思想,书上有“正名”的解释,就是要用周礼规定的人的名分去规范人的行为,使人的言行和名分一致,是社会等级化、秩序化。同时明确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那么我们如何评价孔子“礼”的思想呢?

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再来看“仁”的思想,孔子一方面看到礼制对于规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但是仅仅有礼制是不够的,人们必须有自我道德的自觉性,才能够自觉地遵守礼制,因此,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我们都学过《论语》,《论语》主要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是主要表达一种思想,就是一个人怎么做人,怎么调节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语》中,使用最频繁的一个字就是“仁”,他把这个字看得非常崇高。孔子的学生樊迟问孔子什么叫“仁”,孔子说“爱人”。“仁”的含义首先是“爱人”,“爱人”不仅是爱自己的亲人,孔子认为,这种爱应该扩大,扩大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要爱天下的百姓。“仁”的含义其次是行“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于统治阶级,要有“为政以德”的民本思想,对于普通人,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尊敬兄长。这里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标准。

公元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风云变幻的时代,人类文明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20世纪末,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的一次聚会中,一个瑞典的物理博士这样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

孔子的智慧。这种智慧就是仁,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和谐的,孔子讲君子和而不同,现在看来什么意思,我们可以文化不同,我们可以宗教信仰不用、价值观念不同,但是我们应该和谐相处,否则怎么办,只能打仗。孔子的这种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而且这种思想在今天越来越显得重要。

同学们现在能不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礼是指尊卑等级规范,仁是自我道德自觉。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礼的内涵。孔子主张把礼和仁相结合,一方面社会依礼而有严格的等级和上下尊卑的界限;另一方面社会依仁而使人人有爱心,不使有差别的等级走向对抗。)

孔子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中庸”之道。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教育成就孔子在教育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称为万世师表,他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创办私学,书上有一幅孔子在杏坛的讲学图。他主张“有教无类”,学生中不仅有贵族,也有平民,当时学生只要拿一块干肉,行拜师礼仪就可以了。教育的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在孔子的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之间都是可以自由讨论的,我们从《论语》当中可以看出都是学生和孔子之间的对话,是平等的交流。教学内容是六经。孔子的弟子大概有3000多人,其中精通六艺的有72个,这对当时人口不足千万的社会来说,已经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他的学生后来都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孔子把他的爱倾注在这些布衣百姓身上,他的道德力量和人格魅力深刻影响着这些探求真理的人们。同时他的理想也通过这些普普通通的学子带给了更多的人。

总结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孔子在思想领域的成就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哲学政治主张,一个是教育思想。孔子哲学政治主张方面的思想是“礼”、“仁”、中庸之道,以及为政以德。具体内容是主张遵循周礼。反对苛政和刑杀;要求体贴民情。用德教化百姓。教育方面的思想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学思结合、坚持真理等。具体内容有这样一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在文化方面的贡献是创办私学,使教育下移,培养弟子三千。整理文化典籍,比如儒家五经。使古典文化传统能够绵延不绝。

评价孔子毕竟是生活在2000多年以前的人,他的思想中间也并不是说每一句话都是对的,它有的它的局限性和时代性。不大正确的思想也会被统治阶级所利用,比如三纲五常。特别是到了宋朝理学家朱熹那里,更加注重的以一套系统的教条来约束人民的行为,儒家思想中消极的一面开始被无限地放大,成为统治者束缚百姓思想的理论依据。儒家教条化所带来的是保守和自傲。但是孔子重要的思想在今天依然还是很有意义的。怎么评价孔子的地位和影响呢?

对于,1、大教育家:打破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

条件。私学的形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构建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2、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3、造就“内圣外王”的理想政治人才。成为古代社会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一个人治社会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再加一点,孔子整理古籍,使古典文化传统绵绵不绝。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世界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启发。

课堂延伸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及其历史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