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文献

合集下载

一生必读的50部国学经典

一生必读的50部国学经典

一生必读的50部国学《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幼学琼林》《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启蒙的儿童读物,作者为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

本书最早名为《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清朝的嘉庆年间由邹圣脉、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进行了增补。

《大学》《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中庸》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

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

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内文的写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作者是谁尚无定论,一说是孔伋所作(子思著《中庸》),载于另一说是秦代或汉代的学者所作。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介绍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介绍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介绍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经》,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五经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四书五经》“五经”儒家的五种经典,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设立五经博士,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尊贵地位。

一、《易》:又称《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

经的部分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

卦辞和爻辞共约5000字,可能是西周初年编定的。

它不仅对于了解殷周时代的哲学思想、社会生活有极重要的意义,而且保存了一些相当罕见的商周史事材料。

《易》的传,包括系辞、说卦等十个部分,旧时称“十翼”,是东周时人们所写的对于《易》经部分的解释。

二、《书》:又称《尚书》,是我国上古时代王室诰命、誓辞和追述古代史迹的著作汇编。

最初只泛称为《书》,其后分为夏、商、周书,以后才称为《尚书》,义谓上古之书。

秦汉之际,《尚书》多亡,独秦博士济南伏生壁藏之书。

汉初,伏生求得其书,存28篇,教授于齐鲁之间。

这部《尚书》以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故称《今文尚书》。

此外,汉代还有《古文尚书》,据说比《今文尚书》多出16篇。

三、《诗》:又称《诗经》。

汉初传授《诗》的有齐、鲁、韩三家,都立于学官。

毛公亦传,未得立。

后来,三家诗亡缺,毛诗独传,因此《诗》又称《毛诗》。

《诗》今存305篇,各篇时代早晚不一,早至周初,晚至春秋中期。

《诗》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是了解先秦社会风貌的珍贵材料。

四、《礼》:汉时指《仪礼》,后世指《礼记》。

《仪礼》是春秋战国时代一部礼仪制度的汇编。

25部国学经典

25部国学经典

25部国学经典国学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学术传统,它集中研究和记录了过去的许多精彩的文化、历史和思想,并在今天尽可能传播着这种渊源深厚的学术传统,以及它给我们世世代代带来的重要影响。

尽管过去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有大量优秀的书籍,但它们只能说有些更优秀,更具影响力。

下面是中国国学经典中的25部最重要的书籍。

1、《论语》:论语,又称《老子》,是《四书五经》之一,作者是孔子。

本书全部以孔子的话语形式记录,着重强调“温故而知新”,要求学生通过细致的反思来研究诸子之言,以继承和发扬古代知识。

2、《大学》:《大学》是《四书五经》之一,也是儒家典籍中最重要的一部。

它把四书拉在一起,以儒家观点解释其中的内容,并且涵盖了几乎所有古代儒家著作的核心思想。

3、《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文学性古典作品,由十三史史家和汉代司马迁编写而成,包括305首古诗歌,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是今天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来源。

4、《墨子》:《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主要著作,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政治思想著作。

它主要包括无政府思想、和平理念和尊重社会和谐。

5、《孟子》:孟子也叫《梦诗》,是儒家著名著作,由孟子编写,内容涉及道德、政治、社会等方面,尤其清楚强调仁爱的伦理道德,开创了中国礼仪文明的先河。

6、《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献,历时超过1000多年。

本书是十七世纪学者谢灵运根据传统文献收集整理而成,是一部记录迄今所知历史文献中最完整的启发式综合性史书。

7、《淮南子》:《淮南子》是一部关于齐桓公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经济问题的著作,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根源。

全书由四卷组成,主要内容是介绍齐桓公的政治理想以及治国的方法。

8、《孝经》:《孝经》是古代中国家庭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道德精神的表达。

它把孝顺父母视为礼仪的根基,要求子女忠于父母,尊重他们,并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

9、《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国家史的一部重要史书,作者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左丘明。

《国学常识》什么是十三经

《国学常识》什么是十三经

《国学常识》什么是十三经《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

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

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

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

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

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

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

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

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它的经典地位。

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经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十三经”之称及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

《十三经》的内容极为宽博,《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

《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

《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内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

“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

《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

47份国学资料

47份国学资料

47份国学资料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诸多领域的资料和知识。

本文将以47份国学资料为题,从人类视角出发,展开一段动人的叙述,让读者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

第一份国学资料是《论语》。

这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和伦理道德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他的言行举止都彰显着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

第二份国学资料是《史记》。

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从上古时代到汉朝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情况,感受到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第三份国学资料是《周易》。

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典籍之一,是一部关于卜筮的经典。

通过对《周易》的研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对于自然和宇宙的认识,以及他们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探索。

第四份国学资料是《诗经》。

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收录了许多民间诗歌。

这些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古代人们的情感和生活体验,读来令人陶醉。

第五份国学资料是《论衡》。

这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辩论集,记录了古代人们对于伦理、政治、宗教等问题的争论和思考。

通过阅读《论衡》,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思辨能力和对于真理的追求。

第六份国学资料是《孙子兵法》。

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兵书,讲述了战争的策略和战术。

通过研读《孙子兵法》,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古代将领们的智慧和勇气。

第七份国学资料是《太极拳》。

这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以柔和、慢缓的动作和呼吸配合为特点,既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

通过学习太极拳,我们可以锻炼身体,培养平和的心态。

第八份国学资料是《黄帝内经》。

这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包括了对于人体结构、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黄帝内经》,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以及他们对于生命和身体的尊重。

国学经典分类

国学经典分类

国学经典分类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下面按照一定分类,介绍一些重要的国学经典。

一、经典儒家文献: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强调了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3.《中庸》:也是《礼记》中的一篇,阐述了“中庸之道”的理念,主张保持适度和平衡,追求内外兼修的境界。

二、佛教经典:1.《金刚经》:是佛教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强调了“无我”和“般若”等核心概念,通过智慧的觉悟来超越痛苦和迷惑。

2.《心经》:也是佛教中的经典之一,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核心思想,强调了空性和无我。

3.《楞严经》:是禅宗佛教的重要经典,以对话形式阐述了诸法的实相和修行的方法,强调了觉悟和证悟的境界。

三、道家经典:1.《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以短小精炼的语言表达了道家的核心思想,强调了“无为而治”和“自然而然”的道理。

2.《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通过寓言和哲理故事,阐述了“自由自在”和“无为而治”的境界。

3.《列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以讲述列子的故事和哲理对话的形式,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四、文言文经典:1.《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之一,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政治思想,是研究古代政治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2.《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的巅峰之作,以纪传体的形式,全面而系统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对后世影响深远。

3.《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以编年体的形式,纵横比较地记述了中国历史,是研究历史和政治的重要参考。

五、诗词经典: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周代的民歌和宫廷雅乐,是研究古代文化和美学的重要资料。

2.《唐诗三百首》:是唐代诗歌的选集,包含了王之涣、杜甫、李白等众多优秀诗人的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书单推荐: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113部

书单推荐: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113部

书单推荐: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113部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道德经》《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

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3、《庄子》《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道家的重要典籍。

现存《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庄周弟子及后学所作。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管漆园的小吏。

他追求精神自由,视名利地位如粪土腐鼠。

齐王慕名曾派使臣携重金聘他为相,庄周回答,宁愿在脏水沟里自由嬉戏,不愿受当权者的羁绊,拒绝了聘请。

4、《孟子》孟子,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

山东邹城人。

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5、《墨子》墨子,名翟(dí),华夏族,滕国人。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墨子的先祖是宋人。

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

国学经典内容

国学经典内容

国学经典内容
国学经典是指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书籍和文献,包括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国学经典:
1. 《易经》:系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家、儒家、墨家思想的源头之一。

2. 《论语》:儒家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

3. 《大学》:是《四书》中的一本,是儒家经典之一,着重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4. 《中庸》:也是《四书》之一,是儒家经典之一,讲述了“中庸之道”的理念,即中道至正,务实谦虚。

5. 《周易》:通常我们所说的《易经》其实是《周易》的其中一部分,被称为“易经卦义”,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

6.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305篇诗歌,形式多样、内容涵盖较广。

7.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中国的第一部纪实性历史著作”,以“纪事本末”和“列传”两种形式来记录历史。

8. 《资治通鉴》:中国古代一部纪传体通史,南宋司马光所编,涵盖了从周朝到五代十国数千年历史,是中国史书中的巨篇之一。

9. 《庄子》: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主张“无为而治”,讲述了虚无、自然、真理、心性等多个哲学层面的问题。

10. 《金刚经》:佛教经典之一,是禅宗和净土宗弘扬的重要经典之一。

以上仅是众多国学经典中的一部分。

一生必读的50部国学经典

一生必读的50部国学经典

一生必读的50部国学经典一生必读的50部国学XXX《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XXX《幼学琼林》《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启蒙的儿童读物,作者为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

本书最早名为《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明景泰年间的进士XXX、清朝的嘉庆年间由XXX、民国时人费有容、XXX和XXX等进行了增补。

《大学》《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XXX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XXX、XXX竭力尊崇,南宋XXX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XXX《中庸》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

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XXX:“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

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内文的写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作者是谁尚无定论,一说是XXX所作(子思著《中庸》),载于另一说是XXX或汉代的学者所作。

25部国学经典

25部国学经典

25部国学经典中国文化传承博大精深,可谓历代文脉濯濯,正所谓:“濯濯其韵,以此传之子孙”。

中国的经典文学,不仅仅是文学,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通识课本,而25部国学经典,则是集中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精髓的经典著作。

先睹为快,以下25部经典作品汇总如下:一、古典文学代表作1、《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诗经六经之首”。

2、《楚辞》: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最高峰的经典之一,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3、《史记》:西汉司马迁著的一部历史总论,是神州大地上传世的古典文学之一。

4、《庄子》: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哲学思想著作,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一部重要著作。

5、《礼记》:秦始皇所创,系统记述了中国古代规矩习俗,被誉为“礼仪之长”,是中华文明秩序规矩的蓝本。

6、《春秋》:是战国时期历史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及其他重要事件,是中国历史著作的瑰宝。

7、《孟子》:是孟轲的一部哲学著作,主要探讨中国传统哲学的观念,是中国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著作。

8、《韩非子》:它是韩非的代表作,研究其中的实践分析方法,在思想史上极有价值。

9、《论语》:以孔子的话语为中心,有孔子的生平、活动、思想信仰等内容,是儒家思想文化的核心著作。

10、《易经》: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学术概要,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治未病、治病未之学。

二、抒情文学11、《汉书》:是汉代纪传体文学的典范,记录了汉朝及其前秦汉之间历史事件,是汉朝文化文献的图绘。

12、《唐诗三百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唐诗集,是唐代流行的文学作品,汇集了众多优秀的唐诗作家们的著作。

13、《宋词三百首》:是世界文学史上经典之一,收录了宋代名家们的优秀作品,抒情曲调悠远动人,一直以来是一部世界文学经典。

14、《水浒传》: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它记录了清朝康熙年间的江湖人物传说,以及农民起义的故事。

15、《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以取经唐僧救妖作为主线,写宗教信仰、宠物爱好、科技启蒙、风水神术等多种喜剧故事,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100本国学经典书单

100本国学经典书单

100本国学经典书单1.《周易》即《易经》,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

2.《尚书》儒家经典之一,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3.《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4.《周礼》“三礼”之一,对礼法、礼义作了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5.《仪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记载了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

6.《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7.《春秋》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8.《春秋公羊传》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

9.《春秋穀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注解《春秋》,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10.《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11.《尔雅》辞书之祖,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

12.《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13.《孟子》四书之一,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属儒家经典著作。

14.《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15.《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6.《后汉书》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17.《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

18.《晋书》记载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的历史。

《晋书》问世后,“言晋史者,皆弃其旧本,兢从新撰”。

19.《宋书》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20.《南齐书》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21.《梁书》纪传体史书,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

22.《陈书》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南朝陈朝史。

23.《魏书》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正史”中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

十大国学经典

十大国学经典

十大国学经典十大国学经典有“诗经”、《易经》、《尚书》、《春秋》、《左传》、《论语》、《孟子》、《礼记》、《周易》和《汉书》。

伴随着中国文化悠久的发展,这些国学传承已经成为时代历久弥新、厚重精英的标志。

尤其是其大量的关于政治、军事、农业、文化、宗教等诸多领域的思想,更令世人难以忽视,越发珍贵宝贵,得到了中国后世学者的持续追求和研究。

诗经中有着悠久历史和弥足珍贵的文学价值,富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分享了中华传统美德和文化方面的智慧,许多名句如:“虞陶屈原,先民终不渝!”被后世所津津乐道,也成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易经》以孟子之义来表达思想,它以数学之语纪录了天地万物的本质,以八卦,卦象的形式表述对天地变化,抽象的占卜思想,而且发展了中国古老的祭祀艺术。

《尚书》以礼让之道,箴言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关系国内外的外交情况,是汉武帝时期最伟大的文献,成为后世的典籍,在学术认识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春秋》是战国时期史料最主要的一部书,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及民俗风俗有着重要的见解,其中也有许多熟悉的经典言语,比如“礼以明志”。

《左传》以记载未受到官方文献记载的历史事件为主,它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我们了解春秋时期政治历史发展提供了基础。

《论语》以严谨典雅的思想以及庄严高尚的言语逻辑思想,将孔孟思想的兴盛深奥,融合到一部短小的著作当中,拓展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领域。

《孟子》集儒、释、农、兵四种思想文化于一体,反映了春秋时期整体取缔、财政分行、伦理义道、历史沉淀之状,不仅批评了当时的恶习,更着力于营造公正秩序。

《礼记》以典范深奥的礼仪思想,融合中国传统的礼义礼俗,做到了既礼仪规范又娱乐性有趣的完。

国学书目顺序

国学书目顺序

国学书目顺序
1.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孟子》: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强调人性本善和仁爱之道。

3. 《大学》:儒家经典之一,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

4. 《中庸》:儒家经典之一,是一篇论述儒家道德修养的著作,强调中庸之道。

5.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反映了周初至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

6. 《尚书》:中国古代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记录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和政治制度。

7. 《周易》: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关于占卜和哲学的著作。

8.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关于礼仪制度和道德规范的著作。

9. 《春秋》: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变革。

10. 《左传》: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的注释和补充,详细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11. 《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2. 《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西汉的历史,是研究汉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13. 《资治通鉴》: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 年)的历史。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国学书目,它们在中国文化和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这些书目按照一定的顺序阅读,可以帮助读者系统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当然,国学书目还有很多其他的著作,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一步扩展阅读。

国学相关的书籍推荐10本

国学相关的书籍推荐10本

国学相关的书籍推荐10本国学相关的书籍推荐1、《诗经》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诗歌传统的国家,而《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始,中国第一部诗歌的集合,也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深刻地揭示了西周及春秋前期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同时《诗经》的出现以及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绝对是国学经典必读书目之一。

2、《道德经》对于国学经典书籍推荐,Maigoo小编力荐《道德经》。

这本书又称《老子》、《五千言》,为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

它可以说是一本人生的大书,能够贯穿人生的始终,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理解和感悟。

它还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3、《论语》《论语》为二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是中国儒家经典书籍之一,也是儒学最重要的经典。

这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可以说是了解儒家思想首选必读书。

4、《史记》说起国学经典有哪些?《史记》必须榜上有名。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前后经历了14年才撰写完成的,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并且《史记》位居二十四史之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中国历史著作中有着开创和标杆式的伟大地位。

5、《周易》《周易》即《易经》,被誉为“大道之源”,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具有至高无上的位置,是国学经典书籍之一。

这本著作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周易》也是最能代表中国人思维方式和思维高度、广度及深度的经典,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国学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国学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国学教育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1]刘禾着,宋伟杰等译作.横跨语际课堂教学[M].三联书店,[2]胡安江.文本旅行与翻译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05)[3]郭延礼着.中国近代译者文学概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4]孟昭毅,李载道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5]张南峰着.中西译学抨击[M].清华大学出版社,[6]谢天振着.译介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7](美)爱德华·W.赛义德(EdwardW.Said)着,谢少波,韩刚等译作.赛义德自选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冯庆华,主编.文体翻译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9]陈福康着.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0]刘宓庆着.当代翻译理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1]冯庆华编成着.新颖译者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2]唐玉娟,谭少青.译者措辞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简·爱》两个中译本的比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1)[13]符令白羽.从旅行理论看看文学作品在译者中的旅行[J].长沙大学学报.(04)[14]赵俊姝.文学多元系统理论视角解读胡适翻译思想[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2)[15]李坤,贾德江.《安妃》两个中译本的历时比较[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1)[16]苏留华.小说对话的翻译--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简·爱》[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17]Clifford,James.Routes:TravelandTranslationintheLateTwentiethCentury..[18]AndreLefevere.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ASourceBook..[19]LefevereAndre.Translation,RewritingandtheManipulationofLiteraryFame..[20]于德英.用另一只眼睛看多元系统论--多元系统论的形式主义分析[J].中国翻译.(05)参考文献二:[1]刘美玲.操控理论视角下《世界是平的》两中译本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杨晓琳.从译者共性的角度探析英译汉中的“译者文体”[D].浙江大学[3]伊塔马·埃文-佐哈尔,张南峰.多元系统论[J].中国翻译.(04)[4]张书玲.英国博物馆资料译者课堂教学报告[D].中南大学[5]笪鸿安,陈莉.从《简·爱》两汉译本谈直译与意译的运用[J].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6]叶荷.译者与重写[D].华侨大学[7]王晓元.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J].中国翻译.(02)[8]廖秋忠.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04)[9]周忠良.重思抵抗式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0]张焰明.余下信息在译者中的应用领域--兼评祝庆英和黄源深的《珍·快乐》译本[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1)[11]葛中俊.翻译文学:目的语文学的次范畴[J].中国比较文学.(03)[12]蒋骁华.意识形态对译者的影响:阐释与崭新思索[J].中国译者.(05)[13]杨自俭.语篇和语境--《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序[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02)[14]谢世对般.从中国近代译者文学看看多元系统理论的局限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04)[15]郑雪青.《简·爱》两个译本翻译比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16]潘红.夹缝里的风景--谈论黄源深先生《安妃》译本的审美特点[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2)[17]颜凡博.从文化差异角度谈中式菜名的英译[D].中北大学[18]赵伟.鲁迅小说两个英译本的对照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19]ZhangHaifeng.APrinciplewiththeEnglishTranslationofChineseClassicalPoetry[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陈王青.虚构专名英译中的犯罪行为常式[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1]杜洪洁.政治与翻译: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在中国的译介(-)[D].天津理工大学参考文献三:[1]姜晓丽.女权主义对翻译的影响探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王君.英语经济类语篇汉译课堂教学报告[D].辽宁师范大学[3]赵菁婕.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青岛大学[4]李夏.女性哥特视角下《安妃》与《呼啸山庄》的对照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5]阳英.关联理论视角下《雾都孤儿》荣译本与何译本比较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6]沈蔼亲.压低学派“钟爱观”与传统“钟爱观”的对照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7]郭慧.操纵论视角下理雅各与许渊冲《诗经》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8]王番.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情感隐喻译者[D].南京工业大学[9]姜姗.语境视域下的英语经济新闻文本汉译实践报告[D].辽宁师范大学[10]蔡海峰.风景抒情唐诗英译的象似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11]王凯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宋词英译意象传递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12]滕娇月.概念资源整合理论视阙下唐诗颜色词的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13]王筱.默认值图式视域下的《聊斋志异》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14]支翠霞.新闻译者的后殖民视角[D].湖南工业大学[15]薛颖然.目的论视野下的英汉字幕翻译[D].湖南工业大学[16]贺倩.女性主义译者理论与小说JaneEyre的译者[D].新疆师范大学[17]何婧舒.操纵理论视角下《简·爱》两个中译本的文化再现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18]吴云云.《安妃》的女权话语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19]纪娜.成长路上的逃离与皈依[D].湖南师范大学[20]胡娟娟.《珍·快乐》在20世纪中国的经典化建构及其女主人公的形象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

最新一生中必读的81部国学经典

最新一生中必读的81部国学经典
11
孝经
汤一介(北京大学)
古代以“孝”治国的理论基础
史部
12
山海经
张 岩(北京艺术研究所)
我国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最古的博物书、最古的神话小说故事。
13
穆天子传
唐晓峰(北京大学)
我国最早的记载人物游历故事的著作。
14
国语
战国·佚名
张希清(北京大学)
我国最早的国别史。
15
战国策
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被称为“寿世长生之妙典”。
44
黄庭外景经
傅 刚(陕西师范大学)
45
太上感应篇
宋·李昌龄
刘海燕(福建师范大学)
民间广为流传的劝善书。
46
金刚经
后秦·鸠摩罗什译
杨增文(中国社会科学院)
大乘佛教的根本经典,“经中之王”。
47
四十二章经
汉·迦叶摩腾、竺法兰译
朱庆之(北京大学)
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第一部佛教经典著作。
汉·刘安
赵宗乙(泉州师范学院)
汉初新道家的代表作。
28
列子
战国·列御寇
王 乙(云南师范大学)
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采奇”。(《文心雕龙》)
29
墨子
战国·墨翟
武振玉(吉林大学)
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著作。
30
荀子
战国·荀况
邓球柏(长沙学院)
先秦儒家学说集大成之著作。
31
孙子兵法
春秋·孙武
李 零(北京大学)
乐黛云(北京大学)
专论中国文学风格的名著。
71
六一诗话
宋·欧阳修
刘德清(井冈山学院)
林文照(中国科学院)
我国第一部重要的数学专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于神话传说的古籍——《山海经》 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 古代编年体史书——《春秋》 国别体史书——《国语》 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密的编年体史书——《左传》 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战国策》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战国时期新兴的诗歌体——《楚辞》 道家学派的传世经典——《道德经》 儒家学派的传世经典——《论语》 墨家学派的传世经典——《墨子》 儒家学派的重要典籍——《孟子》 道家学派的重要典籍——《庄子》 战国末期的儒家典籍——《荀子》 法家学派的重要典籍——《韩非子》 道家学派的重要典籍——《列子》 古代占筮典籍——《周易》 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礼记》 融汇百家之说的总结性之书——《吕氏春秋》 记述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著作——《晏子春秋》 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孝经》 儒家主要经典——《大学》 儒家主要经典——《中庸》 训释语言文字的工具书——《尔雅》 反映法家政治思想之书——《商君书》 先秦百工技艺之书——《考工记》 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六韬》 中国古代第一部专论战略的兵书——《黄石公三略》 古代“兵学圣典”——《孙子兵法》 古代兵家计谋总结——《三十六计》 中国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医家之宗——《黄帝内经》 两汉时期 史家之绝唱——《史记》 “天人合一”的神学观——《春秋繁露》 阐述哲学思想的专著——《法言》 取自法家而优于法家之书——《淮南子》 古代妇女的教育专著——《烈女传》 据“盐铁会议”记录撰写的主要史书——《盐铁论》 展现吴越争霸的历史轨迹——《吴越春秋》 抨击迷信活动的学说——《论衡》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我国第一部文字学专著——《说文解字》 天文史上的不朽巨著——《灵宪》 一部政治性的哲学著作——《潜夫论》 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数学著作——《九章算术》 道教的重要经典——《太平经》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记述魏蜀吴三国兴亡的历史巨著——《三国志》 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广雅》 古代重要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 古代重要的诗歌总集——《乐府诗集》 影响深远的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论诗的名著——《诗品》 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文选》 我国第一部记载河道水系的综合性地理书——《水经注》 涉及佛事,考证地理——《洛阳伽蓝记》 志怪小说的代表——《搜神记》 述神仙方药,言人间得失——《抱朴子》 笔记小说之先河——《世说新语》 形神相即,形质神用——《神灭论》 讲解天文,兼述历法——《大明历》 注重儒家思想的教育著作——《颜氏家训》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 一部极有影响的志怪小说集——《博物志》 我国文字训诂学重要著作——《玉篇》 举各种阶层,论世事风情——《语林》 系统阐述佛教般若思想的论文集——《肇论》 流传千百年的蒙学教科书——《千字文》 研究中西交通史的瑰宝——《法显传》 中国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 儒事百发,沉雄慷慨——《曹操集》 咏物抒情,气调谐婉——《魏文帝集》 词采华茂,高峻雄深——《曹子建集》 质朴之中含风韵——《陶渊明集》 凌云健笔意纵横——《庾子山集》 唐代 最完整的古代法典——《唐律疏议》 译述西域各国的地理名著——《大唐西域记》 独具特色的政论性史书——《贞观政要》 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专史——《通典》 兼文学、史料、镜鉴三重价值于一体——《反经》 中国禅宗的代表作——《坛经》 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词选集——《花间集》 似幻似真,离魂相合——《离魂记》 以爱情悲剧,抨门阀制度——《霍小玉传》 明乎所业,探于史传——《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 颇具豪侠之风的唐代传奇——《虬髯客传》 以诗才入小说——《秦梦记》 不染神怪色彩,表现悲欢离合——《柳氏传》 汪洋恣肆,激情豪放——《李太白集》 尽得古今之体势——《杜少陵集》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右丞集》 文章合为时而著——《白氏长庆集》 文以明道,词必己出——《韩昌黎集》 遍悟文体,雄健深沉——《河东先生集》 片言可以明百意——《刘禹锡集》 独爱诗篇超物象——《李长吉诗歌》 神韵疏朗情豪迈——《樊川文集》 宋代 宋朝四部大书——《文苑英华》《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 中国第一部官修韵书——《广韵》 宋代传奇——《李师师外传》 宋代传奇小说的翘楚之作——《洛阳缙绅旧闻记》 一部系统完备的历史资料书——《资治通鉴》 运用易理推究宇宙起源变迁——《皇极经世》 被称为中国科技史上里程碑之典籍——《梦溪笔谈》 集诸儒之大成,授百代之精深——《四书集注》 中国历史上较早的一部音乐百科全书——《乐书》 论宇宙本原,讲五常之本——《太极图说》《通书》 包罗各代典章制度的史书——《通志》 典雅清俊,搜罗广泛——《花庵词选》 述南宋年间遗闻轶事——《吹剑录》 诠释名物习俗方言的名著——《侯鲭录》 历代启蒙教育之书——《三字经》 宋代笔记体著作的佼佼者——《容斋随笔》 宋代传奇——《梅妃传》 我国传世最早的钱币字之书——《泉志》 曲折委婉,足冠群流——《乐章集》 系统的诗歌理论与诗歌批评专著——《沧浪诗话》 以杨妃谴玄宗——《杨太真外传》 抒亡国忧思——《伯牙琴》 博辩宏伟,古朴简劲——《嘉祜集》 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元丰类稿》 汪洋淡泊,深醇温粹——《栾城集》 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欧阳文忠集》 兼收并蓄,浑然天成——《东坡全集》 春风又绿江南岸——《临川集》 气骨不衰,淡雅有致——《淮海居士长短句》 格意高远,化腐朽为神奇—一《山谷集》 清新明丽,婉约正宗——《激玉词》 雄深雅健,激昂排宕——《稼轩词》 一扫纤艳,不事斧凿——《剑南诗稿》《放翁词》 元代 中国的“莎士比亚”——《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 愿天下姻缘皆完美——《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 意境含蓄,笔墨酣畅——《墙头马上》《梧桐雨》 挥洒淋漓,曲词老健——《汉宫秋》《青衫泪》 一部影响最大的南戏——《琵琶记》 成就独特的爱情剧——《倩女离魂》 凸显道德与人格的力量——《赵氏孤儿》 神秘幻化,瑰丽雄奇——《柳毅传书》《三夺槊》 中国古代月令类农书——《农桑衣食撮要》 得罪权贵,李白被贬——《贬夜郎》 广搜博采,拾遗补阙——《文献通考》 我国古代重要的农学巨著——《王祯农书》 事俱而文深——《娇红记》 充满喜剧色调——《秋胡戏妻》 侈谈神异,陈述罪福——《佛祖通载》 才子佳人小说——《春梦录》 明代 大型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蒙古族第一部历史巨著——《蒙古秘史》 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巨著——《水浒传》 展现战争风云的演义小说——《三国演义》 中国古代神话小说的代表作——《西游记》 传不习乎——《传习录》 《文录》 志怪传奇——《庚巳编》 漫记西湖名胜及传说——《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幽怪录》 中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金瓶梅》 抨击庸俗的世风——《小窗幽记》 警世劝戒之书——“三言”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二拍” 抒明亡之痛,发故国恋情——《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媛文集》 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谱集——《神奇秘谱》 治理水患的名著——《治水筌蹄》 专辑人名的类书——《万姓统谱》 焚而不灭——《焚书》《藏书》《续焚书》《续藏书》 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我国古代著名的农业著作——《农政全书》 记述史实,兼杂遗闻轶事——《谷山笔麈》 影响深远的四部传奇剧本——“临川四梦” 我国药物学史上的巨著——《本草纲目》 醉心侠骨——《禅真逸史》《禅真后史》 一部总结修身养性智慧的奇书——《菜根谭》 书画收藏与鉴赏宝典——《清河书画舫》《南阳名画表》《南阳法书表》 融汇中西知识的学术书——《物理小识》 史料精详的军事地理名著——《读史方舆纪要》 研讨帝王用兵的名著——《乾坤大略》 详述典章制度——《典古纪闻》 著名的通俗演义——《隋炀帝艳史》 记朝野典章,论军事文史——《辍耕录》 清代 开清代朴学之先河——《日知录》 一部广有影响的理学学术史——《理学宗传》 清代以来影响最大的散文选本——《古文观止》 阐述政治主张,提出改革措施——《明夷待访录》 铁肩担道义——《读通鉴论》《周易外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 《读四书大全说》 一部诗话著作——《带经堂诗话》 谈狐说鬼的空前绝后之作——《聊斋志异》 奉敕主编的文字学巨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 笔锋指向科举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不朽巨著——《红楼梦》 除暴安良,寄身立志——《野叟曝言》 爱古不薄今——《瓯北诗话》 一部重要的历史考证学专著——《十七史商榷》 性灵诗学——《随园诗话》 发人间之幽微——《阅微草堂笔记》 基于文史渊流,探究古今学术——《文史通义》 以小说见才学——《镜花缘》 清代笔记小说——《夜谭随录》 探求古音古字的训诂学名著——《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金一代文史大观——《金文最》 戏曲史上不可多得的史料——《品花宝鉴》 康熙年间演义小说——僦岳全传》 侠义公案小说——《施公案》 侠客义士,诛强灭暴——《三侠五义》 唐诗入门读物的不二首选——《唐诗三百首》 纵论诗文,精简切实——《艺概》 一部极有影响的弹词作品——《笔生花》 中国所见的弹词及古代小说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书——《榴花梦》 宣扬桐城派的主张——《古文辞类纂》 全面阐述汉—《桃花扇》 以爱情的主线,述盛衰的历史——《长生殿》 汇集民间传说,演述隋唐历史——《隋唐演义》 别具风格的文言小说集——《香饮楼宾谈》 革时弊以策富强——《花柳深情传》 六朝时期的骈文汇编——《六朝文絮》 介绍世界各国风情的巨著——《海国图志》 清官尤可恨——《老残游记》 教人立身处世的箴言集——《曾国藩家书》 蒙古族长篇小说姊妹篇——《一层楼》《泣红亭》 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资料书——《清史稿》 记述“败子回头”的白话长篇小说——《歧路灯》 中国训诂学名著——《广雅疏证》 清代中叶一部重要的神怪小说——《绿野仙踪》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全集》 一部指导治学门径的举要目录——《书目答问》 以妇女生活为题材的名著——《女才子书》 匠心独运的文言小说集——《仕隐斋涉笔》 才子佳人小说——《好逑传》 侠义小说——《绿牡丹》 一部《对红楼》梦创作有直接影响的清初小说——《金云翘传》 敲响反帝爱国的警世之钟——《警世钟》 揭露官场腐败弊恶——《官场现形记》 呈现“业态众生相”的长卷——仁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幼余灰》 具有近代意义的历史小说——《孽海花》 近现代 议论时务的文章辑集——《盛世危言》 提倡西学,反映进化论的著作——《天演论》 痛斥不平,向往理想——《大同书》《诸元之中》 以新意境论诗——《饮冰室诗话》 阐发境界学说——《人间词话》 研究先秦诸子思想的重要论著——《诸子学略说》 内蕴丰富,气高意深——《鲁迅全集》 中国现代诗歌第一部全新开拓的诗集——《女神》 我国第一部现代白话诗集——《尝试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