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贫血诊断标准
儿科医师三基试题及答案
儿科医师三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原因是:A. 溶血性疾病B. 肝脏疾病C. 遗传性代谢疾病D. 感染性疾病答案:A2. 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指标不包括:A. 身高B. 体重C. 头围D. 血压答案:D3. 小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是:A. 细菌B. 病毒C. 寄生虫D. 真菌答案:B4. 儿童哮喘的常见诱发因素不包括:A. 过敏原B. 呼吸道感染C. 运动D. 营养不良答案:D5. 儿童贫血的诊断标准是:A. 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B. 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C. 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和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D. 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或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答案:C二、多选题1.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A. 发热B. 咳嗽C. 腹泻D. 咽痛答案:A、B、D2. 儿童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包括:A. 肺炎链球菌B. 流感嗜血杆菌C. 支原体D. 病毒答案:A、B、C、D3. 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A. 血尿B. 蛋白尿C. 高血压D. 腹痛答案:A、B、C三、判断题1. 儿童发热时,体温超过38.5℃需要立即使用退热药。
答案:错误2. 儿童急性扁桃体炎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答案:正确3. 儿童腹泻时,应限制饮水以减少腹泻次数。
答案:错误4. 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主要依赖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答案:正确5. 儿童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症状是右下腹痛。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儿童急性胃肠炎的常见原因。
答案:儿童急性胃肠炎的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寄生虫感染(如贾第虫、隐孢子虫)以及食物中毒等。
2. 描述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
答案: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呼气相延长、呼吸音粗糙、呼气相哮鸣音、夜间和清晨症状加重、运动后症状加重、个人或家族过敏史、对支气管扩张剂有反应等。
3. 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答案: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并发症包括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贫血、电解质紊乱等。
小儿贫血及其护理
小儿贫血及其护理单位容积血液内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数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
关于小儿贫血的国内诊断标准是:出生后10天内的新生儿血红蛋白(Hb)<145g/L;10天~3月的婴儿因“生理性贫血”等因素影响,贫血的标准很难确定,建议暂以Hb<100g /L;3月~不足6岁Hb<110og/L;6~14岁Hb<120g/L为贫血。
小儿各种贫血疾病中,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是由于体内储存铁缺乏引起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此种贫血遍及全球,以婴幼儿及青少年发病率最高,为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疾病之一。
一、病因:以下原因可单独或同时存在。
1.先天性储铁不足早产儿、双胎、胎儿失血、孕母患缺铁性贫血可致胎儿储存铁减少。
2.铁摄入不足食物铁供应不足是导致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单纯牛乳、人乳、谷类等低铁食品未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喂养婴儿,和年长儿偏食常致缺铁。
3.生长发育快婴儿期、青春期的儿童生长发育快,早产儿生长发育更快,其铁需量相对增多,易发生缺铁。
4.丢失过多和(或)吸收减少正常婴儿每日排铁量比成人多。
生后2个月的婴儿粪便排出铁比从食物中摄入铁多。
用未经加热的鲜牛奶喂养婴儿、肠息肉、膈疝、钩虫病常因慢性小量肠出血,致铁丢失过多。
慢性腹泻、反复感染可减少铁的吸收,增加铁消耗,影响铁利用。
二、发病机制:铁缺乏对造血及多种组织器官的功能均有影响。
1.对造血的影响经小肠吸收的食物铁或衰老红细胞破坏释放的铁经运铁蛋白转运至幼红细胞及储铁组织。
幼红细胞摄取的铁在线粒体内与原卟琳结合,形成血红素。
后者再与珠蛋白结合形成血红蛋白。
因此,铁是构成血红蛋白必需的原料,严重铁缺乏必然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人体血红蛋白铁约占机体总铁量的70%。
余下的30%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储存在肝、脾、骨髓等组织称储存铁,当铁供应不足时,储存铁可供造血需要。
小儿贫血的诊断
• 红细胞脆性试验 脆性增高,提示红细胞
膜异常性疾病(球形、口形、棘形、椭圆 形);脆性降低,多提示血红蛋白的异常; 脆性正常,提示红细胞酶缺陷。
(2)红细胞酶缺陷检查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G6PD缺陷还原率 <30%。 丙酮酸激酶荧光斑点试验 丙酮酸激酶缺陷 呈阳性。 (3)血红蛋白异常检查 含胎儿血红蛋白( HbF )红细胞染色(酸 洗脱法) 地中海贫血、遗传性胎儿血红蛋 白持续存在综合征、血红蛋白病均呈阳性。 红细胞镰变试验 镰状红细胞贫血呈阳性。
2)溶血性贫血 (1)红细胞内在缺陷 红细胞膜缺陷 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 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红细胞酶缺陷 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 G6PD )缺陷、丙酮酸激酶( PK )缺 陷、已糖激酶(HK)缺陷。 血红蛋白异常 珠蛋白合成障碍称为 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称 为异常血红蛋白病。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儿 女 5月,面色苍黄3天。查体:神志清楚, 面色苍黄,全身无皮疹和出血点,扁桃体Ⅰ度 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心率134次/分,心律齐, 心音有力。腹软,肝肋下3cm,脾1.5 cm质软, 四肢活动可,克布氏征(—)。 11.06.20我院门诊血常规:WBC7.62×109 /L N 89.2% RBC 2.67 ×1012 /L HB 78g/L PLT 490×109 /L Ret 0.109。
入院后检查 血常规:WBC 13.96×109 /L ,N:41.6%,Hb: 68g/L,Hct 27.1% MCV 53.3fl MCH 13.4 pg MCHC 21g/L PLT563×109 /L。 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 部分中心淡染区扩大,可见椭圆形、泪滴形等异 性红细胞。 铁蛋白9.276ug/L。 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骨髓增生活跃,骨髓铁染 色:外铁(-),内铁阳性率8%,有缺铁表现,粒 系增生相对减低,红系增生明显活跃,巨核细胞 增生活跃,血小板聚集分布。
贫血诊断标准及分类
贫血诊断标准及分类*导读:贫血诊断标准?众所周知,贫血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症状,但是有些家长往往没有在意,当贫血加重时再来医院检查,化验血常规,已是中重度贫血,此时才会引起家长重视。
……贫血诊断标准及分类?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低限,以血红蛋白浓度较为重要。
贫血常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各系统疾病均可引起贫血。
贫血的诊断标准及分类特点如下描述:一、诊断标准依据我国的标准,血红蛋白测定值: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其红细胞比容分别低于0.42、0.37,可诊断为贫血。
二、分类1.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1)红细胞生成减少①干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造血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
红系祖细胞: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肾衰引起的贫血。
②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DNA合成障碍: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嘌呤和嘧啶代谢缺陷(巨幼细胞贫血)。
Hb合成缺陷:血红素合成缺陷(缺铁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贫血),珠蛋白合成缺陷(海洋性贫血)。
③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骨髓浸润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①内源性:红细胞膜异常: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酶异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珠蛋白合成异常:镰形细胞贫血,其他血红蛋白病。
②外源性:机械性:行军性血红蛋白尿,人造心脏瓣膜溶血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化学、物理或微生物因素:化学毒物及药物性溶血,大面积烧伤,感染性溶血。
免疫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增多:脾功能亢进。
(3)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2.根据细胞形态学分类3.根据骨髓增生程度分类(1)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和缺铁性贫血。
(2)增生减低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6月到6岁儿童贫血的诊断标准
6月一6岁小儿贫血标准可以参考儿童贫血分度,与其年龄有一定关系。
. (1)轻度:Hb从90~110g/L;
(2)中度:Hb为60~90g/L;
(3)重度:Hb为30~60g/L;
(4)极重度:Hb<30g/L。
(5)新生儿Hb为120~145g/L者为轻度,90~120g/L者为中度,60~90g/L 者为重度,<60g/L者为极重度。
这期间要特别强调,小儿生后2-3个月有生理性贫血,血红蛋白可以达到80-90g/L;4-6个月的小儿血红蛋白量小于100g/L为贫血;6个月-6岁血红蛋白量小于110g/L为贫血。
随着年龄段不同,制定的标准不同,不能根据单一的检查去判断小儿是否贫血。
贫血与饮食有很大的关系,需要注意加强饮食均衡营养,也有利于改善贫血的情况。
特别是新生儿要注意科学母乳喂养,可以自主进食的患儿应合理搭配食物,以防影响铁的吸收。
小儿贫血诊断标准
惠 州 市 第 二 妇 幼 保 健 院
(三) 形态分类: MCV(fl) MCH(pg) MCHC(%) 正常值 80~94 大细胞性 >94 正细胞性 84~94 单纯小细胞性 <80 小细胞低色素性 <80
28~32 >32 28~32 <28 <28
32~38 32~38 32~38 32~38 <32
(二)病因分类: 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1)造血物质缺乏:如缺铁性贫血、巨幼 细胞贫血等 (2)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障等。 (3)其他:感染、癌症、慢性肾病等引起 2、 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
5
惠 州 市 第 二 妇 幼 保 健 院
(1)红细胞内在异常 A. 膜结构异常 B. 酶缺乏 C. Hb合成或结构异常 (2) 红细胞外在因素: A. 免疫因素:体内存在破坏红细胞的 抗体 B. 非免疫因素:如感染、脾功能亢进 3、失血性贫血
惠 州 市 第 二 妇 幼 保 健 院
谢谢聆听!
8
三、贫血的分类
(一)小儿贫血程度的分类:分四度 (1)新生儿以外: (2)新生儿: 轻度:90g~正常下限/L 轻度:120~144g/L 中度:60~90g/L 中度:90~120g/L 重度:30~60g/L 重度:60~90g/L 极重度:<30g/L 极重度:<60g/L
4
惠 州 市 第 二 妇 幼 保 健 院
2
惠 州 市 第 二 妇 幼 保 健 院
二、小儿贫血诊断标准
1、出生10天以内:Hgb<145g/L 2、1--4个月:Hgb <90 g/L 3、4--6个月:Hgb <100 g/L 4、6个月-6岁:Hgb <110 g/L 5、6--14岁:Hgb <120 g/L
小儿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刘丽君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慢性感染贫血
↓ ↑ ↓
↑ N↑ ↓ N↓ ↓
↓ N↑ N↑ ↑ ↓
↓ ↑ ↓ ↑有环铁幼细胞 ↓
↓ ↓ N↑ ↓↑ ↓
↓ ↑ N↑ ↑ ↓
铁粒幼细胞贫血 ↑ 无运铁蛋白血症 ↓
常见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的鉴别
红白血病的红血期 巨幼红细胞形态改变更显著,
有发热、出血、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衰竭等症状 体征。血象中有核红细胞增多,其治疗和预后均与营 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不同。
大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脑发育不全 多于出生后即出现发育迟缓,除神经系
统症状外,尚有智力低下,无贫血表现,用维生素 B12治疗后神经症状无改善。
小儿贫血的诊断
诊断思路:
确定是否有贫血→概括贫血的临床和实验 室特点→做出贫血的临床、形态分类→依据上 述诸分类与病理机制分类的相关性,确定造成 贫血的疾病→(必要时)佐以试验性治疗(以 进一步确定病因)。
小儿贫血的诊断
诊断步骤: ①详细询问病史; ②仔细的体格检查; ③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④有时佐以试验性治疗。
◆红细胞脆性:增高(
HS )
降低(地贫)
◆特殊检查
红细胞酶活力测定 抗人球蛋白试验 (Coombs) 血清铁代谢的检查: SI,SF,FEP(ZPP) 基因分析
贫血的鉴别诊断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主要根据外周血涂片红细胞形态及铁代谢检查 进行鉴别。
常见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的鉴别
————————————————————
贫血的体征
各脏器功能异常的体征: 脏器功能的异常既可以是贫血的“因”,也 可以是贫血的“果”。 心脏瓣膜区杂音应警惕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存 在; 贫血患儿合并高血压、浮肿可能与慢性肾脏 疾病有关; 贫血伴有精神抑郁、声音嘶哑、面色苍黄等 常提示甲状腺功能低下。
小儿贫血概述
贫血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皮肤(面、耳轮、手掌等),黏膜(口 唇、
脸结膜)苍白为突出表现 ◆易疲倦、头晕、耳鸣、毛发干枯、营养
低下,体格发育迟缓 髓外造血表现: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
非造血系统表现:
◆循环、呼吸系统:呼吸、心率加快,脉速、 毛细血管搏动;重度时心 脏扩大,杂音,心衰;
• 小儿贫血如何诊断和分度? • 小儿贫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 为明确贫血的性质可做哪些辅助检查?
最简便的辅助检查是?
◆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恶心,腹胀、便 秘,偶有舌炎, 舌乳头萎 缩;
◆神经系统: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 情绪易激动
◆免疫系统: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
小儿贫血的诊断
病史 ◆ 发病年龄:
出生时 产前、产时出血 生后48小时内伴黄疸 新生儿溶血病 婴儿期 营养性、遗传性 儿童期 失血、再障、其他
病程经过和伴随症状 ●起病快、病程短:急性溶血或急性出血; ●起病缓慢:营养性贫血、慢性溶血、
慢性失血; ●伴随症状:黄疸、血红蛋白尿,出血
感染,神经症状,骨痛, 肿块,肝脾肿大等;
喂养史:添加辅食,饮食质和量, 食物搭配等
过去史:感染史(结核、钩虫) 慢性疾病史(肾病、风湿等) 服药史(氯霉素、磺胺等)
家族史:遗传性贫血
体格检查 ◆ 生长发育:发育障碍和特殊面容 ◆ 营养状况 ◆ 皮肤、黏膜 ◆ 指甲、毛发 ◆ 肝、脾淋巴结
Types Hypochromic Microcytic Normocytic Macrocytic
microcytic
(小细胞低色素性)
(小细胞性)
(正细胞性)
(大细胞性)
MCV
<80
小儿贫血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造血器官表现 各系统状态:循环和呼吸、消化、神经
诊断要点 病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形态、网织红细胞 计数、白细胞和血小板、骨髓
治疗 去除病因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输血治疗 并发症治疗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疗效观察: 网织红细胞在给药后2~3天上升,5~7天 高峰,2~3周正常。 血红蛋白1~2周后上升,3~4周正常 如>3周血红蛋白上升不足20g/L,应寻找原 因
早产儿宜自1~2月左右给与铁剂预防。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nutritional megaloblastic anemia
定义 病因 维生素B12缺乏: 摄入不足――孕母缺乏,可致婴儿维生素B12储存不足。 单纯母乳喂养而未及时添加辅食的婴儿,尤其是乳母长期 素食或维生素吸收障碍者。植物性食物一般不含维生素 B12。 吸收和运输障碍:维生素B12―――与胃底壁细胞分泌的 糖蛋白结合――末端回肠吸收―――血循环――转钴蛋白 结合――肝脏储存 需要量增加:婴儿生产发育快,严重感染消耗增加
治疗
一般治疗 去除病因 维生素B12和叶酸:有精神神经症状者, 应以维生素B12治疗为主。
有关铁代谢检查:
血清铁蛋白SF-是诊断缺铁ID期的敏感指标。<12μg/L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增高的机制,>50μg/L。SF降 低,FEP增高而尚未出现贫血――――IDE期典型表现 SI、TIBC、TS――IDA期,SI降低(<50μg/dl),TIBC 增高(>350<50μg/dl) 红细胞内碱性铁蛋白――ID期开始减少。6月龄以上检验 缺铁敏感而可靠指标。 骨髓可染铁――缺铁时细胞外铁粒减少,铁粒幼细胞亦可 减少。――反映体内储存铁的敏感可靠指标。
小儿贫血诊断标准
小儿贫血诊断标准小儿贫血是指儿童体内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在临床上,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因分析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和患儿家长有所帮助。
一、临床表现。
1. 皮肤和黏膜出现苍白。
2. 患儿容易疲倦、乏力。
3. 患儿容易出现头晕、头痛。
4. 患儿容易出现心悸、气短。
5. 患儿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
2. 红细胞数量低于正常范围。
3.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低于正常范围。
4. 血清铁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
5. 骨髓象显示红细胞生成减少。
三、病因分析。
1. 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2. 慢性疾病,如慢性感染、慢性肾病等。
3. 遗传因素,如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4. 免疫性疾病,如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5. 其他因素,如放射线或化疗药物引起的贫血。
综上所述,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因分析三个方面。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结合这些诊断标准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和诊断小儿贫血,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患儿家长也应该密切关注患儿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护理,以促进患儿的康复。
希望本文能够对小儿贫血的诊断有所帮助,也希望临床医生和患儿家长能够加强对小儿贫血的认识,提高对患儿的关注和护理水平,共同促进患儿的康复和健康成长。
宝宝贫血指标是多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宝宝贫血指标是多少导语:很高兴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的时刻了,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宝宝贫血的指标是多少呢!很多家长都喜欢为小孩子做体检,但是面对体检报告他们却更烦很高兴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的时刻了,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宝宝贫血的指标是多少呢!很多家长都喜欢为小孩子做体检,但是面对体检报告他们却更烦恼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知道宝宝贫血的指标是多少,拿到体检报告后,他们会觉得小孩子是不是已经达到了贫血的指标然后就为小孩子各种大补。
接下来我们要为大家介绍宝宝贫血的指标究竟是多少为广大家长解答疑惑。
婴儿贫血指标主要是从血红蛋白值来判断,一般低于110g/l就患有缺铁性贫血了,我家宝宝血常规化验检查,血红蛋白偏低,每100毫升少于11克,那时宝宝贫血时食欲下降,饭量比较少,医生建议给宝宝服用铁之缘片,每天吃两片来补充微量元素铁,第二月开始贫血有好转了,你家宝宝也可以吃点铁之缘片,如果宝宝很小可以碾碎放到辅食,大点的宝宝可以直接口嚼,吃起来香香的宝宝很喜欢吃,安全补铁效果快,两个月左右宝宝贫血基本康复了。
同时宝宝制定合理的饮食安排进行食补,如是缺铁性贫血的话,动物肝脏食补效果最好,一周两次,其次是多吃肉末、蛋黄、鱼,虾,绿色青菜之类的。
单位容积血液内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数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
关于小儿贫血的国内诊断标准是:出生后10天内的新生儿血红蛋白(Hb)《145g/L;10天~3月的婴儿因“生理性贫血”等因素影响,贫血的标准很难确定,建议暂以Hb 《100g/L;3月~不足6岁Hb《110og/L;6~14岁Hb《120g/L为贫血。
小儿各种贫血疾病中,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
一般婴儿血红蛋白正常值是:新生儿:。
如何预防和治疗儿童贫血
如何预防和治疗儿童贫血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快速阶段,如出现营养不良,易造成贫血,不利于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抵抗力低下,感染性疾病增加,如上感、腹泻等,影响儿童正常身体发育,造成营养不良。
儿童存在轻度贫血,一般无任何症状,需明确贫血的病因及程度,积极进行治疗。
下面让大家详细了解相关知识。
1.儿童贫血的诊断标准贫血主要指机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与血红蛋白细胞含量减少,婴儿和儿童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随年龄不同而差异。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6-59个月(6个月至5岁)的小儿血红蛋白的低限值为110克/升,5-11岁为115克/升,12-14岁为120克/升,海拔每升高1000米,血红蛋白上4%,低于此值诊断贫血。
6个月以下小儿,由于生理性贫血等因素,血红蛋白值变化较大,目前没有统一标准。
我国小儿血液会议(1989年)建议:血红蛋白在新生儿期<145克/升,1-4个月低于90克/升,4-6个月低于100克/升为贫血。
1.贫血的分类1.按程度分类:根据血红蛋白含量或红细胞数可分为4度。
轻度:血红蛋白从正常下限至90克。
中度:血红蛋白从正常下限至60克。
重度:血红蛋白从正常下限至30克。
极重度:血红蛋白小于30克。
新生儿贫血的分度:4度。
轻度:血红蛋白144-120克。
中度:血红蛋白120-90克。
重度:血红蛋白90-60克。
极重度:血红蛋白小于60克。
1.按病因分类分为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溶血性或失血性3类(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造血物质缺乏:铁缺乏(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B6缺乏、铜缺乏、维生素C缺乏、蛋白质缺乏等。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性及炎症性贫血:如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
其他: 慢性肾病、铅中毒、癌症性贫血。
(2)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内在异常:红细胞膜结构缺陷:遗传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等;红细胞酶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俗称胡豆黄或蚕豆病)、丙酮酸激酶缺乏;血红蛋白合成或机构异常: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等。
市区儿童贫血的调查
市区儿童贫血的调查作者:朱根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了解儿童贫血的发生和构成情况,我们对本省市区托幼机构2~6岁儿童进行贫血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省市区托幼机构的2~6岁年龄组儿童997例,男童521例,女童442例。
1.2 实验方法血红蛋白(Hb)测定为氰化高铁法,722型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为荧光分光光度法,日本岛津RF-500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
1.3 诊断标准[1]贫血6月~6岁,Hb<110 g/L,隐性缺铁FEP≥500 μg/L。
1.4 资料统计数据输入微机,用SPSSPC统计软件包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不同年龄的Hb值(P<0.05),FEP均值(P>0.05),不同年龄的贫血患病率(P>0.05)和FEP≥500 μg/L(P>0.05)结果见表1。
贫血患病率为8.9%,男童8.0%,女童9.6%(P<0.05)。
2.2 不同年龄的贫血与FEP≤500 μg/L的对应比较(P>0.05)见表2。
表1 不同年龄组的贫血患病率及FEP≥500μg/L表2 不同年龄组的贫血及FEP≥500 μg/L对应比较3 讨论1981年全国9省市0~7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38.9%,1985年北京市和河南新乡的儿童贫血患病率为8.3%和7.5%[2],1990年新疆石河子市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2.4%[3]。
本组资料显示,我省省辖市区托幼机构2~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8.9%,说明儿童贫血发病率已有明显下降。
本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1.4%与1995年龚群等人报道[4]上海托幼机构儿童贫血患病率基本一致。
非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7.5%,当贫血用铁剂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进一步检查,以确保非缺铁性贫血儿童得到及时治疗。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通过显铁螯合酶又称血红素合成酶的催化,FEP与Fe2+结合生成血红素)的合成是通过琥珀酸单酰辅酶A、甘氨酸等简单小分子物质,经过中间产物吡咯环侧链的脱羧和脱氢反应生成。
7岁以下儿童贫血标准
7岁以下儿童贫血标准
一、血红蛋白含量
7岁以下儿童的血红蛋白含量应不低于110g/L。
当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此标准时,即可诊断为贫血。
二、红细胞比容
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7岁以下儿童的正常红细胞比容应在35%-45%之间。
如果红细胞比容低于此范围,则可能存在贫血。
三、红细胞形态
贫血时,红细胞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正常红细胞为圆盘状,而贫血时,红细胞会变得较扁或不规则。
通过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可以初步判断贫血的原因和程度。
综上所述,7岁以下儿童的贫血标准主要包括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和红细胞形态三个方面。
当儿童出现贫血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检查和治疗,以确保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
小儿贫血诊断
网织红细胞增多 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 贫血。
网织红细胞减少 纯红细胞生成障碍、再生 障碍性贫血。
(4)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和形态学检查 有 助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的诊断。
(5)红细胞脆性试验 脆性增加见于遗传性 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脆性减低见于地中海 贫血。
2)生化检查 血清铁、铁蛋白测定 了解体内铁贮存情况。 血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测定 了解
原始细胞增多 白血病。
异常细胞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高雪氏 病、尼曼匹克氏病、骨髓转移瘤。
寄生虫 疟原虫、黑热病小体。
七、常见贫血的诊断要点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MCV小于80f1,
MCH小于27pg,MCHC小于31%。
小儿贫血
一、贫血不是单一的疾病 贫血是多种原 因导致红细胞减少的综合征。因此贫血 的诊断不能只停留在红细胞或血红蛋白 减少,而要尽可能寻找其原因。查明原 因,治疗方有针对性,否则盲目治疗或 许无效,或许有害,当然也可能歪打正 着。
二、红细胞的性能 红细胞生于骨髓终于 网状内皮系统,寿命100-120天。红细胞 呈双凹盘状,直径6-9μm,平均7.5μm。 红细胞外面是细胞膜,里面有血红蛋白 和代谢所需的酶,成熟红细胞没有核。 血红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血红 素是亚铁离子和原卟啉的络合物。血红 蛋白有4个亚基,它是个四聚体。
五、贫血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取决于红细胞 本身的颜色和它的功能。
1、苍白 原因是红细胞为红色,红细胞减少 了,便失去了红润,显得苍白。
2、功能障碍 由于氧气供应不足,表现为疲 倦、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头昏、食欲不振。
3、代偿性反应 由于红细胞减少,血循环 中红细胞带的氧满足不了需要。为了弥 补不足,机体便利用增加血液的周转速 度加以弥补,因此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 加快。尤其是当体力活动时更为明显。
小儿贫血
小儿贫血是指末梢血液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或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
由于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此三项正常值国内外均有差异。
因为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二者与红细胞压积不一定平行,故临床多以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作为衡量有无贫血的标准。
须指出的是,由于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与血容量有关。
例如在血容量减少时(脱水),虽然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是正常,但可能已有贫血。
此时单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就不能反映贫血的真实情况。
小儿贫血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症状或综合征,是指末梢血液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或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
由于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此三项正常值国内外均有差异。
因为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二者与红细胞压积不一定平行,故临床多以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作为衡量有无贫血的标准。
须指出的是,由于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与血容量有关。
例如在血容量减少时(脱水),虽然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是正常,但可能已有贫血。
此时单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就不能反映贫血的真实情况。
小儿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尤以婴幼儿的发病率最高。
临床主要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故又称为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
一.铁在体内的代谢正常人体内铁的含量为35~60毫克/公斤。
其中65~70%存在于循环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甲,25~30%为贮存铁,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于网状内皮系统(肝、脾、骨髓等)中,约5%存在于肌红蛋白及各种含铁的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等)中。
在血浆中转运的铁仅占0.1%左右。
人体需要的铁来源于食物和;衰老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铁。
一般食物中所含的铁仅约5~10%能被吸收。
植物中的铁盐吸收率低,而肉类中,铁吸收率高。
二价铁比三价铁容易吸收。
同时食入维生素C、果糖,氨基酸以及胃液中的盐酸均有利于铁的吸收,而食物中的磷酸、草酸,植酸则有碍于铁的吸收。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
二、贫血程度划分
根据Hb浓度,成人贫血程度划为4级。轻度: Hb参考值下限至91g/l,症状轻微;中度: Hb90~60g/L,体力劳动时心慌气短;重 度:Hb60~31g/l,休息时感心慌气短;极 重度:Hb≤30g/L,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 小儿贫血程度的划分为6个月以上小儿同成 人标准,新生儿和6个月以内小儿不照此标 准。
三、分类
(一)根据红细胞MCV、MCH、MCHC对贫血的 形态学分类 根据MCV、MCH、MCH对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贫血形态学类型 正常细胞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 MCV(fL) MCH(pg) 80~100 27~34 <80 <80 >100 <26 <26 >34 MCHC 0.32~0.36 <0.32 0.32~0.36 0.32~0.36 病因举例 急性失血、溶血、造血 功能低下、白血病 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感染、中毒,如慢性炎 症、尿毒症 维生素 B12、叶酸缺乏, 如巨幼细胞贫血
(三)根据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及形态学特征对 贫血的分类 根据骨髓象细胞形态学特征对贫血的分类
类型 增生性贫血 增生不良性贫血 骨髓红系成熟障碍(无效生成) 疾病举例 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慢性疾病性贫血,MDS-RA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概念
再生障碍贫血(AA),简称再障,是一组因 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所致造血功能 衰竭的综合征。
(二)镜下红细胞形态异常提示的贫血类型 异常形态红细胞对贫血疾病类型的提示
红细胞形态异常 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 大红细胞 球形红细胞 靶形红细胞 椭圆形红细胞 泪滴形成细胞伴有核红细胞 裂红细胞及碎片 棘形红细胞 红细胞缗钱状排列 主要疾病 缺铁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HbC/S 病, HbE 病;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骨髓纤维化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肾功能衰竭,重症肝病 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 其他疾病 慢性失血,铁粒幼细胞贫血 溶血后贫血,骨髓纤维化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低磷酸盐血症 缺铁性贫血,脾切除术后,肝病 巨幼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 骨髓病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重型地中海 贫血,MDS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人工心瓣膜 PK 缺乏症,β-脂蛋白缺乏症 冷凝集素综合征及其他球蛋白增多性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zsbjy@
3
惠 州 市 第 二 妇 幼 保 健 院
三、贫血的分类
(一)小儿贫血程度的分类:分四度 (1)新生儿以外: (2)新生儿: 轻度:90g~正常下限/L 轻度:120~144g/L 中度:60~90g/L 中度:90~120g/L 重度:30~60g/L 重度:60~90g/L 极重度:<30g/L 极重度:<60g/L
hzsbjy@
5
惠 州 市 第 二 妇 幼 保 健 院
(1)红细胞内在异常 A. 膜结构异常 B. 酶缺乏 C. Hb合成或结构异常 (2) 红细胞外在因素: A. 免疫因素:体内存在破坏红细胞的 抗体 B. 非免疫因素:如感染、脾功能亢进 3、失血性贫血
hzsbjy@
2
惠 州 市 第 二 妇 幼 保 健 院
二、小儿贫血诊断标准
1、出生10天以内:Hgb<145g/L 2、1--4个月:Hgb <90 g/L 3、4--6个月:Hgb <100 g/L 4、6个月-6岁:Hgb <110 g/L 5、6--14岁:Hgb <120 g/L
28~32 >32 28~32 <28 <28
32~38 32~38 32~38 32~38 <32
惠 州 市 第 二 妇 幼 保 健 院
谢谢聆听!
hzsbjy@
8
hzsbjy@
6
惠 州 市 第 二 妇 幼 保 健 院
(三) 形态分类: MCV(fl) MCH(pg) MCHC(%) 正常值 80~94 大细胞性 >94 正细胞性 84~94 单纯小细胞性 <80 小细胞低色素性 <80
hzsbjy@
7
hzsbjy@
4
惠 州 市 第 二 妇 幼 保 健 院
(二)病因分类: 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1)造血物质缺乏:如缺铁性贫血、巨幼 细胞贫血等 (2)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障等。 (3)其他:感染、癌症、慢性肾病等引起 2、 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
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
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
普儿科 赖浩
hzsbjy@
惠 州 市 第 二 妇 幼 保 健 院
一、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贫血的定义
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 血红 蛋白量 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在血常 规结果中,血红蛋白(HGB)是一项很 重要的指标,能够反映人体是否贫血。 通常用单位容积的外周血中HGB量低于 正常参考值作为诊断贫血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