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复习资料4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基础知识部分)
8)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1)左形右声。如:松、理、越。(2)右形左声。如雕、期、鸿、救。(3)上形下声。如茅、空、简。(4)下形上声。如基、裳、姿。(5)外形内声。如园、闾、街。(6)内形外声。如辩、闻、雠。
四、 古今词义的异同
1词义异同的情况:1)有些词古今都用,词义不变。如山、水、雪、母、弟、心、耳等。2)古用今废词。古代曾经使用而现代不用的旧词。如“觥”等。3)古今义绝对不同。古代和现代用的是相同的字,而古义与今义却迥然不同。如“斋”本来是动词,指古代祭祀或典礼前的清心洁身,以示虔诚。魏晋时期有了居室、房舍的意义。4)大多数词古今义有联系有区别。
11、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1)同形字:有些简化定与古书中的某些字字形完全相同,但实际上是读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的两个字,形体相同纯属于巧合。如“腊-- ”“术-- ”“适-- ”。(2)同音替代字:简化字中有一些来源于原先意义不同的同音(或音近)字,如“后後”“药-- ”“仆-- ”“几 ”“谷-- ”。(3)两字共简为一形,必须注意判别它代表的到底是哪一个字。如“钟”是“锺”和“ ”的简化字。另外还有“历-- 、 ”“复-- 、 ”。
14)隶变: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
15)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
(1)部首形体的变化:如“人”变为“亻”,“心”变为“忄”。(2)简省或讹变。如“春”,从艹从日,屯声,(上部讹变)。“更”,从攴丙声(整体讹变)。(3)混同,是讹变的后果。有些原先不相同的偏旁,隶变后就混同了。如“服”从舟而不从月,“脍”从肉而不从月。
二、 汉字的结构
1、 汉字的结构与“六书”
1)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纪传体,司马迁,八书、世家。
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
2.32.303.发音部位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战国末期,吕不韦,纪,论,览,八览,吕览2.32.303.发音部位二.选择题ADCBBCADDA三.概念题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2.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这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但有时也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5.所谓拗救,就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鼻辅音[-m]、[-n]、[-ŋ]收尾的,叫“阳声韵”;2.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正义:即注解经书而得义之正。
唐人称“义疏”为“正义”,义疏即取疏通经注意义的意思。
5.所谓“粘”,指一首律诗中相邻两联的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
所谓“对”,是指一首律诗中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清塞音[-p]、[-t]、[-k]收尾的,叫:“入声韵”。
2.叠韵: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韵相同。
3.七音:宋元等韵学家从舌音中又分出半舌音,从齿音中又分出半齿音,连同上述“五音”,就构成了音韵学上所谓的“七音”。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按音序排列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3.按编码排列《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它收字9353个,有重文1163个。
二、古代汉字的构造古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今文字:隶书、行书、楷书、草书(隶书,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用字方法)最早关于六书的说法《周礼·地官·保氏》六书的名称大致采用许慎的六,次序则采用班固的。
三、古书用字有四种现象: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古今字:指在某个意义上先后产生两种形体不同的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
(一对一的关系)异体字:指读音、用法、意义等完全相同,而写法不同的一对或一组字,它们它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相互替代。
异体字的类别:(1)结构类型不同埜——野(2)构字偏旁不同体——躰(3)偏旁位置不同胷——胸通假字: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用与某词相同或相近而被借用的字,是假借的一种。
通假字的类型:(1)音同的通假畔——叛(2)音近的通假亡——无繁简字:指简化字和被简化的繁简字合称为繁简字,特指与简化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
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异同的情况大致如下:(一)古今词义不同有以下几种情况:1、旧词死亡社会观念的改变使有的词被其他词语取代。
“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倡优”指表演歌舞杂技的人。
现在叫做“演员”,旧词“倡优”也不用了。
有的词随着历史事物而消亡。
如:“膢”是古代祭祀饮食神的节日。
后来这中祭祀形式消亡,“膢”这个词就不用了。
2、古今同字异词古代和现代用相同的字记录不同的词,该字的古义和今义不同。
如“抢”今天表抢劫义。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抢”是触碰的意思,二者完全不同。
(三)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意义的多少不同2、词义的重点不同3、词义转变和感情色彩不同4、名物制度不同“而酒酸不售。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纪传体,司马迁,八书、世家。
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
2.32.303.发音部位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战国末期,吕不韦,纪,论,览,八览,吕览2.32.303.发音部位二.选择题ADCBBCADDA三.概念题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2.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这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但有时也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5.所谓拗救,就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鼻辅音[-m]、[-n]、[-ŋ]收尾的,叫“阳声韵”;2.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正义:即注解经书而得义之正。
唐人称“义疏”为 “正义”,义疏即取疏通经注意义的意思。
5.所谓“粘”,指一首律诗中相邻两联的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
所谓“对”,是指一首律诗中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清塞音[-p]、[-t]、[-k]收尾的,叫:“入声韵”。
2.叠韵: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韵相同。
3.七音:宋元等韵学家从舌音中又分出半舌音,从齿音中又分出半齿音,连同上述“五音”,就构成了音韵学上所谓的“七音”。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三字”(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问题(尤其是讲过的课文里出现过的)、词的本义与引申义(注意常用词部分)、辞赋的基本知识。
以上这些将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
古注要重点掌握,将会出一道大的分析题。
二,上古音、中古音、诗律是重点。
上古音主要掌握三十韵部及三十三声纽、弄清旁转、对转、准双声、旁纽等概念的含义。
中古音主要掌握中古音声母、声调向现代音转化的规律。
诗律会出一道大的分析题,分析律诗的平仄格式及拗救。
三,标点翻译(有可能从我们上过的课文中出,也有可能从课外读物中出)及文段的语法分析(词类活用、宾语前置、被动句、判断句等)。
第一题、客观题一、古今字(子路曾)鼓瑟希:希(希疏)—稀莫春者:莫(暮的本字)—暮(子路)使子路反见之:反—返(古今异义词:丈人古义老人今义岳父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下去的一天(氓)古今异义:至于,古义:到;今义:达到某种高度。
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泣涕,古义:低声哭泣落泪;今义:眼泪和鼻涕。
贿,古义:财物;今义:用财物贿赂。
)(逍遥游)其翼若垂天之云垂:本义为象草木花叶下垂的样子引申远边之义此为本义垂—陲志怪者也志—识“鹏之徙与南冥冥—溟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小知不及大知知—智(秋水)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古今字:虚(河水流进)与墟(许行)古今字:禽兽偪人。
偪与畐、则贾相若贾与价圣人有忧之有与又(天伦)臧与藏臧本义奴隶。
申出“收藏”之义此为引申夭与妖(在“妖怪”这一义上)、北与背、臧与藏(后起区别文)、队与坠(历山)古今字:畝与(登大雷)古今字:景与影、泻为写、与派(静女)释”、“怿”也是古今字的关系。
二、通假字(秋水)舟车之所通卒,通萃,聚集卒”本义为在官府中服务的杂役所穿的衣服,后代指杂役。
“萃”本义为草的样子,草茂为众草聚集,可引申为“聚集”义(天伦)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常通尝通假字:党与倘、常与尝、睹与(登大雷)通假字:澱与淀、陇与拢(情采)通假字:谟与模静女)“归”通“馈(氓)匪:通“非”,不是。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四章古书阅读的相关常识第一节古书的注解一、今天阅读古书为何要参阅前人旧注?1、前人去古未远,相对来说比后人更熟悉古人的语言文字和社会生活,所以由他们所作出的注解往往比较切合古书作者的本意,值得采信;2、传至今日的古书有很多只有前人的注解,而没有今人所作的注译,在此情况下,只有参考相关旧注,以清除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语言文字障碍;3、今人给古书所作的注解是否正确,常常需要参看旧注才能作出判断。
二、前人旧注称作“传”“注”“疏”“笺”,各有什么意思?前人所作旧注的名称不同,往往意味着方法不同:“传”:有的侧重于阐发书中的微言大义,有的侧重解释书中字句的意思。
毛亨《毛诗诂训传》“注”:从解释对象、范围来看,一般是针对古书的正文。
郑玄《周礼注》“疏”:不仅要解释古书的正文,而且要解释疏通相关的旧注(注解之注解)。
贾公彦《周礼疏》“笺”:在给古书作注释比较注重补充、订正、发明(阐发)前人相关旧注。
郑玄《毛诗笺》三、(1)《十三经注疏》中的注疏作者及该书的读法:《周易》:(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汉)伪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诗经》:(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公羊传》:(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谷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孝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论语》:(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孟子》:(东汉)赵岐注,(宋)孙奭疏(2)了解《十三经注疏》的编排、格式有何特点?1、注疏文字都附列在相关的正文之后。
注释的文字为双行小字排列,正文为单行大字排列。
注释文字之中用圆圈(○)起间隔作用。
2、传注文字排列在前,义疏之类排列在后。
3、疏文一般是先解释正文,后疏通前人的旧注。
古代汉语复习 王力四册,中华书局教材,考前突击
1.六书:是东汉许慎在《说文》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班固《汉书》提及六书,刘歆《七略》据考为六书源头。
后次第用班固,名称用许慎。
2.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没有标音成分,最早产生。
3.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
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
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象形字的符号为象形符号,指示字的符号为无意义的符号。
4.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
从×,×声。
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义符:表示意义的类属);声旁(音符)。
省形字(从×省,×声),省声字(从×,×省声),亦声字(会意兼形声,从×从×,×亦声)。
5.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
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
以形会意:休。
以义会意:歪。
6.转注:属于“用字法”。
大致有“形转”“音转”“义转”三说。
江声认为所谓“建类一首”是指部首,“考”和“老”同属老部。
戴震认为转注就是互训,《说文》“考”字下说“老也”,“老”字下说“考也”,“转相为注,互相为训”的例子。
古代汉语重点复习资料(最新)
古代汉语重点复习资料一、古汉重点——名词解释1.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与声调。
2.叶音法:为读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注音,如“筹”。
3.同义副词:有两个意义相关或相近语素组成的合成词,例如“恭敬”。
4.偏义复词:有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组成词语,只偏于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语素只作为陪衬,他的此意究竟偏落哪个词素只有联系上下文意进行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判断,例如“得失”。
5.同义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有一个或几个意义相同,但在其他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以及用法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例如“颈”和“项”。
6.词的本义:简单说就是指词本来的意义,即词的基本的最早产生的意义,我们现在所谈史前所见到的最早的古代书面语所体现出来的`词的本来意义。
7.四体二用:清代语言学家戴震分析汉字“六书”得出的结论,认为汉字六书中,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这叫做“四体二用”。
8.古今字:指某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先后所使用的形体不同的字,先出者为古字,后出者为今字。
9.异体字:指通行于同一时代的音同义同而形不同的字。
10.同音替代的繁简字:有些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本来在意义上毫不相干或显然有别,只因音同而合并,例如“云”和“雲”。
11.古今同形词:有些简化字典古书中某个字字型相同,但读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简化字仅与它同形。
二、古汉重点——简答1.古今词义的演变①古用今废词,是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了交集作用,随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
②古今义用词,多为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如马,牛,山,水等,但个别词义所指仍有细微差别,如“坐、雷”。
③古今异义词,有的词义完全不同,如“抢”古义“撞”,今义“争夺”,有的同中有异,如“劝”古义“鼓励”,今义“劝说”。
2.古今词义的差异⑴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①词义范围扩大。
如“菜”,古义专指蔬菜,今义兼指肉类。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语言,它是现代汉语的前身。
在古代,汉族常用汉语进行交流和表达情感。
以下是古代汉语的一些基本内容。
1. 关于古代汉字
古代汉字主要有两个来源: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刻在龟壳或兽骨上的文字,而金文是刻在铜器上的文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不断演变,形成了现代汉字。
2. 古代汉语的语法
古代汉语的语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多不同之处。
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古代汉语的主谓结构不如现代汉语那么严格。
在古代汉语中,有时候并没有固定的主语和谓语,而是由上下文来决定。
3. 古代汉语中的文言文和白话文
古代汉语分为文言文和白话文两种形式。
文言文是古代文学、历史书籍等正式场合所使用的语言,语法结构精细、措辞高妙,往往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理解。
白话文则是口语化、表达直白的汉语,适用于非正式场合和日常生活交流。
4. 古代汉语的成语和俗语
古代汉语的成语和俗语丰富多彩,其中一些还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
例如,“一马当先”、“画龙点睛”、“井底之蛙”等等。
5. 古代汉语的发音
古代汉语的发音与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
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些音节是现在已经不存在的。
例如,“儿”字的发音是“兒”、“那”字的发音是“乸”。
总之,理解古代汉语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虽然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但是通过学习和复习,我们仍然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启示。
古代汉语考试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考试复习资料古代汉语考试复习资料古代汉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
学习古代汉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古代文化,还可以提高我们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为了更好地复习古代汉语,以下是一些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基础知识复习1. 语法规则: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古代汉语的语序比较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此外,古代汉语还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例如“兼语”、“动宾结构”等。
复习时可以结合语法书籍进行学习,同时多做一些语法题目进行巩固。
2. 词汇积累:古代汉语的词汇较为繁杂,包括了很多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的词汇。
复习时可以结合古代文献进行词汇积累,同时注意掌握一些常用的古代词汇,例如“吾”、“尔”、“乃”等。
3. 字形认读:古代汉语的字形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有些字在形状上有较大的差异。
复习时可以通过查阅字典、阅读古代文献等方式进行字形认读的练习,提高对古代汉字的识别能力。
二、文献阅读古代汉语的复习不仅仅是对语法、词汇的掌握,还需要通过阅读古代文献来了解古代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古代文献:1. 《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涵盖了从夏朝到汉朝的历史。
通过阅读《史记》,可以了解古代历史事件、人物等方面的知识。
2. 《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了风、雅、颂等不同的篇章。
通过阅读《诗经》,可以了解古代社会风貌、人情世故等方面的知识。
3. 《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阅读《论语》,可以了解古代儒家思想、礼仪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三、练习题目在复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做一些练习题目可以帮助巩固所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练习题目:1. 古代汉语中的“兼语”是指什么?举例说明。
2. 解释古代汉语中的“动宾结构”。
3. 阅读一段古代文献,尝试理解其中的句子结构和词义。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就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得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得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就是不同于现代汉语得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得本义探求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得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得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得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得基本原则就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得要点得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得例子,回答问题得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与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得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得概念.认识到“叶音法"就是一种不科学得注音方法,应当批判与否定.4、《助字辨略》得作者就是( ),收字()个,按( )分卷,依()排列.5、《经传释词》得作者就是( ),收字( )个,全书分( )卷,按( )排列。
6、《词诠》作者就是( ),其她虚词著作有裴学海得《》,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得著作有张相得《》.(二)汉字得结构与发展1、什么就是“六书”?实际上汉字得结构只有( )四种,假借就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得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得概念与书上得古字形。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和填空(一)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佶诎,日月是也。
指很明显地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的一种造字法。
(二)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三)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捣,武信是也。
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他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让人们看了可以体会出来的造字法。
(四)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去譬相成,江河是也。
指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以意符表示意义范畴,以声符表示读音类别的造字法。
(五)六书: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汉字形体结构及使用情况的字体分类。
(六)《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志,成书在战国时代,作者不可考。
(七)《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与他的门客攥写的一部著作。
(八)《水经》:是由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著作,记载大小河流137条,内容简略。
(九)《助字辨略》:清代刘淇著,共收字470多个,全书分四卷,依韵排列。
(十)《经傅释词》:清代王引著,共收字160个,全书分十卷,按古声母排列。
(十一)《左传》:左丘明著,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略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它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是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的重要历史文献。
(十二)《战国策》:是一部历史文献,为研究战国时代的社会斗争提供了资料。
(十三)《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我国从远古直到汉武帝时的历史。
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
(十四)词类的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这就是词类的活用。
(十五)《艺文志》:是《汉书》十志中的一志,是关于书籍的记载。
(十六)《典论》:是曹丕在未称帝是所作,分五卷,是我国最早的论文的专篇。
(十七)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所编,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比较完备的字典,共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填空复习方向1.汉字的形体演变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五个阶段。
2.词义的引申的方式主要有两种:链条式引申、辐射式引申。
3.草书大体可分为:章草、今草、狂草。
4.古代汉语包括两个体系:文言文、古白话。
五四运动可作为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分界线。
5.汉字结构的发展经历了表形、表意、音义结合三个阶段。
6.宋朝王圣美提出右文说。
7.从汉字的结构和表示音义的角度来看,可将汉字分为三类: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意音文字。
8.和现代汉语双音节词为主相比,古代汉字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
9.连绵词:双声、叠韵、双声兼叠韵、非双声叠韵。
六、简答题复习方向1.举例说明省声、省形,各举2例。
(1)省形:形声音形旁书写笔划减省。
()釜:从金省,父声。
()亭:从高省,丁声。
(2)省声:形声字的声旁书写笔划减少。
()岛:从山,鸟省声。
()时:从日,寺省声。
2.举例说明汉字的简化原则,各举2例。
(1)把繁难的偏旁改成简化字:(燈)灯、(機)机、(憐)怜。
(2)删去原字的一部分:(務)务、(條)条、(習)习、(雖)虽。
(3)草书楷化:(會)会、(東)东、(書)书、(篳)笔。
(4)采用笔划简单的古字:(啟)启、(雲)云、(捨)舍。
(5)用音替代:(醜)丑、(後)后、(餘)余。
3.简要回答说文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2)桂馥《说文解字义证》(3)王筠《说文句读》(4)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4.举例说明异体字的构成情况,举2例。
(1)结构方式不同:泪(涙)。
(2)偏旁位置不同:峰(瘋)、群(羣)、期(朞)。
(3)声符不同:裤(袴)、猿(猨)。
(4)义符不同:暖(煖)、睹(覩)。
5.举例说明古今字的形成情况,举2例。
(1)在本义基础上形成的古今字。
古字是记录某一词义的本字,由于经常借作它用,后来又另造新字来考表本义,这样先造的本字和后造的新字就形成了古今字。
Eg:莫——暮、然——燃、孰——熟(2)在假借义基础上形成的古今字。
古汉 常识(4)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8、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奚以:“凭什麽”、“有什麽”的意思。以:介词。奚:何,介词宾语,置于介词前。
9、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
性命: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精神。 事功:事业和功绩
10、今健庵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之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
跧伏:指隐居。
3、素标缃帙,启钥烂然。
素标:白色的标签。 缃帙:浅黄的函套。
4、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
女曹:汝等,女,即“汝”。曹:辈。 故:本来。 濡:浸湿。 旧:久。
5、最后复于先生曰:甚矣书之多厄也!
《触龙说赵太后》:“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树:给出古文字形体,让学生分析它的本义,并从一学习的文言文中找语言例证。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探求本义要注意的问题:
1、当心字形的讹变。如:臣
2、注意字形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如:里
二、引申义及其引申义的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本义及其本义的探求。
【教学内容】
常识(四):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一、本义及其本义的探求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是与词形相应的能有文献资料证明的词的最古意义。
益:本义是水溢出。字形从水从皿。《淮南子》:“澭水暴益。”
探求本义的步骤:
甚矣书之多厄:太多了,书的灾难!这是一个倒装句,“书之多厄”是主语,“甚矣”是谓语。 厄:灾难。
6、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
职称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古汉三四册期末复习
古汉三四册期末复习古汉字是表意系统的文字;每个字都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古汉字是一种以象形字为基本构字部件的表意体系文字。
汉字结构的发展,经历了表形、表意和音义结合三个阶段:(1)表形阶段:表形阶段的汉字,主要是直观描拟外物的具体形象的象形字,它们有的是直接从记事图画脱胎而来的。
(2)表意阶段:有些比较抽象、复杂的概念,用象形、指事难以造字,人们就用两个或几个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在一起表示,形成了会意字,汉字进入了表意阶段。
(3)音义结合阶段:表形和表意的字,只能用形象或抽象的图形符号来表示语词的含义,而不能表示语词的读音。
因此,每一个字的读音,必须一个一个地死记。
而文字的作用,就是记录有音的语词,因此,这些字在使用上和发展上,就受到很大局限。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人们就已经造好了的表形、表意字为基础,创造了音义结合的造字方法,汉字进入了音义结合阶段。
“六书说”抓住汉字“表意”这个根本特征,基本上反映了汉字构造方式的客观实际,对通过字形的分析来理解本义,对把握字义的演变线索,对创造新字,都有重大意义。
可以说,“六书说“为中国文字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给古文字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同时,也应看到其局限性:第一,六书是分析近古文字亦即小篆的结果,它既不能全部解释古文字,也不能全部解释今文字。
第二,“六书说”不够明确,历代的理解虽说大体相近,但也有不少歧异之处。
形声字部首与意符的关系:形声字的意符可以说都是部首,但不能说部首都是意符,因为汉字除了形声字外,还有会意字、象形字、指事字,它们都有部首。
因此,意符只针对形声字,而部首是针对所有的字形。
用字写词时,先后产生的形体不同而意义相关、古代作甲,后代作乙的一组字,产生在前的叫古字,产生在后的叫今字。
古今字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条:其一、从产生的时间上看,古字产生在前,今字产生在后。
其二、从词义上看,古字义项较多,往往包含着今字的义项;今字义项较少,往往是古字众多义项中的一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汉复习资料5(王力)2010-11-17 19:15第十九节、古今语音的异同1、语言是不断变化的,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都在变化。
与词汇相比,语音的变化相对要慢一些。
但古今对比还是有较大的差别。
古今语音每个音节都可分成声韵调三部分。
2 、古韵和今韵的不同:(1 )从诗歌的韵脚看古今韵的不同。
(2 )从联绵词的读音来看,古今韵不同。
古代的叠韵联绵词用今音念,仍然是叠韵的情况居多。
但是也有一些叠韵联绵词,用今音念,已经不成叠韵了,这正是反映了语音起了变化,古韵和今韵是不同的。
3 、联绵词:是两个音节合成的单纯词,又称联绵字。
特点是两个音节,一个词素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
拆开后各个部分没有意义。
如:匍匐﹑滂沱﹑囫囵﹑蟋蟀。
联绵词的两个音节又大都具有双声和叠韵的关系。
双声:即声母相同。
叠韵即韵母相同。
4 、古今声母的不同:也可由联绵词反映出来。
古双声的联绵词在今音读来还是双声的占多数,但是也有小部分却因字音的变化而不再构成双声关系了。
5 、古今声调的变化:中古的声调是平上去入四类。
从元代以后,北方话中不仅入声韵消失了,而且入声调也转入了其他的声调。
6 明末杰出的古音学家陈第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第二十节、古音通假1 、古音通假:人们在使用汉字时,由于各种情况,应该使用甲字,却使用了同音或近音的乙字,发生了张冠李戴的现象,这就是用了通假字。
从语音的角度来看,就叫做古音通假。
严格说来,通假实质上是汉字使用了别字的问题。
后来得到了公认,被称做通假。
2 、按借字和本字语音关系的不同情况,分类列举如下:(1 )同音通假:即借字和本字的声韵都相同而构成的通假。
如:蚤~ 早,畔~ 叛,无~ 毋等(2 )音近通假: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还须韵母相近)。
如:惠~ 慧。
叠韵通假:借字和本字的韵部相同(还须声母的发音部位相同),如:信~伸,详~ 佯。
声韵相邻通假:借字和本字的声母和韵母都不相同,但都相近。
如归~ 馈,阙~ 掘。
第二十一、节诗律1 、律诗最终完成于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之手。
2 、古体诗:只要求押韵和句式大致整齐(五言或七言)就叫古体诗。
3 、今体诗:严格按律诗的格律要求写作,就叫今体诗(或近体诗)。
4 、近体诗的形式特点:在句数﹑押韵﹑平仄和对仗四个方面都有许多讲究。
(1 )句数:是固定的,规定律诗是八句,绝句是四句。
还一种长律,又称“排律”,以五言为常,一般限制在十二句,也有超出此数的。
这种排律是律诗的重复扩展,只能看作是律诗的变体。
(2 )押韵:近体诗对押韵的要求非常严格。
A 位置:a 每联对句的尾字;b 第一句可入韵可不入韵。
偶句一定要用韵。
B 特点:a 用“平水韵”的106 部为用韵标准;b 一般押平声韵;c 韵脚只能取同一韵部的字,即不能出韵;d 不能转韵。
(3 )讲究平仄:是近体诗的最主要的特点。
平仄是对四声的分类,“平”指平声(阴平、阳平):“仄”即不平,指的是上、去、入三声。
对现代汉语来说,“平”也是指阴平﹑阳平:“仄”指上声﹑去声。
古代的入声字已经分到现代汉语的“四声”里去了。
(4 )讲究对仗:诗词创作中的对偶叫对仗。
a 律诗的首尾联可对可不对,颔、颈二联必须对仗。
b词义的对待是对仗的形式要求。
c 绝句不要求对仗,使用对仗时,大多数在前面一联。
d 对仗原则:平仄相对;词性相同;词义(内容)相对。
5 、绝句:“绝”是断绝的意思,绝句即截取律诗任何相邻的两联而成。
6、近体诗的四种平仄格式:五言诗: A 仄仄- 平平- 仄 B平平- 仄仄- 平 C 平平- 平- 仄仄 D仄仄- 仄- 平平;七言诗的句式: A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B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C 仄仄- 平平平- 仄仄 D平平- 仄仄仄- 平平7 、律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8 、词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同一联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反,称做“对”;上一联对句和下一联出句头二字的平仄相同,称作“粘”。
不符合“对”的规则的叫“失对”;不符合“粘”的规则的,叫“失粘”。
9 、用“粘”“对”和用韵规则,可以从近体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得出以四种不同平仄格式的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甲、五律仄起仄收式(七律平起仄收式)(||)——||—。
C (||)———||—,D (——)||| ——|.A (——)||——| ,B (||)——||—。
C (||)———||,D (——)||| ——。
乙、五律仄起平收式(七律平起平收式)D (——)||| ——,B (||)——||—。
C (||)———||,D (——)||| ——。
A (——)||——| ,B (||)——||—。
C (||)———||,D (——)||| ——。
丙、五律平起仄收式(七律仄起仄收式)C (||)———||,D (——)||| ——。
A (——)||——| ,B|| )——||—。
C (||)———||,D (——)||| ——。
A (——)||——| ,B|| )——||—。
丁、五律平起平收式(七律仄起平收式)B (||)——||—,D (——)||| ——。
A (——)||——| ,B|| )——||—。
C (||)———||,D (——)||| ——。
A (——)||——| ,B|| )——||—。
(注)“—”平:“| ”仄。
简化格式:甲:ABCDABCD乙DBCDABCD丙CDABCDAB丁BDABCDAB,只要把四种平仄格式记住,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律就能推出。
10、“犯孤平”: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字,除了韵脚之外,就再没有平声,称作犯孤平。
11、拗救:出现不合平仄、不合声律的拗句,采取补救办法,术语上就叫拗救。
拗救的几种方法:(1 )孤平自救:在B 句中,为避免犯孤平,将第三字(指五言的,七言的就加二字,是第五字。
以下同)改为平声字,即| —||—改为| ——| —。
我们称它为“B1拗3 自救”。
(2 )特种拗救:句3 拗4 自救。
即成了“——| —| ”。
(3 )对句拗救:有两种情况。
aA句4 拗,B 句3 救,即“||—||,——| ——。
”b.A4拗,B1拗B3救。
即“||—||,| ——| —。
”(拗:是字下加▲,救:是字下加*)12、如何分析近体诗的平仄:(1 )找出入声字(一般考试卷上都给注明)。
(2 )逐字画平仄。
(3 )根据首句第二字和尾字的平仄,确定属哪种格式。
如“五律平起平收式”。
(4 )写出平仄谱。
(5 )将诗的平仄与标准谱对照,把不合谱的字上画圈。
(6 )看是否有拗救现象。
13、近体诗对仗的种类:(1 )工对:同一词类中分门别类很细微,如人名对人名,色对色,数词对数词等。
(2 )宽对:只要求词类相同。
(3 )借对:借音借义。
第二十二节、词律1、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它的别名之一叫“长短句”。
2、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
3 、词牌:词调的名称叫词牌。
(1 )由于后来词调失传,加上词与音乐的逐渐分离,词牌的作用仅止于规定字数﹑句式﹑平仄和用韵了。
(2 )词牌有些原先就是词的题目。
(3 )同调异名:是同一词牌具有两个以上的别名;(4 )同调异体:是指同一词调有几种别体。
4 、词谱:是词调所包含内容的具体描写。
5 、词的用韵:词人所遵循的还是“平水韵”。
词的用韵都是词调所规定的,其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 )一韵到底。
(2 )同部换韵(3 )平仄换韵。
有二种情况:一是换韵只是规定声调,对韵部没有什么要求。
二是换韵后又回到原韵。
6 、词的平仄和句式:词对平仄的要求比近体诗更为严格。
词是“字有定声”,有的地方规定必平必仄,不能通融。
[ 附] 一、给下面各首近体诗标上平仄(可平可仄处加上记号)1 、李白《渡荆门送别》(仄起仄收式)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 ,||| ——。
2 、王维《山居秋暝》(平起仄收式)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 ,——||—。
3 、李商隐《晚晴》(平起平收式)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 ——| ,——||—。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 ——||,—||——。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 ,——||—。
4 、杜甫《旅夜书怀》(仄起仄收式)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
星垂平野阔,日涌大江流。
———||,||| ——。
名岂文章著,宜应老病休。
—| ——| ,——||—。
飘飘何所似,大地一沙鸥。
———||,||| ——。
5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七言平起仄收式)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 、杜甫《登高》(七言仄起仄收式)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七言平起平收式)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本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君瘴江边。
8 、杜甫《客至》(七言平起仄收式)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二、标上平仄并指出其中的拗救: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五言仄起平收式)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杜甫《天末怀李白》(五言平起仄收式)闵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泪罗。
3、苏轼《新城道中》(七言平起平收式)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就最乐,煮葵哓笋饷春耕。
4、杜甫《咏怀古迹》之三(七言平起平收式)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三、标出平仄,并分析粘对情况1 、五维《使至塞上》(五言平起平收式)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