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物理教学评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第2节《功率》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版⼋年级下册物理第⼗⼀章第2节《功率》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功率》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门五中肖世泉[教学⽬标]1、理解功率和概念,能运⽤功率的定义式进⾏有关计算2、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3、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含义4、根据功率的定义式推导P=Fv,并能⽤来分析、计算和解释有关现象5、能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定时,牵引⼒与速度的关系6、感知功率在⽣活中的实际应⽤,提⾼学习物理科学的价值观[教学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灵活应⽤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所表⽰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利⽤相关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教学⽅法]教师启发引导法,结合学⽣⾃主阅读思考[教学⼿段]多媒体课件[新课教学]⼀、复习引⼊1、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并简要说明⼒什么时候做正功、负功以及不做功。
2、什么是总功?如何求总功?3、质量为50kg的甲同学与60kg的⼄同学⽐赛爬宿舍楼,甲20秒到达6楼,⽽⼄⽤了30秒,求他们分别做了多少功?谁做功更快⼀些?(设每层楼⾼3m)⼆、新课教学1、功率任何机械或任何⼈做功的时候,也有快慢的不同,正如物体的运动有快慢区别⼀样。
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中引⼊了“速度”。
为了描述物理做功的快慢,物理学中引⼊了另⼀个物理量“功率”。
功率的⼤⼩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
⑴意义: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
W⑵公式:P =t⑶单位:⽡特,简称⽡,⽤字母“W”表⽰。
1MW=1000kW 1kw-1000W练习:①P-250W表⽰什么意思?1-200W表⽰什么意思?②P22、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额定功率”这⼀概念在我们的⽇常⽣活中经常提到,特别是在初中物理学习“电学”时。
在我们的⽣活周围,很多机器的铭牌上都标有额定功率的值,这是指机器正常⼯作时的最⼤输出功率。
但是机器在实际⼯作时却不⼀定在额定功率下⼯作,实际功率⼀般都⼩于或等于额定功率。
如果机器长时间⼯作功率⼤于额定功率,机器就会损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一章第一节 功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如图,用细绳拉着小车在水平桌面前进,小车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作出它的受力示意图?并思考哪个力对小车的移动作出了贡献?一、功四、功的计算6、【要计算小明对书包做了多少的功?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功的计算。
首先我们知道做功必须有力和距离,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在力学中,把叫做功。
“功”的表示符号力学中的“功”的文字表达式是力学中的“功”的字母表达式是表示字母单位功力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为了纪念物理学家焦耳,功的单位命名为焦耳】7、出示焦耳的照片,了解焦耳的事迹和成就。
焦耳(1818~1889)是英国物理学家。
1818年12月24日生于索尔福。
他父亲是酿酒厂的厂主。
焦耳从小体弱不能上学,在家跟父亲学酿酒,并利用空闲时间自学化学、物理。
他很喜欢电学和磁学,对实验特别感兴趣。
后来成为英国曼彻斯特的一位酿酒师和业余科学家。
焦耳可以说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杰出的科学家。
焦耳最早的工作是电学和磁学方面的研究,后转向对功热转化的实验研究。
1866年由于他在热学、电学和热力学方面的贡献,被授予英国皇家学会柯普莱金质奖章。
例2:一支步枪,枪筒长0.8m,火药燃烧时产生的高压气体对子弹的平均推力是2000N,子弹离开枪口在空中飞行了500m后落在地面上,求高压气体对子弹所做的功是多少?例3:如图所示,斜面长10m,斜面的高度为4m。
现将重为100N的木块用50N拉力拉到斜面顶端。
求拉力做的功为多少?木块到达顶端后又滑下来,求木块滑到斜面底端时重力做的功为多少?拓展练习要测量小明回家从一楼到三楼对书包做的功,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小结1、功的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有时为了叙述方便,某个力做功往往也说成施力物体做了功。
初中物理_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1课时新授课单位姓名使用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学中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经过举例,理解功及做功的必要因素,培养从生活现象中分析物理本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力未做功的实例,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之积极参与判断是否做功的讨论,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教学过程】二、力学中的功三、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做出贡献,因此在工作中取得了成效,我们称之为功臣。
我们力学中的功就吸收了其贡献和成效的意思。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物理中的功有什么含义?§11-1功(板书)多媒体播放两名大力士同时拉车的视频,(左边的车被拉着前进,而右边的纹丝不动)提问:这两名大力士对车施加的拉力作用都有成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出左边的车在拉力的作用下向前通过了一段距离,因此力的作用有了成效,我们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这就是力学中功的含义。
(一)课件展示几幅做功的实例图,(设计意图:由观看功臣颁奖视频引入,了解生活中的功的意思,自然而然引入力学中的功,学生在思维上更易于接受及理解。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左边拉力的作用有成效,右边的没有成效。
左边的车被拉着向前通过了一段距离,而右边的没有。
(设计意图:由视频两名大力士同时拉车,直观的理解了什么是成效,从而理解了力学中功的含义)学生观察图片并结合力学中功的含义思考回答:推力、拉力、重力都做了功提问:请同学们判断这三幅图中的推力、拉力、重力是否做了功?这些做功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二)课件展示几幅不做功的图片请同学们判断:搬石头的力、扛行李的力、足球在滚动的过程中脚的踢力是否做了功?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苏科版九年级第十一章第三节功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第十一章第三节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三节《功》。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不同情况下的功的计算;3. 功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的理解;2. 不同情况下的功的计算;3. 功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学生提着书包上楼梯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提着书包上楼梯时,对书包做了什么?这个过程中做了多少功?2. 概念讲解:解释功的概念,给出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距离×cosθ。
讲解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θ对功的影响。
3. 例题讲解:讲解几个不同情况下的功的计算例子,如:学生在水平地面上推动物体、学生提着物体上下移动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功的应用:讲解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机械设备中的功、人体运动中的功等。
6. 动手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力在不同距离下做的功,验证功的计算公式。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功的概念、功的计算公式、不同情况下的功的计算、功的应用等。
七、作业设计(1)一个学生用10N的力推一辆自行车,推了5m,求做的功;(2)一个学生用20N的力提着一桶水,提了10m,求做的功。
2. 请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功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功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功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请学生课后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设备,了解其工作原理,分析其是如何利用功的原理工作的。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评价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评价“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这是传统的评价体系夸大了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评价的发展性原则,“评什么,怎样评”。
将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生学,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
因此课程标准要求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即物理教学要改革单一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体系。
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应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
物理教学教学评价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师是唯一评价主体的现象,建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家长、学生本人、同班同学,以及社区等都可以是评价的主体。
特别强调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和对同学的评价,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当然家长和老师也要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评价活动中发挥他们的评价功能。
如在“小小电动机”的制作中。
家长和学生一起寻找漆包线、支架、电池、磁铁等,并和学生一起探究让线圈持续转动下去的方法。
这个过程让家长感觉到学生是在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探究活动,而家长的不断支持、帮助和鼓励,对学生探究过程的恰当而有效的评价,更能使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积极性得到发挥。
再比喻。
在学声现象时,让学生回去自制水瓶琴、小柳哨、小提琴、小鼓、声波传递能量等器;在复习展示课上,让学生对自制的器材进行自评和互评,最后对小制作总评,这里既有老师的评价,又有学生的自评和同学的互评,还有家长对学生的制作过程中的评价,几方面结合学生不但更好地掌握了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利用等知识点、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方法,还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体验整个探究过程带来的乐趣。
2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考什么教什么”这是以往传统的评价内容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而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的评价要着眼于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评价。
《第十一章四、功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功率》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初中物理课程《功功率》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功和功率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识别和计算功的大小,理解功率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并能够用功率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在于功率的物理意义及其与速度、力等物理量的关系,需要结合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
三、教学准备:为了顺利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需要准备以下教学工具和材料:物理教材、投影仪、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滑轮组、弹簧测力计、计时器等)。
同时,需要提前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案,以便于进行课堂教学。
为了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这些教学工具和设备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板可以用来书写和展示重要的知识点和实验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粉笔则可以在黑板上绘制图形、图表,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的视觉认知。
实验器材则能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之余,亲手进行实验操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提前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案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课件和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更高效地吸收知识。
通过课件的演示,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而教案的准备则能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有条不紊。
总的来说,这些准备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一个高效、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在学习和实验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四、教学过程:一、导引激趣,铺就学习之路在《功功率》的第一课时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将首先通过一段生动的视频引入课题。
视频内容可以包括日常生活中与“功”和“功率”相关的场景,如体育比赛中的冲刺、搬运重物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知“功”与“功率”的概念。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三册教案:第十一章 第二节 导体的电阻
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2.理解电阻率的概念及物理意义,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的探究过程,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体会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都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2、理解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通过对不同材料电阻率的介绍,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安全用电的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产中的应用,培养他们交流沟通的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重点)2、掌握导体电阻的计算公式。
(重点)3、理解电阻率的概念及物理意义,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难点)4、知道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知道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
(难点)课件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入课程】为了减小输电线上电能的耗损,人们尽量把输电线做得粗一点,这是因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那么,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是怎样的呢?二、讲授新课:1、电阻【教师引导】回顾初中学过的欧姆定律的内容。
选取一个导体,研究导体两端的电压随导体中的电流的变化情况。
观察导体A 、B 的U-I 图像。
【教师补充】从图中可以看出,同一个金属导体的U-I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同一个导体,不管电流、电压如何变化,电压跟电流之比都是一个常量,这个结论可以写成UR I。
R 是一个只跟导体本身性质有关而与通过的电流无关的物理量。
图中不同导体U-I 图像的倾斜程度不同,表明不同导体的R 值不同。
【小结】电阻是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物理量,是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中电流的比值。
2、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教师提问】导体的电阻到底与导体的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实验来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之间的关系。
【实验】研究导体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及材料的定量关系 【实验探究】(1)电阻丝横截面积、长度和电阻的测量a .横截面积的测量:把电阻丝紧密绕在一个圆柱形物体上,用刻度尺测出多匝的宽度,然后除以圈数,得到电阻丝的直径,进而计算出电阻丝的横截面积。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一章简单电路11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压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电压现象,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2)探究电压定义
利用实验和类比法,让学生理解电压的概念,掌握电压的测量方法。
(3)学习电压规律
通过对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总结电压规律,并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解释。
(4)巩固与应用
5.作业完成后,及时复习巩固,对疑难问题进行梳理和解决。
教师将根据同学们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大家在电压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作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电路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树立科学研究的信心。
2.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3.通过学习电压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电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
3.教师解答学生疑问,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4.强调电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5.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题第1、2、3题,巩固电压的定义、单位和测量方法。
2.设计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分别用电压表测量各部分的电压,并记录数据。运用欧姆定律和电压规律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4.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
初中物理_八下物理十一章第一节 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一、自主预习1、通常而言,如果一个______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 ______ 上移动了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______ 。
2、力学里所说的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力学中,功等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积。
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F---- 力 -------单位________( ) S----____-------单位________( ) W----____ ------单位________( )4.功的单位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_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_,所以1J=_____N·m二、合作探究探究一: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功概念的讨论观察课本P63页的图11.1-2中力做功两个图,找出两个实例的共同点:(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观察课本P63页“想想议议”图11.1-3,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分析原因: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前行有_______,但没有___ _____,没有做功。
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搬大石头没有搬起有________,但没有_____________,没有做功。
(3)、归纳出力学中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小组交流,分析以下事例:(1)当你推一座巨石,推而未动时,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2)踢出的足球,在地面上滚动时,脚有没有对它做功?为什么?(3)人提前水桶沿水平地面前进时,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3、通过以上事例,你能归纳总结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三种情况吗?(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二:功的计算做功必须有力和距离,那么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阅读教材63页回答下列问题。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一章学情评估试卷及答案
第十一章学情评估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如图所示,杂技演员在表演蹦床节目。
某次她被蹦床弹起,在离开蹦床之前的C到B过程中,弹性势能________。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第1题)2.过山车从高处加速滑下的过程中,过山车的动能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如图所示,一根粗细材料都均匀的金属棒AB置于水平地面上。
保持A端不动,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将棒的B端缓慢拉起0.2 m,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 N。
则整个过程弹簧测力计对棒所做的功为________J。
(第3题) (第4题)4.如图所示,质量为1 kg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用绳通过动滑轮拉物体使物体在水平面上以0.5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拉力F为2 N,拉力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W。
5.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72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受到的阻力是2 000 N,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为____________W。
6.某航模兴趣小组操控一架重20 N的小型无人机,让其在10 s内匀速水平前进了10 m,竖直下降了10 m,在10 s内,该无人机重力做功的功率是________W。
7.如图所示,体重为70 kg的工人师傅用40 N的拉力竖直向下拉绳使重60 N的重物匀速上升10 m,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第7题) (第8题)8.如图是利用滑轮组帮助汽车脱困的情景。
匀速拉动车的过程中,若对车的拉力为2400 N,F为1 500 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
9.利用斜面把重60 N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斜面顶端,已知斜面长1.5 m,高0.4 m,机械效率为80%,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________N。
10.利用3 m长的斜面将重150 N的物块移到2 m高的平台上,如图所示。
若将其匀速拉到顶端的过程中,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20 N,则所需的拉力F为________N。
初中物理_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十一章第一节功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功”字有___和___两个部首组成3.在引导的基础上,初步体会功是力的贡献、效果2.由汉子组成理解“功”是“力在工作”认真听讲,初步体会“功”的含义探究新知一、力学中的功【问题再现】1、用力拉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小车向右运动,则小车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小车的受力分析:*思考哪个力的作用对小车有了“成效”?有了“贡献”?2、叉车举起货物:*画出货物的受力分析:1、画出小车的受力分析思考并回答2、画出货物的受力分析*思考哪个力的作用对小车有了“成效”?有了“贡献”?3、结合以上两个现象,分析归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议一议】(1)用力推墙,墙没有动,人累吗?人对墙是否做功?(2)运动员踢球,球在地面上滚动过程,运动员对球是否做功?(3)运动员提水在水平地面上比赛,运动员对水桶是否做功?【归纳总结】通过以上事例,你能归纳总结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三种情况吗?(1)劳而无功F ____0 ; S ____0(2)不劳无功F ____0 ; S ____0 思考并回答3、讨论,归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分组讨论“议一议”三种情形是否做功,并说明理由归纳总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完成导学案八年级物理教学教案标题11、1 功学科八年级物理科任老师一、学习目标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含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授法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阅读指导法讨论法归纳法内容问题1.物理学中什么叫做功?2.力对物体做功的必要因素是什么?3.哪些情况下力对物体没有做功?4.如何计算做功的多少?教学过程(一)、潜伏训练1、如图1,小丽用10N的力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进,请画出手对水桶的力的示意图。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大单元整体设计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单元内容分析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本单元首次向学生提出能量的概念,是后续九年级相关知识内容学习的基础。
在后续的学习中,九年级还将学习“电能”、“内能”、“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等涉及能量的内容。
因此本单元的内容是能量知识在初中阶段的重点部分。
本章共分四节:功、功率、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一节通过观察现象和日常生产生活实际了解功的概念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进而理解公的计算公式。
第二节通过不同事物之间做功快慢的对比,建立功率的概念和功率的计算公式,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功率的推导公式。
第三节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概念,所以教科书没有在能量的概念上进行拓展,而是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人能量的概念一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教科书通过列举生产、生活中一些物体具有能量的实例,引出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实验探究物体的动能跟速度、质量的关系,根据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说明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第四节通过呈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场景,让学生思考交流,了解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通过想象提出问:减少的机械能去哪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进而理解机械能守恒的内容。
通过介绍我国一些科学技术让学生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二、本章课标要求本章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第三个一级主题“能量”,是该主题下的二级主题“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和“机械能”中的部分内容。
内容标准要求如下:3.1.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2.1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例1 定性说明荡秋千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例2 分析《天工开物》中没水装置工作时能量的相互转化。
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分析课件—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三册
系 (拓展学习)…… 【探讨方式,可以是平行分组各领一份,也可以是串行方式逐一
展开】
第二节 导体的电阻
1、真实的情景:观察电阻变化——绘制定值电阻R和灯泡的I-U图像
2、引领的问题:金属电阻与哪些因素相关? (如何使金属的电阻发生变化…… ) ——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而各异
第二节 导体的电阻
3、挑战性任务:学生分组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探究 1)金属电阻与长短、粗细、材质的关系(控制变量法) 2)(热敏)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电阻率的温变过程 3)小灯泡电阻在点亮前后的电阻变化特点——电阻率的温变过程 4)二极管的U-I变化曲线,及是否符合欧姆定律……
4)观察分析螺旋测微器的精度是如何提高的? 二、新教材的变化与用意
5 理解电功、电功率及焦耳定律,能用焦耳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电热现象。 ( 在下面每节的具体分析中,以前三个方面为主,给一些参考建议 2、引领的问题:并、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和电阻有怎样的 围以及调节均匀性的影响 本章主题:在恒定电场作用下部分电路中自由电荷的运动规律
第三节 实验 导线电阻率的测量(长度测量)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学案一、教学内容本章复习的内容包括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滑轮组”和第二节“功”。
重点复习杠杆的五要素,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功的概念、计算以及相关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杠杆的五要素,了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简单机械和功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杠杆的五要素,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滑轮组模型,功的演示仪。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导学生回顾杠杆的五要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滑轮组的工作原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滑轮组的省力特性。
3. 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滑轮组和杠杆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讲解:讲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示例演示功的计算过程,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5. 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功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简单机械和功杠杆的五要素: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支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省力、改变力的方向功的概念: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功的计算公式:W=FS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杠杆的五要素。
答案:杠杆的五要素包括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和支点。
2. 请解释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答案:滑轮组的省力特点是指通过滑轮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并且可以减小所需的力的大小。
3. 请用公式表示功的计算方法。
答案:功的计算公式为W=F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练习,让学生复习了简单机械和功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_人教版第十一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功》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提出问题:(1)图片中可以运用哪些力学知识来解释?(2)如何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解答上述问题。
(二)新课教学1.明确“成效”在物理学中的含义。
图片展示:生活中做功的两个实例和没有做功的两个实例。
学生观察图片展示的物理情景,讨论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所能够产生的“成效”,领会“成效”的含义,从而引出“功”。
联系实际,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效果,进而上升至“成效”,为建立功的概念做准备。
2.理解功的含义并建立功的概念。
(1)实验探究:用相同大小、相同方向的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吗?做法:学生两人一组,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用同样的力提升小钩码和大钩码或用同样的力拉小木块和大木块,观察力的“成效”。
(2)学生交流展示:比较两个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产生“成效”的条件──有力并且在力的方向上运动一段距离,领会“成效”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从实验现象入手分析,然后引导学生使他们知道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运动了一段距离,说明该力对此物体产生了一定的成效;物体没运动,说明力没有成效。
(3)建立功的概念:学生交流归纳,教师总结提升:说明力学中功的含义,建立功的概念。
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总结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做功需要哪些条件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在力的方向上有移动的距离。
反馈练习: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强化练习:出示图片,提问:人提水桶行走时,提水桶的力对水桶做不做功?为什么?对水桶进行受力分析结合分析距离,学习判断力做功的方法。
3.通过比较功的多少来确定功的计算方法(1)实验探究:利用桌上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看看谁做的功最多!友情提示:怎么做才能对物体做功?怎么做,做的功更多?启发思维,引入问题:提一桶水由一楼上到二楼,我对水桶做功了吗?再把水桶提到五楼呢,哪次成效大?哪次做功多?为什么?要想使我做的功更多,还有什么方法?分析:教师有梯度的提问能正确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来解决问题,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六节《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物质样本和实验器材。学生需要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1.使用万用表测量不同物质的电阻,记录数据。
(4)理论讲解:讲解半导体导电性能的原理,结合实际应用,如二极管、三极管等,使学生了解半导体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
(5)巩固提高: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6)总结反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不同物质导电性能的理解,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风格,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掌握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特点;学会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并能根据测量结果判断物质的导电性能。
5.思考题: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以下思考题:
a.为什么在高电压环境下,人体会成为导体?
b.解释为什么半导体材料在电子器件中具有广泛应用?
c.请举例说明绝缘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使他们认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第11章 物理教学评价(2008)
(2)相关系数r的计算
公式:
xy r NS X SY
N XY X Y
若用原始分数表示,则上式变为:
r
N X X N Y Y
2 2 2
2
计算相关系数时,N的数值一般应在30以上 才有意义。r介于±1之间。
四、物理测验的评价指标
1、信度:测验(测量)的可靠性指标。它反 映测验的稳定程度,具体说是指两次测验 的关联程度。
二、测量与测验 1、测验:获取评价所需信息的方式。 测量:依据特定的规则对测验或其他评价 方式所获得的信息进行量化的方法和过程 2、教学测量的特点 (1)教学测量是间接测量,测量工具有不可 消除的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大小,将直 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效度) (2)测量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偶然因素,因而 有不可避免的随机误差。随机误差的大小 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信度) 3、教学评价做不到完全定量化。
例题:
rkk (1 rxx ) K rxx (1 rkk )
2、效度:测验(测量)的准确性指标。 列出双向细目标分析(1)试卷内容覆盖面;(2) 各级行为目标所占分数比例是否恰当?(3)题目 内容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要求?
3、难度
(1)客观题:某题答对人数的比例—满分率。 或 H=1-P R P
4、相关
(1)相关:两列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叫做相关
正相关:如果一列变量变动时,另一列 变量也发生变动,而且变动的方向相同, 则这两列变量是正相关。 负相关:如果一列变量变动时,另一列 变量也发生变动,而且变动的方向相反, 则这两列变量是负相关。
两次测验负相关则说明测验结果的稳定 性极差,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因而 测验不可信,即信度极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评价:根据一定的标准或指标体系, 教学评价:根据一定的标准或指标体系,运 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收集教学过程中 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的相关资料和信息, 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对教学活动及教学效果 进行价值判断, 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的过 程。
教育评价: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 教育评价: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系统 地收集有关的信息, 地收集有关的信息,对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 的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其变化的诸种因素满足 社会与个人发展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为评 社会与个人发展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 价者的自我完善及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 依据的活动。 依据的活动。
1957年,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美国为此 年 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 朝野震惊, 朝野震惊,将航天技术的落后归咎于教育 的落后,此后,西方诸国纷纷对传统教育 的落后,此后, 进行反思。 进行反思。
美国的克龙巴赫、罗纳德 杜尔 杜尔、 美国的克龙巴赫、罗纳德·杜尔、斯塔弗尔比 姆等均对教育评价、 姆等均对教育评价、课程评价提出了自己的 看法。 看法。 其中,斯塔弗尔比姆主张把以往对结果的评 其中, 价转向对过程的评价, 价转向对过程的评价,即从传统的终结性评 价转向形成性评价,他说: 价转向形成性评价,他说:“评价最重要的 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采用表现性评价策略应注意以下几点: 采用表现性评价策略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事先确定评价的目标,并将目标分解为 )必须事先确定评价的目标, 可观察的行为,制定评价行为的标准。 可观察的行为,制定评价行为的标准。 (2)设计出适当的表现性任务,以保证表现性评 )设计出适当的表现性任务, 价的信度和效度。 价的信度和效度。 (3)对于较复杂的表现行为和情境的评价,需要 )对于较复杂的表现行为和情境的评价, 借助于一定的工具, 借助于一定的工具,通过系统观察和详细记录才能 保证评价的客观、有效。 保证评价的客观、有效。
第十一章 物理教学评价
评价包括课程评价、教学评价、 评价包括课程评价、教学评价、教育评价 课程评价:在系统调查与描述的基础上, 课程评价:在系统调查与描述的基础上,对 学校课程满足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所达到的 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学校的课程现实 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 的(已经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得但有 已经取得的)或潜在的( 可能取得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不断完善 可能取得的)价值做出判断, 课程,达到教育增值的过程。 课程,达到教育增值的过程。
4 物理教学评价结果的利用
4.1 量化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利用
4.
采用量化方法出现数据的特点: 采用量化方法出现数据的特点: (1)随机性。教育现象产生与发展变化的 )随机性。 原因是极其复杂的, 原因是极其复杂的,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 现象也不例外。 现象也不例外。这就决定我们在通过各种方 法收集数据时必然产生随机误差。 法收集数据时必然产生随机误差。
实施发展性评价的策略, 意义在于: 实施发展性评价的策略,其意义在于: 在于 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订改进计 可以依信息搜集后的分析, 划。可以依信息搜集后的分析,找出学生发 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 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明确促进学生发展 的改进要点,并用清楚、简练、 的改进要点,并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 标术语表达出来,制订改进计划。 标术语表达出来,制订改进计划。要注意在 改进计划中将学生发展优势领域方面的特征 向其发展不足的领域迁移, 向其发展不足的领域迁移,以促进其潜能获 得不断的发展。 得不断的发展。
3.2 物理教学评价实施的理论
物理教学评价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物理教学评价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 (2)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 (3)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
物理教学评价实施的理念为: 物理教学评价实施的理念为:
通过建立各种评价体系,从关注成绩、 通过建立各种评价体系,从关注成绩、发现 和发展潜能、了解需求、建立自信等方面入 和发展潜能、了解需求、 手,促进学生发展;从评价主体多元化和对 促进学生发展; 课程实施的评估,提高教学水平, 课程实施的评估,提高教学水平,形成革新 机制。 机制。
同时,对于考试,应突出“立足过程、 同时,对于考试,应突出“立足过程、促进 发展”的理念。 发展”的理念。具体包括 (1)考试内容方面,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 )考试内容方面, 生活经验的联系, 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全面科学素 养的形成, 养的形成,对自然的整体性和科学的整体性 认识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物理教学评价的类型和方法
2.1 物理教学评价的类型 2.2 除书面测试以外的其他教学评价方法 2.3 对物理教师课题教学质量的评价
2.1 物理教学评价的类型
(1)诊断性评价 ) (2)形成性评价 ) (3)总结性评价 )
2.2 除书面测试以外的其他教学评价方法
(1)连续观察与面谈 ) (2)实践活动评价 ) (3)个人成长记录 )
3.3 物理教学评价的策略
总体讲, 总体讲,物理教学评价应施行发展性学生评 价策略。 评价标准、内容、过程、 价策略。即:评价标准、内容、过程、方法 和手段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和手段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如: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了多元的、 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了多元的、 综合的评价目标和标准,因此, 综合的评价目标和标准,因此,相应的评价 工具与方法就应注重多样化, 工具与方法就应注重多样化,即定性评价与 定量评价相结合, 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相结合。 相结合。
1.2 物理教学评价的意义
物理教学评价的功能: 物理教学评价的功能: (1)导向功能 ) (2)信息反馈功能 ) (3)鉴别功能 ) (4)激励功能 )
通过对物理教学评价功能的理解, 通过对物理教学评价功能的理解,可以将物 理教学评价的意义概括为: 理教学评价的意义概括为:
物理教学评价将促进在物理教育过程中学生 的发展和教师的提高, 的发展和教师的提高,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 和教师的教,以保证物理课程的有效实施。 和教师的教,以保证物理课程的有效实施。
3 物理教学评价的实施与策略
3.1 物理教学评价的内容 3.2 物理教学评价实施的理论 3.3 物理教学评价的策略
3.1 物理教学评价的内容
(1)对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和能力的评价 )对科学探究过程、 (2)对科学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 (3)对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评价 )对科学态度、 (4)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的评价 )对科学、
从发展趋势看,评价新理念表现如下: 从发展趋势看,评价新理念表现如下: (1)以质性评定统整量化评定; )以质性评定统整量化评定; (2)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 )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 (3)评定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 )评定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 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4)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又 )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 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 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 (5)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 )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 (6)强调评定主体的多元化,倡导学生的自我评 )强调评定主体的多元化, 价与相互评价。 价与相互评价。
对于考试, 对于考试,要打破将其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 局限,要重视和采用诸如:行为观察、 局限,要重视和采用诸如:行为观察、情景 测验、学习日记、成长记录等质性评价方法, 测验、学习日记、成长记录等质性评价方法, 密切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而且, 密切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而且,对 考试这一评价手段,还应根据其目的、 考试这一评价手段,还应根据其目的、性质 和对象,选择不同的考试方法,如辩论、 和对象,选择不同的考试方法,如辩论、答 表演、产品制作、 辩、表演、产品制作、论文撰写和笔试等灵 活多样、开放动态的测评方式。 活多样、开放动态的测评方式。
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 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依据 一定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效 一定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这个标准是通过建立课堂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体现的。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体现的。 (1)物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2)对评价指标的几点说明 ) a.权重的构造 权重的构造 b.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
表现性评价策略: 表现性评价策略:即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 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它强调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来评价学生的发展, 它强调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来评价学生的发展, 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 是要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评价学生在创新 是要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 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 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 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主 要体现了过程性评价、 要体现了过程性评价、定性评价和重视非学业评价 等新的评价理念。 等新的评价理念。
1 物理教学评价的意义和变迁 2 物理教学评价的类型和方法 3 物理教学评价的实施与策略 4 物理教学评价结果的利用
1 物理教学评价的意义和变迁
1.1 有关教育评价的历史回顾
1.2 物理教学评价的意义
1.1 有关教育评价的历史回顾
美国教育家泰勒在总结“八年研究” 美国教育家泰勒在总结“八年研究”经验的 基础上,提出“泰勒评价模式” 基础上,提出“泰勒评价模式”,首次提出 “教育测量”概念,指出:“在本质上,评 教育测量”概念,指出: 在本质上, 价过程乃是一种确定课程和教学方案在多大 程度上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 程度上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