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产品设计

合集下载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要点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要点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要点1.胶厚(胶位):塑胶产品的胶厚(整体外壳)通常在0.80-3.00左右,太厚容易缩水和产生汽泡,太薄难走满胶,大型的产品胶厚取厚一点,小的产品取薄一点,一般产品取1.0-2.0为多。

而且胶位要尽可能的均匀,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局部地方可适当的厚一点或薄一点,但需渐变不可突变,要以不缩水和能走满胶为原则,一般塑料胶厚小于0.3时就很难走胶,但软胶类和橡胶在0.2-0.3的胶厚时也能走满胶。

2.加强筋(骨位):塑胶产品大部分都有加强筋,因加强筋在不增加产品整体胶厚的情况下可以大大增加其整体强度,对大型和受力的产品尤其有用,同时还能防止产品变形。

加强筋的厚度通常取整体胶厚的0.5-0.7倍,如大于0.7倍则容易缩水。

加强筋的高度较大时则要做0.5-1的斜度(因其出模阻力大),高度较矮时可不做斜度。

3.脱模斜度:塑料产品都要做脱模斜度,但高度较浅的(如一块平板)和有特殊要求的除外(但当侧壁较大而又没出模斜度时需做行位)。

出模斜度通常为1-5度,常取2度左右,具体要根据产品大小、高度、形状而定,以能顺利脱模和不影响使用功能为原则。

产品的前模斜度通常要比后模的斜度大0.5度为宜,以便产品开模事时能留在后模。

通常枕位、插穿、碰穿等地方均需做斜度,其上下断差(即大端尺寸与小端尺寸之差)单边要大于0.1以上。

4.圆角(R角):塑胶产品除特殊要求指定要锐边的地方外,在棱边处通常都要做圆角,以便减小应力集中、利于塑胶的流动和容易脱模。

最小R通常大于0.3,因太小的R模具上很难做到。

5.孔:从利于模具加工方面的角度考虑,孔最好做成形状规则简单的圆孔,尽可能不要做成复杂的异型孔,孔径不宜太小,孔深与孔径比不宜太大,因细而长的模具型心容易断、变形。

孔与产品外边缘的距离最好要大于1.5倍孔径,孔与孔之间的距离最好要大于2倍的孔径,以便产品有必要的强度。

与模具开模方向平行的孔在模具上通常上是用型心(可镶、可延伸留)或碰穿、插穿成型,与模具开模方向不平行的孔通常要做行位或斜顶,在不影响产品使用和装配的前提下,产品侧壁的孔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应尽量做成能用碰穿、插穿成型的孔。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基本规则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基本规则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基本规则设计基本规则壁厚的大小取决于产品需要承受的外力、是否作为其它零件的支撑、承接柱位的数量、伸出部份的多少以及选用的塑胶材料而定。

一般的热塑性塑料壁厚设计应以4mm为限。

从经济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不但增加物料成本,延长生产周期”冷却时间〔,增加生产成本。

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增加引致产生空穴”气孔〔的可能性,大大削弱产品的刚性及强度。

最理想的壁厚分布无疑是切面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均一的厚度,但为满足功能上的需求以致壁厚有所改变总是无可避免的。

在此情形,由厚胶料的地方过渡到薄胶料的地方应尽可能顺滑。

太突然的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和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和表面问题。

对一般热塑性塑料来说,当收缩率”Shrinkage Factor〔低于0.01mm/mm时,产品可容许厚度的改变达;但当收缩率高于0.01mm/mm时,产品壁厚的改变则不应超过。

对一般热固性塑料来说,太薄的产品厚度往往引致操作时产品过热,形成废件。

此外,纤维填充的热固性塑料于过薄的位置往往形成不够填充物的情况发生。

不过,一些容易流动的热固性塑料如环氧树脂”Epoxies〔等,如厚薄均匀,最低的厚度可达0.25mm。

此外,采用固化成型的生产方法时,流道、浇口和部件的设计应使塑料由厚胶料的地方流向薄胶料的地方。

这样使模腔内有适当的压力以减少在厚胶料的地方出现缩水及避免模腔不能完全充填的现象。

若塑料的流动方向是从薄胶料的地方流向厚胶料的地方,则应采用结构性发泡的生产方法来减低模腔压力。

平面准则在大部份热融过程操作,包括挤压和固化成型,均一的壁厚是非常的重要的。

厚胶的地方比旁边薄胶的地方冷却得比较慢,并且在相接的地方表面在浇口凝固后出现收缩痕。

更甚者引致产生缩水印、热内应力、挠曲部份歪曲、颜色不同或不同透明度。

若厚胶的地方渐变成薄胶的是无可避免的话,应尽量设计成渐次的改变,并且在不超过壁厚3:1的比例下。

下图可供叁考。

塑胶件设计规范范文

塑胶件设计规范范文

塑胶件设计规范范文1.材料选择:塑胶件的材料选择应根据产品的功能和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热稳定性等因素,并确保材料符合产品的安全和环保要求。

2.壁厚设计:塑胶件的壁厚应根据产品的尺寸、结构和用途进行合理设计。

壁厚过薄会导致产品强度不足、变形、开裂等问题,而壁厚过厚会增加材料成本、加工难度和制品的重量。

3.强度分析:在塑胶件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强度分析,包括静态强度和动态强度等。

通过强度分析可以预测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承载能力、破损风险等,从而为设计提供依据。

4.模具设计:对于需要进行注塑成型的塑胶件,需要进行模具设计。

模具设计应考虑产品的尺寸、结构和材料等因素,确保产品可以顺利成型,并满足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

5.防变形设计:塑胶件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因此需要进行防变形设计。

防变形设计包括合理选材、设计适当的缩水率、采用合适的冷却系统等措施。

6.表面处理:塑胶件制品的表面处理可以提高外观质量、耐磨性、抗老化性能等。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喷漆、喷涂、印刷、镀铬等。

7.装配设计:塑胶件在产品装配过程中需要考虑装配的方式和工具的选择。

装配设计应尽量简化和标准化,提高装配效率和质量。

8.尺寸公差:塑胶件的尺寸公差应根据产品的要求进行合理设置。

过小的公差会增加生产成本,而过大的公差会影响产品的装配和使用性能。

9.耐用性设计:塑胶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耐用性。

耐用性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材料、优化结构、进行耐久性测试等。

10.产品标识:塑胶件在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产品标识,包括产品型号、批次号、生产厂家等信息。

产品标识有助于产品追溯和质量控制。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塑胶件设计规范,具体的设计规范还需根据具体产品和行业的要求来确定。

在进行塑胶件设计时,还需充分考虑产品的使用环境、工艺要求和成本等因素,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生产性。

产品塑胶结构设计工程师岗位职责

产品塑胶结构设计工程师岗位职责

产品塑胶结构设计工程师岗位职责
产品塑胶结构设计工程师是在新产品研发与制造过程中,负责
产品结构设计的专业人员。

其主要职责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结构设计
产品塑胶结构设计工程师要根据产品的需求及使用环境,设计
出最优的产品结构,包括外形尺寸、零件布局、组装方式等方面,
确保产品的功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都达到要求。

2.模具设计
针对塑胶制品的生产工艺特点,产品塑胶结构设计工程师需要
进行模具设计,包括模具结构、模具材料、开模方式等方面的考虑,确保产品能够满足工艺制造要求,同时在成本、生产效率等方面做
到最优。

3.材料选用
在产品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零部件选择各自最适
合的塑料材料,根据特定的机械力学性能、环境耐受能力、物理特
性等方面的要求,做出合理的材料选择,确保最终产品能够满足设
计要求,同时成本控制得当。

4.生产工艺设计
产品塑胶结构设计工程师需要对产品的生产工艺,特别是成型
工艺进行设计和研究,制定最佳的生产方案,确保产品生产符合质
量要求和生产效率等要求。

5.技术支持与改进
产品塑胶结构设计工程师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要积极参加测试、
样机制作、生产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质量分析
和改进,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以上就是产品塑胶结构设计工程师主要的职责所在,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实践,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是能够成为专业的产品塑胶结构设计工程师可以发挥出自己潜力的重要部分。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常用术语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常用术语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常用术语及解释如下:
1.PL面:即Parting Panel的简称,也称分型面,是指模具在闭合时公模和母模相接触的部分。

2.枕位:外壳类塑件的边缘常开有缺口,用于安装各类配件,此处形成的枕状部分称为枕位。

3.火山口:BOOS柱根部减胶部分反映在模具上的类似于火山爆发后的形状叫做模具火山口。

4.呵(音hā):指的是模仁,香港习惯用语。

5.老虎口:又称为管位,即用来限位的部分。

6.柱位:产品上的BOSS的柱称为柱位。

7.虚位:模具上的间隙称为虚位。

8.扣位:产品联接用的钩称为扣位。

9.火花纹:电火花加工后留下的纹称为火花纹。

10.料位:塑胶产品的避厚,也称肉厚。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资料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资料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资料目录一、零件壁厚 (1)二、脱模斜度 (4)三、圆角设计 (5)四、加强筋的设计 (7)五、支柱的设计 (8)六、螺丝柱的设计 (9)七、孔的设计 (10)八、止口的设计 (11)九、卡扣的设计 (13)十、反止口的设计 (18)零件设计必须满足来自于零件制造端的要求,对通过注射加工工艺而获得的塑胶件也是如此。

在满足产品功能、质量以及外观等要求下,塑胶件设计必须使得注射模具加工简单、成本低,同时零件注射时间短、效率高、零件缺陷少、质量高,这就是面向注射加工的设计。

现将详细介绍塑胶件设计指南,使得塑胶件设计是面向注射加工的设计。

一、零件壁厚在塑胶件的设计中,零件壁厚是首先考虑的参数,零件壁厚决定了零件的力学性能、零件的外观、零件的可注射性以及零件的成本等。

可以说,零件壁厚的选择和设计决定了零件设计的成功与失败。

1、零件壁厚必须适中由于塑胶材料的特性和注射工艺的特殊性,塑胶件的壁厚必须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

壁厚太小,零件注射时流动阻力大,塑胶熔料很难充满整个型腔,不得不通过性能更高的注射设备来获得更高的充填速度和注射压力。

壁厚太大,零件冷却时间增加,零件成型周期增加,零件生产效率低;同时过大的壁厚很容易造成零件产生缩水、气孔、翘曲等质量问题。

零件壁厚可根据材料的不同及产品外形尺寸的大小来选择,其范围一般为0.6~6.0mm,常用的厚度一般在1.5~3.0mm之间。

表1是常用塑料件料厚推荐值,小型产品是指最大外形尺寸L<80.0mm,中型产品是指最大外形尺寸为80.0mm<L<200.0mm,大型产品是指最大外形尺寸L>200.0mm。

表1 常用塑料件料厚推荐值(单位mm)2、尽量减少零件壁厚决定塑胶件壁厚的关键因素包括:1)零件的结构强度是否足够。

一般来说,壁厚越大,零件强度越好。

但零件壁厚超过一定范围时,由于缩水和气孔等质量问题的产生,增加零件壁厚反而会降低零件强度。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准则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准则
洞孔 (Hole)作用及常见孔的类型:
在塑胶件上开孔使其和其它部件相接合或增加产品功能上的组合是常用的手法,洞 孔的大小及位置应尽量不会对产品的强度构成影响或增加生产的复杂性, 常见孔的 类型如下:
孔离边位或内壁边之要点 :
confidential
16
四、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准则-洞孔 (Hole)
盲孔设计要点: 盲孔是靠模具上的镶针形成,而镶针的设计只能单边支撑在模具上,因此很容易 被溶融的塑料使其弯曲变形,造成盲孔出现椭圆的形状,所以镶针的长度不能过长。 盲孔深度最大是直径的3倍,考虑模具镶针强度要求直径最小0.8mm。 外观件上的各种凹槽,如雕刻文字等,要求棱线分明,导致过渡太急,易产生气
confidential
12
三、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准则-支柱 ( Boss )
对于外观件,当有螺丝柱子,需要进行缩水验证,依照上页图示意,塑胶壁厚 1.5 ,螺丝柱子外径3.4,验证结果 NG:(1.8-1.5)/1.5*100%=20% >8%。 外观面有可能会有缩水痕迹。
改善方案如下图:
当缩水验证NG时,可在增加火山口及加深螺丝孔深度来改善。 外观部品综合考虑缩水与螺丝柱子强度,塑胶壁厚要求大于1.3。 适当的辅以三角或十字加强筋方式,可大幅度提高强度和改善料流填充。
confidential
4
一、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壁厚
B. 转角位的设计准则亦适用於悬梁式扣位。因这种扣紧方式是需要将悬梁臂弯 曲嵌入,转角位置的设计图说明如果转角弧位R太小时会引致其应力集中系数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过大,因此,产品弯曲时容易折断,弧位R太大 的话则容易出现收缩纹和空洞。因此,圆弧位和壁厚是有一定的比例。一般 介乎0.2至0.6T之间,理想数值是在0.5T左右。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要点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要点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要点1.产品功能要求:首先要明确产品的功能要求,确定产品的用途和目标市场,以便能够合理的确定产品的结构。

产品功能要求包括产品的使用寿命、耐磨性、承载能力、耐高温、防水等。

2.材料选择:塑胶产品的材料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到产品的用途、强度要求、耐用性、环保性等因素。

常见的塑胶材料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

在选择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可塑性、流动性、热稳定性等。

3.结构设计:塑胶产品的结构设计是塑胶产品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结构设计包括形状设计、尺寸设计、壁厚设计等。

形状设计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使产品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舒适。

尺寸设计要考虑到产品的装配性能和使用性能。

壁厚设计要兼顾产品的强度和成本。

4.模具设计:塑胶产品需要通过模具加工成型,所以模具设计也是塑胶产品结构设计的一部分。

模具设计要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和装配要求,确定模具的型腔结构和尺寸。

同时要考虑到模具的制造工艺和经济效益。

5.工艺选择:塑胶产品的工艺选择与产品的结构密切相关。

工艺选择包括注塑成型、吹塑成型、挤出成型等。

在选择工艺时要考虑到产品的结构形状、尺寸要求、生产效率、成本等因素。

6.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塑胶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要能够承受一定的载荷和挤压力,并保持稳定性。

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到产品受力情况,合理设计产品的强度和稳定性结构,以保证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7.防水设计:塑胶产品往往需要具备防水功能,尤其是在户外环境中使用的产品。

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到产品的密封性和防水性,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如增加密封条、防水胶等。

8.美观性设计:塑胶产品的美观性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和市场竞争力。

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到产品的外观造型、颜色选择等,使产品具备良好的外观质感和市场竞争力。

9.成本控制:塑胶产品的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成本控制。

在设计中要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量、降低模具和加工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

塑胶产品主胶位和筋位设计

塑胶产品主胶位和筋位设计

塑胶产品主胶位和筋位设计一、引言塑胶制品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设备、日用品等领域。

塑胶制品的主胶位和筋位设计是制品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塑胶产品主胶位和筋位设计的概念、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塑胶产品主胶位设计主胶位是指塑胶制品中起关键作用的部位,通常是制品的功能性部件或承受较大力的部分。

主胶位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功能性需求:主胶位应能满足产品的功能需求,例如传导电流、承受力量、连接部件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确定主胶位的形状、尺寸和位置等参数。

2. 材料选择:主胶位需要选择具有较高强度和耐磨性的材料,以保证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

常用的材料有工程塑料、聚碳酸酯等。

3. 结构设计:主胶位的结构设计应合理,以增强其强度和稳定性。

例如,可以采用加固筋、骨架等方式来增加主胶位的刚度和抗压能力。

三、塑胶产品筋位设计筋位是指塑胶制品中用于增加刚度和强度的部位,通常处于主胶位的周围或连接主胶位的部分。

筋位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筋位的数量和分布:筋位的数量和分布应根据产品的受力情况和强度要求确定。

通常情况下,筋位应均匀分布在主胶位的周围,以增加整体的刚度和稳定性。

2. 筋位的形状和尺寸:筋位的形状和尺寸应根据产品的外形和设计要求确定。

常见的筋位形状有方形、圆形、梯形等,其尺寸与主胶位的大小和形状相匹配。

3. 筋位与主胶位的连接:筋位与主胶位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以保证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松动或脱落。

常用的连接方式有榫卯连接、粘接连接、螺纹连接等。

四、塑胶产品主胶位和筋位设计的原则在进行塑胶产品主胶位和筋位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功能性和可靠性原则:主胶位和筋位的设计应满足产品的功能需求,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材料和工艺性原则:主胶位和筋位的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应考虑到材料的强度、可加工性和成本等因素。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常识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常识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常识1.胶厚(胶位):塑胶产品的胶厚(整体外壳)通常在0.80-3.00左右,太厚容易缩水和产生汽泡,太薄难走满胶,大型的产品胶厚取厚一点,小的产品取薄一点,一般产品取1.0-2.0为多。

而且胶位要尽可能的均匀,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局部地方可适当的厚一点或薄一点,但需渐变不可突变,要以不缩水和能走满胶为原则,一般塑料胶厚小于0.3时就很难走胶,但软胶类和橡胶在0.2-0.3的胶厚时也能走满胶。

2.加强筋(骨位):塑胶产品大部分都有加强筋,因加强筋在不增加产品整体胶厚的情况下可以大大增加其整体强度,对大型和受力的产品尤其有用,同时还能防止产品变形。

加强筋的厚度通常取整体胶厚的0.5-0.7倍,如大于0.7倍则容易缩水。

加强筋的高度较大时则要做0.5-15的斜度(因其出模阻力大),高度较矮时可不做斜度。

3.脱模斜度:塑料产品都要做脱模斜度,但高度较浅的(如一块平板)和有特殊要求的除外(但当侧壁较大而又没出模斜度时需做行位)。

出模斜度通常为1-5度,常取2度左右,具体要根据产品大小、高度、形状而定,以能顺利脱模和不影响使用功能为原则。

产品的前模斜度通常要比后模的斜度大0.5度为宜,以便产品开模事时能留在后模。

通常枕位、插穿、碰穿等地方均需做斜度,其上下断差(即大端尺寸与小端尺寸之差)单边要大于0.1以上。

4.圆角(R角):塑胶产品除特殊要求指定要锐边的地方外,在棱边处通常都要做圆角,以便减小应力集中、利于塑胶的流动和容易脱模。

最小R通常大于0.3,因太小的R模具上很难做到。

5.孔:从利于模具加工方面的角度考虑,孔最好做成形状规则简单的圆孔,尽可能不要做成复杂的异型孔,孔径不宜太小,孔深与孔径比不宜太大,因细而长的模具型心容易断、变形。

孔与产品外边缘的距离最好要大于1.5倍孔径,孔与孔之间的距离最好要大于2倍的孔径,以便产品有必要的强度。

与模具开模方向平行的孔在模具上通常上是用型心(可镶、可延伸留)或碰穿、插穿成型,与模具开模方向不平行的孔通常要做行位或斜顶,在不影响产品使用和装配的前提下,产品侧壁的孔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应尽量做成能用碰穿、插穿成型的孔。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12个要点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12个要点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12个要点(结构工程师必备知识)1.胶厚(胶位):塑胶产品的胶厚(整体外壳)通常在0.80-3.00左右,太厚容易缩水和产生汽泡,太薄难走满胶,大型的产品胶厚取厚一点,小的产品取薄一点,一般产品取1.0-2.0为多。

而且胶位要尽可能的均匀,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局部地方可适当的厚一点或薄一点,但需渐变不可突变,要以不缩水和能走满胶为原则,一般塑料胶厚小于0.3时就很难走胶,但软胶类和橡胶在0.2-0.3的胶厚时也能走满胶。

2.加强筋(骨位):塑胶产品大部分都有加强筋,因加强筋在不增加产品整体胶厚的情况下可以大大增加其整体强度,对大型和受力的产品尤其有用,同时还能防止产品变形。

加强筋的厚度通常取整体胶厚的0.5-0.7倍,如大于0.7倍则容易缩水。

加强筋的高度较大时则要做0.5-1的斜度(因其出模阻力大),高度较矮时可不做斜度。

3.脱模斜度:塑料产品都要做脱模斜度,但高度较浅的(如一块平板)和有特殊要求的除外(但当侧壁较大而又没出模斜度时需做行位)。

出模斜度通常为1-5度,常取2度左右,具体要根据产品大小、高度、形状而定,以能顺利脱模和不影响使用功能为原则。

产品的前模斜度通常要比后模的斜度大0.5度为宜,以便产品开模事时能留在后模。

通常枕位、插穿、碰穿等地方均需做斜度,其上下断差(即大端尺寸与小端尺寸之差)单边要大于0.1以上。

4.圆角(R角):塑胶产品除特殊要求指定要锐边的地方外,在棱边处通常都要做圆角,以便减小应力集中、利于塑胶的流动和容易脱模。

最小R通常大于0.3,因太小的R模具上很难做到。

5.孔:从利于模具加工方面的角度考虑,孔最好做成形状规则简单的圆孔,尽可能不要做成复杂的异型孔,孔径不宜太小,孔深与孔径比不宜太大,因细而长的模具型心容易断、变形。

孔与产品外边缘的距离最好要大于1.5倍孔径,孔与孔之间的距离最好要大于2倍的孔径,以便产品有必要的强度。

与模具开模方向平行的孔在模具上通常上是用型心(可镶、可延伸留)或碰穿、插穿成型,与模具开模方向不平行的孔通常要做行位或斜顶,在不影响产品使用和装配的前提下,产品侧壁的孔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应尽量做成能用碰穿、插穿成型的孔。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规范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规范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规范塑胶产品是应用广泛的工业制品,具有轻质、耐腐蚀、成型性好等特点。

在进行塑胶产品的结构设计时,需要遵守以下规范,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一、结构强度设计规范1.考虑到塑胶的特性,产品设计时应避免尖锐的内部棱角或角点,以防止应力集中和产生裂纹。

2.在设计中,应考虑材料的厚度和强度,避免出现过于薄弱的部分或过度厚实的部分,以确保产品的整体均衡和提高强度。

3.对于大型塑胶产品,在结构设计中应考虑到自重和外部负载的压力,以确保产品能够承受一定的负荷。

二、结构稳定性设计规范1.在塑胶产品设计中,应避免设计不稳定的结构,如过大的投影面积、过高的高度、不合理的形状等,以防止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倾覆或变形。

2.对于长条形的塑胶产品,应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如设置横向支撑、增加垂直支撑等,以提高产品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3.在设计中考虑结构的自重和使用环境的温度变化等因素,以避免塑胶产品的变形和破坏。

三、结构可靠性设计规范1.结构设计要考虑材料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在产品设计中应选用高品质和经过测试验证的塑胶材料。

2.考虑到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如高温、低温、湿度等,结构设计时应选用相应的材料,以确保产品能在各种环境下正常使用。

3.在设计中应考虑到塑胶制品的组装和连接方式,确保结构的稳定和牢固。

四、结构尺寸设计规范1.结构设计时应根据产品的功能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尺寸和比例。

2.对于塑胶制品的配合尺寸,应预留适当的间隙,以确保组装和操作的方便性。

3.结构设计时应考虑到材料的收缩率和变形率,合理控制尺寸和形状,以确保制品的精度和几何形状的一致性。

五、智能化设计规范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塑胶产品应用于智能化领域,结构设计时应考虑到智能模块的安装和集成。

2.在设计中应考虑到电子元器件的嵌入和连接方式,以便实现产品的智能化功能。

3.考虑到智能化产品的使用便利性和系统的稳定性,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维修和维护的便利性,合理设置操作和维护接口。

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第二部分-塑胶件的设计

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第二部分-塑胶件的设计
避免零件外部尖角:避免在塑胶熔料流动方向上产生尖角:避免在零件连接处产生尖角:
圆角的设计 零件应力集中系数
五、塑胶件设计--脱模斜度
决定脱模斜度的因素:脱模斜度一般取1~2°;收缩率较大的塑胶件脱模斜度较大;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特征处取较小脱模斜度:公模侧脱模斜度小于母模侧以利于脱模;壁厚较厚时,成型收缩大,取较大脱模斜度;咬花面与复杂面取较大脱模斜度;玻纤增强塑料取较大脱模斜度;零件某些平面因为功能需要可以不设置脱模斜度,但模具则需设计侧抽芯结构,模具结构复杂,成本高:在零件功能和外观等允许情况下,零件脱模斜度尽可能取大;脱模斜度的大小与方向不能影响零件的功能实现。脱模斜度的大小和方向不能影响零件的功能实现:
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U形槽、零件表面断差的设计以及表面咬花等方式来掩盖塑胶件表面缩水
支柱壁厚处或加强筋壁厚处局部去除材料(我国台湾地区称之为“火山口”),可以大幅降低零件外观缩水的可能性,“火山口”设计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支柱或加强筋的强度。
离浇口越远处,越容易产生表面缩水。对于零件重要外观表面对表面缩水要求高的区域,可以合理设计浇口的位置使其靠近该区域,减小缩水。同时,浇口的位置应使得塑胶熔料从壁厚处流向壁薄处。若熔料从壁薄处流向壁厚处,壁薄处首先冷却凝固,壁厚处表面很容易产生缩水,内部则容易产生气泡。
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塑胶件的设计
目录
一、定义与特性二、分类三、材料四、塑胶件设计零件壁厚避免尖角脱模斜度加强筋的设计支柱的设计孔的设计提高塑胶件强度的设计提高塑胶件外观的设计降低塑胶件成本低设计注塑模具可行性设计塑胶件的装配卡扣装配卡扣的设计机械固定,自攻螺钉超声波焊接塑胶件DFMA检查表
五、塑胶件设计--定义与特性
五、塑胶件设计--提高塑胶件强度的设计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案例PPT46页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案例PPT46页
PCB定位
每一块PCB都需要在成品的壳身上加上两支定位而且必须在上下壳身加上一些定位筋夹着,以防止PCB受力而变形。
PCB与壳身之间至少必须要有1.0mm的空间,定位Pin的距离则越远越好,因为这样才可以保持PCB的位置而不会移位。
当完成PCB的大细及位置的设定后,便需要在PCB的底部及面部加上一些余量,用作表示电子零件的避空位置。而且在PCB上,加上Solid以表示可摆放电子零件的空间。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止口
真止口用途: 生产装配时作较对之用,而且可作涂胶水之用。
假止口用途: 在外形上可作遮丑之用。
半假止口用途: 如平均料厚有2.0mm或以上时,因为凹槽太深的关系,所以需要在止口的位置加多一层料,保持成品外形的美观。
双止口用途:多用于一些需要有防水功能的成品上。而且,会以超音波焊接法作装配,加强较对效用。
一般PCB的常用厚度: 0.8mm, 1.0mm, 1.5mm,视乎产品的大小和PCB的尺寸而定。
在图纸上标出PCB形状的大小,坑位的尺寸,可摆放电子零件的位置和尺寸,方便电子设计。
电池仓
电池与电池之间一定要有胶料分隔。
加防水槽
电池门
加上加强筋作强化作用。
如电池门的位置是在成品的中央,而且在电池门的四周没有凹坑的时候。必须加上一凹形的手指位,作方便开启电池门之用。
POM 聚甲醛用途:机械零件、齿轮、家电外壳特性:耐磨、坚硬但脆弱,损坏时容易有利边出现。应用:多数用于胶齿轮、滑轮、一些需要传动,承受大扭力或应力的地方。
Nylon(尼龙,PA)用途:齿轮、滑轮、纺织品特性:坚韧、吸水、耐磨、吸震、耐热,但当水份完全挥发后会变得脆弱。应用:因为精准度比较难控制,所以大多用于一些模数较大的齿轮

塑胶产品主胶位和筋位设计

塑胶产品主胶位和筋位设计

塑胶产品主胶位和筋位设计塑胶产品是一种使用广泛的材料,其应用领域涵盖了许多不同的行业。

在塑胶制品的设计过程中,主胶位和筋位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主胶位是指塑胶制品中主要的胶合部位,而筋位则是指用于加强塑胶制品结构的筋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主胶位和筋位设计的重要性以及一些相关的设计考虑因素。

主胶位的设计对于塑胶制品的整体性能和质量至关重要。

主胶位是制品的关键连接部位,直接影响到制品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主胶位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材料的特性和工艺的要求。

合理选择胶水类型和胶合方式,确保主胶位的牢固性和耐久性。

同时,在主胶位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制品的使用环境和负荷条件,以确保制品在各种条件下都能够正常工作。

筋位的设计在塑胶制品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筋位是指用于加强制品结构的筋骨,可以增加制品的刚度和抗变形能力。

在筋位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制品的结构形式和受力情况。

合理设计筋位的数量、位置和尺寸,以确保制品在受力情况下不会发生破裂或变形。

此外,筋位的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也需要与主胶位相协调,以确保整体结构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在主胶位和筋位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制品的可生产性和经济性。

主胶位和筋位的设计应该尽量简化和优化,以减少制品的制造成本和生产周期。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制品的模具设计和生产工艺,确保主胶位和筋位的可加工性和一致性。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使用CAD软件进行模拟和优化,以提高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主胶位和筋位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制品的外观和功能要求。

主胶位和筋位的布局和形状应该与制品的整体设计风格和功能需求相匹配。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制品的外观效果和用户体验,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主胶位和筋位的设计是塑胶制品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主胶位和筋位设计可以确保制品的强度、稳定性和可生产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材料特性、工艺要求、受力情况、模具设计、外观要求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塑胶制品的质量和性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要求。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卡扣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卡扣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卡扣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卡扣在塑胶产品的结构设计中,卡扣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连接方式。

它不仅能够实现部件的快速装配和拆卸,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塑胶产品结构设计中的卡扣。

卡扣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塑胶材料的弹性变形来实现连接和固定。

通常,卡扣由卡勾和卡槽两部分组成。

当卡勾插入卡槽时,塑胶材料发生弹性变形,产生一定的扣合力,从而将两个部件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在设计卡扣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材料的选择。

常用的塑胶材料如聚丙烯(PP)、聚乙烯(P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等都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强度,适合用于卡扣设计。

但不同材料的性能差异较大,例如 PP 的柔韧性较好,但强度相对较低;ABS 的强度较高,但成本也相对较高。

因此,需要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和使用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卡扣的形状和尺寸设计也至关重要。

卡勾的形状可以是直勾、斜勾或者弯勾等,不同的形状会影响扣合力的大小和稳定性。

卡槽的形状和深度则需要与卡勾相匹配,以确保良好的连接效果。

同时,卡扣的尺寸要合理设计,过大可能导致装配困难,过小则扣合力不足,容易松脱。

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卡扣的装配方向和拆卸方向。

一般来说,装配方向应该尽量简单、直接,避免复杂的操作。

拆卸方向则要考虑是否需要特殊的工具或者操作方式,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意外松脱。

另外,卡扣的分布位置也需要精心规划。

如果卡扣分布不均匀,可能会导致部件受力不均,影响连接的稳定性和产品的整体性能。

通常,在受力较大的部位应该适当增加卡扣的数量和密度,以增强连接强度。

为了确保卡扣的可靠性,还需要进行力学分析和测试。

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可以模拟卡扣在装配和使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优化设计。

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要进行样品测试,验证卡扣的扣合力、耐久性等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在塑胶产品结构设计中,卡扣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模具制造的可行性。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常识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常识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常识1.胶厚(胶位):塑胶产品的胶厚(整体外壳)通常在0.80-3.00左右,太厚容易缩水和产生汽泡,太薄难走满胶,大型的产品胶厚取厚一点,小的产品取薄一点,一般产品取1.0-2.0为多。

而且胶位要尽可能的均匀,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局部地方可适当的厚一点或薄一点,但需渐变不可突变,要以不缩水和能走满胶为原则,一般塑料胶厚小于0.3时就很难走胶,但软胶类和橡胶在0.2-0.3的胶厚时也能走满胶。

2.加强筋(骨位):塑胶产品大部分都有加强筋,因加强筋在不增加产品整体胶厚的情况下可以大大增加其整体强度,对大型和受力的产品尤其有用,同时还能防止产品变形。

加强筋的厚度通常取整体胶厚的0.5-0.7倍,如大于0.7倍则容易缩水。

加强筋的高度较大时则要做0.5-15的斜度(因其出模阻力大),高度较矮时可不做斜度。

3.脱模斜度:塑料产品都要做脱模斜度,但高度较浅的(如一块平板)和有特殊要求的除外(但当侧壁较大而又没出模斜度时需做行位)。

出模斜度通常为1-5度,常取2度左右,具体要根据产品大小、高度、形状而定,以能顺利脱模和不影响使用功能为原则。

产品的前模斜度通常要比后模的斜度大0.5度为宜,以便产品开模事时能留在后模。

通常枕位、插穿、碰穿等地方均需做斜度,其上下断差(即大端尺寸与小端尺寸之差)单边要大于0.1以上。

4.圆角(R角):塑胶产品除特殊要求指定要锐边的地方外,在棱边处通常都要做圆角,以便减小应力集中、利于塑胶的流动和容易脱模。

最小R通常大于0.3,因太小的R模具上很难做到。

5.孔:从利于模具加工方面的角度考虑,孔最好做成形状规则简单的圆孔,尽可能不要做成复杂的异型孔,孔径不宜太小,孔深与孔径比不宜太大,因细而长的模具型心容易断、变形。

孔与产品外边缘的距离最好要大于1.5倍孔径,孔与孔之间的距离最好要大于2倍的孔径,以便产品有必要的强度。

与模具开模方向平行的孔在模具上通常上是用型心(可镶、可延伸留)或碰穿、插穿成型,与模具开模方向不平行的孔通常要做行位或斜顶,在不影响产品使用和装配的前提下,产品侧壁的孔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应尽量做成能用碰穿、插穿成型的孔。

凹壳塑胶产品变形设计建议

凹壳塑胶产品变形设计建议

凹壳塑胶产品变形设计建议凹壳塑胶产品变形是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外力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产品形状发生变化。

为了避免或减少产品变形,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一些因素。

下面是关于凹壳塑胶产品变形设计的一些建议:1. 材料选择:选择具有较高强度和刚性的塑胶材料,能够更好地抵抗外力的影响,减少变形的可能性。

2. 壳体结构设计:在壳体的设计上,可以采用加强筋或骨架结构来增加产品的刚性,提高整体的抗变形能力。

3. 壁厚设计:合理确定产品的壁厚,过薄的壁厚容易导致变形,而过厚的壁厚则会增加成本。

需要根据产品的尺寸、形状和使用环境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壁厚设计。

4. 冷却系统设计:在注塑过程中,通过优化冷却系统的设计,可以确保塑胶材料在注塑过程中均匀冷却,避免产生应力集中,减少变形的可能性。

5. 热处理工艺:对于一些特殊要求的凹壳塑胶产品,可以采用热处理工艺来改善材料的结晶性能,增加产品的刚性和稳定性,从而减少变形。

6. 支撑结构设计:在产品设计中,可以合理设置支撑结构,以增加产品的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

支撑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产品的形状和应力分布等因素。

7. 产品模具设计:在凹壳塑胶产品的模具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产品的收缩率和变形情况,通过优化模具结构和冷却系统的设计,减少模具对产品变形的影响。

8. 温度控制:在注塑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塑胶材料的熔融温度和模具的温度,以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产品造成变形的影响。

9. 产品尺寸与形状设计:在产品尺寸与形状的设计上,需要考虑到产品的变形情况,避免设计过大或过复杂的形状,以减少变形的可能性。

10. 产品使用环境的考虑:在产品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产品的使用环境,如温度、湿度等因素,合理选择材料和设计产品结构,以减少环境因素对产品变形的影响。

凹壳塑胶产品变形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材料选择、壳体结构设计、壁厚设计、冷却系统设计、热处理工艺、支撑结构设计、模具设计、温度控制、产品尺寸与形状设计以及产品使用环境等因素,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加工工艺,可以减少产品变形,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设计守则 支柱突出胶料壁厚是用以装配产品、隔开物件及支撑承托其他零件之用。空 心的支柱可以用来嵌入件、收紧螺丝等。这些应用均要有足够强度支持压力而不 致於破裂。 支柱尽量不要单独使用,应尽量连接至外壁或与加强筋一同使用,目的是加 强支柱的强度及使胶料流动更顺畅。此外,因过高的支柱会导致塑胶部件成型时 困气,所以支柱高度一般是不会超过支柱直径的两倍半。加强支柱的强度的方法” 尤其是远离外壁的支柱,除了可使用加强筋外,三角加强块”Gusset plate的使用 亦十分常见。 一个品质好的螺丝/支柱设计组合是取决於螺丝的机械特性及支柱孔的设计, 一般塑胶产品的料厚尺寸是不足以承受大部份紧固件产生的应力。固此,从装配 的考虑来看,局部增加胶料厚度是有需要的。但是,这会引致不良的影响,如形 成缩水痕、空穴、或增加内应力。因此,支柱的导入孔及穿孔”避空孔的位置应 与产品外壁保持一段距离。支柱可远离外壁独立而处或使用加强筋连接外壁,後 者不但增加支柱的强度以支撑更大的扭力及弯曲的外力,更有助胶料填充及减少 因困气而出现烧焦的情况。同样理由,远离外壁的支柱亦应辅以三角加强块,三 角加强块对改善薄壁支柱的胶料流动特别适用.
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 除了以上的要求,加强筋的设计亦与使用的塑胶材料有关。从生产的角度看,材 料的物理特性如熔胶的黏度和缩水率对加强筋设计的影响非常大。此外,塑料的 蠕动(creep)特性从结构方面来看亦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数。例如,从生产的角度 看,加强筋的高度是受制於熔胶的流动及脱模顶出的特性(缩水率、摩擦系数及 稳定性),较深的加强筋要求胶料有较低的熔胶黏度、较低的摩擦系数、较高的 缩水率。另外,增加长的加强筋的出模角一般有助产品顶出,不过,当出模角不 断增加而底部的阔度维持不变时,产品的刚性、强度,与及可顶出的面积即随着 减少。顶出面积减少的问题可从在产品加强筋部份加上数个顶出凸块或使用较贵 的扁顶针得以解决,同时在顶出的方向打磨光洁亦有助产品容易顶出。从结构方 面考虑,较深的加强筋可增加产品的刚性及强度而无须大幅增加重量,但与此同 时,产品的最高和最低点的屈曲应力随着增加,产品设计员须计算并肯定此部份 的屈曲应力不会超出可接受的范围。 从生产的角度考虑,使用大量短而窄的加强筋比较使用数个深而阔的加强筋 优胜。模具生产时(尤其是首办模具):加强筋的阔度(也有可能深度)和数量应尽 量留有馀额,当试模时发觉产品的刚性及强度有所不足时可适当地增加,因为在 模具上去除钢料比使用烧焊或加上插入件等增加钢料的方法来得简单及便宜。
收缩痕的大小取决於胶料的收缩率、成型工序的叁数控制、模具设计及产品 设计。使用过短的哥针、增加底部弧度尺寸、加厚的支柱壁或外壁尺寸均不利於 收缩痕的减少;不幸地,支柱的强度及抵受外力的能力却随着增加底部弧度尺寸 或壁厚尺寸而增加。因此,支柱的设计须要从这两方面取得平衡
.
1) 支柱位置
2) 支柱设计
PS 支柱通常用於打入件,收螺丝,导向针,攻牙或作紧迫配合。 可能情形之下避免独立一支支柱而无任何支撑。应加一些肋骨以加 强其强度。若支柱离边壁不远应以肋骨将柱和边相连在一起 .
PSU 支柱是用作连接两件部件的。其外径应是内孔径的两倍,高度 不应超过外径的两倍 .
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出模角篇
基本设计守则 塑胶产品在设计上通常会为了能够轻易的使产品由模具脱离出来而需要在边缘 的内侧和外侧各设有一个倾斜角”出模角〔。若然产品附有垂直外壁并且与开模 方向相同的话,则模具在塑料成型後需要很大的开模力才能打开,而且,在模具 开启後,产品脱离模具的过程亦相信十分困难。要是该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上 已预留出模角及所有接触产品的模具零件在加工过程当中经过高度抛光的话,脱 模就变成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出模角的考虑在产品设计的过程是不可或缺的 因注塑件冷却收缩後多附在凸模上,为了使产品壁厚平均及防止产品在开模後附 在较热的凹模上,出模角对应於凹模及凸模是应该相等的。不过,在特殊情况下 若然要求产品於开模後附在凹模的话,可将相接凹模部份的出模角尽量减少,或 刻意在凹模加上适量的倒扣位。 出模角的大小是没有一定的准则,多数是凭经验和依照产品的深度来决定。此 外,成型的方式,壁厚和塑料的选择也在考虑之列。一般来说,高度抛光的外壁 可使用1/8度或1/4度的出模角。深入或附有织纹的产品要求出模角作相应的增加, 习惯上每0.025mm深的织纹,便需要额外1度的出模角。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 边位深度之关系表,列出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的关系,可作为叁考之用。此外, 当产品需要长而深的肋骨及较小的出模角时,顶针的设计须有特别的处理,见对 深而长加强筋的顶针设计图
加强筋一般的设计 加强筋最简单的形状是一条长方形的柱体附在产品的表面上,不过 为了满足一些生产上或结构上的考虑,加强筋的形状及尺寸须要改 变成如以下的图一般
长方形的加强筋必须改变形状使生产更容易
加强筋的两边必须加上出模角以减低脱模顶出时的摩擦力,底部相接产品的 位置必须加上圆角以消除应力集过份中的现象,圆角的设计亦给与流道渐变的形 状使模腔充填更为流畅。此外,底部的宽度须较相连外壁的厚度为小,产品厚度 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a说明这个要求。图中加强筋尺寸的设计虽然已按合理的 比例,但当从加强筋底部与外壁相连的位置作一圆圈R1时,图中可见此部份相对 外壁的厚度增加大约50%,因此,此部份出现缩水纹的机会相当大。如果将加强 筋底部的宽度相对产品厚度减少一半(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b),相对位 置厚度的增幅即减至大约20%,缩水纹出现的机会亦大为减少。由此引伸出使用 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比使用单一条高的加强筋较为优胜,但当使用多条加强筋 时,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必须较相接外壁的厚度大。加强筋的形状一般是细而长, 加强筋一般的设计图说明设计加强筋的基本原则。留意过厚的加强筋设计容易产 生缩水纹、空穴、变形挠曲及夹水纹等问题,亦会加长生产周期,增加生产成本。
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
不同材料的设计要点
ABS 一般应用边0.5°至1°就足够。有时因为抛光纹路与出模方向相同,出模角可 接近至零。有纹路的侧面需每深0.025mm(0.001 in)增加1°出模角。正确的出 模角可向蚀纹供应商取得。 LCP 因为液晶共聚物有高的模数和低的延展性,倒扣的设计应要避免。在所有的肋 骨、壁边、支柱等凸出膠位以上的地方均要有最小0.2-0.5°的出模角。若壁边比 较深或没有磨光表面和有蚀纹等则有需要加额外的0.5-1.5°以上 PBT 若部件表面光洁度好,需要1/2°最小的脱模角。经蚀纹处理过的表面,每增加 0.03mm(0.001 in)深度就需要加大1°脱模角。 PC 脱模角是在部件的任何一边或凸起的地方要有的,包括上模和下模的地方。一 般光华的表面1.5°至2°已很足够,然而有蚀纹的表面是要求额外的脱模角,以 每深0.25mm(0.001 in)增加1°脱模角。 PET 塑胶成品的肋骨,支柱边壁、流道壁等,如其脱模角能够达到0.5°就已经足够 PS 0.5°的脱模角是极细的,1°的脱模角是标准方法,太小的脱模角会使部件难 于脱离模腔。无论如何,任何的脱模角总比无角度为佳。若部件有蚀纹的话,如 皮革纹的深度,每深0.025mm就多加1°脱模角。
塑胶产品设计
宏利研發\張彬釧
• 1.目前市面上得产品设计所具备的大致要素: • ⑴外观需具备国际市场的审美感………..美观 • ⑵产品要具极强的实用价值……………..实用 • ⑶产品要人性化…………………………..人性化 • ⑷产品易成型,易加工……………………..易加工 • 2. 目前世面上所用的产品设计的软件(PRO-E/UG/CAD/3DMX……) • 3. 塑胶材料的特性及认识 • (具体请见‘‘塑胶材料特性”)(“塑胶材料然绕状态”及特 性对照表) • 4.综合以上将结合现在市场非常活跃的手机范例看看塑胶件的结 构设计要素:
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壁厚设计
基本设计守则 壁厚的大小取决於产品需要承受的外力、是否作为其他零件的支撑、承接柱 位的数量、伸出部份的多少以及选用的塑胶材料而定。一般的热塑性塑料壁厚设 计应以4mm为限。从经济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不但增加物料成本,延长生产周 期”冷却时间〔,增加生产成本。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增加引致产 生空穴”气孔〔的可能性,大大削弱产品的刚性及强度。 最理想的壁厚分布无疑是切面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均一的厚度,但为满足功 能上的需求以致壁厚有所改变总是无可避免的。在此情形,由厚胶料的地方过渡 到薄胶料的地方应尽可能顺滑。太突然的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和 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和表面问题。 对一般热塑性塑料来说,当收缩率”Shrinkage Factor〔低於0.01mm/mm时,产品 可容许厚度的改变达 ;但当收缩率高於0.01mm/mm时,产品壁厚的改变则不应 超过 。对一般热固性塑料来说,太薄的产品厚度往往引致操作时产品过热,形成 废件。此外,纤维填充的热固性塑料於过薄的位置往往形成不够填充物的情况发 生。不过,一些容易流动的热固性塑料如环氧树脂”Epoxies〔等,如厚薄均匀, 最低的厚度可达0.25mm。 此外,采用固化成型的生产方法时,流道、浇口和部件的设计应使塑料由厚 胶料的地方流向薄胶料的地方。这样使模腔内有适当的压力以减少在厚胶料的地 方出现缩水及避免模腔不能完全充填的现象。若塑料的流动方向是从薄胶料的地 方流向厚胶料的地方,则应采用结构性发泡的生产方法来减低模腔压力 .
加强筋設計 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加强筋設計
基本设计守则 加强筋在塑胶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加强筋有效地如『工』字铁般 增加产品的刚性和强度而无需大幅增加产品切面面积,但没有如『工』字铁般出 现倒扣难於成型的形状问题,对一些经常受到压力、扭力、弯曲的塑胶产品尤其 适用。此外,加强筋更可充当内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对帮助塑料流入部件的 支节部份很大的作用。 加强筋一般被放在塑胶产品的非接触面,其伸展方向应跟随产品最大应力和 最大偏移量的方向,选择加强筋的位置亦受制於一些生产上的考虑,如模腔充填、 缩水及脱模等。加强筋的长度可与产品的长度一致,两端相接产品的外壁,或只 占据产品部份的长度,用以局部增加产品某部份的刚性。要是加强筋没有接上产 品外壁的话,末端部份亦不应突然终止,应该渐次地将高度减低,直至完结,从 而减少出现困气、填充不满及烧焦痕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发生在排气不足或封 闭的位置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