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合集下载

大学生情绪健康问题(一)

大学生情绪健康问题(一)
和缓微弱 具有弥散性,非定向性 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是几小时、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 对人的生活、学习和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
激情
激情(intense emotion):一种强
烈的、持续时间短暂的、爆发式的情 绪状态。如欣喜若狂、暴跳如雷 激情的作用:
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具有激动性和冲动性 持续时间短 有明确指向性,通常由特定的对象引起
主要内容
一、认识情绪 二、大学生情绪调节和情感培养
一、认识情绪
1.什么是情绪 2.情绪的产生 3.情绪的类型 4.情绪的基本形态 5.情绪与情感 6.情绪和情感的表达 7.情绪的作用 8.情绪与健康
.
1.什么是情绪?
憎恨
悲伤
愤怒
苦闷
赞叹 喜悦 快乐 惊喜 爱 满意
情绪的概念
信息传递的功能
8.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
情绪表现本身不仅是心理健康的重要 表现之一,而且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 响身心健康。 长期或过度的紧张、焦虑、恐惧、抑 郁、自卑、强烈的挫折感等消极情绪
首先是不健康、不成熟 的心理表现; 其次,将可能导致神经、心血管、 内分泌等生理功能紊乱, 表现为心身疾病。
消极的情绪可以致病,而良好的情绪 则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3.情绪的类型
基本情绪和社会情绪
基本情绪是指与人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心需要, 如恐惧、焦虑、满足等; 社会情绪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需要, 如幸福感、荣誉感、责任感等。
基本情绪

4.情绪的三种基本形态
按照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与持续时 间的长短,可将情绪分为:
心境
心境(mood):使人的心理活动都 染上某种相应色彩的一种微弱的而持 久的情绪状态。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摘要:从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分析了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说明了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小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1 ,2 ]。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个体因素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个体因素是指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它们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

(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小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的形成,与遗传因素有直接联系。

研究表明:多动症儿童与遗传素质有关,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85. 7 %,异卵双生子为33. 3 %。

遗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还受个体神经系统类型的特点的影响。

例如,高级神经活动强而不平衡的典型胆汁质的学生,容易形成冲动、暴躁、易怒等心理障碍;高级神经活动弱而不平衡的典型抑郁质的学生,容易发生孤独、焦虑、自卑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二) 生理因素1.生理疾病或机能障碍儿童时期曾经患过的某些传染性疾病,如脑炎、脑膜炎、肺炎、病毒性感冒等病,会对脑神经组织造成严重伤害,从而引起某些心理障碍。

某些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如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的分泌失调,也会引起小学生的一些心理功能的异常。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浮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耽忧[1]。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注重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惟独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干很好地利用或者控制这些因素,展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动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个体因素是指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它们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

遗传因素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小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的形成,与遗传因素有直接联系。

研究表明:多动症儿童与遗传素质相关,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 85. 7 %,异卵双生子为 33. 3 %[2]。

遗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还受个体神经系统类型的特点的影响。

例如,高级神经活动强而不平衡的典型胆汁质的学生,容易形成冲动、暴躁、易怒等心理障碍;高级神经活动弱而不平衡的典型抑郁质的学生,容易发生孤傲、焦虑、自卑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1.生理疾病或者机能障碍儿童时期以前患过的某些传染性疾病,如脑炎、脑膜炎、肺炎、病毒性感冒等病,会对脑神经组织造成严重伤害,从而引起某些心理障碍。

某些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如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的分泌失调,也会引起小学生的一些心理功能的异常。

如甲状腺素缺少会导致智力迟钝、记忆减退、语言迟缓、情绪淡薄等心理障碍(如克汀病) ,而分泌量过多也会导致神经过敏、情绪激动等症状(如甲亢) 。

2.身体发育首先,身体发育影响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儿童的智力水平与脑发育成熟状况密切相关。

在小学阶段,正是因为儿童神经系统的结构基本发育完善,接近成人,才使得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性过渡成为可能。

其次,身体发育影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基础护理学_课程教案_16休息与活动

基础护理学_课程教案_16休息与活动

怀化医专 《基础护理学》 教案 编号:162010年下学期 授课教师蒲 雁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名课时 11月10日 11月11日 11月12日教学课题休息与活动2授课时间 5~6节 5~6节 5~6节授课对象 2009级护理专业班级09级涉护1~4班09级护 33~35班09涉护5~6 助产1~2班目的要求1、 掌握休息的条件。

2、 熟悉睡眠的生理及评估。

3、 掌握促进休息和睡眠的护理措施。

4、 掌握对病人活动能力的评估及指导。

5、 了解休息的概念及与健康的关系。

6、 了解活动的意义及活动受限对机体的影响。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掌握休息的条件。

2、促进休息与睡眠的护理措施。

3、病人活动的评估及指导。

教法与学法 讲述、讨论、分析 理解、记忆课型理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内容 与 时间 分配1、休息的意义及条件 ※ 10 min2、睡眠的生理及评估 ※ 20 min3、促进休息和睡眠的护理措施 ※ 15 min4、活动受限的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15 min5、病人活动能力的评估及活动指导 ※ 25 min6、课后小结 5 min复习 思考题1. 促进病人休息与睡眠的护理措施有哪些?2. 如何对病人的活动进行评估及指导?参考资料李小萍主编.基础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李小寒、尚少梅主编.基础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自评【导课导课】】提问:你是怎样理解休息和活动的?每个人究竟需要多少睡眠时间? 休息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病人在患病期间,通过适当的休息有利于精力和体力的恢复。

作为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协助和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休息与活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早日康复。

展示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休息的意义及条件2、睡眠的生理及评估3、促进休息和睡眠的护理措施4、活动受限的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5、病人活动能力的评估及活动指导第七章 休息与活动休息与活动第一节第一节 休息休息休息休息休息((rest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相对地减少活动,使人从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松弛,消除或减轻疲劳,恢复精力的过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题目+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题目+答案

1.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答.①社会因素,②家庭因素,③大学生群体因素,④个体心理因素。

2.情绪的要素内在感受生理过程外在表现情绪的外在表现:面部表情眉开眼笑、愁眉苦脸、目瞪口呆、面红耳赤体态表情捶胸顿足、手舞足蹈、垂头丧气、言语表情语言的声调、音色、节奏情绪的分类:愉快,愤怒,恐惧,悲哀情绪管理就是指一个人在情绪方面的管理能力,对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大学生的情绪特点:情绪丰富性,情绪不稳定性,情绪掩饰性,情绪冲动性。

情绪对大学生的四大影响:学习,人际关系,健康,行为目标。

认识自己的情绪:个性特征情绪年龄识别不良情绪理解情绪能力情绪的心理表达包含以下四个层次:(一)向自我表达(二)向他人表达(三)向自我及他人以外的客观环境表达(四)升华表达有效地控制情绪:A.善于控制负性情绪B.调整认知C.学会自我平衡情绪a.不要期望值过高,不高过分苛求自己b.学会妥协和放弃c.学会自我安慰D.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E.尝试放松训练情绪调整的五大方法; 音乐,颜色,表情,呼吸,理发调整法。

3.人际交往主要有五个原则。

答:1.1真诚原则,1.2交互原则,1.3功利原则,1.4自我价值保护原则,1.5情境控制原则。

1.1真诚,一般指的就是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它是人的交往中的良好心态之一。

待人接物要以诚为本,能否以诚待人是衡量朋友质量的一个主要标准。

1.2交互,关键要出于真诚,这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力量,是纯洁友谊的内容;其次,交互时要注重双向性、互利性1.3功利,(一)人际交往的本质是社会交换。

六种基本回报类型:金钱、物品、信息、服务、地位和感情。

费力最小原则:维护合理性和心理平衡的倾向,使人倾向于自然地选择给双方都带来最大满足的行为。

实际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更多时候都保持着一种礼尚往来的动态平衡,(二)增值交换与减值交换双赢:重内在情感价值的人,对交往媒介的价值估计,高于行动的发出者。

感到欠别人情分,回报时高于别人的期望,结果双方都感到得大于失。

浅谈心理因素对生理健康的影响

浅谈心理因素对生理健康的影响

浅谈心理因素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临床医学06班刘逸雯 1813010075 摘要:健康不只是传统观念中的生理健康、没有疾病,还包括有心理健康,二者是联系紧密不可分割的。

研究表明,许多疾病都是由于情绪因素而产生,属于情绪性疾病,也就是说,由于恶劣的情绪,进而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要了解心理和生理之间的关系,了解心理因素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从而学会主动控制情绪,并利用此来帮助我们更舒心、更健康地学习、生活。

关键词:心理,生理,健康,影响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被各种各样的疾病困扰,有心理疾病也有生理疾病,人们也都习以为常,在传统观念中,多数人可能会把二者分开来看,但实际上心理问题与生理问题是丝丝缕缕都缠绕在一起的。

一方面生理健康会影响心理健康的可控与不可控,比如在生病之后机体出现病变,影响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大脑接受信息,造成人情绪与性格的改变,甚至发展为心理疾病;另一方面心理因素也会造成生理健康的好与坏,比如精神类患者产生幻觉或者幻听,进而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再比如情绪的好坏会影响激素的分泌,可能引起各种疾病,比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同时还可能影响疾病的恢复或者更加恶化。

不同于有实质原因探究的生理问题,心理问题往往更加难以捉摸,而二者又是紧密联系的,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本文便是浅谈了心理因素对生理健康的影响,目的是让大家了解心理与生理之间的关系,进而主动去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能够更舒心、更健康地学习、生活。

1 健康与疾病大多数人认为的传统意义上的健康,多是指生理上没有疾病。

但在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其宪章中提出了健康的概念:“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同时在《现代汉语词典》对健康一词的一种含义是:“(人体)发育良好,机理正常,有健全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1]639 据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健康”并不单纯地指没有身体疾病,同时也包括有心理健康,显而易见的,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密不可分相互影响。

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研究

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研究

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课题研究
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课题研究如下:
1.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
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

2.评估与诊断:建立学生心理健康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诊断,
及时发现和识别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

3.案例研究:收集和整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其成因、表现和影
响,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和解决方案。

4.实验研究:设计和实施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如心理训练、心理咨询等,观察和比较其
效果和影响,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干预方案。

5.政策研究:分析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件-第二篇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健康从“心”开始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件-第二篇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健康从“心”开始

力强、适应能力强、冲突管理良好、压 社交及沟通障碍、自我期望过高、适应能
力适度
力差、过于内向
解决问题能力强、压力应对、压力管理、 药物滥用、遭遇压力事件、长期失眠、冲 正向社会行为、生活技能丰富、生活规 动 律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17-23岁,成年早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发展变 化最激烈的时期,面临着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适应课题。
2.过分溺爱保护 个完整的家庭。他的妈表妈现本:来消就极是、一懦个弱不、爱不说知话所的措人、,低由情于商离婚,妈妈经常因为 他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犯一些小错,而责骂他。从此他经常隐瞒事实,不敢面对 自己的真实成绩,经常撒谎。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学校因素的影响:
1.学习负担重 如果不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设立合理目标,会产生两 个极端:学不懂的内容越来越多,挂科科目越积累越多,干脆就放弃学业,放任 自流;自我期望过高,会因为时间和目标的安排不合理,觉得学习内容总是学不
心理 障碍
指心理功能紊乱,并影响个体社会功能或使自我痛苦的心理问题,但并未泛化。心 理障碍表现为四方面的轻度心理创伤:神经性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行为 异常,需求助于心理咨询师。
心理 不良 状态
由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引起的轻度心理失调,强度弱,持续时间短,对生活有一定 的负面影响,但不属于疾病,可以自我调节。包括心理疲劳,一般性焦虑,一般性抑郁 。表现为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性心理问题,性格与情绪问题。
情绪反应强度 情绪体验持续时间 行为受理智控制程度 泛化程度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由现实生活、工作压力等因素 而产生内心冲突,引起的不良 情绪反应,有现实意义且带有 明显的道德色彩。

2020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单选+多选+判断)部分答案

2020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单选+多选+判断)部分答案

《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单选+多选)部分答案(一)单选题1. 情绪一般可以分为“正面情绪”和“()” 两大阵营。

A激动情绪 B 负面情绪 C 行为情绪 D 消极情绪2. 焦虑、浮躁、悲观、失望、()、苦闷、激愤和恼怒等不良情绪,则会降低人们的智力活动水平。

A 轻松B 乐观C 愉快D 忧郁3. 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A 消极B 行为C 失望D 履行4. 激励自我是指面对自己想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自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热忱、专注和自制。

A 水平B 鞭策C 天赋D 培训5. 常见的情绪困扰症状有焦虑、抑郁、()、愤怒。

A 兴奋B 烦扰C 恐惧D 开心6. 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控制、调节的过程。

A 感知B 把握C 理解D 安慰7. 情商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

A 情感B 创造C 感觉D 天赋8. 心理学家使用的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有()和狭义之分。

A 狭隘B 广泛C 广义D 广大9. 管理自己的情绪,是指对自己的快乐、愤怒、恐惧、爱、惊讶、厌恶、悲伤、焦虑等体验能够自我()、自我协调。

A 宽慰B 认识C 安慰D 培训10. 构成情商的表现包括以下五个部分:自我意识、自我()、情绪控制、人际沟通、挫折承受能力。

A 安慰B 激励C 计划D 培训11.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也就是对自己的心理体验。

A 期望B 期待C 盼望D 指望12. 最好的管理方法是(),而不是惩罚。

A 罚款B 教育C 培训D 启发13. 专业技术人员压力来源于工作性质、()、社会因素与个人需求冲突、竞争因素、个性因素、人际关系、身体状况等。

A 工资待遇B 工作环境C 工作心情D 工作岗位14. 要找出压力的本质,先要从压力的()说起。

A 来源B 来历C 结果D 作用15. 竞争压力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主观压力、二是()压力。

A 持久B 控制C 目标D 客观16. 提高自己竞争(),而不是和人竞争,才能建立持久的自我价值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9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9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9篇)第一次接触心理课程是在上大一的第二个学期的时候。

我想学校可能是为了减小大学生学习与心理的压力,为我们排解心中苦闷与压力才开设了这门课程的。

自认为心理还比较康健的我,听完课后我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和需要变更和疏导的地方。

从那时开始接触心理学,同样也开始慢慢了解心理学。

心理健康课为现代的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爱情观、价值观提供了条件。

认真回想一下,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和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问题往往会导致冲突和矛盾,而这些冲突和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就会演变成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现代大学生都是经历了残酷的高考,倍受高考的毒害。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取胜,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呵护,学校的硬式教育,是我们缺乏生活经历,而且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每每遇到一些问题,总不能很好的处理解决,出现心理问题也不能正确的疏导,以至于出现心理疾病。

这只是冰山一角,广泛的说,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是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从而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焦虑感,各种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失衡。

心理将康指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这门课程帮助我培养健全的人格。

它教会我要勇敢的剖析自己,通过自我剖析我发现自己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偏差。

在心理课上,通过老师的教导和书本的指导,我慢慢的开始正视自己。

《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研究1、为学校优质教育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实现实践性突破。

2、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成功经验,实现前瞻性突破。

3、为学校的研究性管理、教学、学习提供全新的理念和理论支持,实现革命性突破。

课题的界定《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就外延而言,类别是普通,学段为高中,对象为学困生。

1、“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y)的涵义,在西方发达国家属于特殊教育对象,其鉴定为排除了由情绪、动机、文化环境等各种因素导致的学业落后。

而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以学习成绩为鉴定标准,它包括了各种原因,因而外延比前者大。

“学困生”在国内的研究中,不同时期、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学习不良学生、学习质量差的学生、双差生、差生、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缓慢学生、“难教儿童”、学习失能儿童等。

本课题组假定“学习困难”(亦称“学业不良”),是指学生在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中,由学习问题引起的、较为持久的适应不良(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

“学困”是相对的、可变化的。

“学困”的鉴定具有直观性和综合性的特性。

2、“学困”的成因。

本课题组主要从个体心理因素、个体生理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来研究。

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个体心理因素有,智力、注意力集中能力、成就动机等;生理因素有:生理缺陷、体力衰弱或智力不足;学校教育因素有:早期教育阶段未得到应有的发展等等。

3、“学困”转化的对策。

是指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或发挥其特长带动相关学科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八、本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步骤、措施、预期达到的目标㈠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

辅助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法、比较法、文献法、教育实验法、教育测量法等。

并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测查、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

㈡课题研究的途径本课题研究的途径是:⑴以课堂教学为普通高中学困生转化的主渠道。

⑵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论述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论述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论述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等。

一、生理因素:包括遗传和疾病。

心理学家们曾用家谱分析的方法研究遗传因素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中,家族中有癔病、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病史的中学生所占的比例明显大些。

国内的资料表明,多动症儿童的家庭成员中有多动症史的占13.6%,其中父辈或同辈有类似病史者各占5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病理形式,采用家谱分析、双生子研究以及寄养子女调查等方法的研究表明,遗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虽然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影响,但其作用也不是注定不可以改变的。

遗传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个体是否表现出心理障碍或心理异常,关键还看后天环境作用。

在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遗传因素所决定的不良发展倾向可以得到防止和纠正。

除了遗传因素之外,病菌、病毒干扰、大脑外伤、化学中毒、严重躯体疾病等都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

生理疾病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可能是轻微的,如出现易激惹、失眠、不安等,随着疾病的消除,这些心理症状也会完全消失。

但是,随着疾病的继续进展,心理障碍也会加剧,甚至会出现各种程度的意识障碍、幻觉、记忆障碍、躁动和攻击行为等。

二、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

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对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多数研究发现,家庭结构完整且气氛和谐的家庭,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地成长,而破裂家庭或父母不和谐,经常争吵,以及单亲家庭,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明显有不利的影响,容易使儿童产生躯体疾病,同时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也较高。

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关调查表明,父母在教育中表现出态度不一致、压力过大、歧视、打骂或者冷漠等特点时,儿童常常会表现出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人格特征具有不同的影响。

在权威型教养方式环境下长大的儿童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甚至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结合实际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影响学习的因素

结合实际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影响学习的因素

结合实际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影响学习的因数大学阶段是我们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也是我们规划美好未来的重要阶段。

这就要求我们要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积极向上,刻苦学习,团结同学,充分利用大学的每一分钟。

其实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因为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大学期间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

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未来,也关系到整个社会人民素质的提高。

下面我们结合实际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影响学习的因数: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健康是每个人都渴求的,对健康的理解应该包括生理、心理两方面,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现在的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又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特别是当前社会快速发展,成长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日趋复杂,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致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以前更显著和突出。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令人担忧。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这些调查和统计的数据还不够客观和标准,但是大学生日益显露出来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已说明我们对此应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

特别在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广泛,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如电视机的普及,广播电视节目播放时间的延长,报纸杂志的增多,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互联网的普遍应用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越来越大了。

心理病大数据分析报告(3篇)

心理病大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心理健康领域也不例外,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心理疾病相关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心理疾病的发病规律、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心理病大数据的分析,揭示心理疾病的流行趋势、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为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引言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心理疾病不仅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心理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报告通过对心理病大数据的分析,旨在为心理健康领域的决策者、研究人员和临床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 电子健康记录(EHR):从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收集的心理疾病患者电子健康记录。

- 社交媒体数据: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收集的心理健康相关数据。

- 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在线问卷、电话调查等方式收集的心理健康数据。

- 公共数据库:从国家心理疾病监测中心、心理健康研究机构等收集的公开数据。

2. 数据处理:- 数据清洗:去除重复、错误和缺失数据,保证数据质量。

- 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集。

- 特征工程:提取与心理疾病相关的特征,如年龄、性别、症状、治疗方法等。

三、心理疾病流行趋势分析1. 疾病类型分布:- 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常见心理疾病在心理疾病患者中占据较大比例。

-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2. 地区差异:- 经济发达地区心理疾病发病率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 城市地区心理疾病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

3. 年龄差异:- 青少年和中年人群心理疾病发病率较高。

- 随着年龄增长,心理疾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四、心理疾病影响因素分析1. 社会因素:- 社会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紧张、工作环境等因素是心理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 家庭支持、社会支持不足会增加心理疾病风险。

健康心理学心理与生理的相互影响

健康心理学心理与生理的相互影响

健康心理学心理与生理的相互影响健康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与生理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心理与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人类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心理与生理之间的相互影响,并探讨如何通过促进身心健康来提高生活质量。

一、心理对生理的影响心理状态对生理功能有直接影响。

当人们处于紧张、焦虑或悲伤的情绪状态时,身体会产生应激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消化功能下降等。

这些生理变化可能导致身体不适或疾病的发生。

此外,心理因素也会影响人们对健康行为的选择和执行。

例如,一个焦虑的人可能会选择通过过度食用食物来缓解情绪,进而导致肥胖和相关健康问题。

因此,人们的心理状态对于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二、生理对心理的影响生理状态也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身体的疼痛、疾病或不适会导致个体情绪的低落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此外,慢性疾病和失去功能的身体部位可能引起心理上的挫折感和抑郁情绪。

生理因素还会对个体的认知和情绪产生影响。

例如,缺乏睡眠会影响个体的专注力和决策能力,而身体健康的改善则可以增强个体的幸福感和自信心。

三、通过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了解心理与生理的相互影响有助于我们采取措施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以改善身体健康状况,从而提高心理健康。

充足的营养和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生病的机会和康复时间,同时也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2. 学习情绪管理技巧情绪管理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

通过学习有效的应对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极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促进身心的平衡。

3.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与他人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有助于提高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水平。

支持性的社交网络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实质性的帮助,减轻个体的压力,并提供积极的心理刺激。

4. 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当个体遇到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是非常重要的。

忧郁症心理辅导教案

忧郁症心理辅导教案

忧郁症心理辅导教案一、课题忧郁症心理辅导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忧郁症的概念、症状以及成因。

- 掌握应对忧郁症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减少对忧郁症患者的歧视,培养关爱和包容的态度。

- 增强学生自我心理调适的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 忧郁症的症状识别和成因分析。

- 有效的应对忧郁症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让学生深入理解忧郁症背后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

-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应对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尤其是在帮助他人时能做到有效干预。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五、教材分析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忧郁症心理辅导统一的教材,但相关内容会散见于心理健康教育类书籍。

从整体上看,这部分内容属于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较为重要的一部分。

忧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

教材(如果存在)可能会从医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阐述忧郁症,如介绍其在大脑神经递质方面的生理基础,同时也会提及心理创伤、压力等心理因素。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构建全面的关于忧郁症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忧郁症患者日常生活的视频片段,视频中展现患者情绪低落、社交退缩、对事物缺乏兴趣等行为表现。

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认为这个人可能遇到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忧郁症患者的状态。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忧郁症心理辅导。

2. 案例分析(20分钟)-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补充,总结忧郁症的常见症状(情绪方面:持续的悲伤、焦虑;身体方面:疲劳、睡眠障碍;认知方面: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低等)和可能的成因(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心理创伤、社会压力等)。

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成才的基础

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成才的基础

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成才的基础摘要】对学生来讲,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身体是同等的重要,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

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不能成才。

【关键词】健康心理学生成才自我调适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成才的重要标准和基础。

特别是人类教育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健康的心理教育在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中其地位更加重要。

弄清健康心理教育与学生成才的关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障碍,掌握健康心理的基础知识和自我调整的方法,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

1 健康的心理与成才的关系健康心理对学生的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身心健康,才能精力充沛,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学生在学校各个阶段的学业。

对学生来讲,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身体是同等的重要,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

特别是对青年学生来讲将来要走向社会,要从事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创造活动,这是一种及其复杂而艰巨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科学活动的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与艰苦性的特点,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健壮的身体。

而且要有健康和谐心理品质;不仅要有一定的智力发展的水平,而且还要有相应的个性品德素养。

学生只有具有了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只有具有追求真理、勇往直前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将来才能在事业上有所作为。

如果一个人经常地、过度地处于焦虑、郁闷、孤僻、犹豫、自卑、怨恨、猜疑等不良心理状态,就不可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和生活充分个人的潜能,取得成就、得到发展,甚至会走到反面。

(例如马加爵的案例就是如此)学生的健康心理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他们不但具有一般青年人的心理不成熟的特点,而且常常由于对自身估计过高、家庭与社会期望过大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易导致心理失衡。

学生在学校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的失败而产生轻生的念头和行为;有人因对现实的不理解而玩世不恭或万念惧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

尽管上述现象出现在学生的少数人身上,但却说明了一个普遍的道理:一个人的健康心理上多一分弱点,他的成长和发展就多一分限制和损失,他的生活和事业就少一分成就和贡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题库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题库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题库《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课程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 )A.罗杰斯B.弗洛伊德C. 斯金纳2.按照心理咨询对象划分,心理咨询有以下形式:(A)A.团体咨询和个别咨询B.住院咨询和门诊咨询C.网络咨询和现场咨询3.精神分析疗法的创始人是:( B )B.罗杰斯 B.弗洛伊德C. 斯金纳4.森田疗法的创始人是:( A )A. 森田正马B.弗洛伊德C. 斯金纳5.行为主义疗法的代表人物之一是:( C )A. 罗杰斯B.弗洛伊德C. 斯金纳6.“自觉之心”的作者是:( A )A.比尔斯B.华生C.罗杰斯7 世界上第一个卫生组织“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成立的时间是:( C )A. 1909年5月6日B.1930年5月6日C. 1908年5月6日8.下列哪一项不是“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的工作:( C )A.保持心理健康B.防治心理疾病C. 降低精神病患者待遇9.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全球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比例为:10.以下哪一项属于个性心理特征:(B)A.认知过程B.人格的倾向性C.情感过程11.根据04年华中科技大学陈志霞等人的调查,大学生有轻生意念的比例为:(A)12.根据王登峰博士的研究结果,在校大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比例为:(C)A. 20%B.30 %C.10%13.根据2006年浙江省四所高校心理健康测评报告显示,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比例为:(C )14.根据浙江理工大学樊文鹃教授的调查,大学生到心理咨询室咨询最多的问题是:(A)A. 人际关系问题B. 恋爱问题C. 学习问题15.某高校某一男生出门时总是怀疑门窗是否关好,因此反复关门开门,这种行为极有可能是患了以下哪种神经症。

(B)A. 焦虑症B. 强迫症C. 恐惧症16.某高校一女生害怕进教室,连续几个月都没有去上课,她明知没有必要,但却不能摆脱,非常痛苦,这个学生极有可能是患了以下哪种神经症。

智慧树答案大学生心理健康(贵州大学)知到答案见面课章节测试2022年

智慧树答案大学生心理健康(贵州大学)知到答案见面课章节测试2022年

大学生心理健康(贵州大学)见面课: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1.C型性格的人容易患()答案:癌症2.情绪的特点,主要包括()。

答案:客观事物是情绪的源泉;情绪是一种内心感受;情绪以需要是否满足为中介;情绪有其生理反应;情绪会表现在行为中3.如何避免踢猫效应呢()。

答案:我们要避免去踢别人;学会情绪管理;我们要避免被别人踢;我们要传递好心情4.激情具有弥散性,非定向性答案:错5.合理情绪疗法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答案:对见面课: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人格1.自我中心都是不好的,需要去除。

答案:错2.“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人格是不可改变的。

答案:错3.人际关系有不同的人际圈,不同的人际圈有不同的应对答案:对4.高中和大学的人际交往没什么区别答案:错5.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答案:易发性;交互性;潜在性;易察性6.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答案:生存的需要;情感交流;扩大视野;资源交流与整合7.以下哪些属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特质答案:自尊感;人格的统整;潜能的发挥;在环境中保持相对独立见面课:大学生的恋爱与性心理1.下面哪些属于斯腾柏格提出的爱情类型答案: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愚蠢式的爱情;浪漫式爱情2.“爱屋及乌”指的是哪种效应?答案:晕轮效应3.在择偶观中的所谓“志同道合”是指什么原则。

答案:相同性原则4.爱情是靠努力可以争取到的,只要付出必定有回报。

答案:错5.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

答案:对6.当你玩得特别好的异性朋友向你表白,但你不想跟他谈恋爱时,你应该委婉拒绝。

答案:对见面课:大学生的适应与自我意识1.影响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有()。

答案: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分化——冲突——整合的过程。

答案:对3.()的人,往往想问题和做事都从“我”出发,不能进行客观的思考和分析。

答案:自我中心4.调整自我意识偏差的方式之一就是积极地悦纳自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在道路运输过程中,驾驶员的心理情绪、生理健康关系着道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

根据近年来的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显示,相对于驾驶技术因素,心理情绪因素和生理健康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更突出、更明显。

要保证行车安全、避免发生事故,就要遵循“保持稳定的心理情绪、注意力要集中、有良好的驾驶习惯、饮食要有规律、睡眠要充足、加强体育锻炼、定期体检”的原则。

无论驾驶技能有多么高超,驾驶员的交通风险因素仍然是客观存在的,且随驾驶员的驾驶态度、心理情绪、生理状态等的变化而动态变化。

驾驶员掌握其自身交通风险因素的变化规律,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控制能力,就能够有效地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第一节交通风险1.交通风险变化规律:从刚进入道路运输行业到成为资深的驾驶员,这一角色变化过程中,驾驶员的交通安全风险是呈动态变化的。

据统计表明,驾驶员的交通安全风险会出现一个动态增长和下降的过程,大致可以分成3个阶段:①谨慎行车阶段:刚取得从业资格证件时,驾驶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驾驶经验,且能够遵守道路运输法规,小心谨慎地驾驶,此时相对较为安全。

②冒险行车阶段:随着驾驶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和从业经验的不断积累,对运行线路逐渐熟悉,开始自我感觉驾驶技术已经熟练,开车时满不在乎、我行我素、忽视行车中的安全隐患、对自身的不良驾驶习惯视而不见、听不进别人的提醒和忠告、变得过分自信、不能正确认识各种道路运输风险、不时地扮演冒险者或炫耀者的角色,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或节省时间,驾驶员开始采取一些自认为精打细算的不安全驾驶行为,尤其是每次采取超速、占道行驶、违法超车等违法行为而没有被交通警察发现,助长了驾驶员的过分自信,久而久之,这种不安全驾驶行为便成为了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一直会延续到引发交通事故为止,事故发生后,驾驶才清醒的认识到这种不健康心理的危害,但为时已晚。

③文明行车阶段:随着驾驶员年龄的增长,且经过紧急情况或交通事故教训后,驾驶员的心理开始趋于平稳。

内心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多更深的感悟,变得更加珍爱生命,珍惜家庭的幸福,能够自觉地遵章守法,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为行车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2.每天的交通风险变化规律驾驶员在每天的行车中,因内在或外界因素等的干扰,觉醒水平、动机、情绪等不断发生变化,其交通风险也随之时刻发生变化。

①生理节律影响驾驶安全:人的体力、情绪及智力等方面会呈现出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的变化被称为人体生理节律。

通常情况下,体力盛衰周期为23天;情绪盛衰周期为28天;智力盛衰周期为33天;人体处于生理节律低潮期或与高潮期临界时,身体易疲倦、情绪不稳定、做事效率低、注意力难以集中、健忘、判断能力下降等,交通风险安全增大,需要引起注意。

②心理情绪影响驾驶安全:情绪是人对待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

当客观事物能满足人的需要,与人的主观愿望相吻合时,则表现出满意、愉快、高兴、欢喜等积极的心理情绪;反之,则表现出厌恶、愤怒、恐惧、悲哀等消极的心理情绪。

另外,内向型性格与外向型性格在对待积极的或消极的心理情绪上也有不同的表现,自尊心过强、意志薄弱、不善于自我调节缓解压力的驾驶员容易因不良的行车环境、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违规行为或他人的挑衅等,会产生消极甚至极端的心理情绪变化,需要做好自我调节。

保持稳定的情绪,尤其是克服和控制消极情绪,是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这需要驾驶员做到:⑴认清情绪波动对于行车安全的危害,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生命安全感,增强法制观念。

⑵加强自身的修养,积极处理好工作、家庭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人际关系,保持高尚的情操和平常的心态。

⑶急躁、暴躁、易怒、冲动是“魔鬼”,要善于转移注意力,善于理解和谅解对方,运用恰当的方法自我调节和稳定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在思想有包袱、心情沮丧、闹情绪时尽量避免驾驶车辆。

⑷保持终身学习,尤其是学习道路运输风险防范知识和技能,提高应激反应能力。

③能正确对待错误:驾驶员在开车时常常会出现不安全驾驶行为,能够诚实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他人的错误的人是比较安全的驾驶员。

然而,年轻或资深的驾驶员会习惯地认为自己是超一流的驾驶员,把道路当成了赛车道,即便是自己违反了交通规则并引起了事故,仍然会将事故的全部或主要责任推给别人,或认为这是自己倒霉而已,在这样的自我欺骗下,自我奉承式的驾驶员内心不断膨胀,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潜在的习惯性危险源,离发生交通事故的日期也就不远了,轻则受伤、重则送命。

④经常性的自我反思:要客观地了解自己真实的驾驶态度和驾驶方式的安全性,首先要有自我批评的勇气、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或采用换位方法分析自己的驾驶行为:⑴带着自我批评的态度去观察和思考自己的驾驶行为。

⑵尝试了解自己在驾驶过程中的情绪、驾驶动机以及自己对道路交通环境、其他交通参与者的态度。

⑶想一想其他交通参与者会如何看待、评价自己。

第二节心理健康与调节“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表现,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社会适应能力。

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理活动与安全行车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行车中,外界的、人为的各种因素使驾驶员的驾驶态度、动机、情绪、行为等不断发生变化,影响了行车安全。

此外,精神因素影响人的健康的情况也显得越来越突出。

如果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大、经济负担过重、家庭不和睦、夫妻感情不好、个人生活不规律或社会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等都会影响安全驾驶。

因此,驾驶员学习和应用健康的驾驶心理知识,了解心理状况的变化对安全行车的影响,纠正不良的驾驶心理,是预防交通事故、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前提。

1.八大不良(不健康)的驾驶心理:①好胜心理:多为年轻人,爱显示自身的高超的驾驶技术,争先恐后,见空就钻,见缝就挤,见慢就超,不管不顾其他人的感受,超车报复,见超自己的心理不服气,一较高下。

以心理开车,缺乏对环境准确的判断不能冷静处置情况,提高了自身与他人的风险。

②挫折心理:此类人对于一些不顺心的事情,事业上的发展遇到瓶颈时,或与亲人同事争吵时,家庭工作压力时易产生交通事故。

一旦驾驶员所承受的这种压力超越了他所能承受的范围,易出现思绪错乱,导致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只会机械,无意识的驾车,遇见危险,很难避让。

③情绪化心理:此类人遇到高兴的事,情绪亢奋,手舞足蹈,注意力完全不在驾驶车辆上,盲目开车。

不开心时,看什么都不顺眼,强行抢道,强行超车,引起情绪冲动,不管不顾急速追赶。

④冒险心理:挑战自我,看见路标,无监控设施,事故多发路段,减速慢行,禁止超车,但依然我行我素,把一般的道路,复杂的道路环境,当成F1赛道,把自己当成 F1赛手,这种心理往往把交通法规和危险抛在脑后,随之而来的带来的是交通风险。

⑤侥幸心理:开车过程中遇到可能发生车祸的情况,不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依赖偶然因素的出现而消灾免祸的心理,是由于对个别经验不正确的总结行为。

⑥逆反心理:当用一定的准则和规范对人的行为进行引导,控制或偏离目标的行为进行纠正限制时,人会从心底产生一种自发的反向力,并在心理身体上构成障区,形成一种对抗情绪。

⑦恐惧心理:对实际的或想象中的危险时所体现的情感,这种心理往往使驾驶员的手和眼不能敏捷精巧的配合,操作易出错,易发生交通事故。

⑧消极心理:不注意看、不注意听、不注意思考、不注意操作。

驾驶大忌,交通事故的祸根。

2.八大良好(健康)的驾驶心理:①冷静心理:遇到行车缓慢、交通拥堵、其他交通参与者违规、外界交通环境变化等时,能够保持冷静,合理计划行车路线、驾驶时间、休息时间,从而作出正确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行车安全非常重要。

切记“十次肇事九次快、心情急躁事故来”。

②自谦心理:驾驶员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行车态度,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发现潜在的危险,不断总结行车经验,强化安全行车意识,扩展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驾驶技能。

切记“骄傲自大存隐患、自满心理害自己”。

③谦让心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贵在谦让。

谦让是指在不伤害别人或危及社会的情况下,作出合理的让步,是一种深厚的涵养,可以改善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行车中做到谦让,可以提升行车的安全、和谐。

切记“争强好胜最危险、冒险行车事故多”。

④宽容心理:宽容是对他人的理解、容纳、尊重,是一种高尚情操的表现。

忘却别人的错误,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人,是一种利人利已、有益社会的良性循环。

在行车中,有些驾驶员对他人的不良驾驶行为一点也不能容忍,比如,遇到前方车辆长时间骑压车道线行驶、前方车慢行的车不让道、其他车辆强行加塞、对向来车占道行驶、夜间会车时对向来车不关闭远光灯等等,立即从心理来气,火冒三丈,产生不满或愤怒情绪。

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驾驶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报复别人上,采取强行超车、丝毫不让对方、强挤强加塞、开远光灯对射等危险驾驶行为,而忽视了周边交通情况的判断和处理。

切记“驾车心态放平缓、易怒总害人害已”。

遇到惹怒自己的不愉快情况时,要从保障行车安全的角度出发,克制自己的情绪,对他人多给予宽容、心平气和地谦让其他交通参与者。

⑤警惕心理:行车中,交通环境不断在变化,驾驶员要时刻保持警惕心理,才能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

有些驾驶员在熟的道路、简单的交通环境下行车,容易放松警惕、粗心大意、心不在焉,自以为很有把握。

在处理道路交通情况时,自以为是,对道路上的安全风险失去警惕性,安全敏感性降低,疏忽关键的安全细节,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切记“全神贯注驾驶车、沉着冷静避险情”。

⑥必然心理: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是对大量血淋淋的事例进行总结得出来的,驾驶员应当时刻认识到违法驾驶必然会引发交通事故。

有些驾驶员自恃经验丰富、技术过硬,认为“事故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也不可能因我而起”,常常心存侥幸,为行车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切记“经验技术不自恃、侥幸心理要克服”。

要认识到交通事故与侥幸心理的必然联系,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应当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规范驾驶行为。

⑦自主心理:行车中,驾驶员应当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价值观,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知道违法、禁止的行为不能盲目跟随(从)。

发现危险情况时,主动积极的采取措施来确保行车安全,而从众心理、寄托心理是非常被动和危险的心理倾向。

从众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态,主要表现为心理上对他人的追随和迎合,对自己的宽慰和谅解。

有些驾驶员观察到其他交通参与者不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时,认为“法不责众”,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开始尝试冒险,甚至模仿他人采取违法的驾驶员行为。

比如,在拥堵路口、路段看到一些驾驶员不按规定有序排队,而是抢行、加塞、占用车道等违法行为,自己也紧跟其后模仿通行。

这种随众心理一旦演变成习惯,将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

有些驾驶员把自己的安全和顺利通行寄托在对方驾驶员身上,当自己采取占道行驶、抢行通过、越线会车等违法驾驶时,寄希望于对方驾驶员能够礼让、先慢、先让和先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