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简答题7
郭锡良古代汉语上下册简答题
简答题1. 简述汉语工具书的常见编排和检索方法。
答:(1)音序法。
是根据汉语语音系统编排和检索工具书的方法,它包括韵部排检法、注音字母排检法、汉语拼音方案排检法三种。
如:《广韵》按206韵排列,《佩文韵府》《经籍籑(zhuan,第四声)诂》等按平水韵106韵排列。
杨树达的《词诠》按照注音字母排检。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排检。
(2)形序法。
是按汉字的结构以及形体特征编排和检索工具书的方法.具体可以分为:部首法、笔画笔顺法、四角号码法等。
如许慎的《说文解字》最早按部首排列,全书分为540部。
《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都是采用笔画排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按照四角号码排检.(3)分类法。
是根据工具书所收内容的意义范畴、性质特征等分类加以编排和检索的方法.书目索引、类书政书、年鉴手册等多按此编排.如我国最早的词典《尔雅》就是分类加以编排的,全书分19类。
2. 简述隶书的特点.(存疑)答:隶书分秦隶和汉隶两种.秦隶是秦代运用的隶书,也称“古隶”;汉隶又称“今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是汉代通行的字体。
隶书于篆书相比,发生了极大变化。
一是汉字的形体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偏旁简化,形体合并;二是将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画,基本上摆脱了象形的特点。
可以说,隶书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山岭,即从具备象形特点的古文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3.通假和假借二者有何异同?试举例说明。
答:所谓通假字,就是音同音近的替代,即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所谓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来的字。
通假字和假借字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通假字和假借字两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字音必须相同或相近,都是用同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另一个字。
如“甚矣,汝之不惠”,其中“惠”通“慧”;又如“来”,本义是小,借作来往的“来”。
它们二者的区别是:一、通假字是本有其字,假借本无其字。
古代汉语简答题(七)及答案
古代汉语简答题(七)及答案古代汉语简答题(七)1.举例说明什么叫双声通假?什么叫叠韵通假?双声通假和叠韵通假有什么条件?2.举例说明通假字字与古今字的区别。
简述通假字与假借字的区别。
3.什么叫律诗?什么叫绝句?什么叫排律?4.什么叫“粘”?什么叫“对”?5.什么叫“三平调”?6.什么叫犯孤平?7.七言律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如果第六字由“仄”变“平”那么就是拗句,问如何救法?8.在七言律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如果第三字由“平”变“仄”为拗句,问如何救法?9.在七言律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中,如果第六字由“平”变“仄”为拗句,问如何救法?10.简述近体诗的主要特点。
11.解释下列名词。
孤平拗救、破读、三十六字母、出韵、双调、借对、近体诗、一字豆重唇音、绝句、排律、词调、词牌、词谱1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和破读字。
假借字请说明此字的本义,破读字请说明其本音,并说明与本音、破读音相应的意义以及这两个意义之间的关系。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诗经·卫风·氓》)(3)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诗经·豳风·七月》)(4)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诗经·豳风·七月》)(5)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诗经·豳风·七月》)(6)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诗经·小雅·采薇》)(7)择有三事,亶侯多藏。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8)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曹植《赠白马王彪》)1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双声联绵词和叠韵联绵词,并分别注明其上古的声母和韵部。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诗经·秦风·蒹葭》)(2)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3)诞实匍匐,克岐克嶷。
古代汉语简答习题
古代汉语简答习题古代汉语简答题(一)1.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2.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是什么?3.为什么说常用词是学习古代汉语的难点?4.什么是工具书?什么是字典?什么是辞典?5.《说文解字》是一部什么样的书?6.《尔雅》是怎样一部书?“尔雅”的意思是什么?7.什么是类书?什么是索引?8.“十三经”是指哪十三部著作?9.“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10.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
丹之亚常卍受严隣巡希幽胡怡攻书民煎者茁贰郊望平术11.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句中“乃”是判断词,相当于“是”。
12.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在“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晁错《论贵粟疏》)中,“地”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即不种地。
13.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在“孤与老贼,势不两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中,“势”为主语即“势力”或“力量”的意思。
14.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列传》)中,“客”,即“把他当作客人”的意思。
15.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观前之死亡不知戒”(柳宗元《蝜蝂传》)中,“死亡”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前人死亡”的意思。
16.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在“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左传·成公二年》)中,“饮”为动词的一般用法,即“喝”的意思。
17.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在“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交”为动词,指“交往”。
18.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在“以缚即炉火烧绝之”(柳宗元《童区寄传》)中,“缚”为动词,“用绳子缚”的意思。
19.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闻之,有献于公”(《左传·隐公元年》)中,“献”是动词用作状语为“恭敬献上”之意。
古代汉语期末简答带答案
简答1.按照位子如何为语气词分类?语气词的分类:1 ﹑按照语气词在句中的位置和作用,可分为:(1 )句首语气词有:“夫盖维惟唯”。
(2 )句中语气词有:“盖也与”(3 )句尾语气词有:“也矣乎哉已耳焉与邪夫兮”等。
2.“或”字的用法是什么?试举例说明1、或字在句子中通常用来指人且只做主语,例: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或字在句中如前面出现先行词,或字指代其中的某个人或某些人,例:宋人或得玉3、在古代汉语中通常两个或字连用,前后呼应,表列举。
在这种情况下或字仍然是无定代词,它既可以指人译为有人;又可以指物译为有的;例: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3.举例说明语气词“其”的用法。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4.句首语气词“夫”与指示代词“夫”有什么区别?1、夫“夫”字作为句首语气词是从指示代词“夫”虚化而来的。
它经常放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
古代称之为“发语词”,现代有的语法书称之为“提顿语气词”。
例如:夫将者,国之辅也。
《孙子·谋攻》夫寒之於衣,不待轻暖;饿之於食,不待甘旨。
晁错《论贵粟疏》“夫”还可以和“且”、“故”、“若”、“今”相结合,成为“且夫”、“故夫”、“若夫”、“今夫”,用于句首。
“且夫”、“故夫”大致等于“且”、“故”,增加了“夫”字,就加强了要发议论的语气。
例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故夫作法术之人,立取舍之行,别辞争之论,而莫为之正。
《韩非子·问辩》5.举例说明介词“以”与连词“以”的区别。
介词“以”是由动词虚化来的。
动词“以”基本义为“用”,引申可据上下文灵活译为“使用、凭借、任用、认为”等。
古代汉语简答题
古代汉语简答题古代汉语简答题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来仿古文章中使用的语言。
言文脱节现象:随着社会和思维的发展,口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发生了变化,而书面语却一直在模仿先秦文献语言,并视之为政治和教育等领域的正统书面语,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被称为言文脱节现象。
2汉语的历史分期:(一)上古汉语先秦至汉(二)中古汉语魏晋至唐(三)近古汉语宋至民国(四)现代汉语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2.许慎《说文解字》对六书的定义,班固顺序(一)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二)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三)会意:“会意者,比类合宜,以见指挥,‘武’‘信’是也”(四)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五)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3.如何区分古今字和通假字:(一)通假字:古汉语书面语中,本有其字,却借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
(二)古今字:某个多义字的几个意义中,有一个意义或几个意义后来用另一个字来记录,原先的这个多义字与后来的另一个字便组成了一对“古今字”。
(三)通假关系称为“某通某”,古今字的关系称为“某同某”(四)古今字产生时间有先后,通假字与本字需同时存在4.假借与通假的异同:同:假借和通假就它们都是“借字标音”这一点上来分析,是相同的。
异:(一)假借是六书之一,假借本无其字,间接造出新字(二)通假本有其字,是在句中用音同、音近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无论直接还是间接都不造成新字5.古今字和异体字的区别同:古今字和异体字都属于异字同词现象异:(一)从产生的原因看,古今字产生的原因是“古字”兼职过多,后来统专造“今字”以减轻“古字”负担,避免交际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混淆;异体字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人们记录语言时用了构思不同的造字方法或为了书写的美观(二)从产生时间上来看,“古字”产生于“今字”之前,是异时的;不少异体字的产生可以认为处于同一个历史平面上,是共时的。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试卷7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试卷7(总分:9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下列各组字中同属繁简字关系的一组是( )(分数:2.00)A.歡一欢徵一征B.罷一疲畔一叛C.竟一境採一彩D.网一網裏一裡√解析:解析:C项“竟”“境”是分化字关系,后一组没有关系;B项“畔”“叛”是通假字。
2.下列各组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都具备的一组是( )(分数:2.00)A.虎取梅步B.止甘逐穎√C.月亦休牧D.牛末甦歪解析:解析:A项“取”“步”都是会意字;C项“休”“牧”都是会意字;D项“牛”“末”都是象形字。
3.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且具有相同声符的一组是( )(分数:2.00)A.材衷裹B.息罟孟C.聞問閩√D.匪固栗解析:解析:“闆”“間”“間”的声符都是“门”。
4.下列字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分数:2.00)A.衷,从衣中声B.閨,从門,圭声C.悶,从心門声D.哀,从口从衣√解析:解析:“哀”,从口衣声。
5.上古有一些叠韵联绵词,用今音念已经不叠韵了,如“倉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分数:2.00)A.到了现代,联绵词已经演变成为合成词了B.古今语音发生了变化,古韵和今韵是不同的√C.现代的叠韵与古代的叠韵不是一个概念D.上古的叠韵联绵词到了现代已经演变为双声词解析:解析:占今语音的演变使联绵词的语音关系发生了变化。
6.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分数:2.00)A.以疆為弱,在倪仰之間耳。
B.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C.父之仇,弗與共戴天。
D.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解析:解析:“说”同“悦”,高兴。
A项“倪”是“俯”的异体字,B、C项“共”是分化字。
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使用引申义的一句是( )(分数:2.00)A.宴爾新昏,如兄如弟。
√B.朝服衣冠,窺鏡。
C.有自門閒射陽越,殺之。
D.延頸而嗚,舒翼而舞。
解析:解析:B项“朝”是早晨的意思,是本义;C项“問”的本义是“缝隙”,句中的含义也是缝隙;D 项“舒”的本义是“伸展”,句子的意思是伸展翅膀跳舞,因此用的也是本义。
古代汉语简答题
答:六书指汉字构字的六种方法.六书一词,最初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汉书•艺文志》始列“六书”,名目为“象形、象事、象声、转注、假借.”郑众《周礼解诂》列“六书”名目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汉许慎《说文解字》论述“六书”最详:“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曰,月是也.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此说对后世影响最大.汉王莽变八体书为六体书.亦称“六书”.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云:“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 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2、六书说流行于什么时代,最早见于哪部书?答:六书说流行于东汉,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3、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几家,有什么异同?答: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班固、郑众、许慎三家。
用,据为典要的是班、许两家,其中以许慎之说影响最大,班固次第。
许慎用功最勤,以“六书”为指导剖析了近万汉字的结构,写出了中国汉字史上第一部汉字研究的巨著——《说文解字》。
4、许慎对“文字”的概念是如何解释的?答:第一,解释了汉字之源,即汉字从哪儿来。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这是《说文解字叙》引用《周易》里面的话。
对于文字的起源,学术界有种种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都跟许慎在这里的表述有关。
许慎引用《周易》里面的话,说明在他之前就已经有了这样的一些学说,他从里边看到了自己的使命,写了《说文解字》,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更清晰的文字解释系统,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15文员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谈谈汉字的特点。
2.简要说明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
3.许慎《说文》序里关于六书是如何解说的,举例说明。
4.谈谈六书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性。
5.简要说明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区别。
6.形声字的基本结构形式有哪六种,举例说明。
7.如何理解形声字的形(意)符?8.意符和部首有何异同点?9.为什么说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方式?10.分析下列汉字的形体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形义关系:人、解、高、大、诗、车、责、闻、刃、亦、星、虎从、莫、取、及、锡、见、斧、看11.简要说明繁简字之间的对应关系。
12.异体字形体上的分歧有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13.有哪三种情况不能认为是异体字,举例说明。
14. 什么是通假?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5. 用字通假与造字的假借什么区别?举例说明?16. 什么是古今字?举例说明古今字有哪些特点?17. 古今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8. 通假字与古今字有什么不同?19.什么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什么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二者的关系怎样?参考答案:1.谈谈汉字的特点。
汉字是表意系统的文字;每个字都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汉字是一种以象形字为基本构字部件的表意体系文字。
汉字结构的发展,经历了表形、表意和音义结合三个阶段:(1)表形阶段:表形阶段的汉字,主要是直观描拟外物的具体形象的象形字,它们有的是直接从记事图画脱胎而来的。
(2)表意阶段:有些比较抽象、复杂的概念,用象形、指事难以造字,人们就用两个或几个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在一起表示,形成了会意字,汉字进入了表意阶段。
(3)音义结合阶段:表形和表意的字,只能用形象或抽象的图形符号来表示语词的含义,而不能表示语词的读音。
因此,每一个字的读音,必须一个一个地死记。
而文字的作用,就是记录有音的语词,因此,这些字在使用上和发展上,就受到很大局限。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人们就已经造好了的表形、表意字为基础,创造了音义结合的造字方法,汉字进入了音义结合的阶段。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第四套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康熙字典》中错误的注音方式是。
A反切 B直音 C叶音 D读若2、下列工具书按照注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是。
A《辞源》 B《辞海》 C《词诠》 D《经传释词》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古今词义的演变中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 夸父与日逐走.。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4、“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下列关于“园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双声联绵词 B是叠韵联绵词 C是偏义复词 D是单纯词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 君子引.而不发。
B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C五色.令人目盲。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6、下列字中完全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是。
A 校信原 B戒及炎 C友武叔 D上过本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形容词使动用法的是。
A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B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C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D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8、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式的是。
A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9、下列句中不是名词作状语的是。
A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B豕人立而啼。
C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D其一犬坐于前。
10、下列句中“莫”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C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D君有疾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11、对“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的分析正确的是。
A正常语序 B是作宾语前置 C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D代词复指前置12、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表示凭借的是。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太祖累书呼。
C天下云集而响应。
D秦稍蚕食魏。
13、“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
”中的词类活用类型是。
A名词用如动词 B使动用法 C意动用法 D名词作状语14、“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古代汉语,自考真题 (7)
全国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课程代码:0053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各组字,全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簧錢刎B.項寘水C.發信伐D.彬箸解【解析】:A“簧”从竹,黄声,乐器中用以发声的薄片;“錢”从金戔声;从刀,勿声,割脖子“項”从頁工声;“寘”从宀眞聲,同“置”;“水”象形“發”从弓癹聲,拉满弓弦;“信”会意,从人从言;“伐”会意,从人持戈,砍杀“彬”从彡( shān),焚省声(省去“火”),文质兼备的样子;“箸”形声,从竹,者声,筷子;“解”从刀,从牛,从角。
表示用刀把牛角剖开。
2.许慎为“假借”下的定义是A.視而可識,察而見意B.比類合誼,以見指撝C.建類一首,同意相受D.本無其字,依聲託事【解析】(P14):D3.以下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祥,从示从羊,会意。
B.羶,从羊从亶,会意。
C.盃,从皿不声,形声。
D.線,从系从泉,会意。
【解析】:CA“祥”,从示羊声,形声,凶吉的预兆,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B“羶”从羊,亶( dǎn)声, 羊臊气 , 肉膻也;C “杯”的俗体字,本义表示淤血,现在表示容器;D“線”从糸( mì),泉声,形声;用棉麻丝毛等材料拈成的细缕。
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异体关系的一句是A.矜.(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B.其謌.(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
C.重爭士橐.(記),非下也,權重也。
D.魏文侯燕.(宴)飲,皆令諸大夫論己。
【解析】(P313):”謌”“歌”是异体字,其他都是通假字。
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只是形体不同的字为异体关系; 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不同,在使用中可以通用的字为通假关系。
5.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分化关系的一句是A.文倦於事,憒於憂,而懧.(懦)愚,沈於國家之事,開罪於先生。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的语言形式,其词汇、语法、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
由于其独特性和历史价值,学习古代汉语成为了许多人的兴趣和研究领域。
本文将为您带来一些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
一、选择题1. 下列古代诗词的作者是谁?春江花月夜 A. 杜甫 B. 李白 C. 苏轼 D. 白居易答案:C. 苏轼2. “神仙何日下凡尘,一念人间便现身”是哪位古代文人的名句?A. 王安石B. 范仲淹C. 文天祥D. 李清照答案:B. 范仲淹3. 古代文人常用的七律格式是几个字?A. 五言绝句B. 七言绝句C. 五言律诗D. 七言律诗答案:D. 七言律诗4. 下列哪位古代文人并非唐代诗人?A. 白居易B. 杜牧C. 杜甫D. 王之涣答案:D. 王之涣5. 古人常用“昔日门前流水人家,今日泱泱众人墓”来表达什么意思?A. 感叹时光荏苒B.寄托对往事的思念与怀念之情C. 不舍人间美好D. 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答案:A. 感叹时光荏苒二、填空题1.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中的“子规”是指什么鸟?答案:夜鹭2. 宋代文学家苏轼自号为:答案:东坡居士3. 古代诗词中的“修短合度”是指什么意思?答案:诗句的构思要合乎逻辑,字数要适中4. 古代文人的纸笔工具中,常用的毛笔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答案:动物的毛发5. 古人用“五岳归来不看山”来表达什么意思?答案:经历过更大的风浪后,对一般的景物不再感到惊讶或惊奇三、简答题1. 简要描述古代中国诗歌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答案:古代中国诗歌多以五言或七言为基本结构,常常表达个体对于自然、思乡、友情等情感的抒发。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其中表现了登高时的壮丽景色和人们对于自然的情感抒发。
2. 简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
答案: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以及诗词体裁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古汉简答题
二、简答(一)、古代汉语宾语在哪些条件下需要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这种句式的条件有二:其一,必须是疑问句;其二,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
二者缺一不可。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敢问何谓也?”《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安在?”《论语·子罕》:“吾谁欺?欺天乎?”《左传·成公三年》:“臣实不才,又谁敢怨?”“何如”与“如何”“如……何”形式类似的固定结构:“若何”“奈何”“若……何”“奈……何”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种句式的条件有二:其一,必须是否定句;其二,是代词作宾语。
否定句是指含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或无定代词“莫”的句子。
《左传》:“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论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韩非子·五蠹》:“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诗经》:“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宾语也不前置。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左传》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左传》3、宾语用代词“之”或“是”复指而前置为了强调宾语,将宾语置于动词谓语之前,在宾语之后用“是”、“之”等代词复指。
《诗经·小雅·节南山》:“秉国之均,四方是维。
”《左传·僖公五年》:“将虢是灭,何爱于虞?”《论语·先进》:“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
”《论语·先进》:“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4、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介词“以”的宾语常常前置《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孟子》:“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左传》:“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二)古汉语被动表示法有哪些?根据有无形式标志,一般将被动句分为无形式标志的意念被动句和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两种。
1、意念被动句指句中没有任何专门用来表示被动的词语,主语的被动性质只能从意思上去理解,并没有形成真正表示被动的句式。
古代汉语简答题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简答题一、词类活用的条件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遂王天下。
(《韩非子·五蠹》)王天下:统治天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王:陈胜当君王。
2、名词、形容词在“所”字后“所”是个辅助性代词,经常放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词组,指代一定的对象,故“所”后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
如:置人所罾鱼腹中。
(《史记·陈涉世家》)所罾:网到的(鱼)。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庄子·盗跖》)所高:推崇的(人)。
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所以当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时,活用为动词。
如: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论语·公冶长》)可妻:可以娶妻。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不能穷:不能走到头。
4、名词放在副词的后面副词一般在句中只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所以当名词前面有副词修饰时,要活用为动词。
如: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
(《史记·西门豹治邺》)皆衣:都穿着。
不足生于不农。
(晁错《论贵粟疏》)农:不从事农业生产。
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的前面“之”、“我”这两个代词的用法特点鲜明,即一般常做宾语,也就是在它们前面的多是动词,所以它们前面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
如: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
(晁错《论贵粟疏》衣之:穿它们(织的布)。
是欲臣妾我也。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臣妾我:让我们当臣做6、名词后有介词词组介词词组在古汉语中经常做补语来修饰它前面的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所以名词后有介词词组,这个名词要活用为动词。
如:晋师军于庐柳。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军于庐柳:驻扎在庐柳。
后妃率九嫔蚕于郊。
(《吕氏春秋·上农》)蚕于郊:在郊外养蚕。
(完整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加答案
(完整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加答案目录(打印版)古代汉语试题(1) (2)试题(1)参考答案 (3)古代汉语试题(2) (5)试题(2)参考答案 (6)古代汉语试题(3) (8)试题(3)参考答案 (8)古代汉语试题(4) (10)试题(4)参考答案 (10)古代汉语试题(5) (12)试题(5)参考答案 (13)古代汉语试题(6) (15)试题(6)参考答案 (16)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 (18)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 (21)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 (24)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 (26)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古代汉语简答题
1、什么是六书?答:六书指汉字构字的六种方法.六书一词,最初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汉书·艺文志》始列“六书”,名目为“象形、象事、象声、转注、假借.”郑众《周礼解诂》列“六书”名目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汉许慎《说文解字》论述“六书”最详:“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曰,月是也.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此说对后世影响最大.汉王莽变八体书为六体书.亦称“六书”.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云:“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2、六书说流行于什么时代,最早见于哪部书?答:六书说流行于东汉,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3、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几家,有什么异同?答: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班固、郑众、许慎三家。
三家之说大同小异,郑众由于是随文注经后世很少采用,据为典要的是班、许两家,其中以许慎之说影响最大,班固次第。
许慎用功最勤,以“六书”为指导剖析了近万汉字的结构,写出了中国汉字史上第一部汉字研究的巨著——《说文解字》。
4、许慎对“文字”的概念是如何解释的?答:第一,解释了汉字之源,即汉字从哪儿来。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这是《说文解字叙》引用《周易》里面的话。
对于文字的起源,学术界有种种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都跟许慎在这里的表述有关。
古代汉语专题简答题分析题
【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教材第1页---2页)答:早在先秦时期,一些学者,就开始了对汉字的思考,他们对于汉字的本质、起源与功能提出了自己说法。
如《周易·系辞下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徳,以类万物之情。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周礼》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左传》有“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的说法,《韩非子》也说“古者,仓颉之造字也,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
这个时期还对文字进行了收集整理和规范,周宣王时,太史籀撰写了《史籀篇》。
主要依据是文献的记载。
2、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教材第3页---4页)答:部首是许慎创造的。
《说文解字》按照具有相同偏旁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了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这样的类,许慎叫它作“部”,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曰部首。
许慎用汉字部首系统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解释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筑了一种优秀的范式。
《说文解字》用部首编排单字的方法为辞书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
3、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联的理论是怎样形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教材第5页---6页)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联的理论由郑樵率先提出,而后经过戴侗等人的传承和不断完善,最后成为一个体系完整,组织严密的汉字结构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汉字整字是由一些基本字(即基本部件)通过不同的组合而形成的。
这种组合,不仅是多方式的,而且是多层次的。
这种理论还认为,在字与字的产生关系并不是并列的,而是一种次第相生的关系,一些字是产生另一些字的基础,另一些字是在这些字的基础上产生的。
古代汉语专题简答题分析题
【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教材第1页---2页)答:早在先秦时期,一些学者,就开始了对汉字的思考,他们对于汉字的本质、起源与功能提出了自己说法。
如《周易·系辞下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徳,以类万物之情。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周礼》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左传》有“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的说法,《韩非子》也说“古者,仓颉之造字也,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
这个时期还对文字进行了收集整理和规范,周宣王时,太史籀撰写了《史籀篇》。
主要依据是文献的记载。
2、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教材第3页---4页)答:部首是许慎创造的。
《说文解字》按照具有相同偏旁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了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这样的类,许慎叫它作“部”,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曰部首。
许慎用汉字部首系统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解释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筑了一种优秀的范式。
《说文解字》用部首编排单字的方法为辞书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
3、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联的理论是怎样形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教材第5页---6页)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联的理论由郑樵率先提出,而后经过戴侗等人的传承和不断完善,最后成为一个体系完整,组织严密的汉字结构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汉字整字是由一些基本字(即基本部件)通过不同的组合而形成的。
这种组合,不仅是多方式的,而且是多层次的。
这种理论还认为,在字与字的产生关系并不是并列的,而是一种次第相生的关系,一些字是产生另一些字的基础,另一些字是在这些字的基础上产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闻(昏)夙又(有)商。(金文《利簋》)
(12)易(赐)又(右)事(史)利金。(金文《利簋》)
(13)用乍(作)旜公宝彝。(金文《利簋》)
(14)折首五百,执(讯)五十,是(以)先行。(金文《虢季子白盘》)
(15)易穷(穷)则变。(《周易?包牺氏之王天下》)
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还是繁简字?
(1)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孟子?陈仲子》)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大同》)
(3)姜氏欲之,焉辟(避)害?(《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4)姜氏何厌(餍)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9)推:形旁为“手”。“推”的本义与手或手的动作有关。
(10)然:形旁为“火”。“然”的本义与“火”有关。
(11)墓:形旁为“土”。“墓”的本义与土有关。
(12)强(qiánɡ):形旁为“弓”。“强”的本义与弓有关。
(13)慎:形旁为“心”。“慎”的本义与心理有关。
6.不同历史时期用来记录同一个词的形体不同的字,先出现的为古字,后出现的为今字。古字和今字合称“古今字”。如“说”和“悦”,在表示“喜悦”的意义方面,“说”字先出现,是古字;“悦”字后出现,是今字。“说”和“悦”就是一对古今字。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叫做异体字。如“岳”和“岳”、“蹚”和“趟”,就是两组异体字。在古代书面语言中,有本字而不用,而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做通假或古音通假。在通假中,替用的字叫做通假字,被替用的字叫做本字。如《左传?季梁谏追楚师》:“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把“修饰”的“修”写成了表示干肉意义的“修”,“修”字就是“修”字的通假字。某个汉字简化后,未简化的字叫做繁体字,简化的字叫做简体字。繁体字和其简体字合称“繁简字”。如“体”字简化后写作“体”,“体”是繁体字,“体”是简体字。 “体”和“体”就是一组繁简字。
其弊是:隶变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由于它彻底改变了汉字的象形面貌,搞乱了某些字的形体,就使得“六书”在很多情况下无从说起,从而增加了汉字由形知音知义的难度。
3.对于合体字来说,可以拆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有意义的部分。这些各自独立有意义的部分叫做偏旁。如合体字“禧”字,为形声字,可以把它拆分为“示”和“喜”两部分,而“示”和“喜”是两个独立的字,各自都有意义,“示”和“喜”就是“禧”字的偏旁。
(12)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举例说明什么是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
(5)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他)邑唯命。(《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6)大隧之外,其乐(乐)也氵曳氵曳。(《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7)今者王(拱)人五千正(征)土方。(甲骨文《征土方》)
(8)禽(擒)?壬申允兽(狩),禽只(获)六。(甲骨文《允狩》)
(9)子子孙孙,万年无强(疆)。(金文《虢季子白盘》)
古代汉语简答题(九)及答案
古代汉语简答题(九)
1.汉字形体演变,经过了哪六个阶段?其中,哪些是古文字,哪些是今文字?
2.什么叫隶变?请简述隶变的利弊。
3.什么叫偏旁?什么叫形旁?分别举例说明。
4.许慎在《说文》中创立了多少个部首?《说文》中的部首,是以义定部的什么原则部首?辽代僧人行均在《龙龛手镜》中对部首作了改革,改为以形定部的什么原则部首,把部首定为多少个?明代梅膺祚的哪部著作,对传统部首作了改革,定为多少个部首?
(2)币帛:句中义:礼物。现在义:货币和丝织物。
(3)文章:句中义:政策法令。现在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4)亲:句中义:父母。现在义: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双方。
(5)牢:句中义:养牲畜的圈。现在义:监狱。
(6)去:句中义:离开。现在义:到某处所去。
(7)宫:句中义:房屋(住宅)。现在义:人民文化或娱乐活动用的房屋名称。
(5)“乡为身死而不受”之“乡”:“向”的假借字。
10.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古汉语新词增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抽象名词、概括性的词,尤其是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词大大增加。
(二)虚词基本都产生了,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文言虚词体系。
11.(1)谤:句中义:议论(指责)。现在义:诽谤(诬蔑)。
13.指出下列词语中的联绵词,并从语音方面予以分类:
(1)窈窕(2)饥馑(3)狼狈(4)望洋(5)扶摇
(6)仓廪(7)踌躇(8)葡萄(9)倜傥(10)蒲服
14.分析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或词组,指出哪是词组,哪是复音词,并说明其在句中的意义。
(1)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5)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庄辛说楚襄王》)
(6)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
(7)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战国策?燕昭王求士》)
(8)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国语?句践栖会稽》)
12.阅读古注文选《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把其中消亡了的词抄录下来。
10.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古汉语新词增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1.分析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并说明其现在的意义。
(1)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2)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国语?王孙圉论楚宝》)
(3)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
(4)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6)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鹅):异体字
(2)矜(鳏):通假字
(3)辟(避):古今字
(4)厌(餍):通假字
(5)佗(他):异体字
(6)乐(乐):繁简字
(7)(拱)、正(征):古今字
(8)禽(擒)、兽(狩)、只(获):古今字
(9)强(疆):古今字
(10)隹(唯):古今字(朝):通假字
(11)闻(昏)、又(有):通假字
(3)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左传?殽之战》)
(4)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晋灵公不君》)
(5)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左传?鞌之战》)
(6)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周易?包牺氏之王天下》)
(7)格人元龟,罔敢知吉。(《尚书?西伯戡黎》)
9.阅读古注文选《孟子?鱼我所欲也》,把其中有关本节所讲的古书用字找出来,并分别说明各是哪一种用字。
(9)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战国策?庄辛说楚襄王》)
(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前出师表》)
(5)都城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6)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司马迁《报任安书》)
20.什么是实词活用?实词活用主要有哪些类型?
21.什么是名词作状语?什么是动词作状语?
22.古代汉语中有哪几种特殊动宾关系?
23.古代汉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连词有哪些?
26.古代汉语中有哪些常见的助词?
27.古代汉语判断句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形声字中,表示意义的部分叫做形旁。如形声字“江”,是由“水”和“工”两个偏旁构成的。“水”字表示“江”字的意义,“工”字表示“江”字的声音,“水”字就是“江”字的形旁。
4.540 文字学 检字法 2 字汇 4
5.(1)福:形旁为“示”。“福”的本义与祭祀有关。
(2)妹:形旁为“女”。“妹”的本义与女人有关。
(16)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挚(至)!(《尚书?西伯戡黎》)
(17)韩厥俛(俯),定其右。(《左传?鞌之战》)
8.把下列句中的简体字找出来,并还原为繁体字。
(1)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2)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左传?季梁谏追楚师》)
(7)今公常从数骑,一旦有缓急,宁足恃乎?(《史记?袁盎鼌错列传》)
15.阅读古注《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把其中的合成复音词抄录下来,并予以分类。
16.什么是词的本义?怎样考察词的本义?
17.词的新义和原义相比,词义演变有哪些规律?
18.辨析同义词有哪些方法?
19.我国传统训诂学在词义训释方面有哪些方法?
(3)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