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性与社会》全册教案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性与社会》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本册课文,培养学生正确的品性和社会价值观念。
2. 通过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促进团队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品性和社会价值观念。
2. 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课文内容本册课文主要涉及品性与社会相关的内容,如友爱、诚实、勇敢、责任等。
通过阅读这些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并体会这些品质的重要性。
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课文的主题和重点内容,并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其中的品性与社会价值观念。
- 讨论与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通过互动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游戏与活动: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品性和社会价值观念。
3.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相关的故事或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预热课堂氛围。
2. 研究课文:逐段进行课文讲解,重点突出品性和社会价值观念的体现,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3. 研究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促进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4. 总结反思:课程结束前,对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反思,鼓励学生表达对品性和社会价值观念的认识和体悟。
四、教学评价1. 基于课堂表现: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等进行评价。
2. 书面评价: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书面作业,让学生通过写作或其他方式表达对品性和社会价值观念的理解和体悟。
3. 观察评估:教师在平时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包括在学校和社区生活中的表现等,综合评估学生的品性培养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情况。
五、教学资源1. 《品性与社会》课本:作为教学的主要参考资料,包含了丰富的课文和活动。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思品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课题】1 社区的公共设施【教学目标】1、了解社区的各种设施所在的位置和使用情形。
2、知道并学会借助相关的社区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绝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调查比较分析,了解社区共同设施的使用情况。
2、学会借助相关的社区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1、自觉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1、寒假中你除了待在家里,你还到了哪些地方?板书学生去的地点。
例:外婆家(秦山、西塘)、旅游区(上海、杭州)……2、如果同学老师朋友到你家,你怎么向他们介绍你们的居住地?中茂花苑、虹桥新村、城北小区……师生谈论,引出:——像这样有许多人共同生活的地方就是社区!出示:社区揭示单元主题和课题。
二、认识社区公用设施:1、师生交流:在你生活的社区有哪些公用设施?交流:宣传栏报亭社区公民守则宣传标语传达室社区周围的商场……2、你从中享用过什么?你还看到社区的其他人在使用哪些公用设施?填写表格:P4。
从我们的讨论和表格记录,你得出一个什么结论?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活,社区建设者创设了这么多的公用设施。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公用设施。
我们大家都要爱护它们。
3、作为社区一员,你觉得在使用公用设施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三、保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
1、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公用设施使用存在问题吗?卫生安全绿化……2、我们社区的公用设施还有什么令人遗憾的问题吗?我是小主人,我来设计社区美景图。
P4。
学生活动:绘画美景图。
四、布置作业:观察自己生活的社区,爱护社区的公用设施。
第二课时:参观校园周边社区。
一、课堂回顾: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社区的共同设施,谁还记得什么是社区?哪些是社区的公共设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社区,去实地看一下社区的公用设施。
二、学生活动:1、我们需要带着什么问题走进社区?哪些公用设施?社区的公用实施上,我有什么新问题?2、大课堂,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安全组织纪律仔细观察3、学生活动:学校就是社区的一部分;社区的商店、垃圾箱、电话亭、健身器材……社区的绿化带、公民使用的情况……【根据实地情况,在大课堂开展一些师生互动】4、回到校园,针对操场是否开放进行讨论。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单元概要】本单元以社区生活为背景,是对三年级下册“话说社区”热爱家乡主题教育的延伸和深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建设也越来越趋向成熟,社区的配套公共设施、和睦的人际关系、精彩的社区生活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本单元从“共同设施”“和睦相处”“社区生活”三个方面立体地呈现出了社区生活的丰富多彩。
【单元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关心社区,以热情宽容的态度对太他人;乐于为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认真进行实践调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感受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能力:能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活动,自觉爱护和维护社区的共同设施,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借助社区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能积极参与体验学习过程,能参与观察、调查、辩论等学习活动,具有初步的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会区别社区学院和普通学校。
知识:了解社区设施的作用;知道社区居委会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社区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知道五好家庭的评比标准;懂得建设美好的社区是社区利每一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课题】1 社区的公共设施【教学目标】1、了解社区的各种设施所在的位置和使用情形。
2、知道并学会借助相关的社区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绝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调查比较分析,了解社区共同设施的使用情况。
2、学会借助相关的社区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1、自觉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1、寒假中你除了待在家里,你还到了哪些地方?板书学生去的地点。
例:外婆家(秦山、西塘)、旅游区(、杭州)……2、如果同学老师朋友到你家,你怎么向他们介绍你们的居住地?中茂花苑、虹桥新村、城北小区……师生谈论,引出:——像这样有许多人共同生活的地方就是社区!出示:社区揭示单元主题和课题。
浙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
(2)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
(3)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良好的品德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合作互助的品质。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友善礼貌的行为习惯。
3.学科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爱学习、善思考、勤动手、勇表现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科学实践和生活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教学。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教学难点1.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
2.学生的合作和社交能力发展。
四、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以小组讨论或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什么是好的品德?你在生活中怎样做到好的品德?2.讲授(20分钟)教师通过课文、故事和实例等形式,向学生讲述好的品德与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并向学生介绍本学期将学习的品德主题、课文和内容。
3.活动(30分钟)(1)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品德主题,通过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展示出自己对品德的理解。
(2)角色扮演:学生根据所学的品德故事或课文内容,自由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展示出故事中的品德形象和对应的行为。
4.总结(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品德与社交教育内容,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课外拓展(15分钟)教师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人或事,写一篇关于品德与社会交往的经历和感想。
六、教学辅助1.图片教具:用于辅助讲解品德与社会交往的概念和实例。
2.角色扮演道具:用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七、教学评价1.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在合作和社交能力方面的发展状况。
2.书面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外拓展任务中的参与度和作文质量。
八、教学反思通过设计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品质和社交交往能力。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教学计划

4服务在身边
2课时
第九周
1、认识和自己的生活有较多联系的几个机构,知道这些机构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
2、懂得敬老院、福利院、妇联等机构的工作体现了社会对个人的关怀。
3、知道个人在享受社会提供的福利和便利的同时,应该奉献社会、奉献家乡,使家乡变得更加美好。
难点:1、懂得民族节日与民族文化有关。2、初步懂得“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文化需要保护和发扬。
以“云南少数民族”“民族建筑”“云南民族节日”和“云南民族村”为关键词语搜集有关资料。
第四单元共同生活的世界
1世界之窗
2课时
第十四周
1、知道地球上黄、白、黑三大人种的大致分布区域。
2、了解不同人种中的杰出人物。
重点:1、认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社会结构和敬老院等福利机构。2、体验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难点:知道家乡的机构为我们提供了那些服务。
走访家乡的部分机构,知道他们怎样为人们提供服务。
第三单元好大一个家
156个民族是一家
3课时
第十、十一周
1、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知道我国各民族平等地生活在一起,团结互助,友好往来,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2、知道家乡的人们所从事的主要行业,了解行业的发展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3、了解各行业的劳动情况,初步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良好品质。
重点:1、了解家乡主要行业以及它与当地资源之间的关系。2、了解各行业的劳动情况,初步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良好品质。
难点:1、分析家乡的主要行业与家乡资源之间的关系。2、知道家乡行业的发展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浙教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浙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社区的公共设施教学目标:、了解社区的各种设施所在的位置和使用情形。
2、知道并学会借助相关的社区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调查比较分析,了解社区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况。
2、学会借助相关的社区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自觉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社区主要公共设施的图片资料。
(2)制作社区公共设施的。
2、学生准备:(1)课外以小组为单位,对社区内1-2处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以图文或者表格的形式完成调查报告。
(2)调查社区里还可以提供哪些公共设施或者哪些公共设施可以做进一步改进。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调查比较分析,了解社区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况。
2、感受社区公共设施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初步树立自觉爱护社区公共设施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揭题:(1)哪位同学愿意告诉大家你的家住在什么地方?咱们自己的家都是小家,它还属于一个更大的家就是——社区,你知道自己的家在什么社区吗?(2)同学们,平时你和你的家人喜欢到社区的什么地方去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相应的设施图片。
)(3)老师这里有许多社区的公共设施的图片,看到自己感兴趣或者熟悉的设施,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吗?(4)谈了这么多,相信同学们一定已经知道了今天这节课的内容。
是的,我们就要走进社区,去了解一下社区中的公共设施。
2、出示课题。
二、交流课外调查发现。
、在课前,同学们已经以小组的形式对社区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况有选择地进行了调查,现在请你们来交流一下。
2、出示P4小调查中的表格,学生进行交流。
社区公共设施使用对象使用时间、时间段内的使用人次使用目的注意事项在交流过程中,指导学生说清楚公共设施的位置和注意事项。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16浙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素,加深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班级情况分析:本学期任教四(1)、四(2)班品德与社会。
四年级学生虽然掌握的基础知识比较牢固,但有些综合应用、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知道的比较少,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所以要求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知道残疾人的困难,感受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可贵品质,从而能尊重残疾人,积极主动帮助他们;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引导学生明白参加集体活动、热心为集体服务是热爱集体的表现,做到主动为集体做好好事,感受到只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发挥各自作用,集体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和进步。
2、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了解家乡的巨大变化;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观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一、教材的设计与编写特点1、采用核心课程的设计框架核心课程与其他课程设计的最基本的差异:它是以社会生活为中心而组织的,使品德与社会的学习成为从社会生活出发实现知识拓展和整合的过程,而不再是以德目或社会学科知识点来裁剪社会生活。
教材的设计思路由近及远、由点及面,逐步扩展儿童的生活空间视野;以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为主题,随生活领域的扩展,螺旋上升,逐步丰富内涵;以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为目标,展开每一主题的学习过程,使知、情、意、行相统一,并指向学生社会性与品德的发展。
2、采用跨学科的编写模式作为一种核心课程的设计特色,还在于它不受学科界限的限制。
该教材以社会生活为中心,结合了诸如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人口、环境、科技等相关学科或领域的教学。
这种跨学科的编写模式,既可使社会学习与品德教育融为一体,又可以为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一个广泛的学习基础。
3、采用教学单元的教材体例教材各个教学单元都包含“单元导入”、“学习重点”、“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单元练习”及“单元评价”等六部分。
1)单元导入:在每个单元课文之前,标示提示内容,点名单元主题。
为增进学习兴趣,则采用艺术手段、图文并茂(儿童歌曲或漫画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音乐感染和理解图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单元主题的学习。
2)学习重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的方向和重点,标明“关键词”,明确将要学到的品德与社会的核心概念。
3)学习内容:即课文部分,力求浅显平易,说理与实例并重。
课文中设计了许多生动活泼的活动或展示模块:*聪明谷(知识、方法)*故事会(故事及分享)*风景线(社会面貌或风貌)*光荣榜(值得学习的榜样)*心情园(情绪体验)*评议角(澄清道德是非)*体验园(角色扮演、经验分享)*活动角(动手操作、实践参与)*小统计、小调查(社会性的方法)*展示台(实践成果的展示与交流)……4)学习活动:即活动部分,力求形式多样,如角色扮演、辩论、演说、实地参观、调查访问、影片欣赏、展览、竞赛、讨论等,依据教材内容加以设计。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学校:教师:2013年3月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1、社区的公共设施教学目标:1、了解社区的各种设施所在的位置和使用情形。
2、知道并学会借助相关的社区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调查比较分析,了解社区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况。
2、学会借助相关的社区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自觉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揭题:2、出示课题:社区的公共设施二、探究交流1、在课前,同学们已经以小组的形式对社区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况有选择地进行了调查,现在请你们来交流一下。
2、出示P4小调查中的表格,学生进行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指导学生说清楚公共设施的位置和注意事项。
(如怎么样使用等)三、明理导行1、小记者采访回放(1)除了调查表格之外,你就所调查的社区公共设施还想知道些什么?不少同学不仅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纷纷当起了记者,走入社区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小记者们的采访回放。
(2)学生就自己提出的问题,将采访所得进行交流。
2、通过几个小组的调查汇报,我们知道了现代社会的社区里公共设施丰富,这些设施还跟人们每天的生活密切相关。
课前,老师请你们在双休日或假期观察你和你的家人或小伙伴的一天,现在请你们来描绘一下一天中,你们大概使用过哪些公共设施?(1)出示P5生活素描中的表格,学生交流。
(可对“社区老人的一天”进行修改)(2)对学生所讲到的设施,教师及时板书,组织学生比较分析:不同的人需要使用的公共设施都一样吗?四、回归生活1、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为自己所在的社区描绘一张美丽的图景吧。
2、学生绘画,交流。
2、和睦相处教学目标:1、知道社区的和睦环境对社区的每个成员都很重要,了解社区成员间的和睦相处离不开社区居委会的作用。
2、学会正确处理社区邻里之间的矛盾。
3、体会社区成员间和睦相处带来的快乐与温馨。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思品全册教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小学品德与社会四下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课题】1 社区的公共设施【教学目标】1、了解社区的各种设施所在的位置和使用情形。
2、知道并学会借助相关的社区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绝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调查比较分析,了解社区共同设施的使用情况。
2、学会借助相关的社区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1、自觉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1、寒假中你除了待在家里,你还到了哪些地方?板书学生去的地点。
例:外婆家(秦山、西塘)、旅游区(上海、杭州)……2、如果同学老师朋友到你家,你怎么向他们介绍你们的居住地?中茂花苑、虹桥新村、城北小区……师生谈论,引出:——像这样有许多人共同生活的地方就是社区!出示:社区揭示单元主题和课题。
二、认识社区公用设施:1、师生交流:在你生活的社区有哪些公用设施?交流:宣传栏报亭社区公民守则宣传标语传达室社区周围的商场……2、你从中享用过什么?你还看到社区的其他人在使用哪些公用设施?填写表格:P4。
从我们的讨论和表格记录,你得出一个什么结论?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活,社区建设者创设了这么多的公用设施。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公用设施。
我们大家都要爱护它们。
3、作为社区一员,你觉得在使用公用设施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三、保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
1、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公用设施使用存在问题吗?卫生安全绿化……2、我们社区的公用设施还有什么令人遗憾的问题吗?我是小主人,我来设计社区美景图。
P4。
学生活动:绘画美景图。
四、布置作业:观察自己生活的社区,爱护社区的公用设施。
第二课时:参观校园周边社区。
一、课堂回顾: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社区的共同设施,谁还记得什么是社区?哪些是社区的公共设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社区,去实地看一下社区的公用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1、社区的公共设施教学目标:1、了解社区的各种设施所在的位置和使用情形。
2、知道并学会借助相关的社区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揭题:(1)哪位同学愿意告诉大家你的家住在什么地方?咱们自己的家都是小家,它还属于一个更大的家,那就是社区。
你知道自己的家在什么社区吗?(2)同学们,平时你和你的家人在社区里会到哪些地方去?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相应的设施图片。
)(3)老师这里有许多社区的公共设施的图片,看到自己感兴趣或者熟悉的设施,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它的使用功能吗? (商店、银行、点心店、衣服干洗店等)(4)谈了这么多,老师知道了你们生活的社区中都有很多必要的公共设施。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社区,详细地去了解一下社区中的公共设施。
2、出示课题:1、社区的公共设施二、交流课外调查发现1、在课前,同学们已经以小组的形式对社区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况有选择地进行了调查,现在请你们来交流一下。
2、小记者采访回放(1)除了调查表格之外,你就所调查的社区公共设施还想知道些什么?不少同学不仅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纷纷当起了记者,走入社区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小记者们的采访回放。
学生出示调查前的自己所列的问题,如:(以健身器材为例)健身器材是什么时候开始放在社区里的? 是由谁拨款购置了健身器材?平时健身器材由谁进行维修,一般多久进行维修?维修的经费情况怎么样?损坏情况如何?(2)学生就自己提出的问题,将采访所得进行交流。
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进行汇报。
小记者们可以采访居民对社区设施的感受,也可以采访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设施的介绍,或者把社区工作人员请到课堂上来介绍。
4、通过几个小组的调查汇报,我们知道了现代社会的社区里公共设施丰富,这些设施还跟人们每天的生活密切相关。
课前,老师请你们在双休日或假期观察你和你的家人或小伙伴的一天,现在请你们来描绘一下一天中,你们大概使用过哪些公共设施?(1)出示P5生活素描中的表格,学生交流。
(可对“社区老人的一天”进行修改)(2)对学生所讲到的设施,教师及时板书,组织学生比较分析:不同的人需要使用的公共设施都一样吗?得出结论:不同人群对社区公共设施使用的需要并不完全一样,但是每一样公共设施都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三、完成“实践园”1、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为自己所在的社区描绘一张美丽的图景吧。
2、学生绘画,交流。
四、辨析导行,懂得维护社区公共设施的重要性1、谈话:你们愿意让我们的好帮手——社区的公共设施受到伤害吗?可是很多社区里人们生活的好帮手正受到人们的伤害。
2、出示社区公共设施受到破坏的组图:乱踩草坪、健身器材损坏、公园里都是垃圾等。
3、社区公共设施的建成、维护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而设施一旦遭到损坏,又将直接影响到居民们的生活。
课前同学们统计了一组数字,让我们来看一下:(举例,可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调整)如健身器材:一整套健身器材需要———元,目前共有——种健身器材,每年买健身器材的费用为——元,健身器材每隔——天(或月)需要维修一次,每一次维修的费用为元,总计一年需要花费大概元。
4、联系刚才看到的图片,再看看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5、小结:是啊,社区的各种设施建成和维护都很不容易,身为社区成员,我们都有义务更好地维护社区的公共设施。
6、出示P8的畅想园里的图片,学生议一议这些同学做得怎么样?7、谈一谈:为了更好地维护公共设施和社区的安全,你会怎么做?8、学生讲讲自己和社区里的其他小朋友爱护公共设施和注意安全的小故事,或者几个同学合作编写爱护公共设施的儿歌等。
五、提出合理化建议1、社区里的设施为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那么在我们生活的社区中,哪些设施可以进一步改进,居民们又希望社区再提供哪些公共设施呢?小记者给我们带了反馈消息,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学生根据自己的采访,提出合理化建议。
3、让我们把这些建议记录下来,交给社区工作人员。
社区是我们的家,健全的设施和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作为社区的成员,我们在平时要爱护公共设施,关心社区的安全,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是社区的小主人。
课后反思:2、和睦相处【教学目标】1、知道社区的和睦环境对社区的每个成员都很重要,了解社区成员间的和睦相处离不开社区居委会的作用。
2、学会正确处理社区邻里之间的矛盾。
3、体会社区成员间和睦相处带来的快乐与温馨。
一、师生谈话:社区,是许多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地方。
在这个大家庭中,一定发生过许多事情。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说说你们看到或经历过的,社区人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社区故事会:1、师生谈身边发生的故事。
体会:快乐的难忘的……2、通过大家的故事,你感受到什么?你觉得怎样的社区关系是你希望的?出示课题:和睦相处3、畅想:和睦相处的社区大家庭应该是怎样的,社区邻里相处你们有什么绝招?分小组讨论,至少想出三个绝招。
师生互动,交流——友好关系关键词:互相帮助主动问候谦让宽容分享快乐走亲访友……三、我是社区和谐天使:1、快乐的家庭总是让人流连忘返,你觉得,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做社区的和谐天使呢?2、我们的行动:分四人小组情景表演。
课堂展示。
体现的是友好交往的哪个关键词。
3、我们看到,这些和谐天使尽管做的并不一样,但都有相同点。
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共同创造和谐大家庭!四、主题讨论:1、例举课文案例。
晾衣服事件。
小组讨论,交流。
“不小心”——宽容待人“泼脏水”——错误做法,预计可能会产生影响他人,影响社区风貌的不能做。
如果你遇到类似的事件,你会怎样处理?2、你们遇到过这样的一些邻里矛盾吗?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处理?学生交流。
师述事例:三楼上的小孩每天在地板上拍皮球,跳绳,二楼的小朋友很烦,到最后,家长板着脸闹到楼上,产生了矛盾。
学生辨析:三楼的小孩应该考虑到不影响他人休息;二楼的家长应该有礼貌地指出。
3、作为社区小公民,你觉得社区人的哪些行为也会影响到大家的和睦相处?根据学生例举方法板书:道歉、解释、提醒、赔偿……心平和气地进行沟通心中有他人五、争当“五好文明家庭”:1、师述:现在许多社区都在评“五好文明家庭”,你们认为,怎样的家庭可称作为“五好”?我们怎样争当“五好文明家庭”呢?(敬老、和睦、读书、环保、文明)2、让我们从自己的家庭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创造美好家园。
课后反思:3、精彩的社区生活【教学目标】1、了解精彩的社区生活,知道精彩的社区生活能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为社区居民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
2、主动参与社区活动,感受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3、激发学生热爱社区、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一、了解社区生活1、师:社区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也是社区成员学习、成长的地方,它为社区成员提供了精神食粮。
2、学生浏览和欣赏社区生活组图(可以补充国外社区生活图片或录象资料),读一读“风景线”中的一段话,了解社区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丰富多彩的生活。
二、课堂交流调查报告1、师:课前大家已经分组到所在社区做过调查,了解社区为不同人群提供了哪些相应的活动场所,下面分组汇报调查报告结果。
要求形式不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自己制作课件。
2、教师结合“展示台”的图片,引导学生走进老年人的社区生活。
3、师:你还有哪些好建议,可以使老年人生活得更健康快乐。
讨论后集体交流。
4、关注社区里的特殊人群,学生交流调查结果,并提出建议或想法。
三、主题采访,实践体验1、学生自学有关社区学院的知识,教师通过图文资料补充国内外社区学院的发展状况。
2、明确采访主题,分组设计活动计划。
教师设计相应的表格,让学生记录采访的过程。
3、开展采访活动,教师可做适当的指导。
4、学生交流采访的收获和感想。
四、描述节日,畅谈体会。
1、图片引入,畅谈社区节日。
2、谈谈自己社区快乐的节日活动。
教师提问:(1)你最喜欢社区的哪个节日?为什么?(2)在参与这些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五、了解“春风行动”1、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扶贫济困也是社区公益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2、学生阅览“爱心角”提示,交流“春风行动”的内容。
3、你知道所在社区有哪些需要扶贫的对象?社区是如何帮助他们的?学生说一说,写一写。
4、你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吗?学生交流并谈一谈参加后的体会。
六、自觉参加社会服务实践。
1、你准备为社区美好的明天做什么?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4、小组设计一份为社区服务的行动计划。
5、全班讨论计划的可行性。
6、小组按制定的计划,定期为社区服务。
7、学生记录实践,并定时修改。
8、畅谈对时间的体会,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
课后反思:第二单元我看家乡新变化1、城乡巨变教学目标1、通过找故事、听故事等形式了解家乡的过去。
2、对照家乡的过去,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
3、在时间中锻炼查找资料、访谈、文献研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2、谈话交流: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她蒸蒸日上,不断地发身变化……你知道这些变化吗?让我们一起去瞧瞧二、北京城的变迁1、提示:历史书上记载着许多关于北京的故事,还有一些关于北京的传说也在民间广为流传,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故事或传说来了解北京的变迁。
2、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四幅图片,想一想它们说的是什么事情。
3、学生了解明成祖建都北京、火烧圆明园、开国大典、北京申奥成功这四个故事。
4、小结:从四个故事中,我们了解了历史上北京城的变化。
三、指导学生通过故事来了解自己的家乡1、设疑:关于北京的故事特别多,我们可以从这些故事中了解北京的过去和现在。
我们家乡是不是也有这么多的故事?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通过故事来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呢?2、结合课文中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家乡的故事。
3、每个地方都和北京一样,流传着很多跟这些方面有关的故事。
我们的家也一样,我们可以通过故事来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变化。
那么,让我们一起去找找自己家乡的故事。
4、讨论:怎样搜集家乡的故事。
5、提示:我们可以从图书资料中、网络上、老人那里寻找家乡的故事。
四、交流家系的故事1、故事点播学生搜集的故事可分为书面故事、网络故事、录音故事等几块不同的内容,由学生讲解与演示。
其他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内容进行故事交流活动,寻找家乡变化的痕迹。
2、主题故事接龙教师从家乡的各个方面(诸如老街、老字号等)确定一些故事的主题,让学生说说有关主题不同年代的家乡故事,展现一定的纵向变化。
五、感受家乡的巨变,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感情。
1、家乡的变化不止体现在单一视角(诸如园林、城墙运河等)的演变上,同时也体现在家乡面貌的改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