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麻醉药物效能的影响因素
影响麻醉药物作用的因素

脂
容易进入细胞膜发 挥作用
炎症区域和坏死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H降低
四、影响麻醉药物作用的因素
(三)溶液中加入血管收缩药
血管收缩
作用时间延长
四、影响麻醉药物作用的因素
(四)局麻药混合使用
起效快
起效慢
四、影响麻醉药物作用的因素
(一)药物剂量
(二)体液pH
(三)溶液中加入血管收缩药
(四)局麻药混合使用
四、影响麻醉药物作用的因素
(一)药物剂量 浓度 容量
潜伏期 阻滞深度 时效
毒性反应
四、影响麻醉药物作用的因素
(二)体液pH
pH↑ →未解 亲 离的碱基↑
未解离性的碱基(B)+ 解离型的阳离子(BH+)
最新整理执业药师《药理学》考点精析:第八章

执业药师《药理学》考点精析:第八章第八章局部麻醉药第一节局麻作用及作用机制一、局麻作用局麻药可作用于神经,使产生神经冲动所需的阈电位提高,抑制动作电位去极化速度,动作电位降低,传导速度减慢,并延长不应期。
二、作用机制神经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神经受刺激时可引起膜通透性改变有关,引起N a+内流和K+外流。
局麻药可抑制这种通透性的改变,即阻滞N a+内流,使N a+不能进人细胞内,这种效应的产生是由于药物阻断了电压门控型N a+通道,引起N a+通道蛋白构象变化,促使非活态的N a+通道闸门关闭,阻断N a+通道,造成传导阻滞,从而产生局麻作用。
第二节常用局麻药一、普鲁卡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常用局麻药,脂溶性低,穿透力弱,只能注射给药,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还可用于损伤部位局部封闭疗法,本品代谢产物对氨苯甲酸能拮抗磺胺药抗菌活性,故应避免与磺胺药联合使用。
使用前应做皮试,过敏者不能应用。
(X L2007-2-030;z l2005-1-030;z l1999-1-039)X L2007-2-030.普鲁卡因穿透力弱,不宜用于A.浸润麻醉B.传导麻醉C.蛛网膜下腔麻醉D.硬膜外麻醉E.表面麻醉答案:Ez l2005-1-030普鲁卡因穿透力较弱,不宜用于A.浸润麻醉B.传导麻醉C.蛛网膜下腔麻醉D.硬膜外麻醉E.表面麻醉答案:Ez l1999-1-039.普鲁卡因穿透力较弱,不宜用于A.浸润麻醉B.传导麻醉C.蛛网膜下腔麻醉D.硬膜外麻醉E.表面麻醉答案:E二、利多卡因的临床应用作用较普鲁卡因快、强而久,安全性亦较好,有较强粘膜穿透力。
可用于各种疗法。
主要用于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本品尚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三、丁卡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作用及毒性均比普鲁卡因强10倍,脂溶性高,穿透力强,易进入神经,也易被常用于表面麻醉。
因毒性大,一般不用于浸润麻醉。
(z y2006-1-060;z y2004-1-058;z l2006-1-029;z l2002-1-081)z y2006-1-060.丁卡因的作用或应用为A.可用于浸润麻醉B.脂溶性低C.穿透力弱D.作用较普鲁卡因弱E.可用于表面麻醉答案:Ez y2004-1-058主要用于表面麻醉的药物是A.丁卡因B.普鲁卡因C.苯妥英钠D.利多卡因E.奎尼丁答案:Az l2006-1-029.丁卡因作用特点为A.亲脂性高B.穿透力弱C.作用时间短D.毒性较小E.作用较弱答案:Az l2002-1-081丁卡因不用于A.表面麻醉B.传导麻醉C.蛛网膜下腔麻醉D.硬膜外麻醉E.浸润麻醉答案:E。
局部麻醉

3、利多卡因: 酰胺类、麻醉效能、毒性、穿透能力、作用时 间1-2小时,均为中等,有局麻药中“万斤油” 之说法,用与各种麻醉方法。成人一次限量表 面麻醉100mg,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为 400mg。
4、布比卡因: 酰胺类、麻醉效能强、毒性大、穿透力低、作 用时间长,5-6小时,常用作神经阻滞麻醉, 低浓度广泛用于镇痛,成人一次限量150mg。
②注药部位:与该处血供情况有直接关系, 一般作肋间神经阻滞吸收较快,皮下注射 则较慢。若施药于咽喉、气管粘膜或炎性 组织等,吸收速度很快。如达到肺泡内, 其吸收速度接近于静脉注射。
③局麻药的性能:普鲁卡因、丁卡因使注 射区血管明显扩张能加速药物的吸收。布 比卡因易与蛋白结合,故吸收速率减慢。 ④血管收缩药:一般局麻药都有血管扩张 作用,如在局麻药液中加入适量肾上腺素, 使血管收缩,延缓药液吸收,作用时间延 长,并可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
局部麻醉 一、 概念 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 冲动传导,使受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 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局部麻醉。 优缺点:
二、局部麻醉药的药理学 (一)化学结构和分类 常用局麻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由三个基本 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芳香族环、胺基团和将二 者连接起来的中间链,中间链可分为酯链和酰胺 链,据此化学结构将局麻药分为两大类: 酯类:普鲁卡因、丁卡因 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鼻腔粘膜表面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肋间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颈丛神经阻滞
(五)常用局部麻醉药 1、普鲁卡因: 酯类、麻醉效能弱、毒性低、穿透力低,作用 时间短,45-60分钟。最常用作局部浸润麻醉, 成人一次限量1000mg。
药理学讲稿之第十章-局部麻醉药

药理学讲稿之第十章-局部麻醉药第十章局部麻醉药一、概述:手术—创伤—疼痛—不仅给病人带来不适感,而且会影响生理功能,不利于手术的进行;华佗——麻沸散——手术时入睡和减轻痛苦——为关公进行刮骨疗毒,想为曹操做开颅术但被拒绝;大部分手术——不用麻醉品——战争时药品短缺——《长征》傅连璋给受伤者用纱布勒住口腔;二战后——麻醉基础理论丰富——麻醉药物和技术已比较全面——麻醉学;疼痛——神经末梢——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感觉;麻醉:采用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消除手术中所致的疼痛的传导和不适感觉的产生,保障手术病人的安全,并为手术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麻醉作用的产生:主要是利用麻醉药使神经系统中某一(或某些)部位受到抑制的结果,分为二种,即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局部感觉的消失;全身麻醉:全身感觉的消失;局部麻醉药:局麻药:局部应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的药物,他们能短暂、完全和可逆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局部感觉暂消失,但对各类组织均无损伤性影响。
局麻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麻醉方法,适用于各种浅表手术和中小型手术,用于范围大和部位深的手术时,往往止痛不够完全,用于腹部手术时肌松不够,用于小儿和不易合作者必须加用基础麻醉,所以其应用还受到一定的限制;施行局麻时,除要掌握基操作技术,必须熟悉局麻药的药理性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局部麻醉的方法:表面、浸润、传导、硬膜外和蛛网膜下麻醉五种(一)表面麻醉:将穿透性较强的局麻药涂于粘膜表面,使粘膜下神经末梢麻醉——适用于眼、鼻、咽喉、气管、尿道等部位的浅表性手术或内腔镜检查;眼——点药;鼻——涂敷;咽喉气管——喷雾;尿道——灌注;常用药:利多卡因和丁卡因;(二)浸润麻醉:沿手术切口线分层注入麻醉药,阻滞组织中的神经末梢;方法:进针时将针头的斜面紧贴皮肤,斜面的一部分进入皮内即可注药,使在皮肤的表面产生一桔皮样皮丘,然后从皮且进针,向皮内皮下分层注射——常用普鲁卡因;(三)传导麻醉:将局麻药注射到神经干附近,阻滞其传导——以较少的麻本药产生较大的无痛区,效果好——臂丛神经阻滞术、肋间神经阻滞术、腹股疝修补局部麻醉术——熟悉解剖,以免剌伤血管、脏器或神经;(四)硬脊膜外腔麻醉:硬脊膜下腔:硬脊膜与椎管内壁之间的腔隙称之,腔内有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并有丰富的静脉丛,注入的麻醉药易被吸收;硬脊膜外腔麻醉:将药液注入硬脊膜外腔,使通过此腔穿出椎间孔的神经根麻醉;特点:1、用药量比腰麻大,起效缓慢;2、不剌伤硬脊膜,无脑脊液外漏,无麻醉后头痛;3、不和颅腔相通,不会麻痹呼吸中枢;4、也可交感神经麻醉——血管扩张、心肌抑制——血压下降——麻黄碱预防;(五)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和软脊膜之间的腔隙,以阻滞该部位的神经根——腹部或下肢手术;特点:1、剌伤硬脊膜,脑脊液外漏,有麻醉后头痛;2、也可交感神经麻醉——血管扩张、心肌抑制——血压下降——麻黄碱预防;3、药液的比重和病人的体位将影响药液的水平面;4、与颅腔相通,药液水平面过高可致呼吸肌瘫痪和呼吸中枢麻痹——用脑脊液或配药,病人用坐位——药药液下沉至马尾;三、局麻药的化学结构和分类最早的局麻药——古柯树叶中提出的生物碱可卡因(一)基本结构:合成的局麻药都是由可卡因衍变的,因此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麻醉药品用药不合理的原因

麻醉药品用药不合理的原因引言麻醉药品是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帮助患者在手术和治疗过程中免于疼痛和不适,同时也能提供舒适的术后恢复环境。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在一些情况下,麻醉药品的使用可能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在药品选择、剂量控制、用药时机等方面存在,对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产生了潜在的风险。
不合理用药的原因药物选择不合理1.临床医生对麻醉药品的认识不深刻,只使用熟悉或常用的药物,而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进行个体化选择。
2.医生太过依赖特定药物,而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适合的选择。
麻醉剂量控制不合理1.过高的剂量可能导致患者意识丧失过久,延迟术后恢复时间,并增加术后镇痛的需要。
2.过低的剂量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中患者疼痛、不适等问题,增加手术风险和患者的痛苦。
用药时机选择不当1.麻醉药品的用药时机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术者的经验来确定,但有时医生可能在手术开始太早或太晚才进行麻醉,导致患者的疼痛感不被有效控制。
患者个体差异未充分考虑1.麻醉药品在不同患者之间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但有时医生未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导致用药不合理。
2.某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对麻醉药品的反应更加敏感,在用药时需要特别谨慎。
不合理用药的风险与后果长期的不适和痛苦由于药物选择、剂量控制或用药时机不当,患者可能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经历过度疼痛或过渡麻醉,长期的不适和痛苦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术后恢复时间延长麻醉药品的不合理使用可能导致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时间延长,增加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同时也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压力。
麻醉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增加不合理用药可能增加患者出现麻醉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如呼吸抑制、低血压、恶心呕吐等,进一步危害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药物成瘾和滥用的风险不合理用药可能导致患者对麻醉药品产生依赖,并引发药物滥用问题,对个人及社会造成更大风险和负担。
解决不合理用药的措施强化医生的专业培训和教育提供系统的麻醉药物使用培训,使医生对各种麻醉药物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用药决策。
2019厦门医疗卫生备考: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2019厦门医疗卫生备考: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一、药物剂量通过增加局麻药的容积或浓度均可增加局麻药的剂量,从而缩短药物的起效时间,延长作用时间。
二、注射部位注射部位不同可影响局麻药的弥散速率和血管吸收速率。
局麻药鞘内和皮下注射起效最快,臂神经丛阻滞起效时间最长。
在蛛网膜下隙阻滞时,脊神经没有外鞘包绕,因而起效迅速。
三、添加药物局麻药中添加肾上腺素对阻滞时间的影响取决于局麻药的种类和注射部位。
肾上腺素可延长短效局麻药(如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的作用时间;但不能延长硬膜外阻滞时布比卡因或依替卡因的运动神经阻滞时间。
鞘内应用局麻药时添加α2受体激动剂,能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运动与感觉阻滞时间。
四、年龄患者年龄不同可影响局麻药的清除。
年龄越大,局麻药的半衰期越长。
五、脏器功能肝功能严重受损、严重贫血或营养不良的患者,血浆内假性胆碱酯酶可能低下,从而导致酯类局麻药的水解代谢速率降低,易发生毒性反应。
肝脏功能也会影响酰胺类局麻药的降解速率,与肝功能正常患者相比,肝血流下降或肝功能受损者,血液中酰胺类局麻药的水平升高,半衰期也延长。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利多卡因的清除速率也呈明显的延缓。
六、妊娠妊娠妇女硬膜外阻滞和腰麻的麻醉平面及深度均超过未妊娠妇女,除机械性因素(硬膜外静脉扩张减少了硬脊膜外隙和蛛网膜下隙)影响外,妊娠期间的激素水平改变可增强对局麻药的敏感性。
因此,妊娠患者应适当减少局麻药用量。
学习了知识你记住了么?来道题目检测一下吧!【多选题】下列哪项可对局麻药的作用产生影响?()A.药物剂量B.注射部位C.年龄D.肝脏功能E.妊娠起妇女【参考答案】ABCDE。
局麻药神经毒性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目前,局麻药均面临着神经毒性问题,随着新型局麻药不断问世,有关局麻药神经毒性作用机制更引人关注,局麻 药神经毒性研究的不断深入为局麻药的临床合理应用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局麻药; 神经毒性; 影响因素; 作用机制
随着局麻药引起神经损伤的报道日渐增多, 其安全性及神经毒性也成为麻醉学者与疼痛治疗 学者关注的重点。本文就局麻药的神经毒性影响 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局麻药神经毒性的影响因素 1. 1 局麻药的种类 化学结构不同导致局麻药 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毒性。许多学者进行了常用局 麻药神经毒性的动物试验,结果提示利多卡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丁卡因 > 布比卡因 > 罗哌卡因。Radwan 等[1]用 体外培 养 鸡 胚 脊 髓 背 根 神 经 节 细 胞 ( Dorsal root ganglion neurons,DRG) 进行实验,发现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甲哌卡因、罗哌卡因均可使生长中的圆 锥萎缩、使生长中的神经突起退化,并且这种损伤 不被高 浓 度 神 经 生 长 因 子 ( Nerve growth factor, NGF) 逆转,且提示甲哌卡因的安全性优于利多卡 因和布比卡因。但各个器官与部位对局麻药的敏 感性不同,药物浓度不同,其神经毒性的表现均不 同,临床上很难比较局麻药物毒性大小。 1. 2 局麻药的浓度 Wang 等分析患者的视觉模 拟评分,比较不同浓度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及左旋 布 比 卡 因 在 分 娩 时 的 麻 醉 效 果,发 现 局 麻 药 的 浓 度较其种 类 对 于 麻 醉 效 果 的 影 响 更 大[2],临 床 上 控制用药浓度对控制神经毒性大小更有利。有研 究者应用在体或离体动物模型研究局麻药的神经 毒性,结果均表明,其对神经损伤程度呈浓度依赖 性,浓度愈高,损伤程度愈重[3]。由于存在个体差 异,临床常规局麻药浓度仍存在神经毒性的可能, 同时,剂量大小对神经毒性亦有一定影响。 1. 3 局麻药剂量、时间 暴露于局麻药物的剂量 越 大,其 毒 性 的 临 床 表 现 程 度 和 组 织 学 改 变 越 明 显。Carvalho 等[4]对剖腹产后患者予以持续手术
局部麻醉药构效关系.

局部麻醉药构效关系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s)是一类能暂时和可逆地阻断神经传导,即在意识未消失的情况下使身体的某一部分失去感觉,以便进行外科手术的药物。
临床广泛应用于口腔、眼科、妇科和外科小手术以暂时解除疼痛。
局部麻醉药和全身麻醉药的作用机制不同,局部麻醉药与神经膜上钠离子通道的特定部位结合后,通过减少钠离子穿过离子通道,影响膜电位,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
全身麻醉药则是通过影响神经膜的物理性状,膜的流动性质和通透性能等发挥作用。
局部麻醉药应用于患者局部,穿透神经细胞膜发挥作用。
药物必须有一定的脂溶性才能穿透细胞膜,维持麻醉作用。
但药物的脂溶性又不能太大,否则易于穿透细胞壁,而不能保持麻醉作用。
故局部麻醉药的脂溶性与水溶性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即有合适的脂水分配系数,才有利于发挥其麻醉活性。
局部麻醉药的化学结构类型较多,有酯、酰胺、酮、醚及氨基甲酸酯等类型,其作用强弱、作用时间的长短由其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所决定,决定于局部麻醉药的电离度、脂水分配系数以及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等。
由临床应用的大部分局部麻醉药的结构可以概括出此类药物的基本骨架由亲脂性部分(I)、中间连接链(Ⅱ和Ⅲ)和亲水性部分(Ⅳ)三部分构成。
亲脂性部分(I):可改变的范围较大,可为芳烃及芳杂环,但以苯环的作用较强,是局部麻醉药物的必须结构部分。
①当酯类药物苯环的邻位或对位引入给电子基团,如氨基、烷氧基时,局部麻醉作用均较未取代的苯甲酸衍生物强,这是由于氨基或烷氧基的供电性,通过共振与诱导效应与苯甲酸酯形成共扼,使得羰基的极性增加,麻醉作用也增强;反之,若引入吸电子取代基则使麻醉作用减弱。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的苯环的邻位上若再有其他取代基如氯、羟基、烷氧基时,由于位阻作用而延缓了酯的水解,因此,活性增强,作用时间延长。
如氯普鲁卡因(chloroprocaine )作用比普鲁卡因强2倍,作用迅速持久。
②当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氨基上氢以烷基取代时,增加了氨基的供电子能力使活性增强,但毒性增加(如丁卡因)。
局部麻醉药的药效特征分析

Analysis of the Pharmac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Anesthetics
GAO Guang
(Lu’an People’s Hospital,Lu’an Anhui)
1 麻醉效能
局麻药中的分子可以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性 Na+ 通道, 与 Na+ 通道的部分疏水性 ( 脂溶性 ) 位点相结合, 使传导受到阻滞从而发挥麻醉的效果, 由此可以得出内源性 麻醉效能的主要决定因素为疏水性 ( 脂溶性 )。但是, 麻醉药 效能与疏水性 ( 脂溶性 ) 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不像由离体单 根神经实验得出的结果那样精确。比如, 在单根离体神经中 丁哌卡因发挥的效能要弱于依替卡因, 不过在体条件下, 丁 哌卡因的实际效能又要强于依替卡因。导致两者在体与离 体之间存在差异的因素有许多, 如疏水性、 局麻药的电荷、 血 管扩张药或血管收缩药特性等 [6-7]。
ABSTRACT: Lacal anesthetics (Local anesthetics,LA) is a kind of nerve block that can block the nerve impulse, when used in
nerve tissue or in areas adjacent to nerve tissue, a drug that causes transient sensory, motor, and autonomic dysfunction in the site of innervation. This study was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ocal anesthetics by anesthetic efficacy, onset time, duration of action and sensory / motor difference. KEY WORDS: Local anesthetics; Pharmac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esthetic efficacy; Onset time
麻醉药品用药不合理的原因

麻醉药品用药不合理的原因一、引言麻醉药品是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药品之一,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这些现象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危害。
因此,探讨麻醉药品用药不合理的原因,对于提高临床用药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生方面原因1. 不了解患者情况:医生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过敏史等信息。
如果医生没有充分了解患者情况就进行用药,极有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2. 用药方式错误:麻醉药品的使用方式多种多样,如静脉注射、吸入等。
如果医生选择错误的用药方式会导致不良反应或效果不佳。
3. 用量过大:有些医生为了尽快达到麻醉效果而将剂量增加过多。
这样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三、患者方面原因1. 自身身体状况:有些患者由于身体状况不佳,如肝肾功能损害等,导致麻醉药物代谢能力下降。
如果医生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就进行用药,会导致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2. 过敏史:有些患者对某些麻醉药品存在过敏反应。
如果医生没有充分了解患者过敏史就进行用药,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3. 年龄和性别:年龄和性别也是影响用药效果的重要因素。
老年人和女性对麻醉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差,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四、药品本身原因1. 药品质量问题:一些低质量的麻醉药品可能存在成分不纯、剂量不准确等问题。
如果使用这些药品会导致效果不佳或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2. 药物相互作用:一些麻醉药物与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会影响药效或导致不良反应。
如果医生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就进行用药,会导致不良反应或效果不佳。
3. 药品剂型问题:有些麻醉药品的剂型可能不适合某些患者。
如肠胃功能差的患者不能口服片剂,需要使用注射剂。
如果医生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就进行用药,会导致不良反应或效果不佳。
五、医疗管理方面原因1. 医疗资源短缺:一些医院由于资源短缺,无法提供足够的麻醉服务。
影响药物作用因素(麻醉)

3
2. GENDER(性别)
药物反应和药物代谢酶活性有性别 差异。
酒精在女性代谢较男性慢(女性更易发生中毒反应; 女性对特非那定(terfenadine,抗组胺药)的心脏毒性更
敏感
激素作用: 雌、孕激素抑制药物代谢女性对药物 的清除能力多比男性弱,如女性利眠宁T1/2为男性的 2倍 女性三期:
四、药物相互作用
1.药物相互作用: 概念:指同时或相继序贯使用二种或二种以
上药物,可产生协同或拮抗作用引起药物 作用和效应的变化。 目的: 1)增强疗效可克服耐药性
2)减少不良反应 3)治疗复杂病情
2、药物相互作用的环节与机理
体外:药剂学上的配伍禁忌(理化配伍禁忌)
吸收(对吸收环境的影响)
药动学上 分布(竞争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10
种族(ETHNICITY)
INTRINSIC Genes
EXTRINSIC
Social Cultural Environment
11
第二节 药物方面的影响
一.药物剂量、剂型与给药途径: 剂量:影响药物作用强度与性质; 剂型:影响药物作用的时间、疗效 给药途径:影响药物作用的时间与性质(如 硫酸镁)
目的要求
1.熟悉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2.了解合理用药的原则。
1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第一节 机体方面的因素
1. AGE(年龄) 小儿对药物较敏感 发育阶段,易受药物影响
老年的器官功能降低 对药物敏感性增高
2
功 能 (%)
肾小球滤过率
心脏指数 生活能力
肾血流量 最大呼吸能力
年 龄(岁)
代谢(药酶诱导或抑制)
体内:
排泄(竞争抑制肾小管分泌系统等)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

21
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主要危险是呼吸麻痹 和血压下降。血压下降用麻黄碱预防。
5.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aesthesia) 将药物注射到硬膜外腔,通过扩散, 使神经根麻醉。
皮肤 皮下组织 棘间韧带 黄韧 带 硬脊膜
医学ppt
22
特点: 1.为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上下肢手术。 2.药物不扩散至脑组织,无腰麻时头痛
3.本品毒性小,安全范围大。因为普 鲁卡因进入血循环后,很快被血浆 假性AchE水解成氨苯甲酸(PABA) 和二乙氨基乙醇。
医学ppt
25
5.避免与琥珀胆碱合用,会增加琥珀 胆碱的毒性。因两药物经血浆AchE 代谢,具有竞争血浆AchE作用。
4.避免与磺胺药物合并应用,因代谢 物PABA能对抗磺胺药物的抗菌作用。
术的麻醉。丁卡因(地卡因)
医学ppt
18
2.浸润麻醉(infiltration anaesthesia)
将药物注射到皮下或手术切口部 位组织,使局部的神经纤维麻醉。 普鲁卡因、利多卡因
医学ppt
19
3.传导麻醉(conduction anansethesia)
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 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使该神经支 配的区域麻醉。普鲁卡因、利多卡
局部麻醉药 (local anaesthetics)
局部麻醉药简称为局麻药
局麻药是指在用药局部能暂时地,完全 和可逆性地阻断神经的冲动和传导,在 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局部的痛觉和感 觉消失的药物。全麻药与局麻药的区别; 镇痛药与局麻药的区别。
医学ppt
1
[局麻作用及作用机制] 1.局麻作用 (1)局麻药在治疗量(低浓度)时,能选
择性阻断感觉神经的冲动和传导,使 感觉和痛觉均消失,产生麻醉作用。
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作者:杨珍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09期【摘要】临床观察局麻药在不同条件下的作用强弱,了解用药对象的生物因素、配伍用药对局麻药的影响。
【关键词】局麻药;影响因素;临床意义中枢抑制药、全麻药对局麻药作用的影响已被大家熟知,本文介绍下列几方面的影响因素,供临床用药参考。
1 病理状态1.1 局部炎症急性炎症期拔牙和髓病治疗时,临床观察利多卡因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普鲁卡因。
据统计,急性炎症期拔牙,利多卡因无痛率达85.2%,而普鲁卡因无痛率只有32.1%。
急性牙髓炎摘髓或开髓术中,二者麻醉效果也有悬殊,据临床统计18例患者连续应用普鲁卡因2~3次局部无麻醉效果,改用利多卡因而效果满意。
在慢性炎症期,临床观察证明二者麻醉效果差异性较小 ,可见在急性炎症时普鲁卡因局麻作用减弱,可能是由于炎症组织的细胞外液呈酸性,加速了普鲁卡因在局部的解离所致。
1.2 其他普鲁卡因等酯类局麻药主要是通过血浆内假性胆碱酯酶水解。
其代谢产物对氨苯甲酸大都由尿排出;二乙胺基乙醇有极微弱的局麻作用,经进一步水解随尿排出。
对于恶病质、严重感染、肝功不全、甲亢、严重贫血、血浆低蛋白性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高烧等患者,血中假性胆碱酯酶浓度降低,局麻药水解速度减慢,作用增强,维持时间延长,而机体对局麻药的耐受力也明显降低,毒性反应相对增加。
休克患者对局麻药耐受性减小,应适当减少其用量。
1.3 时辰影响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605例阑尾炎患者,在0~6时的用量是273.52 mg;7~12时用量是221.76 mg;13~18时用量是92.16 mg;19~24时的用量是231.66 mg。
具有明显的时效差异,机体在13~18时对利多卡因敏感性最高,只有其他时间用量的1/3稍多。
24 h的其他时间作用差异较小。
在早晨7时给患者的前臂皮内注射利多卡因,其局部麻醉作用可维持20 min,而在下午3时注射则可维持52 min。
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局麻药的种类和剂量:不同种类的局麻药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不同,剂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作用效果。
注射部位:不同的注射部位对局麻药的吸收和作用有影响,如皮下组织、肌肉、神经等不同组织注射的吸收和作用速度不同。
溶液pH值:局麻药在不同pH值下的离子化程度不同,影响局麻药的吸收和效果。
注射速度:注射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局麻药在血液循环中过快分布,而未能充分作用在局部。
患者的年龄、体重、身体状况和药物过敏史等因素也会对局麻药的吸收和作用产生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局麻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其作用效果,如肝酶诱导剂会加速局麻药的代谢,从而降低其作用时间。
经验和技术:注射局麻药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术,操作不当也会影响局麻药的效果。
综上,注射局麻药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多个因素,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局麻药的构效关系

局麻药的构效关系一、概述临床上使用的局麻药大多数的胺基团为弱碱性叔胺类,即由氨(NH3)衍生而来,其中3个H由3个有机基团取代;只有个别局麻药(如丙胺卡因)的胺基团为仲胺类(NH2)。
局麻药的分子几乎不溶于水,但是,由于它具有弱碱性,易于同酸结合形成盐,而易溶于水。
因此,在制作局麻药时,通常要用酸滴定成盐制剂,而且多半是用盐酸,故局麻药偏酸性。
(一)分子结构❶芳香族环(Aromatic Group):局麻药分子的头端,通常由苯甲酸或苯胺酸衍生而来。
该部分具有亲脂性,使局麻药分子透过含有脂质的细胞膜。
❷胺基团(Tertiary Amine):局麻药分子的尾端,胺基团本身为非离子化疏水基团,当与酸结合成铵盐时,则具有亲水性。
❸中间链(Intemedate Bond):因其具有-COO- 基团,或者-NHCO- 基团,故又称为酯链,或酰胺链。
两端分别连接芳香族环和胺基团。
其长度约为0.6~0.9nm。
这样的长度不仅使药物分子内有适度的空间和稳定性,利于药物和细胞膜结合,而且对预计药物生物转运过程也有重要意义。
(二)药效相关的理化特性❶亲脂性和亲水性:局麻药具有亲脂和亲水双重特性。
其亲水性利于局麻药向神经膜附近转运;其亲脂性便于局麻药透过细胞膜,以便更多地和膜内H+结合,发挥阻滞神经冲动传导的作用,故为决定局麻药麻醉性能的重要因素。
此外,局麻药分子的亲水性和亲脂性,还受胺基团或芳香族环上面碳链(即烃基)的多少的影响:碳链增加,则其更具亲脂性(即脂溶性高),作用更强,时效更长;当然,毒性也随之增加。
❷蛋白结合:局麻药进入体内后,与血浆蛋白结合,作为局麻药暂时的储库。
不仅如此,局麻药的脂溶性、作用强度和作用时效也同其与蛋白结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
一般而言,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等蛋白结合率比较高,因而脂溶性较强,作用强度大,时效长。
解离常数:局麻药盐溶液偏酸性,其盐酸盐水溶液pH=4~6。
在此溶液中,局麻药部分解离,其中电中性(以B≡N或BN表示,B代表碱基,N为叔胺,≡表示叔胺的三价键)与带正电荷铵离子(B ≡ N+或BN+)之间有以下关系:BN+HC l BNH++C l- 或简化为:BN+H+ BNH+ (1)在正常生理范围pH中,局麻药进入体内,式(1)反应向左进行,即有较高浓度的BN,后者容易透过神经膜,在神经膜内与H+结合,以解离型[BNH+]作用于细胞内表面,产生阻滞作用。
不同物质对局部麻醉时间的影响

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13 级定向丙班探索性自主设计性实验题目:不同物质对局部麻醉时间的影响班级:2013级临床定向丙班实验室:第1实验室第1小组指导老师:李玲学生姓名学号黄泓迪20130204204杨玲20130204203吴祥20130204201周光涛20130204202穆元昆201302042052015年06月12 日一.课题名称:不同药物对局部麻醉时间的影响二.立项背景:研究现状:普鲁卡因(procaine)为酯类局麻药,能暂时阻断神经纤维的传导而具有麻醉作用。
它对皮肤、粘膜穿透力弱,不适于表面麻醉。
在临床多把普鲁卡因作局部麻醉药物使用,常局部注射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普鲁卡因对周围血管有明显的直接扩张作用,容易被吸收进入血液,且麻醉持续时间短,为减少吸收延长药效,减少毒副作用,临床上常加入少量的肾上腺素(1:200000~500000),时效可延长20%。
研究趋势:探究收缩血管物质是否都能延缓普鲁卡因的局部麻醉时间,并观察扩张血管物质对其麻醉时间的影响。
研究意义:利用不同药物对血管收缩或舒张的作用,与普鲁卡因配伍注射,观察收缩血管的药物对麻醉时间是否有延缓作用,而舒张血管的药物对机体吸收普鲁卡因的速度是否有促进作用,而缩短麻醉时长。
血管的收缩扩张影响麻醉药物的吸收快慢,临床上根据需要而选用相应的药物与麻醉药配伍注射,能较好地控制对病患的麻醉时间。
三.实验目的:①学习小鼠两侧腿部注射法;②探究收缩血管物质是否都能延缓普鲁卡因的局部麻醉时间,并观察扩张血管物质对其麻醉时间的影响;③掌握药物影响普鲁卡因作用的原理及机制。
四:实验原理:局部麻醉药(LOCAL ANAESTHETICS)简称局麻药,是一种局部应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能可逆地阻断神经冲动发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引起局部感觉(痛觉、压觉、温觉等)丧失的药物。
常用的局麻药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
执业药师考试综合辅导: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1.神经干或神经纤维的粗细粗大的神经干有鞘膜包围,局麻药对它的作用不如对神经末梢,所以传导麻醉所需浓度较高,约为浸润麻醉的2~3倍。
粗神经纤维(如运动神经)对局麻药的敏感性不如细神经纤维(如痛觉神经及交感神经) 2.体液pH局麻药在体内呈非离子型与离子型。
非离子型亲脂性高,易穿透细胞膜进入神经细胞发挥局麻作用。
体液pH偏高时,非离子型较多,局麻作用增强;反之局麻作用减弱。
炎症区域内pH降低,因此局麻药的作用减弱。
在切开脓肿手术前,必须在脓肿周围作环形浸润才能奏效。
3.药物浓度:增加浓度并不能延长局麻维持时间,反加快吸收引起中毒。
应将等浓度药物分次注入。
4.血管收缩药加入微量肾上腺素收缩用药局部的血管,减慢药物吸收,延长局麻作用维持时间,减少吸收中毒。
在手指、足趾及阴茎等末梢部位用药时,禁加肾上腺素(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常用局麻药] 1.普鲁卡因最常用,亲脂性低,不易穿透粘膜,只作注射用药。
广泛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和损伤部位的局部封闭。
其代谢产物对氨苯甲酸(PABA)能对抗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
偶见过敏反应,用药前宜做皮肤过敏试验。
过敏者可用利多卡因代替。
2.利多卡因作用比普鲁卡因快、强而持久,安全范围较大,能穿透粘膜,可用于各种局麻方法。
临床主要用于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还可用于抗心律失常。
3.丁卡因又称地卡因,作用及毒性均比普鲁卡因强10倍,亲脂性高,穿透力强,易进入神经,也易被吸收入血。
最常用作表面麻醉、腰麻及硬脊膜外腔麻醉,一般不用于浸润麻醉。
在血中被胆碱酯酶水解速度较普鲁卡因慢,故作用较持久,约2~3小时。
4.布比卡因又称麻卡因是常用局麻药中作用维持时间最长的药物,约5~10小时。
其局麻作用较利多卡因强4~5倍,安全范围较利多卡因宽,无血管扩张作用。
主要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麻醉药物效能的影响因素
局部麻醉药的脂溶性与它的固有效能有关。
增加脂溶性可以使局部麻醉药更容易渗透过神经细胞膜(因为神经细胞膜本身90%都是脂质)。
这是局部麻醉药效增加在生物学方面的反映。
高脂溶性的局部麻醉药比低脂溶性的局部麻醉药在低浓度(低浓度溶液或小容量)时更能产生有效的传导阻滞。
局部麻醉药与蛋白的结合程度决定麻醉作用时问。
当局部麻醉药渗透过神经鞘后,在盐基和阳离子形式之间重新建立平衡。
现在,在钠通道上,RNH+与受体结合。
蛋白约占神经细胞膜的10%,与蛋白结合力大的局部麻醉药(如依替卡因、罗哌卡凶和布比卡因)比结合力小的局部麻醉药(如普鲁卡因)更牢固的与蛋白受体结合。
在临床上产生更持久的阻滞时间。
血管活性影响麻醉药的效能和持续时间、注射局部麻醉药(如普鲁卡因)后会引起血管扩张,增加局部血流灌注。
注射的局部麻醉药会更快地被吸收进入心血管系统并被运离注射部位和神经,进而缩短麻醉作用时间并降低麻醉效能。
表1-7总结了不同因素对局部麻醉药作用的影响.
表1-7 影响局部麻醉药作用的因素
因素影响描述
pKa 起效低pKa=起效快,更多的RN分子扩散穿过神经鞘,起效时间缩短
脂溶性麻醉效能增加脂溶性=增加麻醉效能(如普鲁卡因=1,依替卡因=140)依替卡因在浓度下产生传到阻滞作用,而普鲁卡因甚至在高浓度下也很难
蛋白结合力持续时间增加蛋白结合力使麻醉药的阳离子(RNH+)与受体结合更紧,因此作用时间增长
非神经组织的扩张性起效增加扩散性=降低起效时间
血管扩张活性麻醉效能和持续时间血管活性增加=局部血管血流量增加=局部麻醉药分子从注射不位快速移走,降低局部麻醉药物的效能并减少持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