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麻醉药

合集下载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

骶骨解剖
C
A B
D
A 骶管裂口 B 骶骨角
C 女性 D 男性
骶管麻醉
适用于会阴部及骶区的外科和产科手术。 麻醉方法(略)
麻醉常见并发症
术中并发症 血压下降 呼吸抑制 恶心呕吐 术后并发症 头痛 尿潴留 背痛 颅神经麻痹 粘连性蛛网膜炎 马尾丛综合征 化脓性脑脊膜炎
血压下降 原因: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麻醉平面 密切相关高血压或血容量不足。 预防:麻醉前输注乳酸林格液5001000ml。 处理:先快速静脉输液200-300m1,以 扩充血容量。如无效,静注麻黄碱 15mg或肌注麻黄碱30mg。遇心率过缓, 可静注阿托品0.3-0.5mg。
毒性
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酯类局麻药多见, 常需与晕厥和血管迷走神经 反应相鉴别 毒性反应:药物进入循环或 者用药过量
骶管麻醉
解剖
硬膜外间隙的延续部分,骶裂孔由S5椎板未 完全融合而形成。骶裂孔两端为骶角,即 S5的下关节突。骶尾韧带是一层覆盖骶裂 孔的薄纤维组织。骶管腔内有骶神经、骶 静脉丛、终丝及硬膜囊,此囊通常止于S2 下缘。新生儿的硬膜囊可向下延伸至S4.
呼吸抑制 原因: 平面过高,平面愈高,抑制愈严重; 严重低血压可引起呼吸中枢的缺血缺氧 症状:胸闷,气短,咳嗽无力,说话 费力,紫绀。 治疗:面罩吸氧,一旦呼吸停止,应 立即作气管内插管和人工呼吸进行急 救。
恶心呕吐
麻醉平面过高,发生低血压和呼吸抑制, 造成脑缺血缺氧而兴奋呕吐中枢 迷走神经亢进,胃肠蠕动增强 牵拉腹腔内脏 病人对术中辅用的哌替啶的催吐作用较敏 感。 治疗:对症治疗,如提升血压,吸氧,麻 醉前用药采用阿托品,暂停手术牵拉等。 如恶心呕吐较剧,可静注氟哌啶2.5mg镇吐。
常用局麻药的特点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知识点归纳局部麻醉药是一类作用于局部神经末梢的药物,通过阻断神经传导,使局部组织丧失感觉和运动功能。

常见的局部麻醉药包括局麻醉药、表麻醉药和弱效局麻醉药等。

以下是局部麻醉药的一些知识点的归纳。

一、分类1.局麻醉药(0.5%普鲁卡因、2%利多卡因等):主要用于手术或治疗目的,作用时间长,麻醉效果较强。

2.表麻醉药(28%利多卡因软膏、4%麻黄碱滴眼液等):主要用于表面麻醉和疼痛缓解,作用时间短,麻醉效果较弱。

3.弱效局麻醉药(10%利多卡因软膏、2%莫比卡因软膏等):主要用于轻微手术或治疗目的,麻醉效果较弱。

二、作用机制1.阻断神经传导:局部麻醉药通过与细胞膜神经通道结合,阻断神经传导,从而使局部组织丧失感觉和运动功能。

2.影响钠离子通道:大部分局部麻醉药主要通过阻断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不能进入神经细胞内,从而防止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作用于神经纤维:不同种类的局部麻醉药对不同直径的神经纤维有不同的作用,主要作用于细直径的传痛纤维和运动纤维,对大直径的触觉纤维的阻断较弱。

三、药物特点1.离子化与非离子化:大部分局部麻醉药处于离子化状态下具有麻醉作用,而非离子化状态具有良好的渗透性。

2.蛋白结合率与半衰期:局部麻醉药的蛋白结合率越高,半衰期越长,麻醉作用越持久。

3.作用时间和控制速度:药物的作用时间要与手术时间相匹配,通过调整药物浓度和注射速度来控制麻醉深度和作用时间。

四、应用注意事项1.过敏反应:局部麻醉药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特别是对苯胺类过敏者。

2.药物剂量和浓度选择:根据麻醉部位、手术时间和患者特点选择适当剂量和浓度,避免过度和不足。

3.神经损伤:使用局部麻醉药时应避免损伤神经,特别是在神经近端注射时要小心。

4.毒副作用:不当使用局部麻醉药会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不良反应,如中毒、心血管抑制和呼吸抑制等。

五、药物相互作用1.局麻醉药与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类药物同时应用时,可能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local anaesthetics),是一类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的阻断感觉神经冲动发生与传递的药品,简称“局麻药”。

在保持一是清醒的情况下,可逆的引起局部组织痛觉消失。

一般的,局麻药的作用局限于给药部位并随药物从给药部位扩散而迅速消失。

局麻药的应用方法1. 表面麻醉(topical anaesthesia)2. 浸润麻醉(infiltration anaesthesia)3. 传导麻醉(阻滞麻醉,conduction anaesthesia,block anaesthesia)4. 蛛网膜下腔麻醉(脊麻,腰麻,subarachnoid anaesthesia,spinal anaesthesia)5. 硬脊局麻作用局麻药的作用与神经细胞或神经纤维的直径大小及神经组织的解剖特点有关。

一般规律是神经纤维末梢、神经节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部位对局麻药最为敏感,细神经纤维比粗神经纤维更易被阻断。

对无髓鞘的交感、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在低浓度时可显效。

对有髓鞘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则需高浓度才能产生作用。

对混合神经产生作用时,首先消失的是持续性钝痛(如压痛),其次是短暂性锐痛,继之依次为冷觉、温觉、触觉、压觉消失,最后发生运动麻痹,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时,首先阻断自主神经,继而按上述顺序产生麻醉作用。

神经冲动传导的恢复则按相反的顺序进行。

编辑本段作用机制目前公认的是局麻药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性Na+通道(voltage-gated Na+ channels),使传导阻滞,产生局麻作用。

局麻药的作用具有频率和电压依赖性。

膜常用局麻药1.普鲁卡因(procaine)是常用的局麻药之一。

对粘膜的穿透力弱。

一般不用于表面麻醉,常局部注射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普鲁卡因在血浆中能被酯酶水解,转变为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乙氨基乙醇,前者能对抗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故应避免与磺胺类药物同时应用。

第七章 第二节 局部麻醉药

第七章  第二节 局部麻醉药

(2)心血管系统 局部麻醉药对其有抑制作用, 局部麻醉药对其有抑制作用,表现 降低心脏的兴奋性, 为降低心脏的兴奋性,使心肌收缩 性减弱、不应期延长、心率减慢、 性减弱、不应期延长、心率减慢、 传导减慢、阻断交感神经, 传导减慢、阻断交感神经,使血管 平滑肌松弛、Bp下降 下降等 平滑肌松弛、Bp下降等。心肌对局 部麻醉药耐受性较高, 部麻醉药耐受性较高,中毒后常见 呼吸先停止, 呼吸先停止,故宜采用人工呼吸抢 救。
【局部麻醉的方法】 局部麻醉的方法】 临床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有以下几种, 临床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有以下几种,根据手术 的需要进行选择: 的需要进行选择: 1.表面麻醉( anaesthesia)是将穿透 1.表面麻醉(surface anaesthesia)是将穿透 表面麻醉 性较强的局部麻醉药喷洒或涂于粘膜表面, 的局部麻醉药喷洒或涂于粘膜表面 性较强的局部麻醉药喷洒或涂于粘膜表面,使 粘膜下神经末梢麻醉 适用于眼 神经末梢麻醉。 咽喉、 粘膜下神经末梢麻醉。适用于眼、鼻、咽喉、 气管、尿道等粘膜部位的手术或检查 粘膜部位的手术或检查。 气管、尿道等粘膜部位的手术或检查。
3.药物浓度 3.药物浓度 局部麻醉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 局部麻醉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t1/2与原始 血药浓度无关。 血药浓度无关。增加药物浓度并不能按比例 延长局麻维持时间,反会加快吸收引起中毒。 延长局麻维持时间,反会加快吸收引起中毒。 因此不能用增加浓度的方法来延长局麻作用 时间,不如将等浓度药物分次注入更为有效。 分次注入更为有效 时间,不如将等浓度药物分次注入更为有效。
第二节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 anesthetics) 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s) :是一 类应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能可逆性地阻 类应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能可逆性地阻 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 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意识清醒的条件下, 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 的条件下 使局部痛觉消失,便于进行手术的药物。 局部痛觉消失,便于进行手术的药物。

10.局部麻醉药

10.局部麻醉药
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常用于下腹 硬部膜和下外肢麻手醉术:。麻将醉药范物围注广射,到易硬进膜入外中腔枢,。使
主神要经危根险麻是醉呼。吸麻痹和血压下降。
特点: 1. 毒性较小,水溶液不稳定,不耐热。 2. 脂溶性低,只作注射用药;作用短(0.5-1h) 。 3. 穿透力和局麻作用均较弱,不用于表面麻醉 。 4. 临用前应加入少量AD
(2) 心血管系统 心率↓,Bp↓,传导阻滞,抑制心肌收缩力,
心跳停止。 (3)变态反应
荨麻疹、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酯类发 生较多。
浸传表润导面麻麻麻醉醉醉:::将将药将局物药麻注物药射涂注到于射皮粘到下膜外或表周手面神术,经切使
口部粘干位膜 附组下 近织神 ,,经 阻使纤 断局维神部麻经的醉冲神。动经用传纤于导维眼,麻、使醉鼻该。、 神咽 经 喉、气管、食道、生殖器粘膜手术的麻 醉支配的区域麻醉。
术前肌注麻黄碱、间羟胺
用药监护
1.高血压、心脏病、甲亢禁用AD 指、趾、阴茎等末梢部位禁用AD !
2.不宜与磺胺类药物(代谢物PABA能对抗磺 胺药物的抗菌作用)
3.不宜与胆碱酯酶抑制药、琥珀胆碱合用 4.防治过敏反应
分类及药物
酯 普鲁卡因 类(奴佛卡因)
丁卡因 (地卡因) 酰 利多卡因 胺(昔罗卡因) 类 布比卡因 (麻卡因)
【药理作用】
1.局麻作用及作用机制
局麻药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有阻滞作用。 局麻药对神经、肌肉的麻醉顺序: 痛、温觉> 触、压觉> 中枢抑制性N元> 中枢 兴奋性N元> 植物N元> 运动N元> 心肌> 血管 平滑肌> 胃肠平滑肌> 子宫平滑肌> 骨骼肌。
局部麻醉药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

药理学 第十二章 局部麻醉药

药理学 第十二章 局部麻醉药

第⼗⼆章 局部⿇醉药 局部⿇醉药(local anaesthetics)是⼀类局部应⽤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周围的药物,它们能暂时、完全和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局部痛觉暂时消失。

对各类组织都⽆损伤性影响。

「药理作⽤」 1.局⿇作⽤及作⽤机制局⿇药对任何神经,⽆论是外周或中枢、传⼊或传出、轴索或胞体、末梢或突触,都有阻断作⽤,使兴奋阈升⾼、动作电位降低、传导速度减慢、不应期延长、直⾄完全丧失兴奋性和传导性。

此时神经细胞膜仍保持正常的静息跨膜电位,但对任何刺激不再引起除极化。

局⿇药在较⾼浓度时也能抑制平滑肌和⾻骼肌的活动。

局⿇药对神经、肌⾁的⿇醉的顺序是:痛、温觉纤维>触、压觉纤维>中枢抑制性神经元>中枢兴奋性神经元>植物神经>运动神经>⼼肌(包括传导纤维)>⾎管平滑肌>胃肠平滑肌>⼦宫平滑肌>⾻骼肌。

神经细胞膜的除极有赖于Na+内流,当细胞外⾼Na+时可减弱局⿇药作⽤,低Na+时则增强局⿇药作⽤(以局⿇药阈浓度的增减为标准),这提⽰局⿇作⽤与阻滞细胞膜Na+通道有关。

局⿇药阻滞Na+内流的作⽤,具有使⽤依赖性(use dependence)即频率依赖性。

在静息状态下局⿇药作⽤较弱。

增加电刺激频率则局⿇药作⽤加强。

表明当神经兴奋Na+通道开放时局⿇药能与细胞膜特异部位相结合。

实验证明,将枪乌鲗轴索⽤1mmol/L普鲁卡因进⾏细胞膜内外侧同时灌流,以电压钳法测得的Na+通道峰值为指标,发现停⽌细胞膜外侧灌流并不影响普鲁卡因对Na+通道的阻滞作⽤,⽽停⽌细胞膜内侧灌流则阻滞作⽤消失。

另将普鲁卡因甲基化成为不易穿透细胞膜的季铵盐后。

在细胞膜外侧给药就失去局⿇作⽤,如注⼊细胞膜内侧仍能发挥局⿇作⽤。

因此认为局⿇药作⽤于神经细胞膜Na+通道内侧,抑制Na+内流,阻⽌动作电位的产⽣和传导。

进⼀步研究发现,局⿇药与Na+通道内侧受体结合后,引起Na+通道蛋⽩质构象变化,促使Na+通道的失活状态闸门关闭,阻滞Na+内流,从⽽产⽣局⿇作⽤。

第五节 局部麻醉药

第五节 局部麻醉药
9
局部麻醉药
1904年合成了具有优良局麻作用的普鲁 卡因。
10
局部麻醉药
结构类型 1、对氨基苯甲酸酯类(盐酸普鲁卡因) 2、酰胺类(盐酸利多卡因) 3、其它类
氨基酮 氨基醚 氨基甲酸酯类
11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 Local Anesthetics of Benzoates
1、改变苯环上取代基
麻醉作用增 强,作用时 间延长。
电子等排体:是指外层电子数目相等的原子、离 子、分子,以及具有相似立体和电子构型的基团, 例如:-COO-,-CO-,-NH-, -CH2-等基团。
15
酰胺类 Local Anesthetics of Amides
作用强度是普鲁卡因的2倍,作 用时间延长1倍,穿透力强。还 具有心律失常的作用。
随后又合成了一系列酰胺类局麻药,如:三甲 卡因、布比卡因、甲哌卡因和罗哌卡因等。
生物电子等排体:指既符合电子等排体的定义, 又具有相似的或相反生物学作用的化合物。
18
• 代表药物 盐酸普鲁卡因(procaine hydrochloride)
命名 母核:
苯甲酸乙酯
19
取代基
4-氨基
2-(二乙氨基)
化学名:
4-氨基苯甲酸-2-(二乙氨基)-乙酯盐酸盐
2-(diethylamino)ethyl-4-aminobenzoate hydrochloride
命名
母核
乙酰胺
30
取代基
二甲苯基
二乙氨基
化学名: N-(2,6-二甲苯基)-2-(二乙氨基)乙酰胺盐酸 盐
2-(diethylamino)-N-2, 6-(dimethylphenyl)acetamide hydrochloride monohydrate

11.第三章 局部麻醉药

11.第三章 局部麻醉药

Your company slogan
局麻药与受体结合作用及芳环取代基的影响
R C O CH2CH2 N H CH2CH3 O
受体表面 范德华力 范德华力 电性吸引 范德华力
CH2CH3
永久偶极-偶极吸引
给电子取代基使羰基极化加强
RO
..
C O O
吸电子取代基使羰基极化减弱
O2N
C O O
Your company slogan
3、氨基酮类
O N O · HCl
O N O
盐酸达克罗宁 Dyclonine Hydrochloride
法立卡因 Falicaine
羰基较酯基和酰胺键更稳定 因此麻醉作用更持久。
Your company slogan
4、氨基醚类
O O O N
O N
N
普莫卡因 Pramocaine
奎尼卡因 Quinisocaine
Your company slogan
三、局麻药的发展
保 留 可 卡 因 母 核
CH3 N
1
爱康宁
2 3
结构分析法: 将可卡因分子中的各个部分加以适当简化 寻找具局麻作用的基本结构
COOCH3 OCOC6H5 H
甲醇
C2甲氧羰基改变
以其他烷氧基取代, 苯甲酸
可卡因
1884 年应用于临床 氮 上 甲 基 去 除 C3酰基改变 可以保留局麻活性 毒性大(中枢)、成瘾性、水溶液不稳定 苯甲酰基作用最强 季胺化 苯乙酰基作用减弱 无效 其他酰基无效
通常以2~3个碳原子为最好
在苯环与羰基之间插入如 -CH2-,-O-等基团,破坏两性离子的形成, 活性下降。 若插入可共轭基团,如-CH=CH-等则活性保持。酰胺类也可形成两性离子型(*2)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

常用局麻药
利多卡因(lidocaine)
特点: 1.与普鲁卡因比,作用快、强、持久,粘膜穿透力较强,局麻时
间、效应及毒性与药物浓度有关。 2.全能麻醉药,表面、浸润、传导、腰麻及硬膜外麻均有效。 3.本品毒性较小,安全范围较大,对组织无刺激,无局部血管扩
张作用。 4.无过敏反应,对普鲁卡因过敏者可选用此药。 5.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 胺基在细胞膜内侧与Na+通道闸门的负电荷氨基酸残基结合 形成横桥关闭Na+通道。
• 局麻药在体内以两种形式存在,而两种形式存在受pH的影响。
(二)吸收作用
1. 中枢神经系统 先兴奋后抑制,
初期表现为兴奋、烦躁不安、肌肉震颤、焦虑 甚至惊厥等,如吸收量过大,则中枢系统普遍抑制, 出现昏迷、呼吸麻痹甚至呼吸衰竭死亡
局麻药局麻作用
1 在治疗量(低浓度)时,能选择性阻断感觉神经的冲 动和传导,使感觉和痛觉均消失,产生麻醉作用。
2 大剂量 (高浓度)的局麻药对各类神经纤维均有阻 断作用,如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运动神经及中 柜神经系统;此外对心血管、胃肠平滑肌、骨骼肌 均有麻醉作用,此作用为局麻药所不需要的作用。
一、构效关系与分类
局麻药在化学结构上由三部分组成:亲脂性芳 香基团、中间链和亲水性胺基团
依中间链的不同,局麻药可分为两大类:
酯类局麻药:中间链为酯键者构成,常用药 物有普鲁卡因、丁卡因等,所含的对氨基化合物可 形成半抗原,以致引起变态反应
酰胺类局麻药:中间链为酰胺键者构成,常 用药物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局麻作用
3.局麻药对神经纤维的作用是: 提高神经纤维的兴奋阈(或电剌激阈),降
低兴奋性及动作电位幅度,延长不应期,直至 动作电位、兴奋性、传导性、痛觉和感觉全部 丧失而产生麻醉作用。

第五章 局部麻醉药

第五章 局部麻醉药

血压、甲亢等病人进行局麻时禁加肾上腺素。
利多卡因
Lidocaine
利多卡因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局麻药,与普鲁
卡因相比,具有起效快、穿透力强、作用强 而持久的特点。有全能麻醉药之称。临床常 用于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醉以及硬 膜外麻醉。一般不做腰麻。此外本品尚有抗 心律失常作用,毒性反应比普鲁卡因大,变 态反应罕见。
第五章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是一类能在用药的局 部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 清醒的状态下,使局部痛觉暂时消失的药物。
用药后,痛觉、温觉、触觉、压觉依次消失, 恢复时顺序相反。
局部麻醉药
在用药局部阻断感觉神经
意识完全清醒而局部无痛觉
一、局麻药的给药方法
1.表面麻醉
1.表面麻醉
弱 弱
除表面麻醉以外, 浸润、传导、腰麻、 硬膜外麻醉 浸润麻醉、传导麻 醉、脊椎麻醉 表面麻醉、浸润麻 醉、传导麻醉、 除浸润麻醉以外, 表面麻醉、传导麻 醉、腰麻、硬膜外 麻醉
布比卡因
10~18 2 10
6.5 2 10~12
5~10

利多卡因
丁卡因 1~2 2~ 3

思考题:
1.局麻药中加入少量肾上腺素的目的是 什么?
(3)一旦有过敏症状时,立即停药,静脉注射肾
上腺素,给氧和给抗过敏药物,对本药过敏者可 用利多卡因代替。
3.其他
(1)腰麻和硬膜外麻醉时可引起血压下降,术前肌注
麻黄碱可预防。
(2)局麻药液不得与碱性药液配伍应用。不与磺胺类
药物、强心苷类药物、胆碱酯酶抑制药合用。与葡萄
糖配伍,局麻效力降低。
(3)指、趾、鼻和阴茎环行浸润麻醉时、心脏病、高

麻醉药理学 第六章 局部麻醉药

麻醉药理学 第六章 局部麻醉药

二、局麻药作用机制 (一)正常神经冲动传导功能
神经细胞传导功能的关键是动作电位的 产生和传递,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神经细胞传递 信息的基础。 1.静息膜电位 2.动作电位 当神经细胞受到适宜的刺激,膜的通透性发生 了短暂而可逆性改变,Na+ 迅速内流,使膜内电位 迅速增高,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去极 化),即动作电位形成,神经冲动得以传递。
表现:荨麻疹、皮疹、支气管痉挛、血 压下降、 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等。 防治: (1)询问过敏史和家族史 (2)过敏反应实验 皮试阳性率为40%
(3)治疗:
A.停药
pKa
[H+] 故
解离常数Ka的负对数值
负对数为pH pKa = pH - log [碱基] [阳离子]
由上式可知,pKa值的大小取决于[碱基]与[阳离
子]之比与体内pH,因局麻药的pKa是固定的,所以 体液 pH 值的变化可影响 [ 碱基 ] 和 [ 阳离子 ] 的比值, 即影响局麻药解离型和非解离型的比值。
1.细的神经纤维局麻作用快,粗的神经 纤维局麻作用慢: 感觉神经纤维比运动神经纤维细,所以感 觉神经纤维先受局麻药的影响。
2.神经鞘膜的有无
无髓鞘的神经易受局麻药影响,麻药混合应用
目的:取长补短
例如:作用快局麻药 + 维持时间长局麻药
利多卡因 丁卡因
五、不良反应
1.毒性反应
局麻药阻滞神经的程度与局麻药的剂 量、浓度、神经纤维的类别等因素有关。

1).浓度从低到高: 痛觉最先消失;依次为温觉、触觉 和深部感觉,最后运动功能消失。
2).细的神经纤维局麻作用快, 粗的神经纤维局麻作用慢, 感觉神经纤维比运动神经纤维细,所以 感觉神经纤维先受局麻药的影响。 3).神经纤维鞘膜的有无: 无神经纤维鞘膜的易受局麻药的影响; 有神经纤维鞘膜的不易受局麻药的影响。

麻醉药理学-局部麻醉药-第六章

麻醉药理学-局部麻醉药-第六章

三、局麻药--作用机制
胺基在细胞膜内侧与Na+通道闸门的
磷脂结合形成横桥关闭Na+通道。
三、局麻药--作用机制
局麻药在体内以两种形式存在,受
细胞内PH的影响。
四、吸收作用:
局麻药所需要的作用是局部作用,不
希望药物吸收,如果局麻药从给药 部位吸收进入血循环,称吸收作用。 吸收作用可引起全身反应,这实际上 是局麻药的不良反应。
丁卡因(tetracaine,地卡因,dicaine) 特点: 1.作用快、强、持久,用药后1~3分钟 起作用,麻醉强度比普鲁卡因强10倍,
可维持2~3小时。
丁卡因
2.粘膜穿透力强,常用于表面麻醉,也可 用于传导麻醉、腰麻、硬膜外,不用于
浸润麻醉。
3.本品毒性大,安全范围小,毒性比普鲁
卡因大2~4倍。因药物穿透力强,易吸收, 而且代谢慢,易发生毒性反应。
2.浸润麻醉(infiltration anaesthesia)
将药物注射到皮下或手术切口部
位组织,使局部的神经纤维麻醉。 普鲁卡因、利多卡因
五、局部麻醉方法:
3.传导麻醉(conduction anansethesia)
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阻 断神经冲动传导,使该神经支配的区 域麻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

五、局部麻醉方法:
4.蛛网膜下腔麻醉,又称脊髓麻醉或腰麻,
常用于下腹部和下肢手术。
皮肤 皮下组织 硬脊膜 棘间韧带 黄韧带 蛛网膜下腔。
麻醉范围广,易进入中枢,吸收可扩张血 管。
五、局部麻醉方法:
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主要危险是呼吸麻痹和血压 下降。血压下降用麻黄碱预防。 5.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aesthesia)

局部麻醉药物知识点总结

局部麻醉药物知识点总结

局部麻醉药物知识点总结局部麻醉药物是一类用于临床手术和治疗中的药物,在局部麻醉过程中发挥麻醉作用。

它们通过阻断神经纤维的传导,降低感觉神经末梢的兴奋性,从而使局部感觉消失或减轻,以达到止痛效果。

本文将对局部麻醉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

一、局部麻醉药物的种类1. 根据作用方式的不同,局部麻醉药物可以分为以下两类:a. 表面麻醉药物:主要用于较浅的手术和检查,可直接涂抹于皮肤、黏膜等受麻部位。

常见的表面麻醉药物有利多卡因喷雾、利多卡因凝胶等。

b. 局部浸润麻醉药物:用于局部组织的浸润麻醉,能够阻止神经冲动的传导,达到麻醉效果。

常用的局部浸润麻醉药物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2. 根据作用时间的长短,局部麻醉药物可以分为以下两类:a. 短效局部麻醉药物:麻醉作用持续时间较短,适用于短时间的手术和治疗。

常见的短效局部麻醉药物有利多卡因。

b. 长效局部麻醉药物:麻醉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适用于长时间的手术和治疗。

常见的长效局部麻醉药物有布比卡因。

二、局部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局部麻醉药物通过作用于神经细胞膜,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从而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

具体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阻滞钠通道:局部麻醉药物通过阻滞钠通道的开放,抑制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从而干扰神经冲动的传导。

2. 抑制钾通道:局部麻醉药物抑制钾通道的关闭,延长钾离子在细胞外的停留时间,进而减少神经冲动的传导。

3. 抑制细胞钙离子内流:局部麻醉药物还可通过抑制细胞内钙离子的内流,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从而减弱神经冲动的传导。

三、局部麻醉药物的临床应用局部麻醉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和治疗过程中,以提供局部麻醉效果,减轻或消除手术和治疗过程中的疼痛。

以下是局部麻醉药物的几种典型应用:1. 皮肤手术和切口缝合:局部麻醉药物可通过皮下浸润或神经阻滞,麻醉手术过程中的局部区域,减轻手术创伤引起的疼痛。

2. 牙科手术:局部麻醉药物可通过局部浸润或神经阻滞,麻醉牙齿及周围组织,用于牙科手术或疼痛治疗过程中,提供临床麻醉效果。

第9章 局部麻醉药

第9章 局部麻醉药

普鲁卡因的缺点:
和可卡因相比,普鲁卡因的麻醉作用强 度相对较低,作用时间也短,而且化学 性质也不够稳定,易于水解。 为了克服普鲁卡因的这些缺点,又合成 了许多取代的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
普鲁卡因的衍生物
氯普鲁卡因(Chloroprocaine)是在普鲁卡因的 2-位用氯原子取代,起效快,效能比普鲁卡因 强2 倍,代谢速度比普鲁卡因快(半衰期仅为 25秒),副作用仅为普鲁卡因的1/2,临床上 用于各种手术麻醉。
二、酰胺类:Amides
若用酰胺键来代替酯键,并将胺基和羰基 的位置互换,使氮原子连接在芳环上,羰 基为侧链一部分,就构成了酰胺类局部麻 醉药的基本结构。 但实际上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的研究是从具 有麻醉作用的天然生物碱Isogramine的发 现得到启发的,由Isogramine结构的确定 而导致了酰胺类局麻药利多卡因(Lidocaine) 的合成。
普鲁卡因的发现 太小,不能供注射应用缺点, 合成了一系列的含
为了克服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水溶度
有氨基醇的酯。终于在1904年合成了局部麻醉 作用优良的普鲁卡因(Procaine),又称奴佛卡因 (Novocaine)。
由可卡因--普鲁卡因,是以天然化 合物结构出发设计和发现新药的典型 例子之一。
第九章 局部麻醉药
(Local Anesthetics )
1
临床常用的麻醉药包括: 全身麻醉药(全麻药) (General Anesthetics) 、 局部麻醉药(局麻药) (Local Anesthetics)、 肌肉松弛药 (Muscular Relaxants)
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s)作用 于神经末稍及神经干,可逆性地阻滞神 经冲动的传导,使局部的感觉(主要是 痛觉)丧失,而不影响意识,便于进行 局部的手术和治疗。 局部麻醉药普遍用于口腔科、眼科、妇 科和外科小手术中以暂时解除疼痛。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
• 局麻药阻滞Na+内流的作用具有使用依赖性(use -dependence), 即通道开放次数越多,阻滞作用越明显,局麻效应也越强。 因此,局麻药的局麻作用与神经状态有关处于兴奋状态的神 经较静息状态的神经对局麻药更敏感,因前者Na+通道开放次 数多。
2.吸收作用
局麻药的剂量或浓度过高,或误将药物注入血管,血中药物达到 一定浓度时,即对全身神经、肌肉等产生影响,表现出局麻药的 毒性反应。
细的神经纤维比粗的神经纤维对局麻药的作用更敏感,对无髓鞘的交 感、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也很敏感。
✓ 麻醉顺序: 植物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
痛觉→冷觉→温觉→触觉→压觉
神经冲动传导的恢复则按相反顺序进行。
• 神经受刺激,使膜的通透性改变,引起 Na+内流, K+外流, 产生动作电位。局麻药是阻止膜的通透性改变,使 Na+不能 内流,使神经细胞膜不能发生去极化,动作电位不能产生, 使神经冲动的传导受到阻滞。
局部麻醉药
1 局部麻醉药简介 2 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3 体内过程及影响因素 4 临床应用 5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一、局部麻醉药简介
局部麻醉药概念
简称局麻药,当局部应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时,能短时、完全 和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使局 部的痛觉暂时消失。局麻作用消除后,神经功能可完全恢复。
二、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1.局麻作用
• 在治疗量(低浓度)时,能选择性阻断感觉神经的冲动和 传导,使感觉和痛觉均消失,产生麻醉作用。
• 大剂量(高浓度)时,对神经系统任何部分和各类神经纤 维均有阻断作用,此外对心血管、胃肠平滑肌、骨骼肌 均有麻醉作用,此作用为局麻药所不需要的作用。
• 提高产生神经冲动所需的阈电位,抑制动作电位去极化上 升的速度,延长不应期,甚至丧失兴奋性及传导性。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应用
1.局部麻醉(除表面麻醉外)
2.封闭疗法
0.25~0.5%
头晕、烦躁不安、 肌肉震颤、惊厥


不良反应和应用注意
1.过量
入血
中毒
先兴奋后抑制
防止吸收:
呼吸衰 竭,乃 至昏迷
注射局麻药时加入微量AD(100ml加 入0.1%AD0.2~0.4ml)
手指、足指、耳廓、阴茎等禁用,高血压、心 脏病禁用
能够尽早离床活动并缩短住院时间,对心肌的
毒性比布比卡因小,有明显的收缩血管作用, 使用时无需加入肾上腺素。适用于硬膜外、臂 丛阻滞和局部浸润麻醉。它对子宫和胎盘血流 几乎无影响,故适用于产科手术麻醉。
表10-1 常用局麻药的比较
药 名 作用特点 稳定 穿透 毒性 性 性 差 小 主 要用途
普鲁卡因 快、弱、短(0.5~1h) 较差
传导,而动作电位的产生又取决于Na+内流。
局麻药以非解离型进入神经细胞内,以解离型
(带电的阳离子)作用在神经细胞膜的内表面, 与Na+通道的一个或多种特异性结合位点结合, 产生Na+通道阻断作用,阻滞Na+内流,降低 动作电位,从而阻断N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产
生局麻作用。
2.吸收作用 主要呈现中枢与心血管作用
除表面麻醉外 的各种局麻
利多卡因 快、中、中(1~2h)
良好

中 各种局部麻醉
丁卡因
慢、强、长(2~3h)
较差


除浸润麻醉外 的各种局麻
布比卡因 强、长(5~10h)
良好 较强
大 浸润麻醉、传 导麻醉、硬膜 外麻
教学病例

1.男,55岁。因手术需行硬膜外麻醉,麻醉 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此时应采用何药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局麻药的作用机制
局麻药能阻止产生动作电位所必需的钠 离子的内流,因而引起局部麻醉作用。
目前公认的是受体学说:局麻药通过对 细胞膜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直接作用, 从而抑制钠内流,阻断动作电位的产生。
15
局麻药阻滞Na+内流的作用,具有使用
依赖性(use dependence)即频率依赖性。
也就是神经组织受到的刺激频率越高,开放 的通道数目越多,受阻滞就越明显,局麻作 用也越强。
4
第一节 概 述
一 分类和构效关系 二 局麻药的作用机制 三 药理作用 四 影响局麻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五 体内过程 六 不良反应
5
分类和构效关系
芳香基团
中间链
氨基
亲脂疏水的 主要结构 与麻醉药的 脂溶性相关
由酯键或酰胺键组成, 决定局麻药的分类、代谢途径 并影响药物作用强度
基本结构
决定局麻药的 亲水疏脂性, 影响药物分子
1. 局部麻醉作用:麻药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有 阻滞作用。阻滞的程度与局麻药的剂量、浓度、 神经纤维的类别以及刺激的强度等因素有关。
深 痛冷 触 部 运 觉热 觉 感 动

浓度 19
局部麻醉作用
欲获得满意的神经传导阻滞,应具备三个条件
足够的浓度 充分的时间 有足够的神经长轴与局麻药直接接触
20
2. 吸收作用:局麻药的剂量或浓度过高,或将药 物误注入血管内,血中药物达一定浓度能引起全 身作用,最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的反应,这实际上是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二室模型 三室模型
29
表1. 酰胺类局麻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t1/2β: 表示生物转化速度的快慢
t1/2α:慢分布半衰期 t1/2γ:快分布半衰期
30
3、生物转化与排泄 酯类局麻药 假性胆碱酯酶水解
以原形排出
酰胺类局麻药
肝微粒体酶、酰胺酶分解
经肾脏排泄
31
六、不良反应
32
1 毒性反应
单位时间内误用了超剂量 或将过量的局麻药注入血管。
是一类能可逆地阻断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在
意识清醒的的条件下,使有关神经支配的部位出
现暂时性、可逆性感觉(甚至运动功能)丧失的
药物。
局麻药被吸收或被直接注入血管
时,可产生全身作用。血药浓度达一 定水平时,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心 血管系统及其他器官功能。
3
理想局麻药的条件
①理化性质稳定、易长期保存,不因高压、日照等变质; ②易溶于水,局部刺激性小,对皮肤、皮下组织、血管及神 经组织无损伤; ③起效快、局部作用强、能满足不同手术所需的麻醉时效; ④对皮肤、粘膜的穿透力强,能用于表面麻醉,且麻醉效果 应是完全可逆的; ⑤不易被吸收入血或虽被吸收入血亦无明显毒性; ⑥不易引起变态反应; ⑦无快速耐受性。
2.布比卡因:0.75%用于神经阻滞,椎管 内麻醉。极量150mg
3.罗哌卡因:1%用于神经阻滞,椎管内 麻醉。极量150mg
55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56
病例讨论
患者,男,45岁,诊断:胆囊结石,在连续硬膜外 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用1.5% 的利多卡因5ml,患者无明显不适,继续推注10ml ,测麻醉平面,麻醉效果不佳,再推注10ml,镇痛 仍不完善,改用0.75%的布比卡因15ml(2次),几 分钟后,患者烦躁,四肢抽搐,神智消失,立即面 罩吸氧,气管内插管,静注安定10mg,待病情稳定 后,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术毕清醒拔管安返病 房,术后一周痊愈出院,无后遗症。
36
不良反应
2、高敏反应 小量(1/3—2/3)局麻药
个体差异
晕厥、呼吸抑制 甚至循环衰竭
同一病人,处于不同的病理生理状
况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37
3、特异质反应
极少剂量局麻药
严重的毒性反应
可能与遗传有关
38
不良反应
4、变态反应 又称过敏反应,属于抗原抗体反应
轻者:皮肤斑疹或血管性水肿 严重者:呼吸道黏膜水肿,支气管痉挛,呼吸
21
吸收作用
(1)CNS:抑制,但中毒时,为先兴奋后抑制。 表现:初期为眩晕,烦躁不安。肌震颤,神智 错乱,全身性强直阵挛性惊厥。最后为昏迷, 呼吸麻痹。
由于中枢抑制性神经元对局麻药较敏感,首先被 局麻药所抑制,引起脱抑制而出现兴奋现象。
局麻药引起的惊厥是抑制的减弱。
22
吸收作用
(2)心血管系统:抑制。 心肌收缩力减弱,不应期延长,传导减慢,
12
分类和构效关系
局麻药的分子结构决定其理化性质和药理 性质。脂溶性的大小与局麻作用的强度相关。 蛋白结合率可影响药物作用的时效。
总的说来,酰胺类局麻药起效快,弥散广, 阻滞明显,时效长,临床应用比酯类局麻药广 泛。
13
常用局麻药的理化性质和麻醉作用
强度与毒性成正比
临床上持续时间达 不到理论值
14
使用安全剂量
关键在预防

延缓吸收


注意回抽

警惕毒性反应的先兆
尽量纠正病人的病理状态 33
局麻药毒性反应的预防
①使用局麻药的安全剂量; ②在局麻药液中加入血管收缩药,延缓吸收; ③注药时注意回吸,避免血管内意外给药; ④警惕毒性反应先兆,如突然入睡、多语、惊 恐、肌抽搐等; ⑤麻醉前尽量纠正病人的病理状态,如高热、 低血容量、心衰、贫血及酸中毒等。术中避免 缺氧和CO2蓄积。
25
影响局麻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3. pH
pH可影响局麻药通透神经膜的能力。
酸性 碱性
阳离子浓度高 碱基浓度高
4. 局麻药混合应用
26
影响局麻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5. 快速耐受性 反复注药以后,出现神经阻滞效能减
弱、时效缩短,连续硬膜外阻滞时仍有缩 小阻滞节段范围的趋向。
及时追加麻醉药、混合使用局麻 药可有效延缓快速耐受性的发生。
困难甚至肺水肿及循环衰竭 酯类局麻药较多见 皮试
39
5、局部组织损伤:
正常情况下及少见。
神经系统疾病 脊髓外伤 炎症
易诱发或 加重神经损害
40
第二节 酯类局麻药
普鲁卡因 procaine
又名奴佛卡因(novocaine)
41
普普鲁鲁卡卡因因
特点:
1. 短效局麻药,由于其作用稳定、毒性小,至今仍 为临床普遍使用;
57
问题? 1. 为什么病人会神智消失? 2. 治疗措施是否正确? 3. 预防措施?
58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53
其他药物: 1. 辛可卡因,长效。主要用于表麻、脊髓麻醉。 2. 依替卡因,长效。用于需肌松的手术麻醉。 3. 甲哌卡因,用于局麻、浸润麻醉、神经阻滞、
硬膜外阻滞和脊髓麻醉。 4. 丙胺卡因,用于浸润麻醉、神经阻滞、硬膜
外阻滞等,也用于静脉内局麻。
54
制剂及用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盐酸利多卡因2%用于各种神经阻滞和 表面麻醉,治疗室性心率失常,4%用于 表面麻醉。极量400mg
CH3
NHCOCH2N CH3
利多卡因
C2H5 C2H5
9
酰胺类局麻药
脂溶性、麻醉强度>利多卡因
CH3
C2H5
NHCOCHN
CH3
C2H5
C3H7
依替卡因
10
酰胺类局麻药
CH3
CH3
NHCO
CH3
甲哌卡因
11
酰胺类局麻药
CH3 NHCO
CH3
布比卡因
C4H9
脂溶性和 蛋白结合 率明显增 加,局麻 作用增强、 时效延长。
27
五、体内过程
1、吸收 于不同部位注射局麻药后,血药浓度递减顺序
依次为:肋间>骶管>硬膜外>臂丛>蛛网膜下隙 >皮下浸润。
局麻药的吸收速率与该部位血流灌注充足与否 直接有关。
药液中加入血管收缩药可降低吸收速率。
28
2、药物的分布
局麻药的分布取决于各药理化性质、 各组织器官的血流量等因素。
时效短的局麻药 时效长、脂溶性高
注药后1h
80%-90%血浆蛋白结合
肾、胆汁
肝内转化和降解
表麻、浸润麻醉、神经阻滞及硬膜外阻滞等。
51
布比卡因 bupivacaine
特点: 1. 长效局麻药,比利多卡因强3-4倍; 2. 主要在肝脏代谢,毒性比利多卡因大4倍,注意心
脏毒性; 3. 产妇应用较安全,对新生儿无明显抑制; 4. 用于神经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和脊髓麻醉。
Local Anesthetics
1
教学目标
1. 掌握局麻药的概念、分类、影响其作用的因素 及不良反应;
2. 掌握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 及罗哌卡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3. 了解局麻药的发展史、构效关系、作用机制。
2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s)简称局麻药,
2. 扩散与穿透能力较差,故不适用于表面麻醉; 3. 小剂量静注有镇静和镇痛作用; 4. 常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
药液中常加肾上腺素,能维持30~45分钟。
42
普鲁卡因
5. 避免与琥珀胆碱合用,会增加琥珀胆碱的 毒性。因两药物经血浆AchE代谢,具有竞争 血浆AchE作用; 6. 避免与磺胺药物合并应用,因代谢物PABA 能对抗磺胺药物的抗菌作用; 7. 偶见过敏性休克。
16
局麻药分子在体液中存在两种形式: 未解离的碱基和阳离子
碱基 穿透神经膜或鞘膜 浓度越高,穿透力越强
17
阳离子与带负电的膜内受体结合,
关闭钠通道,阻止钠离子内流,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