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2化学《苯》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_来自石油和煤的化工原料_苯_教学设计和反思

_来自石油和煤的化工原料_苯_教学设计和反思

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的物理性质及溴的苯
溶液的颜色。
图3
实验 2: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同时结合苯层
化学教与学 2012 年第 6 期

仍为无色的现象,对比实验 1 中溶液的颜色指出盐不溶 于苯的性质。
【设计意图】(1) 通过和学生一起进行实验检验、讨 论 分 析 ,排 除 C=C 和 C≡C 的 可 能 性 ,让 学 生 意 识 到 实 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2) 盐不溶于苯等非水溶性的有机溶剂和卤素单质 易溶于苯,这两个知识是学生经常模糊的,而在有机物的 鉴别和分离提纯中会经常涉及,这里通过实验强化记忆。
活动 3: 通过介绍苯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排除 饱和脂环烃等结构,排除了苯中全部 C—C 的可能性,为 悬念再加砝码。
活动 4:结合甲烷、乙烯、苯的球棍模型的比较,讲解 苯的真实结构,并明确几种化学式的表达。
·教学设计·
“来自石油和煤的化工原料———苯” 教学设计和反思
杨晓丽 丁 艳 (江苏省姜堰中学 江苏 姜堰 225500)
摘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多种教学手段结合,通过四组活动展开对苯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让学生领悟化学学科
的特点,培养探究意识和科学素养。
关键词:苯;教学;活动探究
文 章 编 号 :1008-0546(2012)06-0072-03
→→→→→→→→→→→→→→→→→→→→→→→→→→→→→→→→→→→→→→→→→→→→→→→ (上接第 39 页)
自我对话: 1.今天学习的知识有哪些? 2.今 天 学 习 的 知 识 难 点 是 什 么 ? 3.今 天 学 习 的 难 点 用 什 么 方 法 解 决 ? 4.今 天 学 习 的 知 识 和 哪 些 已 学 知 识 有 联 系 ? 5.今 天 的 学 习 中 有 哪 些 细 节 值 得 我 回 味 ? 通过这种针对性的自我对话,学生对当日所学的知

高一必修2化学《苯》教学反思

高一必修2化学《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五月份学校组织了同题赛讲的活动,课题为苯。

回想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以及教学实施过程,有精彩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下面进行总结。

一、猜测入手激发学习兴趣猜测是化学理论的“胚胎”,猜测是学生感知事物后作出的未经证实的判断,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如,在苯这节课中,我们了解苯的分子式后,试着让学生写出它可能的简式,再如何通过实验最终确定它的简式,这时学生就会跃跃欲试,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学生一旦做出某种猜测,他就会把自己的思维与所学的知识连在一起,就会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就会主动参与,关心知识的进展,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二、动手操作培养探索能力在推导苯的结构时,安排了学生操作实验验证。

这样使学生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确实明白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的原则。

而且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发散验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说促思,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对学生的五花八门的想法不急于评价,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互相交流,达成共识。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一理,归纳出实验的要点。

通过“评评议议”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散,在活动中发展,学得主动、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确定苯的结构简式时要求学生先发散思维,根据已学的确定结构是的方法,想象符合苯的分子式C6H6的可能的结构简式,然后再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用实验事实来最终确定苯的结构简式。

四、立足课内,联系生活。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

只有这样,才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

本课教学的优点我自己认为在于能根据教材的特点,不过多使用电教及其他辅助手段,教学程序也比较简洁,重在让学生探究,而不直接给出结论。

高中化学_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苯》课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苯是几种有机化合物中的典型代表物之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列为必修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苯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从结构角度适当深化对学生苯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苯分子结构中特殊的化学键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

它是对中学阶段烃类成键知识以及性质的总结与拓展。

学好苯的知识对后续有机物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

通过这节课,学生基本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能利用物质的结构推断物质的性质,利用物质的性质来推断物质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苯”之前已学习了烷烃——甲烷、烯烃——乙烯,初步掌握了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的一些特征反应,少部分学生甚至还有碳碳叁键及环的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先备知识”,这正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我们应引导学生对比前面刚刚学过的甲烷和乙烯的性质得出苯的独特的性质,帮助他们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逐步熟悉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

需要注意,此时学生有机知识储备并不多,更谈不上知识的综合整理,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不能随意增加难度,随意补充知识如苯的磺化反应等,更不能将知识面拓展到苯的同系物甚至芳香烃,这样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苯的分子结构,了解苯的来源和物理性质,了解苯的可燃性、稳定性、取代反应等化学性质及主要用途和毒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物展示、学生自学及趣味实验演示了解苯的物理性质;2.通过对苯分子式的可能结构的分析,然后实验探究,再根据提供的信息资料分析最后得出苯的特殊结构,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3.通过实验演示、实验录像及动画模拟,理解苯的化学性质,同时通过重要实验装置的探讨培养实验技能,了解苯的用途、毒性和减少苯对人体伤害的措施。

高中化学_《苯及其同系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苯及其同系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苯及其同系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苯及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体会由个别到一般的推论方法,以及知识间“相似类比”和“差异类比”的比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比较苯及苯的同系物化学性质,进一步体会不同基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培养学生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教学重点、难点: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并能联系苯的结构加以解释。

3、在苯的同系物中,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溶液退色。

甲苯发生上述反应生成苯甲酸(C6H5COOH),正确的解释是()A.苯的同系物分子中碳原子数比苯分子中碳原子数多B.苯环受侧链影响而易被氧化C.侧链受苯环影响而易被氧化D.苯环和侧链的相互影响,使苯环和侧链同时被氧化4.苯环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①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②苯中碳碳键的键长均相等③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H2加成生成环己烷④经实验测得邻二甲苯仅一种结构⑤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与液溴可发生取代反应,但不因化学反应而使溴水退色A.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④5.苯与甲苯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烟B.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C.都不能因反应而使溴水退色D.苯比甲苯更易于与硝酸发生取代反应6、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苯环上的一硝基取代物只有一种,该芳香烃的名称是A.乙苯B.邻二甲苯C.间二甲苯D.对二甲苯板书设计三、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1、易取代:与卤素单质、硝酸、浓硫酸的反应2、难加成:与氢气的反应3、氧化:苯的同系物与酸性高锰酸钾、氧气的反应《苯及其同系物》学情分析《苯及其同系物》的学习中是学生在掌握了烷烃、烯烃、炔烃性质之后的内容,学生初步了解了有机物结构对性质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烃”这一客“饱和”和“不饱和”迁移到“芳香”的认识过程,则能培养观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方法和对事物进行对比,发现内在联系及规律的思维品质。

高一化学《苯》的说课稿及反思

高一化学《苯》的说课稿及反思

高一化学《苯》的说课稿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策略1.主要内容及知识结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知识结构是:苯作为必修内容中有机物的典型代表之一,介绍了苯的发现、基本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作用与地位这一部分的知识属于必修有机物的范围,是在学习烷烃和烯烃之后的知识,是有机物学习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部分,能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有机物奠定基础。

3.课程标准及其解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苯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标准解读中这样建议:“这个内容主题在知识上承载着必修课程中有机化学知识的教学功能。

要求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对有机化学极为初步的认识基础上,比较系统地学习个别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框架性认识,进一步体会有机化学对于人类文明、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一学生而言,通过甲烷、乙烯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碳碳单键、碳碳双键所具有的性质,初步意识到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必然联系,苯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学习能够加深他们对这种联系的认识并逐步形成探究有机物性质的科学方法,为后面继续学习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和乙酸提供理论基础。

因此,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欲望比较强烈。

但是由于学生的有机知识还比较少,对于苯的结构比较难用化学语言表示出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

(2)认识苯的结构。

(3)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和实验,学会归纳和总结苯的一些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乐于探究物质性质的精神。

(2)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喜悦,从而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苯的结构特征及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中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特殊的键。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1.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法;(2)讨论式教法。

2.学习方法(1)阅读法:通过阅读苯的发现,苯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图标激起学习苯的欲望,总结苯的特殊物理性质。

高中化学_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2课时苯本节课设计思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以及学情,采用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提升案三案导学的模式。

【预习目标】1、记住苯的物理性质。

2、能说出苯的特殊结构。

3、能说出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4、逐渐养成自主预习,科学学习的良好习惯。

【探究目标】1、通过对苯实物的观察,对苯有一个感性认识。

2、认识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3、能以苯的反应事实为依据,归纳出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4、通过对苯的性质的探究及苯的历史回顾,养成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的灵感美。

【重点】了解苯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化学性质,进一步掌握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难点】掌握苯的取代与加成反应。

【教学方法】(1)观察分析:通过药品和模型展示,使学生对苯的性质、结构有直观印象。

(2)初步推断: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初步推断苯的可能结构,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对新知识进行了探索。

(3)实验验证:在初步推断出苯的可能结构之后,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结构是否正确,这样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获得了新知识。

(4)总结归纳:在探索出苯的分子结构之后,再由学生总结归纳出苯分子的结构特点,从而使学生对苯分子结构真正理解并为苯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过程】附录:课堂表现星及星光小组评选标准附录1星光课堂136教学模式课前预习评价表附录2星光课堂136教学模式星光小组评价表依据。

附录3星光课堂136教学模式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表课堂表现星:第2课时苯学情分析首先,学生学习了甲烷(烷烃)和乙烯(烯烃)的性质后,知道单键和双键的性质,知道单键和双键分别能发生什么反应,这点有利于分析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其次,在学习了甲烷和乙烯后,学生了很想继续学习其他的有机物,有的同学已经在生活中或预习时对苯有了一定了解,他们非常的渴望揭开苯的神秘面纱,我们要充分抓住这一点进行引导式探究教学,多做实验,多设计探究活动,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再者,生已初步学习了甲烷和乙烯的性质,具备了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基本能力。

教学反思-苯

教学反思-苯

教学反思—苯根据教学大纲,我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道煤综合利用的气化、液化和干馏的三种方法的原理和目的。

2,掌握苯的分子结构。

3,了解苯的来源和物理性质。

4,掌握苯的可燃性,稳定性,取代反应等化学性质。

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1,学生阅读书本,找出煤综合利用的三种方法及其原理和目的,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

2,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苯可以从煤焦油中通过蒸馏的方法获得。

3,利用苯的一些信息:相同情况下,苯蒸汽的密度是氢气的39倍,含碳量为92.3%,求苯的分子式。

4,根据所求得的分子式,推测分子式为C6H6可能的结构式。

5,展示学生的成果,学生所画的结构中有双键和三键。

6,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所画结构式的是否正确。

7,学生实验:苯加入酸性高锰酸钾和苯加入浓溴水。

8,学生得出苯中不含双键和三键,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苯正确的结构。

9,展示苯样品,学生归纳物理性质。

10,演示苯的燃烧实验,学生描述现象和书写方程式,在教师的帮助下了解苯燃烧伴有浓烈黑烟的原因。

11,讲解苯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帮助学生归纳苯的化学性质为:易取代,可加成,难氧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问题:1,对于分子式的推导,只有少部分学生可以得出,很多同学没有头绪,经过讲解之后可以理解,但是出类似的题目解题又有困难。

2,求得分子式之后推测苯可能的结构式时,很大一部分同学显得毫无头绪,且部分学生画出的结构式中碳的共价键有5个甚至6个的现象。

3,对于苯的分子结构,虽然可通过实验得出苯不含双键,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认为苯是单双键相间的结构,不能理解苯的键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

这种现象说明学生对于有机这块内容,如果以探究的方式,在难度上稍加挖掘的话,虽然是理科班学生,但还是有困难,原因可能是有机的思想还是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从无机一下子转换过来,很多有机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对他们来说还是生疏的。

比如:(1)分子式的推断,很多学生表示这类题目太难。

《苯》 说课稿

《苯》 说课稿

《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苯》是高中化学必修 2 中“有机化合物”这一章节的重要内容。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甲烷、乙烯等简单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而苯作为一种重要的芳香烃,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芳香烃的衍生物等内容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苯的结构较为特殊,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同时,学生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通过引导和启发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

(2)掌握苯的分子结构,能够书写苯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3)理解苯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取代反应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苯分子结构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苯的化学性质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苯的发现和研究历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苯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苯的分子结构。

(2)苯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苯分子结构的特殊性以及苯的取代反应机理。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苯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高中化学_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有人说我笨,其实并不笨;脱去竹笠换草帽,化工生产逞英豪”,猜一字。

(苯)[回答]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让学生很容易记住这个学生作业及考试中易写错的汉字(苯)。

展示苯样品观察实验台上试剂瓶中的苯从常识入手,提起学生学习热情,引入苯的物理性质。

介绍苯结构学说的发展及凯库勒关于苯的结构提出的假说学生观看ppt.并听教师介绍科学知识的真理必须经过辛苦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才可获得。

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信念讲述19世纪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悟出苯分子环状结构观点:(1)6个碳原子构成平面六边形环;(2)每个碳原子均连接一个氢原子;(3)环内碳碳单双键交替。

展示苯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实验3—1表明苯不与高锰酸钾溶液、溴水发生反应,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类似的双键。

追问凯库勒式是否很完美?能据凯库勒观点画出苯分子的结构示意图或学生结合课本分析归纳苯结构特征:①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②其中的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③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培养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发创新性思维,巩固知识【板书设计】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一、苯的物理性质二、苯的结构分子式:结构简式:三、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苯的燃烧2、取代反应与溴的反应方程式:与硝酸的反应方程式:3、苯的加成反应学情分析本节课是该节内容的第二课时,在之前学习中,学生掌握了烷烃的结构与性质、乙烯的结构与性质,学生掌握了具有碳碳双键的有机物的性质,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铺垫了基础。

本节课苯的教学,将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有机物中结构决定性质观点的认识。

由于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所以在新课教学中,内容设计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效果分析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参与活动,更能对问题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不仅能够解决一般的问题,更能够引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不仅能够运用一般的解决问题办法,更能够发现和掌握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各种思维形式并用,以达到提高和创新的新境界。

苯(必修)反思和总结

苯(必修)反思和总结

苯(必修)反思和总结通过对课标、教材的分析,我以苯分子结构式的探究及苯的化学性质为本节教学重点。

我的教学设计只对苯分子结构式的探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在苯的化学性质上则没有详细阐述。

在引入上,我选用苏教版的上煤的综合利用知识及苯的发现史为引入,扣住了课题二《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的主题。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我选用观察法让学生了解苯的物理性质。

在这一部分,我犯了一个科学性错误,把苯的毒性作为其物性来讲。

虽然苯的毒性在此部分与物理性质一起讲解,但是一定要强调区分,不能培养学生这种错误观念。

并且在毒性的讲解上,我应该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比如油漆或车内装饰等。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将化学联系生活,还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对苯的分子式进行探究时,我选用苯的燃烧实验及热拉尔得出苯的分子式的化学史为过渡。

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苯会比六个碳的烷烃少8个氢,从而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乙烯知识,对苯分子中含有的化学键进行猜想,得出苯中含有不饱和键的结论。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我直接给出苯的结构式,然后倒着推导其由来。

引导学生思考苯的结构能否为直链?进过一系列探究,最终是如何得出苯的环状结构的。

并在此时融入化学史,将凯库勒的趣味小故事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获得的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投入和思考的。

推出苯的结构式后,我将引导学生从其结构猜测苯的性质,再而做实验进一步探究,得出苯的真实结构。

在此部分,必须要强调凯库勒式中的键并不代表单双键交替排列,而是特殊的大π键。

这一部分知识较为抽象,需要稍作停留,并给出一些例题,加强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理解。

在对苯化学性质部分的讲解中,明显准备不充分。

并未对其取代反应的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只是一味强调要掌握方程式。

对此,老师给出建议,可以根据前面探究的结构来引出其化学性质的讲解。

这也遵循了结构得出性质,性质得出用途的教学流程。

拓展部分则通过苯的性质延伸到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此部分我选用图片作为教学辅助。

高中化学苯结构教案及反思

高中化学苯结构教案及反思

高中化学苯结构教案及反思主题:苯结构一、学习目标1.了解苯的结构特点2.掌握苯的结构式表示方法3.能够用简化结构式表示苯的取代反应二、教学重点1.苯的典型结构2.苯环上的取代反应三、教学过程(一)引入1.让学生观察苯分子的结构,引导学生思考苯分子有什么特点2.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苯分子的三维结构(二)知识讲解1.苯的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方法2.苯的特点:环状共轭结构、稳定性3.苯的取代反应:取代基取代苯环上的氢原子(三)实践操作1.给出苯的结构式,要求学生写出苯的简化结构式2.给出苯的取代反应方程式,学生进行推导(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苯环上取代基的位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2.让学生分析苯环上多个取代基的取代顺序(五)作业布置1.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苯的应用领域2.完成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四、评价反馈1.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2.在下一节课进行知识巩固和练习反思范本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苯的结构特点和取代反应。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理解了苯环的共轭结构和稳定性原理,并能够简单表示苯的结构式。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取代反应方程的推导,对苯环上的取代基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苯环上取代基的位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刻,需要进一步加强。

另外,在作业布置环节,有部分学生对简化结构式表示仍然存在困难,需要多加练习和巩固。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在下一节课中设置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多参与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愿学生在本课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提高自我水平。

苯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苯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中国论文网以生产、生活和食物中的有机物作为切入点,采用“从生产、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生活”的编写思路,将学生对身旁、生活中熟悉的物质的熟悉和生活经验与化学实验的科学探讨相联系,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熟悉,构建新的认知框架。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要知足公民大体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大体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式,熟悉到有机化学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

另外,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知识基础,帮忙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式,激发他们深切学习的欲望。

现代教育理论以为:现代的教学,应以发觉为重点,确实帮忙学生学会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教会学生“如何试探,如何学习”。

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式,指导大多数学生用“发觉”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同时还应注意不要轻忽那些个性特征很强的学生,必然要指导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为了不使学法指导活动落空,咱们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力求把教师的教学转变成启发诱导,把学生的被动同意转变成主动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使学生的学习进程和熟悉进程统一路来。

二、教材分析它是在学生学习过饱和烃――甲烷、不饱和烃――乙烯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是饱和烃、不饱和烃的性质的应用,又是新的一类烃―芳香烃的代表,使烃的知识取得完善和升华,同时,也是培育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的重要内容,更是高考中重点考查知识点之一。

具体教材主线见下图:三、学情分析对于学生已初步学习了甲烷和乙烯的性质,具有了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大体能力。

能够按照分子式的特点,推断出可能的结构简式;并能够按如实验验证结构简式的正误。

由学生自己推断、实验、验证等。

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使他们形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苯》教学反思

《苯》教学反思

《苯》教学反思作者:胡松华来源:《新课程·教研版》2010年第06期一节公开课下来,收获颇多,无论从知识层面,还是对教学规律的理解上面,都有较深的感触。

特别是最初两次试讲,组长邓老师和组内的其他老师都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的这节课有了很大改进,感谢他们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课前引入就是要从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本节课的引入我是经过几次准备的,最终确定用人们最关心的装修污染问题引入,使学生了解装修污染的危害。

对于新物质的认识主要从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为线索展开,环环相扣。

为了加深学生对物理性质的印象,能从实验总结出来的性质,就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总结,条件所限不能由实验总结的,由学生自学此部分内容并提供学案练习,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从事物的两面性,虽然苯有毒,但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进而过渡到苯的结构是怎样的。

苯的结构是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因为正是这种特殊的结构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这也是苯为什么会有那些性质的主要原因,所以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必须深入理解。

但是由于我们无法用眼观察到它的微观结构所以,教学上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

但这种方法的缺点就是学生印象不深刻,学过后易于忘记,知识的保留度较低,所以我立刻用一道习题加以巩固。

结构决定性质,正是苯的化学键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所以既能发生烷烃的取代反应,也能发生烯烃的加成反应。

对于此部分内容,苯和溴的取代是重点,我采用以旧知推新知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起分析了反应的断键情况,介绍了反应的吸放热情况和生成物溴苯的主要物理性质,但习题中体现,个别学生对放热反应这一点掌握不熟练。

因为只是一句话带过,学生印象不深。

最后总结本节课重点化学性质部分,让学生分析反应条件,由此得出苯易燃烧,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

本节课可以改进之处:学生对于对苯和溴反应是放热反应掌握得不牢固,应在讲解后立刻用习题加深理解,这样完成课后练习题的效果就会更好。

《苯》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苯》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苯》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必修2 苯的教案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组成;掌握苯的结构式并认识苯的结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苯分子结构(结构-性质)的探究,加强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技能的训练;掌握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苯的凯库勒式的发现过程,体会“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得)”的含义,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过程。

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苯的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苯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相结合,具体采用比较、类比、模型、假说、合作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教学用品】仪器:试管、烧杯等用品:苯、溴水、酸性KMnO4(aq)等【教学过程】【讲述】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代表—甲烷和乙烯。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种不饱和的环烃—苯。

【导入】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字谜—“有人说我笨,其实并不笨;脱去竹笠换草帽,化工生产逞英豪”。

猜一字【提问】大家知道他是什么字咯吗【生】苯让学生记住字的写法,避免作业、考试中写错字。

【过渡】关于苯的发现,那可是有历史可寻的。

在19世纪初,欧洲许多国家都已普遍使用煤气照明。

煤气通常是压缩在桶里贮运的,人们发现这种桶里总有一种油状液体,但长时间无人问津。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对这种液体产生浓厚的兴趣,他花了整整五年时间提取这种液体,直至1825年从这种油状液体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一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

【讲述及演示实验】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动手时间,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种油状液体,那个同学愿意上台来做实验,先在试管中加入2ml苯,观察一下苯的颜色、状态,某某你再来闻一下它的气味(注意,闻气味的方法),有没有气味。

接下来你再向其中加入5ml水,振荡,观察他有什么现象,并把你观察到的现象告诉大家。

苯的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苯的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苯的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苯的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篇一:《苯》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苯》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中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中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中第二课时。

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也是日常生活及化学实验中常用试剂。

苯的结构推导和苯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是有机化学学习的重点。

本节学习是在初中了解有机化学常识的基础上,为引领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知识打下基础,更是掌握有机物的“结构”决定“性质”的主要学习方法。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通过一年半的化学学习,已经了解简单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他们渴望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掌握研究物质结构及性质的学习方法。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设置情境,解决问题,实验探究,推理验证等方法获得新知识。

三、资源利用通过网络、书籍查找资料了解苯的结构及发现。

通过实验探究验证苯的结构和性质。

四、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苯的物理性质,猜测分子结构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2.通过苯的结构分析推导苯的性质,渗透有机化学的“结构”决定“性质”的学习方法。

3.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苯的物理性质,关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问题。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苯的分子结构与性质。

难点:掌握探究苯的分子结构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篇二:苯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生产、生活和食物中的有机物作为切入点,采用“从生产、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生活”的编写思路,将学生对身边、生活中熟悉的物质的认识和生活经验与化学实验的科学探究相联系,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认识,构建新的认知框架。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要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

苯的教学反思

苯的教学反思

苯的教学反思好呀,以下是为您创作的一篇关于“苯的教学反思”的内容:哎呀,说到苯的教学,我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反思反思。

我就先问问自己,这课教得咋样?可能一开始觉得还行,但是仔细想想,也许还有好多问题嘞!先说说备课吧,我觉得自己准备得还算充分,各种资料查了一堆,知识点也梳理得明明白白。

可是,我是不是太注重那些理论的东西了,反而忽略了学生们能不能真正理解?就像给他们端上了一桌满汉全席,却没考虑他们的小胃口能不能消化得了。

上课的时候,我在讲台上讲得口沫横飞,可一瞅台下的学生,有的眼神迷茫,有的已经开始走神。

我就想啊,难道是我讲得太枯燥了?还是我语速太快,他们跟不上?也许是我只顾着自己输出,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提问。

再说那些实验环节,本想着能让课堂变得有趣些,可实际操作起来,怎么就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呢?是实验设备不够好,还是我的演示不够清楚?我觉得可能两方面都有点吧。

还有啊,我发现有些学生好像对苯的知识完全不感兴趣,这可咋办?是我没有把苯和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让他们觉得这东西离自己太远?还是因为他们本身就对化学不太感冒?不过呢,也不是完全没有好的地方。

比如说,还是有几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回答问题挺踊跃的,这让我心里稍微有点安慰。

但就那么几个,也不成气候呀!我在想,下次再教苯这部分内容,是不是可以先讲个有趣的小故事,把他们的兴趣勾起来?或者把知识点变成一些好玩的口诀,让他们更容易记住?再或者,多组织一些小组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哎,教学这事儿啊,真是不容易。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个在黑暗中摸索的人,不知道哪条路才能真正走到学生心里去。

可能今天觉得这个方法好,明天又发现不行,得换。

但不管咋样,我都不能放弃,得不断琢磨,不断改进,说不定哪天就能找到那把打开学生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啦!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高一必修2化学《苯》教学反思

高一必修2化学《苯》教学反思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教课反省牟伦芬五月份学校组织了教师岗位大练兵高效讲堂展现赛课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我有幸代表化学组参赛,依据教课进度,我的参赛课题是《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

回忆整个教课方案过程以及教课实行过程,有出色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下边进行总结。

一、猜谜引入激发学习兴趣猜想是化学理论的“胚胎”,猜想是学生感知事物后作出的未经证明的判断,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所以,在教课中我选了一则“有人说我笨,其实其实不笨,脱去竹笠换凉帽,化工生产逞英豪。

(打一字)”进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主动参加,关怀知识的进展,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课成效。

二、着手操作培育研究能力在认识苯的物理性质时,我安排了学生从察看、实验、查阅三方面去全方向认识、认识苯的物理性质。

关于苯的构造,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构造层次,不要求对构造进行推导,九直接从课本得出苯的构造——凯库勒式。

联合以前学习的甲烷、乙烯的化学性质,去猜想凯库勒式苯可能有哪些性质,并加以考证。

这样使学生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剖析事物的实质、变化,进一步培育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的确理解了构造决定性质、性质反响构造的原则。

并且理解能力、着手操作能力都获得锻炼和提升。

从实验结果中惹起学生的思想矛盾,否认学生本来的全部假定,进而得出苯的真实构造。

本课教课的长处我自己以为在于能依据教材的特色,有机化学的思想将构造和性质联系在一同,可是多使用电教及其余协助手段,教课程序也比较简短,重在让学生研究,而不直接给出结论。

整节课都表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想感情在讲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不过讲堂的组织者,指引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同等对话。

表现了新课程理念。

在本节课教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一、未能做到立足课内,联系生活。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着重亲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

在本节课中我只着重了笨的知识教授,没有能真实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教学反思
牟伦芬
五月份学校组织了教师岗位大练兵高效课堂展示赛课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有幸代表化学组参赛,根据教学进度,我的参赛课题是《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

回想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以及教学实施过程,有精彩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下面进行总结。

一、猜谜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猜测是化学理论的“胚胎”,猜测是学生感知事物后作出的未经证实的判断,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教学中我选了一则“有人说我笨,其实并不笨,脱去竹笠换草帽,化工生产逞英雄。

(打一字)”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主动参与,关心知识的进展,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二、动手操作培养探索能力
在了解苯的物理性质时,我安排了学生从观察、实验、查阅三方面去全方位认识、了解苯的物理性质。

对于苯的结构,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不要求对结构进行推导,九直接从课本得出苯的结构——凯库勒式。

结合之前学习的甲烷、乙烯的化学性质,去猜测凯库勒式苯可能有哪些性质,并加以验证。

这样使学生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确实明白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的原则。

而且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从实验结果中引起学生的思维矛盾,否定学生原来的所有假设,从而得出苯的真正结构。

本课教学的优点我自己认为在于能根据教材的特点,有机化学的思想将结构和性质联系在一起,不过多使用电教及其他辅助手段,教学程序也比较简洁,重在让学生探究,而不直接给出结论。

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在本节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
一、未能做到立足课内,联系生活。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

在本节课中我只注重了笨的知识教授,没有能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

二、评价激励不够。

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展示,我的评价比较随意,激励性不够,自然学生的情绪也不会高涨。

可见,教师的评价激励调控着学生的情绪。

三、课堂结尾不够完美。

在课堂小结中我设计了“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开始的意图是想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思想三方面进行小结。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我没有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从化学方法、化学思想上进行小结。

到后面下课铃响了,自己就有点慌,自己做了个简单评价就结束了。

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得再好,若缺乏机智,想上好一堂课,难!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积极地学习并锻炼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以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反思到这里,最大的感触就是:精彩与不足是每一堂课必经的两道风景,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冷静审视每一堂课,化不足为精彩,变精彩为精妙,我们的课堂不就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