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观潮》《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三峡湖心亭看雪
比较阅读:三峡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三峡湖心亭看雪【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月。
至于夏水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崇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虽乘奔御风(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属引凄异忠之属也B.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C.哀转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宋无罪而攻之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夏水陵,沿溯阻绝。
4.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甲文采用的是的手法,写景着“素”“绿”“清”“影”“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乙文写景采用的是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
(2分)5.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于山水,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作简要说明。
(2分)【答案】1.(1)这里指飞奔的马(只解释为“飞奔的马”亦可)(2)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只解释为“酒杯”亦可)(每字1分,共2分)2.C(2分)3.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三峡》《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及答案【2013年_湖北省襄阳市中考】(20220103211147)
《三峡》《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及答案【2013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三峡》《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及答案【20XX 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 20XX 年·湖北省襄阳市】(二)阅读下边两段文言文,达成12—16 题。
( 10 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子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此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此间。
清荣峻茂,良多兴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这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2.解说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 1)虽乘奔御风(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13.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A.属引凄异忠之属也B.此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C.哀转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宋无罪而攻之14.把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2 分)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5.甲、乙两文都擅长抓住光景特色进行描绘,但采纳的写法又有所差别:甲文采纳的是的手法,写景着“素”“绿”“清”“影”“寒”“素”“凄”“哀”数字,便将光景的风采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乙文写景采纳的是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归纳,犹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川,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光景的形与神。
《观潮》和《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
这两段文字 , 分别描 写了“ 吴 愿 回顾 : “ 空” 使他 发 现世 间一 切都 / J 、 舟 , 拥毳 衣炉 火 , 独 往 湖 心 亭 看
中健儿 弄潮 ” 和“ 观潮 盛 况 ” 两 个 带 只 是 过 眼 烟 云 , 唯 独 自然 山 水 才 万 雪 ” 。此 时 , 出 现 在 张 岱 眼 前 的 画 面
空 ” 使 他 不 愿 回 忆 当 年 的 繁 华 富 现 实 。 为 此 , 张 岱全 身 心地投 入 自 常时 , 而僦 赁 看 幕 , 虽 席 地 不 容 间 “
也 。
贵 ; “ 空” 使 他 对 美 好 往 事 不 想 也 不 然 的 怀 抱 — — “ 是 日更 定 ,余 孥 一
病琴 , 与残 书 数 帙 , 缺 砚 一 方 而 已。 江潮、 骁 勇善 战 的z k 军 和 勇 健 善 泅 文 人 遗 世 独 立 的 情 怀 , 更 是 这 个 末 布 衣 疏莨 , 常至 断炊 。 回首 二十年 的吴 儿 , 那 似 玉似 雪 的水 色 , 那 如 代 文 人 经 历 大 起 大 落 后 的 “ 空透 ” 没 有悲伤 , 没有 欢 乐 , 前 ,真 如 隔世 ” ( 张 岱 《自 为 墓 志 雷 如 霆 的 声 响 , 那 声如 崩 山势 如破 感 。就 这样 ,
有 当地 民俗 特 色 的 场 面 , 全 面展 现 古 不变 , 才 可 以 与 他 终 生 为 伴 。 所 是 “ 大雪三 日, 湖 中人 鸟声 俱 绝 ” 。 了 当年 临安 繁 华 热 闹 的世 俗 生 活 以 , 他 才 独往 西湖 , 和 自然对 话 , 与 此 处 , 张岱 眼前 天寒地 冻冰 雪封地
炽 热和 冰冷
细读 《 观 潮》 和《 湖 心亭 看 雪》 , 长堤一痕 、 湖心亭一点、 与 余 舟 ~
山水小品文比较赏析
山 水 小 品 篇
巧语辨水 这些水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 石,直视无碍。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 异水,天下独绝。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 相乐。
妙笔绘水
奇异秀美
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 眷恋和鄙弃名利的思想。
满井游记
生机盎然
表达作者厌倦官场、 钟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小石潭记
幽深冷寂
表达作者贬官失意后 抑郁悲凉的心情。
这三篇的共同点是借写景抒发 自己厌倦官场、鄙弃名利或被 贬谪后的抑郁悲凉的心情。
篇目
言志篇
景物特点 思想情感
三 景 情 关 系 篇
记承天寺夜游
二 其 他 景 物 篇
写月色 “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李白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 月光寒。” 《无题》李商隐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王维
二 其 他 景 物 篇
写幻景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 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曹操 写山中景色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 其一》陶渊明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
景之写法 写景的顺序 1、按时间顺序来写景物过程; 2、先总写后分写来描写景物; 3、用移步换景法来描写景物。 写景的方法 1、用比喻修辞来突出景物; 2、用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来表 现景物; 3、用白描手法来勾勒景物;
写雪
二 其 他 景 物 篇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 因风起。” 晋· 谢道蕴《咏 雪联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梨花开。”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柳宗元
《三峡》《湖心亭看雪》《登泰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峡》《湖心亭看雪》《登泰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三峡》《湖心亭看雪》《登泰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湖心亭看雪》阅读试题及答案两篇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阅读试题一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一童子烧酒炉正沸A.一童子/烧酒炉正沸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是(2)客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译文:4.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4分)参考答案:1.C(2分)2.(1)这(1分)(2)客居(1分)3.我痛饮(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P道别。
(2分)4.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
(2分)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阅读试题二1.《湖心亭看雪》全文,选自《_________》,作者是明末清初的_________。
2、作者说“独往湖心亭看雪”,结合整篇文章,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雪景的语句有哪些?采用什么表现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用舟子的话收束全文,有何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精选四篇(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精选四篇班级: 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 题。
(9 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① ,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西湖》)[ 注 ]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
②东阿王:曹植。
③洛神:洛水的女神。
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 分 )(1)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2)从武林门而西: _____________.(3)即棹小舟入湖: ______________.(4)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 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附答案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附答案《三峡》这篇文言文是初中生必背的古文,下面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附答案,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附答案【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虽乘奔御风()②其间千二百里()③是日更定()④湖中人鸟声俱绝()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
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①即使②代词,那③代词,这④都2、D3、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精选四篇(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精选四篇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题。
(9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西湖》)[注] 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
②东阿王:曹植。
③洛神:洛水的女神。
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上下一.白:_____________(2)从武林门而西.:_____________(3)即.棹小舟入湖:______________(4)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观潮》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观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浙江①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②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节选自《观潮》)[注]①浙江:就是钱塘江。
②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到十八。
既望,农历十六(十五叫望)。
20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有时朝.发白帝②不以疾.也③绝. 多生怪柏④势.极雄豪208.下列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B.虽.乘奔御风虽:虽然C.则素湍.绿潭湍:急流D.方其.远出海门其:指潮20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210.[甲]文第一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水势大和____________的特点,[乙]文从形、色、声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按照__________的顺序写出了钱塘江潮壮观的景象。
【答案】207.(1)早上(2)快(3)极(4)气势208.B 209.(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趣味。
(2)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
210.水流急(湍急)由远及近【解析】20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朝,早上。
(2)句意:也没有这么快。
疾,快。
(3)句意: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绝,极。
(4)句意:气势极其雄伟豪壮。
势,气势。
20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24.⑴夜(晚上、夜晚) ⑵雪景 (3)痴情【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 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C.与余舟一芥(小草)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相与步于中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1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1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4.古游记大多较简。
《三峡》《观潮》《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
《三峡》《观潮》《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节选(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沿溯阻.绝.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异同。
乙文译文: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
袁山松(晋朝著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
人滩,江水非常湍急。
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
1.阻断,隔断;有的2.(1)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认为有那样快。
(2)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
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
4.山险水急三峡景;5.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附答案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附答案《三峡》这篇文言文是初中生必背的古文,下面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附答案,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附答案【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虽乘奔御风()②其间千二百里()③是日更定()④湖中人鸟声俱绝()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
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①即使②代词,那③代词,这④都2、D3、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山水小品文比较赏析.
《答谢中书书》
清流见底
闻水声如鸣佩环 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
多种感官描写 运用比喻修辞
《满井游记》 鱗浪层层清澈见底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亮、清
凝神忆水
一 山 水 小 品 篇
一、这些水的共同特征: 1、清澈、湍急 2、写水多用来抒发热爱自然、排 遣忧愁 或避世隐退之意。 二、常用的写“水”技巧: 运用多种修辞,注意景情结合; 调动多种感官,结合正侧描写; 变换观察视角,动静虚实相衬。 三、用今天所学归纳“山”
写钱塘江潮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 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 雪堆。” 【杂曲歌辞· 浪淘沙】刘禹 锡 “吴越中分两岸开,怒涛千古响奔 雷。” 【登子胥庙因观钱塘江潮】 明 方行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 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涛 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 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酒 泉子(十之十)] 潘阆
山市
神奇、壮观
表达对山市蜃景的赞叹之情
三峡
雄奇险拔、 清幽秀丽
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观潮
壮观、雄伟 惊心动魄
表达对钱塘潮的雄伟和弄潮健儿 的高超技艺的赞叹。
二 其 他 景 物 篇
景之写法 写景的顺序 1、按时间顺序来写景物过程; 2、先总写后分写来描写景物; 3、用移步换景法来描写景物。 写景的方法 1、用比喻修辞来突出景物; 2、用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来表 现景物; 3、用白描手法来勾勒景物;
二 其 他 景 物 篇
景之联想 请你根据自己所学,用你联 想到的诗句来形容一下课文的 景物,并说说它们之间的相似 和不同点吧! 格式: 从( )课文中 的( )句子,我想到了诗 句( ), 因为它们描写的( )景色很 相似/不同。
《三峡》《湖心亭看雪》《登泰山记》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三峡》《湖心亭看雪》《登泰山记》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湖心亭看雪》《三峡》《登泰山记》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郦道元《三峡》)【丙】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姚鼐《登泰山记》)注:①摴蒱(chū pú):又作“樗蒲”,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这里指博戏用的“五木”。
五木两头尖,中间广平,立起来很像山峰。
②偻:驼背。
17、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6分)①雾凇沆砀______________②客此_____________③万径人踪灭_____________④略无阙处_ _____________⑤皆云漫_____________⑥须臾_____________18、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9分)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丙】两文都是首先交代时间、地点,然后描绘看到的景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9篇)
《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
晚霁①,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芥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
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
坐久清冽,苍头④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钦⑤之,竞不得醉。
马小卿唱曲,界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三鼓归寝。
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
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张岱《龙山雪》)[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②李芥(jiè)等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
生,指男演员。
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
③呆白:苍白。
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
⑤欲(hē):通“喝”。
【阅读提示】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绍兴山阴人。
出身官僚家庭,一生未做官。
他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殿军”。
《三峡》《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答案
《三峡》《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答案《三峡》和《湖心亭看雪》是两篇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和情感体验。
尽管两篇作品的主题截然不同,一篇描述了宏伟壮丽的三峡景观,另一篇则写了湖心亭下的冬日雪景,但它们仍然有着一些相似之处。
本文将对这两篇作品进行对比阅读,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感受。
首先,对于两篇作品的主题,可以看出《三峡》着重描绘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文章开头就提到了“东方的终极流觞”,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三峡大坝的宏伟景观,接着又详细描写了三峡的急流和险峻山壁,以及它们所带来的恢弘气势。
而在《湖心亭看雪》中,作者则以她心底的感叹作为开篇,从感悟雪景美丽之中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通过对雪的形态、颜色、声音和触感的描绘,作者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安静而祥和的雪天世界,感受大自然给人带来的美妙体验。
其次,无论是《三峡》还是《湖心亭看雪》,作者都注重细节的描写,通过细腻入微的观察和感受,展现出对自然景观的深入理解。
在《三峡》中,作者用“万象更新,时朝时夕,波光浩瀚,万里节奏”等词语,描绘了华丽动人的景色,通过其丰富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而在《湖心亭看雪》中,作者用“无风无声,片片雪花宛如水晶琉璃”,以及“稚嫩的立柱,独立玲珑,如芭蕉遮掩的蝴蝶”,描述了细腻而独特的雪景。
通过对雪的观察和感受,作者展示了她对雪景的独特理解和对大自然的敏感洞察力。
此外,无论是《三峡》还是《湖心亭看雪》,都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情感表达。
在《三峡》中,作者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与自己的内心进行对照,用“世外桃源,乎逍遥乎”,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厌倦。
而在《湖心亭看雪》中,作者则以自然景色为媒介,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表达了她对自然之美的喜悦和对自由自在的向往。
作者从心灵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她对大自然的深深眷恋和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综上所述,虽然《三峡》和《湖心亭看雪》是两篇不同主题的作品,但通过对比阅读可以发现它们都以细腻入微的描写、情感表达为特点。
【初中课内阅读】《三峡》《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及答案【湖北省襄阳市中考】
【初中课内阅读】《三峡》《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及答案【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初中课内阅读】《三峡》《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及答案【?湖北省襄阳市中考】【湖北省襄阳市】(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
(10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湖北省襄阳市】(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顺利完成12—16题。
(10分后)【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并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后,不见踪影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蓝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长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短,猿鹤三声泪粘裳。
”——郦道元《三峡》【乙】崇祯五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至亭上,存有两人砌毡对挤,一童子绿茶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存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尝三大白而别。
反问其姓氏,就是金陵人,客此。
及登船,舟子喃喃曰:“莫说道相公恨,更存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2.表述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后)(1)虽乘奔御风(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后)a.属于引凄异忠之属于也b.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c.哀转长绝湖中人鸟声俱绝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宋无罪而攻打之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夏水襄陵,沿溯扫除。
15.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甲文采用的是的手法,写景着“素”“蓝”“清”“影”“寒”“素”“秋风”“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整体表现了出。
《湖心亭看雪》与《三峡》对比阅读
《湖心亭看雪》与《三峡》对比阅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熟悉文言文的重要的环节。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湖心亭看雪》与《三峡》对比阅读,欢迎大家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4~28题。
(12分)【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1、解释下面划线词的含义。
(2分)①虽乘奔御风( )②其间千二百里( )③是日更定( )④湖中人鸟声俱绝( )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
(2分)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
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三峡》《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参考答案:1、(2分)①即使②代词,那③代词,这④都2、(2分) D3、(2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观潮》《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节选(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沿溯阻.绝.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异同。
乙文译文: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
袁山松(晋朝著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
人滩,江水非常湍急。
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
1.阻断,隔断;有的2.(1)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认为有那样快。
(2)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
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
4.山险水急三峡景;5.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
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
(同异各答出一方面即可)(二)【甲】(《三峡》全文)【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
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释】①迳: 取道,经过。
②纡曲:迂回曲折。
③形容:形态。
④践跻:登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略无阙.处(2)常闻峡中水疾.(3)每至晴初霜旦.(4)泠泠不绝.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3.阅读下列【甲】文中的语句,并从【乙】文中找出与其内容相近的句子来。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请简要概括【甲】文中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
5.请用恰当的成语或俗语,概括乙文“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一句的含义。
乙文译文:江水又向东流去,经过西陵峡。
《宜都记》里说:"从黄牛滩向东进入西陵峡,到西陵峡的出口一百里左右,山水曲曲折折,两岸山脉高峻、重重叠叠,不是日中,看不见太阳;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绝壁有的有千丈左右,那石头是彩色的,形状大多像一些东西。
树木高大茂密,到了春冬之交稍显凋零,猿啼的声音特别凄清,在山谷中回响,清脆的声音传送不绝。
"所说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山松说:“常听说峡中水流湍急,记录下来的或口口相传的都是拿恐惧相警戒,不曾有人称赞山水的美丽。
等到我来到这个地方,并感到欣喜以后,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
(二)【参考答案】1.(1)阙:通“缺”,缺口;(2)疾:快;(3)旦:早晨;(4)绝:消失。
2.(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3.(1)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4.夏天:水流湍急;春冬之时:水清山绿;秋天:猿鸣凄异5.答案示例:①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②百闻不如一见三、(甲)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乙)、《酒泉子长忆观潮》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解释下列词语。
(1)鲸波:(2)心寒:(3)既望:2、甲、乙两文在体裁上有何区别?3、甲文先用比喻写潮水变化,初时,后如,又用夸张手法写出白浪滔天的景象,此句是。
乙文同样用夸张手法写景的一句是。
4、甲乙两文都写弄潮儿挺立潮头、搏击巨浪的奇观,用了一个同样的细节描写展示出他们高超的技艺,甲文是,乙文是。
译文我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
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
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他们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
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1、巨浪指心中害怕恐惧农历十六2、甲文为记叙文,注重写景,乙文为宋词,语言精练3、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吞天沃日来疑沧海尽成空4、旗尾略不沾湿手把红旗旗不湿四、【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
②东阿王:曹植。
③洛神:洛水的女神。
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上下一.白()(2)从武林门而西.()(3)即.棹小舟入湖()(4)取道……石径塘而归.()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 ①才一举.头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C. 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D. 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②二者不可得.兼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8.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乙文译文:从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可(诗人的)心早已到西湖之上。
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船进入西湖。
山的颜色,就像美人的眉毛;(岸上) 花的美丽,就像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
刚一抬头,已经觉得很好看,全身心都沉醉了。
这时候我想用一句话把这种境况描写出来,竟然不知怎么写。
大约好像《洛神赋》中所说曹植由京都洛阳回封地,路过洛水,精神迷离恍惚时,忽见水边有个美女,是河洛之神,于是用大量华丽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爱慕的心情的时候。
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小修过去住的僧房。
游览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后走回来。
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仔细观赏。
到了十九日,收到了陶石篑的请帖,第二天早上,石篑兄弟偕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到了这里,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聚集到一起了。
5.(4分,每词1分,意思对即可)(1)全(2)往西走(向西去)(3)就,便(立即,马上)(4)回去(回来)6.(3分)D(得到 A.①消失②绝妙的,到极点的 B. ①抬起②发动 C. ①来得及②和)7.(6分,每句2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1)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于此的人啊!)(3)这时候想要用一句话描写(眼前美景)却无法做到,大概就像是曹植梦中初次遇到洛神时(那种惊艳的感觉吧)。
8.(3分)B(写湖心亭上与金陵人同饮,主要表达幸逢知己之乐。
)五、【甲】《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
【乙】《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