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黄河》教案设计

八年级地理《黄河》教案设计第一章:黄河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等。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发源地、全长和流域面积等基本信息。
3. 培养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
2. 黄河的发源地、全长和流域面积。
3. 黄河的主要支流和流域特点。
三、教学重点:1. 黄河的基本概况。
2. 黄河的发源地、全长和流域面积。
四、教学难点:1. 黄河流域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
2. 讲授法:讲解黄河的发源地、全长和流域面积等基本信息。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黄河流域的特点。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
2. 讲解黄河的发源地、全长和流域面积。
3. 分析黄河的主要支流和流域特点。
4.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5.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黄河流域示意图,并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
第二章:黄河的流域特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黄河流域的人文地理特点。
3. 培养学生对黄河流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点: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2. 黄河流域的人文地理特点: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
三、教学重点:1. 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点。
2. 黄河流域的人文地理特点。
四、教学难点:1.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
五、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点。
2. 讲授法:讲解黄河流域的人文地理特点。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黄河流域的典型实例,如水资源利用、农业发展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点。
2. 讲解黄河流域的人文地理特点。
3. 分析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
4.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5. 布置作业:让学生调查当地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黄河》的教学设计

《黄河》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学生通过学习上一节长江,对学习河流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教材主要从中国第二长河,“母亲河”的奉献中国的忧患,根治黄河四方面概况了黄河的整体地势特征本节的教学对学生今后学习我国的水资源,水能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由于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读图和析图的能力,同时学生学过《长江》一课,对河流的学习方法有了了解,为学习本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但学生对于本课提及的地上河的成因的分析及产生的危害和治理的分析,还不够具体和深入,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探究完成。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开发和治理的方案。
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成为地上河的成因和黄河的治理措施。
分析:从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过程中可体现出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从而可引出治黄的根本措施,所以“地上河”的成因是本节的重点。
黄河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都很丰富,如果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利于加快西北内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合理利用也将产生一系列问题,所以黄河的开发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
现实中,因为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等原因使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且近年出现断流现象,这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后果,也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黄河》八年级上册地理公开课教案

《黄河》八年级上册地理公开课教案教案概述:本节地理公开课的主题是《黄河》。
通过对黄河的地理位置、特点、发展历程、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方面的介绍,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第二长河——黄河。
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和流经的省份;2.了解黄河的特点和发展历程;3.了解黄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黄河的地理位置、特点和流域范围;2.黄河的发展历程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教学准备:PPT、教材《地理》第一册、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黄河的视频或展示黄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黄河的好奇心。
Step 2 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10分钟)通过PPT和地图展示,简单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和流经的省份。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大致位置和覆盖的区域。
Step 3 介绍黄河的特点(10分钟)通过PPT,介绍黄河的特点,例如: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有“中华母亲”之称;黄河水流量丰富,是中国重要的灌溉河流,被称为“黄金水道”等。
Step 4 介绍黄河的发展历程(15分钟)通过PPT,将黄河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进行介绍。
分别是黄河上游地区的黄土高原的阶段、黄河中游地区的丘陵地带的阶段、黄河下游地区的平原的阶段和黄河所流经的五个省份的区域的阶段。
Step 5 介绍黄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5分钟)通过PPT,介绍黄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例如,黄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都与黄河有着密切的联系,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地等。
Step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通过简单的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
Step 7 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或思考题,巩固学生对黄河的了解,并将作业布置在下一次课堂上检查。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黄河的讨论和思考,以及对练习题的回答,检查学生对黄河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

黄河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了解黄河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黄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4.通过对黄河水害成因及治理黄河措施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新中国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5.通过对“黄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是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二是千百年来,黄河又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的思想方法。
6.进一步树立正确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中“区际公平”的意识。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黄河的源流概况”、“黄河之利”、“黄河之害”和“黄河的治理”。
其中“母亲河的奉献”这一框题就是介绍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利用黄河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华北平原;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的忧患”主要是以人地协调的思想,分析黄河泛滥的原因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治理黄泛区的成就,这些知识可以归纳成以下示意图:应该指出的是,黄河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前者。
教材把断流问题作为“读一读”来处理的。
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黄河问题的认识。
对于凌汛,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黄河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黄河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黄河说课稿教案(说课稿)

黄河说课稿(一)说教材《黄河》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内容。
它是接中国地形,气候之后更直观动态地综合反映中国的自然环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西部大开发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①利用好黄河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是本节课的基础。
②分析“地上河”的形成及危害。
③搞好黄河的综合治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初步具有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生态、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
本课的教学重点:黄河存在的问题及综合治理。
教学难点是:“地上河”的形成及危害。
(二)说教学过程、教法、学法第一步: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VCD,展示黄河的景观,通过动态景观能生动地、真实准确地感受到黄河那种磅礴的气势,陶冶情操,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教师寻找切入点,自然导入新课。
第二步:学习新课(一)黄河的概况:这部分内容是这节课的基础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黄河水系图》、《中国地形图》找出下列内容:①发源地、入海、干流流经的省区。
②上、中、下游界线及所在的省区。
③主要支流。
然后发给学生一张无注记的黄河干支流图,要学生把以上的内容填写出来。
并让学生分析:黄河为什么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呢?通过学生的读图、填图活动突出了地理课“图不离手”这一特点。
这是“地理教学活动化”模式的第一步,既注重给学生提供过量的知识,又重视给他们创设“活动情境”。
(二)以“黄河——母亲河?害河?”为题,学生各持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然后找两个有代表性的学生发言,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补充。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害在哪里?学生产生了要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这时又再一次设置情景,播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黄河治理》VCD,启发、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究。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教师归纳、总结(三)分析“地上河”成因是本节课的难点。
《黄河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基本概况。
(2)掌握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等关键数据。
(3)了解黄河的流域特点,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合作能力。
(2)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流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基本概况。
(2)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等关键数据。
(3)黄河的流域特点,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
2. 教学难点:(1)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
(2)如何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地图、图片、视频、课件等。
2. 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白板等。
3. 学生准备:预习黄河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概况,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基本概况。
(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等关键数据。
(2)分析黄河的流域特点,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
4. 案例分析:(1)展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沙漠化的图片和视频。
(2)引导学生分析成因,讨论解决方法。
5. 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黄河流域环境问题的看法。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6.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黄河的重要性,呼吁学生关爱母亲河。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调查身边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现象,提出解决建议。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黄河》优秀教案

黄河引言1.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请一学生朗诵《黄河颂》“啊,黄河!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全文见参考资料]2.黄河——举世闻名的“害河”宣读史料记载:解放前的2000年间,黄河溃堤决口1591次,较大改道26次。
提前看黄河泛滥图,北面殃及海河,经海河大沽口入海,南面曾夺谁入江,这条变化无常的大河,滚滚浊流不知冲毁了多少良田沃土,吞噬了多少生命财产。
3.我们将怎样看待黄河的“功”与“过”呢?一、中国第二长河1.读“黄河水系图”找出:(1)发源地;(2)流经省、自治区;(3)源头卡日曲和支流渭河、汾河;(4)划分上、中、下游的河口、旧孟津及所在的省区;(5)注入海洋。
2.编顺口溜,背记流经省区建议:“巴(颜喀拉)山泉水卡日曲,五千五百(千米)流程长,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穿过黄土区,豫、鲁淤成地上河,向东缓流入渤海。
”3.通过对比,完成“想一想”一题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第2长河,而不说黄河是中国第2大河?[按径流量黄河排第8位,流域面积排第3位。
]注:表中①②系指中国主要河流的位次排列。
表中资料来源—《中国国情大辞典》、雍万里编《中国自然地理》。
二、母亲河的奉献1.指中国地形图提问:你记得宁夏、内蒙古(指位置)这两个地方位于什么干湿地区吗?[干旱区]你还记得这一大片华北平原是怎样形成的吗?[黄河等河流泥沙冲积形成的]2.讲述引黄灌溉的历史从秦代(公元前215年)起,我国劳动人民开凿引水渠(秦渠)之后,汉朝、唐朝相继引黄灌溉农田。
黄河水,使干旱土地展现出生机,塑造了“塞上江南”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建国后,又修建完善了排灌设施的引黄灌溉工程,形成今日的商品粮基地。
至于华北平原一向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近代现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啊,黄河,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保育下发扬滋长。
……。
”3.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1)看“中国地形图”。
八年级地理黄河教案

八年级地理黄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地区及注入的海洋。
2. 掌握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等基本概况。
3. 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流,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及流经地区2. 黄河的发源地、全长、流域面积3. 黄河的主要支流4. 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5. 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地区、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等基本概况。
2. 难点: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及环境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黄河的地理风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关注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黄河流域地理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播放黄河风光短片,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及流经地区。
2. 讲解黄河的基本概况:介绍黄河的发源地、全长、流域面积、主要支流等。
3. 分析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讲解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特征。
4. 探讨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水土流失、污染等问题,并提出保护措施。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绘制黄河流域地理特征示意图。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黄河流域地理特征的认识。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黄河流域环境问题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3. 小组竞赛:设计有关黄河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黄河基本概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绘制黄河流域地理特征示意图的质量。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团队协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黄河流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黄河》八年级上册地理公开课教案

《黄河》八年级上册地理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黄河的基本特征,包括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海洋等。
2.掌握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水文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了解黄河治理与保护的措施及成效。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黄河的基本特征、流域地理环境、治理与保护措施。
2.教学难点: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黄河流域地图3.黄河治理与保护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黄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我国的哪一条河流吗?它有什么特点?2.黄河的基本特征(1)展示黄河流域地图,介绍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海洋等基本信息。
3.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1)展示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讲解黄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植被等地理环境特点。
(3)讨论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黄河的水文特征(1)展示黄河的水文特征数据,引导学生关注。
(2)讲解黄河的水量、泥沙、洪水等水文特征。
(3)讨论黄河的水文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5.黄河的治理与保护(1)展示黄河治理与保护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关注。
(2)讲解黄河治理与保护的历史、现状及成效。
(3)讨论黄河治理与保护的重要性。
6.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的可持续发展。
7.课后作业(1)绘制黄河流域地图,标注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海洋等基本信息。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黄河的基本特征、流域地理环境、水文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黄河治理与保护的措施及成效。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但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黄河的水文特征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重难点补充: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2)在讲解黄河流域地理环境时,教师说:“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的家园,谁能告诉我黄河流域的气候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解释黄河流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及其对植被和农业的影响。
人教版初中地理黄河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黄河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上、中、下游分界点及主要支流。
3.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水文特征,包括含沙量、流域水系等。
4. 通过对黄河的学习,培养学生爱护母亲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黄河的地理概况、水文特征及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方案。
教学准备:黄河流域水系图、中国地形图、相关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欣赏黄河的美景。
2. 提问:你们对黄河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基本概况。
2. 引导学生通过黄河流域水系图,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上、中、下游分界点及主要支流。
三、课堂讲解1. 讲解黄河的地理概况,包括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2. 讲解黄河的水文特征,如含沙量、流域水系等。
3. 分析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如水土流失、地上河等。
4. 讲解治理黄河的措施,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
四、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黄河治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2. 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总结拓展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黄河地理概况、水文特征和治理措施的理解。
2. 提问:如何爱护母亲河?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六、课后作业1. 绘制黄河流域水系图,标注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上、中、下游分界点及主要支流。
2. 撰写一篇关于黄河治理的小论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总结拓展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黄河的地理概况、水文特征和治理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地图阅读和分析,提高读图用图技能。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使他们对黄河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①黄河基本情况
-发源地:巴颜喀拉山
-流经地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全长:约5464千米
-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千米
②黄河治理历程与措施
-治理重要性:防洪、灌溉、供水
-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成就:修建水库、堤坝、分洪蓄洪区
-治理措施:水土保持、退耕还林、加强污染防治
2.综合思维: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黄河治理与开发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数据、图表和实例来综合分析问题。
3.地理实践:引导学生关注黄河治理与开发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讨论如何在治理黄河的同时实现流域内的可持续发展。
4.人地关系:通过分析黄河治理与开发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治理历程、开发利用等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黄河治理与开发的平衡、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黄河大合唱》:让学生了解这首著名歌曲背后的历史背景和黄河治理的意义。
-《治理黄河的人》:介绍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治理的杰出人物,了解他们的贡献和治理成果。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治理措施,探讨可持续发展之路。
-《黄河文化》: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感受黄河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⑤黄河文化
-历史文化:黄河文明、古代诗词、民间故事
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黄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黄河发源于,注入 ,干流呈巨大的“ ”字形。
是中国第二 ________ 河。
2、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为 _________________3、黄河流经省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经的地形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支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水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河序号12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 八年级 地理 执笔人赵 课题黄河1、 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和各段的自然特征2、 了解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 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 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3、 通过黄河各开发和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黄河的治理和开发 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以及师生活动课前展示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及图填空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探究新知展示汇报4、黄河忧患:上、中、下游的表现?采取措施?上:中:下:实践创新总结: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1.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A.长江B 尼罗河C .黄河 D.亚马孙河2. “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反映了下列哪个地方的情景( )A.黄河上游B..黄河中游C.黄河下游D.长江下游3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A. 河水含沙量大B.黄河下游流速减慢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D.造林种草4•“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诗中“天上”和“海”分别是指()A. 唐古拉山、东海B.祁连山、黄海C •巴颜喀拉山、渤海 D.横断山、南海5. 下列有关黄河的说法,正确的()A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B•黄河流经我国湿润、半湿地区C.黄河流经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D .小浪底水利工程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6 .下列有关黄河的表述正确的是()A.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B. 黄河冬季无结冰期C. 黄河水量比珠江、长江小得多,不存在洪水的威胁D. 黄河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二、三级阶梯7 •右边“黄河流域图”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A甲B. 乙C. 丙D. 丁B.巴拿马运河京杭运河D.()B.鄱阳湖D. 太湖( )B.塔里木河D潢河( )B.长江D.怒江省( )B.湖南D.江苏8. 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是()A.苏伊士运河C.灵渠9.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A.洞庭湖C.青海湖10.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A.淮河C.湘江11. 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A.珠江C.额尔齐斯河12. 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分布在A.青海C.江西。
八年级地理《黄河》教案设计

八年级地理《黄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流域面积、全长、流经省份等。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以及流域内的地理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能通过地图找出黄河的流经路径及主要地形区。
4. 教育学生树立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黄河的基本概况。
2. 黄河的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流域内的地理特点。
三、教学难点1. 黄河流域的地形区分布。
2. 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黄河的地理图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地图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黄河的流经路径及地形区分布。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共同探讨黄河流域的保护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概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流域内的地理特点。
3. 地图分析:引导学生观察黄河流域地形图,找出黄河的流经路径及主要地形区。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黄河流域的保护措施展开讨论,并提出具体建议。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黄河基本概况的掌握程度,包括流域面积、全长、流经省份等。
2. 评估学生对黄河主要支流、上中下游分界点的理解和记忆。
3. 考查学生通过地图分析黄河流经路径及地形区分布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黄河流域保护措施的创意和可行性。
5. 观察学生在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中的态度和进步,以及对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意识的认识。
七、教学准备1. 准备黄河流域地形图、黄河流经省区图等相关教学地图。
2. 搜集黄河相关视频资料,如黄河壶口瀑布、黄河三角洲等。
3. 准备黄河流域环境保护案例材料,用于小组讨论。
4. 制作教学课件,包括黄河概况、黄河流域地形区分布等知识点。
5. 准备课后练习题,涵盖本节课主要内容。
八年级地理《黄河》教案设计

八年级地理《黄河》教案设计第一章:黄河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全长、流域面积等。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源头、上中下游划分及主要特点。
3. 培养学生对黄河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学习黄河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及流域面积2. 黄河的源头、上中下游划分3. 黄河的主要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河的基本情况、源头、上中下游划分及主要特点。
2. 教学难点:黄河源头的确定及上中下游划分的依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图片和地图,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黄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河。
2. 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全长、流域面积等。
3. 讲解黄河的源头、上中下游划分及主要特点。
4. 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黄河的认识和感受。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黄河的源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特点及保护意义。
2. 使学生掌握黄河源头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黄河源头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黄河源头的保护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特点及保护意义。
2. 教学难点:黄河源头保护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展示黄河源头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源头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黄河源头。
2. 讲解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3. 讲解黄河源头的保护意义。
4. 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黄河源头的认识和感受。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黄河的上中下游划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依据及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黄河上中下游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了解黄河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黄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4.通过对黄河水害成因及治理黄河措施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新中国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5.通过对“黄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是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二是千百年来,黄河又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的思想方法。
6.进一步树立正确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中“区际公平”的意识。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黄河的源流概况”、“黄河之利”、“黄河之害”和“黄河的治理”。
其中“母亲河的奉献”这一框题就是介绍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利用黄河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华北平原;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的忧患”主要是以人地协调的思想,分析黄河泛滥的原因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治理黄泛区的成就,这些知识可以归纳成以下示意图:应该指出的是,黄河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前者。
教材把断流问题作为“读一读”来处理的。
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黄河问题的认识。
对于凌汛,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黄河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黄河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
“根治黄河”是在上一个标题的基础上,介绍黄河的治理。
从上图可以看出,黄河“害”的根源是“沙”,就应该对“沙”采取措施,途径有二:一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梯田或打坝淤地;二是减淤,即建一些水利枢纽工程。
重点和难点:重点: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别大以及下游成为“地上河”的两大特征;黄河的治理及开发利用。
难点: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别大的原因;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凌汛的形成。
教法建议本节的第一框题“中国第二长河”并没有太难的知识点,建议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即这部分知识通过读图活动来完成。
关于黄河的“利”,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头查找资料,然后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如果没有黄河,中国将会怎样?”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黄河在国民经济、文化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
关于黄河的“害”,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结合各河段的特点,分组对不同河段进行分析,找到原因之后再一起讨论治理的措施。
这样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最终会使学生认识到:治理黄河的措施要“因地(河段)制宜”,黄河的开发利用要遵循“区际公平”的原则。
关于最后一个框题,可以找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介绍水利枢纽时,尤其要介绍小浪底工程,这是黄河中下游最大的一个水利工程,除了发电之外,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调水调沙,对于根治黄河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外,要通过介绍这一工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治理黄河的作用,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
教学设计方案1【教具】: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板书]一、黄河的基本概况[活动]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教师过渡]: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板书]二、黄河的水文特征[教师提问]: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以将长江、黄河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不大。
[板书]1、水量不大[提问]提起黄河,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黄河泥沙多)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补充]: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
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
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
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转折提问]:黄河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板图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板书]3、地上河[提问]这样的悬河有什么危害?(如有条件可以播放黄河泛滥时人民逃难的录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痛苦的回忆部分阅读材料(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
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
1938年黄河改道,滚滚黄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了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
),加深对黄河之害的理解,培养学生治黄的责任感。
[板书]4、易泛滥教学设计方案2[引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等基本内容,还学习了黄河的水文特征。
谁来说一说黄河的水文特征都有什么呢?(回答略)[过渡]黄河除了经常会泛滥之外,还有其它的灾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大家注意看黄河的流向,在上游和下游地区都出现了由低纬向高纬流动的河段,到了要结冰的季节,会出现什么情况?[讲解]介绍凌汛。
①危害:容易冲垮堤坝;对船只也有威胁②发生河段:上游宁夏和下游山东境内③发生时间: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引导学生利用气候知识分析)④解决措施:爆破[板书]5、凌汛[补充]除了上述的不利影响之外,还有一种,那就是断流。
[板书]6、断流[活动]请学生读黄河断流阅读材料并讨论:形成的原因:自然(降水较少);人为(上游和中游人口增多,工业及农业用水量过大,超过了自然限度)解决措施:统一管理,计划调配。
[提问]现如今,还有什么新的危害吗?[学生讨论回答]水污染问题等。
[转折提问]黄河虽然有这么多的不利方面,但它被称作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什么?如果没有黄河,中国将会是什么样子?[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小结]黄河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宁夏平原被称作?quot;塞上江南;是华北平原的塑造者。
[过渡]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同时又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治理与开发黄河。
[板书]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引导学生分析]:黄河多灾的原因是下游形成地上河,易泛滥成灾,但其根本原因是来自中游的泥沙,所以治黄的关健是治沙。
[板书]1、中游治沙[引导学生思考]:治理黄河Ω貌扇∧男┚咛宕胧┠兀浚ㄌ致酆笥山淌π〗幔?p>2、治黄的措施:下游:加固大堤:(应使学生明白这是应急措施,是治标。
)中游:①保持水土,植树造林;(是治黄的根本措施,是治本,展示图片)②打坝淤地,修筑梯田;(展示图片)③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展示图片)(②③两点是为了进一步保证①的实现;同时强调治理黄河一定要标本兼治)。
开发利用:①梯级开发上游水电;(请学生读图,找出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让学生明确位置)。
②引黄灌溉;(介绍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与华北平原,说明其有利的一面)。
长江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清楚长江的源地、入海口、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使学生知道长江的主要支流及长江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明确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3.使学生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及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认识到这条“黄金水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学生认识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危害性,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过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介绍“三峡水利工程”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学建议知识结构:本节教材分为四部分,包括“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和“黄金水道”。
其中“中国第一大河”这一框题介绍长江的长度、年径流量及流域面积,通过详实的数据证实长江不愧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条重要河流。
“巨大的水能”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水能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确了长江水能最丰富的地段以及在长江干流上重要的两座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与“三峡工程”。
“防洪与灌溉”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洪涝灾害的发生、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办法。
“黄金水道”一标题分析了长江在航运方面的优越自然条件,介绍了长江在我国内河航运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重点:长江的源流状况;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在水能、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作用。
难点:长江水能巨大的原因;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
教法建议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
在介绍河流概况时可以借助影像资料,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例如新课的引入,可以结合本节最开始摘录的《长江之歌》,配上音乐和长江的录像,展现长江雄浑、波涛汹涌、奔流入海、一泻千里的气势,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
在介绍长江水能资源时,可以播放长江主要峡谷地段水流湍急的影片,让学生认识到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地区。
关于长江洪涝灾害给当地带来的严重影响,可以让学生观看1998年抗洪的记录片,认识到洪灾给人民带来得灾难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