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药师中药调剂学重点

合集下载

中药调剂学知识复习汇总

中药调剂学知识复习汇总

前言:本记录为学习笔记,参照教材总结而成。

所讲内容均以《中药调剂学》为核心编排演讲,为各类中职、大专、高职中医药类专业中药调剂学理论部分的精华所在。

第一章绪论一、中药调剂的概念1、中药调剂根据医师处方,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调配成供患者使用的药剂的过程,它是一项负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术。

2、中药调剂学专门研究中药调剂理论和操作技术的一本应用学科。

3、中药调剂的内容(1)中药饮片调剂(2)中成药调剂二、中药调剂学的历史沿革及现代进展《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颁行的官修本草。

世界上最早的官办药房——太医局卖药所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局方《太平惠民和济局方》第二章中药调剂人员的职责和道德规范一、中药调剂人员的职责二、中药调剂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医药学的人道主义原则(1)尊重患者的生命(2)尊重患者的人格(3)尊重患者平等的医疗权力(4)尊重生命的价值2、社会效益优先原则3、诚实守信、交易公平原则4、尊重患者、慎言守密原则三、中药调剂人员的道德规范(药德)中药调剂人员的道德规范(简称“药德”),是调整和维护人员与被服务对象、调剂人员之间以及人员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包括调剂人员的药德观念和药德行为。

第三章中药的标准一、国家药品标准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1、国家药典(1)定义:是一个国家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由国家组织编纂和修订,并由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性。

(2)历史沿革:版本年份特点1 1953年只有一部,没收录中药材和中成药2 1963年分为中药、化学药品两部3 1977年收录药品增至1925种,收录了少数民族的药4 1985年出版了英文版5 1990年新技术、新方法的收录、增长6 1995年跌入取消拉丁文,才用英文7 2000年附录有很大的改进提高8 20XX年分为三部,增加了第三部生物制剂共八部,现行05版。

2、部颁标准药典的补充,法律效力二、地方药品标准综本章上面所诉:药品标准分为国家药品标准和地方药品标准,国家药品标准又分为药典和局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调剂技术_总复习_考试重点

中药调剂技术_总复习_考试重点

《中药调剂技术》期末考试闭卷部分总复习下篇第一卷【闭卷】问答、填空、名词解释の背多分1.什么是中药调剂?中药调剂可分为哪几类?答:中药调剂是指中药房、中药店的调剂工作人员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按医师处方要求,根据配方程序和原则,及时,准确地调配和发售药剂,直接供患者应用的一项操作技术。

中药调剂主要分为中药饮片调剂和中成药调剂。

2.中药调剂中级工考试的内容有哪些?答:[理论]基础:中药知识、中医知识、方剂学知识、中药炮制知识、药用植物知识。

专业:业务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质量标准与检验知识、工具设备知识。

[技能操作]实际操作能力:审查处方、调配药品、中药150种的处方应付。

计算能力:处方计价、文字能力、经营管理能力。

质量管理能力:经验鉴别方法。

工具设备使用维护能力、分剂量准确。

3.中药调剂员的主要职责是什么?答:①调剂工作者首先要讲“医德”;②按照医师处方要求,依据中药调剂常规、中药炮制规范、药品管理法等有关规定,进行中药饮片调配、中成药调配;③中药饮片调剂按调剂规程要求和传统调配习惯进行调配;④中药饮片调剂严禁以伪充真,以生代炙,生炙不分,乱代乱用;⑤毒性中药调配严格按《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进行调配;⑥根据中药煎煮常规进行煎煮;⑦解答中成药中药饮片的功效、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用药咨询;⑧根据中医辩证论治原则,合理推荐中成药。

4.简述调剂人员道德规范与准则。

答:①爱岗敬业,尽职尽责;②关心病人,热枕服务;③一视同仁,平等对待;④尊重人格,保护隐私;⑤尊重科学,精益求精;⑥语言亲切,态度和蔼;⑦不为名利,廉洁奉公。

5.什么是中药的性能?中药性能包括哪些内容?答:中药的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是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以及治疗法则为理论基础,以药物作用为依据,加以概括和总结得出的。

药物独特的偏性,可以以偏救偏,能够针对病情,发挥扶正祛邪、清除病因、恢复脏腑功能、纠正阴阳失衡等作用。

主管中药师中药调剂学重点

主管中药师中药调剂学重点

第一单元绪论要点:中药调剂与中药调剂学得概念第二单元调剂人员职责与道德规范细目一:调剂人员职责要点:各级调剂人员职责细目二:调剂人员道德规范要点:1、药学道德得基本原则与道德规范2、调剂人员道德责任与道德准则第三单元中药处方与处方应付细目一:组方原则要点:1、处方得概念2、君臣佐使得概念3、处方配伍规律细目二:处方类型要点:1、处方得意义2、处方得分类3、法定处方4、协定处方5、医师处方细目三:处方格式要点:处方格式与项目细目四:处方常用术语要点:1、处方常用术语及分类2、药引得概念及分类3、处方脚注得含义细目五:处方管理制度要点:处方管理制度细目六:处方药品得规范化名称要点:1、处方药品正名与应付常规2、处方药品合写与应付3、药品别名与应付第四单元中药配伍及用药禁忌细目一:中药配伍要点:1、“七情”配伍得概念及临床意义2、相畏得意义3、相反得意义4、相恶得意义细目二:用药禁忌要点:1、配伍禁忌得概念2、十八反3、十九畏4、妊娠用药禁忌5、中药注射剂得配伍禁忌与中西药物合用配伍禁忌第五单元合理用药细目一:概念要点:1、合理用药得概念2、合理用药得意义与目得细目二:合理用药指导要点:合理用药指导细目三:中药不良反应监测要点: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得概念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度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范围4、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程序细目四:中药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要点:1、中药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得基本概念2、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制度3、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方法与内容4、中药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得分类与临床表现5、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得常见因素及预防与治疗原则细目五:中西药相互作用要点:中西药合用得意义及合用中得不合理配伍细目六:药物经济学简介要点:药物经济学得意义与评价方法第六单元特殊中药得调剂与管理细目一:麻醉中药得调剂与管理要点:1、麻醉中药得概念及品种2、麻醉中药得使用3、麻醉中药处方管理制度细目二:毒性中药得调剂与管理要点:1、毒性中药得概念2、毒性中药得品种与分类3、毒性中药得调配管理制度4、毒性中药得用量用法5、毒性中药处方管理制度6、常见中药中毒反应与治疗得基本原则与知识细目三:贵细中药调剂与管理要点:1、贵细中药得概念2、品种确定原则3、调配与管理制度4、处方管理制度第七单元中药用量与计量细目一:中药用量要点:1、中药剂量得概念2、确定中药剂量得原则3、临床处方得用量规律4、特殊药材得处方用量要点细目二:中药计量及计量工具要点:1、古今度量衡对照及换算2、常用中药计量工具3、戥秤得使用方法第八单元中药调剂设施及工作制度细目一:基本设施要点:1、饮片斗柜及调剂台得构造2、常用调剂工具及用途细目二:斗谱排列原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要点:1、斗谱得排列原则2、特殊中药得存放细目三:调剂用药得供应要点:1、调剂用药供应2、查斗、装斗、调配、保管得关系细目四:调剂工作制度要点:1、审方制度2、计价制度3、调配制度4、复核制度5、发药制度第九单元饮片调剂操作规程细目一:收方要点:收方与处方审查细目二:计价要点:计价得原则与方法细目三:调配要点:中药处方得调配方法及注意事项细目四:复核要点:复核得工作程序细目五:发药要点:发药得工作程序细目六:调剂质量管理要点:1、配发药剂得质量要点2、检查方法及质量评定细目七:常用中药传统术语要点:常用中药传统术语第十单元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细目一: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要点:1、中成药调剂得基本概念2、中成药调剂得操作规程3、药品有效期得推算及判定细目二:中成药处方药要点:1、中成药处方药得基本概念2、常用中成药处方药得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三:中成药非处方药要点:1、中成药非处方药得基本概念2、非处方药得遴选原则3、常用中成药非处方药品种细目四:医疗机构自制制剂要点:1、医疗机构自制制剂基本概念2、医疗机构自制制剂配制规范3、医疗机构自制制剂使用注意第十一单元中药临方炮制细目一:中药临方炮制得基本要点要点:1、中药临方炮制得基本要点2、常用工具细目二:中药临方炮制方法要点:1、需临方碾捣或揉搓得药物性质及目得2、炒法得分类及操作要点3、炙法得分类及操作要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煅法操作要点5、蒸法操作要点6、煮法操作要点7、煨法操作要点8、水飞法操作要点第十二单元中药煎服细目一:煎药1、汤剂得分类2、汤剂得煎煮3、中药特殊煎药方法细目二:服药要点:1、服药温度2、服药剂量3、服药时间4、服药饮食禁忌细目三:煎药工作制度及操作常规要点:1、煎药工作制度2、煎药操作常规第十三单元药品采购与供应细目一:药品采购供应要点:1、医院药品采购原则2、药品采购供应程序细目二:药品入库验收要点:1、中药饮片得质量要点与入库验收2、中成药得质量要点与入库验收3、药品批准文号得表示方法与表示意义第十四单元中药品质变异细目一:霉变要点:1、中药发霉得原因2、预防中药霉变得措施3、常见得霉菌种类细目二:虫蛀要点:1、常见得中药害虫2、中药害虫得危害性3、害虫得主要来源4、害虫蛀蚀得防治措施细目三:变色要点:1、中药变色得原因及预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易变色得中药种类细目四:泛油要点:1、中药泛油得原因2、易泛油得中药品种细目五:气味散失1、气味散失得概念2、气味散失得原因3、易散失气味得中药品种细目六:其她变异现象要点:1、风化得概念与原因2、潮解溶化得概念与原因3、粘连得概念与原因4、腐烂得概念与原因5、易风化、潮解溶化、粘连、腐烂得中药品种第十五单元影响中药品质变异得因素细目一:中药变质得自身因素要点:1、中药得含水量与贮藏中药得安全水分2、中药水分与化学成分得关系3、中药得水分测试方法4、吸湿性与吸湿率细目二:中药变质得环境因素要点:1、中药变质得环境因素得种类2、影响虫霉生长发育得几个温度范围3、影响虫霉生长发育得几个湿度范围4、空气对中药变质得影响5、日光对中药变质得影响6、霉菌对中药变质得影响7、害虫对中药变质得影响8、N2、O2、CO2等气体对中药得影响及相互作用第十六单元中药养护技术细目一:干燥养护技术要点:1、干燥养护技术得种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曝晒法操作方法3、曝晒法注意事项4、曝晒法适应品种5、摊晾法操作方法6、摊晾法注意事项7、摊晾法适应品种8、高温烘燥法操作方法9、高温烘燥法注意事项10、高温烘燥法适应品种11、石灰干燥法操作方法12、石灰干燥法注意事项13、石灰干燥法适应品种14、木炭干燥法操作方法15、翻垛通风法操作方法16、密封吸湿法操作方法细目二:冷藏养护技术要点:1、冷藏养护得优缺点2、对温度得要求及适应品种细目三:埋藏养护技术要点:1、埋藏法得种类2、操作要点及适宜品种细目四:化学药剂养护技术要点:1、概念2、分类3、与中药接触得杀虫防霉剂得种类细目五:对抗同贮养护技术要点:1、对抗同贮养护技术得概念及原理2、常见得同贮药物细目六:无公害气调养护技术要点:气调养护得概念及原理第十七单元常用中药得养护细目一:常用中药材得养护要点:1、根及根茎类药材得养护2、叶、花、全草类中药得养护3、果实与种子类药材得养护4、茎皮类药材得养护5、菌类药材得养护6、动物类药材得养护7、贵细药养护与保管得特点8、鲜药养护与保管得特点细目二:中药饮片与炮制品得养护要点:1、饮片与炮制品得养护方法2、饮片与炮制品得变异现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细目三:中成药养护要点:1、常见中成药剂型得养护技术2、中成药常见得变质现象3、影响中成药变异得主要原因第十八单元医院药检工作及药品质量管理要点:1、药检室得设置2、工作职责与制度3、常用得药检方法及要点。

中药调剂学资料(重点总结)

中药调剂学资料(重点总结)

中药调剂学资料名词解释1.合理用药:指运用医药学综合知识及管理学知识指导用药,在充分了解疾病与药物得基础上,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地使用药物,达到最小得投入,取得最大得医疗与社会效益、2.中药得不良反应:中药得不良反应就是指合格中药在正常用法、用量时出现与用药目得无关得或意外得有害反应,包括中成药与中药饮片引起得不良反应、3.处方:俗称药方,就是由注册得执业医生与执业助理医生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得、由药品调剂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得医疗用药得医疗文书、4.中药正名:以《中国药典》一部,局、部颁《药品标准》或《炮制规范》为依据,以历代本草文献作参考得中药名称、5.临方炮制:在医师开具处方时,根据药物性能与治疗需要,要求中药店或医院中药房得调剂人员按医嘱临时将新鲜中药或生品中药饮片进行炮制加工得过程,简称“临方炮制”。

6.中药调剂: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根据医师处方或患者需求,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调配给患者使用得过程,它就是一项负有法律责任得专业操作技术、7.药品得安全性:指按规定得适应证与用法、用量使用药品后,人体产生毒副反应得程度。

8.药品质量特征:指药品与满足预防、治疗、诊断人得疾病,有目得地调节人得生理机能要求得固有特性。

包括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均一性、填空1.清炒包括炒黄、炒焦、炒炭2.药物对人体得效应具有两重性,即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3.中药调剂得质量管理包括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4.金银花又称忍冬花、双花、二花。

5.中药调剂按工作流程为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发药、6.晚期癌症患者可凭借《麻醉药品专用卡》,持本人身份证申请使用罂粟壳。

7.处方得意义在法律上、技术上、经济上。

8.使药有两种意义,引经药与调与药。

9.甘草又称粉甘草、国老、皮草。

10.硫磺在储存过程中易燃,冰片、薄荷易升华。

11.毒性中药就是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使人中毒或死亡得一类中药。

主管中药师-专业实践能力-中药调剂学-中药煎服

主管中药师-专业实践能力-中药调剂学-中药煎服

主管中药师-专业实践能力-中药调剂学-中药煎服[单选题]1.治疟药的服药时间为A.饭后B.饭前C.空腹D.随时E.发作前2~3小时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治疟药应在疟疾(江南博哥)发作前2~3小时服,使之达到截疟目的。

掌握“中药煎服”知识点。

[单选题]2.滋补药宜A.饭前服用B.饭后服用C.睡前服用D.早、中、晚服用E.随时服用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热性病者宜冷服。

驱虫药和泻下药宜空腹服。

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饭后服。

滋补药宜饭前服。

[单选题]3.须趁热服下的药物是A.滋补药B.解表药C.治疟药D.驱虫药E.安神药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服药时间,必须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

1)滋补药宜在饭后服下,使之同食物中营养成分一并吸收,以利身体康复。

2)慢性病必须服药定时,使体内保持一定的血液浓度。

3)解表药煎后应趁热服下,覆盖衣被,令其微汗,促使汗解,表解即可停药。

4)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应在饭后立即服下,以减轻对胃肠的刺激。

5)驱虫、攻下药最好是空腹服。

空腹服药力集中,起效快。

6)安神药应在临睡前服。

7)治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2—3小时服,使之达到截疟目的。

8)特殊方剂应遵医嘱服用。

掌握“中药煎服”知识点。

[单选题]4.驱虫、攻下药宜A.临睡前服B.饭后服C.空腹服D.餐中服E.米汤送服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服药时间,必须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

1)滋补药宜在饭后服下,使之同食物中营养成分一并吸收,以利身体康复。

2)慢性病必须服药定时,使体内保持一定的血液浓度。

3)解表药煎后应趁热服下,覆盖衣被,令其微汗,促使汗解,表解即可停药。

4)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应在饭后立即服下,以减轻对胃肠的刺激。

5)驱虫、攻下药最好是空腹服。

空腹服药力集中,起效快。

6)安神药应在临睡前服。

7)治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2~3小时服,使之达到截疟目的。

8)特殊方剂应遵医嘱服用。

掌握“中药煎服”知识点。

[单选题]5.与黄酮类成分生成难溶性络合物的是A.玻璃器B.搪瓷制器C.砂锅D.铁质器E.铜质器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铁质器虽传热快,但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并能在煎制过程中与中药所含多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如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汤液的色泽加深,药味变涩变酸;与黄酮类成分生成难溶性络合物;与有机酸生成盐类等,影响中药的疗效。

初级中药师中药调剂学复习材料

初级中药师中药调剂学复习材料

初级中药师中药调剂学复习材料中药调剂学第一单元绪论中药调剂:是指中药房、中药店的调价人员根据医师处方要求,按照配方程序和原则,及时、准确地调配和发售中药饮片或中成药的一项操作技术。

中药调剂学:研究中药饮片或中成药调配、服用及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第二单元调剂人员的职责与职业道德规范一、各级调剂人员的职责(一) 主任中药师职责1、主持药房或调剂室的技术工作。

2、指导并参与复杂的药剂调配和制剂,确保配发的药品质量。

3、督促检查毒、麻、贵重中药等药品的使用管理,以及药品的检验和鉴定工作,负责本单位所有药品质量。

4、深入各科室了解用药和管理情况,征求意见,介绍新药,必要时参加院内疑难病例会诊及病例讨论。

5、组织开展科学研究,进行加工炮制方法和医院院内制剂的配制工作,改进调剂服务质量,指导技术革新和新技术的应用等。

6、担负教学工作、指导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学习,做好本科人员的技术考核和业务学习。

副主任药师协助主任药师工作,在无主任药师的情况下,执行主任中药师职责。

(二) 主管中药师职责1、在主任的指导下工作。

2、指导药品调剂、制剂、煎药和加工炮制,负责药品的检验、鉴定,保证所在岗位药品质量符合药典、局颁药品标准和中药炮制规范等规定。

3、经常深入各科室了解用药和管理情况,征求用药意见,并在主任药师的指导下介绍新药。

4、检查毒性中药、麻醉中药和贵重中药及其他药品的使用情况、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上报。

5、参加科学研究,进行加工炮制方法和医院院内制剂的配制。

6、担任进修、实习人员的教学培训工作,协助组织技术人员的业务学习。

(三) 中药师的职责1、在上级药师的指导下工作。

2、参加药品调配、制剂、煎药和药材加工炮制,在主管药师的指导下负责所在岗位的药品检验、鉴定和仪器的使用保养,保证药品质量符合药典、局颁药品标准和中药炮制规范等规定。

3、经常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药品的使用情况,征求用药意见,4、检查所在岗位毒性中药、麻醉中药和贵重中药的使用情况、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上报。

第七章中药调剂考点总结

第七章中药调剂考点总结

第七章中药调剂操作得基本技能知识第一节中药处方一、处方得意义就是医师辨证论治得书面记录与凭证,反映了医师得辨证立法与用药要求,具有法律意义。

二、处方得格式组成 1 2 3处方前记医疗机构名称门诊或住院病历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别或病区与病位号临床诊断及开具日期等★★A处方正文以Rp或R标示分列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用量处方后记医师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药品金额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三、处方得常用术语(一)与药名有关得术语1、炮制类 2、修治类 3、产地类4、品质类 5、采时、新陈类 6、颜色、气味类(二)与调剂有关得术语1、中药调剂 2、饮片用量 3、饮片常规用量4、脚注 5、小包装中药饮片(三)与煎煮等有关得术语1、脚注 2、煎药量 3、煎药方法四、处方调剂得流程:审方、计价、调配、复核与发药★★A X“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第二节处方审核一、处方审核得原则与要求在审方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审查处方各项内容2、药师审核处方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如有妊娠禁忌、配伍禁忌、超剂量用药、超时间用药、服用方法有误、毒麻药使用违反规定等,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

3、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4、处方一般以当日有效,特殊情况最长不得超过3天。

5、药师不应擅自涂改医师处方所列得药味、剂量、处方旁注等。

二、处方审核得主要内容(一)处方规范性1、中药饮片处方书写要求(1)体现“君、臣、佐、使”。

(2)名称、用法、用量按《中华人民共与国药典》规定准确使用有配伍禁忌与超剂量使用双签名(3)法定剂量单位以克为单位。

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4)对产地、炮制、调剂、煎煮有特殊要求得,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中药调剂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调剂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调剂学知识点总结一、中药调剂学概述中药调剂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是指按照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结合具体患者的病情特点,对中药进行配伍、熬煎等加工制作工作。

它的主要任务是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中药调剂学涉及中药的加工、配伍、熬煎及储存等方面的知识,对于中医药临床实践非常重要。

二、中药调剂学的基本原则1、四气调剂原则中医药理论中有四气调剂原则,分别是寒温凉热之气。

根据四气调剂原则,我们在进行中药配伍和熬煎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并进行合理的配伍,从而达到调和四气的目的。

2、五味调剂原则中医药理论中还有五味调剂原则,分别是辛、甘、酸、苦、咸五味。

根据五味调剂原则,我们在进行中药调剂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五味中药,并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达到兼顾五味的目的。

3、辩证施膳原则中医药理论中有辩证施膳原则,指根据不同的中医辨证进行膳食调养。

在中药调剂学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辨证进行中药调剂,因为不同的患者的辨证不同,所需的中药也会有所不同。

4、个体差异原则中药调剂学认为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都会影响中药的制剂和调配,因此在进行中药调剂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制订出适合患者的个体化中药调剂方案。

5、材料新鲜原则中药调剂学强调中药熬煎及配伍时需要使用新鲜、无虫蛀、无霉变、无虫蛀、色、味符合标准的中药材料,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安全。

三、中药调剂学的主要内容1、中药材的加工中药调剂学中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就是对中药材进行加工。

中药材的加工是中药调剂学的第一环节,加工的好坏直接影响中药制剂的质量。

加工包括去杂、破碎、粉碎、煅炼等步骤。

2、中药材的配伍中药材的配伍是指根据中医药理论,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结合中药性味归经等理论对中药进行合理的搭配。

合理的中药配伍可以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3、中药熬煎中药熬煎是将中药材和其他辅料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煎煮,从而提取出中药的有效成分。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执业药师在中药调剂操作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知识,下面是我对这方面知识的总结。

首先,执业药师需要了解中药调剂的基本原则。

中药调剂是指根据医生开具的中药处方,通过选取合适的药材和方法,将药物在药房进行加工和配制,使其适应病人的需要。

中药调剂需要遵循中医药学的基本原则,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体质来调配药物,如寒凉病人宜选用温热的药材,而燥热病人则宜选用寒凉的药材。

其次,执业药师需要掌握中药的基本知识。

中药调剂是基于药材的,所以药师需要了解中药的功效、用法、剂量等信息。

药师需要了解各种中药材的性味归经,以及药物对脏腑的作用和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此外,对于一些常用的中药材,药师还需要掌握其药用部位和采集方法,以及质量控制和储存方法等知识。

再次,执业药师需要熟悉中药的制剂和配伍规律。

中药调剂中,药师需要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来选取合适的药材进行配制。

因此药师需要了解中药的各种制剂形式,如汤剂、丸剂、散剂等,以及各种制剂的配伍要求。

在配制过程中,药师还需要注意药材的比例、加工方法和浸泡时间等因素,确保中药调剂的质量和疗效。

另外,执业药师需要掌握中药调剂的操作技能。

中药调剂的操作技能包括研磨、煎煮、浸泡等过程。

在研磨过程中,药师需要掌握研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以及研磨的时间和力度。

在煎煮过程中,药师需要了解不同药材的煎煮时间和火候控制。

此外,药师还需要了解中药浸泡的方法和时间,以及不同药材所需要的浸泡条件。

最后,执业药师需要了解中药调剂的质量控制和安全问题。

中药调剂涉及到药材的质量、清洁度和杂质等问题,药师需要确保所使用的药材符合要求,并注意药材的存储和保管。

此外,药师还需要注意中药调剂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如避免伤害和交叉污染等。

综上所述,执业药师在中药调剂操作中需要掌握中药调剂的基本原则、药物知识、制剂和配伍规律、操作技能以及质量控制和安全问题。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保证中药调剂质量和疗效、提高病人满意度至关重要。

主管中药师中药调剂学总结

主管中药师中药调剂学总结

中药调剂学997、1030、1058、妊娠禁忌禁用: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马钱子、附子、天仙子、牵牛子、千金子、千金子霜、巴豆、巴豆霜、轻粉、雄黄、斑蝥、水蛭、土鳖虫、关木通、川牛膝、三棱、莪术、甘遂、芫花、京大戟、商陆、丁公藤、芒硝、玄明粉、阿魏、猪牙皂、益母草、麝香、天山雪莲、鳖甲胶、陆英。

慎用:通经祛淤、行气破滞以及药性辛热蟾酥、干蟾、穿山甲、硫黄、赭石、菊三七、冰片、禹余粮、干漆片、姜黄、天南星、急性子、常山、制川乌、制草乌、白附子、关白附、草乌叶、番泻叶、枳实、枳壳、华山参、三七、大黄、王不留行、郁李仁、西红花、红花、凌霄花、桃仁、肉桂、苏木、虎杖、卷柏、漏芦、牛膝、蒲黄、瞿麦。

中药饮片炮制品质量要求:炒黄药物色泽均匀,有药材固有气味,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炒炭药物基本保持原片型,生片和完全炭化片不得超过5%,不允许炭化蒸制后药物表面略鼓起,内无生心,色泽黑润,未蒸透的不得超过3%发芽类发芽率不得低于85%,水分小于13%,药屑杂质小于1% 蜜炙色泽均匀,有光泽,不黏手,有辅料香气。

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药屑、杂质不得超过0.5%,水分不得超过15%.果实种子类药含药屑,杂质小于3%根茎类药含药屑,杂质小于2%动物类药含水分7%-13%中药饮片根、根茎、藤木类含水分应控制在7%-13%饮片的水分9-13%保养:中药对气温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在常温(5-20℃)下,药材成分基本稳定,利于贮藏。

仓库20℃,65%-75%。

;饮片库房25℃通常把15-35℃之间的温度范围称为害虫的适宜温度区。

在这一温度范围内,从25-32℃之间是害虫最适宜温度范围。

从0-15℃或35-40℃是害虫不活动范围。

一般把50℃-60℃之间的温度范围称为害虫的致死高温区。

通常把-4℃以下的温度称为害虫的致死低温区。

在这一温度范围内,虫体体液结冰,细胞原生质冻损而脱水致死。

常见的药材害虫有:谷象、米象、大谷盗、赤拟谷盗、药谷盗、锯谷盗、日本标本虫、烟草甲虫、赤毛皮蠢、地中海粉螟、印度谷螟、粉斑螟、粉蜡等10余种。

主管中药师知识点总结

主管中药师知识点总结

主管中药师知识点总结一、中药学1、中药学的基本概念: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包括中药材和中药制剂)的科学,是以中药学理论、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中药学是在中医药学的理论指导下,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备学等科学技术知识而形成的一门综合学科。

2、药物的来源药物的来源主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

中药材是指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等各种天然物质,用于治疗、保健的原料,大多数中药材是天然产物,如枸杞、黄芪、当归、石斛等。

中药饮片是一种制剂形式,是将中药材经过加工、炮制、切片等方法制成的成品,如枸杞子、党参片、蒲公英叶等。

中药制剂是将中药材或中药饮片通过提取、浸出、蒸馏等方法得到有效成分,然后以加工制剂方法制成的成品,如黄连胶囊、板蓝根颗粒、蒲公英口服液等。

3、中药的质量标准中药的质量标准包括:质量标准、质量控制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

主管中药师需要熟悉各种中药的质量标准,掌握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

4、中药的功效作用中药的功效作用是指中药对人体所具有的治疗、保健作用,主要包括: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益肾固精、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理气解郁等。

5、中药的配伍禁忌中药的配伍禁忌是指中药在配伍使用时需要遵循的一些规则,主要包括:忌同功相似、忌类同同味、忌异代异味、忌异性异味等。

6、中药药学中药药学是指中药制剂的研制、提取、分离、纯化等药物化学、制剂学、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7、中药贮藏中药贮藏是指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在储存、保管、运输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些规则,主要包括:避光、干燥、通风、避潮、防虫等。

8、中药的配制配制中药是指将中药材或中药饮片按照一定的比例、方法进行配比、加工制作成中药制剂的过程。

9、中药的药理作用中药的药理作用是指中药对机体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和药物代谢机制的研究。

10、中药的药效学中药的药效学是指中药对疾病所产生的治疗和作用的研究。

二、中药与中医药理论1、中医药理论中医药理论是指中医传统理论的总称,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理论、六经辨证论治等。

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之中药调剂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之中药调剂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之中药调剂基本知识与操作技术1.配伍禁忌“十八反”歌诀半萎贝蔹及攻乌——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萎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藻戟芫遂俱战草——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诸参辛芍叛藜芦——藜芦反诸参(南沙参、玄参,人参、苦参、丹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十九畏”歌诀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十九畏列述了 9 组 l9 味相反药,详细是:硫黄畏芒硝(包含玄明粉),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包含巴豆霜)畏牵牛子(包含黑丑、白丑),丁香(包含母丁香)畏郁金,芒硝(包含玄明粉)畏三棱,川乌、草乌(包含附子)畏犀角,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2.妊娠禁忌妊娠禁用中药:(剧毒或性能峻猛的中药)动物类:土鳖虫、水蛭、斑蝥、蜈蚣、麝香。

土鳖蛭蚣麝上斑(至公社上班);除毒性药外,还有丁公藤、天山雪莲、阿魏、猪牙皂、黑种草子、商陆、京大戟、牵牛子、芫花、、玄明粉、芒硝、制川乌、三棱、莪术。

妊娠慎用中药:(活血祛瘀、破气行滞、攻陷通便、辛热及滑利类中药)三七、干漆、大黄、王不留行、木鳖子、牛膝、片姜黄、白附子、西红花、肉桂、华山参、冰片、红花、苏木、卷柏、枳壳、枳实、虎杖、郁李仁、穿山甲、桃仁、常山、通草、硫磺、番泻叶、蒲黄、漏芦、赭石、瞿麦、蟾酥、禹余粮。

3.饮食禁忌常山——葱;地黄、首乌——葱、蒜、白萝卜;人参——白萝卜;薄荷——鳖肉;茯苓——醋;鳖甲——苋菜;蜜——生葱。

1.常用药引黄酒——活络丹、跌打丸、七厘散;生姜——藿香正气丸、附子理中丸;盐水——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焦三仙——至宝锭;芦根汤——银翘解毒丸;清茶——川芎茶调散;米汤——四神丸、换衣丸。

滴丸、软膏剂、滴眼剂(白日用)、眼膏剂(睡前用)、鼻喷雾剂(使用程序)、栓剂、气雾剂(使用程序)的注意事项。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调剂操作4大必会考点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调剂操作4大必会考点

第七单元中药调剂操作4大必会考点1.处方的基本知识2.调剂的流程——审核3.调剂的流程——调配4.毒性中药必会考点1处方基本知识1.处方构成2.处方开具当日有效,延长有效期不能超过3天。

3.每张中成药处方不能超过5种药品。

4.中药注射剂单独开具处方。

【例·最佳选择题】下列除哪些项外均属处方前记A.医院名称B.用量C.住院号D.科别E.性别『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前记: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中医临床诊断及开具日期等【例·综合分析选择题】某患者,因头晕不适去县医院看中医大夫,医生开完处方后,其本人带着中药处方来药店配药,处方药品如下:东阿胶10g ,明天麻9g ,蔓荆子12g ,炒白术15g,空沙参10g,金不换6g,二母各9g,香白芷9g,陈皮12g。

请综合分析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该处方用药中哪两个是医师对品质和产地提出要求的A.香白芷与陈皮B.香白芷与明天麻C.香白芷与东阿胶D.明天麻与东阿胶E.明天麻与陈皮『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品之类:明天麻、子黄芩、左牡蛎、左秦艽、金毛狗脊、鹅枳实、马蹄决明、九孔石决明。

产地类:怀山药、田三七、东阿胶、杭白芍、广藿香、江枳壳。

2.处方中的两位药金不换与空沙参是下列哪两个药的别名A.茜草与北沙参B.茜草与南沙参C.三七与北沙参D.三七与丹参E.三七与南沙参『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三七的别名:金不换、田三七、参三七、旱三七、滇七。

南沙参:空沙参、泡沙参、白沙参、白参。

3.上述处方中的蔓荆子与炒白术应该分别对应给哪种炮制品A.清炒蔓荆子与清炒白术B.生蔓荆子与麸炒白术C.清炒蔓荆子与酒炒白术D.清炒蔓荆子与麸炒白术E.生蔓荆子与生白术『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需调配麸炒品,如僵蚕、白术、枳壳等。

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需调配清炒品,如紫苏子、莱菔子、谷芽、麦芽、王不留行、酸枣仁、蔓荆子、苍耳子、牛蒡子、白芥子等。

主管药师《中药师基础知识》重点资料

主管药师《中药师基础知识》重点资料

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1.升降浮沉是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凡气温热,味辛甘的药物大多有升浮作用,凡气寒凉,味苦酸的药物,大多有沉降作用;花叶及质轻的药物大多升浮,子、实及质重的药物,大多沉降。

2.十八反: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功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3.十九畏: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使相欺。

4.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

5.相须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相使是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知母配贝母可以增强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石膏配牛膝治胃火牙痛,石膏为清胃降火、消肿止痛的主药,牛膝引火下行,可增强石膏清火止痛的作用。

6.温法: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适用于脏腑的沉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阳气衰微等;消法: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适用于致食停滞、气滞血瘀、症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

7.治法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①汗法,适用于外感表证、疹出不透、疮疡初起,以及水肿、泄泻、咳嗽、疟疾等有表证者;②吐法,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之癫狂、喉痹,以及霍乱吐泻不得证;③下法,适用于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不消、结痰停饮,以及虫积等证;④和法,适用于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或邪犯少阳,证属半表半里等;⑤清法,适用于热证、火证、热甚成毒,以及虚热等;⑥温法,适用于脏腑之沉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阳气衰微等;⑦消法,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⑧补法,适用于各种虚证。

初级中药师中药调剂学讲义

初级中药师中药调剂学讲义

初级中药师中药调剂学讲义一、中药调剂的基本概念中药调剂,是指以中草药来进行复方组合,加以搅拌、煎煮、炒、凝固,并加以分剂、包装、代用或其他处理,制成方剂或剂型,以满足药理作用与临床使用要求的技术活动。

中草药的复方组合,是中医经年累月的研究成果。

复方制剂的每个成份在药理上有一定的作用,又以药与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调和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从而具有拔病救困、安神定惊、疗伤止痛大概率、服药安全、方便适用等特点,是我国特色传统药物而备受欣赏。

二、中草药复方制剂的特点1、双重效果:各药成份在功能上有活性较高的,配伍时错开其作用高峰期或配伍时互相抑制,促进了每种各药成份的药理作用的提高。

2、协同效应:双重功效表现为产生新的更有效的成份,使各有效药成份产生活性变化,作用更为显著和迅速,适应多种情况。

3、平衡补药:根据有效药成份特性,可有效改善某些草药成份药性太重,或有害物质过多的情况,增药,抑药,起到调和作用。

4、安全性:药剂的合理配伍,改善了单味药的安全性,使药力适宜,而无可能引起剂量相比而言,可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从而有效治病救人。

五、中药调剂的准则1、简捷效力:复方制剂的成份配伍一般不超过8味,只选取有效成份,简洁而有效,科学配伍,有利于改善活性成份,以增强其疗效、安全性,达到简捷效力。

2、合理搭配:复方制剂的药效是草药成份特性的综合体现和协同作用,是草药成份特性和药理作用互相促进,兼顾病情和病人药感等情况,应用科学的思维去搭配复方制剂,做到草药成份兼容,活性适宜。

3、有序调剂:复方制剂应先选择和分析有效药材,把握每一种药材的特性,严格遵循合理的配伍原则,以达到理应的治病效果。

4、审批执行:根据复方制剂的不同性质,应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审核制作是否符合标准,另外还要按照规定执行质量管理规范,落实药剂配置有序,监督质量保证体系。

2024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章节重点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

2024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章节重点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

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房工作区域的清洁和消毒:中草药调剂的工作区域必须保持清洁,并进行定期的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和药品污染。

2.药材的贮存和保管:中草药应当储存在通风、干燥、无异味、无虫
害的仓库或药品柜中。

不同草药应分开贮存,以防止相互污染和混淆。


照相关规定,药材应定期检查并核对存货,过期或发霉变质的草药应及时
处置。

3.称量和计量技术:调剂中草药时,需要准确称量和计量每一味药材
的数量。

技术操作包括使用电子天平、称量纸等称量工具精确地称量,使
用药瓶、小药杯等容器准确计量。

4.药材的研磨和研磨技术:对于需要研磨的药材,如茯苓、白芍等,
需要使用砂糖磨等工具进行研磨,以确保药材的颗粒大小均匀。

5.配伍技术:中药的调剂不仅仅是单味药的简单组合,还需要根据处
方进行药味的配伍搭配,以达到有效的药效。

配伍技术包括对不同药味的
性味归经的理解,根据不同病情和病因进行合理的搭配,避免不良的药物
相互作用。

6.剂型制备:药品的剂型制备是中药调剂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剂型包
括汤剂、丸剂、散剂、浸膏剂等。

对于不同剂型的制备,需要熟悉相应的
工艺流程和配方,并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制备。

以上是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的一些重点,对于执业药师来说,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提高其在中药调剂操作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确保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主管中药师《中药调剂学》考点模拟试题:中药配伍及用药禁忌

主管中药师《中药调剂学》考点模拟试题:中药配伍及用药禁忌

主管中药师《中药调剂学》考点模拟试题:中药配伍及用药禁忌一、A11、下列有关妊娠禁忌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峻下逐水药、毒性药、破血逐瘀药B、能影响胎儿生长发育、有致畸作用的药物C、能造成堕胎的药物D、具有消食导滞功能的药物E、具有芳香走窜功能的药物2、以下不属于"七情"配伍的临床意义的是A、为相须、相使的配伍关系,因协同作用而扩大其治疗范围,或增强疗效,临床配方时要充分利用B、为相畏、相杀的配伍关系,有利于减轻或消除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剧烈药时,必须考虑选用C、相恶的配伍关系,能使药物功效降低或损失,用药时应加以注意D、相反的配伍关系,能使一些本来单用无害的药物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使用E、无单独应用的方剂3、相畏的意义A、一种药物能消除或减轻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B、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C、辅药配合主药,互相增强作用D、两种药物的合用能互相抑制、降低或丧失药效,属配伍禁忌E、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者副作用,属配伍禁忌4、相杀的意义是A、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B、即一种药物能消除或减轻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C、两种药物的合用能互相抑制、降低或丧失药效D、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者副作用E、辅药配合主药,互相增强作用5、相反的意义是A、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B、一种药物能消除或减轻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C、两种药物的合用能互相抑制、降低或丧失药效D、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者副作用E、辅药配合主药,互相增强作用6、相恶的意义是A、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B、即一种药物能消除或减轻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C、两种药物的合用能互相抑制、降低或丧失药效D、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者副作用E、辅药配合主药,互相增强作用7、下列不属于"十八反"的是A、海藻、大戟、芫花不能与甘草合用B、半夏、瓜萎、贝母、白蔹不可与川乌合用C、藜芦不能与人参、细辛合用D、人参、细辛可以同白芍合用E、草乌不可与贝母合用8、能降低降糖药物疗效的中药是A、甘草、鹿茸B、拳参、虎杖C、橘皮、忍冬叶D、黄芩、槐米E、石膏、代赭石9、下列属于妊娠禁用药是A、蟾酥B、硫黄C、枳实D、牛膝E、千金子10、甘遂与大枣的关系是A、相畏B、相反C、相使D、相杀E、相恶11、下列药物配伍属于十九畏的是A、甘草与芫花B、藜芦与丹参C、山药与天花粉D、乌头与半夏E、水银与砒霜12、不能与草乌同用的是A、川乌B、瓜蒌C、附子D、甘草E、人参13、下列不属于十八反的是A、甘草与甘遂B、川乌与半夏C、硫磺与朴硝D、藜芦与人参E、附子与白及14、下列可以与藜芦同用的是A、党参B、赤芍C、苦参D、甘草E、白芍15、不能与牵牛子同用的是A、丁香B、芫花C、半夏D、肉桂E、巴豆16、下列不属于十九畏的是A、水银与砒霜B、巴豆霜与牵牛子C、草乌与半夏D、狼毒与密陀僧E、丁香与郁金17、清开灵注射液与5%葡萄糖配伍产生A、气体B、浑浊C、絮状沉淀D、棕褐色沉淀E、胶状现象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妊娠禁用药大多为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中药,凡禁用的中药绝对不能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绪论要点:中药调剂与中药调剂学的概念第二单元调剂人员职责与道德规范细目一:调剂人员职责要点:各级调剂人员职责细目二:调剂人员道德规范要点:1.药学道德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2.调剂人员道德责任和道德准则第三单元中药处方与处方应付细目一:组方原则要点:1.处方的概念2.君臣佐使的概念3.处方配伍规律细目二:处方类型要点:1.处方的意义2.处方的分类3.法定处方4.协定处方5.医师处方细目三:处方格式要点:处方格式和项目细目四:处方常用术语要点:1.处方常用术语及分类2.药引的概念及分类3.处方脚注的含义细目五:处方管理制度要点:处方管理制度细目六:处方药品的规范化名称要点:1.处方药品正名与应付常规2.处方药品合写与应付3.药品别名与应付第四单元中药配伍及用药禁忌细目一:中药配伍要点:1.“七情”配伍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相畏的意义3.相反的意义4.相恶的意义细目二:用药禁忌要点:1.配伍禁忌的概念2.十八反3.十九畏4.妊娠用药禁忌5.中药注射剂的配伍禁忌与中西药物合用配伍禁忌第五单元合理用药细目一:概念要点:1.合理用药的概念2.合理用药的意义和目的细目二:合理用药指导要点:合理用药指导细目三:中药不良反应监测要点: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概念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度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范围4.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程序细目四:中药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要点:1.中药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基本概念2.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制度3.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方法与内容4.中药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5.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常见因素及预防和治疗原则细目五:中西药相互作用要点:中西药合用的意义及合用中的不合理配伍细目六:药物经济学简介要点:药物经济学的意义和评价方法第六单元特殊中药的调剂与管理细目一:麻醉中药的调剂与管理要点:1.麻醉中药的概念及品种2.麻醉中药的使用3.麻醉中药处方管理制度细目二:毒性中药的调剂与管理要点:1.毒性中药的概念2.毒性中药的品种与分类3.毒性中药的调配管理制度4.毒性中药的用量用法5.毒性中药处方管理制度6.常见中药中毒反应和治疗的基本原则与知识细目三:贵细中药调剂与管理要点:1.贵细中药的概念2.品种确定原则3.调配与管理制度4.处方管理制度第七单元中药用量与计量细目一:中药用量要点:1.中药剂量的概念2.确定中药剂量的原则3.临床处方的用量规律4.特殊药材的处方用量要点细目二:中药计量及计量工具要点:1.古今度量衡对照及换算2.常用中药计量工具3.戥秤的使用方法第八单元中药调剂设施及工作制度细目一:基本设施要点:1.饮片斗柜及调剂台的构造2.常用调剂工具及用途细目二:斗谱排列原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要点:1.斗谱的排列原则2.特殊中药的存放细目三:调剂用药的供应要点:1.调剂用药供应2.查斗、装斗、调配、保管的关系细目四:调剂工作制度要点:1.审方制度2.计价制度3.调配制度4.复核制度5.发药制度第九单元饮片调剂操作规程细目一:收方要点:收方与处方审查细目二:计价要点:计价的原则与方法细目三:调配要点:中药处方的调配方法及注意事项细目四:复核要点:复核的工作程序细目五:发药要点:发药的工作程序细目六:调剂质量管理要点:1.配发药剂的质量要点2.检查方法及质量评定细目七:常用中药传统术语要点:常用中药传统术语第十单元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细目一: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要点:1.中成药调剂的基本概念2.中成药调剂的操作规程3.药品有效期的推算及判定细目二:中成药处方药要点:1.中成药处方药的基本概念2.常用中成药处方药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三:中成药非处方药要点:1.中成药非处方药的基本概念2.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3.常用中成药非处方药品种细目四:医疗机构自制制剂要点:1.医疗机构自制制剂基本概念2.医疗机构自制制剂配制规范3.医疗机构自制制剂使用注意第十一单元中药临方炮制细目一:中药临方炮制的基本要点要点:1.中药临方炮制的基本要点2.常用工具细目二:中药临方炮制方法要点:1.需临方碾捣或揉搓的药物性质及目的2.炒法的分类及操作要点3.炙法的分类及操作要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煅法操作要点5.蒸法操作要点6.煮法操作要点7.煨法操作要点8.水飞法操作要点第十二单元中药煎服细目一:煎药1.汤剂的分类2.汤剂的煎煮3.中药特殊煎药方法细目二:服药要点:1.服药温度2.服药剂量3.服药时间4.服药饮食禁忌细目三:煎药工作制度及操作常规要点:1.煎药工作制度2.煎药操作常规第十三单元药品采购与供应细目一:药品采购供应要点:1.医院药品采购原则2.药品采购供应程序细目二:药品入库验收要点:1.中药饮片的质量要点与入库验收2.中成药的质量要点与入库验收3.药品批准文号的表示方法和表示意义第十四单元中药品质变异细目一:霉变要点:1.中药发霉的原因2.预防中药霉变的措施3.常见的霉菌种类细目二:虫蛀要点:1.常见的中药害虫2.中药害虫的危害性3.害虫的主要来源4.害虫蛀蚀的防治措施细目三:变色要点:1.中药变色的原因及预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易变色的中药种类细目四:泛油要点:1.中药泛油的原因2.易泛油的中药品种细目五:气味散失1.气味散失的概念2.气味散失的原因3.易散失气味的中药品种细目六:其他变异现象要点:1.风化的概念和原因2.潮解溶化的概念和原因3.粘连的概念和原因4.腐烂的概念和原因5.易风化、潮解溶化、粘连、腐烂的中药品种第十五单元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细目一: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要点:1.中药的含水量和贮藏中药的安全水分2.中药水分与化学成分的关系3.中药的水分测试方法4.吸湿性和吸湿率细目二:中药变质的环境因素要点:1.中药变质的环境因素的种类2.影响虫霉生长发育的几个温度范围3.影响虫霉生长发育的几个湿度范围4.空气对中药变质的影响5.日光对中药变质的影响6.霉菌对中药变质的影响7.害虫对中药变质的影响8.N2、O2、CO2等气体对中药的影响及相互作用第十六单元中药养护技术细目一:干燥养护技术要点:1.干燥养护技术的种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曝晒法操作方法3.曝晒法注意事项4.曝晒法适应品种5.摊晾法操作方法6.摊晾法注意事项7.摊晾法适应品种8.高温烘燥法操作方法9.高温烘燥法注意事项10.高温烘燥法适应品种11.石灰干燥法操作方法12.石灰干燥法注意事项13.石灰干燥法适应品种14.木炭干燥法操作方法15.翻垛通风法操作方法16.密封吸湿法操作方法细目二:冷藏养护技术要点:1.冷藏养护的优缺点2.对温度的要求及适应品种细目三:埋藏养护技术要点:1.埋藏法的种类2.操作要点及适宜品种细目四:化学药剂养护技术要点:1.概念2.分类3.与中药接触的杀虫防霉剂的种类细目五:对抗同贮养护技术要点:1.对抗同贮养护技术的概念及原理2.常见的同贮药物细目六:无公害气调养护技术要点:气调养护的概念及原理第十七单元常用中药的养护细目一:常用中药材的养护要点:1.根及根茎类药材的养护2.叶、花、全草类中药的养护3.果实与种子类药材的养护4.茎皮类药材的养护5.菌类药材的养护6.动物类药材的养护7.贵细药养护与保管的特点8.鲜药养护与保管的特点细目二:中药饮片与炮制品的养护要点:1.饮片与炮制品的养护方法2.饮片与炮制品的变异现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细目三:中成药养护要点:1.常见中成药剂型的养护技术2.中成药常见的变质现象3.影响中成药变异的主要原因第十八单元医院药检工作及药品质量管理要点:1.药检室的设置2.工作职责和制度3.常用的药检方法及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