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引领课教学流程

合集下载

第三课时:《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第3课时精读引领课——《盼》《爸爸的计划》+《腊八粥》《小蒙戛坐汽车》一、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与拓展阅读,学习借助环境描写与人物细节刻画来表达心理的方法。

2.继续领会作品的立意以及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来凸显中心意思。

3.感受文学作品带来的童真童趣。

二、教学过程(一)借助文字,感受人物心理。

1.《盼》这篇课文对“盼”的心理活动的描写,非常生动逼真,我们读来感同身受。

2.再次走进这篇课文,找出文中你最欣赏的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的理由。

(1)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2)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还用问,这是起了风。

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

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3)“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

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

”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你没说,爸爸可说过。

”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

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要炖什么肉。

(4)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

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3.小结与仿写:我们可以借助环境描写、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比如:有一天你考砸了,偏偏老师要让父母在试卷上签字,你走在回家的路上,想起签字这件事,你的心理活动有哪些试着写上一两句。

(二)聚焦立意,习得创作方法。

1.《盼》这篇课文的立意是什么围绕中心意思,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2.学生交流。

提示:全篇课文都是在写“盼”,自从有了新雨衣之后,就一直在盼望着下雨,渴盼着穿上新雨衣在雨中漫步的快乐惬意,暗含“有梦想,有追求,就有希望”的道理。

【单元整体教学】精读引领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一)

【单元整体教学】精读引领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一)

【单元整体教学】精读引领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父爱之舟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对父爱的认识和情感体验能力。

2.掌握文本的基本知识,包括关键词汇、句子结构和篇章结构等。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单元整体教学】精读引领课《父爱之舟》三、教学步骤1.导入: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对父爱的思考。

–通过展示父爱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段落,让学生分享或回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感人故事,让学生体验到父爱的伟大和深情。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父爱?父爱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怎样的影响?2.预习:组织学生预习文本。

–指导学生在课前阅读课文《父爱之舟》,重点关注文章的主题、文本结构和感情表达等方面。

–要求学生标注生词,并思考一些问题:文章可能围绕哪些方面展开讲述?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来表达父爱?文本的语言特点有哪些?3.精读: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学生逐段阅读课文,大声朗读并理解每个段落的意思。

–学生重点标记出自己觉得重要或有意义的句子和段落,并与同桌进行讨论。

–师生合作,解析文本难点和生词,澄清学生的疑惑。

4.讲解:解读文本的主题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文本,总结出文本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通过问答、示范演绎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父爱的内涵和作用。

5.拓展:引导学生扩展思维,延伸主题。

–引导学生对父爱之外的其他情感展开思考,例如母爱、友情等。

–组织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让学生表达对其他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6.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基本框架、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并小结出学到的知识点和感悟。

7.拓展阅读:推荐相关文本或材料。

–提供一些与父爱相关的文学作品、电影或音乐,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父爱的主题,并拓展自己的阅读范围。

四、教学评估1.口头评估:教师利用课堂讨论、问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2.笔头评估: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写作或综合性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2课时 精读引领课《竹节人》+《竹蜻蜓》教案

第2课时 精读引领课《竹节人》+《竹蜻蜓》教案

第2课时精读引领课——《竹节人》+拓展文章《竹蜻蜓》一、教学目标1.根据不同的任务采用不同的方法阅读文章,分组交流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圈画重点、思考问题。

阅读任务一: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①找出制作竹节人的相关文字,写一份制作指南。

预设:重点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抓住句中的数量词“一截”“八截”“一对”“一根”和动词“锯、钻、做、穿”来整理。

课文第11—13自然段也有一些关于让竹节人更威风的装饰方法,如系上冰棍棒儿、装上废钩针等等。

②找出与竹节人的玩法相关的文字,画出重点字词。

阅读任务二: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①竹节人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乐趣?结合相关语句说一说。

阅读任务三: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①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时,哪些段落可以略看?②老师没收竹节人时“怒气冲冲”,玩竹节人时却又“全神贯注,忘乎所以”,这矛盾吗?你觉得老师的这一行为会影响老师的形象吗?③为什么“我”和同桌虽然没有拿回竹节人,却“心满意足”,而且“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了?(2)教师相机指导阅读方法。

预设: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系不大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比如,你是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阅读,遇到文中写‘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时,只要浏览一下就可以了。

这样的指导比较有针对性,可以让学生掌握简单的阅读方法。

3.师生共同品读精彩段落。

(1)读第11—14自然段,体会竹节人的威风和神气。

思考:①同学们是如何装饰竹节人的?完成下面的填空。

(课件出示填空题)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就成了手握()的(),号称()。

竹节人手上装上两根(),就成为手握()的(),号称()。

还可以用()剪一把(),用铁丝系一绺()做一柄(),给竹节人装上。

(2)读第1719自然段,感受场面之热闹。

思考:①读一读第17、18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②从哪里可以看出观战的“观众”也很投入?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呢?(三)整合阅读《语文主题学习》第12页《竹蜻蜓》过渡:范锡林笔下的竹节人是战场上的壮士,现在我们来看另一位作家笔下的竹蜻蜓,她童年时的竹蜻蜓又是怎样的形象呢?大家读一读、想一想,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交流。

统编版语文四下第六单元第1课时 精读引领课《囊萤夜读》《匡衡勤学》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语文四下第六单元第1课时 精读引领课《囊萤夜读》《匡衡勤学》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语文四下第六单元第1课时精读引领课《囊萤夜读》《匡衡勤学》一等奖创新教案第1课时精读引领课——《囊萤夜读》《匡衡勤学》一、学习目标1.会认“恭、勤、焉”3个生字,会写“囊、萤、恭、焉”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囊萤夜读》。

3.能借助注释、插图、用字组词等理解全文意思。

4.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二、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读懂课题“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首《劝学》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勤奋读书。

晋代有一个名臣,他叫车胤,小时候家里虽贫穷但他仍然勤奋读书。

他是如何读书的呢1.板书课题。

提示:“囊”书写时要事先考虑好横画的长短和留白距离,秃宝盖要写得宽一些,各部件要写得紧凑,还要注意笔画间的穿插避让;“萤”下面是“虫”。

把这两个字练写两遍。

2.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理解题意。

“囊萤夜读”是指在夜晚用口袋装着萤火虫,借它们发出的光读书。

(二)习得方法1.梳理方法。

师生共同回顾梳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读通课文:把文言文读正确、流利。

(2)读懂意思:借助注释和插图等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读好停顿:根据意思读好停顿。

(4)读出道理:结合重点词语,感悟人物品质,了解启示。

2.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文言文读正确、流利。

(2)检查朗读情况。

重点指导:“盛”在这里是装的意思,应该读“chéng”。

(3)指导书写。

恭”的下面是“心”的变形,左边一点与右边两点形成呼应。

“勤”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与右部的竖撇要穿插避让。

焉”的竖折折钩要写得舒展,四点有变化,起承托作用。

3.读懂意思。

(1)默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和插图理解小古文的意思。

不懂的地方标注好,全班交流。

(2)汇报交流。

①理解第一句的意思。

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组词”法。

(PPT出示)勤:勤勉倦:疲倦教师小结:文言文的词以单音节为主,比如“勤、倦”都是,我们把这些单音节词通过组词变成白话文的双音节词,“勤”变成了“勤勉”,“倦”变成了“疲倦”,独字变成了词语,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精读引领课教学流程

精读引领课教学流程

精读引领课教学流程精读引领课(一)几点解读和建议:1.精读引领,就是要选择教材上的精读文章做为课例。

2.精读引领,就是要“精准”,准确把握单元的“语用主题”和本节课的语用点。

3.精读引领,就是要“精讲”,也就是少讲,要“瘦”下来,课堂问题设计要“简单”,不能过于琐碎,做到一课一得。

4.精读引领,就是引领“方法”,也就是老师教方法,学生悟方法的过程。

5.精读引领,就是引领“过程”,也就是给学生足够的练法、用法的时间和机会。

6.精读引领,就是引领“研究方式”,整个课堂要体现“自主研究、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7.精读引领:就是引领学生海量阅读,在现阶段实现“1+2”的量,即教材上一篇精读文章+丛书上的两篇文章,整个课堂要体现“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

(二)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一、复回顾,导入新课(意图:复回顾的目的主要是想让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

当然,不同学段依据课标要求、单元要求和课时目标还可以复生字、词语和其它内容。

导入方式不拘一格,尽可能做到简短、有趣,不拖泥带水,以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努力节省课堂时间,为学生课堂上大量阅读留足时间。

)二、精读课内例文,悟法得法所谓精读,就是深入细致地研读,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学生读书的兴味。

在精读课内例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训练要扎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类能力的主要路子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全。

”因此,精读课例的教学不肯定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一个或几个方面花力气下功夫训练到位。

语文主题进修强调“一课一得”就是想扎实训练的进程,就是想让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一点一点去落实,课课有收获。

(这是在引领进程)(2)要与文本平等对话精读课例的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走进文本,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再引导和组织学生走进文本,实现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

第4课时 精读引领课《植物妈妈有办法》+《种子传播的十大奇观 》教案

第4课时 精读引领课《植物妈妈有办法》+《种子传播的十大奇观 》教案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时《植物妈妈有办法》+丛书《种子传播的十大奇观》【课型】精读引领课【教学目标】1.认识“植、如”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为、得”,会写“脚”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

4.借助关键词,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

【教学难点】借助关键词,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读文识字(一)导入孩子们,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

植物王国的奇事,也十分有趣。

植物的种子成熟了,种子宝宝要告别自己的妈妈开始新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方法送走孩子们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

2.出示词语,多种方式认读。

植物、如果、四海为家、旅行、准备、纷纷、带刺、底下、炸开、离开、观察、知识、粗心、得不到重点指导多音字“得”。

得不到,就得。

分别再组几个词巩固练习。

为:在具体语境中根据字的意思选择读音。

读好轻声词语“知识”,再补充:认识、见识,识字、识别3.出示生字,认读,交流识字方法,进行组词或说话练习。

(三)品读赏析1.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边读边圈出来。

师相应板书:蒲公英、苍耳、豌豆2.选择你最喜欢的植物妈妈,认真读读这个小节,想一想她传播种子的办法好在哪里?和同桌一起交流并全班汇报3.学习蒲公英传播种子方法。

(1)蒲公英娃娃师如何离开妈妈的呢?指生读第2小节。

(2)借助图片,理解“降落伞”的含义,动画展示风来了蒲公英纷纷出发的情景(纷纷不是说一下离开,而是接二连三离开的意思),几个孩子合作表演“纷纷出发”加深感受。

第6课时 精读引领课 《秋天的雨》+图书《秋雨》(滕毓旭)《秋天的早晨(节选)》教案

第6课时 精读引领课 《秋天的雨》+图书《秋雨》(滕毓旭)《秋天的早晨(节选)》教案

第 6 课时精读引领课——《秋天的雨》+《秋雨》(滕毓旭)、《秋天的早晨(节选)》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秋天的雨》第 2 自然段。

2.读懂课文,知道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秋雨的,感受秋雨的美好。

3.能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仿写句子。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整体感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深入学习《秋天的雨》,请读课件中的词语,读后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情景?1.设疑切入。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秋雨的。

2.交流归总:秋雨的颜色、气味、声音。

(二)品读词句,品美悟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你从哪儿感受到了秋雨之美,标出相关的词句。

1.出示自读提示,自读自悟。

2.小组交流感悟到的美。

3.全班交流,相机梳理。

预设如下:(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①什么样的钥匙?怎么打开秋之大门?清凉的、温柔的。

轻轻地,趁你没留意。

(指导学生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留意”的意思)②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进入情景,“轻轻地”要读得轻一些,读出轻松舒适的感觉。

(2)交流第 2 自然段——秋雨的色彩。

①秋雨有哪些颜色?指名读,谈体会。

黄色:银杏叶——扇子,扇走炎热红色:枫叶——邮票,邮来凉爽金黄色:田野——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果树——你挤我碰紫红、淡黄、雪白等:菊花——频频点头(开心、满意、感谢)②这么多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解及方法。

梳理归纳:a.联系下文:颜色丰富、繁多。

b.反复朗读,想象画面,借助插图理解:不仅指颜色多,而且指色彩绚丽。

c.读不懂时,读完语段相关语句(黄色的银杏叶、红红的枫叶、金黄色的田野、美丽的菊花)后再次思考词语含义,体会更加深刻。

③指导朗读、背诵。

采用练读、指名读、小组比读等多种形式读、背。

“扇哪扇哪”“飘哇飘哇”要读得舒缓一些,再现树叶缓缓飘落的情景。

“你挤我碰”“频频点头”要读得活泼、轻快一些,在朗读中感受色彩斑斓、富有动感的画面。

第2课时 精读引领课 《搭船的鸟》 图书

第2课时 精读引领课 《搭船的鸟》 图书

第2课时精读引领课《搭船的鸟》+图书《鸬鹚》【课型】精读引领课【教学目标】1. 会认本课“父、啦”等5个字,会写“搭、父”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啦”,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

3.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欲要看究竟,处处需留心。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善于观察的孩子往往会有新奇的发现。

请同学们看看今天我们的教室与往日有什么不同?2.看来大家都有一双比老鹰还敏锐的眼睛。

有一个小朋友也跟大家一样,看看善于观察的他有什么发现呢?今天我们学习15课《搭船的鸟》。

板书课题,读题。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回顾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讲了我和母亲坐船去外祖父家里,途中遇到了一只搭船的翠鸟)2.检测生字词掌握情况。

师出示:搭船母亲祖父沙啦响声蓑衣摇橹羽毛翠绿鹦鹉嘴巴悄悄吞咽哦捕鱼三、再读课文,深入体会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作者观察了哪些事物?边读边画下来。

交流(船夫、雨点、翠鸟)2.这么多事物中,作者观察最细致的是什么?(翠鸟)哪些段落写了翠鸟?(第二、第四自然段)四、精读第二段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翠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汇报:美丽翠绿的羽毛蓝色的翅膀红色的长嘴(板书)2.作者是抓住翠鸟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外形)作者为什么能把翠鸟的外形写得这么美?(细致观察)3.插入图片,更加形象感受翠鸟的美。

指名美读。

五、精读第四段1.出示学习提示,指生读。

(1)边读边画出翠鸟捕鱼的动作,想象翠鸟捕鱼的情形。

中年级四种课型基本流程及案例 (1)

中年级四种课型基本流程及案例 (1)

各位老师,我们中年级“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型共有六种,分别是:预习指导课、精读引领课、略读整合课、拓展阅读课、表达训练课和综合达标课。

本学期备课、上课时我们先重点落实运用其中的四个策略,它们是:预习指导课、精读引领课、略读整合课、和表达训练课。

所以今天我们也只围绕这四个策略进行学习交流。

先看第一个课型——预习指导课。

一、中年级预习指导课基本流程前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

可见预习是语文课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

预习指导课是语文主题学习的重要课型之一,是一个单元教学的基础课型,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奏曲”,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读单元所有内容(含口语交际、习作),将一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初步感知,为整个单元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及课型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中年级预习指导课教学目标确定为:1.自由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单元人文主题和训练重点。

2.识记本单元要求会认的字,落实要求会写的字,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词典理解部分词语。

3.理清课文的思路,初步感知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4. 搜集或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5. 提出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

操作流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了解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明确单元学习内容及要求。

操作要领:创设情境,导入单元学习。

阅读单元导语,明确本单元学习内容,以及语言文字训练的重点。

这一环节教学要注意如下问题:1.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

要根据单元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创设和单元主题相关的情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做好知识、情感上的准备。

如三上第一单元主题是“壮丽的祖国山河”,教师可以播放祖国山水的图片、视频,初步感受祖国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从而导入本单元预习指导课的学习。

四上“作家笔下的动物”一单元,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谈谈自己喜欢的动物,然后引导学生到课文中看看大作家是如何描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精读引领课《猫》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精读引领课《猫》教学设计

15.猫课型:精读引领课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3.激发热爱动物的情趣和观察动物的兴趣。

二、整合内容丛书:《松鼠》《我家的淘气猫》了解作者用具体事例来表现动物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检查预习,以学定教(1)根据预习单检查预习情况。

①标出自然段序号②圈出生字,并查字典标上拼音③用直线画出比喻句、排比句,用波浪线画出拟人句等。

(2)从文中找出两处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句子: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2.精讲点拨,随文得法(1)从哪儿发现猫的古怪性格?①既老实又贪玩又尽职;②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③既勇猛又胆小。

(2)学习作者运用“反语”的写作方法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猫,才把猫的性格特点写得具体。

作者不但描写具体,写法也独到。

出示: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的确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去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它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透过对立、矛盾的性格,体会猫的性格的古怪。

你喜欢老实的猫、贪玩的猫还是尽职的猫呢?选择一种说一说。

(3)从哪儿看出小猫的可爱?出示:①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

②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撞疼了也不哭③所过之处,枝折花落。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5)对比阅读73页“阅读链接”:周而复、夏丏尊笔下的猫和老舍笔下的猫有什么不同?3.拓展阅读,学法迁移(1)自主阅读《语文主题丛书》中《松鼠》《我家的淘气包》。

(2)画出描写松鼠和“淘气包”特点的句子(3)作者是怎样表现它们特点的?4.巩固运用,布置作业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运用课文中“反语”的写作方法,表现动物的性格特点。

精读引领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人类的脚步》教案

精读引领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人类的脚步》教案

第5课时精读引领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拓展文章《人类的脚步》一、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冠”,积累“猎豹、冠军”等词语。

2.学习借助关键词句快速默读课文的方法。

3.带着问题读文,理解课文内容。

4.理清课文写作顺序,初步感知说明方法。

二、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课件闪现段落,学生结合前面学到的快速阅读的方法,说说每段的主要内容。

1.金星上有真正的“酸雨”……液滴还没有落到地面上就蒸发掉了。

——金星上有真正的“酸雨”。

2.地球上下雨不是什么稀罕事……每颗行星都有其独特的大气和天气。

——每颗行星都有其独特的大气和天气。

(选自图书《除了地球,其他星球上会下雨吗》)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可找出中心句,借助关键词句,采用扫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

这也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速读方法。

(二)快速默读,把握内容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要求:1.集中注意力不回读;2.连词成句地读;3.默读时关注关键词句。

课件计时器启动。

(提示:读完后及时记下自己的阅读时间)组织交流:1.完成课后作业2。

根据课文内容,按运动速度的快慢给下面的事物排序,照样子填序号。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师分别找不同阅读速度的学生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方法。

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每一自然段写一种事物,抓住事物速读。

(三)自主学习,检测字词学生借助课后生字条自学,教师出示词语检测:冠军陆地俯冲搭乘赤道火箭轻易发动机手电筒高速公路呼啸而过难以置信(四)带着问题,再读课文1.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教师加以梳理。

2.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与同学讨论。

比如:猎豹、游隼、超音速、流星体、赤道等事物的认识。

(五)感悟表达,学习写法1.本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每一自然段讲一种事物,而且比上一个自然段所写事物的速度快。

(课件依次出现相关事物图片和速度)2.本文是说明文,采取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1)列数字、作比较。

(四下第一单元)6.精读引领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

(四下第一单元)6.精读引领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型】精读引领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2.积累优美的句子,并通过品读句子,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领会作者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优美的句子,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2.播放课文情景朗读。

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

(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

本文是一篇游记。

)(2)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二、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3.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请在文章里做好批注,并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四人小组合作)[出示PPT]4.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精读课文,感受外洞、空隙、内洞的特点,体会关键词表达情意的作用。

(一)品读“溪流”的句子。

1.从用横线画出描写溪流的形状和声音的句子,并读一读。

(出示PPT)句子: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2.交流:你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蜿蜒曲折,缓急不一,赞叹)3.品读: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二)游览外洞和内洞。

王丛丛精读引领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一)

王丛丛精读引领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一)

王丛丛精读引领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一)王丛丛精读引领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课程背景•《父爱之舟》是一本经典的文学作品,深刻描绘了父爱的伟大和崇高。

•本堂课旨在通过精读,引领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探究人物形象,并思考其中蕴含的父爱之道。

教学目标1.通过精读,使学生掌握《父爱之舟》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分析文本、提炼主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和体会父爱的伟大和崇高,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教学内容1.了解《父爱之舟》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故事情节,探究人物形象。

3.探讨文本中描绘的父爱之道。

4.进行相关思考和讨论。

教学过程导入 (5分钟)•激发学生对父爱的思考:请学生分享一些关于父爱的故事或经历。

了解背景 (10分钟)•介绍《父爱之舟》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如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等。

精读故事 (20分钟)1.分段精读:将故事分为若干段落,每组学生读一段并进行整理、解读。

2.分享归纳:请学生轮流分享自己的解读和发现。

分析故事情节 (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结构和发展。

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关键事件和转折点,并分析其作用。

探究人物形象 (15分钟)1.教师提问:哪些人物在故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2.学生讨论并分析故事中不同人物的特点和形象。

探讨父爱之道 (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如何通过故事传达父爱的伟大和崇高?2.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总结与拓展 (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拓展的问题或思考。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质量。

•学生作业:布置学生根据课堂讨论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回顾与反思:与学生讨论整堂课的收获和感想,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资源•《父爱之舟》的文本或摘录•PPT或黑板等教学工具教学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父爱的文学作品,如《围城》、《平凡的世界》等。

牛和鹅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牛和鹅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牛和鹅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引言: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教育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成为必然趋势。

而精读引领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设计方法,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能力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以“牛和鹅”为例,探讨精读引领课的教学设计,并针对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需求,提供一系列教学活动和策略。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问题,并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精读引领课的思维导图和讨论,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需要准备与课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堂活动。

2. 学生需要提前阅读并做好预习工作。

三、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主题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阶段:精读过程(15分钟)1. 教师提供精读文段,让学生仔细阅读,并在纸上记录关键词和理解重点。

2. 学生分小组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第三阶段:语言输入(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学生进行学习和背诵。

2. 学生分角色扮演,使用所学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情景对话。

第四阶段:提问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表达。

2. 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第五阶段:拓展活动(15分钟)1. 学生进行练习,完成有关课文的阅读理解题目。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小故事,并在班级中互相分享。

第六阶段:总结与复习(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要点和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四、教学评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讨论质量和课堂作业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成员的评价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五、教学策略1. 问题导入策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单元主题教学 语文一上】精读引领课《小小的船》

【部编版单元主题教学  语文一上】精读引领课《小小的船》

2《小小的船》【课型】精读引领课【教学目标】1. 认识“的、船”等 10 个生字和门字框 1 个偏旁。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结合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夜空的美丽。

3.认识叠词,积累叠词【教学重点】1. 认识“的、船”等 10 个生字和门字框 1 个偏旁。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叠词,积累叠词【教学难点】1.认识叠词,积累叠词2. 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夜空的美丽。

【教具准备】幻灯片及歌曲《小小的船》【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圈划生字。

老师: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猜吗?出示课件: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弯刀。

学生猜月亮。

今天咱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月亮的儿童诗。

板书课题:小小的船随课题认识“的”和“船”:学习生字“的”:请学生拼读音节,引导发现轻声,练习朗读,要求读得又轻又短。

学习生字“船”:左边是舟字旁,“舟”就是船,根据偏旁识记这个字的意思。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教师范读。

出示课文插图。

孩子们,你们看:蓝蓝的天空下有一轮弯弯的月亮,很多星星在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在弯弯的小船上,还有一位美丽的小姑娘,多美的一副图画啊!有位叫叶圣陶的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首儿歌——《小小的船》。

下面听老师读儿歌,找一找插图中“小小的船”在哪里。

教师结合学生反馈,出示词语“月儿”,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注意:此处是双音节而非儿化音。

接着朗读词组“弯弯的月儿”,并指插图中弯月的形状,这就是“弯弯的月儿”。

2.学生自读。

下面请你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可以请拼音朋友来帮忙,多读几遍;也可以请教老师或者小伙伴来帮忙。

(1)生自己练习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检查自读情况。

(3)教师范读。

老师看出来了,同学们很喜欢这首诗,老师也喜欢,现在听老师读一读,好吗?(4)展示读,哪位同学愿意勇敢地站起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儿歌?学生读,教师给予适当的激励评价。

景阳冈 精读引领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景阳冈 精读引领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景阳冈精读引领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6.景阳冈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课型】精读引领课【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2.细读打虎部分,体会武松既有过人之处也有普通人的特点,体会施耐庵笔下武松的真实。

3.在阅读中,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水浒传》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1.关注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武松的过人之处和普通人的一面。

2.抓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关注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武松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了解《水浒传》1.北宋以来,民间零星流传着很多“好汉"故事。

元末明初,施耐庵凭着高超的艺术技巧,把这些故事串联在一起写成一本书,这本书就是《水浒传》。

读《水浒传》我们可以感受到“故事串联”的痕迹:一个英雄一个英雄地写,一个英雄引出另一个英雄2.这么多英雄好汉,你最喜欢谁为什么3.看来很多人喜欢武松,在七十回本《水浒传》里,施耐庵写得最多的就是武松。

那武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读小说时,我们可以试着分析人物形象。

二、武松是个什么样的人1.这篇课文是一篇古白话文,有几个词语比较难读,有几个词语值得关注。

2.我们先来关注一下“筛"这个字。

(1)“筛”这个字在课文里反复出现,是因为店家反复为武松筛酒。

(2)“筛"就是“倒”的意思,就是“斟"的意思。

斟酒倒酒,店家前前后后给武松筛了几碗酒呢我们来数一数。

出示:只见店主人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一碗酒来。

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放在武松面前,随即再筛一碗酒。

又筛下一碗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

店家被他发话不过,一连又筛了三碗。

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

酒家再筛了六碗酒与武松吃了。

(3)武松前后共喝了十八碗酒,店家并不愿意。

按照常理,一个卖酒的,如果有客官要买酒,应该高兴才是啊!那么店家为什么心不甘情不愿呢——他怕武松喝醉酒,在路上被老虎吃了。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精读引领课《搭石》主题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精读引领课《搭石》主题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精读引领课《搭石》主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间”,积累“汛期、间隔”等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做到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具体的画面和事件体会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二、教学过程(一)阅读导语,明确主题1.看单元导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小结:阅读是一项本领,也是一种艺术。

在阅读中,有些文字,需要我们一个字一个字地品,在品中感悟道理,在品中体会情感。

而有些文字,则需要我们快速阅读,把握要领。

就像培根所言:“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

”对不同的书籍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效率才会倍增。

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学习如何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活动引入,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默读大屏出现的文字,说说写了什么事?课件一行一行地出现文字:20世纪60-70年代,韩美林正处在人生最困难的时期……一家人除了悉心照料,还倾其所有,为他疗好了伤。

(选自图书《爱,是这个世界的温度》)学生交流:韩美林腿骨折,同学为他疗好了伤。

教师提示:我们可以围绕提出的问题,集中注意力阅读,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回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

(三)导读示法,尝试运用1.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学习《搭石》。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带着问题,按照题目下的导读要求默读课文。

除此外,你还了解了哪些内容?课件计时器启动。

(提示:读完后及时记下自己的阅读时间)2.学生交流初读体会,教师顺势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1)什么是搭石?(2)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四)自学字词,检查反馈学生再读课文,圈画生字词语,自学,教师检测。

汛期间隔谴责懒惰平衡唯独联结平稳山洪暴发脱鞋挽裤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五)品读文本,体会情感1.本文的作者是刘章爷爷,他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有潺潺而流的小溪,可他却觉得最美的是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搭石,为什么?请带着问题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精读引领课 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精读引领课   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精读引领课《四季之美》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认识4个朋友,它们的本领可大了,可以让草儿变绿、花儿变红,可以让太阳变成大火球,可以让许多水果挂在枝头,还可以让世界一夜之间穿上雪白的新装。

他们就是美丽的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统称-四季。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欣赏那四季之美吧。

(板书课题:四季之美)(一)春天之美1.春天的黎明有什么特别之处?(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2.找出动词,体会词语表达的动态美。

(泛、染、飘)。

“泛”表示大面积微微出现,“染”增强了颜色的立体感,“飘”体现了天空的动态美。

这些词语表现了春天早晨天空的独特景致。

3.你觉得春天的黎明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多彩,有活力)4.带着这种感觉一起齐读本段。

(二)夏天之美1. (出示图片)同学们看着上面的图片,想象一下,自己身处夏天的夜晚,身边的萤火虫正在翩翩起舞,这是多么有情调的画面啊,简直就像画一样梦幻。

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把这么美丽的景象呈现出来的??生读课文,体会夏天的夜晚有什么景物?(明月、萤火虫、蒙蒙细雨)这样的情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迷人)(板书:夏夜晚明月萤火虫细雨)2.作者为什么说:明亮的月夜固然美?(因为有明亮的月亮来点缀夜空,夏夜就显得很美丽。

)固然是什么意思?(固然是本来,不必怀疑的意思。

)(2)那是不是说,没有明月的夏夜就不美丽了?(不是)作者怎么说的?(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起舞。

)3.除了这些,作者还觉得什么美?(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

).想象一下,细雨纷飞,时有时无,这时远处隐约有几只萤火虫闪着光亮,他们一会儿飞到这里,一会儿飞到那里,忽远忽近的光芒在我们眼中闪烁,这场景,就像童话一般神奇。

怪不得作者说:(这情景着实迷人。

)4.再次齐读这个自然段,注意发挥想象,体会萤火虫的动态美。

(三)合作学习文中其他段落刚才我们用想画面、感情读的方式来体会到了春天和夏天的美,请小组合作,继续学习其他段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读引领课
(一)几点解读和建议:
1.精读引领,就是要选择教材上的精读文章做为课例。

2.精读引领,就是要“精准”,准确把握单元的“语用主题”和本节课的语用点。

3.精读引领,就是要“精讲”,也就是少讲,要“瘦”下来,课堂问题设计要“简单”,不能过于琐碎,做到一课一得。

4.精读引领,就是引领“方法”,也就是老师教方法,学生悟方法的过程。

5.精读引领,就是引领“过程”,也就是给学生足够的练法、用法的时间和机会。

6.精读引领,就是引领“学习方式”,整个课堂要体现“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7.精读引领:就是引领学生海量阅读,在现阶段实现“1+2”的量,即教材上一篇精读文章+丛书上的两篇文章,整个课堂要体现“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

(二)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意图:复习回顾的目的主要是想让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

当然,不同学段依据课标要求、单元要求和课时目标还可以复习生字、词语和其它内容。

导入方式不拘一格,尽可能做到简短、有趣,不拖泥带水,以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
努力节省课堂时间,为学生课堂上大量阅读留足时间。


二、精读课内例文,悟法得法
所谓精读,就是深入细致地研读,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学生读书的兴味。

在精读课内例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训练要扎实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因此,精读课例的教学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一个或几个方面花力气下功夫训练到位。

语文主题学习强调“一课一得”就是想扎实训练的过程,就是想让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一点一点去落实,课课有收获。

(这是在引领过程)
(2)要与文本平等对话
精读课例的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走进文本,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再引导和组织学生走进文本,实现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

在探究作者是“怎样写的”这一语用主题的过程中,感悟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同喜同悲,真正读懂文本。

孩子对母语的兴趣、语感的形成、正确的“三观”的建立和形成需要依托精读引领课。

(这是在引领情感)
(3)教会孩子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就不具备自学能力;没有自学能力,语文主题学习在课内、自主地、
大量地进行阅读就不能落地生根,所以必须教方法。

方法的教学,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如:速读法、浏览法、默读法、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品词析句的方法,也可以是学习整篇课文的方法,如:学习写景状物类文章的方法、学习写人记事类文章的方法、学习古诗的方法等等。

(这是在引领方法)(4)教学课内例文的方式:1.做到问题引领。

问题设计关注单元语用要求和课后题、文中泡泡内容,不可贪多。

2.品读重点句、段。

就是品读单元预习课上的“重点段”。

3.注重学习过程。

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小组合作交流问题、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重难点、最后总结方法、形成能力的过程。

4.做到“动态生成”。

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有“预设”,但更要有“生成”。

(这是在引领学习方式)
(5)教学课内例文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

三、阅读丛书篇目,用法练法
在迁移阅读丛书篇目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阅读内容与阅读要求:在这一课型至少阅读丛书上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在单元预习课上要和课内精读课文一起预习,所以教师要心中有数,熟悉文章内容,明了这“1+2”的整合点、语用点。

依据这两个点设计课堂问题,课堂问题不宜太细,要使学生用在学习课内例文时收获的方法解决你提出的问题,实现用法、练法的目的。

(2)阅读时间:不少于15分钟。

四、课堂练笔,内化实践
(意图:得法练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在“听说读写”的语文目标中,“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输入在前,输出在后,课堂上在学生经历读别人的文章、听别人的见解、学习别人的表达方法之后,让他们学以致用,做到读写结合,马上练一练、说一说、写一写,给他们一个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把所学到的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创设情境,给学生练笔、表达的机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