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读书报告-推荐下载

合集下载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及其相关问题的学科,它对于人类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学探讨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教育学致力于提供更有效的教育方式和实践指导,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教育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它旨在培养人的智力、道德、情感和技能等方面的能力。

教育学通过对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的研究,揭示了教育的内在价值和意义。

同时,教育学也探讨了教育与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关系,分析了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育学还研究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评价。

教育方法是指教育实践中运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等。

教育学通过对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比较和研究,探索了更有效的教育方式和实践指导。

教育评价是指对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它关注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教育学通过对教育评价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评估方法和工具,用于改进和优化教育实践。

总之,教育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

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和教育环境中,教育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创新。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及其相关问题的学科,它致力于提供更有效的教育方式和实践指导,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学研究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揭示了教育的内在价值和意义。

教育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通过培养人的智力、道德、情感和技能等方面的能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教育学通过对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的研究,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教育学研究教育的方法和评价,探索更有效的教育方式和实践指导。

教育方法是指教育实践中运用的方式和手段,它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等。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教育是每个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与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与革新。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了解和比较不同的教育学理论和实践对于教育从业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比不同教育学派别的思想和方法,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的重要性。

首先,比较教育学让我认识到教育不应套用单一的理论和方法。

不同的教育学派别都有自己的理念和教学方式,它们各自注重不同的教育目标和价值观。

例如,行为主义强调通过刺激和奖惩来塑造学生的行为和习惯,认为教育就是机械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人本主义则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教育学派别的特点,我明白了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学生,教育需要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给予学生更多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其次,比较教育学让我认识到教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育理论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与演变。

例如,传统的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和纸上谈兵,而现代教育强调实践和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参与。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我认识到教育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此外,比较教育学还让我认识到教育是一个复杂而综合性的系统。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家庭、社会和文化环境也对教育产生着重要影响。

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教育体系和方式也存在差异。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教育模式,我认识到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

只有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教育价值观和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和合作。

综上所述,比较教育学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加完整和多元化的教育视角。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教育学派别的思想和方法,我认识到教育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的重要性,教育需要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同时,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此外,教育是一个复杂而综合性的系统,需要综合考虑家庭、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比较教育学史读书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比较教育学史读书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比较教育学史读书报告(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比较教育学史读书报告《比较教育学史》之读书报告一、书名:比较教育学史二、著者:王承绪1912年生,江苏江阴人,193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1938年进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攻读教育学,1941年获伦敦大学教师证书和教育学硕士学位,曾任诺丁汉大学讲师。

1947年回国,历任浙江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系主任,副教务长,杭州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合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政协五届,六届副主席,现兼任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加拿大《交流》季刊咨询编委等职。

1991年7月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3年获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荣誉院士称号。

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外国教育副主编,合作主编了新中国第一部《比较教育》教材、《中外教育比较史纲》等。

合作或单独翻译的著作有:《教育原理》、《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学校》等,是我国比较教育的奠基人。

三、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四、页数:394 页五、内容概要:研究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百年史,评析该学科各主要流派的思想,研究方法和理论上的论争,介绍国际教育组织和若干国家开展比较教育研究的情况。

第一章绪论,主要讨论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阶段和比较教育学科领域的分化。

第一节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阶段第二节比较教育学科领域的分化第三节本书的基本框架第二章 19世纪的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的奠基时期。

包括比较教育学的史前期,介绍朱利安、库森、霍姆斯•曼和亨利•巴纳德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一节比较教育学的史前期第二节朱利安的比较教育思想第三节库森的比较教育思想第四节霍勒斯·曼和亨利·巴纳德的比较教育思想第三章 20世纪前半叶的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科体系的形成时期。

介绍萨德勒、康德尔和汉斯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一节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思想第二节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思想第三节汉斯的比较教育思想第四章二战后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主要流派。

学习比较教育学的体会和收获

学习比较教育学的体会和收获

学习比较教育学的体会和收获从学习《比较教育学》以来,我不仅学到了一些专业知识,而且还有一种深刻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面对有着各种想法、情绪、爱好的学生时,作为教师,更应该理智地分析他们,尊重他们,真正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

”这门课程,涉及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使我在教学上获益良多,让我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教学行为。

在“先进性”、“全面性”、“统一性”和“特殊性”的基本思想的指导下,比较研究各国教育在性质、目的、制度、政策和方法上存在的共同点和差异性,揭示其共同规律,寻求最优化发展的途径。

我觉得做人就要像鲁迅先生那样,毫无畏惧的站出来,无所畏惧的说出事实,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向封建思想和一切封建残余说“不”,让我们的灵魂得以安放。

当今时代,我们青年教师就应该在教育教学中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文明与文化精华传承下去,通过自己的双手传递给我们的学生,让他们从我们身上获取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不要怕犯错误”,“失败也是一笔财富”,我们要敢于接受挑战,迎接风雨,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自身素质。

“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当老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学生的人格。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自己能够做到品行端正,遵纪守法,还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我们要把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无私地传授给学生,要用自己的高尚情操、人格魅力和卓越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古今中外的圣人有很多,如果非要选一位,那我想定会是他们——孔子。

他没有如海子一般的大彻大悟,没有他们那种万众敬仰的威严,但却有如杜甫一般深沉博大的爱国情怀。

比较教育学读书笔记

比较教育学读书笔记

《比较教育学》读书笔记云南省玉溪工业财贸学校赖靖怡这本《比较教育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的“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丛书”中的一本。

这套丛书从教育科学分类学的观点出发,比较系统地从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角度反应教育科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试图勾勒教育科学的概貌。

在教育学科分类中,比较教育学属于教育科学中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被运用学科的方法直接分析教育活动的一种学科,本书就是该套丛书中由卢晓中所著的《比较教育学》。

本书一共分为八章。

第一章,导论;第二章,比较教育学的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第三章,国际教育;第四章,发展教育;第五章,当代比较教育学发展的时代趋向;结语,当代中国比较教育学发展的问题。

本书的作者并没有按照以往国内外的一些比较教育教科书的体系结构来写,而是重点探讨了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问题,并以当前国际比较教育学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即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作为两个主要部分。

本书的最后还讨论了当代比较教育学发展的状况和趋向,特别对当代中国比较教育学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一章是全书的导论,主要阐述比较教育学的概念界定以及比较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通过这一章,我了解了目前学术界对比较教育学是学科还是研究领域的争论,同时也看到了本书编写者对比较教育学的理解与界定。

作者将比较教育学界定为“一门正在建设和发展中的学科”,即比较教育学是研究当代世界和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教育现实问题,寻求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差异,以促进和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学科,它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同时通过这一章,我还了解了比较教育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及自1817年法国朱利安的研究工作使科学比较教育学得以产生以来的学科演变过程。

同时也了解了现代比较教育学的分类及本书的研究体系。

第二章是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这一章主要讨论的是比较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理论基础、方法论原则以及方法体系。

在这一章中我主要了解到:1、比较教育学研究的性质是实证性、比较性和跨地域性。

《比较教育学》(完善版)

《比较教育学》(完善版)

《比较教育学》第一章导论一、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二、朱利安:法国人,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人,于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提出以下建议:组建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教育改革建议;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建议。

朱利安的其他教育著作:《体育、德育和智育概论》(1808)、《裴斯泰洛齐教育方法的精髓》(1812)。

贡献:提出比较教育;确实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范例;提出了问卷的编制。

三、“理智的框架”:第一,规范模式(normative pattern) :影响各国教育的信仰、宗教、哲学、政治观念、道德价值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料。

第二,制度模式(institutional pattern) :有关教育制度及其组织结构,制约教育制度的政治、经济制度,政党,经济、法律组织结构和群众团体等资料。

第三,精神模式(pattern of mental state) :包括传统观念、民族意识和特性等方面的资料。

第四,自然模式(physical pattern) :包括地理、地质、气象、环境、人口等方面的资料。

四、国外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1.学科的倡导阶段,19世纪为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是学科的倡导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本阶段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外国的教育经验,作为改进本国教育制度的借鉴,发展本国教育,但是缺乏严谨的科学方法对外国教育经验的借鉴停留在描述的水平,没有对形成各国教育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做深入的分析,也没有揭示出教育规律。

2.学科的形成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是比较教育学科形成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这个阶段比较教育学成为高校的课程,在本阶段比较教育开始从教育学分化出来成为教育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规模不够广阔,研究方法还比较单一,成果不丰富。

《比较教育》读书笔记

《比较教育》读书笔记

《比拟教育》读书笔记王承绪、朱勃、顾明远主编.人民教育出书社.1982年12月第1版《比拟教育》是别离从各个学制的角度来讲述比拟教育。

本书分为九个章节: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学制述要;第三章,学前教育比拟;第四章,初等教育比拟;第五章,中等教育比拟〔一〕——普通中等教育比拟;第六章,中等教育比拟〔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比拟;第七章,高等教育比拟;第八章,师范教育比拟;第九章,教育行政制度比拟。

第一章,讲述了比拟教育的开展,比拟教育的特征以及比拟教育的研究方法。

由于比拟教育学已经全面系统地阐述过这些内容,我就大体地翻了翻。

第二章,作者阐述了美国、苏联、英国、法国、西德、日本这六个国家的学制演变过程,以及现行的学制。

这让我对世界主要大国的教育学制有了必然的了解,开阔了视野,知道了它们之间以及和中国的学制之间异同。

这也为作者以后章节的按学制进行教育的比拟打下了根底。

第三章,作者从“学前教育的开展,学前教育的机构,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学前教育师资的培训〞这四个方面比拟了上述五个国家的学前教育,并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借鉴。

第四章,作者从“初等教育的普及,初等教育的布局,初等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三个方面对上述五个国家的初等教育进行了比拟。

第五章,从“中等教育的开展,中学的布局,中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三个方面比拟了上述五个国家的普通中等教育。

对我国普通中等教育的鼎新开展提供了借鉴价值。

第六章,作者从“实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职业指导,改撤职业技术教育的测验考试〞这四个方面比拟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异同。

第七章,从“高等教育的开展,高等教育的任务和布局,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这四个方面比拟了高等教育的异同,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借鉴。

第八章,从“师范教育的开展,师范教育体制的主要类型,师范教育的课程,中小学教师的在职进修〞这四个方面比拟了师范教育的异同。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教育,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理论层出不穷,其中一种被广泛讨论的方法就是比较教育学。

通过对不同国家和文化下的教育体制、教育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教育的本质和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我进行比较教育学学习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一些深刻的心得体会。

首先,比较教育学帮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

在比较研究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自己熟悉的国家和文化下的教育体系,还可以接触到其他国家和文化的教育方式。

这无疑让我们能够站在更宽广的视角上思考问题,将思维的边界不断地推进。

通过比较,我发现不同国家和文化下的教育特点和优势各不相同,这也使我能够摒弃狭隘的观点,用一个更加全面、包容的视野来看待教育。

其次,比较教育学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比较研究中,我们会发现即使是同一个教育目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可能有截然不同的实施方式。

这使我明白到,在探讨教育问题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社会、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因素。

教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思考和分析,才能够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

另外,比较教育学也教会了我如何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和文化的教育经验。

通过比较研究,我能够发现其他国家或文化下的优秀教育模式和方法。

这些经验可以为我所在的国家和文化下的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借鉴他国的教育经验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通过比较教育学,我可以学习到其他国家和文化在教育方面的先进实践,融汇贯通,形成适合自己国家和文化的教育方法。

最后,比较教育学还加深了我对本土教育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比较研究,我不仅能够了解到其他国家和文化下的教育实践,也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我所在国家和文化下的教育特点和问题。

这让我不仅有能力分析和面对本土教育的挑战,也能够寻求针对性的改进和创新。

比较教育学为我提供了一种从外部多视角观察本土教育的方法,使得我能够更客观、全面地审视本土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比较教育学史读书报告 3200字

比较教育学史读书报告 3200字

三一文库()〔比较教育学史读书报告 3200字〕《比较教育学史》之读书报告一、书名:比较教育学史二、著者:王承绪19xx年生,江苏江阴人,19xx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19xx年进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攻读教育学,19xx年获伦敦大学教师证书和教育学硕士学位,曾任诺丁汉大学讲师。

19xx年回国,历任浙江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系主任,副教务长,杭州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合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政协五届,六届副主席,现兼任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加拿大《交流》季刊咨询编委等职。

19xx年7月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xx年获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荣誉院士称号。

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外国教育副主编,合作主编了新中国第一部《比较教育》教材、《中外教育比较史纲》等。

合作或单独翻译的著作有:《教育原理》、《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学校》等,是我国比较教育的奠基人。

三、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四、页数:394 页五、内容概要:研究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百年史,评析该学科各主要流派的思想,研究方法和理论上的论争,介绍国际教育组织和若干国家开展比较教育研究的情况。

第一章绪论,主要讨论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阶段和比较教育学科领域的分化。

第一节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阶段第二节比较教育学科领域的分化第三节本书的基本框架第二章 19世纪的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的奠基时期。

包括比较教育学的史前期,介绍朱利安、库森、霍姆斯?曼和亨利?巴纳德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一节比较教育学的史前期第二节朱利安的比较教育思想第三节库森的比较教育思想第四节霍勒斯·曼和亨利·巴纳德的比较教育思想第三章 20世纪前半叶的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科体系的形成时期。

介绍萨德勒、康德尔和汉斯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一节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思想第二节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思想第三节汉斯的比较教育思想第四章二战后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主要流派。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塑造我们的人格,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并影响我们的未来。

而作为教育者,了解和掌握不同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在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发现比较教育学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和研究领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种教育理念和方法。

首先,比较教育学使我们能够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教育制度和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我们可以发现每个国家所面临的教育挑战和机会,并从中获取启发。

比如,在研究不同的国家教育制度时,我注意到一些国家更注重自主学习和创造力的培养,而另一些国家则更注重应试教育和传统学科的学习。

这使我认识到,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会对教育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是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宝贵经验。

其次,比较教育学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教育理论和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世界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教育理论,如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社会认知理论等等。

每种理论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方法,它们各自关注的教育问题和解决方法也不尽相同。

通过比较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优点和局限性,并从中获得启发,以提高我们的教育实践。

此外,比较教育学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教育问题的共同点和普遍规律。

虽然每个国家和文化的教育制度和方法各有不同,但它们也存在一些共同的挑战和问题。

通过比较和分析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它们背后的普遍原因和解决方法。

比如,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学生压力过大、教育资源不均等问题。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实践,并将其应用到我们自己的教育实践中。

最后,比较教育学可以培养我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全球视野。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经常会遇到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学生和学者。

通过了解和比较不同的教育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背景和需求,并更好地与他们合作和交流。

这样的跨文化合作将有助于促进全球教育的发展,并为改善教育质量和平等性做出贡献。

总之,比较教育学是一种非常有用和重要的研究领域,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教育经验和启示。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教育是每个社会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然而,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教育的方法和理念千差万别。

在我学习比较教育学的过程中,我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体系进行了一番比较,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要提到的是中国的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考试中强调记忆和应试能力。

这种考试导向的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方面非常成功。

然而,它也有一些缺点。

比如,它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学生注重的是功利型的知识,而缺乏对价值观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导致了很多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缺乏解决办法。

因此,我认为中国的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还有待提高。

相比之下,美国的教育体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美国的学生在学校里经常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例如实验、实地考察等。

美国教育追求自由和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育模式让学生更自主地学习,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然而,美国的教育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

美国的教育更加注重宽松和灵活的教学环境,但这也意味着学生可能缺乏自我约束力和自律精神。

因此,在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方面,美国的教育模式可能不如中国的那么有效。

此外,日本的教育体系也有其独特之处。

日本教育的特点是注重纪律、集体和道德教育。

学生在日本教育体系中接受的不仅仅是学术知识,更是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的教育。

日本的教育体系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体育、音乐、美术等。

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然而,日本的教育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多的作业压力和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这导致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能缺乏创造力和自主性。

通过对中国、美国和日本的教育体系的比较,我认为一个成功的教育体系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模式的优点。

首先,我们应该强调学生的学科知识的培养,这是他们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在接触比较教育学这门学科之前,我对教育的认知相对较为狭隘,仅仅局限于自己所经历的教育模式和周围所观察到的教育现象。

然而,随着对比较教育学的深入学习,我仿佛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得以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教育这一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社会现象。

比较教育学让我首先认识到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深刻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体系,往往是其特定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产物。

比如,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经济高度发达,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迫切,因此其教育体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教育可能更多地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实用技能的培养,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基本需求。

通过对不同国家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我发现政策的制定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基于对国家发展目标和社会需求的精准判断。

例如,某些国家为了提升教育公平,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扶持政策,包括免费提供教育资源、设立专项奖学金等。

而另一些国家则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推进教师培训和教育改革,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课程设置方面,各国之间的差异也十分显著。

有些国家的课程体系丰富多样,涵盖了艺术、音乐、体育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兴趣爱好。

而有些国家则更加注重核心学科的教学,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数学、科学和语言等基础学科上。

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定位。

比较教育学还让我深入了解了教育评价体系的多样性。

在一些国家,评价学生的方式不仅仅依赖于考试成绩,还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局限性。

而在另一些国家,考试成绩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过度追求分数,而忽视了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各国也各有特色。

读《比较教育学》有感

读《比较教育学》有感

读《比较教育学》有感陆家仁读教育专著不多,所以一拿起《比较教育学》这本专著,感到眼前一亮,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

什么叫《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综合利用有关的新科学和新技术,研究当前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教育;在探讨其各自的经济、政治、哲学和民族传统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教育的某些共同特点、发展规律及其总的趋势,并进行科学预测。

以便根据本国的民族特点和其他的具体条件,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教育的最佳作用,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民的文化科学水平服务。

比较教育学基本特点是:一是它的国际性。

比较教育至少要对两个以上国家的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它是跨国家的,具有国际性的特征。

二是它是可比性。

在国际教育方面,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可能探索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结论作为本国的借鉴。

三是它的综合性或跨学科性。

比较教育学研究的任务,在于集中几门社会学科的成果应用于对各国教育的研究,它跨越了几门学科的范围。

在读比较教育学中,我比较注重加拿大和美国的教育。

国外教师对学生人格尊重和课堂民主气氛。

教师让学生回答课堂问题,从来都用您字,而且面带微笑,轻声细语:“这位同学,请您回答这个问题好吗?”还有课堂对问题的讨论的民主氛围。

教师用平等、商量的口气,让学生感到特别放松。

不用担心自己说错,不用担心别人取笑,不用担心自己回答的荒唐,不用担心自己回答不着边际。

让学生的思维骏马在辽阔的大地、无边的草原、浩翰的海洋、广袤的宇宙中驰骋。

这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美国的学生特别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美国文化,来自于全社会对孩子的呵护,来自于父母对孩子教育,来自于家庭和社会对孩子宽松的成长环境。

在中国学习不好的孩子别想当干部,可是在国外,学习不好的孩子竟选班干部异常活跃,从来不会认为学习不好是你当学生最大的劣势。

他们的自信不知来自于哪里,可能来自于他们的基因里。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自信的基因,那该多重要啊!自信是什么?自信是一个人的脊梁,自信是梦想的开始,自信是远行的动力,自信是强大的支柱。

读书汇报(比较教育学之研究路径与方法)

读书汇报(比较教育学之研究路径与方法)

第三章 经验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地位 (帕特里卡.波茨)
在理论高于与实践有明显区分且认为理论高于实践的文化里,可能难以认同从经验 中学习的重要性。因而,作者主张对比较教育研究采用广义的定义,以承认国家之间或 一国之内文化所具有的复杂性。作者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其实是一系列循环反复的过程, 其结果不会是一张客观、完整、准确的科学“地图”。
研究方法:章节作者不同研究方法不同、多种多样;有比较法、访谈法、文献法等
第三部分
导论
主要内容
第一篇 方 向
第一章 比较教育的行为者与目的 第二章 比较教育中的量化与质性研究 第三章 经验在比较教育中的地位 第二篇 比 较 单 位 第四章 地域比较 第五章 教育制度的比较 第六章 历史比较 第七章 文化比较 第八章 价值观比较 第九章 教育成绩比较 第十章 教育政策比较 第十一章 课程比较 第十二章 教育组织比较 第十三章 学习方法比较 第十四章 教学创新比较 第三篇 结 论 第十五章 学术探究与比较教育领域 第十六章 不同的模式、不同的重点和不同的洞见
亚洲学习者悖论:背诵、学习效果低下(事实上效果高于西方学生) 对教学的看法:中国人的视角 师生关系:类似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教学内容存在跨文化差异;传道还需自身正; 学生对教师的期待和变革、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的研究 现有文献中提到的许多教学创新都与教学法的变革有关。然而关注教学创新特征 的研究,往往只谈到具有相似教学哲学观、方法、背景的创新案例,而有关学习理论 和教学法的文献对此都已涉及。聚焦教学创新和采用多样路径、多种哲学的比较研究 比较欠缺。 比较教学实践的方法:将教学法与学校和体制层面的特征联系起来;作为教学 实践调查的教学录像研究;揭示教学多样性及其学校因素之间的关系;对运用ICT进 行教学创新的比较;对使用ICT带来的教学变革进行比较;将ICT当做教学维度之一; 从比较教学创新中得到知识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最近,我开始学习比较教育学,并逐步理解到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

比较教育学不仅强调个体发展和自我实现,同时也注重社会、文化因素和全球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我在学习过程中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点,比较教育学注重多元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通过比较世界各地的教育系统和文化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各国教育发展走向和教育体制的设计。

从比较教育学角度看,教育并不是单一的。

每一个社会和文化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

世界上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是根据各自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而设计的。

了解这些差异,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教育经验,对我们自己的教育体系进行必要的改进和优化。

第二点,比较教育学强调人的本质和个性的尊重。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与此同时,教育也应该注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里,学生需要具备适应改变和多元文化的能力。

教育应该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中具有自我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教育目标是更为人性化的,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更能体现他们的思维特点和个性。

第三点,比较教育学注重全球化的学习范式。

教育不再是局限在国家或地区的范畴里,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学习与交流。

一个学生要具备成为全球化时代的良好公民的能力,他需要有一定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素养。

全球化教育需要我们提倡多语种教育、多文化教育和国际教育合作。

在学生的舞台上,他们在一起学习、生活,建立起理解和尊重异质文化的世界观。

最后,比较教育学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和批判性。

它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和教育评估等方面,都具有流动性和灵活性。

比较教育学重视教育活动中的反思、渗透和创新,在教育中强调批判性、探究性、团队性和创新性。

教育不是不断的复制和模仿。

比较教育学需要我们全新地设计教育方案,去培育培训一批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人才。

我们在智力、情感和技能的综合培训中引导学生去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育学读书报告

教育学读书报告

教育学读书报告这几个星期为了充实自己教学理论方面的知识。

随手翻开了放在书架上的教育学。

教育学是师范院校的核心课程,教育学教学是对在职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和师范院校学生进行现代教育观念。

教育学知识和教育研究意识培养的基本途径。

所以,教育学课程,对提高教师素质的影响很大,而教育学教材是教育学课程的主要依托。

本书主要介绍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教育学基本知识和教育的社会功能及中外当代教育学新理论和新理念,在不脱离传统教育学基本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心理科学。

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以及当代教育家的教育实践,力求准确。

全面地阐述当代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本书一开始首先介绍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化发展等有关内容,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这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其次,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即方法问题,这是当好教师的根本保障,通过介绍中外教育新理论和新理念,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思考问题。

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教育学基本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策略和技巧,通过教育社会功能的介绍,让学生树立大教育观,能够站在社会的高度来处理教育内部的问题。

全书特别注意了以下“四个贴近”:一是贴近学生。

一个人的成长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名优秀的教师既要掌握学校教育的基本知识,又要掌握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本知识,并有机地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学校教育能够得到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配合。

为此,本书增添了有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本知识。

根据学生教育实践经验少的实际情况,增加教育实践案例和实践题目,注意培养学生的教育观念。

二是贴近社会。

教育现象是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教育改革是整个社会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为此,本书注重教育社会功能的反映,既注重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同时又体现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贴近社会必须要面向未来,以发展的眼光诠释当代教育。

比较教育读后感文章

比较教育读后感文章

一、书名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二、著者艾萨克、康德尔著王承绪等译康德尔是美国著名比较教育专家,191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14—1923年在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任职,1923—1947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国际教育研究所教育学教授,1947—1948年任西蒙研究院,1948—1950年任曼彻斯特大学美国研究教授。

曾在美国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是美国比较教育的一代宗师,以采用历史方法研究比较教育闻名一世,著作丰富。

由他于1924—1944年间主编的《教育年鉴》是国际教育学术界的一座丰碑。

1946—1953年他主编了具有悠久历史的美国教育杂志《学校与社会》,1933年出版的《比较教育》是国际上公认的经典著作,1955年修订后书名改为《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

其它重要著作有:《中等教育史》(1930),《德国纳粹教育》(1935),《冲突中的教育理论》、《一个时代的终结》(1941)和《20世纪的美国教育》(1957)。

王承绪译:译者简介:1912年生,江苏江阴人,193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1938年进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攻读教育学,1941年获伦敦大学教师证书和教育学硕士学位,曾任诺丁汉大学讲师。

1947年回国,历任浙江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杭州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合作主编了新中国第一部《比较教育》教材、《中外教育比较史纲》等。

合作或单独翻译的著作有:《教育原理》、《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学校》等,是我国比较教育的奠基人。

三、出版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四、页数 321页五、内容概要本书前三章阐明比较教育的基本原理,以较大的篇幅分析了国家的作用、文化力量、教育重建和机会均等。

在第六、七、八、九章以英、法、美、苏四国为例,重点叙述了行政和组织、儿童教育、青年教育和教师培训。

本书集中反映了50年代国际比较教育的学术水平,是《比较教育》一书出版后一个时代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总结,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比较教育学读书报告 5200字

比较教育学读书报告 5200字

三一文库()〔比较教育学读书报告 5200字〕读书报告——《比较教育学》————卢晓中一:卢晓中简介卢晓中教授,19xx年1月29日出生,江西省余干县人,19xx年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和获理学士学位,并留校工作。

1987~19xx年攻读美国俄克拉何马市大学教育硕士并获教育学硕士。

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比较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导师组副组长;兼任广东省比较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在“七五”、“八五”期间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及省级科研项目10多项,出版《战后东盟教育研究》(主编之一)、《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等著作8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上百篇,其中在《教育研究》等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新华文摘》转载论文3篇,人大复印资料等有影响的学术文摘刊物全文复印或转载论文20篇。

科研成果“教育发展一体化趋势简论”(独立)获江西省社会科学第五次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高等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主要完成者)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另还获省一级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共8项。

国家教委编辑出版的《中国100所高等学校中青年教授概览》对他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贡献作了长篇介绍。

他指导硕士研究生多名,为硕士研究生讲授“现代比较教育方法论”等多门专业基础课。

卢晓中教授师从著名高等教育专家潘懋元教授并获厦门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等教育学科带头人、博士点召集人,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院校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广东省教育政策与法规咨询专家.出版个人专著《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上海教育出版社)、《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论纲》(广东教育出版社)、《亚洲四小龙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兼论中国教育发展问题》(广东人民出版社)、《跨世纪广东教育发展论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报告——《比较教育学》————卢晓中一:作者卢晓中简介卢晓中教授,1962年1月29日出生,江西省余干县人,1982年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和获理学士学位,并留校工作。

1987~1989年攻读美国俄克拉何马市大学教育硕士并获教育学硕士。

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比较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导师组副组长;兼任广东省比较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在“七五”、“八五”期间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及省级科研项目10多项,出版《战后东盟教育研究》(主编之一)、《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等著作8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上百篇,其中在《教育研究》等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新华文摘》转载论文3篇,人大复印资料等有影响的学术文摘刊物全文复印或转载论文20篇。

科研成果“教育发展一体化趋势简论”(独立)获江西省社会科学第五次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高等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主要完成者)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另还获省一级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共8项。

国家教委编辑出版的《中国100所高等学校中青年教授概览》对他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贡献作了长篇介绍。

他指导硕士研究生多名,为硕士研究生讲授“现代比较教育方法论”等多门专业基础课。

卢晓中教授师从著名高等教育专家潘懋元教授并获厦门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等教育学科带头人、博士点召集人,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院校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广东省教育政策与法规咨询专家.出版个人专著《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上海教育出版社)、《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论纲》(广东教育出版社)、《亚洲四小龙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兼论中国教育发展问题》(广东人民出版社)、《跨世纪广东教育发展论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等。

2014年1月20日,卢晓中教授主持承担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评价指标研究》课题成果被教育部采纳。

二:比较教育学这本书主要讲述的内容简介。

(一)框架——主要分五个章节讲述:第一章导论。

主要讲比较教育学是什么;对比较教育学的基本认识;本书对比较教育学的理解与界定;比较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比较教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和现代化理论、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主义理论);比较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比较教育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第三章国际教育。

教育民主化(基础教育机会均等、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教育私营化(对教育私营化的界定、高等教育的私营化问题)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的国际性趋势、教科文组织视野中的当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教育国际化问题的探讨。

教育终身化(教育终身化的国际性趋势、对中国终身教育发展问题的探讨)。

教师教育专业化(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认识及历史追溯、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国际趋势、中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发展)第四章发展教育。

在发展理论分析框架下的社会发展(发展问题与发展理论的分析框架、现代化与社会发展);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现代化(发展理论的分析框架与教育发展问题的研究、作为一种进程的教育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作为一种理想目标的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中的普适性和特色化(教育现代化中的普适性、教育现代化中的特色化、普适性与特色化的冲突与平衡);教育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当代比较教育学发展的时代趋向。

当代比较教育学发展的动态;当代比较教育学发展的问题(比较教育学学科发展问题、比较教育学研究的实际问题、比较教育学研究为教育决策服务的问题);当代比较教育学发展的主要趋向(比较教育学学科理论问题仍将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论题、比较教育学致力于服务教育实践、比较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将日益宽泛结语当代中国比较教育学发展的问题)。

(二):内容简介作者在第一章导论中介绍了什么是比较教育学,即比较教育学的内涵界定: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对什么是比较教育,说法不一,大多数比较教育学者认为,应从各国实际出发,研究世界教育发展中的重大国际性教育问题,而不是从抽象定义出发,构思现实意义不大的形式上的理论体系。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说,比较教育学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综合利用有关的新科学和新技术,研究当前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教育;在探讨其各自的经济、政治、哲学和民族传统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教育的某些共同特点、发展规律及其总的趋势,并进行科学预测。

以便根据本国的民族特点和其他的具体条件,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教育的最佳作用,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民的文化科学水平服务。

接着阐述了比较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讲述了其史前时期(1817年前),初创时期是18世纪后半叶,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发展时期主要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并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新的探索。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比较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主要与工业革命,经济,政治,以及科技发展息息相关。

都从不同角度促进了比较教育学的发展。

第二章阐述了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

即其基本理论(性质:实证性,比较性,跨地域性)(目的:服务教育实践;探索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规则,进行教育预测;探讨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问题和一般趋势,促进国际间教育的互相理解和合作;促进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研究方法:其他学科研究方法在移植到比较教育学科所作的“比较教育化”的改造;为研究比较教育学中某一具体对象或特殊问题所创立的方法)。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和现代化理论;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主义理论)。

研究方法论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第三章主要讲的国际教育。

包括教育民主化,教育私营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终身化,教育专业化。

通过本章的阅读我对从前感觉比较陌生的教育民主化有了初步了解即教育机会均等。

对教育终身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白一个人要做到终身学习很重要,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

教育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即学科专业性,国家有教育的专门机构、教育内容和措施、国家对教师资格和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而且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重视教师发展并确立其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基础地位,即对教师发展的意义层面的重视已日益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接下来介绍的第四章便是发展教育。

先是介绍社会发展,现代化与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经过三次浪潮,第一次是18世纪后期在欧洲大陆兴起的以蒸汽机的改良并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介绍了两类现代化国家:第一类是直接受工业革命影响的西欧诸国。

另一类是西欧的海外移民殖民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这两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现代化因素是从本国内部,经过漫长岁月,日积月累地自然生成的。

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可供采借的模板。

第二次现代化浪潮是以19世纪下半叶电动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起点直到20世纪上半叶。

主要有西欧边缘地带的德国,俄国和地处远东的日本和中国。

这些国家的现代化的发轫虽然有各自的原因,但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是在外部的强大压力下,通过那些先发内生型现代化国家引进或获得现代性因素,被迫启动现代化进程的,而并非是现代化因素在其内部的自然生长。

也称为后发型现代化。

第三次现代化浪潮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并发展的,主要是新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

动因(第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个因素二战以后形成的新的世界格局)(第三个因素是发达国家的示范效应)接下来就是主要阐述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进程:教育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很难做出一个简单的归因,而是一种互动关系,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是同一的关系。

各方面进行阐述(政治发展与教育,经济发展与教育,文化发展与教育)第三节讲述了教育现代化的普适性和特色化。

普适性指一种从地域意义上具有普遍性,共同性和统一性的教育现代化,但又区别于“西化”这其实涉及到教育现代化的全球化问题。

特色化指的是基于一定区域,对其社会,文化,环境认同并与之相融合,相适应的教育现代化,这实际上涉及到教育现代化本土问题。

第四节讲了教育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社会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出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

因此要想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还原教育的本性,教育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超前性:目标的超前性,课程的超前性,规划的超前性,投入的超前性;教育的整体性:教育功能的整体性,教育结构的整体性,教育目标的整体性;教育的全面性: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教育的创新性;教育的个性)。

第五章主要介绍当代比较教育学发展的时代趋向。

一:发展的动态。

形式动态:专业团体大量增多,研究成果日益丰硕,更多的比较教育学专业杂志和书籍,开设比较教育学课程的大学越来越多培养了大批比较教育学的研究人员,壮大了比较教育学研究的队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之在全球范围内有了更多的学习者与研究者。

学科动态:实证主义比较教育学研究方法的自身修正,以解释主义为方法论基础的质的研究方法崛起,学科领域的扩大。

当代比较教育学发展的问题:学科发展问题。

首先,是比较教育学究竟是不是一门学科以及它的定义问题,目前尚无定论。

其次,是比较教育学的方法论问题,它仍然是当代比较教育学学科发展的一个瓶颈。

比较教育学研究的实际问题:数据可靠性的问题,力量的整合问题,客观性问题。

第三节主要介绍当代比较教育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1):比较教育学学科理论问题仍将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论题。

(2):比较教育学致力于服务教育实践。

(3):比较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将日益宽泛。

三:通过本书的阅读我学习到了一些知识。

1.比较教育学的基本特征①国际性。

比较教育至少要对两个以上国家的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它是跨国家的,具有国际性的特征。

②可比性。

在国际教育方面,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可能探索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结论作为本国的借鉴。

③综合性或跨学科性。

比较教育学研究的任务,在于集中几门社会学科的成果应用于对各国教育的研究,它跨越了几门学科的范围。

因此,需要有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与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并熟习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才能对各国教育进行历史的、社会的具体分析和综合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