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两则》研讨与练习 【课后练习题】
《新闻两则》教案及课后练习答案
《新闻两则》课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的内容、特点和结构。
2.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3.学习本文语言的简明准确精练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弄清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战争主题。
3.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4.学习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收集有关解放战争以及渡江战役的资料。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荻港(dí) 溃退(kuì)锐不可当(dāng)歼灭(jiān)要塞(sài)2.解释词语溃退:败退。
溃:溃败。
歼灭:消灭。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二.导入,解说新闻发生的背景可以由学生上来放映自己收集的资料,也可以由学生介绍自己查找的资料。
背景: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反动派退守江南,企图以长江作为防线阻止我军的大军南下。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定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横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于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统治了22年的南京。
第四野战军的一个团于5月14日从武汉东面的团风到武汉1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16日、17日解放了华中重镇汉口、汉阳和武昌。
这就是著名的渡江战役。
三.介绍新闻有关的知识1.新闻的概念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报刊、广播电视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狭义的新闻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为“消息”。
本文就是后一种。
2.新闻的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扼要。
3.新闻的结构新闻一般包含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
《新闻两则》课文基础阅读练习题与答案
《新闻两则》课文基础阅读练习题与答案《新闻两则》课文基础阅读练习题一.整体把握1.新闻就是及时快速、简要明了、真实准确地报道社会上最新发生的事件的实用文体。
它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
其中是新闻的生命。
2.新闻的六要素也就是的六要素,即、、、事件的发生的、、。
3.新闻的结构通常包含、、、、五个部分。
4.《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部分是第句。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部分是第句。
5.第一则新闻主体部分具体介绍了三路军渡江情况,它们分别是军、军、军;各层的起始语句分别是,,。
(只需填分句)6.第二则新闻主体部分详细介绍了我军解放南阳的背景,这些文字是。
7.简单分析题:(前两小题任选其一,后两小题任选其一)(1)以本文的任一则新闻为例,说明新闻的三大特点之一。
(2)以两则新闻的任一段叙述文字为例,介绍新闻写作必须注意的六个要素。
(3)本文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古人云:“文如其人。
”毛泽东作为一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一位指挥若定的军事家,文章也自然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你从两则文章的哪些内容安排上能看出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战略眼光。
(以某一则为例)(4)第一则新闻主体部分介绍的东西两路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为什么作者先介绍西路军?。
二.片段阅读(一)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个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1.A、B、C、D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2.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3.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4.“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与哪句相照应?5.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6.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7.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怎样理解?(二)(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军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而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最新精选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 新闻两则人教版课后练习十八
最新精选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 新闻两则人教版课后练习十八第1题【单选题】对下列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锐不可当要塞阻遏绥靖A、dǎng sài yè tuǒB、dāng sāi è něiC、dǎng sài è suíD、dāng sài è suí【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面的语句加上合适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
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及( )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A、消灭击败夺回占据控制B、歼灭击败占据控制切断C、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D、消灭击溃控制占据控制【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 )。
A、长江是自西向东流的B、西路军在东路军之前渡江C、为了详写东路军D、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 )。
A、锐不可当(dǎng阻挡、抵挡)B、馈退(kuì馈败)C、歼灭(jiān消灭)【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辨别下列词词在文章中的感情色彩。
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溃退激战泄气顽强毫无斗志歼灭抵抗微弱冲破占领击溃褒义词语:______中性词语:______贬义词语:______【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填空题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以来,一年多时间内,除______(击溃、歼灭、消灭、打垮)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以外,最大的成绩……【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填空。
①第一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______,“胜利南渡”点明了______。
②第二则消息的电头是“______”,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______”,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______”。
第一课新闻两则的课后习题
第一课新闻两则的课后习题《第一课新闻两则的课后习题》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一课消息二则课后习题1.给下面词语标示拼音:芜湖荻港溃退泄气渡江要塞业已铜陵横渡江阴经营锐不可当简介“新闻”:(1)定义:(2)特点:(3)结构:(4)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研读品味】3.解题。
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是一篇动态消息,请指出本文的所包含的六要素。
何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何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何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何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消息新闻五部分: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导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结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根据所学将校园内新近发生的事件写一则新闻:第一课新闻两则的课后习题这篇文章共1654字。
新闻两则课后题
新闻两则课后题
1. 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两则新闻,以下是两则新闻的课后题:新闻一:科学家发现新的太阳系外行星
问题1:这个新的行星是在哪个星际系统中被发现的?
问题2: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方法发现这个行星的?
问题3:这个行星的特征有哪些?
问题4:这个发现对于人类的科学研究意味着什么?
新闻二:中国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
问题1:这个火星探测器的名称是什么?
问题2:这个探测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问题3:为什么中国选择火星作为下一个探测目标?
问题4:这个探测器发射成功对中国航天事业意味着什么?希望以上问题能够帮助你思考和学习相关新闻内容。
九年级新闻两则课后习题答案学习指导
九年级新闻两那么课后习题答案学习指导
⑴ 一般具有三个特点:
① 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② 简明扼要;
③ 报道及时。
⑵ 一条消息通常在构造上包含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个局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五要素(“五W”),多用记叙手法。
标题简洁、概括,“百万”“横渡”两个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
跃然纸上。
导语局部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均是人民解放
军的渡江区域”,简述渡江战役的胜利。
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地对事件进展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
了下文。
主体局部从“20日夜起”到篇末,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
的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
主体局部按照时间和事件本身的特点安排构造顺序,材料衔接严密,严谨而自然,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的人数。
第二层从“21日下午5
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渡江
情况。
1 新闻两则练习题(带答案)全面版
八年级课文《新闻两则》课后练习题
八年级课文《新闻两则》课后练习题《新闻两则》习题1.下列解词有误的一项是( )A.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B.业已:已经。
C.溃退:散乱,败退。
D.督战:帮助作战。
2.为下面的语句加上合适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及( )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A.消灭击败夺回占据控制B.歼灭击败占据控制切断C.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D.消灭击溃控制占据控制3.添加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20日夜起____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____芜湖线_____渡至繁昌_____铜陵_____青阳_____荻港_____鲁港地区____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_____A.,、,、、、、,。
B.,、。
、、、、,。
C.。
、,、、、、,。
D.,,,,,,,,。
4.与短语“擦破了”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拒绝和平控制要塞纷纷溃退渡过南岸B.清楚得很踢一脚说下去爽快极了C.英勇善战冲破敌阵热起来在九江D.横渡长江广大官兵锐不可当。
甚为微弱5.对“不含”两字在文中意义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A.标明解放军渡江的'地域界限,以防产生歧义。
B.文意是解放军西起九江地区,但不包含九江城。
用“不含”一词简洁明了。
C.使人清楚九江城防守坚固不可逾越,故不包含在内。
D.既说“西起九江”,又说“不含”属于行文矛盾,应删掉“不含”。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的标题除了有主标外,还必须有引标和副标。
B.新闻既然要求报道客观事实,那么语言中就不应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C.“西起九江(不含)”。
如果去掉“不含”两字,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
D.“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中“不料”指汤恩伯那一天到达芜湖是人们没有料到的。
参考答案1.D2.C3.A4.B5.CD6.C。
新闻两则 课后题
课后练习二
第②句好。
第 一 组
突破 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 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越过 表现不出战斗经过。
“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 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 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 表达这些意思。
第②句好。
拓展提升
找出下面新闻的导语和主体并拟写标题。 在第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来临前夕, 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介绍,作为社会最困难 群体,我国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截止 目前,全国处于就业年龄段的 2500 万残疾 人中,就业人数已达 2193 . 6 万人,其中, 城镇已就业残疾人累计达到 430 . 4 万人, 农村达1763.2万人。 我国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
军事术语
完。
填空题 …… 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
战中,我已( 歼灭
)及( 击溃
)
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 塞。( 已( 封锁 切断
)扬中、镇江 )江阴要
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控制
)长江。我军前锋,业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歼灭 击溃
占领 控制 封锁
指“全部被消灭” 指“敌军已完全丧失战斗力” 指夺取土地 指掌握军事要地,获得主动权 船只不能自由通行
切断
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
此种情况,一方面 由于人民解放军英 课堂练习 勇善战,锐不可当; 另一方面,这和国 对议论性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民党反动派拒绝签 是: 订和平协定,有很 A、赞颂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 大关系。国民党的 的英勇气概。 B、揭露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议 广大官兵一致希望 和平,不想再打了, 的反动本质。 C、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 听见南京拒绝和平, 懦弱无能。 都很泄气。战犯汤 D、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 恩伯二十一日到芜 志的原因。 湖督战,不起丝毫
初中语文上册八年级《消息二则》课时练习题 附加答案
消息二则课时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豪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泻气。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溃()退签()定(2)上面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改为2.填空。
(1)新闻的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2)新闻的最主要特点是。
3.根据下面新闻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不超过15个字)重庆商报讯在山水环抱的重庆,每个人都摆脱不了江河印记。
5月20日,“寻美重庆江河”摄影大赛在武隆正式启动。
作为来访首站的武隆迎来了国内近百名知名专家和摄影爱好者。
据悉,该系列活动还将走访重庆各个区县,用镜头寻美重庆江河。
只要是以重庆江河为拍摄对象,具备自然美,人文类的作品到组委会,评选结果将于今年9月15日在媒体上公布,主办方强调,这项活动能唤起人们对江河的记忆和感情,激发人们保护生态的热情。
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字)本报综合消息,近期《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两档汉字听写节目火了,它们不仅将汉字“听写课”开到了电视上,还让告别校园多年的成年人也甘当“陪考”,老老实实地学起了写字。
有关数据显示,节目播出6小时内在微博话题电视节目中排名第一位,甚至超越了《中国好声音》等多档节目。
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的走红,让不少国人惊呼自己已经“不会写字”,也再次引起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完成5、6题。
5.下列各项对本文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导语和标题扣合得很紧密,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新闻两则课后作业
新闻两则课后作业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港()锐不可当()歼灭()击溃()绥靖()()阻遏()鄂豫()逃窜()2.写出上面加点字的一个形似字并组词。
3.回答下列问题,体会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
①“西起九江(不含)”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词?为什么?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③“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为什么要连用“歼灭”、“击溃”两个动词?④“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这些词语内涵分别是什么?体现语言特点是什么?4.在下列语段中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国民党的(A.广大 B.大量 C.多数 D.部分)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A.反对 B.抗拒 C.拒绝 D.抵触)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A.作战 B.指挥 C.鼓动 D.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A.牢靠 B.坚固 C.巩固 D.顽固)的,(A.弱点B.松懈 C.劣势 D.困难)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二、阅读(一)(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3)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5.句(2)与句(1)形成鲜明对比。
能说明敌人麻痹轻敌、我军出奇制胜的关键词是“”;句中的“又”字照应了段前写中路军战况、西路军战况时用过的“”一词和两个“”字,行文很严谨。
6.从句(4)的“所有”“都”两词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的感情。
1新闻两则《课后练习》——2016秋季开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1新闻两则《课后练习》了基础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
歼.灭( ) 溃.退( ) 星宿.( ) 阻遏.( ) 管辖.( ) 绥.靖( ) 要塞.( ) 锐不可当.( ) 2、给下面的形似字组词。
⑴ 锐( ) 税( ) ⑵ 荻( ) 获( ) ⑶ 哀( ) 衰( ) ⑷ 歼( ) 纤( ) ⑸ 溃( ) 遗( ) ⑹ 蓑( ) 衷( )3、解释下列词语,并分别造句。
锐不可当:【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势磅礴:【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单项选择。
【说明: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新闻的结构通常包括五个部分,其中________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 )A.标题B.导语C.主题D.背景小导航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2、__________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A.标题B.导语C.主题D.背景阅读训练1、课内阅读。
(一)新闻两则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还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第一课《新闻两则》习题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练习题(一)一、基础知识1.给加粗字注音:绥靖区()歼灭()锐不可当()击溃()2.分析第一则文章标题,回答问题:所记的对象:所写军队的数量:所叙的地点:最有气势的两个词:主要特点:“百万大军”是不是虚指,何以见得:3.新闻的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新闻的最主要特点是4.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句好,为什么?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
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
)5.区别下句中加点的词: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6.在下列句子的重读词语下加点。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7.选出表达方式不同类的一项()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
8.为下面这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字)溪洛渡和向家坝是金沙江上拟建设的两个梯级电站,其水电资源分别是1200万千瓦和600万千瓦,两者之和接近三峡工程,已经列入国家开发计划。
金沙江中段和下段一共可以建12个梯给电站,总装机接近6000万千瓦,是三峡工程的3倍多。
三峡总公司已经被确定为溪洛渡和向家坝两个项目开发的主业单位。
他们计划在2001年底完成溪洛渡电站的可行性研究,并报告国家审查;2003年完成向家坝项目的前期工作,以期在三峡工程结束时,根据电力市场和资金平衡情况,进行有序开发,实现建设三峡工程、开发长江流域的目标。
《新闻两则》课后练习
1 新闻两则课后练习基础知识一、给下列括号前的字注音:溃()退歼()灭芜()湖荻()港诸()县锐不可当()二、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 殷()切殷()红殷()勤朱殷()A yīnB yān2 当()选妥当()当()面恰当()A dāngB dàng3 要塞()阻塞()堵塞()边塞()A sàiB sèC sāi三、给下列各组字注音并组词:四、解词并解释加黑的字:1锐不可当:2 击溃:3 业已:六、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冲破敌镇江阴要塞B 纷纷溃退锐不可当C 横渡长江毫无斗志D 都很懈气英勇善战六、将恰当字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立()()然A 即B 既2 欢()佳节()来()去A 踱B 度3 拒()()裂A 决B 绝七、选词填空:此处敌军抵抗较为(坚强、顽强、顽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战争、战斗、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击败、击退)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限制、制服)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八、辨别下列词词在文章中的感情色彩: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溃退激战泄气顽强毫无斗志歼灭抵抗微弱冲破占领击溃褒义词语:中性词语:贬义词语:九、语文常识填空:1 新闻也叫,是报纸、广播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它地报道国内外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2 一条新闻,通常包含、、、、五个部分。
3 从表达方式上看,新闻一般以为主,也可以适当做些,还可穿插适当的和。
答案:一、kuìjiānwúdízhūdāng二、1 A、B、A、B 2 A、B、A、B 3 A、B、C、A三、1 qiān签字jiàn鉴定2 xiè发泄xiè泻肚3 kuì溃退kuì馈赠4 xié协作xié威胁四、1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当:阻挡; 2 打垮,打散。
溃:溃败。
3 已经。
【记叙文阅读】人教版八上《新闻两则》随堂练习及答案
【记叙文阅读】人教版八上《新闻两则》随堂练习及答案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俘虏(fú)鄂(è)泄气(xiè)杜聿明(yù)B.管辖(xiá)阌乡(què)阻遏(è)锐不可当(dāng)C.歼灭(qiān)芜湖(wú)荻港(dí)要塞(sài)D.王莽(mǎng)襄阳(xiāng)击溃(kuì)绥靖(suǐ)2.文学常识填空。
(1)一篇新闻的完整结构包括、、、、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和。
(2)新闻的基本特点是、和。
(3)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因此在表达方式上以为主,也可以穿插少量的。
3.根据原文选词填空。
(1)这一路现已(控制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推进)中。
(2)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方军一多激烈战争的(消耗损失)以外,还(扩充增加)了大约二十万人左右,今后当有更大的发展。
4.下列语句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森林,而且是树木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B.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C.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D.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5.结合下面的语句,体会一下新闻语言的特点。
(1)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句中加点的“至发电时止”可否去掉?为什么?(2)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整整一个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没有能够)达到目的。
句中加点的词语可否换成括号内的词句,为什么?【《〈新闻两则〉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A 2.(1)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和主体(2)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3)记叙议论 3.(1)占领扩展(2)消耗增加 4.A 5.(1)不能去掉,因为这个限制时间的状语表明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新闻两则课后题 (2)
新闻两则课后题新冠疫苗全球接种进展情况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各国纷纷展开了疫苗研发和接种工作。
根据最新的情况,截至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100个国家开始了疫苗接种工作。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对英国和印度两国的疫苗接种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英国疫苗接种进展英国是全球最早开始大规模疫苗接种的国家之一。
自从去年12月开始接种辉瑞疫苗以来,英国疫苗接种工作进展迅速。
截至目前,英国已经完成了大约8千万剂次的疫苗接种,其中包括辉瑞和阿斯利康两种疫苗。
英国的疫苗接种工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不仅大幅降低了感染和死亡率,也为英国的经济复苏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据统计,接种疫苗后,英国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已经大幅下降。
此外,由于疫苗接种率较高,英国政府已经逐步放松了社交限制措施,人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印度疫苗接种进展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国家,面对疫情的挑战也同样巨大。
然而,印度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加速疫苗接种工作。
印度制药企业巴拉特生物技术(Bharat Biotech)研发的科维克斯疫苗是印度主要的疫苗之一。
截至目前,印度已经接种了超过4亿剂次的科维克斯疫苗,覆盖了大约30%的印度人口。
疫苗接种进展较快,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为印度的社会秩序和经济活动的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持。
尽管疫苗接种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印度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由于人口众多,疫苗供应量依然紧张,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和贫困人口来说。
此外,信息传达和接种登记也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加强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
推进全球疫苗公平分配的挑战与现实全球疫苗公平分配一直是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
然而,推进疫苗公平分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现实的限制。
首先,疫苗生产和供应依然不足。
尽管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大规模接种疫苗,但全球仍然存在疫苗供应紧张的问题。
许多贫穷国家面临着疫苗短缺的困境,无法满足本国人民的需求。
其次,疫苗生产和运输的复杂性也是一个挑战。
疫苗的生产需要大量的经费和技术支持,而疫苗的运输又需要保持低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新闻两则》研讨与练习【课后练习题】
一、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试分别理清这两篇新闻的六要素。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运用新闻六要素知识整体把握两则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
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二、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说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它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本题传授新闻结构知识,要求运用知识,就主要的两点具体分析一则新闻。
其导语是开头两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
第二层次开头说时间,“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与第一层次开头“二十日夜起”相并列。
第二层末的议论说到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说到督战原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接着以嘲笑汤恩伯的口吻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这一句在二、三层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三、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2、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
1、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
1、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2、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
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
)
本题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揣摩遣词造句,三个小题分别从不同角度探究,都作了提示。
宜引导学生细心品味,以增强语感,更好地学习语言。
第一小题,第2句好。
“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
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第二小题,第2句好。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第三小题,第1句好。
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