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风筝飘飘》

合集下载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筝飘飘》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筝飘飘》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筝飘飘》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实验,学生能够发现风对风筝的影响,理解风筝飞起的原因。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风筝、风力计、绳索、扇子、废弃纸张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导入歌曲《风中的歌》。

2. 谈论风的特征和作用。

二、讲解风筝(10分钟)
1. 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描绘风筝。

2. 介绍风筝的种类和组成。

三、观察实验(20分钟)
1. 分组制作风筝并尝试飞起来。

2. 使用风力计观察风的强弱。

3. 利用扇子模拟不同强度的风。

4. 观察实验结果,讨论风对风筝的影响。

四、探究风筝飞起的原因(10分钟)
1. 引导学生分别站在风筝前后,感受风的方向和风筝受力的方向。

2. 分组讨论,探究风筝飞起的原因。

五、进一步实践(15分钟)
1. 学生请出门外使用风筝。

2. 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创造条件让风筝飞得更高。

六、总结(5分钟)
1. 让学生总结风筝飘起来的原因。

2. 引导学生讨论活动中学到的东西。

【板书设计】
风筝飞起的原因:风的作用
【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实验,学生能够感受到风对风筝的影响,理解风筝飞起来的原因。

同时,让学生参与制作风筝和观察实验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学生参与实践的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幼儿园中班科学《风筝飘飘》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风筝飘飘》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风筝飘飘》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和目标1.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是科学,《风筝飘飘》。

通过对风筝的认知和制作,引导幼儿了解风和气象现象,感受风的力量,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1.2 教学目标1.了解风的概念,能够简单描述风的表现和力量;2.学会制作风筝,了解风筝的构造;3.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过程2.1 教学准备1.教师提前准备薄纸、棍子、绳子等制作风筝的材料;2.在教室里提前钉好许多线锤,方便制作风筝使用;3.准备幼儿兴趣盘,将绘制好的风筝模板、彩纸、剪刀、胶水和颜料等材料放在盘子里。

2.2 活动1:了解风1.向幼儿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风吗?”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记录下来;2.使用试验展示法,给幼儿演示风的表现和力量;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试着表述风的表现和力量。

2.3 活动2:制作风筝1.教师给幼儿展示一副风筝,并向幼儿介绍风筝的构造和制作方法;2.教师向幼儿表演如何制作风筝,并让幼儿一起参与制作;3.老师提醒幼儿,风筝应该怎么装线和细节完善。

2.4 活动3:放风筝1.教师将制作好的风筝带到室外;2.向幼儿演示如何放风筝,让幼儿参与放飞风筝的游戏;3.老师提醒幼儿,在放风筝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三、教学反思风筝是幼儿非常喜欢的玩具,也是一种很好的科学教材。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掌握了风筝的构造,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在放风筝的过程中,幼儿感受到了风的力量,学到了风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幼儿对气象现象的认识。

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注意孩子的安全,让幼儿体验风筝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保证他们的安全。

同时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关注每个孩子的不同,尊重他们的思想,给他们提供充分的表达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中班数学《风筝飘飘》

中班数学《风筝飘飘》
数学在风筝飘飘中的应用
测量风筝的尺寸
长度测量
使用直尺或卷尺测量风筝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了解风筝的 基本尺寸。
面积计算
通过测量风筝的长度和宽度,计算出风筝的面积,了解风筝 的覆盖面积。
计算风筝的飞行高度和距离
飞行高度
通过测量风筝拉线的长度,结合当地的气压和温度,计算出风筝的飞行高度。
飞行距离
通过测量风筝随风飞行的距离,结合风速和风筝的设计,计算出风筝的飞行距 离。
THANKS
[ 感谢观看 ]
中班数学《风筝飘飘》
汇报人:
202X-12-22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风筝的构造与飞行原理 • 数学在风筝飘飘中的应用 • 风筝飘飘中的数学游戏与活动 • 总结与反思
CHAPTER 01
引言
主题介绍
风筝
风筝是一种传统的玩具,由线和 框架组成,通过线的拉力在空中 飘浮。
风筝飘飘
本课的主题是以风筝为主线,通 过观察、操作和游戏等方式,让 幼儿了解风筝的特点和原理,培 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孩子们可以设计自己的风筝,并使用 数学概念(如比例、面积等)来优化 设计。
风筝飞行
孩子们可以观察风筝在空中的飞行路 径,学习如何使用坐标系(如笛卡尔 坐标系)来描述和预测风筝的飞行轨 迹。
风筝飘飘中的数学活动
风筝测量
孩子们可以使用测量工具(如卷尺、测高仪等)来测量风筝的尺寸 和角度,并使用数学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等)来分析测量结果 。
风筝策略
孩子们可以使用策略来解决与风筝相关的数学问题,例如使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等策略来解决问题 。
CHAPTER 05
总结与反思
回顾本次活动的收获

中班数学《风筝飘飘》

中班数学《风筝飘飘》

中班数学《风筝飘飘》《风筝飘飘》是一篇数学故事,通过引导幼儿探究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帮助他们建立对数和数的概念。

故事中的孩子们通过一场放风筝的活动,体验到了数字的变化和数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相关内容的讲述。

在一个晴朗的春日午后,小班的孩子们聚集在操场上放风筝。

他们兴奋地看着五彩斑斓的风筝在空中飘荡,欢呼着。

正当孩子们追逐风筝的时候,小朋友小杰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风筝飞得高一点,线就变长了,那线越长风筝飞得越高吗?”聪明的小朋友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杰姐姐说:“我们来探究一下吧!我们需要量一下线的长度和风筝的高度。

”于是,他们找来了一卷卷环保纸和一根粗细适中的线。

杰姐姐拿起卷尺,小心地测量起风筝线的长度,小伙伴们则用棍子将风筝拉高,然后再用卷尺测量风筝所在的高度。

经过一番测量,他们发现了有趣的规律。

当风筝线的长度变长时,风筝所在的高度也随之增加。

而当风筝线的长度变短时,风筝的高度也会降低。

小杰惊奇地问:“为什么风筝线的长度和风筝飞行的高度会有关系呢?”杰姐姐耐心地解释道:“风筝飞行的高度取决于线的长度,这是因为线的长短决定了风筝受到的拉力。

当线变长时,风筝受到的拉力增大,从而能够飞得更高;相反,当线变短时,风筝受到的拉力减小,所以高度会降低。

”孩子们听懂了杰姐姐的解释,纷纷点头表示理解。

他们继续放风筝,同时不断改变线的长度,观察风筝的高度变化。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践活动,孩子们不仅直观地感受到了数学中的数和数的关系,还学会了用量具进行测量和观察,并从中发现了规律。

同时,他们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这个故事展示了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中,通过趣味的活动来引导幼儿理解数和数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孩子们通过实践,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数学教育在幼儿园阶段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创造性的故事和活动,教师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态度。

同时,数学教育也为幼儿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班数学教案风筝飘飘

中班数学教案风筝飘飘

中班数学教案风筝飘飘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 学会简单的数数和计数方法;3. 学会使用尺子和量杯进行测量;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5.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 彩色风筝模板;2. 彩色纸片、剪刀、胶水;3. 尺子、量杯;4. 彩色泡泡纸;5. 彩色绳子;6. 幼儿游戏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游戏引入老师与幼儿们进入游戏区,带来了一个风筝模型。

老师向幼儿们展示风筝,并问幼儿们有没有看到过、玩过风筝。

引导幼儿们回忆风筝的样子和特点。

2. 学习数数和计数:(1)数数游戏老师给每个幼儿发放彩色纸片,并指导幼儿们将纸片放在桌子上,并数数纸片的数量。

教师鼓励幼儿们用手指点数,并与幼儿们一起说出数字。

(2)风筝计数老师使用彩色泡泡纸制作5个风筝,并将每个风筝上贴上不同的数字。

老师给幼儿们分发风筝,并指导他们根据风筝上的数字进行计数。

3. 学习测量方法:(1)测量绳子长度老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段彩色绳子,并使用尺子示范如何测量绳子的长度。

然后,老师要求幼儿们按照示范的方法测量自己的绳子长度,并与幼儿们一起比较和讨论绳子长度的差异。

(2)测量水量老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杯水,并使用量杯示范如何测量水的容量。

然后,老师要求幼儿们按照示范的方法测量自己杯子里的水量,并与幼儿们一起比较和讨论水的容量大小。

4. 制作彩色风筝:(1)分发彩色风筝模板和纸片老师给每个幼儿发放彩色风筝模板和纸片,并指导幼儿们使用剪刀剪下风筝模板和纸片。

(2)制作彩色风筝老师鼓励幼儿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彩色纸片,使用胶水将纸片粘贴在风筝模板的相应位置。

同时,老师引导幼儿们学会使用双手握持和控制胶水和纸片。

(3)展示彩色风筝幼儿们完成彩色风筝的制作后,老师带领他们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展示彩色风筝。

引导幼儿们观察彩色风筝在空中飘舞的样子,并与他们一起欣赏风筝的美丽。

5. 温故知新:游戏巩固老师与幼儿们一起玩游戏。

幼儿园数学活动《风筝飘飘》中班教案8以内的排序

幼儿园数学活动《风筝飘飘》中班教案8以内的排序

幼儿园数学活动《风筝飘飘》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数字0-8以及相应的表示方式。

2.能够使用数字0-8进行基本的排序操作。

3.能够通过风筝飘飘活动,加深对数字序列的记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数字0-8的认识。

2.数字0-8的排序练习。

3.风筝飘飘活动介绍。

三、教学重难点1.认识数字0-8,建立正确的数字认知观念,理解数字的顺序。

2.能够使用数字进行排序操作,加深对数字序列的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数字卡,包括数字0-8。

2.学生名字卡片。

3.盲盒或其他材料,用于进行风筝飘飘活动。

五、教学过程1. 认识数字0-8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依次认识数字0-8。

2.教师用手指指向每个数字,让学生模仿读出数字名称。

3.学生自己操作数字卡片,将数字按顺序排列。

4.教师可以进行游戏评比,看谁最快排好,谁排错了等等。

2. 数字0-8的排序练习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依次认识数字0-8。

2.教师将数字卡片打乱,让学生重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学生自由合作进行数字排序,教师可以进行游戏评比,看谁最快排好,谁排错了等等。

4.对于排错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帮助和讲解。

也可以通过另一种操作方式进行数字排序,例如在地上摆出数字图形等等。

3. 风筝飘飘活动介绍1.教师出示盲盒或其他材料,里面装有数字0-8。

2.学生轮流从盲盒里面抽取一个数字卡片。

3.学生按顺序将数字卡片排列,并将自己的名字卡片放在对应的数字卡片前面。

4.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引导学生加入其他规则或挑战,例如加入时间限制、使用另一种排列方式等等。

六、教学总结风筝飘飘活动是一种有趣、富有派对氛围的数字排序游戏。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可以加深对数字排序的理解,并增强记忆力。

同时,这个游戏也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让游戏更加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幼儿园数学活动《风筝飘飘》中班教案8以内的排序

幼儿园数学活动《风筝飘飘》中班教案8以内的排序

幼儿园数学活动《风筝飘飘》中班教案——8以内的排序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理解数字8以内的大小顺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8以内的数字排序。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数字排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具:风筝图片、数字卡片、绳子、剪刀、胶水、画笔等。

2.学具:每组一套风筝图片、数字卡片、绳子、剪刀、胶水。

四、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如捉迷藏、丢手绢等。

2.老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数学游戏,如数数、比较大小等。

(二)主题活动1.导入(1)老师出示风筝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风筝的特点。

(2)老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风筝在空中是怎样飘动的呢?”2.数字排序(1)老师将数字卡片1-8发放给幼儿,让他们自由排列。

3.制作风筝(1)老师将风筝图片发放给幼儿,让他们用数字卡片装饰风筝。

(2)老师引导幼儿将数字卡片按照大小顺序贴在风筝上。

4.风筝展示(1)老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风筝,并让他们介绍风筝上的数字顺序。

(2)老师邀请其他幼儿评价展示的风筝,如“哪个风筝的数字排序最准确?”5.游戏环节(1)老师组织幼儿进行“数字风筝”比赛,看谁的风筝数字排序最快、最准确。

(2)老师设立奖励,如“最佳排序奖”、“最佳合作奖”等。

2.老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如“你最喜欢哪个环节?”3.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鼓励幼儿继续努力。

五、作业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数字排序风筝,并拍照分享到班级群。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数字排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提高活动效率,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拖延。

2.关注个别幼儿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加强家园合作,让家长更多参与到幼儿的学习过程中。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理解数字8以内的大小顺序,并能够独立完成数字排序。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将抽象的数字概念与具体的事物(风筝)相结合,运用数字排序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筝飘飘》(精选4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筝飘飘》(精选4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筝飘飘》(精选4篇)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风筝飘飘》篇1活动目标:1、教会幼儿放风筝的正确方法,体会其中的乐趣,练习快速跑。

2、学会按一定的规则放风筝。

3、培养幼儿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协调与他人的距离。

4、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5、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材料准备:三组幼儿斜坡跑道自制风筝六只奖品活动过程:1、活动幼儿的全身:头部、上肢、下肢、腹背教师用语:春暖花开了,我们来学学花草树木在风中点头、摇晃的姿势好吗?2、练习追逐跑,为放风筝做身体上的准备。

基本部分。

幼儿放风筝,让幼儿尝试错误。

教师用语:春天到了,你们自制的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来放风筝,好吗?幼儿放风筝2、就幼儿在放风筝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习正确的方法。

提问:他们六个人谁的.风筝放得好?谁的风筝没有放起来,为什么没放起来?怎样才能让风筝飞上去?幼儿讨论小结:起跑前,一只手臂伸直上举,放出一段线,抓牢线。

快速奔跑,让风速将风筝托起。

3、请第二组幼儿再次尝试,就秩序问题再讨论。

提问两位相互撞击的幼儿:你们撞到对方后,疼不疼?你为什么会撞到别人?用什么方法可以避免与人相撞?总结:从斜坡的右边跑上去,从左边跑下来,这样就不会两人迎面相撞了解。

奔跑时,注意前面小朋友,与他们保持适当距离,当前面的人停住时要能及时刹住脚步。

4、提问:如果风筝被树枝刮住了,怎么办?怎样可以避免呢?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筝飘飘》篇2活动目的:1、通过对放风筝记录卡的交流、统计,让幼儿了解风筝飞上天与风、材料、技能的关系。

2、感受放风筝的愉快情绪。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前期准备:1、与家人一起放风筝2次(一次有风的时候放,一次没有风的时候放)并作记录。

2、实物风筝若干活动准备:小记录卡人手一张、大记录卡一张、实物风筝若干。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精彩教案《风筝飘飘》精选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精彩教案《风筝飘飘》精选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精彩教案《风筝飘飘》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天空中的秘密》,详细内容为“风筝飘飘”一节。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风筝的起源、制作及放飞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风筝的基本知识,知道风筝的起源、制作过程及放飞原理。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风筝制作。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与同伴共同解决问题,共同放飞风筝。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风筝的制作过程及放飞原理。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风筝的放飞原理,并能够成功放飞风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风筝制作材料(纸张、竹签、胶水等)、风筝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剪刀、胶水、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风筝在空中飞舞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是怎么飞起来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介绍风筝的起源、制作过程及放飞原理,让幼儿了解风筝的基本知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风筝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制作风筝(15分钟)幼儿按照教师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风筝制作。

5. 放飞风筝(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分组放飞风筝,并指导幼儿掌握放飞技巧。

六、板书设计1. 《风筝飘飘》2. 内容:1)风筝的起源2)风筝的制作过程3)风筝的放飞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并尝试放飞。

2. 答案:根据幼儿实际完成情况,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对风筝的制作和放飞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但在放飞过程中,部分幼儿掌握不好技巧,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风筝,并分享制作过程和放飞体验。

同时,教师可组织一次风筝比赛,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制作风筝4. 放飞风筝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二、例题讲解在讲解风筝的起源、制作过程及放飞原理时,教师应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让幼儿更好地理解。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筝飘飘》精选范例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筝飘飘》精选范例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筝飘飘》精选一、教学内容《风筝飘飘》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风的作用》,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风筝的起源与发展、风筝的基本结构及其与风的关系,通过观察和动手制作,让孩子们感受风能对风筝起飞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风筝的基本知识,知道风筝是如何飞起来的。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筝起飞的原理。

教学重点: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掌握风筝制作的基本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筝样品、风筝制作材料、多媒体设备、剪刀、胶水等。

学具:彩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风筝飞舞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风筝的形状、颜色和飞行状态,激发他们对风筝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介绍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基本结构,讲解风筝起飞的原理,让幼儿对风筝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动手制作(10分钟)分组进行风筝制作,教师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引导他们注意风筝的对称性和平衡性。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互相展示制作完成的风筝,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5. 放飞风筝(10分钟)带领幼儿到户外放飞风筝,观察风筝在风中的飞行状态,感受风能对风筝起飞的作用。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整个制作和放飞过程,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风筝的基本结构:支架、纸张、线轴、线。

2. 风筝起飞的原理:风对风筝上下压强不同,产生升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家长共同制作一个风筝,并尝试放飞。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与家长共同完成风筝制作,注意风筝的对称性和平衡性。

2. 拓展延伸:了解其他风能玩具,与家长一起探讨风能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制作和放飞风筝,让幼儿了解了风筝的基本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能力。

中班数学教案《风筝飘飘》

中班数学教案《风筝飘飘》

中班数学教案《风筝飘飘》【教学目标】1.练习和巩固班级内数字1-10的认读与书写。

2.培养孩子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1.数字1-10的认读与书写。

2.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绘本《风筝飘飘》、彩色卡片、纸制风筝、颜色铅笔、板书等。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擦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绘本《风筝飘飘》,引导学生观察封面图片。

2.教师询问学生对风筝的了解,并与学生进行简短的对话。

二、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彩色卡片,上面分别写有数字1-10。

2.教师示范读数字,并让学生一起跟读。

3.教师板书数字1-10,并示范学生书写。

三、练习(20分钟)1.教师分发纸制风筝和彩色铅笔,让学生在风筝的尾巴上用图案表示数字1-10。

2.学生完成后,教师点评并展示学生的作品。

四、探究(25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数字中的图案,询问学生该数字对应的数量是多少。

2.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相应数量的彩色卡片,让学生比对和确认。

3.教师反复展示其他数字卡片,学生进行观察、推测和验证的过程。

五、拓展(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纸制风筝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数量图案进行数学计算。

2.学生完成后,教师点评并给予表扬。

六、总结(5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强调数字的认读和书写的重要性。

2.教师布置下一节课的作业。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在家和家长一起制作纸制风筝,练习数字的认读和书写。

2.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进行游戏,让学生找出相应数量的物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学生在练习和探究环节都表现出了积极的参与和好奇心,能够正确识别数字并进行对应的数量判断。

然而,在探究环节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数字的图案理解还不够透彻,需要进一步指导和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实际生活情境,使数学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践性。

中班风筝飘飘活动反思

中班风筝飘飘活动反思

中班风筝飘飘活动反思春天是一个适合户外活动的季节,为了让中班的孩子们更好地感受春天的气息,体验户外活动的乐趣,我们组织了一次“风筝飘飘”的活动。

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一、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孩子们了解风筝的基本构造和制作方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通过放风筝的活动,锻炼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倾听老师的讲解,对风筝的构造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制作风筝的环节,大部分孩子能够积极参与,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剪刀、胶水、彩纸等材料,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风筝。

虽然有些孩子的制作过程略显生疏,但他们都非常认真,努力完成自己的作品。

这说明在知识传授和动手能力培养方面,活动目标基本达成。

在放风筝的环节,孩子们一开始显得有些兴奋和不知所措,但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逐渐掌握了放风筝的技巧。

他们相互合作,一起奔跑、放线,看着自己的风筝在空中飞翔,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通过这个环节,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身体协调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这方面的活动目标也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然而,在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对于风筝的飞行原理,孩子们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只是简单地知道通过风的力量让风筝飞起来,但对于风的方向、力度等因素对风筝飞行的影响,没有太多的思考和探究。

这说明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活动准备的充分性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在活动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收集了各种风筝的图片和资料,制作成 PPT,让孩子们在活动前对风筝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其次,准备了丰富的制作材料,如彩纸、竹条、胶水、剪刀等,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有足够的材料进行制作。

此外,还提前勘察了活动场地,选择了一个空旷、平坦、风力适宜的地方作为放风筝的场所。

但是,在活动准备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小的疏忽。

比如,在准备剪刀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剪刀的大小和锋利程度是否适合中班孩子使用,导致有些孩子在剪纸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精品教案《风筝飘飘》精选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精品教案《风筝飘飘》精选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精品教案《风筝飘飘》精选《风筝飘飘》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风力量》第三节《风筝飘飘》。

详细内容包括:解风筝起源、构造与种类;学习风筝起飞原理;亲手制作和放飞属于自己风筝。

二、教学目标1. 解风筝基本知识,包括起源、构造、种类及起飞原理;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激发幼儿对科学兴趣,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究能力;4. 培养幼儿热爱生活、亲近大自然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风筝起飞原理理解与掌握;2. 教学重点:风筝制作过程及放飞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风筝样品、风筝制作材料、多媒体设备、剪刀、胶水等;2. 学具:彩纸、竹签、线、胶水、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种类风筝,引导幼儿观察风筝特点,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风筝知识(5分钟)讲解风筝起源、构造、种类及起飞原理,帮助幼儿解风筝基本知识。

3. 示范制作风筝(10分钟)演示如何制作一个简单风筝,并讲解制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4. 亲手制作风筝(20分钟)幼儿分组合作,按照示范步骤制作属于自己风筝。

5. 放飞风筝(2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指导放飞风筝技巧,让幼儿体验风筝飞舞乐趣。

6. 随堂练习(5分钟)请幼儿分享制作风筝心得,并讨论放飞风筝时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风筝飘飘》2. 内容:风筝起源、构造、种类风筝起飞原理风筝制作步骤放飞风筝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风筝,并写一篇关于风筝小短文。

风筝制作步骤:选择材料、设计图案、剪裁、粘贴、捆绑、试飞;风筝小短文:介绍风筝起源、种类、制作过程及放飞体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解风筝基本知识,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关注风筝起飞原理理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共同制作风筝,深入解不同种类风筝,并尝试创新设计,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中班数学风筝飘飘教案及反思

中班数学风筝飘飘教案及反思

中班数学风筝飘飘教案及反思
在中班阶段,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形成数学的基础概念,培
养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老师设计了一堂生动有
趣的数学课——“数学风筝飘飘”。

首先,教师通过介绍风筝的种类、制作材料、特点和用途,让孩
子对风筝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然后,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模仿风
筝的形状和动作,通过体验弦长和面积的涵义,自然形成了数学概念。

接下来,老师引导孩子们观察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风筝,让
孩子通过比较、分类、计数等方法学习数学。

比如,孩子们可以算一
下班上有几个三角形的风筝,哪些是圆形的风筝等等。

教师还设计了拼装风筝的环节,让孩子们动手操作,加深对几何
形状的认识。

通过拼装,孩子们不仅理解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
几何形状,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最后,教师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什么样的风筝可以飞得更高?”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得出答案。

然后老师引导孩子
们理解重力、空气压力等物理概念,从而扩展了孩子的知识面。

这节“数学风筝飘飘”的课程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堂体验,还
启发了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了解早期数学教育的重点,教师不仅能够设计生动有趣的课程,还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们探索数
学的美妙世界。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优质教案《风筝飘飘》精选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优质教案《风筝飘飘》精选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优质教案《风筝飘飘》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中第四章《风和空气》第三节《风筝飘飘》作为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解风筝基本结构,探索风筝飞行原理,学习制作简单风筝,并在实践中掌握放飞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解风筝基本结构,知道风筝飞行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动手制作风筝和放飞风筝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风筝飞行原理。

教学重点:学会制作和放飞风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筝样品、多媒体设备、教学挂图。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绳子、竹签等制作风筝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在课堂上展示风筝样品,讲述风筝故事,引导幼儿观察风筝形状和颜色,引发他们对风筝好奇心。

2. 讲解风筝基本结构和飞行原理(10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风筝结构示意图,讲解风筝各部分作用。

通过简单实验,让幼儿解风筝飞行原理。

3. 示范制作风筝(10分钟)现场演示如何制作一个简单风筝,边示范边讲解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4. 幼儿动手制作风筝(15分钟)分组进行,让幼儿按照步骤,使用提供材料,动手制作自己风筝。

5. 放飞风筝实践(10分钟)带领幼儿到户外,教授放飞技巧,让幼儿尝试放飞自己制作风筝。

六、板书设计1. 风筝飘飘2. 内容:展示风筝结构图,飞行原理图,制作步骤,放飞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风筝。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按照步骤制作,注意安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需要我特别关注。

讲解风筝基本结构和飞行原理是课程重点和难点,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幼儿对科学知识理解和吸收。

幼儿动手制作风筝环节同样至关重要,这不仅考验他们动手能力,还涉及到安全问题考量。

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也是不可忽视部分,它们是教学闭环关键环节。

对于风筝基本结构和飞行原理讲解,我将这样进行详细补充和说明:在讲解过程中,我会使用生动语言和形象比喻,比如将风筝翼面比作鸟翅膀,帮助幼儿理解风筝是如何借助风力飞起来。

中班数学《风筝飘飘》

中班数学《风筝飘飘》

中班数学《风筝飘飘》在幼儿园的中班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风筝飘飘》这一主题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充满趣味和探索的数学学习场景。

一、活动背景春天到了,风儿轻轻吹,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

孩子们对风筝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常常在户外活动时目不转睛地盯着天空中飘动的风筝。

于是,我决定以风筝为载体,设计一系列与数学相关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喜爱的事物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活动目标1、能正确点数 10 以内的物体数量,并说出总数。

2、学习按数量对物体进行分类。

3、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三、活动准备1、各种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风筝图片若干。

2、数字卡片 1 10。

3、小篮子若干,每个篮子上贴有不同的数字。

四、活动过程通过播放一段有关放风筝的视频,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然后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视频里有多少个风筝呀?”引导孩子们初步感知数量。

2、认识数字展示数字卡片 1 10,让孩子们认读,并说一说每个数字像什么。

比如,“1 像铅笔细又长,2 像小鸭水上漂……”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记住数字的形状。

3、点数风筝出示各种风筝图片,让孩子们数一数每种风筝有几个。

在点数过程中,引导孩子们用手指一个一个地点数,并说出总数。

4、按数量分类将风筝图片打乱,让孩子们根据图片上风筝的数量,将它们放进贴有相应数字的篮子里。

例如,有 3 个风筝的图片就放进贴有数字 3 的篮子里。

5、游戏环节(1)“数字找风筝”:教师出示一个数字卡片,孩子们迅速找出相应数量的风筝图片。

(2)“风筝排队”:让孩子们将风筝图片按照数量从少到多或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1)在美工区,让孩子们自己制作风筝,并在风筝上画上不同数量的图案。

(2)在户外活动时,组织孩子们一起放风筝,观察风筝在空中的位置和高度变化。

五、活动总结在《风筝飘飘》这一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点数、分类等方式,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掌握了 10 以内的点数和分类,还提高了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筝飘飘》精选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筝飘飘》精选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筝飘飘》精选一、教学内容《风筝飘飘》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风的作用》,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探究风筝升空的科学原理,以及学习如何制作简单的风筝。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知道风筝升空的科学原理。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风筝升空的科学原理。

重点:掌握制作简单风筝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筝样品、制作风筝的材料(如竹签、彩纸、胶水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剪刀、彩笔、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飘动的风筝,引导幼儿思考:风筝为什么能在空中飘动?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风筝样品,讲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如筝面、骨架、线等)以及风筝升空的科学原理。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风筝制作过程,边讲解边示范。

4. 制作风筝(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按照教师提供的步骤和方法,合作完成一个风筝。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到户外,放飞自己制作的风筝,观察风筝的飞行情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制作一个风筝,并写一篇关于风筝的小短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参加风筝制作比赛,提高幼儿动手能力。

(2)引导幼儿关注其他与风有关的现象,如风能、风力等。

(3)开展关于风筝的美术创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风筝升空的科学原理。

2. 教学重点:掌握制作简单风筝的方法。

一、理解风筝升空的科学原理1. 科学原理讲解:风筝升空主要依靠风的作用。

当风筝与风向成一定角度时,风吹过筝面,产生升力,使风筝升空。

同时,风筝的形状、重量、线长等也会影响其飞行效果。

2. 互动讨论: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风筝升空的原理,如:“为什么风筝要迎风放飞?”“风筝的形状和重量对飞行有什么影响?”等。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筝飘飘》(精选14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筝飘飘》(精选14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筝飘飘》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筝飘飘》(精选1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筝飘飘》,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筝飘飘》篇1活动目标:1、正确判断8以内的数量,并按数量多少进行排序。

2、能用目测的方法准确判断物体数量的多少。

活动准备:春天背景图一幅(画有5个蜻蜓风筝,6个蜜蜂风筝,7个燕子风筝、8个小狗风筝。

);分别画有1~8朵花的操作卡《风筝飘飘》;画有风筝线的卡纸每人4张,供幼儿画风筝用。

活动过程:一、出示春天背景图,请幼儿观察图中的各种风筝师:小朋友,春天来了,花儿红了,柳树绿了,看!天空中飘来了什么?幼:风筝。

师:看看都有什么风筝,请小朋友把一样的风筝摆到一起。

(请个别幼儿操作)师:现在,我们数一数,蜻蜓风筝、蜜蜂风筝、燕子风筝、小狗风筝各有多少个?(幼儿通过点数回答出,5个蜻蜓风筝,6个蜜蜂风筝,7个燕子风筝、8个小狗风筝。

)二、为风筝排序师:刚才我们知道了门中风筝有多少个,现在,请小朋友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为这些风筝排排队,并说说你为什么这么排?(请个别能力强幼儿操作。

)师:宸宸说,因为有5个蜻蜓风筝,6个蜜蜂风筝,7个燕子风筝、8个小狗风筝,所以就这么排,对不对?幼:对!师:那我们给他鼓鼓掌。

师:现在老师再请一位小朋友,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给这些风筝排排队,并说说你为什么这么排。

师:伟祺说,因为小狗风筝有8个,最多,所以它排第一;燕子风筝有7个,排第二;蜜蜂风筝有6个,排第三;蜻蜓风筝最少,排第四,让我们为他竖竖大拇指。

三、游戏“听声音画风筝”师:我们刚才帮老师给风筝排排队,小风筝们可高兴了,要和会听声音的小朋友做游戏,你们想参加吗?幼:想。

师:那可要听好游戏规则,请每个小朋友拿一张小纸,竖起小耳朵听这个声音有几下,就在纸上的风筝线头上画几个三角形的`风筝,听明白了?幼:明白了。

中班数学教案风筝飘飘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风筝飘飘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风筝飘飘反思中班数学教案《风筝飘飘》反思一、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中班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数学能力发展水平,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教案《风筝飘飘》旨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分类能力以及数数和比较的能力。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孩子们应该能够:1. 能够观察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风筝,并能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2. 学习使用数量词并理解一一对应的概念;3. 掌握数数和比较的基本方法;4. 培养孩子们的合作与分享意识。

二、教学过程分析1. 情境营造教师可以事先摆放几个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玩具风筝在教室中,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与孩子们一起思考风筝是怎样飞起来的,为孩子们创造出一个融入故事情境的学习氛围。

2. 活动设计(1)观察和分类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风筝,并鼓励他们将风筝进行分类。

可以使用图片或实物进行展示,让孩子们注意风筝的不同特点。

例如,将颜色相同的风筝放在一起,形状相同的风筝放在一起,帮助他们建立分类的基础。

(2)数数和比较接下来,教师可以给孩子们展示一些风筝,并以简单直观的方式引导他们数数。

例如,教师可以问:“这里有几个三角形的风筝?”孩子们可以根据实物进行数数,并回答问题。

通过这个过程,孩子们将学会将数量词与实物进行对应,并理解数数的基本概念。

在数数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简单的比较。

例如,教师可以问:“这里有哪个风筝比较多?”孩子们可以通过数数的方法找出答案,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

(3)合作与分享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合作与分享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集体游戏。

例如,教师可以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风筝进行比较和分类。

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相互合作,分享观察到的结果,并进行交流讨论。

三、教学效果评价为了评价本次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观察记录教师可以观察孩子们的行为和表现,记录他们在观察、分类、数数和比较等活动中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