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霉素

合集下载

氯霉素作用

氯霉素作用

氯霉素作用
氯霉素是一种广谱的抗菌药物,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下面是氯霉素的主要作用:
1. 抗细菌作用:氯霉素可以抑制或杀死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链球菌等。

它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来发挥作用,阻止细菌繁殖和生长。

2. 抗病毒作用:氯霉素对一些病毒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干扰RNA病毒和肺炎衣原体等。

它可以通过干扰病毒的蛋白
质合成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3. 抗寄生虫作用:氯霉素对多种寄生虫也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如疟原虫、阿米巴原虫等。

它可以通过影响寄生虫的蛋白质合成或代谢过程来抑制寄生虫的生长和繁殖。

4. 抗真菌作用:氯霉素对某些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它可以通过阻止真菌的细胞壁合成或抑制蛋白质合成来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5. 免疫调节作用:氯霉素在一定浓度下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菌能力。

总之,氯霉素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都有一定的杀灭或抑制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
氯霉素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使用时应遵医嘱,并控制用药剂量和使用频率,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耐药性。

氯霉素的功能主治和功效

氯霉素的功能主治和功效

氯霉素的功能主治和功效一、功能主治氯霉素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以下的功能主治:1.抗菌作用–氯霉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有效地抑制多种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的生长。

–它对许多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都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2.抗原虫作用–氯霉素还具有抗原虫作用,可用于治疗因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如阿米巴病、疟疾等。

3.抗病毒作用–虽然氯霉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较弱,但有些病毒感染导致细菌继发感染时,氯霉素可以发挥抗菌作用,帮助控制感染的进展。

4.促进伤口愈合–氯霉素具有一定的刺激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能够加速创面上皮细胞的增生和痂皮的形成。

二、功效氯霉素的使用可以产生以下的功效:1.治疗感染–氯霉素能够有效地治疗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肠道感染等。

–它广泛用于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各种常见感染的治疗。

2.防治疟疾–氯霉素可用于疟疾的防治,能有效地杀灭疟原虫,帮助控制疟疾的传播。

3.抗阿米巴和抗菌痢疾–氯霉素对阿米巴原虫和细菌性痢疾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

4.创口感染的治疗–氯霉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各种类型的创口感染,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感染。

5.作为眼药水治疗眼疾–氯霉素也可以制成眼药水,用于治疗眼部感染和眼表炎等眼疾,有消炎杀菌的作用。

6.主治牛羊病的治疗–氯霉素对治疗牛羊病也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帮助防治相关病症,在畜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氯霉素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抗菌、抗原虫、抗病毒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对疟疾、阿米巴病等有疗效,并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然而,氯霉素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如骨髓抑制和过敏反应等,使用时需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建议进行用药。

氯霉素的作用和功效

氯霉素的作用和功效

氯霉素的作用和功效
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原虫等作用。

以下是氯霉素的作用和功效:
1. 抗菌作用:氯霉素能够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从而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它对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包括缺氧杆菌、肺炎链球菌、伤寒沙门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2. 抗病毒作用:氯霉素对一些DNA和RNA病毒也有一定的
抗病毒作用,如疱疹病毒、流感病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等。

3. 抗原虫作用:氯霉素对一些原虫感染,如疟原虫、滴虫等也有一定的抗原虫作用。

4. 抗渐冻症作用:氯霉素可以增强肌肉细胞间的钙离子交换,从而增强肌细胞的收缩能力,进而减轻渐冻症患者的肌无力症状。

5. 抗炎作用:氯霉素对炎症反应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红肿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氯霉素的抗菌作用广泛,使用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和剂量使用,避免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同时,个别人群可能存在对氯霉素过敏反应,若出现过敏症状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就医。

氯霉素注意事项

氯霉素注意事项

氯霉素注意事项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养殖业。

在使用氯霉素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使用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在使用氯霉素之前,应该仔细阅读产品的使用说明书,了解使用剂量、使用方法、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信息,以避免因使用不当而引起问题。

2.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医嘱严格使用氯霉素,包括剂量、使用频率和使用期限等。

不可擅自增减剂量或延长使用时间,以免影响疗效或产生药物耐药性。

3. 不宜长期连续使用:氯霉素具有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的可能性,因此不宜长时间连续使用。

若必要时,应定期监测血象和肝肾功能,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4. 注意过敏反应:部分人群对氯霉素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荨麻疹、面部肿胀等。

在使用氯霉素期间,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5. 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氯霉素与一些药物具有相互作用,如阿米卡星、甲硝唑等可增加氯霉素毒性。

因此,在使用氯霉素之前,应告知医生或药剂师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6. 孕妇、儿童及老年人使用要谨慎:孕妇、儿童和老年人在使用氯霉素时需要格外小心。

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儿童使用氯霉素时,应注意剂量的准确计算;老年人由于机体代谢能力下降,可能需要调整剂量。

7. 存储注意事项:氯霉素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妥善保存。

过期的药物不得使用,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处理。

8. 禁忌症和注意事项:氯霉素对苯甲酸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注意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以及患有骨髓抑制等疾病的患者使用氯霉素时注意剂量的调整和监测。

总之,使用氯霉素时,需要严格按医嘱使用,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相互作用,特别是在儿童、孕妇和老年人使用时要格外小心。

如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氯霉素使用说明书

氯霉素使用说明书

氯霉素使用说明书一、产品概述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抑制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的能力。

本产品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胸膜炎、尿路感染等。

在使用前,请仔细阅读本使用说明,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正确使用。

本产品仅限于医生处方使用,严禁自行用药。

二、适应症1. 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2. 胸膜炎:包括结核性胸膜炎和化脓性胸膜炎。

3. 尿路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4. 皮肤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组织炎、脓肿等。

三、禁忌症以下情况禁用氯霉素:1. 对氯霉素过敏者禁用。

2. 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禁用。

3. 孕妇禁用。

四、用法用量1. 儿童年龄段:根据患者体重,每日用药量为25-50mg/kg分2-4次口服。

2. 成人年龄段:每日用药量为250-500mg分2-4次口服。

五、不良反应1. 肝功能异常:少数患者在使用氯霉素后可出现肝功能异常,如黄疸、肝酶升高等,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2. 骨髓抑制:个别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骨髓抑制表现,如有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

3. 过敏反应: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瘙痒等,应停药并及时就医。

4. 胃肠道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一般情况下可自行缓解。

六、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用药,不得擅自更改剂量或停药。

2. 长期使用本产品时,应定期进行肝肾功能监测。

3. 对本产品过敏者慎用,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4. 孕妇慎用本产品,如确需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七、药物相互作用1. 本产品与其他抗生素和抗菌药物同时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和疗程的调整。

2. 本产品与心脏药物、抗凝药物等同时使用时,应注意可能的相互作用。

八、贮藏本产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九、处方药品,请遵医嘱购买。

以上为氯霉素使用说明书内容,如有其他问题,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氯霉素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氯霉素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氯霉素的作用与功能主治氯霉素的作用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作用:1.抗菌作用:氯霉素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它可以干扰细菌的蛋白质合成,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抗菌的效果。

2.抗病毒作用:氯霉素对某些病毒也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病毒的蛋白质合成,阻断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3.抗原虫作用:氯霉素对一些原虫也有抑制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原虫引起的疾病,如阿米巴病、血吸虫病等。

4.抗衣原体作用:氯霉素对衣原体也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衣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如志贺氏痢疾、尿道炎等。

氯霉素的功能主治氯霉素主要用于以下几种疾病的治疗:1.细菌感染:氯霉素对多种细菌感染有效,可以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对于一些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细菌感染,氯霉素仍然具有一定的疗效。

2.伤口感染:氯霉素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伤口感染,如刀伤感染、烧伤感染、疖子等。

它可以快速抑制伤口的细菌繁殖,促进伤口的愈合。

3.结膜炎:氯霉素滴眼液可以用于治疗结膜炎,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它可以缓解结膜炎引起的眼部不适和红肿,改善患者的视觉状况。

4.阴道炎:氯霉素软膏可以用于治疗阴道炎,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它可以消除阴道内的细菌感染,缓解阴道炎引起的不适症状。

5.感冒咳嗽:氯霉素可以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感冒咳嗽。

它可以抑制细菌的繁殖,缓解咳嗽症状。

注意事项:•使用氯霉素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避免超量使用或使用时间过长引起抗药性。

•对于对氯霉素过敏的人群,应避免使用氯霉素药物。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霉素药物。

以上是氯霉素的作用与功能主治的相关内容,通过对氯霉素的使用,可以有效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和一些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合理用药。

如果您有需要使用氯霉素药物,请务必遵循医生的指导。

氯霉素制备实验报告

氯霉素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氯霉素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步骤。

2. 掌握氯霉素的提纯和鉴定方法。

3. 熟悉实验室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高效、低毒等特点。

其化学名称为β-(D-氯基)-L-苏氨酸,分子式为C11H14ClNO5。

本实验采用合成法,以L-苏氨酸为原料,通过多步反应制备氯霉素。

三、实验器材1. 仪器:反应瓶、磁力搅拌器、滴液漏斗、分液漏斗、抽滤装置、旋转蒸发仪、恒温水浴锅、分析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2. 试剂:L-苏氨酸、氯仿、盐酸、氢氧化钠、无水乙醇、丙酮、活性炭、氯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L-苏氨酸氯仿溶液将L-苏氨酸加入氯仿中,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L-苏氨酸氯仿溶液。

2. 合成中间体将L-苏氨酸氯仿溶液加入反应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在恒温水浴锅中加热反应。

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加入适量的活性炭脱色。

3. 提纯中间体将脱色后的溶液进行抽滤,滤液用盐酸调至pH值为7,加入适量的氯化钠,使氯霉素盐析出。

抽滤得到氯霉素盐。

4. 中和氯霉素盐将氯霉素盐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中和至pH值为7,冷却至室温。

5. 结晶氯霉素将中和后的溶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一定体积,冷却结晶,抽滤得到氯霉素晶体。

6. 干燥氯霉素将氯霉素晶体用无水乙醇洗涤,抽滤干燥,得到氯霉素产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氯霉素的制备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成功制备了氯霉素产品,其外观为白色结晶,纯度较高。

2. 氯霉素的鉴定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氯霉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氯霉素含量符合实验要求。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采用合成法成功制备了氯霉素,实验过程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

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等;(2)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和溶剂,提高反应效率;(3)充分脱色,提高氯霉素纯度。

氯霉素 标准

氯霉素 标准

氯霉素标准
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各种感染病。

以下是一些与氯霉素相关的标准信息:
1. 药品质量标准:氯霉素的药品质量标准通常由国家药品监管机构制定。

这些标准规定了氯霉素的纯度、活性成分含量、杂质限度等要求,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用法用量标准:氯霉素的用法用量标准会根据不同的适应症和患者情况而有所不同。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来确定适当的剂量和用药时长。

3. 药品储存和管理标准:氯霉素的储存和管理也有相关的标准要求。

储存条件应符合药品说明书上的指示,以确保药品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氯霉素的使用需要遵循医生的处方和建议,并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指导进行用药。

此外,氯霉素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受到严格的监管,因为它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它主要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如肺炎、腹膜炎、中耳炎等。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发酵:氯霉素的生产通常使用链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e)进行发酵。

首先,通过培养基的筛选和优化,选出适合生产氯霉素的菌株。

然后,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发酵。

这包括调节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因素,以促进菌株的生长和产生氯霉素。

2. 分离和提纯:发酵液中含有大量的菌体和代谢产物。

为了提取氯霉素,需要对发酵液进行分离和提纯。

首先,将发酵液进行离心,将细菌和悬浮物分离出来。

然后,采用过滤、浓缩和洗涤等方法,将氯霉素从菌体和其他杂质中分离出来。

最后,通过结晶、溶解、沉淀等步骤,对氯霉素进行进一步提纯。

3. 结晶和干燥:得到的氯霉素溶液需要进行结晶和干燥的处理。

首先,将氯霉素溶液进行加热和冷却,促使其结晶形成晶体。

然后,通过离心和过滤,将晶体分离出来。

最后,将分离得到的氯霉素晶体进行干燥,去除余留的溶剂,得到固体的氯霉素产品。

4. 包装和质量控制:最后一步是将氯霉素产品进行包装并进行质量控制。

氯霉素通常以固体或粉末的形式存在,可以进行包装和密封,以防止湿气和其他污染物对产品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检测氯霉素的纯度、含量和微生物限度等指标,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体来说,氯霉素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发酵、分离和提纯、结晶和干燥、包装和质量控制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氯霉素产品,供临床应用或药物制剂使用。

氯霉素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

氯霉素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

氯霉素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氯霉素简介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

它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治疗多种细菌引起的感染症状。

氯霉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领域,并被列为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之一。

氯霉素的作用氯霉素具有以下主要作用:1.抑制细菌生长:氯霉素通过靶向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过程,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少细菌引起的感染症状。

2.广谱抗菌作用:氯霉素对多种细菌具有抗菌作用,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如链球菌、肺炎支原体、沙门菌等。

3.穿透能力强:氯霉素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能够有效地穿透细菌细胞膜,发挥其治疗作用。

氯霉素的功能主治氯霉素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和症状:1.呼吸道感染:氯霉素对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等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具有显著的疗效,可用于治疗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

2.消化道感染:氯霉素具有抗沙门菌和大肠杆菌等消化道病原菌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腹泻、肠炎等消化道感染。

3.伤口感染:氯霉素能够有效地治疗伤口感染,减轻感染症状,促进伤口愈合。

4.泌尿道感染:氯霉素对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具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统疾病。

5.结膜炎:氯霉素眼药水是治疗结膜炎常用的药物之一,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减轻结膜炎症状。

6.霍乱:氯霉素是治疗霍乱的一种重要药物,能够有效抑制霍乱弧菌的生长,减少霍乱的传播。

7.寄生虫感染:氯霉素可用于治疗阿米巴病、疟疾等寄生虫感染。

注意事项在使用氯霉素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严格遵守医生的用药指导:氯霉素属于处方药物,使用时需遵循医生的处方和用药指导。

2.调整用药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药性等因素,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氯霉素的用药剂量。

3.避免过敏反应:某些患者可能对氯霉素过敏,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4.避免长期使用:长期使用氯霉素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展,请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5.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氯霉素。

氯霉素结构

氯霉素结构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多种细菌感染具有治疗作用。

本文将从氯霉素的结构、作用机理、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氯霉素的结构氯霉素的分子式为C11H12Cl2N2O5,分子量为323.13。

其结构包括苯环、氨基、酮基和氯原子等部分,如下图所示。

氯霉素的结构中含有苯环,这使得氯霉素具有一定的亲脂性,能够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发挥其抗菌作用。

同时,氯霉素的结构中还含有氨基和酮基,这些官能团可以与细菌的蛋白质结合,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二、氯霉素的作用机理氯霉素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具体来说,氯霉素能够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阻止其合成蛋白质。

细菌的核糖体与人类细胞的核糖体有所不同,因此氯霉素对细菌有选择性地发挥作用,不会对人类细胞产生影响。

三、氯霉素的应用领域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适用于多种细菌感染的治疗。

具体来说,氯霉素可用于治疗以下疾病:1. 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2. 消化道感染:如胃肠炎、伤寒、副伤寒、霍乱等。

3.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如尿路感染、淋病等。

4. 皮肤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织炎、疖肿、痈等。

5. 其他感染:如鼠疫、流行性脑膜炎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氯霉素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该遵医嘱,并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氯霉素还具有一定的耐药性问题,应该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四、总结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的作用。

其结构中含有苯环、氨基、酮基和氯原子等部分,能够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发挥其抗菌作用。

氯霉素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氯霉素适用于多种细菌感染的治疗,但需要注意不良反应和耐药性问题。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1. 概述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疾病。

其生产工艺包括发酵生产和化学合成两种方式。

本文将以发酵生产为主要讨论对象。

2. 发酵生产2.1 草履虫菌培养基的制备草履虫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e)是氯霉素的产生菌株,其培养基是氯霉素生产的基础。

草履虫菌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碳源、氮源、矿物盐和其他添加剂。

常用的碳源包括葡萄糖、麦芽糖等;氮源则可选用酵母浸膏、麦麸浸膏等;矿物盐主要包括硝酸盐、磷酸盐等。

另外,为了提高草履虫菌的生长和产生氯霉素的能力,还可添加适量的生长因子和调节剂。

2.2 发酵过程氯霉素的发酵生产分为两个阶段:菌体生长和氯霉素合成。

具体步骤如下:2.2.1 菌体生长阶段首先,将草履虫菌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孵育和培养,使其得到充分营养和生长环境。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调节温度、pH值、通气量等因素,以促进菌体的生长和繁殖。

2.2.2 氯霉素合成阶段当菌体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开始进入氯霉素合成阶段。

这个阶段的关键是氯霉素合成酶的产生和代谢途径的激活。

通过适当调节培养条件,如温度、pH值等,可以提高氯霉素产量。

2.3 氯霉素的提取和纯化发酵液中的氯霉素只占一小部分,需要进行提取和纯化。

常用的方法包括酸沉淀、有机溶剂提取、膜分离等。

提取后的氯霉素还需要经过过滤、结晶、干燥等工艺步骤,以得到纯度较高的氯霉素产品。

3. 化学合成生产除了发酵生产外,氯霉素还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进行生产。

化学合成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基础原料的合成氯霉素的合成需要一系列的化学原料,包括苯乙酮、邻氨基苯甲酸等。

这些原料通常通过有机合成的方法进行制备。

3.2 化学反应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包括酰基化、环酯化、胺化等反应,最终得到氯霉素的结构。

3.3 纯化和制备化学合成的产物需要经过纯化和制备,以提高氯霉素的纯度和产量。

氯霉素及分析方法

氯霉素及分析方法

氯霉素及分析方法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它属于静菌抑制剂,能够使细菌停止生长和繁殖,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

氯霉素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

然而,由于其潜在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目前在许多国家已经不再作为一线药物使用。

氯霉素的化学结构为4-(4-氨丁氧基)-2-二氯乙酰氨基苯酚,其分子式为C11H12Cl2N2O5,结构如下所示:ClClH3C—CH2—C—CH2—C—CH2—N(CH2)2—OH氯霉素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法和生化法两大类。

物理化学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红外光谱法(IR)等。

其中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定量氯霉素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样品中氯霉素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通过控制流动相以及柱温等参数的变化,通过检测吸收峰的强度或峰面积,可以定量测定样品中的氯霉素浓度。

相比其他方法,HPLC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灵敏度高的优点。

气相色谱法(GC)可以通过样品中氯霉素的升华或蒸发,使其从液相转移到气相进行分析。

通过不同的柱温和流动相的条件,可以分离和测定氯霉素的含量。

GC方法在氯霉素的分析中灵敏度较高,但需要样品预处理和分离,操作要求较高。

红外光谱法(IR)可以通过测量样品吸收红外光的能力,分析样品中的氯霉素含量。

该方法由于无需溶解或其他复杂的样品处理步骤,因此操作简单、快速,但灵敏度相对较低。

生化方法主要是基于氯霉素在生物体内所存在的特殊生物学活性。

其中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在体外扩增DNA片段的方法,通过特定引物选择性扩增目标DNA序列,包括携带了氯霉素耐药基因的细菌等。

该方法特异度高、灵敏度高,但需要特定实验条件和较长时间。

免疫荧光法是一种利用荧光染料标记的抗氯霉素抗体识别和检测氯霉素的方法。

氯霉素的合成

氯霉素的合成

氯霉素的合成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是一种有效且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它有助于治疗微生物、真菌和病毒引起的感染,是一种有效的双胜肽对抗药,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菌病和复杂慢性
菌病。

它也常用于抗致病菌侵袭和避免发病或症状发生。

它被广泛用于农业,用作农业抗
生素来治疗病毒性疾病,并用于许多病毒和细菌性生物因素的免疫控制。

氯霉素可以从唾
液林细菌之间合成。

氯霉素由于其高度的抗生素活性而被广泛的使用,它是一种异养抗生素,高度敏感于
多种致病菌,它也抗微生物和真菌,并有抗大多数病毒的活性,可以有效地抵制细菌而没
有抑制血清中的正常微生物。

氯霉素合成的机理有三步:氯化、环合和脱氧反应:
第一步,氯化反应:由于分子感光性,将反应的辐射能量和反PDF结合,使反应物中
的碱游离出来,经典的上转移,由此产生唾液林胍—硝基甲酰苯甲酸(CPF),从而构成
氯霉素的环结构。

第二步,环合反应:CPF经胺N反应,在这一步中,硝基甲酰苯甲酸必须与琼脂糖酸
键合反应生成带有三环结构的氯霉素基团,在此过程中,引入了反应物近似于一条管路结构。

第三步,脱氧反应:这一步是氯霉素最终完成合成的重要环节,它是将CPF氯霉素上
的一组氧原子通过水份的形式去除而形成最终的氯霉素的。

因此,氯霉素的合成基本可分为氯化反应、环合反应和脱氧反应三步。

在氯化反应中,辐射能量和反PDF联合,使碱游离出来,经典的上转移,构成氯霉素的CPF。

环合反应中,CPF和琼脂糖结合,形成一条管路结构,形成三环结构的氯霉素基团。

最后,脱氧反应去
除CPF上的氧原子,形成最终的氯霉素。

氯霉素

氯霉素

氯霉素( chloramphenicol, CAP)危害
免疫毒性
神经毒性
灰婴综合症(GBS)
CAP
骨髓造血机能抑制毒性
生殖毒性、遗传毒性
变态反应 (迟发型超敏反应、 速发型重症过敏性紫癜 等)
2、氯霉素危害
氯霉素( chloramphenicol, CAP)危害
灰婴综合症(GBS): 新生儿肝内葡萄糖醛酰转
氯霉素
( chloramphenicol, CAP)
目录
1. 氯霉素基本信息 2. 氯霉素的危害 3. 氯霉素检测方法
氯霉素( chloramphenicol, CAP)
★大卫·戈特利布(David Gottlieb)于1947年从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土壤内的 委内瑞拉链霉菌成功分离结晶性抗菌素 ★因其分子中含有1个不游离的氯,故名氯霉素 ★于1949年合成并引入临床试验 ★世界上首种完全由合成方法大量制造的广谱抗生素
1、氯霉素基本信息
氯霉素( chloramphenicol, CAP)
★化学名:D-苏阿型-1-对硝基苯基-2-氯乙酰胺基-1,3-二丙醇 ;简称氯胺丙醇
★分子式:C11H12O 5 N 2Cl2 ★分子量:323.13
O2N
H OH 2
CC 1
H
NHCOCHCl2 CH2OH
氯霉素(2-1)中C-1和C-2是两个手性中心
★其他:高通量悬浮点阵技术、表面电浆共振法、分子印迹基质固相分散 (MI-MSPD) 等。
另一种是由于微生物对氯霉素敏感而引起生化特性的变化,如氯霉素对鳆 发光杆菌的抑光作用(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0.1ng/mL),通过检测发光强度的变 化来检测氯霉素的含量。
★免疫分析法:是以抗原与抗体特异性、可逆性结合反应为基础的一类常用分 析方法。

氯霉素

氯霉素
为了防止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应避免滥用,应用时应勤查血象,氯霉素也可产生胃肠道反应和二重感染。 此外,少数患者可出现皮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但都比较轻微。新生儿与早产儿剂量过大可发生循环 衰竭(灰婴综合征),这是由于他们的肝发育不全,排泄能力差,使氯霉素的代谢、解毒过程受限制,导致药物 在体内蓄积。因此,早产儿及出生两周以下新生儿应避免使用。
表观分布容积(Vd)为0.6~1L/kg。蛋白结合率约为50%~60%。血消除半衰期(t1/2b)成人为1.5~3.5小 时,肾功能损害者为3~4小时,严重肝功能损害者血消除半衰期(t1/2b)延长(4.6~11.6小时),出生2周内 新生儿血消除半衰期(t1/2b)为24小时,2~4周者为12小时,大于1月的婴幼儿为4小时。在肝内游离药物的90%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为无活性的氯霉素单葡萄糖醛酸酯。在24小时内5%~10%以原形由肾小球滤过排泄,80%以无活 性的代谢产物由肾小管分泌排泄。透析对本品的清除无明显影响。
氯霉素
抗生素
目录
01 理化性质
03 计算化学数据
02 分子结构数据 04 生化作用
05 急救措施
07 药典标准
目录
06 泄露应急处理 08 药物说明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是一种抗生素,化学式为C11H12Cl2N2O5,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醇及乙酸 乙酯,微溶于乙醚及氯仿,不溶于石油醚及苯。氯霉素极稳定,其水溶液经5h煮沸也不失效。由于氯霉素分子中 有2个不对称碳原子,所以氯霉素有4个光学异构体,其中只有左旋异构体具有抗菌能力。
药典标准
01
来源(名 称)、含量 (效价)
02
性状
03
熔点
04
比旋度

三颗氯霉素的功能主治

三颗氯霉素的功能主治

三颗氯霉素的功能主治氯霉素的概述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青霉素类药物。

它具有杀菌作用,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并对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起到抑制作用。

氯霉素适用于多种感染疾病的治疗,因其廉价和高效,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

氯霉素的主要功能1.抗菌作用:氯霉素以其广谱抗菌活性而闻名,可干扰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过程,导致细菌死亡。

它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氯霉素还可以抑制肠道内的一些细菌,对慢性肝炎、肠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预防治疗结膜炎:氯霉素眼膏是一种外用药物,通常用于预防和治疗结膜炎。

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症状包括眼红、眼痒、疼痛等。

氯霉素眼膏可以有效杀灭感染引起的细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的不适。

3.治疗皮肤感染:氯霉素软膏是一种外用药物,常用于治疗皮肤感染。

皮肤感染常见于创伤、烧伤、溃疡等局部,症状包括红肿、疼痛、化脓等。

氯霉素软膏具有抗菌活性,能够抑制感染引起的细菌繁殖,同时缓解皮肤炎症,促进伤口愈合。

4.治疗胆囊炎和胆道感染:氯霉素片是一种口服药物,常用于治疗胆囊炎和胆道感染。

胆囊炎和胆道感染是胆道系统中感染性疾病,常常伴随胆结石。

氯霉素片能够通过抑制病原细菌的生长,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胆囊炎和胆道感染的症状。

注意事项和用药指导•在使用氯霉素之前,请务必咨询医生的意见。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类型来决定是否适合使用氯霉素。

•氯霉素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请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氯霉素。

•请按指定的时间和剂量用药,不要提前停药。

•如果使用过程中出现严重不适或不良反应,请及时就医。

结论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

它适用于多种感染疾病的治疗,包括预防和治疗结膜炎、治疗皮肤感染以及治疗胆囊炎和胆道感染。

【药品名】氯霉素【英文名】Chloramphenicol【别名】氯胺苯醇;清润...

【药品名】氯霉素【英文名】Chloramphenicol【别名】氯胺苯醇;清润...

【药品名】氯霉素【英文名】Chloramphenicol【别名】氯胺苯醇;清润;左旋霉素;左霉素;氯丝霉素;Chloramphenicolum;Chloromycetin;Amphicol;Chloramfenicol;Chemicetin;Globenicol;Tevcocin【剂型】1.片剂:0.25g;2.注射剂:0.25g(2ml);3.滴眼液:20mg(8ml);4.滴耳液:0.25g(10ml);5.眼膏:1%,3%;6.胶囊:0.25g。

【药理作用】氯霉素属广谱抑菌剂,高浓度时或作用于本药呈高度敏感的细菌时呈杀菌作用。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弥散进入细菌细胞内,并可逆性地结合在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上,使肽链增长受阻(可能由于抑制了转肽酶的作用),抑制肽链的形成,阻止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起抗菌作用。

氯霉素体外具广谱抗微生物作用,包括需氧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厌氧菌、立克次体属、螺旋体和衣原体属。

本药对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球菌有高度抗菌活性,具杀菌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B组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白菌、奇异变形杆菌、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属、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活性较上述者低,仅具抑菌作用。

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黏质沙雷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属、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通常对氯霉素耐药。

【药动学】氯霉素为脂溶性药,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生物利用度高,可吸收给药量的80%~90%。

正常人给药后0.5h血药浓度即达有效治疗浓度,1~3h 后达血药浓度峰值。

成人单次口服12.5mg/kg后,血药峰值浓度为11.2~18.4mg/L;儿童单次口服或静脉给药25mg/kg,血药峰值浓度为19~28mg/L。

使用常用剂量(每天1~2g),可使血药浓度维持在5~10mg/L。

本药体内分布容积为0.6~1.0L/kg。

药物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中,在肝、肾组织中浓度较高,其余依次为肺、脾、心肌、肠和脑组织等,在乳汁、腹腔积液、胸腔积液以及滑膜液中也有一定的含量。

氯霉素的作用

氯霉素的作用

氯霉素的作用
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具有抗细菌、抗病毒和抗寄生虫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作用。

1. 抗菌作用:氯霉素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和某些革兰氏阳性菌。

它能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阻断其生物合成进程,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氯霉素对多种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如大肠杆菌、伤寒杆菌、肺炎球菌等。

2. 抗病毒作用:一些研究表明,氯霉素对多种病毒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它可以通过干扰病毒的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病毒的复制和繁殖。

然而,该效果相对较弱,适应范围相对狭窄。

3. 抗寄生虫作用:氯霉素对某些寄生虫,如蠕虫和原虫,也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它可以通过破坏寄生虫的蛋白质合成,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氯霉素对一些肠道寄生虫感染,如钩虫、蛔虫等,有一定的疗效。

总体而言,氯霉素是一种作用较为广泛的抗菌药物,可以对多种细菌、寄生虫和一定范围的病毒感染进行治疗。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其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机制,使用时需要遵循合理的适应症和用药剂量,以减少抗药性的产生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使用氯霉素时,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照医嘱使用,避免滥用和误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的制备
5、注意事项
①溴有强烈刺激性,取用要在通风橱中进行
②仪器、试剂均需无水。

少量水分将使反应诱导期延长,较多水分甚至导致反应不能进行。

③溴的滴加速度不宜太快,滴加速度太快及反应温度过高,不仅使溴积聚易逸出,而且还导致二溴化物的生成。

④反应结束溴化氢应尽可能除去,以免下步消耗六亚甲基四胺。

6、思考题
(1)溴化反应开始时有一段诱导期,使用溴化机理说明原因?操作上如何缩短诱导期?答:反应机理如下:
反应的决速步骤需要有H+催化,而H+来源于反应生成的HBr,所以反应一开始进行的比较缓慢,当有大量HBr生成之后反应才可以顺利进行。

在操作上我们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缩短诱导期:一是适当提高反应温度来加速反应,当反应开始后就要降回原来的温度,以防二溴化物的生成;二是由外界来提供少量的H+,我们可以滴一滴浓硫酸,也可以加少量的无水三氯化铝。

(2)本溴化反应不能遇铁,铁的存在对反应有什么影响?
答:金属离子的存在会催化苯环上的溴代反应。

(二)对硝基-α-溴化苯乙酮六亚甲基四胺盐的制备
5、注意事项
①此反应需无水条件,所用仪器及原料需经干燥,若有水分带入,易导致产物分解生成胶状物。

②反应终点测定:取反应液少许,过滤,取滤液1ml,加入等量4%六亚甲基四胺氯仿溶液,温热片刻,如不呈混浊,表示反应已经完全。

③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六亚甲基四胺盐在空气中及干燥时极易分解,因此制成的复盐应立即进行下步反应,不宜超过12h。

6、思考题
(1)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与六亚甲基四胺生成的复盐性质如何?
答: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六亚甲基四胺盐在空气中及干燥时极易分解,放置不能超过12h。

(2)成盐反应终点如何控制?根据是什么?
答:反应终点测定:取反应液少许,过滤,取滤液1ml,加入等量4%六亚甲基四胺氯仿溶液,温热片刻,如不呈混浊,表示反应已经完全。

根据物料在氯仿和氯苯中的溶解度不同。

若未反应完全,则取反应液过滤所得的滤液中含有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加入含有乌洛托品的氯仿溶液(澄清),温热,就会有成盐物生成,因成盐物既不溶于氯苯有不溶于氯仿而出现混浊。

所以取反应液少许,过滤,滤液中加入乌洛托品的氯仿溶液,温热,无混浊时反应完全。

(三)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的制备
①成盐物水解要保持足够的酸度。

盐酸用量不足不仅导致生成醛等副反应,而且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游离碱本身亦不稳定,可发生双分子缩合,然后在空气中氧化生成紫红色的吡嗪化合物。

②温度过高也会发生副反应,增加醛等副产物的生成。

6、思考题
(1)本实验中Delepine反应水解时为什么一定要先加盐酸后加乙醇,如果次序颠倒,结果会怎样?
答:先加盐酸后加乙醇是为了使反应液保持足够的酸度。

如果次序颠倒,则成盐物会与乙醇作用生成醛。

(2)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是强酸弱碱生成的盐,反应需保持足够的酸度,如果酸度不足对反应有何影响?
答: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是强酸弱碱盐,在酸性条件下才较稳定。

如果酸度不足,由于溶解平衡的关系,一部分氨基被游离出来,然后进行双分子缩合,再与空气中的氧接触,进一步氧化生成紫红色的吡嗪化合物。

(四)对硝基-α-乙酰氨基苯乙酮的制备
5、注意事项
①该反应需在酸性条件下(pH3.5~4.5)进行,因此必须先加醋酐再加醋酸钠溶液,次序不能颠倒。

②反应终点测定:取反应液少许,加碳酸氢钠中和至碱性,于40~45℃温热30min,不应呈现红色。

若反应未达终点,可补加适量的醋酐和醋酸钠继续酰化。

③乙酰化物遇光易变红色,应避光保存。

6、思考题
(1)乙酰化反应为什么要先加醋酐后加醋酸钠溶液,次序不能颠倒?
答:因为游离的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很容易发生分子间的脱水缩合,生成吡嗪类化合物,如果先加醋酸钠,则所有的氨基都游离出来,很容易发生这个副反应。

先加醋酐再慢慢滴加醋酸钠,可以保证整个反应过程中始终有过量的醋酐存在,氨基一旦游离出来便可以立即与周围大量存在的醋酐进行酰化反应。

(2)乙酰化反应的终点怎样控制,根据是什么?
答:取少许反应液过滤,往滤液中加入碳酸氢钠中和至呈碱性,不显红色则反应到达终点。

因为如果未反应完全,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就会双分子缩合并被氧化而得到紫红色的吡嗪化合物。

(五)对硝基-α-乙酰氨基-β-羟基苯丙酮的制备
①本反应碱性催化的pH不宜太高,pH7.2~7.5较适宜。

pH过低反应不易进行,pH大于
7.8时有可能与两分子甲醛形成双缩合物。

甲醛的用量对反应也有一定影响,如甲醛用量太多,亦有利于双缩合物的形成;用量过少,可导致一分子甲醛与两分子乙酰化物缩合。

为了减少上述副反应,甲醛用量控制在过量40%左右(摩尔比约为1:1.4)为宜。

②反应温度过高也有利于双缩合物的生成,甚至导致产物脱水形成烯烃。

③反应终点测定:用玻棒蘸取少许反应液于载玻片上,加水一滴稀释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如仅有羟甲基化合物的方晶而找不到乙酰化物的针晶,即为反应终点。

6、思考题
(1)影响羟甲基化反应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控制?
答:温度和pH。

反应过程中要缓慢升温,并且温度不宜过高;pH控制在7.2~7.5,过低不反应,过高双缩合。

(2)羟甲基化反应为何选用NaHCO3作为碱催化剂?能否用NaOH,为什么?
答:反应对pH要求很严格,稍有出入就会影响产品质量。

碳酸氢钠是弱碱,可以达到要求;氢氧化钠是强碱,不好控制pH,不可以用。

(3)羟甲基化反应终点如何控制?
答:用玻棒蘸取少许反应液于载玻片上,加水一滴稀释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如仅有羟甲基化合物的方晶而找不到乙酰化物的针晶,即为反应终点。

(六)异丙醇铝的制备
5、注意事项
①所用仪器、试剂均应干燥无水。

②回流开始要密切注意反应情况,如反应太剧烈,需撤去油浴,必要时采取适当降温措施。

(七)DL-苏阿糖型-1-对硝基苯基-2-氨基-1,3-丙二醇的制备
5、注意事项
滴加浓盐酸时温度迅速上升,注意控制温度不超过50℃。

6、思考题
(1)制备异丙醇铝的关键有哪些?
答:注意仪器、试剂均需干燥无水;反应不宜太过剧烈。

(2)Meerwein-Ponndorf-Verley还原反应中加入的AlCl3有何作用?
答:做反应的催化剂。

它可以和异丙醇作用生成氯代异丙醇铝,由于氯原子的电负性较强,使氯代异丙醇铝分子中铝原子的电正性增强,故使还原反应更有效的进行。

(3)试解释异丙醇铝-异丙醇还原DL-对硝基-α-乙酰胺基-β-羟基苯丙酮主要生成DL-苏阿糖型氨基物的理由。

答:反应机理如下:
在进行异丙醇铝-异丙醇还原时,异丙醇铝的铝原子与羰基上的氧发生配位结合,同时又与缩合物分子C3上的羟基发生脱异丙醇缩合,生成一种平面式六元环过渡态,这样就使得本来可以自由旋转的C1-C2键变得不能转动了。

由于C2是手性碳,所连的两个基团(H,-NHCOCH3)大小差别较大,所以当异丙氧基上的氢向C1转移时,主要发生在位阻较小的一侧,即从氢的一侧向C1转移,结果生成的产物主要是苏型。

(4)还原产物1-对硝基苯基-2-乙酰胺基-1,3-丙二醇水解脱乙酰基,为什么用HCl而不用NaOH水解?水解后产物为什么用20%盐酸洗涤?
答:滴加浓盐酸促使乙酰化物水解,脱乙酰基,生成DL-氨基物盐酸盐,反应液中盐酸浓度大致在20%以上,此时Al(OH)3形成了可溶性的AlCl3-HCl复合物,而DL-氨基物盐酸盐在50℃以下溶解度小,过滤除去铝盐。

用20%盐酸洗涤的目的是除去附着在沉淀上的铝盐。

(八)D-(-)-1-对硝基苯基-α-氨基-1,3-丙二醇的制备的拆分
(九)氯霉素的制备
5、注意事项
①所用仪器、试剂均应干燥无水。

有水存在时,二氯乙酸甲酯水解生成二氯乙酸,与氨基物成盐,影响反应的进行。

②二氯乙酸甲酯的用量略多于理论量,以弥补因少量水分水解的损失,保证反应完全。

③向滤液中加蒸馏水时,开始一定要慢慢滴加(每分钟1ml),待有少量结晶析出时停止加水,稍停片刻,再继续加入剩余的水。

6、思考题
(1)二氯乙酰化反应除用二氯乙酸甲酯外,还可以用哪些试剂,生产上为何采用二氯乙酸甲酯?
答:二氯乙酰化除用二氯乙酸甲酯外,还可以用二氯乙酸酐、二氯乙酸胺、二氯乙酰氯等酰化剂。

用二氯乙酸甲酯成本低,酰化收率高。

(2)二氯乙酸甲酯的质量和用量对产物有什么影响?
答:二氯乙酸甲酯的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如有一氯或三氯乙酸甲酯存在,同样能与氨基物发生酰化反应,形成的副产物带入产品,致使熔点偏低。

二氯乙酸甲酯的用量略多于理论量,可以弥补因少量水分水解的损失,以保证反应完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