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创新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0-11-23T16:58:49.917Z 来源:《中国校园导刊》2010年第10期供稿作者:鲜晓艳[导读] 只有当学生真正沉浸在问题当中,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鲜晓艳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在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基础上实现的,教师必须抛弃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策略,在良好的问题情景下,引导学生主动进行体验,拓辰思维空间,真正实现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养成。

【关键词】:数学;创新;实践;认识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首先要求教师实现教学创新,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锤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的主渠道仍然在课堂上。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教研实践,笔者谈谈如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更新教学观念,实施以生为本

教学观念的创新,就是要求我们在素质教育的人才观的前提下,实施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要重新审视教学对象,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l、课堂的开放使学生思维解放在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地开放课堂,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去考虑教学创新因子,让学生的眼睛、嘴巴、头脑、双手以及学生的时间、空间开放。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口头表达的机会,有展示思维过程的平台。课堂的开放,首先,教师要尊重、理解、爱护每个学生,努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宽松、求真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真正建立师生平等的民主风气。其次,教师应该明确课堂开放的目的在于解放一切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因此,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主动发展的愿望,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现创造的过程。

课堂教学要唤起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教师应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像导演一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精心安排设计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教师“搭桥铺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索实践,让学生实质性参与,深层次的思考感悟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启迪、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

2、尊重学生个性,创导标新立异

教学观念的创新,意味着教师要善于从多角度审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创新能力是创新的基础,表现为认知奇特、策略方法新颖、思维品质深刻。但是,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创新意识与能力有强弱之分,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创新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具有共性的一般过程,同时要不断挖掘游离于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火花”,设法引导学生敢于突破常规去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精心设计数学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学生必须依靠自身对旧知识、原有经验的积累主动地加以构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新知识养成的主动建构者。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地引导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同时要把学生的智力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目标,以期在新的教学环境下促成学生完成更新的知识构建和能力的提高。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教师必须对数学教学策略进行优化。总的来说,应遵循如下几点:即教学过程情景化、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组织层次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建和谐、宽松的气氛,在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到既有探索的艰辛,又有成功的喜悦。教师在备课时不应只着眼于某一堂课,而是要盘活整个章节或者整本教材,根据学生实际,针对性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分层次进行教学,使得不同的学生都有相应的提高。

三、深化教学过程。注重问题解决

长期以来,由于受“ 应试教学” 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过于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始终基于对教师的模仿而不能超越,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更是不足,实际应用能力远远低于解决常规数学问题的能力。创新教学的课堂教学,应从数学问题的提出与数学问题的解决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l、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一个好的问题,不应是一个单纯的数学问题,它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并有解决问题的冲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创设较好的问题情景。一般来说,创设问题情景,应注意几方面的原则:坚持问题情景与知识内涵的相关性;坚持情景设计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坚持问题情景的直观启发性;坚持问题情景的趣味性和教育性。教师可以通过生活、生产中的实例来设景;也可以通过数学故事、趣题来说景.可以通过设疑,引起认知冲突,揭示矛盾本质来设景,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寻找新旧知识的“最佳组合点”来设景;还可以通过教具模型、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来设景。有了好的问题情景,教师应不失时机引导学生进行体验,体验是一种唤醒,是一种激发,只有当学生真正沉浸在问题当中,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对于数学问题有了深刻的体验后,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变化过程,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教师应该强化探索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现出来,数学中每个概念、定理的形成和发现,经历了前人长期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创造,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重要的是突出知识的建立、发现的探索过程,一个问题的解决,同时是新知识新问题形成的过程,呈现在学生脑子里的应该是一个充满能动的再创造过程。(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奇章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