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例谈一谈你是怎样进行创新教学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例,谈一谈你是怎样进行创新教学的?
平顶山市第四十三中学王冬有
教育教学过程是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如果每次对同一课题的教学方法都是一沉不变的,那说明该教师没有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及对教学、对学生极不负责任的态度,教师只有不断的对教学进行探讨、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才会使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才能实现教学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把创新教育融入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设疑启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人的思维活动始于有待解决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仅是教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善于发现问题,才能提出问题,思维活动才能得以展开。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的原始思维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还应通过对教材的多角度审视,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像一个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辩,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的积极性,又训练了学生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氛围,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当然,教师应具有创造性地驾驭教材的能力,鼓励学生质疑,对于那些平时特别是在课堂上敢于发表反驳意见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即使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在肯定他们勇敢精神的前提下,与其一起讨论,加以引导,并纠正其错误观点。应该在启发,引导学生的质疑中去培养他们的积极思维与善于思维的创造精神。
培养自主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挖掘潜能。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学方法新颖而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上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运用恰当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水平,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创新思维既是发散式思维与聚合式思维的统一,又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是思维与想象的有机统一。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思维以其主动性、独创性
的思维方式,突破习惯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总是具有新的创意,因此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能的调节,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设情景,激发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按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教师应利用教材,借助图片、实物、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加大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尝试、创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注重发散思维,发展创造思维。在创造思维活动中,发散思维起主导作用。发散式思维具有灵活性、独特性和流畅性。灵活性能突破习惯思维的限制,使人产生新的构想,提出新的方法。独特性能使人的思维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联想,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应只授之以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才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景,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
从学习的心理来讲,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培养观察能力,增强记忆能力,提高运用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学中根据课文思路,设计有条理的板书,引导学生重新组织语言,使学生的知识源于课文,从而又通过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而高于课本,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学为己用。
要灵活的把握方法,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最后要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学习生活中,最终使学生学有所获,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我从前教学“认识垂直”一课,我的做法是备教材、写教案,拿着一支粉笔按照写好的教案进行实施课堂教学,而现在为了设计一节课,我要经过多种渠道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掌握了新的教学方法、手段,与过去相比就有了很大的差别,如最近设计的“认识垂直”一课。
教学案例:
《认识垂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现象。能从现实情境和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相互垂直的线段。
2、通过自主操作与合作交流,学会用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使学生感受生活里德垂直现象,了解垂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并理解垂直的概念。
2、会用三角尺、量角器画垂线。
教学难点:
理解垂直概念,并能正确判断不同形态的线。
学生活动:1、学生利用手边的材料和工具演示相互垂直的线段。
2、学生用手势表示垂直。
3、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
4、学生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
教具准备:CAI课件——“认识垂直”、三角板、量角器
课件图片素材:三角尺、量角器、两根木棒。
学具准备:2根小棒、一张长方形纸、一张方格纸、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概念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