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烹饪原料的初加工工艺

合集下载

烹饪原料加工

烹饪原料加工
生菜烹调方法是炒、灼、扒、浸、滚及生吃、涮、 烫食等。
香菇
以冬菇最佳,肉厚、柄短、气味香浓,所以称香菇。冬菇有 两质,一是肉滑,二是味香。但他们是相对的,鲜冬菇肉滑而 不香(较淡而已),干香菇味香而肉不滑,所以对于干香菇, 在使用时,多用鸡油鸡汤“焅“过方可使用,目的是提高其嫩 滑的质感。
香菇花,在香菇顶部切十字刀纹。香菇件,一种是斜切为薄 片,一种是两刀为四件。冬菇粒子,黄豆大的粒子。冬菇丁, 切为花生粒子大小。冬菇米,粳米般大小。冬菇丝,先片片, 再切丝,有粗细之分。也可有条410、8厘米,用于烧、烩。 丝,50、10、1厘米,多用于滑炒、汆、蒸等。末0、1厘米.
初加工工艺 主要内容有三项:主要是对鲜活原料的初加工、干制 品原料的涨发工艺、腌腊制品的初加工工艺。 鲜活原料的初加工工艺 鲜活原料是活的原料和新鲜原料的合称,像活鸡、活 鸽、活鱼、活虾、活扇贝等都属于活的原料。而屠宰所得 的猪肉、牛肉、乳猪、光鸡,新收摘的青菜瓜果,速冻的 肉类、水产品等均属于新鲜原料,简称鲜料。将鲜活原料 由毛料形态变为净料形态的加工过程称为鲜活原料的初步 加工,这里的鲜活原料净料的形态包括可以直接下锅烹制 的最终净料形态,如绝大部分的蔬菜,用于整料烹制的光 鸡、光鸽等,也包括需要进一步进行刀工处理(即精加 工),成为合适形状才用于烹制的初级净料形态,如宰好 的禽鸟、分档取料的净料等。
5、果蔬原料的初加工的工艺的基本要求
(1)老的、腐烂的和不能食用的部分必须除去。
(2)必须洗去虫卵、杂物和泥沙,注意清除残留的 农药。要先洗后切,防止营养物质的流失。
(3)尽量利用可使用部分,防止浪费。
(4)加工后应合理放置,妥善保管。蔬菜加工后容 易变坏,为避免损失,应注意沥净水分,通风散热, 做好保管工作。由于许多蔬菜加工后便直接用于烹 制菜肴,甚至生食,因此既要妥善保管,又要注意 卫生,防止二次污染。

中式烹饪工艺粤菜第二版电子课件第三章鲜活原料初加工工艺

中式烹饪工艺粤菜第二版电子课件第三章鲜活原料初加工工艺

(5)鲈鱼、鳜鱼、东星斑、 鱼 这些鱼属于名贵原料,大部分用于原条烹制,为保持其外形美观,须用夹 鳃取脏法加工。加工流程见表
(6)鲮鱼 原条使用的鲮鱼,用开腹取脏法加工,方法和步骤与加工鲫鱼相同。开腹 时进刀不要太深,否则易戳破鱼胆。鲮鱼起肉有两种方法,以先出鱼腹再起肉 的方法较好,具体做法是:放血、打鳞、去鳃,将鲮鱼背贴砧板腹朝上放在砧 板上,左手按住鱼头,右手持刀从肛门切入,将整个腹腔连鱼头切下,取出内 脏洗干净,另作别用。余下的部分平放在砧板上,用平刀法起出两侧的鱼肉。 另一种方法与生鱼起肉大致相同。
中式烹饪工艺 (粤菜)
03 鲜活原料初加工工艺 Chapter 学习目标
1.了解鲜活原料初加工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鲜活原料初加工的原则、要求、要领和基本方法。
第一节 鲜活原料初加工的原则
一、鲜活原料初加工的含义
将鲜活原料由毛料形态变为净料形态的加工过程称为鲜活原料的初加工。 这里的鲜活原料净料形态包括可以直接下锅烹制的最终净料形态,如绝大部分 的蔬菜、用于整料烹制的光鸡、光鸽等,也包括需要进一步进行刀工处理(即 精加工),使之成为合适形状,用于烹制的初级净料形态,如宰杀好的禽鸟、 分档取料的净料等。
2.加工实例 为突出每一实例的加工特点,使方法要领便于掌握,以下实例中有些常规 加工方法可能会省去,重点介绍关键环节。加工方法基本相同的鱼种放在一起 介绍。 (1)鲫鱼、 鱼、鲤鱼、白鱼、 鱼免鱼、鲳鱼、马鲛、黄花鱼、多宝鱼等 用刀尖插入鳃根放血,打鱼鳞,切开腹部取出内脏,刮去黑腹膜,冲洗干 净即可。 鲤鱼宰好后要取出两侧的白筋。方法是:在鳃盖后浅浅地横切一刀,在尾 鳍前也浅浅地横切一刀,用刀身从鱼尾处轻轻往前拍,白筋就会露出,然后用 手拉出。
(7)条鳎(鳎沙、挞沙、龙利) 原条使用时,用开腹取脏法加工。条鳎起肉的方法较为特别:将宰杀干净 的鱼平放在砧板上,用刀在脊骨中央顺划一刀,然后顺刀痕向两侧分别片起出 两条鱼肉;翻过来,用同样方法再片起出两条鱼肉。一条条鳎鱼可起出四条鱼 肉。

中式烹调师教学内容课时表

中式烹调师教学内容课时表
2
2
4
18
第二节烹制工艺中的热传递
2
2
4
19
第三节烹制基本方法
2
2
4
20
第四节火候及其调控
2
2
6
21
第五节初步热处理工艺
2
2
6
22
第六节制汤工艺
2
2
4
23
第七节临灶操作与勺工工艺
2
2
4
24
第八章热菜烹调工艺
第一节炒制工艺
2
6
8
25
第二节油炸工艺
2
6
8
26
第三节熘制工艺
2
6
8
27
第四节拔丝工艺
4
4
8
28
序号
教学内容
理论课
实习课
总学时
1
第一章绪论
2
2
2
第二章烹饪原料的选择与感官鉴别
第一节入厨基础知识
4
4
3
第二节烹饪原料的选择
2
2
4
4
第三节烹饪原料的感官鉴别
2
24Βιβλιοθήκη 5第三章初加工工艺
第一节鲜活原料的初加工工艺
2
2
4
6
第二节干制原料的涨发工艺
2
2
4
7
第三节解冻工艺
2
2
4
8
第四章分割与成形工艺
第一节分割工艺
8
8
37
动物性原料分割工艺
8
8
38
制汤工艺
8
8
39
菜品制作实操演练:
第一节、香麻藕丝

第三章烹饪原料的初加工工艺

第三章烹饪原料的初加工工艺

第三章烹饪原料的初加工工艺第三章烹饪原料的初加工工艺烹饪原料的初加工就是将烹任原料中不符合食用要求或对人体有害的部位进行清除和整理的一种加工程序。

经过选择的原料之所以还要进行初加工,其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清除不符合食用要求的部位或对人体有害的部分因为选择的原料中有一些不符食用要求的夹杂物,如黄叶、泥土、农药等。

其次,有些原料虽局部变质或有害,但去除以后仍可食用,如局部发生霉变、虫蛀的蔬菜原料,河豚鱼的有毒部位等。

第三,因为原料中某些部位虽然无害,但因组织粗老或带有异味而不能食用。

如鱼鳞、鱼鳃、粘液、果壳、老根等等。

目前,饮食行业采取的初加工措施主要有摘剔、洗涤、加热、消毒等方法,在加工过程中还涉及到原料卫生状况的变化情况以及其他加工过程引起原料卫生状况变化的预防措施等。

因为经过去皮或洗涤后的原料更加容易发生变色和变质反应。

所以如何妥善保存加工后的原料也是初加工的范围之一。

此外,在对冷冻原料进行解冻时,选择什么解冻方法才能更好的防止原料的变质和风味流失,也是本章要讨论的内容之一。

第一节鲜活原料的初加工一、鲜果蔬的初加工(一)摘剔加工1.摘剔加工的基本要求对于果蔬原料而言,摘剔加工就是将原料中不能食用的老根、黄叶、籽核、内囊、虫斑等部位进行剔除。

摘剔加工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根据原料的特征进行加工。

(2)根据成菜的要求进行加工。

(3)根据节约的原则进行加工。

2. 摘剔加工常用的方法一般应根据原料的质地、形态来选择具体的加工方法。

对果蔬原料的摘剔加工主要有摘、剥、削、撕、刨、刮、剜等手法。

果蔬原料的摘剔加工方法比较简单,技术难度较低,但也有一定的程序和要求。

下面就几种去皮方法作简要介绍。

(1)沸烫去皮法将需要去皮的原料放入沸水中短时间加热烫制,使果蔬原料的表皮突然受热松软,与内部组织脱离,然后迅速冷却去皮。

此法一般适用于成熟度较高的桃、番茄、枇杷等果蔬原料。

数量较多或熟透的原料也可以采用蒸汽烫制的方法进行去皮加工。

烹饪食材原料的加工工艺有什么

烹饪食材原料的加工工艺有什么

烹饪⾷材原料的加⼯⼯艺有什么 每⼀道⾷材佳肴的制作都离不开原料的加⼯处理,因为只有很好的进⾏原料的深加⼯处理,才会使得原料的⾷材更加美味诱⼈,那么你知道应该怎么进⾏加⼯⼯艺步骤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烹饪原料加⼯⼯艺,希望能帮到你。

烹饪原料加⼯⼯艺 ⼀、蔬菜的初步加⼯ 蔬菜在烹调中应⽤⼴泛,它既能做主料⼜能做辅料,同时也可以做⼀般的菜肴,还可应⽤在⾼档筵席的菜肴品种上。

蔬菜含有多种的维⽣素,纤维素和⽆机盐,是⼈们在⽇常膳⾷中不可缺少的烹饪原料。

(⼀)蔬菜加⼯的基本要求。

1.按蔬菜类别、规格整理加⼯。

按照蔬菜各种原料的不同⾷⽤部分,采取不同的加⼯⽅法,去掉不能⾷⽤部位,如叶菜类必须要去掉菜的⽼根、⽼叶、黄叶等,根茎类则要削去或剥去表⽪,果菜类须刮去外⽪,挖掉果⼼,鲜⾖类要搞除⾖类上的筋络或剥去⾖类、花果类需要去掉外叶、撕去筋络等。

2.洗涤整理确保⼲净卫⽣。

蔬菜类原料的洗涤整理,是⼀项很重要的加⼯程序,如洗涤整理不⼲净,菜中反会含有泥沙、草根、⾍和⾍卵,甚⾄还会含有有毒的农药,严重影响⾷品卫⽣的安全以及对⼈体的健康造成不良的后果,所以,蔬菜的洗涤必须要严格按照“⼀浸、⼆洗、三漂”的原则进⾏处理。

如在蔬菜洗涤时发现⾍以及⾍卵时,可在清⽔中加2%的⾷盐浸洗,就可使菜上的⾍卵浮在⽔⾯。

3.洗涤整理后的合理放置。

洗涤整理后的蔬菜原料要放在能沥⽔且符合⾷品卫⽣要求的盛器内,并分门类别、排放整齐地放在清洁的物料存放架上,在夏秋季须隔夜的蔬菜还应放在摄⽒15度左右的保湿冷库内存放,以免混放或乱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蔬菜的加⼯⽅法: 由于蔬菜的种类较多,所以在加⼯⽅法上必须因料⽽异,在加⼯⽅法上⼤体有以下三种: 1.搞除整理 蔬菜购进后,⾸先要进⾏必要的整理,按照菜肴以及不同⽤途的规格进⾏裁剪,在常⽤蔬菜的规格上有以下标准: (1)菜⼼ A.菜远:是⽤剪⼑剪去菜花和菜叶尾端,只须要头⼀、⼆度。

规格长约七公分。

《烹饪工艺》课程标准

《烹饪工艺》课程标准

《烹任工艺》课程标准1.课程设置1.1课程性质与作用《烹饪工艺》为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是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于一体的习得性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成为中式菜肴制作方面具有基本加工与制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烹饪的基本原则和特点,了解厨房岗位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及标准;掌握烹饪工艺专业理论知识、基本加工技能和实际操作的技能;并具有把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运用于菜肴制作的能力,能够正确分析和有效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为餐饮企业培养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厨政管理、生产管理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内容本课程是以《烹饪工艺》专业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为研究对象,包括烹饪发展历程、烹饪专业术语、烹饪加工技术,从中提炼出十一个要点进行学习,包括:一、烹饪工艺概述。

二、刀工技术。

三、鲜活原料加工。

四、干活原料涨发。

五、分档取料。

六、火候。

七、调味工艺。

八、原料初步熟处理。

九、调质工艺(挂糊、码味、上浆、勾芡)。

十、热菜烹调方法。

十一、菜肴组配。

为以后进行烹饪实际操作、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3.1内容标准第一章概述[教学内容]1、烹调工艺学的概念2、烹调工艺学的科学属性3、烹调工艺学的研究范围及内容4、附:烹饪操作者的规范要求[教学重点]1、掌握烹饪、烹调、烹饪工艺学的区别。

2、掌握川菜的形成及特点。

3、掌握烹饪工作中的着装要求。

[教学难点]1、如何对这门课程进行学习。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川菜的形成和发展及特点。

课后加强自学能力,查阅有关烹饪方面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

结合课堂教学和自学的内容整理好学习笔记。

[学时分配]第二章刀工技术[教学内容]1、刀工工艺2、刀法的种类及使用范围3、原料成形规格(基本原料)4、剞花工艺5、刀工训练[教学重点]1、掌握刀法的分类及在原料加工中应用。

第三章 烹饪原料初加工二节

第三章 烹饪原料初加工二节


肾脏整理与清洗
脏 的
心脏整理

肺部整理


肠、胃整理
清 洗
脑的清洗
脚爪及其他部位整理

肾脏整理与清洗

心脏整理


肺部整理

肠、胃整理


脑的清洗

脚爪及其他部位整理
(2)窒息宰杀
窒息宰杀就是采用某种 方法使动物窒息而死亡的一 种宰杀方法。主要是针对一 些小型禽类原料。
2.煺毛
(1)湿煺
家禽一般都用湿煺法。
• 在选择湿煺法时应根据季 节和禽类原料的老嫩掌握 好水的温度,特别是一些 水生禽类,羽毛表面含有 脂肪,阻止热水的渗透, 浸烫时要用木棍推捣羽毛 以便于烫透,有时还可先 用冷水将水禽浸透,然后 再用沸水冲烫。
烹调工艺学
第二讲 禽畜类原料的初加工
三 禽类原料的初加工
家禽类原料初加工的流程:
①干褪法 ②湿褪法
• 1宰杀 • 2煺毛
①放血宰杀 ②窒息宰杀
• 3开膛
• 4内脏的整理
• 5洗涤加工
1.宰杀
(1)放血宰杀
放血宰杀就是用刀割断 喉部的气管和血管,然后将 血液放出致死。家禽的血也 是很好的烹饪原料。
4.内脏的整理









洗掉撕 净顶去
部表 血膜 管, ,切
干摘 净去
胆 囊 , 冲 洗
角剖又 质开称 膜,肫 ,撕, 洗去将 净 内侧
层面
用可 于以 菜制 品作 的明 增油 香,
后先 撕用 去水 筋煮 膜熟
, 然
5.洗涤加工

电子课件—烹饪原料加工技术(第三版)

电子课件—烹饪原料加工技术(第三版)
24
第一章
第三节 家禽类原料初加工技术
三、禽类初加工实例
1.活鸡的初加工(适用于大型禽类) 宰(割) 杀→烫泡→煺毛→开膛取内脏→洗涤待用
先准备一个空碗,放入50克清水和3克食盐。 宰杀时左手握住鸡翅,小拇指钩住鸡的右腿,用大拇指和食指紧紧捏住鸡的颈部(要收紧颈部的皮, 手指放在颈骨的后面),右手在下刀处(一般在第一颈骨处)拔去颈毛露出颈皮,然后右手执刀割断气管 与血管(刀口要小, 约1.5厘米)。 宰杀后,用左手握住鸡头向下倾,右手提高鸡身,使鸡脚向上,将鸡血放进准备好的碗内。 放尽血后,用筷子将血和盐水搅拌均匀,使其凝结。 待鸡停止挣扎,完全死亡之后, 放入80~90℃ 的热水中,先烫双脚,去掉鸡爪皮;再烫鸡头,剥去鸡 嘴壳、煺去鸡头毛;然后烫翅膀和身体,依次煺毛;最后煺颈部的细毛及余毛。煺毛手法是顺拔倒推(即 粗毛要顺着毛根拔, 厚毛、细毛要用手掌 和手指配合逆着毛孔推去毛)。 毛煺去后,根据烹调要求开膛并取出内脏、 把鸡放入盆内用水冲洗,将鸡腹内、体外血污、黏液、颈部淋巴等污秽全部去净并冲洗干净,再将内 脏洗涤整理干净即可。
将鸡身侧放,右翅向上,左手掌跟稳住鸡身,手指勾起鸡翅,用右手 持刀在右翅下开一小口,再用右手中指和食指伸入,将内脏轻轻拉出(注 意拉出嗉囊、食道和气管用力要均匀适度),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即可。
注意:1.不能碰破肝胆;2.肫、肠、肝、心等均可烹制菜肴,不能随意丢弃。
23
第一章
第三节 家禽类原料初加工技术
5.花菜类蔬菜的初加工
例17 花菜的初加工方法
削去老根→改刀→入清水洗净待用
第一章
19
第三节 家禽类原料初加工技术
一、家禽类原料初加工的质量要求
宰杀时要将气 管、血管割断,

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方法有哪些

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方法有哪些

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方法有哪些推荐文章烹饪原材料初加工的方法有哪些热度:烹饪食材原料的种类有哪些分类热度:烹饪食物原料的知识有哪些可以了解学习的热度:烹饪的食材原料有哪些知识值得学热度:烹饪原料的知识有哪些值得学习的热度:烹饪,是我们生活中所必要的,对于食材的烹饪方法,相信很多人都是熟悉掌握了的,但是对于食材的原料的加工过程还是有些陌生和不熟悉的,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希望能帮到你。

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一、蔬菜原料的加工1、叶菜类的初步处理(1)选择整理市场上供应的蔬菜,虽然都整齐新鲜,但购进后,由于供、购过程,或经挤压和磨擦,所以初加工时,一定要先认真选择整理,如有杂物(细草、虫卵)、烂叶等一定除净;有些蔬菜,还要去掉老叶、老茎、老根等。

(2)洗涤处理叶类菜经选择后,要进行洗涤。

根据不同的情况,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洗涤主要有清水洗、冲、浸、漂、刷等。

一般常用的有:(3)冷水洗涤主要用于较新鲜整齐的叶菜类。

洗涤时,先用冷水浸泡一会儿,使附在原料表面或叶中的灰尘、污物回软,再进行洗涤。

(4)盐水洗涤主要用于容易附有虫卵的叶菜类原料。

将叶菜类用水量2一3%的食盐溶解后浸泡片刻(约5一10分钟),使虫的吸盘收缩,浮于水面,便于清除。

(5)高锰酸钾溶液洗涤主要用于生食菜肴的原料(或不经加热直接入馔的原料),如生菜、青瓜等,洗涤时,先放入水量0·03%高锰酸钾溶解,再将原料洗净后泡5分钟左右;这样,可以起到杀死细菌的作用。

2、根茎菜类的初步处理有些根、茎类的蔬菜带有老根、老茎或粗纤维的外皮,在初步整理时应该除去,如马铃薯、芋头要刮去外皮;竹笋、茭白要去掉硬根、老皮;西芹要刮削去粗纤维的外皮等。

这些原料经刮削处理后,还要洗涤,一般用清水洗净即可。

但这些原料有些含有多少不等的鞣质(单宁)、铁质(如木薯、马铃薯、茄子等),去皮后容易因氧化作用而变色,出现红色或紫色的现象。

所以,这类原料去皮后应立即洗涤,一时不用,可用清水浸泡,以防止变色。

《中式烹调工艺》课件——鲜活原料初加工工艺

《中式烹调工艺》课件——鲜活原料初加工工艺

(二)、禽畜原料的初加工工艺 1.禽类原料的初加工
2.畜类原料的初加工
①畜肉的修整及洗涤 ②畜类副产品的整理与清洗(副产品又称下水或杂碎)
包括头、尾、内脏、血液等
肾脏:先撕去外表膜,然后根据烹调菜肴的要求,
再进一步加工。
炒、爆、熘:去腰臊 炖、焖:不去腰臊
胃(肚):采用盐醋搓揉,再里外翻洗,使里外黏
后剖开心室,并用清水洗去淤血即可;肝脏则要用刀修 去肝叶上的胆色肝,劈去肝上的筋膜,用清水洗去血液、 黏液为止。
脑:先用牙签剔去脑的血筋、血衣,然后盆内放清水,
左手托住脑髓,右手泼水轻轻地漂洗,反复3—4次,直到 水清、脑中无异物脱落即可取出。
舌:用沸水泡至发白,再用小刀刮剥去白苔,然
后后清水洗去血污,并用刀切去舌根部位,尤其要 去除舌根背侧的舌扁桃体。
(一)、果蔬原料的初加工工艺
工艺流程:一般要经过择剔加工、洗涤加工、短暂保存等
加工工序。
3.果蔬类原料初加工的基本要求:
1.老的、腐烂的和不能食用的部分必须清除干净。 2.必须洗去虫卵、杂物和泥沙,注意清除残留的农药。要先洗 后切,防止营养素的流失。 3.尽量利用可食部分,防止浪费。 4.加工后应合理放置、妥善保管。蔬菜加工后容易变坏,为避 免损失,应注意沥干净水分,通风散热,最好保管工作。 5.根据烹调的需要按规格、按用量进行加工。
蛙的清理与加工步骤:摔死(敲晕)—剥皮—剖腹—整理内脏—洗涤。
中国林蛙
甲鱼的清理与加工步骤:①放血—烫泡—刮膜—开壳—整理内脏—洗涤—焯水清洗备用。
②宰杀—整理内脏—泡烫—刮膜—清洗—备用。
谢谢大家!
(三)、水产原料的初加工工艺
鱼常见的开膛去内脏的方法
1.脊出法:用刀从鱼背处沿脊背剖开,将内脏从脊背处掏出。 2.腹出法:用刀从鱼腹部剖开,将内脏从腹部取出。 3.鳃出法:用2根筷子从鱼嘴部插入,鱼皮

初加工及分档取料.

初加工及分档取料.

(6):花肉(包括排骨部位):该肉肥瘦分明,一层瘦一层肥, 素有“五夹肉”之称,宜红焖或炸扣。潮州菜中的“甜绉纱 肉”、“南乳扣肉”就是用该肉作原料。花肉的部位带有排 骨,适宜蒸、焖、炸、焗。如是细骨宜作熬汤。 (7):泡腩(肚尾肉):该部位是猪肉中的次品,韧而肥,食味 差,多用于煲熟后切片,搭配杂烩或焖、卤。 (8):猪肘(脚包肉):即斩去猪手、脚后的二节肘肉,适宜 煲汤、或炸、炖。还可以制作“绉纱圆蹄”。 (9):猪手脚:适宜于煲、炖、卤,及焗酸猪手之用。




一、原料保鲜的目的: 是延长原料的使用时间,提高原料的食用,质量,保证日常 供应。 原料变质三原因: 易引起变质原因有三方面:物理方面、化学方面和生物方面 的原因。 二、物理方面的原因: 1、高温的影响;2、低温的影响;3、干燥的影响;4、潮湿 的影响;5、光线的影响;6、污染 化学方面的原因: 1、自然分解现象;2氧化; 3、生物学方面的原因: 1、霉菌;2、细菌;3、酵母;4、虫类。 三、原料保养的方法: 1、控制温度,低温。利用低温抑制细菌的繁殖,但时蔬不 可。 2、控制温度,用干燥的方法炊烘、晒干,保存干货类。 3、隔绝封闭,一般多用于罐头类。







不要解蟹绳,忌蚁咬和烟火,用箩装,用疏竹加温席掩盖。 响螺、角螺:螺厣口向盆地,用盐水(一斤水五分生盐)浸至 厣部,忌蚊叮,可用蚊帐布盖面通风。死的特征,为响螺尾不摇 摆或螺尾有白潺液流出。 五、原料的保管 是指已经初步加工的原料,以浸法好的干货、海味,宰杀后的 牲口,水产原料入冰柜保鲜,必须注意堆放整齐,经常检验,推 陈出新。 海味干货类: 广肚、鱼肚、海参、海产放在上面,忌虾蟹水、污水、血水。 燕窝、散翅、雪耳、竹笙用锅盆盛载。 龙虾、蚝豉用筲箕盛载。 三鸟肉类

第三章 鲜活原料初加工

第三章  鲜活原料初加工
第三章 鲜活原料的初加工
第三章 鲜活原料的初加工
第三章 鲜活原料的初加工
原料的初加工:
是将烹饪原料中不符合食用要求或对
人体有害部位进行清除和整理的一种加 工工序。
一、原料初加工的基本原则
1.
保证原料清洁卫生
2.
使原料符合切配、烹调要求
保持原料的营养成分 合理利用原料
3.
4.
二、果蔬原料的初加工
割断腹部边缘后,取出虾肉,去尽筋膜、 肠脏,洗净。
2.青鳝
用帕包住,从腮下划一刀,放血。再在腹
部下方靠肛门处切断肠,从上部将筷子插
入腹腔,将肠卷出,最后将青鳝放入80℃ 水中烫至表面起皱,刮洗表皮。
3.甲鱼
将甲鱼翻身或用脚踏住背,待其将头伸出, 用左手拉住头,在颈部根处割断气管及颈骨, 皮连着,放尽血,再从腹部骨缝处开一十字 刀口或在背部沿骨缝揭开骨盖,取出内脏, 用开水烫去黑皮,清洗干净。
再会!
等,荚豆全部食用的如四季豆、扁豆 等须掐去蒂和尖,撕去两边老筋。
(二)洗涤
洗涤果蔬一般用泡、冲、洗、刷等方法:

冷水洗: 蔬菜中的泥土和污物一般可先用
冷水冲洗,此外用冷水洗涤蔬菜还可以保
持,蔬菜的鲜嫩,如青菜、白菜等,根茎
菜应边洗边冲。

热水洗:除能洗净菜外,还能起到清除 异味和易剥外皮的作用,如蕃茄。
四、畜类原料的初加工
(一)内脏的清洗方法 1. 翻洗法--肠、肚 2. 搓洗法--肠、肚 3. 烫洗法--舌、肚 4. 刮洗法--舌、肚、耳、脚爪 5. 冲洗法--肺 6. 漂洗法--脑、脊髓
(二)冻品初加工 解冻的方法 自然解冻 流水解冻 加温解冻 微波解冻
五、水产品的初加工

第三章 烹饪工艺及技术

第三章 烹饪工艺及技术

01
(六)追求造型与色彩俱美的视觉感受
成品造型工艺又称菜肴装饰造型艺术,是指采用适当 的原料或器物,经一定的技术处理后,在餐盘中摆放成特 定的造型,以美化菜肴、提高菜肴食用价值的制作工艺。
菜肴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厨房烹调好以后必须盛 装在一定的器皿中才能上桌供人食用。一盘造型美观、装 饰精致的菜肴,可以刺激人们的食欲。
调味可以使菜肴获得滋味,协调菜肴滋味,使菜肴更加多样化。它还可以突出地方 风味,如提到麻辣、鱼香味就会联想这是川菜的特色。调味是美化菜肴色泽达到欣赏烹 饪艺术的重要手段。
02
酸味的特点不能独立成味,需在咸味的
基础上调制复合。调味中掌握的原则是
3
“酸而不涩”。
辣味特点是刺激性强,辣味分为香辣、辛
4
辣。调味中掌握的原则是“辛而不烈”。 辣味过重会压抑鲜香味。
庖丁解牛的故事形象地描述并反映出中华厨艺刀法蕴含的哲学思维。厨师精湛的厨艺刀法 无论对原料胴体的分档取料,还是对基本料形的切割,都有一种内在节奏的控制,依乎肌理, 顺其自然。在切割劳动中,厨师获得了手工艺术空间的无限自由,并在长期实践中把刀法归 纳为平刀法、斜刀法、直刀法、剞刀法和其他刀法五大类。
02
7
能补充和强化菜肴的风味。有增鲜、和
味与增浓复合味感的作用。
苦味是唯一不能单独作为调味品的基本 味,苦味的特点是清香的苦味或芳香的
嗅觉味。
02
五、制熟工艺
(一)制熟的文化内涵
烹饪工艺中的制熟是一个文化概念,表现的是烹饪制作食物的一种终端形态。食品的 成熟并不是一定需要经过加热变性,只要经过特定的加工,使食物“安全、营养、美感” 三要素得到统一,符合能被直接食用的标准即可。由此可见,食品成熟的概念、食品中熟 食的标准,都是以是否符合能直接食用,安全、营养美感得到统一为依据的,包含物质和 精神的文化因素,绝不能理解为将水烧开至100℃沸滚那样简单。

烹饪原料加工技术教学课件第三章分档取料与整料出骨

烹饪原料加工技术教学课件第三章分档取料与整料出骨

3. 出骨下刀正确,不破损外皮
出骨时要熟悉原料各部位的结构状况及部位特征,刀路正确并应紧贴骨骼 进行剔剐,要求骨不带肉、不破损外皮,出骨过程中,注意刀刃、刀背、刀 尖交叉变换,结合运用,不能使肉上夹带碎骨,以免影响食用。
三、鸡的整料出骨
鸡整料出骨的加工步骤:出颈骨→出翅骨→出躯干骨→出鸡腿骨→翻转鸡 皮。
2. 初步加工符合条件
(1)鸡、鸭宰杀时必须放尽血液,以免皮肉被污染,影响成菜质量。 (2)禽类宰杀后,烫毛的水温应适宜,时间上亦要适当掌握,否则出骨 时皮易破裂。鱼类在刮鱼鳞时不可弄破外皮,以免影响成菜质量。 (3)整只原料出骨,均不剖腹取内脏。整料出骨的操作中,鸡、鸭可采 用内脏随骨骼一同拉出的方法;鱼类原料可取出脊背后挖出内脏,也可从鳃 骨处拉出内脏,再进行出骨。
二、鸡的分档取料
家禽中的鸡、鸭、鹅、鸽、鹌鹑等的肌体结构和不同肌肉部位的分布情况 基本相同,因而其分档方法也大体相同。
鸡的分档部位示意图 1—鸡爪 2—鸡腿 3—鸡翅 4—鸡胸 5—鸡里脊 6—背脊肉
7—鸡颈 8—鸡头
1. 鸡爪
鸡爪所含胶质丰富,皮嫩而脆,有皮无肉,主要用于制冻、汤或卤、烧、 酱、拌、油泡等烹调方法,常见的菜式有“卤鸡爪”“红烧鸡爪”“泡椒凤 爪”“凉拌脱骨鸡爪”等。
取鸡翅、鸡胸肉
4. 鸡里脊
鸡里脊是鸡身上最细嫩的部分,可用于爆、炒、烩、氽等烹调方法。
5. 背脊肉
鸡背脊肉无筋,肉质不老不嫩,适用于爆、炒类菜肴。
取背脊肉
6. 鸡颈
鸡颈皮脆肉嫩、骨多肉少,可用于白煮、制汤、红烧、酱等烹调方法。
7. 鸡骨架
鸡骨架骨多肉少,一般用于制作高汤。
三、猪的分档取料
猪肉的部位不同,肉质相差较大。在烹调中,只有按照各部位的性质特点, 选择适宜的烹调方法,才能烹制出符合要求的菜肴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烹饪原料的初加工工艺烹饪原料的初加工就是将烹任原料中不符合食用要求或对人体有害的部位进行清除和整理的一种加工程序。

经过选择的原料之所以还要进行初加工,其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清除不符合食用要求的部位或对人体有害的部分因为选择的原料中有一些不符食用要求的夹杂物,如黄叶、泥土、农药等。

其次,有些原料虽局部变质或有害,但去除以后仍可食用,如局部发生霉变、虫蛀的蔬菜原料,河豚鱼的有毒部位等。

第三,因为原料中某些部位虽然无害,但因组织粗老或带有异味而不能食用。

如鱼鳞、鱼鳃、粘液、果壳、老根等等。

目前,饮食行业采取的初加工措施主要有摘剔、洗涤、加热、消毒等方法,在加工过程中还涉及到原料卫生状况的变化情况以及其他加工过程引起原料卫生状况变化的预防措施等。

因为经过去皮或洗涤后的原料更加容易发生变色和变质反应。

所以如何妥善保存加工后的原料也是初加工的范围之一。

此外,在对冷冻原料进行解冻时,选择什么解冻方法才能更好的防止原料的变质和风味流失,也是本章要讨论的内容之一。

第一节鲜活原料的初加工一、鲜果蔬的初加工(一)摘剔加工1.摘剔加工的基本要求对于果蔬原料而言,摘剔加工就是将原料中不能食用的老根、黄叶、籽核、内囊、虫斑等部位进行剔除。

摘剔加工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根据原料的特征进行加工。

(2)根据成菜的要求进行加工。

(3)根据节约的原则进行加工。

2. 摘剔加工常用的方法一般应根据原料的质地、形态来选择具体的加工方法。

对果蔬原料的摘剔加工主要有摘、剥、削、撕、刨、刮、剜等手法。

果蔬原料的摘剔加工方法比较简单,技术难度较低,但也有一定的程序和要求。

下面就几种去皮方法作简要介绍。

(1)沸烫去皮法将需要去皮的原料放入沸水中短时间加热烫制,使果蔬原料的表皮突然受热松软,与内部组织脱离,然后迅速冷却去皮。

此法一般适用于成熟度较高的桃、番茄、枇杷等果蔬原料。

数量较多或熟透的原料也可以采用蒸汽烫制的方法进行去皮加工。

(2)碱液去皮法将原料放入配好的碱液中加热,同时用竹刷搅拌去除原料表皮。

烹饪中采用此法加工去皮的原料并不太多,常用于莲子、杨花萝卜的去皮等。

大量的土豆、胡萝卜的去皮加工也可以采用此法。

(3)油炸去皮法将带有薄皮的原料放入温油锅中加热浸炸,待原料成熟后捞出晾透,然后用手轻轻搓去表皮。

此法一般适用于千果原料,如花生、核桃仁、松仁等。

(4)其他去皮法包括浸泡去皮法、机械去皮法、入工去皮法等。

(二)洗涤加工原料经过摘除、削剔加工处理后仍需要进行洗涤加工,以进一步去除原料的泥沙、杂物以及肉眼看不见的化学污染物等。

洗涤加工对果蔬原料而言显得尤为重要,但洗涤时还要根据原料的特征掌握好洗涤的方法,常用的洗涤方法有以下几种:1.流水冲洗法就是将摘剔后的原料放入流动的水中冲洗,将吸附在原料表面的泥沙和农药冲洗干净。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需经过加热方可食用的果蔬原料,对可直接生食的果蔬原料来说,除冲洗以外还需要进行其他的消毒处理。

流水冲洗的时间一般应在10min 以上。

2.盐水洗涤此法主要适用于虫卵较多的蔬菜原料,特别是体内钻有幼虫的豆荚类原料。

但盐水浓度一定掌握好,一般控制在20-30g/L 为佳,洗涤时间在15-20min,盐水与原料的比例不低于2 :1。

3. 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此法主要适用于直接生食的蔬菜、水果原料的洗涤。

将冲洗以后的原料先放入调好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5-6min,起杀菌消毒作用,食用前再用凉开水把原料冲洗一下即可。

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为2-5g/L。

(三)果蔬原料的保色和保鲜这里所指的保鲜不是指原料加工前在运输、流通过程中的保鲜,而是指厨房将经过摘剔、洗涤加工后的原料的短暂保存。

经过摘剔和洗涤后的原料,比加工前更容易发生变色、变味反应,保存能力进一步地减弱,且保存时间变短,而保存不当将直接影响菜品的色彩和风味。

因此,必须进行保色和保鲜。

1.保色措施果蔬原料经加工以后,特别是去皮加工以后,很容易发生变色反应,其主要原因是原料中含有的单宁被氧化所致,单宁被氧化后生成暗红色,如梨子、苹果等去皮后肉质变红或变褐。

加工后容易发生褐变反应的原料应立即浸入到稀酸或稀食盐水中护色,在加工过程中还要注意加工用具的选择。

此外果蔬中氨基酸的含量与成品的色泽也有一定的关系,如士豆,去皮后肉质变黑,就是某些氨基酸被氧化后生成黑色素造成的,加工后应立目浸入清水中并迅速烹调。

绿叶蔬菜在加工、烹调过程中也容易变色,因为叶绿素不耐光和热,加热时间稍长色泽就会变深,常用的方法就是将原料放入沸水锅中短时间烫制,然后迅速放入凉水中冲凉。

在用量较大的时候,可以在沸水中添加少量的碱液,它可使叶绿素皂化水解为叶绿酸盐、叶绿醇等,使原料绿色更加稳定。

2.保鲜措施1、洗涤以后的果蔬原料应先放在网格上面沥去水分,但不宜堆放过紧、过实;2、更不能将湿的原料封在塑料袋中;3、不能将原料放在炉台边或阳光下。

二、水产品的初加工水产品原料的品种很多,加工和处理的方法也因具体品种的不同而各有差异。

大致可分为鱼类和其他水产类。

(一)鱼类体表的清理加工鱼类体表的清理加工就是将鱼体外表的鳞片、粘液、沙砾等不能食用的部分去除干净,加工时要根据鱼的体表特征选择具体方法,不能破坏鱼体的完整。

1.褪鳞加工绝大多数鱼体的外表都被有鳞片,加工时应首先去除。

刮鳞时用刀或特制的耙,从鱼尾至头逆鱼鳞生长方向刮去鳞片,加工时要控制好力度和深度。

另有一些特殊鱼的鳞片,如鲥鱼,鳞片中含有较多脂肪,烹调时可以改善鱼肉的嫩度和滋味,应该保留。

2.粘液去除加工无鳞鱼的体表有发达的粘液腺。

这些粘液有较重的腥味,而且非常粘滑,不利于加工和烹调。

粘液去除的方法应根据烹调要求和鱼的品种而定,一般有熟烫去液法和搓揉去液法两种。

(1)熟烫去粘液法就是将表皮带有粘液的鱼,如泥鳅、鲶鱼、鳝鱼、鳗鱼筝,用热水冲烫,使粘液凝结脱落,然后再用干抹布将粘液抹尽。

烫制的时间和水温要根据鱼的品种和具体烹调方法灵活掌握。

一般用于红烧或炖汤时,可用75-85℃的热水浸烫1min,水温过低粘液不易去尽,水温过高会使表皮突然收紧而破裂,影响成形的美观。

有一些特殊菜肴,如“软兜鳝鱼”“脆鳝”等,在烫除粘液的同时还要使肉质成熟,以便于进行出骨加工,所以烫制的温度和时间有所不同。

(2)揉搓去粘液法加工方法是:将宰杀去骨的鳗肉或鳝肉放入盆中,加入盐、醋后反复搓揉,待粘液起沫后用清水冲洗,然后用干抹布将鱼体擦净即可。

(二)内脏清理与洗涤1.开膛选择开膛部位时要根据菜品的要求进行,下表是儿种常见的开膛去内脏的方法。

常见的开膛去内脏的方法2. 内脏清理(1)去鳃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鱼类有两个鳃,每鳃各有 5 个鳃裂。

形体较小的鱼可直接用手摘除,形体较大或骨刺坚硬有毒的鱼去鳃时,要用剪刀剪断鳃弓两端,然后取出。

(2)鱼鳔加工鳔是位于鱼的体腔背面的大而中空的囊状器官,多数硬骨鱼类都有鳔,轻骨鱼类则无鳔。

鳔的胶原蛋白含量丰富,是很好的食用原料,特别是鲴鱼鳔、黄鱼鳔更是鳔中上品。

加工时应先将鱼鳔剖开,用少量的盐搓揉一下,再用沸水略烫,洗净后即可。

(3)鱼肠加工鱼肠一般不作为食用的原料,只有少数菜看需要保留,如扬州的名菜“将军过桥”,但也只取咽部下端较肥厚的一段。

加工时用剪刀剖开,加盐搓洗后入沸水略烫,再用清水洗净。

(4)去除黑膜鱼的腹腔壁内粘附着一层黑色的薄膜,带有异腥味,且影响菜肴的美观,但它与腹壁粘连较紧,清水冲洗并不能将其去除,加工时要用小刀轻轻刮除。

(5)去除胆囊胆囊位于鱼腹外侧,剖腹时容易将其划破,如不及时处理,整个菜肴都会带有苦味。

(三)其他水产品1.蛙类的加工蛙类常见品种有:青蛙、牛蛙、哈士蟆、棘胸蛙( 石鸡)等。

其加工方法基本一致,现以牛蛙的加工为例加以说明。

首先将牛蛙摔死或用刀背将其敲昏然后从颈部下刀开口,沿刀口剥去外皮,剖开腹部,摘除内脏(肝、心、油脂可留用),然后用清水洗净。

也有一些菜看不需去皮,如“爆炒牛蛙”、“八宝牛蛙”等,但需要用盐搓揉表皮,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2.虾、蟹类的加工用于烹饪加工的甲壳类原料主要包括虾、蟹两大类。

虾类作为烹饪原料的有如下品种:海产的有龙虾新对虾仿对虾、鹰爪虾、白虾、毛虾等,平常所说的竹节虾、基围虾都属对虾系列;淡水产的有中华新米虾、日本沼虾等;半淡水产有罗氏沼虾等。

蟹类品种也十分丰富,常见的海产蟹有梭子蟹、锯缘青蟹、日本鲟等。

淡水蟹有中华绒鳌蟹、溪蟹等。

虾的加工主要是剪去额剑、触角、步足,体型较大的需要剔去背部沙肠。

大龙虾一般不需剪去触角,因为触角中也带有肉质,而且装盘时还有美化作用。

加工时要将虾卵保留,经烘干后可制成虾子,它是非常鲜美的调味料。

蟹在加工前,应将其静养于清水中,让其吐出泥沙,然后用软毛刷净骨缝、背壳、毛钳上的残存污物,最后挑起腹脐,挤出粪便,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加热前可用棉线将蟹足捆扎,以防受热后蟹足脱落,保持完整无缺造型。

死蟹不能食用,易引起组氨中毒。

3. 龟、鳖类的加工在这类原料中常用的是中华鳖,又称甲鱼、水鱼、团鱼等。

甲鱼必须要活宰,死甲鱼不能食用,因甲鱼死后,其内脏极易腐败变质,肉中的组氨酸转变为有毒的组胺,对入体有害。

甲鱼加工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于清蒸、红烧、炖汤时的加工方法,另一种是用于生炒或酱爆的方法。

前种的加工程序是:将甲鱼腹部朝上,待头伸出即从颈根处割断气、血管,也可用手捏紧颈部,再月刀切断颈部,将其放入80℃左右的热水中浸烫2min 左右,取出后趁热用小刀刮去背壳和裙边上的黑膜,去膜后,用刀在腹面剖个十字,再入90℃左右的热水中浸烫10 -15min,捞出后揭开背壳,并将背壳周围的裙边取下,再将内脏一起掏出,除保留心、肝、胆、肺、卵巢、肾外,其余内脏不用。

最后剪去爪尖,剖开尾部,用清水冲洗后即可。

后一种加工方法就是在刮膜以后不再入热水中浸烫,而是直接用刀划开背壳,清除内脏后改刀成块,用清水冲洗后,沥干水分即可备用。

4.蛇的加工宰杀蛇时,先用左手捏紧蛇头两侧,右脚踏着蛇尾,右手持小刀割开颈圈皮层,然后用小刀划开腹部,从头至尾划下,用手剥去蛇皮,连内脏带出,剁去头、尾,洗净待用。

内脏、内胆、肠均可入药或食用,蛇皮用小刀刮去细鳞,放入沸水中略烫后可单独成菜。

剁下的蛇头,特别是有毒蛇头,切不可用手接触,因为它仍可张口咬入,并使入中毒。

如果没有掌握宰杀的技巧,应请专入宰杀加工,或将蛇放入冰柜中冷冻,待冻僵后用铁夹将头夹紧,吊挂后再进行宰杀加工,以免发生意外。

5.鲍鱼加工鲜活鲍鱼洗净后,用不锈钢小刀剥壳取肉,并去除内脏,加盐搓洗后再用清水冲去盐分,然后剪去嘴和外套膜,逐只洗净黑膜,加工和烹煮鲍鱼时应量不与铁、铜等金属用具接触,因为鲍鱼与它们接触后容易变黑。

6.田螺加工先将田螺养2-3 天,待其吐尽泥沙。

静养时可在水中放少量植物油,便于泥沙排出,然后刷洗外壳泥垢,用铁钳夹断尾壳,便于吸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