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特点
大国外交,中国特色
大国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指对外国关系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影响力的国家之间交往和协调行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外交政策也有很多独特的特点,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理念是和平发展。
这一理念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实国际形势的考量。
中国崇尚和平发展,主张通过合作、对话与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追求扩张主义,而是希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推动国际合作与共赢,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和平发展为宗旨,倡导多边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秩序的改革与完善。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着眼于世界发展大势,将自身发展和国际合作结合起来。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主张“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愿意与世界各国一起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尊重国际法和国际秩序,遵守国际准则,致力于推动贸易、投资、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合作。
中国制定了“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打造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与繁荣。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国际竞争激烈。
为了维护国家的长远发展利益,中国外交政策强调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中国在对外事务中坚守原则,坚决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伸张正义,捍卫公平”,敢于发声维护公正、公平、公道的国际秩序和国际公正。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采取灵活务实的外交手段,主张和平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
中国主张维护和平与稳定,坚决反对战争、暴力和混乱。
中国外交政策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和分歧,支持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矛盾和争端。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注重与各国的友好往来,主张国与国之间平等相待、互不干涉内政、互信互利,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从1949年建立新中国至今,我国的外交大致分为这三个重要的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中期;第二个时期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第三个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
第一个时期,我国与广大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这一时期,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并作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该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二个时期,中美关系改善,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并且在该时期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我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该时期的外交形势,使中美关系缓和,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信任加强,并且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第三个时期,最大的一件事莫过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了,除了这个以外,我国积极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承办亚太经合会议(上海APEC),会议通过《上海共识》。
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结来说,第一时期:奉行“一边倒”政策,以意识形态为前提建立外交;第二时期:“一条线,一大片”的政策,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第三时期:“全方位”外交的新战略。
接下来详细的谈一下这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二战结束,也就是新中国刚刚成立,美苏对立的雅尔塔体系形成。
以美国为主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不承认中国。
中央领导人根据这一国际形势以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性质和现有实力制定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废除建国前一切不平等条约,彻底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拒绝承认国民党政府之前建立的一切外交关系,并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备受瞩目。
本文将就该主题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关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关系以和平、发展、合作为基本原则,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坚持睦邻友好,推动“周边外交”政策,通过促进地区合作与共赢,实现共同繁荣。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性问题的治理,推动国际秩序的改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政策的特点1. 独立自主: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附属于任何大国阵营,坚定捍卫自身主权和利益。
2. 和平发展:中国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
3. 合作共赢:中国倡导互利共赢的外交方式,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各国加强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4. 多边主义:中国坚决维护多边主义和联合国的权威,推动构建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全球治理体系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关系的影响1. 维护地区稳定: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通过经济合作和对话对抗政治和军事对抗,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2. 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
3. 提供公共产品: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供公共产品,如倡导跨国合作解决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为国际社会作出贡献。
4. 加强互联互通: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国家间的互联互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关系的挑战和应对1. 外部压力与质疑: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一些国家的担忧和质疑,对中国的国际政策提出挑战和压力。
2. 安全威胁与挑战:中国面临着一些安全威胁和挑战,如网络安全、恐怖主义等,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3. 国内经济转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挑战,如应对环境污染、产业升级等问题。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在何处金融1402 吴芳琴14060704352013年6月27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午餐会上发表演讲,宣布当代中国正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
王毅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以及“突出互利共赢”“追求公平正义”“弘扬中华文化”“提供公共产品”“倡导新型义利观”“承担国际责任”等一系列新提法,标志着中国外交进入了大国外交的新阶段。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新理念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大国外交”,另一个是“中国特色”。
“大国外交”意味着,中国在对外交往中要体现其作为一个新兴大国的气度和作为,要有大的国际担当,要负起大的国际责任,要做出大的国际贡献,包括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提供更多优质国际公共产品。
“中国特色”更为看重。
王毅外长认为,“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坚持得到中国人民广泛拥护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是中国外交的根基所在。
第二是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不干涉别国内政等优良传统,同时要不断对此加以完善、丰富和发展。
第三是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践行平等等特有理念。
这些理念既反映了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有助于更好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不断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
第四是坚持为国内发展和改革开放服务的第一要务。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又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中国与其他大国的一个重要不同。
中国外交必须紧紧围绕国内发展这个大局,为此营造更为稳定、更加友善的外部环境。
所以中国在进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时会存在不少突出的特点:其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我国发展到目前阶段的必然要求。
我国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居二望一”,中国已站到国际舞台的中央,各种世界事务往往离不开中国的参与。
中国有能力也有意志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以更加进取的姿态发挥更大作用,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塑造周边和国际环境。
论合作共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
并予以丰富和发展。他在分析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时明 确指出,新时期的国家安全应该建立在互信 、互利 、 平
等、 协作的基础上 ,而不同于 以往的军事对抗 与冷战。 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 家平等相待 , 友好交往 ,互利合作 。这些论 断使和平
作者李燕,女,中国社会科学 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 究所 副研 究员,史学博士 ( 北京 1 0 0 7 3 2 )。
学原则 和依据 。 改革开放 以后 ,通过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局势变化
的准确 把握和冷 静分析 ,X l  ̄ J b 平作 出 “ 世 界大 战短 期 内打不起来 ” 、 “ 战争可以避免”等科学判断 ,揭 示了 “ 和 平与发展 ”这一 主要 矛盾 ,在 1 9 8 7 年 党的 十 三大报 告 中被 概括 为 “ 当代世 界 主题”。在 1 9 9 2 年党的十四大上 , “ 和平与发展 ” 被确定为时代 主题 , 这对于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 国际形势 , 转变对外 战略 ,
制度实现全覆盖 ,城乡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政府调节 收入分配的能力不断增强。这个时期 ,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建设 、法治建设有了极大进步 ,人民民主权利不断扩
平发展 》白皮 书 ,向世界庄严承诺 ,中国将始终不渝
地高举 和平 、发展 、合作 的旗帜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 发展道路 ,并 向世界表 明,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不会危 害世界和平 ,不会损 害周边 国家及其他 国家 的利益 , 不谋求 霸权 。同时,随着综合 国力 的不 断增强 ,中国
还将按 照责 任 、权利 、实力相一致 的原则 ,着 眼本 国
和人类共 同利益 ,从 自身 国力 出发 ,履行相应 的国际 义务 , 发挥建设性作用 。 2 0 0 7 年, 党 的十七大报告对 “ 和 平发展 ”做 了明确 阐释 ,指出 : “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
中国外交政策及特点
中国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指的是我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各方面关系如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边界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以及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其他政策措施处理办法,在我国外交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已经同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
内容我国一向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目标。
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先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
1955年,于万隆会议,中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五项原则内容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个国家时,提出了中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
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大特别会议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确提出以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2000年7月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访问土库曼斯坦期间,就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阐述了中国一贯坚持的四项原则。
原则一、维护和平、反对武力。
二、相互尊重、主权平等。
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
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
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研究近年来,中国在全球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世界舞台上的大国。
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外交手段,为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和平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目标。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推进下,特色大国外交也得到了全面加强。
一、外交战略的制定外交战略是一种对外关系的指导方针,是一种形式化的方法来协调国家、地区和多边利益。
中国的外交战略制定一直是由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的,同时倡导和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外交”,并且高度重视和尊重发展中国家地位和利益。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的制定核心是整合崛起大国核心利益和周边国家利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和人民利益,促进国际和平、稳定和发展。
二、强化周边外交中国的区域外交,也是呈现出“周边优先,大国关系,全球视野”的特点。
在东亚岛屿、南海、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国际航道安全、传统安全、经济安全、移民安全等问题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至关重要。
中国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加强共建共享机制等,积极与周边国家开展了大量的合作,这有助于解决双边和地区安全问题,促进了区域内的经济和文化的互动。
三、弘扬中国文化外交中国在国际上广泛推广中国文化,成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一直在积极参与建设国际文化投资、推广国际文化标准、展示中华文化自信等方面,倡导共同建设和共同提高,参与塑造其他国家的国际形象。
这种文化外交不仅提出了合作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而且有助于加深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沟通,从而打开了新渠道和维护新机制。
四、推进全球性合作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进全球性合作外交。
中国积极参与了联合国维和行动,成为世界上为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人员和物资最多的国家。
另外,中国为新兴政治安全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等提出了很多有助于解决和处理问题的方案和办法。
通过此种外交方式,中国有能力把其两种新的格式引入的国际关系中—“共建”和“共享”。
中国外交政策及特点
中国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指的是我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各方面关系如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边界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以及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其他政策措施处理办法,在我国外交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已经同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
内容我国一向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目标。
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先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
1955年,于万隆会议,中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五项原则内容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个国家时,提出了中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
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大特别会议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确提出以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2000年7月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访问土库曼斯坦期间,就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阐述了中国一贯坚持的四项原则。
原则一、维护和平、反对武力。
二、相互尊重、主权平等。
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
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
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政策和战略定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政策和战略定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定位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政策和战略定位,揭示其背后的理念和目标。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1. 和平外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政策的核心原则是和平发展。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2. 独立自主: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的权益和尊严。
中国既尊重其他国家的独立和自主权利,也坚决捍卫自身的独立和自主。
3. 平等互利:中国推行的外交政策以平等互利为基本准则,倡导和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
中国主张在国际事务中平等相待,推动各国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争端,推进共同发展进步。
4. 多边主义: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多边机制,推动多边主义进程。
中国坚定支持联合国的作用和权威,致力于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的核心内容1. 决策定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的核心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准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中央的要求变成行动。
2. 维护国家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利益。
中国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
3. 扩大开放合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强调扩大开放合作。
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加强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4. 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中国积极参与有关地区热点问题的斡旋调解,推动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坚决反对使用武力或干涉别国内政。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政策和战略定位的实践和成就1. “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政策的独特创新是“一带一路”倡议。
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摘要:2013年6月27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午餐会上发表演讲,宣布当代中国正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
在新一届政府成立后的一百天,也是担任外交部部长后的首次公开演讲,王毅的讲话备受外界关注。
特别是王毅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以及“突出互利共赢”“追求公平正义”“弘扬中华文化”“提供公共产品”“倡导新型义利观”“承担国际责任”等一系列新提法,标志着中国外交进入了大国外交的新阶段。
关键字:必要性、新型大国、外交理念、外交特色一、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路线的必要性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使各国正在成为更加利益交融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也面临着更加纷繁复杂的全球性挑战。
如何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紧迫课题。
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也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双方在更深程度上相互依存,在更广范围内相互影响。
中国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12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还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最被看好的主要投资目的地,以及能源资源产品的主要进口国。
2012年,中国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并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不仅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入资金,向面临困难的国家伸出援手,还以自己坚实稳定的增长,与新兴市场国家一道,支撑起全球经济复苏的希望,如此种种说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已经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
一个持续快速发展,并且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将在全球事务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外奉行什么样的政策,对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这些问题,世界在关注,中国也在思考和探索。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力开拓,在外交上不断采取新举措,推出新理念,展示新气象,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更具全球视野、更富进取意识、更有开创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政策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外交政策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取得的成就。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政策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政策的核心是以和平发展为基础。
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繁荣、人民幸福和世界和平的统一。
中国倡导多边主义和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主张在世界事务中坚持公正、公平和互利。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政策注重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地区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政策的成就1.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维护南海、东海等海域的权益。
中国通过外交渠道与相关国家进行对话和协商,通过国际法和规则解决争议。
中国的努力有助于维护国际法和规则的权威性,维护地区稳定和和平。
2. 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推动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中国希望实现共同繁荣。
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为亚洲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合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合作。
中国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
中国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贸易自由化等全球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出了贡献。
4. 加强地区合作和友好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政策致力于加强地区合作和友好关系。
中国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东盟等区域机制的发展,促进地区稳定和繁荣。
同时,中国还与周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互利共赢的贸易和经济合作协议,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政策的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政策在未来将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摘要:新时期中国的外交不仅在外交指导思想上不断完善与发展,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新时期中国在外交中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中国外交更加主动、更加灵活、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对外关系实践中不断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
关键词:全方位和平发展主动权正文: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特点是独立自主、和平、反霸和不称霸、属于第三世界、全方位开放以及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的中国外交政策更加完善,全方位的外交、机制性的外交、多边外交等等,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1 全方位、多边的外交政策全方位的外交,在这些外交活动中既包括了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既有欧美国家,又有亚非国家;既有大国,又有小国;既有中国的周边国家,又有与中国远隔重洋的国家,这种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大特点。
多边的外交。
冷战结束以后,地区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
这种多边外交的好处在于,可以与多个国家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取得共识,可以稳定与改善与整个地区的关系。
多边外交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与东盟、非洲这样的多边外交,即多个国家代表聚集在一起的外交活动;另一种是多个国家为了解决同一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讨论活动,如关于朝核问题的外交活动。
2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的思想是中国向世界表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策宣言。
中国不仅希望和平,而且追求在和平的基础上缓和国家间关系。
我们不仅考虑自己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考虑自身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达到共同法杖经济共同进步的目的。
中国政府在维护世界和平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不仅对世界和平作出了庄严的承诺,而且也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指导思想。
它明确了中国自身发展与外部关系是一个和谐相处的关系,为国家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
(完整word版)论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论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中国外交的特色,植根于中国坚持的社会主义理念。
我们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国这块土地,符合中国自身的发展规律,引领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得到广大中国人民的坚定拥护,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正确道路。
坚持这一道路和理念,要求我们对内追求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对外主持公道、捍卫公理、伸张正义.坚持这一道路和理念,要求中国的外交摒弃任何丛林法则,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坚持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坚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反对干涉别国内政.中国在当今的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始终坚持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反对武力至上,搞政权更迭,维护的不是一己之私,而是国际道义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坚持这一道路和理念,还要求中国的外交必须坚定有力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拓展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权益。
中国外交的特色,发端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民胞物与、仁者爱人的人本精神,为政以德、执两用中的政治思想,兼爱非攻、亲仁善邻的和平志向,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理念,推己及人、立己达人的待人之道。
这些独具特色的东方传统价值观,源源不断地为中国外交提供着宝贵精神财富。
当今世界面临的不仅是发展困局,更折射出现代文明深层次的思想文化危机。
中国外交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奉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推介治国理政的中国经验,增添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从而为人类社会应对21世纪的各种新型挑战提供更多有益的公共产品。
以深厚文化传统为积淀的中国外交还愿意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
致力于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发展道路的多元化,支持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鼓励不同文明彼此包容互鉴,共同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外交的特色,源自于新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
新中国外交走过了六十多年不平凡的历程,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的外交政策主张和战略思想,包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外交制度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外交制度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外交制度特点,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发展目标,形成的一套独特的外交理念和机制。
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制度的核心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一原则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基本立场,包括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国对国际秩序的维护和发展的期望,也是中国在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时的基本准则。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制度的另一个特点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坚持自主选择自己的外交道路,坚持独立自主、自主选择、和平外交的原则,不加入任何军事联盟,不做任何扩张的行为。
中国积极推动多极化和国际和平与稳定,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国际间的和平与稳定。
三、平等互利的外交合作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制度还体现在平等互利的外交合作模式上。
中国不追求霸权,也不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来谋求自身的利益。
中国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推动构建全球的共同利益共同体,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推动国际经济合作,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四、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制度还表现在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上。
中国秉持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的理念,推动周边国家间的合作与发展。
中国提出了与邻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积极推动共同发展、繁荣与稳定,构建和谐的周边环境。
五、公正正义的国际秩序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制度还体现在公正正义的国际秩序构建上。
中国倡导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秩序,推动国际法治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在国际舞台上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外交制度特点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平等互利的外交合作模式、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以及公正正义的国际秩序构建。
毛概论文---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毛概论文---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策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制定并实施正确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对于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极为重要。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新的时代主题。
而中国也正在逐步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
我们不妨看一下当代的国际政治格局。
自从二战之后,世界开始了广泛的革命化浪潮,并纷纷走上了和平与发展的道路。
由于上世纪末两极体制的崩溃,世界格局出现了新的特点。
世界各国进入了战略大调整。
在调整过程中,一些国家经济蓬勃发展。
如我们中国、印度、巴西、以及古巴,他们代表着新兴的发展中国家。
他们希望世界能倾听到新兴国家的呼声。
老的超级大国苏联曾经一度沉沦,经过一段动荡后,又走上了复兴之路,成为现在的俄罗斯。
它的国力不断增强,希望恢复自己国家曾经拥有的声望和影响。
这几个国家成为现在最有潜力的“金砖五国”。
连续多年以每年超10%的GDP增长数字发展的中国已向世界雄辩地证明:中国正在迅猛地发展。
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世界各国对此态度迥异。
有的国家拍手叫好,有的国家忧心忡忡,有的国家叫嚷中国威胁论,有的国家千方百计图谋遏制中国,扼杀中国的发展。
因此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如何运用高瞻远瞩的外交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敌对势力,构建外部和谐世界,以保证中国发展有稳定的外部环境是个重大的战略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另一方面,欧洲已实施了统一货币、开放国界,正在逐步走向联合、统一。
一个统一强大的欧洲希望在世界的舞台上扮演一个重要的独立角色,而不愿听从霸权主义的指挥棒。
而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则不愿放弃既得利益。
东征西战,妄图建立“一超独霸”唯我独尊的单极体系。
于是世界就在这各种力量的较量、各种矛盾的对抗中走进了一个新“战国时代”。
俄罗斯、欧洲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等多极世界的基本力量就是对美国独霸全球战略的最大制衡和威慑,正如《中国可以说不》一书的作者所言:“美国谁也领导不了,美国只能领导自己”。
中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
中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金灿荣刘冰若[摘要]新中国的外交事业是成功的,为我国建设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条件。
外交事业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尊严披荆斩棘,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保驾护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接续奋斗,服务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复兴进程,实现了从巩固独立、融入世界到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转变。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战略;中国外交[中图分类号]D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29-1445(2020)01-0015-0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①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我们必须认真总结新中国外交70余年来的历史成就和宝贵经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推进中国外交持续发展,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新中国外交的历史经验十分宝贵中国外交是成功的。
在世界大国中,中国外交成就在众多国家中脱颖而出。
《国家间政治》的作者、现实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摩根索曾说:“我们处在一个所有人的理智在某种形式或某种程度上都有着缺陷的环境里。
”②国家的理性也是有限度的,也无法避免出现失误。
国家间的竞争不在于不犯错,而在于少犯错,在于能否克服错误并继续前行。
冷战期间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冷战后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以及苏联入侵阿富汗都是犯错的典型案例。
国家消耗了巨大的战略资源,最终却未收获战略价值,还深陷其中,一无所获。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中国从未犯过此类错误。
尽管我们拥有相应的战争能力,但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70余年来中国外交并未出现重大失误。
内政决定外交。
新中国外交70余年是内政决定外交、外交影响内政、内政与外交互动与互构的时期。
从理论上讲,外交是内政的延伸。
中国作为一个规模大、人口多、文化底蕴深厚的超大型国家,内政对外交的决定性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特点参赛系别:能源与机电工程系参赛班级:13级机械一班参赛组员:杨强(13).王闻城(12).黄路江(41).李武韬(15).陈韬(29)新常态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的特点,这些外交战略动既有对外交原则和传统的承袭,也有外交理念和实践的发展创新,特色鲜明地拉开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宏篇序幕,迈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坚实步伐。
一:理论上有创新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经历了重大的变化。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
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1】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郑重宣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要求外交工作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国家利益。
外交部长王毅在介绍习近平主席“开局之旅”成果时指出,中国外交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开拓进取、务实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布局主打经济金融外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近年来涉外活动涵盖中国外交的方方面面,在双边、多边、区域、全球层面上通盘运作,统辖使用经济.金融外交、能源外交、军事外交、公共外交等手段,点面结合、创造性地实施“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工作布局,极富效率、充满张力地勾勒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线条。
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体现了中国政府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的新理念,也揭示了中国和中亚经济与能源合作进程中如何惠及其他区域、带动相关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新思路,更是中国站在全球经济繁荣的战略高度推进中国与中亚合作跨区域效应的新举措。
习近平主席出访东南亚期间,又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为双方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指明了方向。
自此,中国打造陆海两条“新丝绸之路”,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合作,同谋和平发展的政策格局已然成形。
【2】“钻石十年”中国与东盟将在既有“黄金十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钻石十年”。
在此基础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访问东盟国家,分别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理念及“2+7合作框架”,“2+7合作框架”与“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脉相承,绘就出开启中国与东盟未来“钻石十年”的清晰路线图。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作为新一届政府在周边外交方面的又一拓展,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度期间,正式提出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倡议,得到相关三国的积极响应。
该倡议对深化四国间友好合作关系,建立东亚与南亚两大区域互联互通有重要意义。
自贸区战略,在上海自贸区这一改革试验田正式拓垦的同时,2013年亦是中国对外自贸区建设卓有成效的一年。
中国与欧洲国家第一个自贸协定中国-冰岛自贸协定正式签署。
中国-瑞士自贸协定签署,这是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及西方重要经济体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也是近年来中国对外达成的最高水平、最为全面的自贸协定之一。
与此同时,中国与周边国家自贸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不仅与韩国结束了两国自贸区模式谈判,还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
高铁外交,借高层出访之机推销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外交的一道“必点菜”。
在此过程中,东南亚、中亚乃至中东欧国家都成为中国高层推销高速铁路的对象。
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时,提出与非洲国家合作建设非洲基础设施“三大网络”的主张,即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络和区域航空网络。
今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拉美时,中国与秘鲁、巴西签署筹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铁路”的共同声明。
国际金融合作是中国经济外交另一重点。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赚足了媒体眼球。
目前人民币还无法与美元抗衡,但无声的较量已经开始。
站在全球均衡发展的视角分析,亚投行的适时成立,是对全球既有公共产品行为空间有限缺位的一种战略性补充,因而是消除南北鸿沟的一种制度性安排。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主导成立亚投行,既是本国经济发展溢出效应的逻辑延伸,亦是展现中国国际责任感与历史担当,以及对中国的机制设计与运营能力的一场大考。
刚刚经历大地震的尼泊尔有可能成为亚投行首个国家级客户的报道,点亮了世人对这个在筹备阶段取得超预期成功的新开发性金融体系日后行为空间的乐观预期。
【3】亚投行的有关参与主体可能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该组织的运作机制,为亚洲乃至域外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有效且可复制的投资与金融发展菜单。
并在相当大程度上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
而中国也有望通过积极主导亚投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逐步丰满自己作为全球性金融强国的气质。
光伏争端和解,相较于中美之间,中欧之间的经济外交更加跌宕起伏。
针对欧盟可能对中国光伏产品作出的反倾销初裁,李克强总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此案的关切,敦促欧盟慎用贸易救济措施。
在欧委会发布初裁结果的前夕,李克强总理直接促成了该案的和平解决。
此案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的经典案例。
经济外交的战略反思,从近年的外交实践来看,中国较为成功地塑造了合作共赢的国际形象。
这一点在东亚体现得尤为明显。
近几年,中国通过推销“一带一路”战略、组建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等一系列经济外交行动,成功地把“亚太议题”引向经济合作,为中国今后的经济外交做了不错的铺垫。
【4】三: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更紧密地统筹起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转变内外有别的传统外交观念,加强国内国际的一盘棋运作,在开局阶段开展的一系列外交行动从大处着眼、于具体处落实,无不闪现将“中国梦”、“亚洲梦”与“世界梦”联系在一起的意识,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充分反映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把世界机遇转化为中国机遇、把中国机遇转变为世界机遇的思考,丰富、充实了中国外交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加强与周边国家交流,进一步深化与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的良好友谊关系。
除了能源、军事、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在“一带一路”战略上,俄罗斯的支持也至关重要。
习近平2月访俄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积极响应中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俄罗斯也是迄今唯一一个明确表态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的世界大国。
立足亚洲、首重周边。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行动将半数以上精力用于经营周边,务实强化睦邻友好、互联互通、合作共赢,推动亚洲区域合作升级,还任命了亚洲事务特使,把“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推向深入。
面对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重大不确定性,中方以自身战略利益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为准绳,依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作判断,不偏袒、不推责、不拖延,按照坚持半岛无核化、坚持维护半岛和平、坚持对话解决问题的“三个坚持”原则,向有关各方主动、积极、均衡施加影响,对朝鲜恩威并施,坚守和平红线,稳步推动局势朝转圜方向发展。
四:是寻求和平发展与维护核心利益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方一段时间来对钓鱼岛和黄岩岛问题的实际处理昭告世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意味着以放弃正当权益、牺牲国家核心利益求得苟安;中国在涉及国家主权安全的问题上坚持对话谈判和平解决,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绝不容忍寻衅滋事,一定会在应对挑衅的过程中赢得主动。
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以不断增长的国力为后盾,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意志是有机统一的,不是对立矛盾的。
以新型伙伴关系思维推动大国关系均衡发展。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中俄、中美关系为重中之重,突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明确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需面向全球、首先从亚太做起的“路线图”,同时以中法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为优先开启中欧关系新阶段,稳健推进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努力解决中国在快速发展进程中如何与其他大国相处的课题。
【5】中国在新时期对大国关系的处理突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主线,强调建立健康稳定大国关系框架的目标,站稳脚跟、以我为主、不偏不倚、均衡调动,不受制于人,体现出一个上升大国应有的战略自信和自如。
五:与时俱进地拓宽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前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放在外交重要位置,突出自主、自新、自强和多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语言,以共谋发展、共享经验、共对挑战的有力行动强化“命运共同体”定位,实现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从老朋友到新伙伴”的转换,赋予南南合作新的时代内涵。
这其中,中国牢牢把握国际金融危机提供的机遇,依托国内资本市场改革和创新的纵深发展,推动金砖国家金融合作制度化、具体化,扩大与多个发展中国家以货币互换和回购为主要内容的融资合作,有力整合了发展中国家金融资源、提振了发展中国家抗风险能力、扩大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发言权,也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六:是亲和平实、开诚布公、坦率透明新一届领导集体充分利用演讲、会见、对话的机会,用朴实、睿智和富有历史纵深感的语言,以国际社会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介绍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内外政策,讲述“中国梦”及其与世界的关系,展示中国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阐明中方在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赞誉和高度认同。
以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陪同出访期间的精彩表现所引发的国际旋风为标志性事件,新一届领导集体身体历行推动公共外交、人文外交进入新境界,以国际化的方式传递美丽中国柔性信息。
中国的外交、国防政策制订和国际上的行为方式也展现出更大开放性和透明度,这在首次以专题方式呈现的《2013年中国国防白皮书》中有鲜明体现。
接地气、惠民生提倡外交为民理念,指导涉外部门高度重视、妥善处理涉及中国海外公民利益和生命安全的突发事件和重大案件,坚定维护中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外交部长王毅到任后仅几天就视察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畅谈外交工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思路和要求,使人们相信外交与公众的距离将更加亲近,对民生的惠及更加直接。
播种的季节即将过去,如何将精彩开局延伸、放大为春华秋实,真正应对好中国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和风险,维护和用好第二个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开创外交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是全体外交人需要在就要到来的这个盛夏深入、细致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