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教育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教育目的
【评价目标】 1.理解教育方针的内涵、意义及制约因素; 2.熟悉和理解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沿革和我国现时期教育方针的基 本内容; 3.能够联系实际认识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4.了解全面发展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及其相关关系。 【考试内容】 教育目的、教育方针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我国教育方针 的历史沿革;我国现时期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社会本位论和个人 本位论的基本观点;全面发展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及其相关关系;我 国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学习要求】 1.识记: (1)教育目的的概念(2)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3)教 育方针(4)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5)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2.理解: (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的关系; ( 2)教育 目的的作用; (3)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4)社会本位论和个 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 (5)全面发展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及其相关关 系; 3.应用: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复习内容】 第一节 教育目的理论
2
须依据社会的需要,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于社会的需要,教育目的就是 要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符合社会标准的公民。 代表人物:涂尔干、孔德等 三、制定教育的基本依据 1、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2、不同的色很好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第二节 我国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表述的演变 1.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多次变动 1957 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上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 受教育等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义觉悟的 有文化的劳动者。 ” 1982 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 “教育要为我 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多各级各类的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我事业, 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 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 ” ( “四有” 、 “两热 爱” 、 “两精神” ) 。 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 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法、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2010 年 7 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强调了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指出了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 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 的统一;
5
3
Fra Baidu bibliotek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坚持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 者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 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1、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 (1)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 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 (2)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智力的教 育。 (3)体育,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 体质的教育。 (4)美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观,创造美的能 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和教育。 (5)劳动技术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 习惯的教育。 2、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要求 (1)坚持五育并举,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整体功有,防止片面性。 (2)坚持全面发展与固材施教相结合。 (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
【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不属于教育方针的内容的是()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目的 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D、教育目的的作用 2、下列关于个体本位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满幸福 B.个人是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C.关心个体社会化,公民的品德和政治品质 D.从社会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 2、 下列关于社会本位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满幸福 B.没有个人发展就没有社会发展 C.关心个体社会化,公民的品德和政治品质 D.从个人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 4、下列不属于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的是()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教学 5、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 A、德育 B、美育 C、体育 D、教学 6、下列属于德育组成部分的是()
4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法纪教育 7、教育目的具有层次性,其中微观层次上的教育目的是( ) 。 A、教师的教学目标 B、国家的教育目的 C、学校的培养目标 8、下列人物中属于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涂尔干 D、福禄贝尔 9、 教育目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 向称为() 。 A、个人的教育目的 B、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C、教育目的的结构 D、教育目的的层次 10、下列不属于智育的任务的是() A、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B、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技巧 C、发展学生的智力 D、教育学生掌握一些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二、简答题 1、我国新时期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2、简要回答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关系。 3、简要评述个人本位论的观点。 4、简要评述社会本位论的观点。 5、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2、个人本位论 3、社会本位论
1
(2)激励作用。 (3)评价作用。 3.教育目的的层次性 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 (1)宏观的:一定社会、国家的总的教育目的,对所有教育活动都有 统摄作用,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即国家的教育目的。 (2)中观的:一定教育机构、学校的教育目的,即各级各类的学校培 养目标。 (3)微观的: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目的,是学校培养目标的落实, 即教师的教学目标。 4.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 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教育方针包 括:教育的性质与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我国现 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 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 人。 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含义及作用 教育目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 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教育目的中核心部分――教育目的本身是价 值的选择,价值是教育目的的核心。同时它也是是教育目的中的复杂领 域――人们的地位、背景不同,有不同的认识水平、理想,形成不同的 目的,对教育活动的目的必然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2、两种对立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1)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和归宿。 观点: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在于有助于个人价值的实 现;教育目的应该以受教育者的个人需要为根本,强调尊重受教育者的 本性,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个人的价值。 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等 (2)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观点:社会才是目的,个人只是社会目的实现的工具,社会的价值 高于个人的价值,教育应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首要目的;教育目的必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1.什么是教育目的 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身心 各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如国家和社会的教育 机构、家长、亲友、教师等都可以对受教育者寄予这样或那样的期望。 狭义:是指国家(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和 总的设想或规定。通俗地说,就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2.教育目的的作用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归宿,贯穿于 教育过程的始终。具体有以下作用: (1)导向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