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国服装史》有感
学习中外服装史感想
学习中外服装史感想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外服装史这门课程,通过一系列文字,图片还有影片比较生动深刻的了解了中外各个时期的服装样式,色彩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学习这门课,我们不但对服装理论有更深的理解,而且非常有利于我们以后的设计,因为时装的流行总是周而复始的循环,特别是对中国服装史,这是每一个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的必修课,因为只有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服装历史文化,才更有利于我们在设计中传承中国文化做出中国特色的优秀设计。
课程开始我们首先学习了中国服装史,老师带我们领略了从先秦到唐朝到明清的服饰。
中国的服饰很明显的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尊卑分明的特点,衣服上的图案虽然美丽,但体现的却是阶级压迫,比如只有皇帝才可以穿龙纹,平民百姓只可以穿粗布麻衣,这一点在明清时期最为突出。
中国服饰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多个民族在服饰方面的交流融合,如战国时期“胡服骑射”就是说中原汉民族学习游牧民族短衣长裤的服装样式,衣身紧窄、活动便利,起初推广时主要出于军事目的,而后因行动方便于生产所以大加推广。
而中国最古老,最广泛的服装样式就是汉服,汉服是指汉民族传统服装,据现代人体研究专家论证,汉服最符合人体健康,舒适度远大于现代服装,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汉服最大的特点是没有衣扣,对人体束缚极小,而外观又高雅华贵,潇洒飘逸,不仅有中国特色而且面料环保益于健康,我们在设计中可以借鉴汉服的特点,对现代服装进行中国式的改良。
课程后半段我们学习了西方服装史,这对于我们也并不陌生,因为在许多电影中都可以见到例如古希腊古埃及的人物造型,老师还让我们观看了电影《埃及艳后》,对当时的风土人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西方服装史最值得关注的主要是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以及巴洛克洛可可时期的服饰,还有一二战时期现代服饰的兴起。
我们不但看到了古埃及服饰的富丽堂皇、古希腊服饰的高贵典雅、巴洛克时期的华丽庄严、洛可可时期的艳丽自由,还看到了西方现代服饰的渊源,中西的文化差异还有西方古代服装对现代设计的巨大影响。
读中国服饰史有感最近,我读了《中国服饰史》这本书,这本书主要是b...b
读中国服饰史有感最近,我读了《中国服饰史》这本书,这本书主要是介绍我们中国古代的传统服装。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些浅显的了解。
下面来说说我的一些体会。
我很喜欢汉服,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
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
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襦裙”制等类型。
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
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襦裙”制等类型。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
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
宋朝服装,宋朝的时候由于受程朱理学影响,趋于拘谨质朴。
服装式样变化不多,色彩不如以前鲜艳。
男子以(衤阑)衫为尚,幞头发展为各种硬脚、直角幞头。
女子一般有襦、袄、衫、半臂、背子等。
中以背子最具特色,男女皆穿。
*背子:长袖,长衣身,腋下开叉。
明朝服装,明太祖推翻暴元的统治,建立明朝,他调整冠服制度,恢复汉族衣冠。
官服由乌纱帽、团领衫、革带组成。
最具特色是在袍衫前胸及后背各缀一方补子,文官用禽,武官用兽,纹样按品级各不相同,以别职差。
朝廷命妇礼肥为凤冠、霞帔和大袖衫,常服和平民女子的服饰基本依唐宋旧制,主要有袄、衫、裙、背子等,还有一种似背子无袖、长至膝盖、对襟的“比甲”。
头饰讲究以鲜绕髻而饰。
我讨厌清朝的服装,清朝建立,满人入关。
满人保留其本民族习惯,并用武力强迫汉人剃发易服,接受满族服饰。
男子服饰有袍、衫、褂、裤等。
清代长袍以衩来区分贵贱,皇族开四衩,官吏开两衩,平民不开衩。
袍的袖口裁成弧形,上可覆盖过手,平时翻起,行礼时放下,因其形似马蹄,故称“马蹄袖”。
补服对襟,胸前补子一块分成两半,补子沿用明制文禽武兽,但花纹与明不同。
褂为清代特有礼服,穿时加罩于袍服之外,男女皆可。
中国服装史读后感
中国服装史读后感中国服装史,就像一部华丽的视觉大片在我眼前播放了一遍又一遍,每一个朝代的服装都像是一个独特的角色,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故事。
先说说先秦时期吧,那时候的衣服感觉特别古朴神秘。
看着那些宽袍大袖的设计,我就想象着古人穿着它们走路的样子,一定是慢悠悠、文绉绉的,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股儒雅劲儿。
而且衣服上那些简单却又富有深意的纹饰,就像是古人在和天地对话的密码,什么云纹啦,兽纹啦,感觉穿上这样的衣服,就像是把整个宇宙的神秘力量都披在了身上。
到了汉朝,服装变得更加大气端庄了。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曲裾深衣,那长长的衣角绕来绕去,就像一条优雅的河流在身上流淌。
感觉汉代的服装像是在告诉世人,咱大汉的子民就是要有一种内敛而深沉的美,就像他们的文化一样,博大精深又不张扬。
这时候的服装颜色也很有讲究,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地位,感觉古人在穿衣打扮这件事上可真是充满了智慧,把社会等级都穿在了身上呢。
唐朝可就不一样啦,那简直就是服装界的狂欢派对!唐朝的服装就像一个热情奔放的舞者,色彩斑斓,款式多样。
女孩子们穿着袒胸露臂的襦裙,那小细腰一掐,再配上华丽的披帛,简直美到没朋友。
我都能想象到唐朝的大街上,那些穿着鲜艳服装的女子们,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争奇斗艳。
而且唐朝的服装还受到了很多西域文化的影响,这种文化的交融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让唐朝的服装变得更加独特和迷人。
宋朝的服装则像是一首淡雅的小夜曲。
它没有唐朝那么浓烈的色彩和夸张的款式,反而变得简洁质朴起来。
但这种简洁可不是简单,衣服上那些精致的刺绣、淡雅的配色,都透着一种低调的奢华。
就像宋朝的文人一样,看似平淡,却有着深厚的内涵。
我觉得宋朝的服装很符合那个时代的气质,大家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情,穿着这样的衣服,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宁静与和谐。
明清时期的服装又有了新的变化。
明朝的服装给人一种规规矩矩的感觉,就像一个严守纪律的士兵。
那些官服上的补子,什么飞禽走兽的图案,一看就知道谁是谁,等级制度在服装上体现得那叫一个明明白白。
学习强国中国读书感悟服装史
学习强国中国读书感悟服装史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有精神文明的含意。
从三皇五帝到清朝的几千年间,中华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其中又以女子服饰最为多变。
今天我们(天使的随心意气)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女子服饰演变史吧。
第一阶段:春秋时期古代女性流行“襦裙套装”。
在所有穿着中,古代中国女性夏天穿得最多的还是裙子。
裙子,也是最传统的女性服装之一,而古代中国女性最经典的着装方法,是“襦裙套装”(襦裙本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山国流行的一种服装款式。
襦,是一种短上衣,长至腰间,紧身窄袖;裙,即裙子,由多幅布制成,上面多织有方格花纹,常与襦配穿。
这种短衣长裙的一种搭配服式,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影响极大,现代女孩子都喜欢这种搭配。
)第二阶段:战国时期古代女性流行“胡服”。
胡服在战国时期呗中原人普遍接受,并结合胫衣的款式,将其发展为“裈”,成为士兵和劳动者的服装。
夏天穿的裈较短,俗称“犊鼻裈”。
当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当垆酤酒”,所穿的便是这种服装。
第三阶段:汉代时期古代女性流行“无缘裙”在汉代,普通人穿的裙子不用任何纹饰,不加边缘,因此又名“无缘裙”。
无缘裙是当年农家女孩子眼中最漂亮的夏季服装,长及膝部,外罩围裙蔽膝。
汉乐府诗《陌上桑》中描写的采桑女孩秦罗敷穿的,就是这样:“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第四阶段:南北朝/隋朝时期古代女性流行“半袖裙襦”。
半袖,通俗来说,是古代的短袖衫,又称半臂,是在汉魏时期“半袖”款式上改过来的,在当时相当前卫,是着装上的一种突破。
它的形状一般为对襟设计,但袖子不会掩盖手肘,长度会到达腰部,如果与襦裙配套穿着,被称为“半袖裙襦”,隋炀帝杨广后宫女性多穿这种半袖装。
第五阶段:唐朝时期古代女性流行“袒胸裙”“薄纱裙”“石榴裙”1.袒胸裙薄、透、露,这似乎是现代前卫女性的一种着装元素,也是大家对夏季女装的感觉。
事实上,不论是“薄”,还是“透”,现代中国女性都没有唐代女性敢“露”。
中国衣冠读书笔记(原创5篇)
中国衣冠读书笔记(原创5篇)中国衣冠读书笔记篇1中国衣冠:历史与文化的探索阅读完《中国衣冠》后,我深深被这本书的内容所吸引。
它不仅是一本关于中国服装历史的书籍,更是一本深入探讨了中国文化和社会的镜子。
作者通过服装这一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社会的变迁与人性的展现。
本书从黄帝的黄帝时代开始,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服装发展历程。
从各个时期的服装、工艺、纹样等方面,作者以精炼而富有诗意的文字,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每个时期的服装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象征意义,让人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身体验那个时代的生活。
服装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而社会则是服装的创造者。
《中国衣冠》让我们看到,服装的变化并非偶然,而是社会环境、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通过服装,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此外,作者还从文化、哲学、艺术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古代服装与文化内涵的紧密联系。
例如,儒家思想对古代服饰的影响,道家思想对服饰审美的影响,以及佛教对服饰的影响等。
这些思想在古代服装中的体现,不仅丰富了服装的艺术价值,也深化了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
当然,《中国衣冠》并非完美无瑕。
它并没有对服装本身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而是更倾向于对历史和社会背景的阐述。
此外,有些观点可能过于简略或主观,需要读者进行深入思考和辨析。
但总体来说,《中国衣冠》仍然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总的来说,《中国衣冠》是一本关于中国服装历史的书籍,但它并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服装的书,而是一本关于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的重要参考书。
它以服装为媒介,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文精神。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中国的服装历史,也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中国衣冠读书笔记篇2中国衣冠读书笔记在《中国衣冠史》中,作者陈戍国详尽介绍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冠服制度,从周代的冕服、玄端,到汉代的舆服、唐代的章服、宋代的祭服、明代的吉服、清代的朝服等等,都作了详细的描述,并考证了各朝代冠服制度的异同。
中国服装史心得体会(实用21篇)
中国服装史心得体会(实用21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服装史心得体会(实用21篇)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所在,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法。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读书心得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读书心得
当我翻开《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本书时,仿佛被带入了一个五彩斑斓、历史厚重的世界。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古代服饰的学术研究,更像是一部流淌着中华民族千年文化血脉的史诗。
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我被书中对古代服饰细致入微的描述所吸引。
从各个历史时期的服饰样式、色彩、材料到它们背后的文化内涵、社会象征,书中都有详尽的解读。
这些服饰不仅仅是衣物,更是当时社会风貌、人民生活和审美观念的反映。
通过研究不同时期的服饰,我逐渐理解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对服饰的影响。
例如,盛唐时期的服饰大气磅礴、色彩斑斓,与当时国力的强盛、文化的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封建社会的逐渐衰落,服饰也变得更加保守、繁琐,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封闭和僵化。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古代服饰的制作工艺和技巧,如刺绣、织锦等,这些精湛的工艺不仅展示了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也为后世的服饰制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古代服饰的知识,更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敬意。
这些服饰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更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意。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我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
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服装学习心得范文
服装学习心得范文中外服装史学习心得本学期的辅修课程中,我校开设了中外服装史这门课程,而我对服装本来就很感兴趣,对于这门可以让我纵观中外数千年服装文明发展的课程我更是非常喜欢。
在整个课程的前大部分,老师带我们领略了从古埃及古罗马时代直到现代的西方服装发展过程。
老师通过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服装实物图以及自己实地参观拍摄的照片向我们讲述各个地域各个时期的服装样式,服装特点,服装和时代的关系等等。
我觉得西方服装史中最值得关注的主要是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文明最初兴起时的服饰,以及十七十八世纪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服饰,还有一二战时期现代服饰的兴起以及世界政治格局对世界服装中心的影响。
我们不但看到了古埃及服饰的富丽堂皇、古希腊服饰的高贵典雅、巴洛克时期的华丽庄严、洛可可时期的艳丽自由,还看到了西方现代服饰的渊源和发展。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十六世纪开始出现的对人体的大量人为化造型,比如女子的紧身胸衣和女子裙撑。
经紧身胸衣的束造,女性的胸部被抹平出现平板僵硬的外观,腰部被勒得极其纤细,而女子裙撑的人为塑造女子下体造型更使得女性整体造型夸张,为追求一时的时髦而对当时的欧洲女性造成了巨大的摧残。
此外,我还知道了服装起源有御寒护体,吸引异性等说法,知道了古希腊时期服饰和建筑造型的一定联系,知道了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服装开始了男子上宽下窄女子上窄下宽的人为化造型,还知道了路易十四在十七世纪下半叶推动法国巴黎成为世界服装中心以及在十九与二十世纪时服装的迅速变化和多元化发展。
在十九及二十世纪,一大批服装设计师如雨后春笋般在西方各处开始崭露头角,而如今的世界知名奢侈品品牌如dior,channel等等都是在当时开创了女装的新风尚。
不知不觉,我们已学习完西方服装史,继而开始对中国服装历史进行全面的学习。
与西方服装史的极其多变化并追求时髦不同,中国服装更多的会体现一种文化内涵和等级差异,这与我们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有着巨大的关系。
作为一个学生,我在学习中国服装史之前从各种历史剧纪录片中也看到过古代的衣冠服饰,但如今我对它们有了更深入更专业的了解。
学习中国服装史后的感想
学习中国服装史后的感想中国服装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与人类文明同步发展,不仅为人类物质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推动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前进。
在几千年的岁月长河中,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创造了辉煌的服饰文化,并以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着我们的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中华民族,一个对美充满了无限遐想的民族;中华民族,一个充满了浪漫情怀的民族。
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服装文化。
汉代的玉佩、银饰、头饰等,隋唐的胡服骑射,宋元的两袖舞,明代的云肩及男子的箭衣,清朝的补褂、马褂、旗袍等,都是古代服装史上灿烂的星座。
服装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漫长的服装演变过程中,人类留下了许多丰富的服装设计文化遗产,其中包括:纹样、色彩、面料、图案、构成和搭配等。
这些都是服装设计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内容。
其中,服装设计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服装造型。
服装造型是指在服装设计过程中所确立的形态,以服装款式、服装色彩和服装面料三者的综合表现形式。
“巾帼不让须眉”,女装中所体现的力量之美更能彰显东方女性的柔美。
明清时期流行于贵族之间的百褶裙则可以说是那个时代裙子中的最高典范。
那些纹饰以二方连续的几何形图案作为基本形式,形态各异,或散点分布,或规律重复,生动活泼,充满情趣。
从中可以看出百褶裙的制作工艺极为繁琐,需要用很多层的真丝织物缝合而成,如此复杂的工序完全由手工来完成,使得每条裙子都非常独特,而这也正是百褶裙魅力四射的原因。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西装渐渐成为中国男士的新宠。
西装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和身份高低的标志。
中国的中山装早在1924年就问世了,但是,时至今日,中山装只能称为中式服装,而没有进入现代意义上的“西装”概念。
西装主要体现的是一种人的外在美,而中山装则体现了人的内在美。
西装较注重仪表,追求外表美,而中山装更注重内在美,强调修养。
二者的区别不言而喻。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西装就比中山装好,而是说西装毕竟是舶来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借鉴是必要的,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整体,传承与创新都是不可偏废的。
中国服装史学后感
中国服装史学后感第一篇:中国服装史学后感《中国服装史》学后感衣食住行,衣是人类生存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对服装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衣服,从人类服装的发展史来看,从最原始的功能蔽体保暖到现代主流的社会时尚个性,历朝历代报装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而在中国服装发展史上,各朝代传承和各民族融合形成了悠久而独特的中国服装。
原始社会,由于没有纺织技术,兽皮作为原材料,由骨针缝投制而成的衣服是最早的制作方式。
其作为蔽体保暖的工具作用表现得十分明显,也就是说服装产生最根本的目的是蔽体,这是一种天然的需要。
当然那时的人们也开始用美石、兽齿、鱼骨、贝壳等作为装饰品也体现了人类的另一种天性:对美的追求。
在我看来,也正是有了这种天性,服装的文化、艺术内涵才有了发展的空间。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纺织技术的发明,布逐渐替代兽皮成为主要是的服装原材料,也就开启了服饰多样化发展之门。
而中国服装样式发展的脉络也相对比较清晰。
从最早的上衣下裳,到战国时期的胡服的盛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化,再到秦汉时期的深衣,汉时的袍服,深衣在中国服装店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深远的影响,时代的烙印,到魏晋南北朝时,大袖衫,垂髯服,女衫裙又成为该时代主要服饰,深衣渐废;到隋唐时,男子以幞头袍裳为尚,而后又引进回鹘女服。
由此可见,一个繁盛的时代,对服装业的迅速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而到后期,无论是元朝还是清朝,都是在少数民族的统治下,其服饰都明显融入了异域服饰特点,对原来的服装样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比如后来的旗袍,就是非常典型的一种。
通过对中国服装史的生产力的概述,我们不难发现,服装的发展方向是沿着手实用——美观实用——美观实用地位这个方向发展的。
而在其中,有多种因素在制约或影响着其发展的,有历朝历代的封建思想,不同地域的不同审美文化,不断进步的制作工艺,社会分工的不同需要,由于这些的制约,我们可以客观地说,中国服装业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繁荣,而只是一定意义的文化象征和带有各个朝代政治标签。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读后感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读后感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一部承载了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著作。
在深入阅读之后,我被古代服饰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所吸引,同时也对古代社会的文化、审美和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被古代服饰的细致工艺和精美设计所震撼。
无论是丝绸、麻布还是锦缎,古代人们都在材料选择和制作工艺上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平。
这些服饰不仅注重舒适性和实用性,更在图案、色彩和款式上追求创新和美感。
这些都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古代服饰也是当时社会文化和审美的体现。
不同朝代的服饰风格和特点都与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密切相关。
例如,唐朝的服饰以华丽、富贵著称,这与唐朝社会的繁荣和开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明清时期的服饰则更加注重细节和工艺,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精致和细腻的追求。
古代服饰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所穿着的服饰有着严格的区分和规定,这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森严和礼仪严谨。
这种礼仪制度不仅在当时社会中得到了广泛遵循,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一部涉及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著作,其中有许多经典的语句值得我们深入解读。
这些语句不仅揭示了古代服饰的美学和工艺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
”这句话强调了服饰与文化、思想的紧密关系。
在古代,服饰不仅仅是遮挡身体的工具,更是人们身份、地位和文化的象征。
通过服饰的款式、颜色和材质,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
因此,古代服饰研究不仅是对物质文化遗产的探讨,更是对古代文化、思想的深入研究。
“丝绸为天下之冠,其制作之精,古今莫比。
”这句话高度评价了丝绸在古代服饰中的重要地位。
丝绸以其柔软、光滑、透气的特性,成为了古代贵族和文人雅士喜爱的材料。
同时,丝绸的制作工艺也极为精湛,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精细的加工,才能制成高质量的丝绸制品。
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丝绸在古代服饰中的重要地位,也展示了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卓越智慧。
学习服装史的心得体会
学习服装史的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时尚爱好者,我一直对服装史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或许是因为服装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或许是因为服装的变迁能够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化与态度。
无论是哪种原因,对我来说,了解服装史已经成为了一种乐趣。
在我学习服装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服装的变化对人类历史的塑造。
从原始社会的兽皮,到中世纪的奢华长裙,再到现代的休闲风格,每一个时期的服装都联结着人类社会的一个具体状态。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人类文化的进程以及服饰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在此,我分享几个我对服装史学习的心得体会:首先,阅读大量的历史文献。
很多时候在网上搜一搜,就能找到相应的历史资料。
但是,我自己喜欢去图书馆甚至是博物馆寻找相关信息。
因为在图书馆或博物馆中,我可以与历史直接相遇。
通过阅读各种文献,我也可以看到各自的特点和共性。
其次,学习服装的演变。
从古至今,服装的演变是漫长而复杂的。
服装的演变与时代背景的变化是相互关系的。
当我们了解服装的演变时,必须要了解当时的时代特点,社会背景,文化环境及审美和伦理的变迁。
就当前的时尚事业而言,了解历史的变迁是为未来新的探索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再次,学习如何从服装中读懂一个人的性格和风格。
穿衣风格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之一。
所以穿什么和如何穿的确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和风格。
通过研究历史时期的服装、人物和事件我们可以将这些人物与他们的穿衣风格相连结。
只有了解每个时期的服装及时尚趋势,我们才能够提出对于时尚趋势的观点。
掌握这些技巧后,我深深感受到服装的文化价值和充满磁性的气息。
同时,我也了解到每一个时代都有其流行趋势,其文化特点,并因此而形成其独特的风格。
我们没有必要仅追逐时尚,同样,我们也可以从服装历史中寻找一些颇具潜力的灵感。
总结起来,学习服装史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服装与时代的变化,更可以让我们学习到一些文化背景、技术等等方面的知识。
是时候重新审视服装所代表的文化和思想,了解服装的文化背景,掌握时尚流派,以及探索出文化化的时尚主张。
学习服装史心得体会
学习服装史心得体会学习服装史心得体会在学习服装史的过程中,我深感服装不仅仅是简单的衣物,更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服装史的研究,我对服装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不同时期的服饰风格和文化背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这篇心得体会中,我将分享我对服装史的一些感受和思考。
首先,学习服装史带给我对服装的多维度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只关注服装的功能性和审美性,却忽视了服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通过学习服装史,我意识到服装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的文化表达。
不同时期的服装风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
例如,古代的华丽服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而现代民主社会中流行的休闲服饰体现了人们对自由与舒适的追求。
服装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人类文明的象征。
其次,学习服装史让我对时尚的变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时尚是服装领域的一种流行现象,代表了一段时期内人们的审美趋势和时代气息。
通过学习服装史,我发现时尚的变迁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受到时代背景、文化影响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服装的需求和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学习服装史让我认识到时尚是一种不断演变的现象,它既受到传统的影响,又能够创造出新的风格和趋势。
只有了解服装史,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时尚的脉搏。
此外,学习服装史对我个人造型和搭配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
服装作为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能够反映个体的个性、品味和生活态度。
通过学习服装史,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读服装,从而更好地选择和搭配自己的服饰。
我了解到不同色彩、材质和款式的服装代表了不同的情绪和形象,这对于个人形象的打造至关重要。
同时,学习服装史也让我对不同服装的设计原理和流行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于我在日常生活中的服装搭配和选购也有了莫大的帮助。
最后,学习服装史对我拓宽了视野,培养了我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通过学习服装史,我认识到服装是一种非常重要且有趣的研究方向。
中国的文化衣食住行器的读后感
中国的文化衣食住行器的读后感《中国的文化衣食住行器之衣的读后感》中国的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藏,而其中关于“衣”的文化更是绚丽多彩,让人看了不禁感叹万千。
小时候,我对衣服的概念就只是蔽体保暖,觉得只要穿得舒服就行。
那时候最爱的就是妈妈给我买的印有卡通图案的小T恤,感觉穿上就像拥有了全世界。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了解到中国“衣”文化背后的深厚底蕴,这才惊觉自己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浅薄。
中国的传统服饰简直是一部行走的历史书。
就拿汉服来说吧,它那宽大的衣袖、飘逸的裙摆,仿佛带着我穿越回了古代。
当看到汉服爱好者们穿着精美的汉服走在大街上时,我有时会忍不住想:这到底是现代人穿越到了古代,还是古代的公子小姐们穿越到了现代呢?汉服的样式多种多样,曲裾深衣显得端庄典雅,就像一位文静的古典女子在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而齐胸襦裙则多了几分俏皮可爱,穿上它就像一只灵动的小鸟。
每次看到这些汉服,我都感觉它们像有生命一样,在向人们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
但是呢,在现代社会,传统服饰好像有点“水土不服”了。
我就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在一个商业街上,一位穿着汉服的女孩被一群人围着指指点点,有人说这是在作秀,有人说穿成这样出门不方便。
这时候我就有点矛盾了,也许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传统服饰确实在实用性上差了一些。
可是,难道就因为这样,我们就要放弃传承了几千年的服饰文化吗?当然不行!现在不是也有很多改良版的汉服吗?它们既保留了传统汉服的韵味,又结合了现代的时尚元素,让人们穿着更方便。
这就像是给古老的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它重新焕发生机。
我觉得中国“衣”文化的传承就像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虽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只要我们这些后辈们不放弃,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跑,总有一天,中国的传统服饰会再次风靡全球,让全世界的人都为它的美丽而倾倒。
《中国的文化衣食住行器之食的读后感》中国的文化衣食住行器之食,这可真是一个让人口水直流又充满文化韵味的话题啊。
学中国服装史之感
课程题目:中国服装史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10206102学号:1020610225姓名:杨文丰学中国服装史之感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服装文化同样如此。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璀璨华美,丰富多彩。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是精神文明的含义。
我们的祖先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披着兽皮与树叶,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
从而创造了最早的服饰文化,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同样具有美化的功能。
中国古代的先民从服饰起源之始,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与日常生活的服饰穿戴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重内涵,开创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先河。
中国有句绝妙好辞:“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这句话说的巧妙而又实在。
系统的揭示了一条哲理:人类的原始阶段何曾有过服装,不正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吗?随着社会的进步,服饰开始产生,从树皮果叶到锦丝绸帛,从长袍短衫到奇装异服,这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服饰文明,各具特色。
夏商时期,阶级对立,等级制度在此基本形成,奴隶主服饰质地优良,色彩艳丽,而平民和奴隶的服饰粗糙低劣,色调单一。
从文献记载结合商代晚期都城殷墟遗址发现的大量玉人、石人、陶人等的文物上,可以看出,代表等级观念的服饰制度也已初步形成。
周代是中国冠服制度逐步完善的时期。
随着等级制度的产生,上下卑尊的区分,各种礼仪也应用而生。
反应在服饰上有服有饰,周代贵族常服形式为上衣下裳,佩带黻带,另外持笏佩玉也是当时的一种风尚,当时不同的场合要穿不同的服饰。
即有祭祀服、朝会服,从戎服、吊丧父,婚礼服。
这些服饰严格区分了天子与官僚贵族与平民等等级差别,形成了一整套的冠冕制度模式,影响了自商周以来三千年封建社会的服饰文化。
春秋时期,诸侯坐大,礼崩乐坏。
战国之时,七国崛起,各自独立。
服饰文化呈现一派绚丽多彩的景象。
学习中国服装史后的感想
学习中国服装史后的感想
学习中国服装史让我有很多感受,感慨万千,佩服中国悠久的服装文化,能够历经几千年不朽。
中国服装史对我有很深的影响,不仅让我理解中国文化、历史与习俗,更让我倍感鼓舞。
中国服装史传承了中国非凡的服装传统,无论是唐朝的沉着冷艳、清朝的精致得体,还是民国初期崭新活力,都诠释了中国不同时期不同服饰品性、风格特征。
从成衣、劳作服装,到款式、形式等,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用以及历史价值,弥漫着历史的芬芳。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服装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各种风格时尚洋溢着审美的画卷,给中国时装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服装设计应体现当代社会文化,在功能造型、色彩材质考量方面进行深入改变,这正是我所理解的传承。
中国服装文化的发展,让我深信,不管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中国传统文化永远不会败亡。
我们将传承中国悠久的服装文化遗产,继续把中国服饰文化推向世界,让它在新的历史篇章中超越范围,熠熠生辉。
学《中国服装史》有感
学《中国服装史》有感早在之前就有关注“汉服”,所以在我领到《中国服装史》这本书时激动万分,很期待《中国服装史》的开课。
因为在网上资源有限,我虽查找了很多关于汉服的资料及图片但还是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
所以十分期待课程的开始,但与网上不同的是网上普遍讲的“汉服”是指汉族传统民族服饰、又称汉衣冠、华夏衣冠、汉装、华服、唐服、衣裳。
而书本是按朝代划分书里指的是汉朝的的服饰。
所以差别很大,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古典服装的喜爱。
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其了解得越多我对其的喜爱也越深,也更加热爱。
《春秋左传注疏》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这华指我们衣裳美丽,这夏指我们礼仪博大,光照四舍。
我国文化渊源长久,服装随着朝代的变迁也不断丰富,出现了曲裾,襦裙,袄裙,褙子等服装。
但是相比这么多服装我还是最喜欢曲裾。
最初接触到的古代服装无非是从国民经典大剧《还珠格格》开播开始的,那时嬉皮搞笑有个性的小燕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算是我对“汉服”感兴趣的启蒙老师。
长大后由于穿越剧的流行,电视里常播放着各种古装剧并且在网络上也风靡着各种古风言情小说。
从那时开始,我才慢慢注意到了古代服装的美丽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深深的被其吸引着。
从那之后我就开始收集各种古风的画集、歌曲、服装等有关古代的东西。
因为对古代服装的朴素大方所吸引,我常流连在百度的汉服贴吧和汉服研习制作吧。
常常羡慕着有汉服穿的妹子们,学习别人的制作经验,买好了布,准备动手也制作一件汉服。
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动手,因为有点看不懂古代服装的裁剪方式。
但现在学了之后发现好像也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或许寒假可以尝试下!我喜欢曲裾雍容典雅,特别喜欢它因缠绕而形成多层叠加的裙摆,显得大方雅致。
曲裾出现,与汉族衣冠最初没有连裆的罩裤有关,下摆有了这样几重保护就符合理并合礼得多,因此,曲裾深衣在未发明袴的先秦至汉代较为流行。
开始男女均可穿着,但到后来男子曲裾越来越少,由于襦裙的流行,曲裾也退出了潮流。
中国服饰通史读后感
中国服饰通史读后感衣冠服饰既是人类生活要素又是人类文明与社会文化的标志,历史说明:服饰的产生和演变与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生活习俗等有密切的关系,互为影响。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服装历史, 各历史时期的衣饰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及明显的演变轨迹。
从石器时代出土的'骨针看, 当时人类就已经有了缝纫行为。
自夏商至西周, 中国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冠服制度。
其后, 从春秋战国到清代经过数千年的演化和发展, 在中国社会形成了日趋完善繁杂的服饰规范并将有关内容加以法律化和道德化。
中华服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并以其独特体系和辉煌的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服装的发展与人类服装的发展一样,由树叶、兽皮裹身到骨针缝合,到纺纱织布逐步发展。
先秦服装,是中国服装史的奠基阶段,为了衬托祭祀活动庄严隆重的气氛,制定了严格的冠服制度,每一种花纹、式样都被寓以含意。
到了汉代国家渐渐安定,服饰渐渐生活化,更加舒适和方便,花纹和式样的寓意弱化,而强调美观。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南北迁徙,民族错居,加强了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生活动荡也使服饰日趋精简、干练,衣袖宽大,腰带宽长,随风飘摆,这样的服饰符合文人自我超脱的思想。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稳定,与其它民族的交流更加广泛,民风开放,纺织生产发达,服装款式实用,花纹华丽,制作考究,这一时期的服装是中国古代服装史上最丰富多彩的时期。
两宋时期服装受理学的影响趋于拘谨、保守,色彩方面也形成淡优雅恬静之风,服饰上简练、质朴洁净、自然,反对过分豪华,民间最流行的是直领对襟外套,既舒适合体又典雅大方。
元朝少数民族服装产生的影响不大,各自独立发展。
明代服装推崇唐宋旧制,趋向繁丽华美,图案多有吉祥祝词,随着南方生产发展,服饰方面也有北方仿效南方的趋势。
清代服装是满族入关后,强制推行的游牧民族服装,在中国服装史上是变化较大的一个时期,产生了最有名的混合款式——旗袍,这一时期产生的讲究繁缛的艺术风格,导致在服装边缘、饰物等方面崇尚精致细密,几乎各类服中国服饰史装都采用了多重镶滚。
服装观后感
服装观后感服装观后感上海博物馆之行一一历代服饰观后感何佳仪服表0801 080630110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收藏有满、维吾尔、蒙、苗、朝鲜、土家、彝、藏族等40余种服饰,其中50年代觅来的一套维吾尔族毛织、衣禅衣帽,即使在当地也很难见到,还有彝族的彩漆皮甲、土家族的妇女绣服等,也可以说是当今绝无仅有的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各民族传统服饰绚丽多彩、工艺独特、款式别致。
下面跟随我一起参观绚丽多彩的历代服饰吧!中国少数民族分布辽阔,在生活的自然环境、民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经济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异,因而就其服饰来说,不仅不同民族其服饰不相同,就是同一民族内部,因为支系的不同而具有服饰的差异。
北方气候寒冷,风雪交加,森林草原丰厚,居住在这一地域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锡伯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裕固族、撤拉族、保安族、土族、回族、俄罗斯族,他们多靠狩猎、畜牧业、渔业为生,其服饰多有防寒保暖及适应马上生活的功能,款式多为袍式。
通常以"宽袍大袖,厚实庄重"概括其特。
而居住在南方的少数民族。
多从事农耕,如苗族、彝族、藏族、布依族。
门巴族、珞巴族、土家族、毛南族、京族、仫佬族、仡佬族、哈尼族、白族、傣族、黎族、僳僳族、壮族、瑶族、佤族、德昂族等,由于气候炎热,服装款式风格多为衣裙式或衣裤式。
式样繁多,各不相同。
有的民族分布较广,如彝族,分布在四川凉山、云南宁蒗峨山、江城、巍山、路南,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彝族,服饰也不同。
80年代末,云南,分布在西双版纳的潦族只穿小上衣和筒裙,但是在其他地区,如瓤平、元江地区,去卩有花腰傣、汉傣、水傣、傣卡、傣雅、傣仲等不同支系的傣族之分。
其服饰也不相同。
在这些风格不同的服饰中,长款比人高.如藏袍。
短款则只有15 —20厘米,如峙尼族的叶车人支系所穿的短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中国服装史》有感
早在之前就有关注“汉服”,所以在我领到《中国服装史》这本书时激动万分,很期待《中国服装史》的开课。
因为在网上资源有限,我虽查找了很多关于汉服的资料及图片但还是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
所以十分期待课程的开始,但与
网上不同的是网上普遍讲的“汉
服”是指汉族传统民族服饰、又
称汉衣冠、华夏衣冠、汉装、华
服、唐服、衣裳。
而书本是按朝
代划分书里指的是汉朝的的服
饰。
所以差别很大,但这并不影
响我对古典服装的喜爱。
并且随
着时间的流逝,我对其了解得越
多我对其的喜爱也越深,也更加
热爱。
《春秋左传注疏》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这华指我们衣裳美丽,这夏指我们礼仪博大,光照四舍。
我国文化渊源长久,服装随着朝代的变迁也不断丰富,出现了曲裾,襦裙,袄裙,褙子等服装。
但是相比这么多服装我还是最喜欢曲裾。
最初接触到的古代服装无非是从
国民经典大剧《还珠格格》开播开始
的,那时嬉皮搞笑有个性的小燕子给
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算是我对“汉
服”感兴趣的启蒙老师。
长大后由于
穿越剧的流行,电视里常播放着各种
古装剧并且在网络上也风靡着各种古
风言情小说。
从那时开始,我才慢慢注意到了古代服装的美丽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深深的被其吸引着。
从那之后我就开始收集各种古风的画集、歌曲、服装等有关古代的东西。
因为对古代服装的朴素大方所吸引,我常流连在百度的汉服贴吧和汉服研习制作吧。
常常羡慕着有汉服穿的妹子们,学习别人的制作经验,买好了布,准备动手也制作一件汉服。
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动手,因为有点看不懂古代服装的裁剪方式。
但现在学了之后发现好像也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或许寒假可以尝试下!
我喜欢曲裾雍容典雅,特别喜欢它因缠绕而形成多层叠加的裙
摆,显得大方雅致。
曲裾出现,
与汉族衣冠最初没有连裆的罩
裤有关,下摆有了这样几重保护
就符合理并合礼得多,因此,曲
裾深衣在未发明袴的先秦至汉
代较为流行。
开始男女均可穿
着,但到后来男子曲裾越来越
少,由于襦裙的流行,曲裾也退
出了潮流。
但如今再看曲裾,风
韵犹存,美感十足。
曲裾的特点
是下摆绕两圈,衣裙一体,,内
穿有下裙,垂胡袖两绕长曲。
一般曲裾作为礼服,必须搭两件中衣、一条中裙和曲裾,效果会成三重衣的效果。
也正是三重衣多的效果显得更加古雅大气,让我深深的入迷。
在如今任有许多淘宝商家做的古装服饰其中,最主要的是对襟襦裙,其次就是我喜欢的曲裾。
因为曲裾做工相对对襟襦裙复杂,所耗
布料也更多,价格也比普通的对襟襦裙高得
多。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如梦霓裳的一剪梅
系列和入塞系列。
一剪梅以白红搭配,白款
弥漫着书香气息,又没古朴大方,而红款显
得更加活泼年轻。
而入塞系列以白配绿,古
雅典致、沉稳大方不失浩气,故以出塞为名。
当然这两款都是如梦霓裳的当家宝贝,价格自然也不能轻视……所以喜欢汉服,想入深坑,还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仅仅有衣服不够,发饰等也需要付出。
所以我选着读服装设计与服装工程的目的也在此,做自己喜欢的衣服。
并开家实体店或网店做做自己喜欢的衣服,让更多人开心的穿上我做的衣服。
学习了《中国服装史》使我了解了更多的,掌握了更多。
让我觉得更加有信心也觉得在网上开家汉服的网店不是一个梦。
所以,学习这门课程我
很开心,也学到了很多,里面的
知识很丰富,我会不断去啃的。
复兴汉服不是梦,现在有那么多
的同胞们一起组织活动,这周日
我也将去参加在大夫山举行的汉
服一日游活动,和我的小伙伴们
交流畅谈,很开心在大学有这门
课程的开设,并且能和这么多的
朋友一起分享一起传播汉文化。
汉文化博大精深,我相信复兴汉服不是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