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双相情感障碍诊疗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74页PPT

合集下载

情感障碍讲课PPT课件

情感障碍讲课PPT课件
总结与展望
Part One 汇报人员:XX医院-XX
Part Two
情感障碍概述
情感障碍的定义
情感障碍是一种 精神疾病,主要 表现为情感高涨 或低落,常常伴 随着抑郁和焦虑 等情绪
情感障碍的发病 原因比较复杂, 可能与遗传、环 境、神经内分泌 等多种因素有关
情感障碍的症状 表现多样化,根 据不同的分类标 准可以分为不同 的类型
预防与康复的实践应用
预防措施: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保持健康的 生活方式
康复方法: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生活技能训练等
实践应用:在家庭、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情感障碍预防与康复的宣传 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情感障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注意事项:情感障碍的预防与康复需要长期坚持,同时需要专业人员的 指导和帮助
心理治疗方法:采用 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 训练,帮助患者调整 心态,减轻焦虑
治疗过程:治疗师与患 者建立信任关系,了解 患者情况,制定治疗方 案,实施治疗并调整方 案
治疗结果:患者在治疗 师的帮助下逐渐恢复自 信,减轻焦虑症状,生 活质量得到提高
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
案例分析:对所选案例进行深 入分析,探讨其症状、成因及 治疗方案。
其他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认知行 为疗法、心理动力 疗法等
药物治疗:抗抑郁 药、抗焦虑药等
生活方式调整:健 康饮食、适量运动 、良好的睡眠等
社交支持:与家人 、朋友、专业人士 交流,寻求支持和 帮助
治疗方法的实践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调整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改善情绪状态 药物治疗:使用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等来缓解症状 心理治疗:通过与专业心理医生进行谈话,学习应对策略和技巧
非药物治疗:如心理治疗、电抽搐治疗和重复经颅磁刺激等,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

双相情感障碍及其ppt课件

双相情感障碍及其ppt课件

常用药物
常用的药物包括心境稳定剂、 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药物。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 药物副作用,定期评估疗效,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原则
心理治疗注意事项
心理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辅助 手段,旨在帮助患者认识和应对疾病, 提高应对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抗精神病药等。
03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教育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具有重要地
位。研究显示,心理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早期识别
未来的研究需要继续探索如何更早地识别双相情感障碍,以便尽早开始治疗,减少疾病对 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这需要深入研 究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以便为每个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建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支持群体, 提供相互交流和互助的平台,增强 患者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提供社会支持与资源
心理咨询与治疗
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资源, 帮助患者应对心理问题,提高生
活质量。
社区服务
建立社区服务体系,提供生活照 顾、康复训练等服务,帮助患者
融入社会。
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为双相情感障碍 患者提供医疗、教育、就业等方
预防复发
如何预防双相情感障碍的复发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未来的研究需要探索更有效的维持 治疗方案,帮助患者降低复发风险。
对患者及家庭的希望与建议
建立信任关系
与医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以便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得到最佳的支持和治疗方案。

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PPT可编辑全文

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PPT可编辑全文

双相障碍 ——临床表现
Φ 起病年龄较早,多为青年期起病 抑郁发作与躁狂发作交替出现,间歇期精神状态可
完全正常,为复发性疾病 Φ 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起病较急,自然病程数周至数月, 平均3个月;抑郁发作起病相对较缓,自然病程6个月至1 年,平均9个月 Φ 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无固定的顺序,间歇期长短不一 ,可从数月至数年不等
31
明确诊断可能需经过10年时间 与其他疾病的症状重叠可能导致误诊
– 1/3患者误诊 – 一些患者得到明确诊断之前至少经过4位医师就诊
患者否认诊断 共病 (例:焦虑障碍, 饮食障碍, 物质滥用) 儿童 / 青少年(误诊, 病耻感)
Evans 2000; Hirschfeld 2002, 2003; Citrome 2005
阿立哌唑
◦ 便秘, 静坐不能, 镇静, 震颤, 坐 立不安, 锥体外系障碍
a≥5%且至少2倍于安慰剂
各类药物的美国处方信息
1 Chapter
心境障碍的护理
躁狂发作 的护理
抑郁发作 的护理
第二节 心境障碍的护理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第二节 心境障碍的护理
健康史
生理心理
社会状况
持续性心境障碍表现为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 障碍,每次发作极少严重到足以描述为轻躁狂,甚 至不足以达到轻度抑郁。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年,有 时甚至占据个体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因而造成相 当程度的主观痛苦和功能障碍。
22
心境高涨:愉快、热情、乐观; 愤怒、敌意、攻击行为
思维奔逸:联想加速,随境转移 意念飘忽、音联意联
活动增多
23
夸大观念和夸大妄想 睡眠需求减少 食欲增加、性欲亢进 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心理学PPT课件 双相情感障碍

心理学PPT课件 双相情感障碍

随后于当年10月出现晚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 醒。自感心理压力大,学习困难。之后渐出现发 愁,总想不好的事,自诉再好的事自己也高兴不 起来,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自觉乏力,不 想上课,不愿出门,不愿交往,自感处处不如人。 自觉前途没希望,活着没意思,生不如死,反复 有想死的念头。再次就诊,诊断:双相障碍,目 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予抗抑郁 剂治疗病情好转。目前为丙戊酸钠维持治疗,病 情稳定。
亚型
临床上以目前发作类型确定双相障碍 的亚型:①目前为轻躁狂:②目前为不伴 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③目前为伴 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④目前为轻 度或中度抑郁;⑤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 状的重度抑郁;⑥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 的重度抑郁发作;⑦目前为混合性发作; ⑧目前为缓解状态。
诊断
CCMD—3诊断标准 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或抑郁标准, 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如在 躁狂发作后又有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
病因研究
一、遗传性研究 双相障碍的病因过程、致病因素如何 造成双相障碍的病理生理尚部清楚。但来 自国内外的家系调查,发现本病患者近亲 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 (1)遗传风险度:有家族史者为30%— 41.8%,双相障碍先证者亲属患本病的概率 为一般人群的10—30倍,血缘关系越近,患 病的几率也越高。
临床表现
混合状态兼有抑郁和躁狂(或轻躁狂)症状, 以此区别于单相障碍。最典型的例子包括:在躁 狂症的高峰期暂时转为哭泣,或在抑郁阶段发生 思维赛跑现象。双相障碍患者中至少有1/3的人, 其全部病情发作,或发作中一部分时间,呈现这 种混合状态。普遍表现为情绪激动,烦躁不安, 哭泣,严重失眠,思维加速,夸大,精神运动性 激越,自杀意念,迫害妄想,幻听,犹豫不决和 意识模糊。这些表现又称焦虑性躁狂,亦即以抑 郁症状为主导的躁狂症。女性和有抑郁气质的人 常易罹患焦虑躁狂。

双相情感障碍教学查房PPT课件

双相情感障碍教学查房PPT课件

• 2、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
18%-25%抑郁发作的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 减退。
• 3、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HPGH)
精选2021最新课件
6
双相障碍临床评估
• 一、病史收集 • 二、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 三、精神检查 • 四、急症状况 • 1、自杀风险识别 • 2、攻击风险识别
精选2021最新课件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6
双相障碍治疗建议
躁狂发作急性期药物治疗推荐建议 (包含MECT/ECT)
• 首选推荐 • 单用:锂盐(A)、丙戊酸盐(A) 、奥氮
平(A) 、利培酮(A) 、喹硫平(A) 、 阿立哌唑(A) 、 齐拉西酮(A)、帕利哌 酮(A)、氟哌啶醇(A) 、氯丙嗪(A) 等。
• 合用:(在锂盐/丙戊酸盐基础上):奥氮
• 三、神经递质 • 1.双相障碍躁狂发作:5-HT↓ NE↑,DA ↑,
Ach ↓。
• 2.双相障碍抑郁发作:5-HT↓ NE↓,DA ↓,
Ach ↑。
精选2021最新课件
5
发病机制
• 四、神经内分泌
• 1、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抑郁症患者血中皮质醇水平升高
50%患者地塞米松抑制实验中出现脱抑制
郁障碍、精神分裂症。父母中若一方患 有双相障碍I型,其子女患双相障碍的概 率为25%;若父母双方均患有双相障碍I 型,其子女患双相障碍的概率为50%70%。
精选2021最新课件
3
发病机制
• 二、神经影像
• 1、结构性影像学 CT、MRI,反映脑部结构的形
态学改变。双相障碍患者:前额叶、边缘系统局 部灰质容量减少及白质结构异常,非特异性脑室 扩大等

双相精神障碍诊断和鉴别诊断ppt课件

双相精神障碍诊断和鉴别诊断ppt课件

DSM-IV 成瘾药物、处方药物)或 躯体情况(例如,甲状腺
症状不是由于物质(例如,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
功能亢进)的直接生理效
应所致
29

双相I型混合发作 ——症状标准
CCMD-3
DSM-IV
在至少1周的期间内,几乎每
发作以躁狂和抑郁症混合或迅
速交替(即在数小时内)为特
征,至少持续2周躁狂和抑郁 症状均很突出
精神病性症状:罪恶妄想、被害妄想
14


出现持续的忧愁与烦恼,应尽快寻求帮助.
轻型抑郁时,靠心理疏导、换环境、运动等方式调
节。重度抑郁时,必须依靠药物. 现有的药物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症状.

15

基本症状“三高”:
情感高涨
思维奔逸
意志增强
16
伴发症状
睡眠需要减少 夸大妄想 食欲增加,性欲亢进 易激惹 精神运动性兴奋
25
双相I型躁狂发作 ——症状标准
DSM-IV A.心境异常高涨,旺盛或易激惹. B.在心境异常期间,持续有3-4项下述症状,并且症状 达到显著的程度: (1)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2) 睡眠需要减少 (3)言语比平时增多,或要说个不停 (4)意念飘忽,或主观体验到思想在“奔驰” (5) 注意力不集中或容易被无关的外界刺激所吸引 (6)目的指向活动(社交、工作、学习或性本能) 增 多,或有精神运动性激越 (7)过多地参加很可能带来痛苦后果的图一时快乐 的活动 CCMD-3
27

双相I型躁狂发作——严重标准
CCMD-3
社会功能受损(工作、生活、社 交、遵守法律、法规的能力等); 给他人造成危害或不良后果
DSM-IV
心境症状严重到引起职业功能、

双相情感障碍PPT课件

双相情感障碍PPT课件
DSM-IV标准中,轻躁狂发作病期为4天以上 ICD-10”至少持续几天” CCMD-3为一周 Akiskal研究发现,轻躁狂的发作期可以只持续2天; Wick和Angst观察为1~3天
精选2021最新课件
4
双相情感障碍的几个问题
对BP混合性发作的新认识
– 典型的混合性发作:
• DSM-Ⅳ混合性发作是以符合症状标准的躁狂与 抑郁同时存在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4
比较公认的MS
碳酸锂、丙戊酸盐、卡马西平 大量双盲对照研究证实碳酸锂、丙戊酸盐和卡 马西平有心境稳定剂的性质
美国FDA批准用于BP的药物有:
碳酸锂、丙戊酸盐、利培酮、奥氮平、拉莫三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5
候选的心境稳定剂
新型AED 代表药物:加巴喷丁、托吡酯
非经典(第二代)APD 代表药物:奎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 唑
▪ 25岁以前急性发病的反复发作的抑郁
精选2021最新课件
9
双相的征象(Signs of Bipolarity)
A 标准
– 仅有抗抑郁药物引起的轻躁狂或躁狂 – 一级亲属中有诊断和治疗的双相障碍
B 标准
– MED 特征:短暂(<3个月)、复发( >5次 )、非 典型、精神病性、产后、发病年龄小(<20岁 )
全程治疗原则 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治疗的原则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1
治疗方案
不论是何种发作形式,均应以心境稳定 剂(MS)为基础治疗药物
由于不同种类的MS的适应症有差别,以 及不同发作中临床症状的复杂性,单药 治疗常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常需合并其 它药物
双相障碍中不同发作或不同时期的同一 类发作形式的治疗方案也有差别

双向情感障碍PPT课件

双向情感障碍PPT课件
• 双相障碍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躁狂发作需持续 一周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 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
.
4
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 生物学因素 • 遗传学因素 • 心理社会因素
.
5
临床表现
双相障碍,指发病以来, 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又有抑郁发作。 1 躁狂状态
.
3
疾病简介
• 心境是指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是在一段时间内 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情感是指人们感知客观事物时所伴随 的相应态度和外部表现,如喜、怒、哀、乐、悲、恐、惊等 体验和表情。
•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既往称为情感障碍(Afective disorders)是指以心境或情感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 组精神障碍。
• 异乎寻常的心情高兴。 • 思维联想加快,言语增多
。 • 患者活动多,好交往,好
管闲事。 • 躁狂状态时,患者自我感
觉良好,通常对自己病情 没有认识能力。 • 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是躁狂 状态特征性表现。
.
6
2 抑郁状态 核心症状 ①情绪低落。 ②兴趣缺乏。 ③快感缺失。
伴随的其他心理症状 ①焦虑 。②思维迟缓。③极度烦躁 ,坐立不安,不能自控。④ 自责自罪。⑤严重时悲观绝 望、自伤自杀观念和行为、 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⑥注意力、记忆力下降。
①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②语量增多;
③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 的体验;
④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⑤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 划和活动;
⑥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⑦睡眠需要减少;

双相情感障碍ppt课件

双相情感障碍ppt课件

(二)心境障碍的分类
心境障碍的定义
心境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 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改变
§情感高涨或低落 §伴有认知和行为改变 §可有精神病性症状
§反复发作,间歇期完全缓解,或转为慢性
不同诊断标准中对心境障碍的分类
双相障碍
•分型(DSM-IV): I型 躁狂和抑郁循环发作
思维过程或内容改变
自我认识障碍 个人应对无效 社会交往障碍 自理能力缺失或下降 ……
三、护理措施
(一)总体原则 1.安全性:避免病人伤害自己或他人 2.支持性:身心全面支持 3.指导性:心理社会因素认识、理解和控 制预防症状,疾病和治疗有关知识
(二)主要措施
1.安全方面
2.生理方面
3.心理方面
4.社会方面
有效生命年缩短问题
• 抑郁障碍显著好转的14个月累积率为94%,还有4%的疗效 比较差 • 抑郁障碍患者康复后14个月的复发累积率为87%; • 各种抑郁障碍慢性化趋势为35-50%; • 抑郁障碍对认知功能、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后遗 影响将持续2年或以上。
抑郁障碍的护理
四、抑郁障碍的护理
抑郁障碍的主要症状
关于“三无症状”
无望(hopeless) 无助(helpless) 无价值(worthless)
关于“三自症状”
自责(self-blame)
自罪(delusion of sin)
自杀(自杀观念、自杀企图、自杀未遂)
抑郁障碍的伴随症状
伴随症状
思维迟缓和行为抑制
注意力不集中 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和妄想) 焦虑症状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觉醒增多、缺乏 睡眠感等) 躯体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和功能性疼痛

双相情感障碍诊疗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双相情感障碍诊疗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维持治疗的原则是充分的疗程和充分的剂量; 维持治疗的时间尚无定论,多次反复发作者应不少
于2~3年; 维持治疗期的药物及其剂量应适当调整,病情稳定
后先谨慎地减去非心境稳定剂,或适当减量, 但接 近治疗剂量较明显低于治疗剂量防复发效果好. 至今,大多数维持治疗研究证实,锂盐是维持治疗, 防止复发证据最充分的药物.它可防止2/3的双相情 感障碍患者复发,自杀率降低8倍.
450.2亿美元
一、关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诊出率低:
1).BPD首发年龄多在15~20岁,而确诊在 25~30岁,诊断延误10年左右;
2).平均发作三次或三名精神科医生才能 明确诊断;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误诊率高: 69-80%的BPD患者确诊前被误诊为其它精 神病,如单相抑郁、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和 其它情感障碍(儿童的ADHD、品行障碍、 物质滥用伴发的情感障碍),其中主要是被 误诊为单相抑郁。临床上有50~70%的单相抑 郁实为双相抑郁
误诊原因分析
1、对BPD诊断概念和诊断标准认识上的差异 不仅造成流行学资料差异巨大,同样也是低诊出率 和高误诊率的原因之一.如: DSM-3中的UPD的终生患病率男性为5~12%、女性 为10~25%、 BPD为1.3~2.6%;而另有报道在精神 病人中UPD:BPD=10:1,两者相差悬殊. Szadoczky,Angst:BPD终生患病率为5.1%~7.8%. Akiskal:UPD:BPD=1:1.
显著的心境不稳定、波动性大,如抑郁、焦虑、 欣快、烦躁不安、紧张、 激越、易激惹、冲动、 愤怒 、甚至狂暴等短暂发作(持续1~2天), 多预示为双相抑郁.
抑郁发作伴不典型特征,如食欲亢进、体重 增加、睡眠过多、伴精神病性特征.

双向情感障碍ppt课件

双向情感障碍ppt课件
双相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
1/16 1
概念
◆ 双相障碍是心境(情感)障碍一个类型,也称双相心境(情感)障碍,指发病以来, 现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一个心境障碍。躁狂发作需连续一周以上, 抑郁发作需连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能够混合方式同时出现。 普通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重复 发作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 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依据定义,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每年有4 次以上情感发作,有10%~15%双相情感障碍为快速循环型。尽管在疾病分 类学和人口统计学上,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类似于其它类型双相情感障 碍,但该型患者病程似乎更长,其治疗难度也更大,女性患者占80%~90% 。 双相情感障碍是因为脑中化学递质受干扰所致,男性和女性一样易感, 该病还有很强遗传易感性。精神病学研究显示,该病患者比非患者“信号传 导”脑细胞多30%,这使得他们更易发生躁狂和抑郁。
◆ 双相其它型:躁狂或抑郁发作均不严重;
◆ 双向情感障碍 环性情绪人格:含有躁狂抑郁双相情绪波感人格特征,其情绪波动幅度轻6/16 6
临床表现
◆ 躁狂状态 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是躁狂状态特征性表现,伴 随思维奔逸、意志行为增强。表现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 奋,即情绪、内心体验、意志行为之间协调一致,并与周 围环境相协调。严重时可表现出不协调症状,言语凌乱、 行为紊乱,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 (二)严重程度标准 临床症状必须到达以下严重程度之一者: 1.社会能力显著
受损。 2马上治疗或住院。 3.含有精神病性症状。
◆ (三)排除标准 同躁狂发作标准中第(三)项。
双向情感障碍
11
11/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平均发作三次或三名精神科医生才能 明确诊断;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误诊率高: 69-80%的BPD患者确诊前被误诊为其它精 神病,如单相抑郁、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和 其它情感障碍(儿童的ADHD、品行障碍、 物质滥用伴发的情感障碍),其中主要是被 误诊为单相抑郁。临床上有50~70%的单相抑 郁实为双相抑郁
▪ 抑郁障碍频繁发作,一年内发作4次或4次以 上。如发病急骤、频繁、缓解快,往往提示 为双相抑郁.
(二)、具有以下病史特征的抑郁发作往往是双 相抑郁:
▪ 有抗抑郁剂所致躁狂史. ▪ 有双相障碍家族史,特别是躁狂发作家族
史,是双相抑郁的重要因素.
▪ 病前具有情感旺盛或循环气质的抑郁患者, 又易于自然转躁或治疗性转躁的抑郁发作, 应视为双相抑郁.
概述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高患病率的慢性复发 性精神疾病,具有临床现象复杂,共病 现象多,自杀风险大,病死率高等独特 的临床特征。若误诊和不恰当的治疗将 导致不良后果,严重影响预后,增加社 会负担,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共同问题(一)
▪ 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 ▪ 具明显的复发性和终身患病的特点 ▪ 症状广泛,可以在完全躁狂发作和完全抑郁
发作中过渡 ▪ 自杀的危险性增加 ▪ 酒精和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危险性
增加 ▪ 个人、经济和社会的负担增加
共同问题(二)
▪ 70%的双相患者以抑郁为首发 重性抑郁发作的患者中,约有30%实为双相障碍 而未被诊断
▪ 双相抑郁与单项抑郁相比有几个显著特点 情绪更不稳定 运动迟缓更明显 有“不典型的”症状,如食欲增加、睡眠增加等
郁是双相抑郁障碍的可能性愈大,高峰在15~19 岁. ▪ 显著的心境不稳定、波动性大,如抑郁、焦虑、 欣快、烦躁不安、紧张、 激越、易激惹、冲动、 愤怒 、甚至狂暴等短暂发作(持续1~2天), 多预示为双相抑郁.
医学百事通,网络会诊:12320bst
▪ 抑郁发作伴不典型特征,如食欲亢进、体重 增加、睡眠过多、伴精神病性特征.
▪ 产后抑郁、季节性抑郁.
▪ 边缘人格障碍与双相障碍关系密切。双相患 者与边缘人格障碍共患率是单相患者的8倍; 全部边缘性人格障碍者中,有44%曾患有BP1型或BP-2型障碍,如将抗抑郁药所致轻躁 狂考虑在内,则上升至69%.
▪ 抑郁患者凡具备以下情况的一项,可诊为双 相抑郁:
1. 双相障碍阳性家族史; 2. 病前为情感旺盛性气质; 3. 抗抑郁剂所至转躁; 4. 环性心境障碍; 5. 轻躁狂发作; 6. 躁狂发作. 即具有由弱到强的连续双相谱系障碍中任何一项者.
(三)、提高对轻躁狂发作的认识:
▪ 轻躁狂只要持续2~3天,就对双相抑郁具有诊断 价值;
▪ 具有三项或三项以上轻躁狂症状的混合状态、 70%为双相2型抑郁;抗抑郁剂恶化病情而心境 稳定剂治疗有效的抑郁、Akiskal建议将其归入 双相谱系障碍;
▪ 心境恶劣性躁狂易被误诊为激越性抑郁. 因为此 类躁狂常在抑郁相中,间插或交替出现烦躁、 焦虑、易激惹、冲动、自控力下降、缺乏理智 、活动性增高、思维活跃等症状。
▪ 发病高峰在15-24 岁,但通常在 5-10年后才有正 确的诊断
▪ 1/3的患者尝试过自杀,最终有10%-20%的患者死 于自杀
▪ 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生率增加 ▪ 疾病负担增加,美国1991年该病的相关别诊断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诊出率低:
1).BPD首发年龄多在15~20岁,而确诊在 25~30岁,诊断延误10年左右;
▪ 15%的双相障碍患者发生自杀;危险性高于任何其他 类型精神病或躯体疾病
Baldessarini et al 2003; Bowden 2019; Hantouche 2019; Jamison 2000
共同问题(三)
▪ 双相I型的终身患病率0.3%-1.6% 双相谱性障碍的患病率更高为3.7%
2、首次发作为抑郁的,极易被误诊: BPD患者以抑郁发作起病者人数十倍于以躁 狂发作起病者.
3、对轻躁狂或躁狂发作认识不足,甚 至误认为正常境遇性心境变化(包括医者和 患者),故BP-2型障碍诊断的关键在于对躁 狂发作的正确认识.
要充分认识躁狂发作连续谱:心境正常— —情感旺盛气质——境遇性情感高涨——躁 狂发作。
误诊原因分析
1、对BPD诊断概念和诊断标准认识上的差异 不仅造成流行学资料差异巨大,同样也是低诊出率 和高误诊率的原因之一.如: DSM-3中的UPD的终生患病率男性为5~12%、女性 为10~25%、 BPD为1.3~2.6%;而另有报道在精神 病人中UPD:BPD=10:1,两者相差悬殊. Szadoczky,Angst:BPD终生患病率为5.1%~7.8%. Akiskal:UPD:BPD=1:1.
4、DSM-4诊断标准中,对轻躁狂诊断过 严,规定需满足症状标准至少持续4天,实际 上轻躁狂持续时间多为1-3天.
医学百事通,在线医生咨询
5、对各种抗抑郁治疗所致的转相性躁 狂归属不明,对自然转相和治疗性转相两者 临床特征方面的差异鉴别困难. ICD-10、DSM-4对此诊断归属缺乏明确规 定,有学者建议应将治疗所致的转相性躁狂 划归为双相.
6、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常被与之共患的 其它精神障碍, 如焦虑、分裂样症状、儿童 行为障碍等所掩盖,造成双相抑郁误诊.
如何防止双相抑郁误诊
(一)、重视双相抑郁的症状特征 (二)、重视双相抑郁的病史特征 (三)、提高对躁狂发作的认识
(一)、具有以下症状特征的抑郁发作应高度警惕为 双相抑郁: ▪ 25岁以前的早年发病者。年龄愈早,首发的抑
难于识别的原因
▪ 与其它疾病的症状有重叠,如:精神分裂症和单相抑 郁
▪ 与焦虑障碍、饮食障碍和精神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的 某些症状相似
▪ 认知功能障碍影响自知力和对于躁狂症状的识别能力 ▪ 病耻感,尤其在儿童和青春期 ▪ 轻躁狂是比较难以识别的 ▪ 忽略抑郁患者既往史中是否存在轻躁狂发作问题
Evans DL. J Clin Psychiatry. 2000;61(suppl 13):26-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