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质灾害全解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
工程实例三
01
1. 背景介绍
某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岩溶塌陷问题,给当地居民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
02
2. 防治措施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地质勘察、开展岩溶探测、实施注浆加固
、钢架支撑等措施。
03
3. 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该地区的岩溶塌陷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安全隐
患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同时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为后续的
设计合理的监测网络
根据岩溶塌陷的分布和规模,设计合理的监测网络,包括监测点的 布设、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等。
监测数据处理
数据采集与整理
01
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采集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数据处理与分析
02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如变形量
、变形速度、发展趋势等。
数据存储与共享
地下水控制
目的
地下水控制是为了降低或稳定地下水位,防止因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岩溶塌陷。
内容
采取抽水井、排水沟、集水池等工程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同时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异常 变化,采取应对措施。
土地管理措施
目的
土地管理措施是为了规范土地利用行为 ,防止或减轻因人为因素引起的岩溶塌 陷。
VS
内容
填充加固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大型、深度较深的 岩溶空洞,填充加固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
险。
锚杆加固
锚杆加固是一种通过在岩溶空洞周围钻孔,并向孔内注入锚固剂,以增加岩溶空洞 周围岩石的稳定性,防止塌陷的发生。
锚杆加固适用于大型、深度较浅的岩溶空洞,以及存在表层松散覆盖的地区。
锚杆加固的优点是施工速度快、效果较好,但需要注意锚固剂的质量和施工工艺。
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调查及成因分析
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调查及成因分析摘要:我国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地区约国土面积约1/3,且其具有显著地可溶性,在降雨及地下水活动强烈地区,易出现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给城镇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以某一典型地区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发生后,通过钻探、辅以物探方法来查明岩溶分布特征、发育规律等,为该区地质灾害治理提供可靠依据,并为类似地区的岩溶地面塌陷调查及成因分析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地质雷达1前言南京汤山景区是江苏省内岩溶强烈发育地区,区内汤山北麓某税务学校多次发生岩溶地面塌陷灾害,学校连廊也多次出现塌方,虽经过修缮,但多次塌陷形成陷坑已经连为一体,塌陷范围仍在扩大。
2勘查区概述2.1气象水文工作区气候温暖湿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区内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117天,降雨量1106.5mm,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一半。
汤山附近地表水系不甚发育,工作区内无大河流,仅有汤水河一条排水河,及小型灌溉渠与地面积水池塘,雨季积水成塘,沟渠成河,干旱时池塘缺水,河渠断流。
2.2地形地貌调查区域内按成因类型及形态,可分为低山丘陵地貌单元(Ⅰ区)和侵蚀波状平原区(Ⅱ区)。
其中Ⅰ区山体主要由奥陶系灰岩组成,局部地区可见侵入的石英闪长斑岩;Ⅱ区包含岗地地貌和岗间坳地地貌。
2.3地层及构造工作区及附近出露的前第四纪地层有寒武系中上统(∈2-3)观音台群、奥陶系(O)、志留系(S)、白垩系上统(K2)浦口组、赤山组。
其中观音台群和奥陶系中下统均以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在区内大面积分布。
区内汤山山体及羊山南坡为前第四纪地层出露,山前波状岗地平原及冲沟地带皆为第四纪松散堆积覆盖,溶洞中尚有洞穴堆积。
汤山位于宁镇弧形褶皱中部偏西地段,不同期次、性质各异、方向不同的褶皱、断裂十分发育。
3地质灾害发育特征3.1塌陷区的平面位置区内共发现6处地质灾害点,其中塌陷坑3处,地面变形3处,分别位于汤水河河床部位和汤水河两侧,属剥蚀低山丘陵地貌。
地质灾害综合讲解地面塌陷、地面沉降以及地裂缝
广西玉林莲塘塌陷
桂林体育场塌陷 1996年
岩溶塌陷形成演化过程示意图
4.3 岩溶地基处理方法
1.岩溶地基处理的一般原则
(1)重要建筑物宜避开岩溶强烈发育区; (2)当地基含石膏、岩盐等易溶岩时,应考虑溶蚀继续作用的不利影响; (3)不稳定的岩溶洞隙应以地基处理为主,并可根据其形态、大小及埋 深,采用清爆换填、浅层楔状填塞、洞底支撑、梁板跨越、调整柱距等 方法处理; (4)岩溶水的处理宜采取疏导的原则; (5)在未经有效处理的隐伏土洞或地表塌陷影响范围内不应作天然地基。 对土洞和塌陷宜采用地表截流、防渗堵漏、挖填灌填岩溶通道、通气降 压等方法进行处理,同时采用梁板跨越。对重要建筑物应采用桩基或墩 基; (6)应采取防止地下水排泄通道堵截造成动水压力对基坑底板、地坪及 道路等不良影响以及泄水、涌水对环境的污染的措施;
现将地面塌陷成因类型分述如下:
1.抽取地下水致地面塌陷
洞穴的岩、土体位于地下水位中,产生对洞穴顶板的 静水浮托力,当抽取地下水使之水位下降时,支撑洞顶岩、 土体的浮托力随之降低。此外,洞穴空腔与松散介质接触 上下侧水、气流体,因地下暗管道内的水流发生变化而产 生的温差效应,为此,出现了与抽取地下水同步发展的塌 陷现象。
江西省景德镇硬石岭火车站附近,1984年前居民饮用 水均抽取土层的潜水,未见地面塌陷。之后,距铁路50~ 500米附近的工厂掘成深达120米的机井8口,抽水量达4820 吨/天,水位下降至基底岩层面以下17~18米,最大30米, 于是在长3.72公里、宽0.5公用的范围内出现地面塌陷100多 个。塌陷使铁路行车中断、房屋变形、道路裂缝、农田和 果园遭到破坏,间接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
昆明新机场岩溶强发育带中所见现象
在预报位置 kh411 : 一场降雪 后发生了 长6米、 宽2米、 深30公分 的长椭园 形塌陷。
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
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本文结合紫金县某村庄发生地面沉降及地面塌陷的实际情况,探析岩溶地面塌陷的原因,并在深入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防治措施。
标签:岩溶地面塌陷防治措施1工程概况2013年5月7日,某村庄发生地面沉降局部地面塌陷,对房屋墙体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居民房屋地面、墙面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地面产生不同程度下陷。
2010年5月,在地面沉降点附近,发生两处地面塌陷,塌陷坑长约5m,宽约5m,深约5m。
2012年4月,又发生两处地面塌陷,一处塌陷坑长4.5m,宽3.6m,深5.1m,另一处塌陷坑长4m,宽3.6m,深4m。
2012 年10 月,发生地面塌陷,塌陷坑长16m,宽10m,深30m。
2地面塌陷发生的环境地面塌陷区属第四系覆盖型石灰岩地带,地势较开阔、平坦。
地面塌陷及沉降发生地段,为养殖螺旋藻及养鳗厂附近。
地面塌陷区域及周边出露地层为:(1)第四系联圩组(Qhl):岩性为粉质黏土、砂砾石层。
厚度变化较大,粉质黏土厚度2.4~3.0m,砂砾石层厚度在6.0~30.0m 之间。
(2)石炭系上统壶天群(C2h):属石炭系上统壶天群,岩性主要为灰岩、细晶灰岩,底部为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灰岩溶洞与溶蚀裂隙发育,利于地下水渗入,储存与运移。
上覆第四系松散层。
3地面塌陷区域地下水开采现状地下水开采主要有居民生活饮用水、养鳗场、螺旋藻养殖基地用水等。
(1)居民生活饮用水:塌陷区附近居民约有5770 人,按每人用水量0.15m3/d3,则居民生活饮用水用水量为866m3/d。
(2)养鳗场用水:采用四口机井开采地下水,从2010年8 月至今2014年6月,开采量为1336 m3 /d,之前开采量为现在的三倍,计4008m3/d。
(3)螺旋藻养殖基地:有五口机井开采岩溶地下水,地下水开采量平时为943m3 /d,每月最大开采量1716m3/d。
地下水开采总量为866+4008+943=6760m3/d。
浅析岩溶地质危害及其勘察方法
浅析岩溶地质危害及其勘察方法
岩溶地质危害是指由于地下岩溶溶蚀作用导致的地质灾害。
岩溶地质危害主要包括地面塌陷、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源污染、地表水倒灌、地下水外溢、岩洞崩塌、地面沉降、地裂缝等。
岩溶地质危害勘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地下岩溶构造、地下水体、地下溶蚀地貌等情况,为相关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岩溶地质危害勘察的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调查、野外取样、室内分析等。
首先,现场调查是岩溶地质危害勘察的基础。
调查人员应仔细观察地表地貌特征,包括地表沉降、裂缝、岩溶坍塌等现象,以判断是否存在岩溶地质危害。
此外,还需查看地下水位、地下水流方向等信息,以评估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倒灌等危害情况。
其次,野外取样是了解地下岩溶构造、地下水体特征的重要手段。
勘察人员应按照现场调查的结果,在危险区域选择合适的取样点,采集地下水样品、岩层样品和土层样品,并标明采样点的位置、深度等信息。
野外取样后,可利用现场快速分析仪器进行初步分析,以获取有关地下水体成分、地下岩层类型的初步信息。
最后,室内分析是对野外取样进行进一步分析的重要环节。
将野外取样带回实验室后,勘察人员可利用化学分析、地质分析等方法,对地下水体的成分、含量进行详细研究。
同时,应对取样点的岩层进行剖析,了解岩层的构造、强度等性质,以评估岩溶地质危害的程度。
总之,岩溶地质危害勘察的目的是多方面的,不仅要了解地下岩溶构造、地下水体特征,还要评估危害的严重程度。
通过现场调查、野外取样
和室内分析等方法,可全面系统地了解岩溶地质危害的情况,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
公路常见地质灾害及其防灾减灾—公路岩溶地质灾害及其防灾减灾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
岩溶地形的地面和地下特征示意图
公路岩溶地质灾害及其防灾减灾
土洞:在覆盖有土的岩溶发育区,在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岩面以上的土 体遭到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溶蚀和冲刷而产生空洞,空洞的扩展,导致地表变 形、陷落破坏的地质现象。土洞是岩溶的一种特殊形态,同属不良地质现象, 由于发育速度快、分布密,对工程的影响有时甚至大于溶洞。
公路岩溶地质灾害及其防灾减灾
② 漏斗:由地表水的溶蚀和冲刷并伴随塌陷作用而在地表形成的漏斗状形 态。③ 溶蚀洼地:由许多的漏斗不断扩大汇合而成,周围常有溶蚀残丘、 峰丛、峰林,底部有漏斗和落水洞。④ 坡立谷和溶蚀平原:坡立谷是一种 大型的封闭洼地,也称溶蚀盆地;坡立谷再发展就形成溶蚀平原。在坡立谷 或溶蚀平原内经常有湖泊、沼泽和湿地等。底部经常有残积洪积层或河流冲 积层覆盖。⑤ 落水洞和竖井:由岩层裂隙受流水溶蚀、冲刷扩大或坍塌而 成,是地表通向地下深处的通道,其下部多与溶洞或暗河连通。⑥ 溶洞: 由地下水长期溶蚀、冲刷和塌陷作用而形成的近于水平方向发育的岩溶形态, 洞内常有支洞、钟乳石、石笋和石柱等岩溶产物。
岩溶水的垂直分带
公路岩溶地质灾害及其防灾减灾
二、岩溶土洞塌陷地质灾害 的致灾类型
岩溶地貌发育的结果之 一是引起路基沉陷,破坏路 面平整,影响路基稳定。
公路岩溶地质灾a害及其防灾减灾
1、岩溶对公路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1)在路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如有溶洞、暗河等,在附加荷载和振动作 用下,溶洞顶板塌馅,使路基突然下沉,严重地影响建筑场地的使用和安全。 (2)溶洞、溶槽、石芽、漏斗等岩溶形态造成基岩面起伏较大,或者有软 土分布,使路基不均匀沉陷;基础埋置在基岩上,若其附近有溶沟、竖向岩 溶裂隙、落水洞等,会使基础下的岩层沿软弱结构面产生滑动,产生新的地 质灾害。 (3)岩溶发育地区,水资源的一大特点是地表储水能力低,降雨径流大部 分或全部下渗至地下,难以发挥对地表植被的涵养作用,同时也造成地表干 旱缺水或工程性缺水现象。
自然灾害知识:岩溶地质灾害——如何防范
自然灾害知识:岩溶地质灾害——如何防范岩溶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环境岩溶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陷、地裂、岩崩、崩塌等多种形式。
岩溶地质灾害是我国南方石灰岩地区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威胁到数百万人的安全,也对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如何防范岩溶地质灾害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岩溶地质灾害的成因岩溶地质灾害的成因主要是由于石灰岩在地下长期溶蚀、溶解形成孔洞、裂隙等空洞后引起的,空洞被填充土壤、岩石等物质覆盖,形成一个人工地层,当水流进入孔洞并流水冲刷、沖蝕,地层发生破裂瓦解,造成地质灾害。
石灰岩地区的再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下排水、采石、开发建设等再加剧了岩溶地质灾害的发生。
二、岩溶地质灾害的特点岩溶地区的岩层在地下形成了大量的空洞、裂缝等天然通道,使得破坏作用有时不易察觉,当局部岩层因天气变化或人类开发活动变得不稳定时,那里出现塌方、岩石崩落、地面陷落的风险就会迅速增加,从而造成大量财物损失和人员伤亡。
三、防范措施1、规划与合理开发为了防范岩溶地质灾害,需要尽可能的避免在岩溶区进行大规模的矿物开采或建设,*重要的是在开发前进行岩溶环境调查,制定相应的规划,提前了解地层结构以及是否存在岩洞等问题,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
2、地质监测和预警地质监测是我们对于岩溶地区进行防范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开展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评估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而预警系统的建立也至关重要,可采取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利用地电、地磁、地震等手段,尽早发现和提前预警危险。
3、治理措施治理措施主要包括灾后救援、现场调查与评估、挖掘封堵、填砂加固、爆破拆除等,即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治理和修复,在岩洞出掉石头的地方坑内放填土或摆放固定的金属网,以增强其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此外,不少岩洞利用塑料网袋等材料积攒土质填筑成墙,也是勉励的办法。
结语岩溶地质灾害是我国南方石灰岩地区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其破坏力一般较大,没有及时有效的治理措施,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岩溶地质灾害全解
工程措施
当区段内已发生岩溶塌陷或是存在岩溶塌陷隐患时, 可采取消除或改变形成岩溶塌陷条件、影响因素的工程 措施进行防治,主要包括防渗封闭、结构物跨越和地下 加固处理等。
(5)洞穴堆积物松软易拥塌下沉,使洞穴周边地层产生应力 量分布,应力变化对隧道结构受力不利。
(6)富含可溶性物质的岩溶水在隧道周边流动,可侵蚀隧道 及支护结构,影响隧道的使用寿命。
岩溶突涌水
岩溶突涌水已成为岩溶地区隧道施工中主 要地质灾害之一。岩溶隧道突水一直被认 为是世界性的难题,灾害一旦发生,轻则 淹没隧道、施工中断,重则造成重大的人 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甚至有些工程被迫停 建或改线。
岩溶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科学与工程 程辉
1 岩溶的概述 2 岩溶地表塌陷 3 岩溶隧道地质灾害 4 岩溶灾害防治
5 参考文献
概述:
岩溶即喀斯特(KARST),是水对可溶性岩 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 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 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 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 地貌,称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
塌陷机理
地下水位升降致塌 地表水下渗致塌 动荷载致塌
岩溶塌陷的形成多数情况下是多重因素复合叠加作用的结果;
防治措施
岩溶地表塌陷具有隐伏性、突发性的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避让。当拟建工程所处地质环境条件可能产 生 岩溶塌陷时,建筑物布置时应尽可能避开岩溶塌陷 易发区(段)。
桂林岩溶区民宅基地地质灾害分析及防治措施
云 南 地 质
C N 5 3 — 1 0 4 1 / P I S S N 1 0 0 4 — 1 8 8 5
桂 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岩溶 区 民宅 基 地地 质灾 害分 析 及 防治措 施
范汝 海 ,戴 昱 ,周 游 ,谢 永 彬
关键词 :地质灾害评估 ;防治思路 方法 ;确保工程安全 ;居 民住宅 区;广西桂林胆陡村 中图分类号 :P 6 9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0 4— 0 1 8 8 5 ( 2 0 1 3 ) 3 - 3 2 4 - 0 4
广西 桂林 市地 处南岭 山 系西南 部 ,平 均 海拔 1 5 0 m,为典 型 的 “ 喀斯 特 ” 岩 溶地 貌 区 。区 内峰 丛 、峰 林 陡立 。 因长 期风 化及构 造作 用使 岩体表 面 岩溶沟槽 、溶隙发 育 ,节理 、裂 隙深切 岩体 ,岩 体 的完整性 遭 受破 坏 ,稳定性 差 ,从而 容易 导致 崩塌 、滑坡 发生 。此外 ,岩 溶 、土洞 、地下 暗河 十分 发育 ,地 面塌 陷亦
面积2 3 8 5 2 7 m ,容 积率 4 . 6 ,建筑 密度 2 4 . 5 5 % ,绿地 率 3 0 . 8 %。
2 地 质 环 境 条 件
2 . 1 地 形地貌
安置 点位 于侵 蚀溶蚀 地貌 区之 孤峰 平原 亚 区 ,地 貌 类 型单一 。区 内海拔 标 高 1 5 6 . 1 m~2 4 2 . 6 m,东 部
2 . 3 地质 构造
安置 点位 于小 律街 向斜北 西翼 。该 向斜 展布 于横 山 、大 皇 山一线 ,区内可见 长度 大于 7 k n、宽 3 i k n~ i 5 k n,核 部地 层为 下石 炭统 ,两翼 为上 泥盆统 ,N i E —s w 向展布 ,倾 角 3 0 。~ 5 O 。 ,向斜 南部 被北 东 向灵 川
广花盆地岩溶地质灾害与防治建议
岩溶 地 质 灾 害 在 区 内 十 分 普 遍 ,它 参 与 地 表 演 化 , 使 土 石 大 量 流 入 地 下 ,破 坏 建 筑 物 及 建 筑 设 施 ,给 生 产 建设 及 人 类 的生 存 带 来 了威
胁 和影 响。同时,随着 经济 的快 速 发 展 ,工 程 建 设 与 地
布 比较局 限 。
中生 代地 层 中 ,三叠 纪地 层一 般遭 风化 剥蚀 ,残缺 不全 ,分 布零 散 , 自下而 上 分 2个 岩 石地 层
单 位 :大冶组 为一 套碳 酸盐 岩 ,以下部 灰岩 发育 、上部 粉砂 岩发 育 为特 征 ;小 坪组 为 一套 含 煤碎 屑 岩 ,以夹多层 砾岩 、砂 砾岩 为特征 。侏 罗纪 地层仅 见 于东南 角 ,由于 断裂 破坏 ,残 缺 不全 。金鸡 组 为一套 碎屑 岩 ,以底部 砾岩 发育 为特 征 。 新 生代 地层 中 ,早 第三 纪地 层仅 见于东 部 和西南 部 ,自下 而上 见 3个 组级 岩 石地 层 单位 :莘庄 村组 为一套 下粗 上细 的碎 屑岩 ,以夹 油页岩 、泥灰岩 、膏 盐层 为 特征 ;布 心组 为 一 套灰 色地 层 ,以 夹泥灰 岩 、油 页岩 和膏盐 层 为 特 征 ;宝 月 组 为 一 套 碎 屑 岩 , 以下 细 上 粗 为特 征 。第 四纪地 层 分 布 广 ,自下 而上 可分 2个群 级岩石 地层 单位 :礼 乐群 为一套 碎 屑堆 积 ,以下 部 砂砾 层 发育 ,上部 花 斑 黏 土发育 为特征 ;桂 洲群 为一套 碎 屑堆积 ,以次一 级旋 回和淤 泥发 育为 特征 。
本 文 21 0 2年 2月 收 到 ,3月 改 回 。
① 广东省地质调查 院 .1: 5 广州幅地质调查报告 .2 0 2万 00
岩溶塌陷形成机理及处理
岩溶塌陷形成机理及处理岩溶塌陷是由岩溶溶蚀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它会造成人类和物质财产的严重损失。
本文将重点探讨岩溶塌陷的形成机理和处理方法。
一、岩溶塌陷的形成机理岩溶塌陷是由于溶洞、地下水通道等所在的岩石层发生了物理或化学改变而造成的。
以下是岩溶塌陷形成的几种机理:1. 地下水侵蚀地下水是岩溶塌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的侵蚀能力很强,当水流穿过含有溶解性岩石时,会溶解掉岩石中的矿物质,并形成溶洞、孔道等。
如果长期存在较大水量进入,岩溶体就会被大量侵蚀,甚至导致滑坡和山体塌方。
2. 矿物晶体收缩岩石中的矿物晶体数量较大,因此矿物晶体收缩对整个岩体的影响十分明显。
当岩体中的水分蒸发时,矿物晶体就会因为缺少水分而缩小,岩体体积就会减小,造成塌陷。
3. 自然气体作用天然气体的存在对地下岩石结构有直接影响。
如果岩石中存在天然气、甲烷等气体,它们将挤压岩体造成压力,岩体就会受到压缩、移动,最终导致塌陷。
二、岩溶塌陷的处理方法1. 巩固修改这是岩溶塌陷最常用的处理方法,通过在塌陷带内进行加固、填充工程,使得塌陷区的土壤体更加坚实,以改善地基的通透性,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2. 拦截排水京冀互联网医院备案号:(京)- 备案号:京卫网审【2020】第0291号因为地下水是造成岩溶塌陷的元凶之一,拦截排水也是一种重要的处理方法。
可以在塌陷区域内铺设防渗层,避免水进入下面的溶洞,也可以进行抽水排泄,降低地下水位的压力。
3. 处置生活垃圾大量城市生活垃圾对土壤进行了污染,还导致土壤松散膨胀,为岩溶塌陷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因此,合理处理垃圾和污水,降低垃圾的处理量也是岩溶塌陷处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4.园林绿化园林绿化可以增加土壤厚度,加强土壤对于岩石的支撑,也是岩溶塌陷处理常用的方法之一。
不过要注意,制定园林绿化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土、植被、水和了解当地的地形地貌特点。
总之,岩溶塌陷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难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危险和灾害,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其形成机理和处理方法,并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来保护我们珍贵的地球。
《中国北方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岩溶-中国
《中国北方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岩溶中国一、北方岩溶塌陷现象概述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东北等地,近年来频繁出现岩溶塌陷现象。
这些塌陷事件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困扰,还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严重影响。
岩溶塌陷,作为一种地面沉降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地质结构的特殊性。
二、岩溶塌陷的形成原因1. 地下水过度开采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地下水成为当地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地下水开采量逐年上升,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当地下水水位低于岩溶洞穴顶部时,洞穴上方岩土体失去支撑,从而引发岩溶塌陷。
2. 地质结构特殊性北方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岩溶地貌广泛分布。
岩溶洞穴、地下暗河等地质现象为岩溶塌陷提供了条件。
当地下水水位下降,岩溶洞穴内的空气压力减小,导致洞穴上方岩土体发生塌陷。
三、岩溶塌陷的危害1. 破坏基础设施岩溶塌陷会导致地表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时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塌陷还会影响地下管线、光缆等设施的正常运行。
2. 影响农业生产岩溶塌陷会导致农田裂陷、灌溉设施损坏,进而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农民收益。
3. 恶化生态环境岩溶塌陷会破坏地表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四、防治措施及建议1. 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政府应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力度,合理规划地下水开采,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实施地质勘察在岩溶发育地区,开展地质勘察工作,查明岩溶洞穴、地下暗河等地质现象,为防治岩溶塌陷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岩溶塌陷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潜在塌陷隐患,为防治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4. 采取工程措施针对已发生的岩溶塌陷,采取回填、加固等工程措施,减轻塌陷带来的危害。
5.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岩溶塌陷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对岩溶塌陷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
五、案例分析:某北方城市的岩溶塌陷事件2019年,某北方城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岩溶塌陷事件,造成数栋居民楼倾斜、道路中断,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
岩溶及采空区塌陷的地质灾害研究
成因
成因
岩溶和采空区塌陷的地质灾害成因主要涉及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自然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地下水运动、气候条件等。岩溶灾害主要受可溶性岩石 的岩性、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影响,而采空区塌陷则主要与矿产资源的 开采方式、地质结构、地下水条件等因素有关。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工程活动、水 资源过度开采、土地利用变化等。
成因
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和资源开采方式会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而土地利用变化 则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范围扩大。
特点
特点
岩溶和采空区塌陷的地质灾害具有以下特点:
特点
1、地表下陷:岩溶和采空区塌陷都会导致地表下陷,形成洼地或塌陷坑。下 陷范围和深度取决于地质条件、地下水运动、灾害发生时间等因素。
特点
2、裂缝:岩溶和采空区塌陷还可能引发地裂缝。地裂缝会对土地利用和基础 设施造成危害,如破坏建筑物、道路等。
特点
3、泥沙流:岩溶和采空区塌陷还可能导致泥沙流等流体灾害。泥沙流具有强 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会对地表和地下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特点
4、灾害链反应:岩溶和采空区塌陷的地质灾害还可能引发其他环境问题,如 地面沉降、滑坡、水土流失等。这些灾害之间可能相互影响,形成灾害链反应, 加大灾害损失。
防范措施
3、应急处置: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应迅速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如紧急疏散人 员、抢修基础设施、救援受困人员等。同时,应组织专业队伍进行灾害调查和评 估,为后续的防范和治理提供参考。
防范措施
4、管理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控制工程活动,防止 水资源过度开采等人为因素引发地质灾害。此外,还应加强公众教育和培训,提 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背景
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岩溶和采空区 塌陷的地质灾害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通过对这些灾害的研究,可以更好 地了解其发生发展的规律,预测和防范灾害的发生,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此外, 这些地质灾害还可能引发其他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水土流失、滑坡等,因此, 对岩溶和采空区塌陷的地质灾害进行研究,也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 要任务。
广州金沙洲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面塌 陷 的防治 提供 借鉴 范例 , 并期 望对 广州 地 区未来
城市 规划 建设 有所 启示 。
个 岩溶 地 面塌 陷 。 前 人对 广 花盆 地地质 灾 害 的研 究 , 主要 集 中于岩 溶 特性 及其 与工 程 建设 的关 系E ] - 2  ̄ 、 岩 溶发 育 规 律及 特 征E 。 卜引、 地 质灾 害 的分布 和防 治E 7 l O ] 以及岩 溶地 面 塌陷、 地面 沉降 的成 因与 防治 卜¨ 等方 面 , 多 以定 性 研 究为 主 , 作 为 区域 性 实 证 研 究成 果 , 其 参考 价 值 和 实践 指 导意 义重 大 。有 关 金 沙 洲 岩 溶地 面塌 陷 的成 因问题 , 仅广 东 省建 筑科 学研究 院 的程鉴 基将 金 沙洲 作 为典 型工 程 实 例E 略有 涉 及 。本 文 在 前 人 相 关 研
的 直 接诱 发 因素 。 关键词 : 岩溶地面塌 陷; 隧道施工 ; 抽 排地 下 水 ; 断裂 构 造 ; 塌陷成 因 中 图分 类 号 : P 6 4 2 . 2 : X 1 4 1 文献标识码 : A
0 引 言
地处 广花 盆地 的金 沙洲 , 总 面积 8 . 2 6 k m , 东 临 珠江 , 南部 、 北 部及 西 部 与佛 山南 海 的里 水 及 黄 岐 毗 邻, 2 0 0 6年 下半 年某 高铁 隧道 在金 沙洲 施工 , 2 0 0 7 年
第 3 2卷
第 2期
黄 健 民等 : 广 州 金 沙 洲 岩 溶 地 面 塌 陷 地 质 灾 害 成 因 分析
1区域 , 组 成金 沙洲 区内一 条相
对完 整 的 阻水条 带 , 对 金沙 洲 自北西 往南 东方 向径 流
可 由西 侧低 丘地 带 的层状 碎屑 岩裂 隙水侧 向补给 , 此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危害及原因分析
2016年第3期西南公路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危害及原因分析蒋家龙1刘长平1吴长贵2(1•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88;2.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1地质队安徽铜陵244000)【摘要】安徽省沿江一带石灰岩分布广泛,岩溶发育,由于岩溶溶洞和土洞具有隐伏性强、空间分布 规律性差、难以预测等特点,一定条件下岩溶区常发生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 失。
因此,查清岩溶发育特点及其发展变化,对颁防地质灾害发生,指导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本 文结合铜陵市狮子山区朝山村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阐述采用综合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分析和评价岩溶塌陷。
【关键词】岩溶区;岩溶塌陷;地裂缝;综合勘察;分析评价【中图分类号】P642.26 【文献标识码】A〇引言安徽省沿江及皖南一带广泛分布石炭系、二叠 系、三叠系碳酸盐岩地层,在构造断裂的影响下,受地下水的溶蚀,隐伏岩溶和土洞特别发育,在一 定条件下,常发生岩溶塌陷地质灾害。
铜陵市獅子 山区西湖镇朝山村自2011年12月10日以来开始发 生岩溶塌陷,至2011年12月31日共产生塌陷40处 之多,包括塌陷坑、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影响面 积约24x l〇4m2,危及466户,人口 1229人,属重大 岩溶不良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 工程安全。
查明岩溶发育特点,分析和评价其发展 趋势及危险性,斯非常重要意义。
1场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1.1地形地貌区域地貌属沿江丘陵平原区,位于朱村向斜盆 地西侧,微地貌有坳谷、岗地、低丘、冲积平原。
1.2地层岩性塌陷区地表为第四系覆盖。
下伏基岩地层为三 叠系下统南陵湖组、东马鞍山组、铜头尖组。
塌陷区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中更新统粉质粘土冲积层覆 盖,总厚度约4.3〜14.4m0全新统冲积层(Q,)分布 于塌陷区坳谷及东部平原地带,中更新统冲积层 (O f)分布^之下,垄岗地带出露職。
三叠系下统南陵湖组(T#)位于塌陷区西部,主要为南陵湖组上段,岩性为薄一中厚层灰岩、瘤 状灰岩。
地震引发的地下岩溶塌陷现象
地震引发的地下岩溶塌陷现象地震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会引发各种不同的地质现象。
其中之一就是地下岩溶塌陷。
在地震发生后,地表震动的力量会对地下的岩石和土壤造成明显的影响,导致局部地下空间发生变化,进而引发地下岩溶塌陷现象的发生。
地下岩溶塌陷是指地震发生后,由于地壳的震动和应力的变化,导致地下溶洞或岩石中的裂隙扩大,空间发生塌陷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富含溶洞和脆性岩层的地区,例如石灰岩地区。
地下岩溶塌陷不仅会对地表造成明显的破坏,还可能对地下设施和人类活动造成威胁。
在地震发生后,地下岩溶塌陷通常经历以下过程:1. 应力扰动:地震引发的地壳震动传导到地下,对地下岩石和土壤施加剪切力和挤压力。
2. 溶洞扩大:地震震动的力量作用下,地下溶洞中的岩石和土壤发生破碎和位移,溶洞空间逐渐扩大。
3. 塌陷形成:随着地下溶洞的扩大,溶洞中的岩石和土壤开始坠落和塌陷,形成地下空洞。
4. 地表下陷:地下空洞的形成导致地表下陷,可能引发地表破裂、沉降或形成凹陷区。
地下岩溶塌陷具有广泛的影响范围和危害性,下面将列举几个常见的影响:1. 土地破坏:地下岩溶塌陷会导致地表下陷或形成凹陷地带,对土地造成破坏和损失。
这可能对农田、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影响,甚至导致房屋倒塌或交通中断。
2. 水资源问题:地下岩溶塌陷还可能对水资源造成影响。
塌陷区域的地下水系统可能发生变化,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或水井干涸等问题。
3. 地下设施破坏:地震引发的地下岩溶塌陷还会对地下设施造成损坏。
例如,地铁隧道、管道和地下电缆等可能被地下空洞侵蚀和塌陷。
为了减少地震引发的地下岩溶塌陷对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预警系统:建立有效的地震预警系统,提前警示地震的发生,以便采取行动减少破坏。
2. 强化建筑设计:在地震高发区域,建筑应采取防护措施,如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预留紧急避难通道等。
3. 慎选建设地点:在建设地下设施时,应综合考虑地下岩溶塌陷的潜在风险,选择相对稳定的区域进行建设。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及原因分析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及原因分析摘要: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是我国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之一,其对于工程建设和地质资源开发都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做好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相关原因分析和防治工作显得十分必要。
基于此,本文结合相关实例,针对岩溶塌陷造成地质灾害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原因提出有效的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案,防止其诱发的灾害规模持续扩大,为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原因分析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高危塌陷区面积大约为53万平方公里,广泛分布在国内各个地区。
岩溶塌陷对于工程建设和地质资源开发都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做好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显得十分必要,制定防治措施前首先要了解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成因,以此来提升防治水平,构建合理的系统性方案,并对其进行改良和优化[1]。
1.岩溶塌陷特征及规律1.岩溶塌陷类型及特征1.自然塌陷自然塌陷是最常见的塌陷类型,即自然情况下产生的岩溶塌陷。
1.暴雨引发塌陷:暴雨会使土壤渗透能力提升,土体迅速充水,引发地下水位迅速上升,出现正压冲爆现象,造成岩溶塌陷。
2.洪水引发塌陷:洪水会使岩溶地下水位和冲积层中潜水位发生波动,由于两个水位的渗透性不同,会在波动中产生附加水头,加快渗透潜蚀,产生正负压力,造成岩溶塌陷。
3.重力引发塌陷:在一些岩溶山区,岩溶在发育过程中,随着地下管道不断扩展,顶板盖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陷落,造成岩溶塌陷。
4.地震引发塌陷:发生地震时,覆盖层薄弱的区域会受地震影响,地震波包含的力量会破坏塌陷盖层的岩土体,造成岩溶塌陷。
1.人为塌陷人类活动诱发的塌陷是当下岩溶塌陷主要类型,人类日常的生产生活破坏了岩溶覆盖层和岩溶洞穴的稳定结构。
1.坑道排水或突水:即隧道、矿坑、人防等地下工程突水或排水时造成的塌陷,主要是矿坑排水和突水塌陷,从而引发基岩塌陷,基岩塌陷的规模通常较大,分布受断裂构造控制,多发于构造交汇破碎带区域[2]。
2.抽汲岩溶地下水:水井抽水引发土层塌陷。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危害及原因分析
北 东 向 三 组 断裂
,
主要 位 于 塌 陷 区 北 部农 田 中
,
,
叠 系 下统南 陵 湖 组
、
东马 鞍山 组
铜 头 尖组
。
塌 陷 塌 陷 坑 基本沿 断裂 和 断 裂交 汇 部位分布
如 图 所示
1
。
【
收稿Βιβλιοθήκη 曰期】201 6
-
—
06
1
7
-
【
作 者 简介
】
蒋家龙
(
1 9 62 ) , , , ,
)
【
摘
、
要 难
】
安徽 省 沿 江
点
一
带 石 灰岩 分 布 广 泛
一
,
岩 溶发育
,
由 于 岩 溶溶 洞 和 土 洞 具 有 隐 伏 性 强
,
、
空 间 分布
规 律性 差
以 预测 等 特
,
定 条 件 下 岩 溶 区 常发 生 地 面 塌 陷 地 质 灾 害
,
给 人 民 群 众 生 命财 产 带 来 巨 大 损
,
隐 伏 岩 溶 和 土 洞 特 别 发育
。
在
一
三 叠 系 下 统 南 陵湖 组
,
T n ) 于 塌 陷 区西
位
部
、
,
常 发生 岩溶 塌 陷 地 质灾 害
自
1
铜 陵 市 狮子 主 要 为南陵 湖 组上 段
以 来 开 始 发 状 灰岩
4〇
。
岩性 为 薄
一
中 厚层 灰岩
2
瘤
山 区 西湖 镇朝 山 村
29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及其防治50页PPT
中国岩溶塌陷分布统计表(单位个/处/km²)(1993)
1993年的资料显示,我省岩溶 塌陷总数为107处,塌陷坑有 2131个,塌陷面积为20.2km2 。 主要分布在水城、六枝、安顺、 遵义、贵阳等地区。
第二节 岩溶塌陷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了解岩溶塌陷产生的原因, 是让建设场地避开、预警和防 治岩溶塌陷的基础。
5、河、湖近岸地带的侧向倒灌作用引发塌陷 在汛期洪水位急剧上升的情况下,河、湖水将向地下水
产生侧向倒灌,容易形成洪水塌陷。一般在自然条件下即可 形成,如有人为因素的叠加,可加快塌陷的发展速度。 6、外加荷载也是引发因素 如渣土、垃圾等等堆放在具有隐伏土洞的上面,会使土 洞塌陷。
7、地震与振动作用 地震力使洞隙盖层岩土体产生破裂、位移形成塌陷。 人为的爆破和车辆振动,也可造成洞隙顶板的塌落
塌陷的周期性:在引发源稳定不变(如排水降深稳定)的情 况下,受气象水文因素的影响。塌陷作用随其周期性变化而作强 弱波动,如一年中的雨季春耕泡田季节,塌陷作用强烈,塌陷数 量多而集中,其它季节塌陷作用减弱,数量减少。在一个轮回中 这种波动随着塌陷发展逐渐向外围扩展,其幅度逐渐减弱以至消 失。在引发源发生变化(如排水降深加大),塌陷作用将再次复活 并向外围扩展,开始一个新的轮回,再次出现新的周期性波动, 但其波动幅度较前一轮回减弱,呈螺旋式发展。
2.地面开裂:在土洞扩展到一定程度而尚未塌陷前,往往首 先在地面出现裂缝,这些裂缝大都是弧形断续展布,具拉张特征, 有时有多条裂缝是平行交错分布。裂缝进一步发展形成环状裂缝, 且宽度加大,有时内侧下错形成小的错台。这些环状裂缝往往是 塌陷坑口位置的表征。此外,在塌陷坑外侧周边还可出现弧形的 裂缝。在塌陷坑形成后引起坑壁的坍塌。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李术才,石少帅,李利平,等. 三峡库区典型岩溶隧道突涌水灾害防治与应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2(9): 1887-1896.
[11]许振浩,李术才,李利平,等. 一种典型的岩溶隧道衬砌压裂突水灾害成因与防治[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2(7): 13961404. [12]李利平,李术才,陈军,等. 基于岩溶突涌水风险评价的隧道施工许可机制及其应用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2(7): 1345-1355. [13]罗炳佳,杨胜元,罗维,等. 岩溶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分析——以贵阳市某加油站为例[J]. 地球学报, 2014, 32(2): 255-261. [14]邹胜章,李录娟,卢海平,等. 岩溶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方法[J]. 地球学报, 2014, 32(2): 262-268. [15]许振浩,李术才,李利平,等.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岩溶隧道突水突泥风险评估[J]. 岩土力学, 2011, 32(6): 1757-1766. [16]李利平,李术才,张庆松. 岩溶地区隧道裂隙水突出力学机制研究[J]. 岩土力学, 2010, 32(2): 523-528.
研究热点
岩溶隧道地质灾害超前预测预警模型 研究 岩溶地表塌陷机理与应对措施研究
岩溶山区石漠化问题研究
岩溶地下水污染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滨,李治广,董昕,陈立. 岩溶塌陷的致塌力学模型研究——以泰安市东羊娄岩溶塌陷为例[J]. 自然灾害学报,2011,04:119-125. [2]邓启江,李星宇,吕琼,李坚峰. 昆明市岩溶塌陷发育特征和防治措施[J]. 中国岩溶,2009,01:23-29. [3]张丽芬,曾夏生,姚运生,廖武林. 我国岩溶塌陷研究综述[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7,03:126-130. [4]林传年,李利平,韩行瑞. 复杂岩溶地区隧道涌水预测方法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32(7): 1469-1476. [5]雷金山. 广州地铁隐伏型岩溶地基稳定性分析及充填处理技术研究[D]. [出版地不详]: 中南大学, 2014. [6]赵文智,沈安江,潘文庆,等. 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类型研究及对勘探的指导意义——以塔里木盆地岩溶储层为例[J]. 岩石学报, 2013, 32(9): 3213-3222. [7]周宗青,李术才,李利平,等. 岩溶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及其工程应用[J]. 岩土力学, 2013, 32(3): 818-826. [8]卢平. 风险岩溶隧道地质灾害评价与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 [出版地不详]: 成都理工大学, 2014. [9]熊平生,袁道先,谢世友. 我国南方岩溶山区石漠化基本问题研究进展[J]. 中国岩溶, 2010, 32(4): 355-362.
地貌特征
大的地貌形态:峰丛;峰林;孤峰;溶蚀平原;干谷 石林、石笋、峰林、孤峰
地表形态
溶沟、落水洞、漏斗
地下形态:溶洞、溶隙、暗河
岩溶形成基本条件:
具有可溶性的岩石; 具有溶蚀能力的水; 具有良好的水循环交替条件。
水循环交替条件是其中最活跃
的因素。
岩溶地质灾害
岩溶地表塌陷 岩溶隧道灾害
岩溶突涌水
岩溶突涌水已成为岩溶地区隧道施工中主 要地质灾害之一。岩溶隧道突水一直被认 为是世界性的难题,灾害一旦发生,轻则 淹没隧道、施工中断,重则造成重大的人 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甚至有些工程被迫停 建或改线。
防治措施:预防为主
风险控制手段:
(模糊数学方法)
(1)勘察初期评估 (2)设计阶段预评估 (3)施工阶段动态评估
岩溶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科学与工程 程辉
1
岩溶的概述
2 岩溶地表塌陷 3 岩溶隧道地质灾害 4 岩溶灾害防治
5
参考文献
概述:
岩溶即喀斯特(KARST),是水对可溶性岩 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 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 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 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 地貌,称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
形态特征
岩溶塌陷的平面形态具有圆形、椭 园形、长条形及不规则形等,主要 与下伏岩溶洞隙的开口形状及其上 复岩、土体的性质在乎面上分布的 均一性有关。其剖面形态具有坛状、 井状、漏斗状、碟状及不规则状等, 主要与塌层的性质有关,粘性土层 塌陷多呈坛状或井状,砂土层塌陷 多具漏斗状,松散土层塌陷常呈碟 状,基岩塌陷剖面常呈不规则的梯 状。
超前导洞素描法 地质素描法 正洞工作面素描法 地质分析法 地下地质构造与地表构造相关性分析法 地质作图法 地下水观测法 TSP 法 R24 浅层数字地震仪法 地震波法 负视速度法 TRT 法 多波工程地震仪法 波法 电磁波法:地质雷达法 地质超前预测预报方法 HSP 法 声波法 物探法 CT 法 场法:红外线探水仪法 电阻率法:高密度电阻率法 超前深孔钻探法(30~100m) 超前水平钻探法 超前浅孔钻探法(5~6m) 超前导洞法
工程措施
当区段内已发生岩溶塌陷或是存在岩溶塌陷隐患时, 可采取消除或改变形成岩溶塌陷条件、影响因素的工程 措施进行防治,主要包括防渗封闭、结构物跨越和地下 加固处理等。
(1)防渗封闭。包括地面回填、夯实、排水、水泥土 封闭、隔水土工布封闭、氯丁橡胶板防水等方法。 (2)结构物跨越。从结构形式来看,跨越可分为桥跨、 梁跨、板跨、拱跨等。 (3)地下加固处理。方法有压浆、强夯、旋喷、锚杆、 锚桩、换填碎石、桩基、钻孔充气等多种方法,可根 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岩溶隧道地质灾害
施工期:(施工揭露的岩溶影响)
(1)充填物(水、泥、沙)突涌 (2)隧道顶板塌陷
长期:(隐伏溶洞的影响)
(1)引起隧道围岩弱化
(2)支护结构变形、开裂甚至失稳
岩溶隧道地质灾害
(1)溶洞的存在使地基承载力减小,增加了围岩的不稳定因 素,降低了结构的安全可靠度,溶洞顶板坍塌会造成盾构 的沉陷,带来严重后果: (2)隧道顶部溶隙与地面漏斗、地表水系相连通,贯通坍塌 可上延至地面,使地表产生较大沉降。 (3)隧洞切穿岩溶有压管流通道或暗河出现突水,涌水将洞 内堆积物携出造成突泥、淹井等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4)地下洞体的存在使隧洞部分悬空,隧道底部溶洞充填物 厚度大且松软,暗河水流给隧道基底处理造成困难。 (5)洞穴堆积物松软易拥塌下沉,使洞穴周边地层产生应力 量分布,应力变化对隧道结构受力不利。 (6)富含可溶性物质的岩溶水在隧道周边流动,可侵蚀隧道 及支护结构,影响隧道的使用寿命。
塌陷机理
地下水位升降致塌 地表水下渗致塌 动荷载致塌
岩溶塌陷的形成多数情况下是多重因素复合叠加作用的结果;
防治措施
岩溶地表塌陷具有隐伏性、突发性的特点
(1)避让。当拟建工程所处地质环境条件可能产 生 岩溶塌陷时,建筑物布置时应尽可能避开岩溶塌陷 易发区(段)。 (2)合理布置地下水开采工程,调控地下水位。对于 需开采地下水的地段,要解决供水与岩溶塌陷的矛盾, 可在合理布井、分层取水、强化统一管理等方面寻 找出路。对于已出现地下水超采的地段,地下水水位 下降过快,自然补给不足以恢复地下水位时,可采用 人工回灌措施。 (3)采取措施减少地表水的下渗 。①应注意雨季前 疏通地表排水沟渠,降雨季节时刻提高警惕,加强 防范意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躲避;②加强地下输 水管线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③做好地表和 地下排水系统的防水工作,特别应加强居民厨房下 水道的防水。
岩溶地表塌陷
岩溶地面塌陷是指覆盖在溶蚀洞穴之上的 松散土体,在外动力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 生的突发性地面变形破坏,其结果多位变化形 成动水压力,在土层中产生潜蚀,下伏 溶洞提供运移空间,潜蚀形成土洞,成 拱隐伏于地下(或直接塌至地表),后 期水动力条件变化引起塌陷。 2、土洞形成条件—下伏基岩中垂直(开 口)岩溶发育(运移);上覆土层较松 散有一定厚度(成拱);水动力条件变 化大(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