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学爱情故事的比较
中西方爱情文学差异作文
中西方爱情文学差异作文《中西方爱情文学差异之我见在我看来,中西方爱情文学就像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各有各的魅力,差异可真是个有趣的事儿。
咱先说说咱中国的爱情文学。
中国爱情文学透着一股含蓄劲儿。
就像我奶奶给我讲的她和爷爷的故事,那时候男女之间可不像现在这么开放。
奶奶年轻的时候在村子里算是长得标致的,爷爷对奶奶有好感,也不直接说。
每次爷爷从自家田里摘了新鲜的果蔬,就会故意路过奶奶家门口,大声跟旁人说些自家收成好的话,眼睛却时不时往院子里瞅着奶奶。
要是看到奶奶在院子里晾衣服或者做针线活,爷爷就会有点紧张,把手里的东西握得紧紧的。
然后把果蔬的一部分分给周围的邻居,再很“随意”地给奶奶家也留一点。
奶奶当时心里也明白爷爷的心思,但是她可不会表现出来,只是红着脸接过东西说声谢谢,转身就进屋里去了。
这在中国爱情文学里那就是含蓄情感的体现啦。
古代那些爱情诗词小说里的爱情,大多也是这种欲说还休。
就说《红楼梦》里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之间的感情全在眉眼之间、举手投足之中。
黛玉呢,心里对宝玉是有万般情谊,可就是不直接说出口,总是借着诗呀、一些小情绪呀来表达。
宝玉对黛玉也是,含含糊糊的。
两人老是互相试探,今儿个使个小性子,明儿个闹个小别扭,这感情就像在云雾里一样。
像王熙凤那样直爽泼辣的风格在中国爱情文学里是比较少见的作为爱情主人公的。
西方的爱情文学就不一样啦。
西方人的爱情就像汹涌的潮水,热烈奔放得很。
我有一个在国外留学的时候认识的朋友,他在学校参加一个聚会时,看到了一个让他心动的女孩。
男孩完全不含蓄啊,直接上去就跟女孩自我介绍,然后就开始夸赞女孩漂亮、气质好。
在聊天过程中,男孩还邀请女孩当场跳一支舞,跳舞的时候两人的距离很近,眼神里都是浓浓的热情。
这之后,男孩对女孩展开了热烈的追求,每天送花,写信,还会在女孩的必经之路上等着她,见到就大胆地表白自己的爱意。
西方文学里的爱情也是这种风格。
你看《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一见到朱丽叶就被迷得神魂颠倒,立马就诉衷肠。
论中西方的爱情观
论中西方的爱情观摘要: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人们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看待事物的方式各不相同。
人作为一个感性动物对情感的表达方式和经营方式也大不相同。
本文将浅谈中西方在爱情方面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西方、柏拉图、爱情观、等级制度、束缚爱情是人类世界最为美好的感情,古往今来,无数人为之舍生忘死!古代陆游与唐婉的悲情故事,范蠡与西施的悲惨爱情,苏东坡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至今成为千古绝唱。
近代的罗丝与杰克,他们的爱情令人向往。
同样的爱情却有着不同的结局,这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国家不同、文化范围不同、对事物的方法不同所导致的,对待爱情也是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一、中国的爱情观(一)历史上,中国人对待爱情的观念与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中关于爱情的经典绝句,充分表明了古代中国人对爱情的向往,对纯真爱情的期盼与执着。
但是,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及习俗极大的约束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
在古代,中国的嫁娶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少去了这些繁文缛节,男女双方的结合就是私定终身,是会被当时的人所唾弃的。
男女双方没有自主选择对方的权利,在结合之前甚至都没有见面的机会,就更别说他们之间存在爱情了。
古代的中国是极端的男权社会,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
妻子和丈夫的关系没有亲密和互助而言,而是上级对下级的一种从属关系,女子出嫁到夫家也可以说就是一个机器,一个工具,没有自由,更何谈爱情。
当然,中国古代也有令人向往的经典爱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为爱化蝶的凄美爱情至今使人赞不绝口,曾有诗写到:“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
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爱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
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蝶,翩翩花丛来。
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在古代,美好的爱情总是被无情的拆散,因为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受低级制度的制约,他们讲究的是“门当户对”。
浅谈中西方爱情观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爱情观的差异——以《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牧丹亭》为例摘要:中西方传统爱情观有着极大的不同,这在东西方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罗密欧与朱丽叶》《牡丹亭》这两个文本渗透了东西方爱情观差异。
比较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特别是爱情观。
关键词:东西方爱情观差异文化由于地域文化、历史情况的不同,东西方爱情观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虽同为感人至深的爱情传奇,但却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不能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更凄美,也不能说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更动听。
因为两对年轻人都是爱情的执著追求者。
只是他们在爱情观上有一定的差异。
一、热情自由与含蓄委婉1.1主题表达《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写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作品。
反映的是追求自由与解放的时代主题,表现人性的光辉。
所以,莎士比亚在主题的表达上直接而有力。
通过剧中人物的对白,表现了爱情的伟大与神圣。
“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击进去吧!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这是罗密欧义无返顾地走向死亡前,所表述的最后的心声。
莎士比亚运用“爱情的悲诗”,使文中结尾部分的死闪耀着人性的灵光,回响着浪漫的旋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改造了现实生活的定式,产生了摧枯拉朽的作用,使未来生活在两个世仇家庭的青年人不会再重蹈他们的命运。
他们用年轻的生命预示了充满希望的明天,《罗密欧与朱丽叶》无愧于文艺复兴晚期一部洋溢着青春朝气的“乐观主义的悲剧”。
《牡丹亭》则完全不同。
中国的传统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比起罗密欧和朱丽叶则经历了很大的波折,从生到死,然后起死回生。
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从内容来说,《牡丹亭》表现的还是古老的“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不过,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内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宣扬的理学、礼教。
中西方爱情悲剧比较研究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比较研究——浅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王秀丽(济南大学文学院,山东250022)摘要: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中西悲剧的比较在近代的文学研究中特别引人注目。
文章着眼爱情悲剧观,选取《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中西方经典爱情悲剧,从两部作品的内容入手,探究两部作品的内在差异性,以此来分析中西方爱情悲剧观的差异及成因。
关键词:中西方;爱情悲剧;比较;成因自古以来,爱情便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中西方爱情悲剧的代表作之一,阐述了中西方的爱情悲剧观,我们从作品的异同来进行研究。
一、相同点(一)、主题思想首先,两者都表现了对爱情的描写和赞美。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描写了两个年轻人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相互殉情的过程,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对这种纯洁、美好爱情的坚持不解的追求。
正是这种有魅力的爱情,才使两部作品源远流长。
其次,两部作品都从不同的方面提到了对女性的同情和赞美。
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英台是美丽、善良、善良并且忠贞的女子形象化身,但是面对封建礼教下的婚姻制度,即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无计可施。
虽然真心相爱,但最后只能死后团圆。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是个大胆、热情并且忠于爱情的女子,对于两人的爱情,她大胆的去追求,守护。
但是两个家族的仇恨却使两人的爱情化为泡影,突如其来的失误使朱丽叶不得不殉情而去。
最后,两部作品都展现了反封建的进步主题。
梁祝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门阀制度森严。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恋情,尤其是最后的化蝶,便是反封建礼教的最好的证明。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作品,当时是西方封建制度瓦解的时期。
故事中,面对两个家族的仇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追求以及后来的殉情结合,都是对封建制度抹杀人的意愿的一种反抗。
因此,造成悲剧的不是两个家族,而是两种道德力量:一种是残忍、报负和复仇;另一种是爱情、友谊和和谐的文艺复兴精神。
中西爱情悲剧意识比较——以《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为例
085爱情是人类最为强烈的一种感情,爱情悲剧这种艺术对人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
中外文学作品中关于爱情悲剧的有很多,比如大众比较熟悉的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很多学者对这两部作品研究较多。
今天我们从悲剧意识方面来研究另外两部中西方的爱情悲剧作品《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
这两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反映了当时社会在婚姻方面的狭隘思想给年轻人带来的伤害。
但是中西方文学作品在表达爱情悲剧时又存在着一定的不同,这些不同体现在各个方面。
一、关于《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的简介《孔雀东南飞》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以诗歌的形式、简短的篇幅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同时它作为乐府诗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这部文学作品虽然没有明确的作者,但是内容却取材于现实的婚姻悲剧。
全诗仅用1700余字就为读者呈现了多个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情节内容。
在这首诗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焦仲卿和刘兰芝两人的被迫分离以及双双自杀的悲剧,还可以看到焦母的顽固不化和刘兄的蛮横无理。
文章结尾为我们呈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蝶的画面,通过这种神话形式寄托了人们对自由恋爱的追求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渴望[1]。
《阴谋与爱情》这部文学作品主要围绕着宰相瓦尔特的儿子费迪南和平民乐师米勒的女儿露易丝之间的爱情悲剧而写。
作者通过这个爱情悲剧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特别是上层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生活场景。
从中我们发现这部西方爱情悲剧作品既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又具有地域特征。
在这出爱情悲剧中除了当事人费迪南和露易丝外,还有两类人参与其中,一种是与当事人有感情联系的,比如米尔佛特夫人和伍而牧;一种是与这场爱情有利益关系的,比如宰相瓦尔特和平民乐师米勒夫妇 。
费迪南和露易丝在外界的种种干扰之下最终双双赴死,选择这种方式在一起。
二、《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两部作品的相似性《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这两部作品之所以打动人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出于对爱情的执着而选择以极端的方式去反抗当时的社会。
中外爱情悲剧的文化差异比较
中外爱情悲剧的文化差异比较摘要】爱情悲剧的认知和欣赏古今同理,中外同心,但是在中西之间存在明显差别,本文对汉乐府民歌的《孔雀东南飞》与莎士比亚的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作品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寻找作为爱情悲剧的文化共同因素,也探讨分析中外对爱情悲剧成因和人物性格认知偏向的不同。
【关键词】爱情悲剧文化差异比较一、两部作品简介《罗密欧与朱丽叶》,英文原名为The Most Excellent and Lamentable Tragedy of Romeo and Juliet,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著名的正剧,因其知名度而常被误称为莎翁四大悲剧之一。
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悲剧故事并不是莎士比亚的原创,而是改编自阿瑟·布卢克(Arthur Broke)1562年的小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历史》,另一说法是改编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家马泰奥·班戴洛(1480?-1561)创作的一部真实故事小说。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被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D婚姻悲剧。
两部作品虽然时隔千年,地阻万里,但都是基于人口传诵的爱情悲剧创作出的文学作品,非常适合用来探讨中外对爱情悲剧的文化认同和差异,以下比较为了表达方便,两部作品将简称为《罗》和《孔》。
二、中外爱情悲剧认知的相同点(一)双方殉情。
这是中外爱情悲剧文化的共同基础,美满的一对无法结合而选择共同死亡。
《罗》剧叙述了一对青年恋人罗密欧和朱丽叶在舞会上一见钟情,私自完婚,然而却因两家是世仇而无法结合,最终为追求自由爱情而双双殉情。
《孔》诗叙述了汉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其妻刘兰芝恩爱相处,却被焦母活活拆散,最后在刘兄的逼迫下一同走上了绝路。
(二)广泛同情和惋惜,两部作品都以青年恋人双双殉情为代价换来两家的悔悟与和好。
《罗》剧中面对悲惨的场面,两家世仇在亲王的训导下双双悔悟,罗密欧的父亲蒙太古说:“我要用纯金替她铸一座像,只要维洛那一天不改变它的名称,任何一尊都不会比忠贞的朱丽叶那一座更为卓越。
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悲剧对比看中西方爱情观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流传久远的两部爱情悲剧,一部出自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之手,一部被列入中国民间文学四大悲剧,分别在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土壤生根并开枝散叶,以它们独特的魅力而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当我们仔细考量中西这两部享誉世界文苑的悲剧之时,即可发现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异同之处。
第一个交叉点:爱情国度的自由追求爱情是幸福的起点,是生命的延续,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常见的主题。
两部作品故事的发生就都是因为男女主人公的自由恋爱。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作为世仇家族双方的子女,结合的可能性已经几乎为零,再加上提伯尔特被罗密欧杀死,可谓仇上加仇。
两人的爱情虽面临层层的阻碍,双方的爱情却没有因此停止蔓延。
相反,面对罗密欧被放逐,父母的反对逼迫和乳媪的态度转变,朱丽叶先是痛骂乳媪,然后喝“毒药”拒婚,爱情的力量使他们经受住了可怕的考验,并通过朱丽叶窗下的互诉衷肠、劳伦斯神父寺院里的秘密婚礼、朱丽叶喝毒药装死和双方一起殉情等种种途径去跨越这些障碍,来实现自己对爱情的追求。
《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祝经过草桥结拜、书馆谈心、十八相送、楼台会,双方的爱情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但当爱情面对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的传统、祝父的反对、马家的财势和官官相护的现实等诸多因素阻挠的情况下,通过玉扇坠两人私定终生,祝英台的避婚、骂媒、哭坟,梁山伯相思病亡到最后的哭坟合葬,自由恋爱的两人最终也在“化蝶”这一神话情节中追求到自己渴望的爱情。
情之所起是一往而深。
通过比照,两部作品为爱情而进行,为爱情而抛开一切、不懈追求努力追求的情节,可以说完全是在同一条轨道上活动,并以此形成了二者的第一个交叉点。
第二个交叉点:青春生命的绝唱如果说作为两部作品的第一个交叉点是男女主人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故事进行的话,那么男女主人公的双双殉情作为两部作品的共同结果,则形成中西这两部著名悲剧的第二个交叉点。
当罗密欧看着“死去”的朱丽叶而喝下毒药倒在她身边后,“复活”的朱丽叶也毅然用短剑来结束自己年轻生命,和罗密欧拥抱着爱情一起升入天国。
中外爱情文学异同
中外爱情文学异同之我见众所周知,西方人重视恋爱,有“恋爱至上”的标语。
在西方人眼中,爱情是人生的至乐。
人生如果没有了爱情,那就失去了无限的趣味。
爱情构成了西方人整个生活和生命的全部。
他们认为爱情就是一切,追求一次真正的爱情,会使人的灵魂得以净化,道德得以升华。
我们中国人也追求爱情,但是我们的爱情永远显得那么含蓄,那么安静。
中国人不会很刻意地去轰动地追求爱情,中国人总是相信着爱情是缘分牵引着的,总是含情脉脉地给彼此厮守终身的承诺。
这种爱情让人觉得婉约,让人有淡淡的感动。
正是因为爱情是时代不变的主题,所以古今中外也诞生了一位位爱情的诗人,他们用美丽的语言来诠释爱情的真谛,向世人表达爱情的美丽。
西方的费尔巴哈说过:“爱情,就是要成为一个人。
”莎士比亚也曾说过:“一个人明明知道沉迷在爱情里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可是,在讥笑他人的浅薄无聊以后,偏偏会自己打自己的耳光,照样陷入爱情温柔的怀抱。
”歌德更是说过:“在爱情中,最宝贵的不是占有,而是彼此的尊重与爱慕。
”中国的孟子说:“食色,性也”。
林语堂:“一个没有孩子的妻子就是情妇,而一个有孩的情妇就是妻子”。
傅雷也说过:“要找永久的伴侣,也得多用理智考虑,勿被感情蒙蔽。
情人的眼光一结婚就会变,变得你自己部不相信,事先要不想到这一着,必招来无穷的痛苦”。
老舍也感慨到:“爱情要是没有苦味。
甜蜜从何处领略?爱情要是没有眼泪,笑声从何处飞来”。
没有错,在中西方人们的爱情文学宝典里,爱情都是神秘的,宝贵的,必要的。
没有它,世界上只有一片枯草,一带黄沙。
人们得不到恋爱的自由,一切的自由都是假的,爱情是上天赋予的最好的礼物。
当然中西方的各自文学对爱情的诠释也体现出了不同的文化差异。
首先,西方文学对于爱情的描述,习惯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而我们中国则不然,喜欢采用“浪漫主义”的完美方式谢幕。
具体的说,在文学史上值得称颂的坚贞爱情在东方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西方就数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了。
中西方爱情文学差异作文
中西方爱情文学差异作文《中西方爱情文学差异之我见一提到爱情文学,那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
在中国的爱情文学里啊,就像那娓娓道来的涓涓细流,细腻得很。
我就记得我小时候看《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故事,可算是印象深刻了。
故事里那祝英台女扮男装去求学,路上碰到了梁山伯。
这两人一路走一路相处,从开始仅仅是同窗情谊,慢慢生出了爱情。
他们之间的爱情啊,那是含蓄得很。
就比如说,他们会一起读书写字,互相探讨学问,偶尔的眼神交汇里有着一些别样的情愫。
但是这种情愫谁也不明说,就藏在那心里。
梁山伯一直到最后都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娃子呢。
像这种中国式爱情文学的含蓄,在生活中的体现也是有的。
我表哥,他就是个很含蓄的人。
他喜欢一个姑娘,也不直接说,就老是偷偷帮人家姑娘做事。
姑娘的自行车坏了,他悄悄地给修好;姑娘想要看的书,他找遍了整个书店去买来,然后借故给姑娘。
可是就憋着一句话不说,那姑娘其实也有点意思,但是大家就这么耗着,就跟梁山伯祝英台似的,谁也不先捅破那层窗户纸。
再看西方的爱情文学,就像一阵狂风暴雨,激情四射。
我刚读《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时候就被惊到了。
罗密欧在舞会上一眼就看中了朱丽叶,那可真是一见钟情。
然后就开始大胆地追求,什么甜言蜜语都来了,根本不管两家是世仇。
他看到朱丽叶在阳台上的时候,直接就表白了,那台词真肉麻,咱中国人可不好意思这么直白呢。
这种西方爱情文学里的直白,就像我一个朋友出国有一回去参加一个派对。
有个外国小伙子看到一个女孩,毫不犹豫地就走过去邀请跳舞,在跳舞过程中还不停地夸赞女孩美丽迷人,说什么他的心被女孩的眼神点燃了之类的。
从中国和西方这两类爱情文学里看,这个差别可太明显了。
中国爱情文学大多离不开家族、社会环境的牵扯。
像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不是因为家族不同意他们在一起,才导致了悲剧嘛。
家里的长辈看重门第啊、名声啊之类的。
而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家族仇恨阻碍,但和中国的家族观念又有不同。
西方家族好像更多是一种利益和荣誉的对抗,而中国家族更讲究那种传统的伦理道德和规矩。
一部西方文学作品和一部中国文学作品进行平行性研究分析
一部西方文学作品和一部中国文学作品进行平行性研究分析西方著名作家哈姆雷特震世之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东方绝美爱情故事代表《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部东西方作品相隔数百年,相离万里,同样是描写男女主角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样是以男女主角为爱失去生命的悲剧为结局的同时,在许多同质表现下细细分析却可以发现两者存在的表现手法、人物形象特征、情节描写等等方面有许多差异。
本文就差异性和相似性入手,略作分析。
1、作品人物性格特征的差異性这两部作品的男女主角性格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西方作品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展现出了敢于表达自己情感,勇往直前,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形象,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热情与爱,两者之间的爱情充满了浓浓的浪漫主义色彩,敢于冲破世俗的枷锁。
这与当时作品所处在的文艺复兴时期追求自由、平等、人权等思想是息息相关的。
而相反的,东方作品下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性格特征是含蓄的,内敛的,相比于浪漫的罗密欧而言,梁山伯显得木讷,连同窗三年都未曾发现身边的祝英台是女扮男装之身,而祝英台虽与梁山伯互相爱恋,却始终摆脱不了封建礼教下家族的束缚,最终还是服从于家族,下嫁他人,梁山伯深知自己的地位配不上所爱之人后抑郁而终。
二人之间为爱抗争其过程更加迂回曲折,充满了挣扎与妥协,服从于反抗。
这也体现了作品背后的时代性,处于封建社会,男女情感表露极为含蓄,这与直接浓烈的西方男女情感大相径庭。
2、文学作品美学意象的差异性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光明”这个词贯穿全文反复出现,太阳照射下灿烂的光芒实质上就是代表了男女主角之间炙热的爱情,而光明最终会战胜死亡也暗示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爱情会战胜周围的黑暗。
作品美学意象上选择了光、星星等充满积极特征的事物,体现了西方对爱情等积极乐观的态度。
而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故事最后的情节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化为两只白色的蝴蝶,最后以这种方式如影相随,越飞越远。
蝴蝶这一意向实质上是自由的化身,表达了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而这意向也充满了东方的诗情画意,把蝴蝶纳入到爱情的象征当中。
中西方爱情悲剧之比较以《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中西方爱情悲剧之比较以《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一、本文概述爱情,作为人类情感中最为深沉且复杂的一种,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成为了文学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主题之一。
尽管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大相径庭,但爱情的力量却总能在不同的故事中引发共鸣。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中西方两部经典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来探讨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共性与差异。
两部作品都以悲剧结尾,展现了爱情在社会束缚和个人命运之间的冲突与挣扎,成为了各自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文化背景、悲剧成因、表现手法以及悲剧意义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深化对中西方爱情悲剧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爱情悲剧的共同点,还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各自文化中的独特之处,从而丰富我们对爱情这一永恒主题的理解。
二、背景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爱情悲剧虽然跨越了东西方的文化界限,但它们所根植的社会背景却各具特色,为这两部作品的情感深度和悲剧色彩提供了独特的土壤。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发生在中国的古代社会,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那个时代,封建礼教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婚姻往往是由父母和家族来安排的,个人的情感和意愿往往被忽视或压抑。
在这样的背景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就显得尤为珍贵和悲壮。
他们两人虽然情深意重,但却无法抗拒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巨大压力,最终选择了殉情。
他们的爱情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和压迫的写照。
相比之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则发生在欧洲从中世纪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社会变革带来了许多新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人们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也开始发生变化。
尽管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仍然面临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阻碍,但他们更加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敢于反抗权威和传统。
他们的爱情悲剧更多地体现了人性的冲突和矛盾,以及个人在追求幸福时所面临的困境和无奈。
探讨《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呈现出的文化异同点
探讨《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呈现出的文化异同点【摘要】《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两部代表性的爱情文学作品,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爱情故事。
本文将通过剧情异同比较、人物性格对比、文化价值体现、表现形式对比和情感色彩对比来探讨这两部作品之间的一些文化异同点。
在剧情方面,《罗密欧与朱丽叶》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而《梁山伯与祝英台》则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思之情。
人物性格上,罗密欧与朱丽叶表现出的激情与悲剧比较突出,而梁山伯与祝英台则更着重于传统的忠贞与坚贞。
在文化价值体现、表现形式和情感色彩等方面也有诸多差异。
通过对这些异同点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爱情观念,以及文学作品在文化传承与碰撞、艺术表现手法差异以及文学作品的价值与影响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文化异同点、剧情、人物性格、文化价值、表现形式、情感色彩、文化传承、艺术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价值。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世界文学史上两部不朽的爱情经典,它们分别代表了西方和东方文化传统中最引人注目的爱情故事。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两个年轻人因宗族仇恨而命运悲剧般相爱相杀的故事,展现了爱情的悲壮与浪漫。
而《梁山伯与祝英台》则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描写了两个青梅竹马、相互深爱却最终因命运的安排无法在一起的爱情故事,讴歌了爱情的纯真和坚贞。
这两部作品在情感的传达、文化的表达、表现形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异同点,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爱情观念、文学风格和艺术表现等方面的差异。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跨文化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推动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文化繁荣与发展。
2. 正文2.1 剧情异同比较《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部文学作品都是经典的爱情故事,各具特色。
中西方爱情悲剧文学作品的区别作文
中西方爱情悲剧文学作品的区别作文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在文学的世界里绽放出无数凄美而动人的花朵。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都不乏爱情悲剧的身影,但它们却有着诸多显著的区别。
先来说说咱们中国的爱情悲剧文学作品。
就拿来说吧,那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和梁山伯同窗数载,暗生情愫。
可在那个封建礼教束缚严重的时代,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祝家压根瞧不上梁山伯的家境,强行把祝英台许配给了马文才。
梁山伯得知后,郁郁而终。
祝英台在出嫁途中,路过梁山伯的墓前,那墓竟然神奇地裂开了,祝英台毫不犹豫地跳了进去,随后两人化作了一对蝴蝶,双宿双飞。
这里面的爱情,充满了无奈和隐忍。
祝英台在面对家族的压力时,虽然也有反抗,但更多的是默默承受。
她的内心想必是痛苦万分的,一边是深爱的梁山伯,一边是无法违背的家族。
而梁山伯呢,也是个温文尔雅的书生,没有那种激烈的反抗,只是把这份爱深深地埋在心底,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中国的爱情悲剧,往往受到社会制度、家庭伦理的重重制约。
像里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也是因为婆婆的刁难,被迫分离,最终双双殉情。
在这些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似乎总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左右,他们的反抗显得那么微弱,却又那么坚定。
再看看西方的爱情悲剧文学作品,那可是经典中的经典。
罗密欧和朱丽叶在舞会上一见钟情,迅速坠入爱河。
可他们两家却是世仇,这爱情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巨大的阻碍。
但他们可不像中国的爱情悲剧主人公那样含蓄隐忍,罗密欧为了朱丽叶,敢和家族对抗,朱丽叶甚至假死来逃避婚姻。
他们的爱情热烈而奔放,充满了激情和冲动。
西方的爱情悲剧,更多地强调个人的情感和意志。
主人公们会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勇敢地去追求,去抗争。
他们不会被传统和社会的枷锁束缚住,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捍卫自己的爱情。
比如说,玛格丽特身为一个交际花,却爱上了阿尔芒。
尽管她知道这段爱情不会被世人所接受,可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
阿尔芒的嫉妒和误会,让玛格丽特身心憔悴,但她依然深爱着阿尔芒,直到生命的尽头。
中外文学中的爱情观比较分析
中外文学中的爱情观比较分析爱情是一个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而文学作为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之一,承载着无数关于爱情的故事。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对爱情的诠释和描绘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比较分析中外文学中的爱情观,探讨其差异和共同点。
一、爱情的起源和发展无论中外文学,爱情的起源都与人类的封建社会和宗教信仰密切相关。
例如西方文学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的是一对年轻情侣,他们的爱情超越了两个家族之间的仇恨与分歧,但最终以双双牺牲告终。
而中国文学中的《红楼梦》,则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下的宫廷爱情。
然而,中外文学中对于爱情的描绘方式略有差异。
中西方文学通常对于爱情有不同的期许。
在中西方文学中,爱情是一个人生完整性的一部分,是人们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文学作品更注重家庭、亲情以及社会责任,而西方文学则更强调个人的追求和情感自由。
二、爱情的表达形式中外文学中对于爱情的表达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文学通常更加开放和直接,情感表达也更自由。
例如浪漫主义文学中的情诗,透过唯美的文字形容描绘爱情的美好和激情。
而中国文学则更偏向隐晦和含蓄,以意境丰富的诗歌和细腻的叙事手法,表达出爱情的深邃和复杂。
此外,中外文学也在爱情的表达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文学较多地以男女主人公个体情感为切入点,强调个人的情感追寻和自我表达。
而中国文学则更注重爱情的群体性和团体荣誉感。
例如《红楼梦》中的复杂情感纠缠和人物群像描写,凸显了封建社会下的爱情关系的复杂性。
三、爱情观的差异和共同点中外文学中的爱情观既存在差异,也存在共同点。
差异体现在对于爱情的定义、期许和表达方式上。
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对于爱情的诠释和体验也会有所不同。
然而,中外文学中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反思存在共同点。
爱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无论是中文学还是西方文学,都有追求真爱、执着忠诚等共通的主题。
从现代角度看,中外文学中的爱情观也在相互融合和影响。
中西文学比较分析
中西悲剧审美差异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比较研究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生活在人类历史的同一时代,都是十六世纪最伟大的戏剧家。
汤显祖的代表作品《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米欧与朱丽叶》被称为中西方戏剧史上最绚丽的两朵奇葩,绽放在几百年的艺术舞台上。
两部巨著描述的都是一对青年男女为追求自己的爱情而做的一系列抗争。
两部诞生在不同历史土壤和文化土壤中的作品,在许多方面有着众多相似之处,诠释着人类共同美好情感;同时也存在着差异,折射出中西文化在诸多方面的不同。
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研究《牡丹亭》和《罗米欧与朱丽叶》的学者众多,在这些学者和专家当中,更多人仅单独就某一作品进行研究,做二者比较研究者相对较少.做比较研究者多侧重爱情故事、哲学思想、艺术形式或舞台技巧等不同角度。
从中西方审美文化差异和审美心理差异角度研究者和作品明显不足。
笔者力图通过研究两部巨著,透视和折射中西方审美文化差异和审美心理差异。
这一研究对我们理解和研究中西方戏剧文化,进行中西方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从三个方面探讨两部作品中反映出的中西方不同的审美文化。
一方面,通过比较得出东西方具有审美价值取向差异.西方追求人性至上,而东方则崇尚礼理至上;在悲剧人物的选择方面,西方悲剧侧重于高贵的英雄人物,突出主人公昂扬的斗志,东方悲剧侧重于地位低下的善良弱小的人物尤其是女性作为悲剧的主人公;在对美的基本观念上,西方人求真务实,他们认为悲剧的本质是美和真的体现,而东方人则追求美和善.第二方面,通过研究得出东西方审美心理差异,表现在审美意象上,同样是表达爱情悲剧,西方人常用阳台或雷、电、光等自然界中较为剧烈的意象。
东方则采用后花园、优美的亭台楼阁、牡丹、柳枝等较为温和之物作为审美意象;在对悲剧结局的期待方面,西方人追求一悲到底。
而东方人则喜欢大团圆的结局,即使是悲剧也要加上一条欢乐的尾巴。
西方的爱情悲剧受骑士精神的影响,主人公充满阳刚之气,而中国的爱情悲剧中男主人公通常是文弱书生,即才子佳人的爱情模式;在爱情表达方式上,东方爱情表达含蓄、委婉,西方则热情、奔放。
中西方爱情绝唱的对比研究——《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异同之处
婚纱摄影中消费者最要在意的是费用问题,希望大家一定要注意。
1化妆怎么收费?假睫毛多少钱?安瓶多少钱一瓶?你们会给我用几瓶?如果我不使用的话,是否可以?
2使用项链耳环收费么?
3使用假花收费么?使用真花怎么收费?是否为干净的?我可以使用几套?
4我相中其他款式的服装是否收费?多少钱?
5入册的照片是否为整幅?底片数据是否收费?给到手的是否为修整过的数据?购买套系外版权收费多少?是否洗出照片?多少寸?或者是购买多少张版权可以再入册?再入册每张照片多大?再做册子是否加钱?多少?
6.出外景的话车费谁出,去景点的门票费、拍摄费谁出,全天拍摄的话午餐费谁出,标准时多少。
7.拍摄不满意,重拍是否要收取额外费用等等。
/frame.asp
中西方爱情绝唱的对比研究——《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
密欧与朱丽叶》异同之处
作者:徐红艳, 马蕊, 张小倩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刊名:
山花
英文刊名:MOUNTAIN FLOWERS
年,卷(期):2010,(14)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4条)
1.Zhang.Congyi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estern and Chinese Cultures 2004
2.乐黛云比较文学与中国--乐黛云海外演讲录 2004
3.朱光潜悲剧心理学 1987
4.阿尼克斯特莎士比亚的重要创作 198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h201014034.aspx
授权使用:吕先竟(wfxhdx),授权号:5287118b-49e9-4684-8c25-9e6800deaafe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1日。
中西方爱情悲剧之比较
中西方爱情悲剧之比较——以《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一、自由的爱情,理想的追求是两部作品的共同主线爱情是人生永恒的话题,追求自由的爱情是人人所向往的。
因此,爱情这一主题也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两部作品故事的开端都是来自于男女主人公的自由相爱。
《罗密欧与朱丽叶》(以下.简称《罗》),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著名的正剧,因其知名度而常被误称为莎翁四大悲剧之一(实为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及哈姆雷特)。
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悲剧故事并4i是莎士比亚的原创.而是改编自阿瑟·布卢克(Arthur Broke)1562年的小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历史》。
该剧曾被多次改编,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
《罗》中,来自蒙太古家族的罗密欧在一次宿仇凯普莱特家族举办的宴会上对美丽的朱丽叶一见钟情,当即上前表达了爱慕之情。
明知有阻力,两人仍然无法抑制住爱恋,并在神父的帮助下结成了夫妻。
在一次意外中,罗密欧杀死了凯普莱特家族的提伯尔特,这使得两人的爱情面临着更大的考验。
然而朱丽叶面对父母的责难和逼迫仍然对罗密欧不离不弃,甚至为了逃避父母为她选择的婚姻而在神父的帮助下服下一种可以让人假死的毒药,以求取得与罗密欧远走高飞的机会。
阴差阳错,不知情的罗密欧误以为心上人真的离他而去,选择了与心上人一起殉情。
当朱丽叶醒来后看见服毒死去的罗密欧,1i想独活人间,拔剑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最终实现了两人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有着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的《梁》(以下简称《梁》)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一起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
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梁祝故事经中国民间流传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影响深远、家喻户晓,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梁》中,梁祝经过化装求学、草桥结拜、三年同窗、十八相送之后,两人已经难分难舍,尤其梁山伯在师母那里得知英台乃女子之后,欣喜不已。
中外佳作小说比较分析
中外佳作小说比较分析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
无论是中外的文学作品,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外优秀的小说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它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一、中外小说的不同中外小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文学风格、思想倾向、文化背景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比如,中国文学中的小说,常常围绕着爱情、家庭、历史等主题展开。
而西方文学中的小说,则更加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社会现实的揭示等方面。
这种差异的体现,很大程度上与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关。
中国文学中,道德观念和家庭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说的主题和内容。
而西方文化中,则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和经历。
因此,中外小说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决定的。
二、中国小说经典——《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杰出的小说。
它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主角,描述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和一段人生的起伏。
通过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刻画,展现了一个缀满荒诞的超脱人世的书局,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堕落和腐败。
《红楼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极高的文学价值。
它描写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大户人家的生活、情感和社会关系。
小说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生动而细腻的描写手法、独特的女性意识,以及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都使得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西方小说经典——《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是一部经典的爱情小说。
它是一部以真挚人性为主题的作品,通过对伊丽莎白·班纳特和达西先生的感情经历的描写,表现出一段充满戏剧性的情感经历,也以达到了对尊严和自由的求索。
这部小说,无论是在英国文学史上还是西方文学史上都拥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它不仅表现了19世纪初英国乡村地区的特定社会风貌,还揭示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由、尊严的追求和对女性地位的争取。
因此,它已经渐渐成为了西方文化中的经典之作,成为了一部以情感为主题的杰出文学作品。
《梁山伯祝英台》与《罗密欧朱丽叶》的比较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爱情故事自古流传,有喜有悲。
对于爱情悲剧而言,《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中西方爱情的绝唱的代表。
这两部流传久远的爱情悲剧,一部是中国民间文学四大悲剧之一,一部出自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之手。
两部作品分别在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土壤生根开枝散叶,以它们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的民间传说,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
讲述了是我国西晋时期的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
梁山伯在离家求学的途中遇女扮男装的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
在书院学习时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
三年后,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
山伯到祝家求婚遭拒绝,回家后不治身亡。
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
不久,马文才前来迎娶,英台被迫含愤上轿。
行至山伯墓前,英台下轿哭拜亡灵, 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一部悲剧作品,故事说的是两个有宿仇的家族凯普莱特与和蒙太古的子孙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爱情故事。
二人于舞会一见钟情后方知对方身份,最后二人为了在一起,朱丽叶先服假毒,醒来发现罗密欧自尽,也相继自尽。
罗密欧朱丽叶的一段悲剧结局换来了两家的消除积怨,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一段佳话。
两部作品有很多共同之处。
首先,两个爱情故事都是男女人追求的自由的爱情。
对于梁祝而言,生活于封建时代的青年男女是不允许恋爱婚姻自由的,那是一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儿女的婚姻大权都掌握在父母手中。
祝英台是一个追求自由生活和反对封建婚姻的英勇形象,具有追求婚姻自主的愿望和奋斗精神。
梁祝都处于被压迫和被统治的地位,故而梁山伯祝英台对于自由婚姻的追求是对封建礼教、包办婚姻制度的反抗,他们的的纯洁爱情故事,也表达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主的愿望与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fe at Lowood
Jane immediately makes friend with a girl called Helen Burns. • As a consequence of bad conditions, typhus breaks out. Many girls die, including Helen, Jane’s best friend • Jane stays at Lowood eight years as a pupil and then two years as a teacher.
But zhu's parents have already arranged for her to marry a man from a rich family called Ma Wencai. Liang is heartbroken when he hears the news and his health gradually deteriorates. Then he dies in office later as a county magistrate.
Comparion
The other hand, the West love story is main about cinderella (灰姑娘) married prince. the actor is better than actress.such as "Butterfly Dream," "Jane Eyre," "Gone with the Wind" and so on.the actress is beautiful and kind personality, but social status is not high.
•
Thornfield Hall
After posting an advertisement in a local paper, Jane becomes the private governess at Thornfield Hall. Her pupil is a young French girl named Adele. Thornfield Hall belongs to a Mr.Rochester,where she falls love with her empolyer,Edward Rochester.
One day, Zhu’s father asked her to return home as soon as possible. Liang accompanies his "sworn brother" for 18 miles to see her off. During the journey, Zhu hints to Liang that she is actually a woman. Before they part, Zhu reminds Liang to visit her residence later so he can propose to marry her "sister." Months later, when Liang visits Zhu, he discovers that she is actually a woman. They make a vow of "till death do us part"
On the day of Ma and Zhu's marriage, mysterious whirlwinds prevent the wedding procession from escorting the bride beyond Liang's grave. She cried loudly and sadly in front of the tomb.Yingtai who loved Liang deeply jumped into the tomb with smile before others could realize it. Zhu left the procession to pay her respects for Liang.
Jane Eyre: Introduction
Then,her time with the Rivers family at Marsh’s End(or Moor House)and Morton,where her cold clergyman---cousin St John Rivers proposes to her.
They study together for the next three years in school and Zhu gradually falls in love with Liang. Although Liang studys with Zhu every day, he is still a bookworm and fails to notice the feminine characteristics exhibited by his classmate.
But,she didn’t love her cousin. Her reunion with her lover and marriage to her beloved Rochester at his house of Ferndean
Comparion
In Chinese love story the actress is better than actor.Besides, the actress is very dedicated to protect the love. General,the actor’s economic conditions are bad, and not very strong.But he is honest and capable person, such as Liang Shangbo in "Butterfly Lovers", Dong Yong in "Angel Matches’’,Xu Xian in "White Snake" and Zhang Sheng in "The West Chamber" etc. They are not rich and powerful people.
Comparion
Chinese is stubborn.They expressed love in subtly(微妙的) words, Mainl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 plot .
However, west is romance, they expressed love in bluntly (直率的) words. Besides, they promoted the story by characters emotional vividly.
During her journey to Hangzhou, she meets Liang Shanbo, a scholar from Kuaiji (Kuàijī, present-day Shaoxing). They chat and feel a strong affinity for each other at their first meeting.
Jane’s parents died of typhus (斑疹伤寒)when she was a baby.
Jane Eyre: Introduction
When Jane tries to stand up for herself, her aunt is furious.
She calls Jane an ungrateful child and sends her away to a boarding school called Lowood.
Comparison of love story between East and West in literature
By:ZuoMing(左铭)
Content
1.Tow love stories in literature
2. Comparison of love between East and West
Ou beautiful and intelligent young woman. Although traditions of that era discourage females from going to school, Zhu manages to convince her father to allow her to attend classes in disguise as a young man.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Introduction
Jane Eyre is an orphan in 1800s England.
Mrs. Reed, her aunt, has agreed to raise her, but she and her three children treat Jane cruelly. Yet, Mrs. Reed expects Jane to be thankful.
Liang’s tomb split apart, and Zhu dived into it to join him. A pair of butterflies emerged from the tomb and flew a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