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事业与美国的比较
浅析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浅析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摘要:在现今社会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慈善事业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人们在满足自己生活上的需求后,开始注重自己精神上的需求,慈善事业也因此有了更好的发展。
而我们国家的慈善事业扎根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上,又在改革开放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发展,积累了许多珍贵的经验、以及深刻的的教训,他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成长与发展。
而现今我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其中不乏出现一些问题。
关键词:慈善事业;成长与发展;现状中国的慈善事业,有自己悠久的历史。
汉唐寺院济贫、赈灾;宋代养老扶幼事业的勃兴;元医疗救助的兴起;明清民间慈善群体。
当今国门开放以来,更是涌现出一批批为水灾、为贫困大中小学生、为贫困患者,默默从事的慈善救助热心慈善家。
从西周的民本思想、会儒家的仁义学说,到佛教、道教的因果循环、行善积德等,都充分表现出了人民的慈善意识。
慈善事业的发展顺应历史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慈善事业,它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成长与发展。
虽然它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依旧面临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我国慈善事业的现状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慈善事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六届五中全会又发出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的号召,对慈善事业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
十七大进一步加快了创建和谐社会的步伐,谋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共享改革成果已成为各阶层的共识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慈善事业提供了巨大的潜在资金来源,通过舆论宣传引导,公众的慈善价值观念进一步加强,参与慈善捐赠的公民和法人不断增加。
因此发展慈善事业的政治经济基础和法律、道德文化环境都在逐步完善。
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仍严重滞后于现实需求,存在着总体规模小、法律体系和监管体系不完善、慈善文化土壤贫瘠以及慈善组织用人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国际间慈善事业的比较分析
国际间慈善事业的比较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文明的不断进步,慈善事业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和减缓社会矛盾,各国政府和个人都参与到了慈善事业中。
本文将比较和分析一些国家慈善事业的情况。
一、美国慈善事业美国是全球慈善事业发展最成熟的国家之一。
在美国,慈善基金会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同时政府也会提供一些资金用于慈善事业。
另外,美国的企业界也很重视慈善事业,许多大公司都设立了慈善信托基金。
美国的慈善事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志愿者的数量非常多,几乎每个美国人都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参与慈善活动,这也是美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中国慈善事业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慈善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但是,在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慈善捐赠的金额也在逐年增加。
中国的慈善事业主要依赖于企业的捐赠和政府的资助。
另外,近年来,一些富豪开始将自己的财富捐赠给慈善机构,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三、德国慈善事业德国是世界慈善事业最发达的欧洲国家之一。
在德国,政府提供的慈善资金很少,而是通过税收抵扣来鼓励个人和企业进行慈善捐赠。
德国的慈善事业主要依靠个人和企业的捐资,同时,志愿者的数量也非常多。
德国的慈善事业分布比较均衡,不会像其他一些国家,慈善资金主要流向一些富裕地区。
在德国,慈善事业的主要方向是教育、文化和社会福利。
四、英国慈善事业英国的慈善事业起源于中世纪,现在已经非常发达。
英国政府十分重视公益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慈善事业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
英国的慈善事业主要是通过慈善机构来进行的,这些机构有很强的组织性和专业性。
除了政府提供的资金,英国的慈善事业还依靠企业和个人的捐赠。
另外,英国的志愿者数量也非常多,他们为慈善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五、结论总的来说,世界各国的慈善事业都在不断发展,而每个国家的慈善事业发展情况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慈善事业的发展方向上,每个国家也有自己的特点,例如,德国注重教育和文化,英国注重慈善机构的专业化和组织化。
我国与发达国家慈善事业的差异与成因分析
率 以及捐 款的免税政策对 比发达 国家有一些需要 完善的地方 。 我 国非政府 慈善组织或 团体过少 , 与对 于非 政府组织有过 严的 审批程序 也有关系 。当然 出发 角度是为 了维护稳定 , 防止 群体 ( ) 举 制 度 的 差 异 一 选 很多 国外 的敌 特组 在我 国的选举制度 中 , 所有 的政府选举 费用全部 由政府 承 性事件 以及国外敌特组织 的破坏 。近年来 , 甚至颠覆他 国国 担 。而主要发达 国家实行 多党制 , 在选举期 间各党需要大 量的 织常通过 一些慈善组织 的外衣进 行干涉他 国, 疆独” 子常受到一些基 金会的捐款 , 分 竞选 资金来 自于企 业以及私人捐献。 种政 治体 制只有在 一定 家政权 的行 为。如我 国“ 这 而这些基金会往往会有西方情报部 门的背景 。 不容否认政府 但 的政 治捐献的前提下才会存 在。 种政 治体 制无 疑实现了腐败 这 的合 法化 , 这种选举制度本身所 带来 的政治捐献在一定 程度 对来 自于 这些 民间的慈善组 织过 于严格 的审批 阻碍 了我 国慈 但 也在某种程 度上阻碍 了我 国对 上具 有一定 的示范作用 , 激发 了民众对于 捐献 的意 识 , 而这种 善事业 的发展。同时这种情况 , 于慈 善法律 制定 ,因为法律 的制定 往往要 晚于社会 发展 的速 意识从 另一个角度也保 障了慈善事业的资金来源 , 刺激 了慈善
一
出反应 , 迅速投入 大量 的人力物力进行救援 工作 。而在发 达国 家非政府 慈善组织或 团体作 为主导的作用 , 在这一方面发 达国 家就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如在 19 9 5年的阪神大地震 中, 日 本政府 在地震结 束后初 期 , 救援行 动迟缓 , 而当时 日本有数 百 万 的志愿 者 自发到灾 区救灾 , 大大 的加快 了救灾 的力度 。但 过 于依靠社会力 量也有不足之处 ,日本 政府在地震结 束后初期 , 由于对震 后情 况的估计 不足 , 出现 了诸多 的问题 , 当时 的 日本 首相更是 在观看了 电视新 闻后 才知道 了地震 的发 生 , 而不 是通 过政府 内部信息 网络 。但从 总体 来看 , 非政府的慈善组织 及团 体对 于我 国现阶段 以政府 为主导 的慈善事业 具有很 好 的补 充 作用 。 同时我们应 注意 到 , 但 与发达 国家相 比, 我国民间的慈善 力量 明显不足 。
中美企业慈善文化的差异与借鉴
中美企业慈善文化的差异与借鉴作者:曾心滢来源:《企业文化》2013年第07期摘要:发展中的大国中国与世界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在企业慈善文化上既有不少共性,也存在较大差异。
各自的文化基础不同造成中国企业慈善以“仁爱”为本,较为封闭和内敛,美国企业文化则具有开放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制度文化和所处发展阶段对两国慈善文化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企业慈善文化应继承传统文化精髓,借鉴慈善发达的美国等国家适宜的做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慈善文化快速发展之路。
关键词:慈善文化中美差异借鉴慈善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表象之一,与许多组织和个人密切相关。
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要素有慈善意识、慈善环境、慈善能力、慈善文化等多个方面,而慈善文化是慈善事业发展的“灵魂”,在慈善行为中起着决定作用。
[1]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往往也成为支撑慈善事业的主体。
不同国家民族、政制、习惯、宗教、发展历程的不同,影响到各国企业慈善文化存在差异。
中国从近代贫困状态不断发展为当今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东方大国,而西方大国美国则是从二十世纪初至今的世界经济霸主,这两个国家的企业慈善文化既有不少共性,都蕴含着一种普遍的同情、关爱和助人为乐的人道主义精神,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而两国慈善文化精髓,值得继承和发扬与彼此借鉴。
1.中美企业慈善文化的差异1.1文化基础带来的差异一是传统习惯根深蒂固。
中国企业与富豪不少不愿出手捐款,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长辈们都会把财富传给自己的嫡系子孙,而不是捐出去造福社会。
为数众多的企业家往往都是在苦难当中成长,对财富拥有和传承的欲望强烈。
中国人通常都会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着想,且以往社会保障缺失,怕自己过世后孩子吃苦,也希望自己辛苦创办的家业能由子孙后代永续经营传承下去,因此大都想留下一笔财富给自己的后代,这是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思想与惯性做法。
而美国等西方人思想较为开化,对财富由子孙永久继承和拥有的概念比较淡薄,为慈善捐献更无顾虑并形成习惯。
中美慈善事业发展的比较分析及对中国的借鉴
善机构 , 还有规模较小的社 区组 织。 () 2 公信力1 司题。我国 由于民间慈善组织准入制度 的限制 , 目前合法的慈善机构都不具 备独 立的法人地位 , 政府办慈 善的 现 象普遍存在 。这很容易造成权责不清 , 效率低下 。同时 , 现有 的许多慈善机构普遍体制陈 旧 , 管理模式和 资金运作缺乏 专业 化, 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样 , 多民间慈善组织在管理上 许 存在 着很大的漏洞 , 比如 很多慈善组织对财物 的管理非常 不透 明, 相应的慈善账 目基本 上不 对外公开 。我 国慈善资金 的使用
不 断 完善 我 国的 慈 善 事 业 , 其 突破 瓶 颈 , 使 迅速 发 展 。 【 关键 词 】 慈善 慈善 组 织 文化
一
公 信 力 慈善 主体
、
引 言
慈善事业是一种有益于社会与人群 的社会公益事业 , 是政 府主导下的社会保障体 系的一种必要 的补 充。近几年来 , 慈善 已经渗透到我们的 日常生活中。20 年汶川 大地震发生后 , 08 1 慈 善事业发展到一个高峰 ,也让更 多的人将 目光转向慈善事业 。 但是之后又出现 了各种不和谐的声音。 质疑的高潮莫过于 2 1 0 1 年 6月的郭美美事件 。该事件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有关慈善 的公 共事件 , 并且引发了公众对慈善的最大 的信 任危机 。郭美美事 件之后 ,0 8%以上 的网民表示不会再捐款给红十字会 。 民政部( 0 0 2 1 年全 国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现状报告 》 显示 , 全 国有 4 %的慈善组织 没有专门 的信 息披露办 法 ,7 2 3 %的慈善组 织没 有专人负责信 息披露 工作 ,0 9 %的公众不接 受 目前的披露 程度和方 式。我国慈善事业 的发展似乎到了一个瓶颈 期 , 接下 来如何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 , 当前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 是 所 以借鉴学 习外国之成熟经验无疑具有现实意义。美国可以说 是世界上慈 善事业最 发达的国家 , 在美 国 , 慈善事业 与市场 经 济的演进相 适应 , 它的 发展 经历了漫长 而又 曲折 的历 史 , 积 并 累了许 多经 验 , 美国慈善事 业的发展 非常成功 , 这对 我国慈 善 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中国和欧美国家在慈善捐赠方面的态度是否不同?
中国和欧美国家在慈善捐赠方面的态度是否不同?慈善捐赠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一种活动,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有了慈善捐赠的行为。
尤其是在当代,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慈善捐赠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不过,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对慈善捐赠的态度是否有所不同呢?本文将以中国和欧美国家为基础,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和介绍。
一、中国的慈善捐赠态度在中国,慈善捐赠这个词汇已经被人们所熟知,但国人对慈善捐赠的态度并不是很积极。
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人的慈善捐赠总额约为1502亿元,与美国数百亿美元相比略显微小。
首先,部分原因是受到中国媒体多年来报道的一些假慈善现象的影响较大。
这些假慈善事件不仅影响了民众对于公开透明的慈善机构的信任,也让更多的人们对于慈善的态度变得疏离与被动。
其次,慈善文化在中国尚未完全深入人心。
相较于欧美国家而言,中国尚未形成完整的慈善文化,民众对于慈善和公益的认知程度不高,且缺乏相关的法律保障,这都让人们对于捐赠行为产生不信任感。
最后,一些社会条件影响着慈善捐赠的发展。
相较于欧美国家,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不够完善,个人式慈善捐赠往往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负担。
二、欧美国家的慈善捐赠态度相较于中国,欧美国家在慈善捐赠方面态度更加积极热情。
近年来,美国2019年的慈善捐赠总额已达到49亿美元,英国慈善捐赠总额也较高。
首先,欧美国家有着完善的慈善文化和法制基础。
如果从历史角度看,欧美国家的慈善文化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慈善已经是这些国家的一种社会文化,它与国家、民众关系密切。
同时,经过不断地完善和修缮,这些国家的慈善法制已经非常健全,能够提供充足的法律保障。
其次,欧美国家对于社会福利的投入额度相对较高。
相较于中国而言,欧美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异常完善。
如果公民经济收入发生变化,相关的福利制度包括社会医疗保险、劳动保险、养老金等将会有效的减轻其中的负担。
三、总结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环境和法制背景都会影响到人们对于慈善捐赠的态度。
中西方慈善文化差异
中西方慈善文化差异作者:商琳琳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28期摘要:不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慈善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慈善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慈善组织,慈善体系,慈善文化等组成了慈善的综合有机体,而在这其中,决定慈善事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则是其文化。
比较分析中西方慈善文化的差异,有助于构建更完善的中国慈善伦理价值体系。
关键词:慈善文化;源泉;慈善观念;差异向善,为善,扬善是人类的美德,在中国以及西方国家,慈善是人们扶危济困,乐于助人的一种行为。
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由古至今,中西各国的慈善事业一直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慈善,其最根本的内涵就是对人类的热爱,通过救济,施舍,捐赠或者援助等途径为增加人类福利所做的努力,这些皆可归结为人道主义精神。
一、中西方慈善文化的源泉作为最早倡导和进行慈善事业的国家,中国的慈善事业有着悠久的传统,中国的慈善思想也是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受到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思想的影响:儒家倡导大同社会,认为人要有博爱精神;墨家主张互助互利的兼爱思想;道家信奉善恶报应,提出承负论;佛家讲求因果报应论,其基本教义就是慈悲。
虽然各个思想流派对慈善的阐述各有千秋,互不相同,但是皆推崇慈爱与行善,这些教义、思想、学说是我国慈善文化的源泉。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精神文明的支柱,对西方世界的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慈善最初的本意,就是来自基督的爱。
基督徒认为人们要互爱,人们要博爱,每一个人都应该不分亲疏远近,不分民族信仰,不分肤色阶层的爱众人,特别是对于弱势群体要特别关爱。
基督教认为亚当夏娃在伊甸园偷吃禁果,为人类埋下恶的种子,人生而有罪,因此要积极进行自我救赎,而帮助他人的慈善行为则是很重要的一个途径。
二、中西方慈善观念中国慈善观念深受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思想学说的影响,这些思想流派皆主张人们应该乐善好施,为自己积福,少行恶事,以免受到报应,遭受厄运。
但是这些学说更多的是强调行恶的恶果,如果行恶,人们会惴惴不安,但是对于行善,则更多是强调一种良心上的满足,并没有强制性的规定,人们如果行善,会提升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但是只要不行恶事,即便不行善事,或者说偶尔而为之,人们还是可以安心享受自己的生活。
中西方慈善文化的渊源比较及启示
作者简介:黄家瑶,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主任,教授。
* 国家教育部社科研究一般项目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风险治理研究!!!中西民间慈善组织的比较及启示∀(编号:06J A840014),本文系该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学术界%(双月刊)总第131期,2008.4ACADEM I C S I N CH I NANo .4Ju.l 2008中西方慈善文化的渊源比较及启示 *&黄家瑶(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上海#201620)摘#要 在中西方慈善传统中都包涵着一种爱人和互爱的普遍的道德原则,并凝聚为一个无条件的慈善道德指令和人文关怀,即每个人在追求自己幸福的同时,必须尊重他人和爱护他人;人类共同体的任何人都不应对其他成员的命运漠不关心。
中西方慈善事业发展程度的不平衡性与其慈善传统在对 爱∀这一共同价值基础的诠释及其构筑环境的差异性有关。
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比较的视角研究两种慈善传统的文化根源及其生成基础,从中汲取合理的慈善资源,形成有益的启示,必然有助于正在成长中的我国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 慈善传统;中西方差异性;启示一、中西方慈善传统在文化根源上的差异性1、中国慈善传统根源于以 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慈善∀范畴具有爱心与良知和谐统一之意。
以 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是我国慈善传统的思想根源。
儒家从人性本善的基本前提出发,把慈善动力归为人的良心良知,行善目的乃是人获得良心满足的内在需要,因而慈善是一种内省即自律,并铸成了中华民族的主要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孔子倡导 仁者爱人∀。
他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宽怀容人等视为 仁∀,认为 仁者∀应有的善念和品质是 爱人∀; 仁者∀应有的道德践履是扬善抑恶,学术界2008.4∋学术探索与人为善,利人利他。
孟子则透过爱人∀进一步揭示仁∀的内在精神!!!求善。
他提出仁,人心也∀,认为所有仁爱之行、慈善之举都发自人内心深处;人性固有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是引导人们扬善抑恶,布善祛恶的力量之源;进而把仁∀由恻隐之心的道德感情直接发展成道德行为,并使仁爱∀在慈善施于民的仁政∀中得以充分展现。
中西方NGO差异比较
中西方NGO差异比较一、题目:中西方NGO结构的差异比较分析:NGO在中西方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机构的性质和功能。
1. 中西方NGO的定义和类型差异中西方在NGO的定义和类型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
西方的NGO更加重视服务社会、制定政策、倡导公益等方面,而中国的NGO则更加注重对于少数弱势群体的援助和救助。
2. 中西方NGO的基础组织结构差异西方的NGO组织形式比较多样化,包括协会、基金会、社团、协会等等。
而中国的NGO在组织形式上主要以非营利机构和社会团体为主。
3. 中西方NGO的管理和监督体系差异西方的NGO监管机制相对完善,包括吸引资金、税收政策、媒体与公众关系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而中国的NGO则受到政府的较为严格的监管,并存在许多限制性的政策措施。
4. 中西方NGO的伦理和文化差异西方的NGO更加注重公益性质、社会责任以及道德规范。
而中国的NGO则更加注重社会公益工作的实际效果和作用,以及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合法性。
5. 中西方NGO的国际化差异西方的NGO更加注重跨国合作、规模化发展等方面的国际化战略。
而中国的NGO则更加重视和国内相关机构的合作和沟通,尤其是在政策和项目安排上。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一:美国华人义工组织美国华人义工组织在美国民间社会中处于较高的地位,这种现象在中国是不常见的。
美国华人义工组织以个人志愿者为基础,通过社交网络和社区活动等方式已经成为美国民间社会最强大的力量之一。
它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案例二:中国慈善联合会中国慈善联合会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官方认可的全国性慈善组织之一,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开展全国性慈善活动,管理和分配慈善捐助资金等。
中国慈善联合会与西方的慈善组织在组织性质、募捐方式、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
3. 案例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一个全球性的慈善组织,旨在保护全球最需要帮助的儿童。
第三讲 国外非营利组织与中国事业单位的比较[1]
5、社会异质性程度 。除了社会多元化,在 宗教、种族、语言等方面也存在异质性。 异质性国家更容易出现“政府失灵”,如: 美国、印度;同质性国家:日本、韩国。 6、宗教传统。 其一,强调慈善捐赠和做善事,解决npo的 供给问题。 其二,宗教竞争激烈的国家,还会有各种 为了吸引追随者而成立的npo组织,教育领 域组织与中国 的事业单位在概念和特征上具有很 大的相似性,从某种意义上说, 大的相似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国 外的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体现就是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
八、国外非营利组织与中国事业单 位的体制比较
非营利组织与中国事业单位体制比较
非营利组织 存在背景 组织性质 资金来源 产权基础 运作模式 经营管理 监督机制 政府角色 有限政府—市场经 济—公民社会的三元 社会结构 非政府、非营利、独 立性、志愿性 多种渠道筹资 公益产权 基于宗旨 完善的经营理念和一 系列独立的管理模式 社会监督为首 法律环境建设;政府 采购等财政支持 事业单位 全能政府、计划经济的一元社 会结构 政府管理的“单位”中的一种 政府财政拨款演化为:全额、 差额、自筹 公有产权 基于计划 免费服务和完成政府福利 行政监督 直接经营管理者
六、美国NPO的发展 美国 的发展
(一)规模 (二)分类。依照服务对象的不同,美 国的非营利组织可以分为两大类:会员 性组织和公益性组织。 (三)资金来源。美国非营利组织的收 入大部分来自服务收入和公共部门的支 持。
(四)美国非营利组织的支出。美国非营 利组织活动领域主要分为如下四大块:医 疗卫生和保健、教育科研、社会法律服务、 文艺团体。
第三,“万能”组织的能力不足问题。 第四,“圣洁”组织中的腐败问题。 第五,公益组织的“自利”问题。 一是对自己的“慷慨慈善”,表现为管 理人员的高工资和管理费用过高。二是 争取更多经费成了一些非营利组织的现 实目标。三是涉足党派政治,变成特殊 的利益集团。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慈善和公益事业有何不同?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慈善和公益事业有何不同?慈善和公益是一种社会责任和道德关怀,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通过捐赠和志愿服务向需要帮助的人和社会提供帮助和支持。
然而,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等因素影响了慈善和公益事业的形式和发展。
下面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慈善和公益事业的不同之处:一、政府角色在中国,政府在慈善和公益事业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中国政府追求“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和公益机构的壮大。
例如,国家在2008年推出了“中华慈善奖”,该奖项授予在慈善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此外,政府还建立了“中华慈善日”和“中国公益慈善行动联合会”等机构和活动,以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在美国,政府与慈善和公益事业的关系相对疏远。
在美国,政府默认了一个“市场原则”的观念,即有利可图的组织最有可能在慈善和公益领域取得成功。
因此,目前在美国大多数慈善和公益项目和活动都是由非营利组织和私人捐赠者发起和赞助的。
二、慈善和公益法规在不同的国家,慈善和公益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也存在着差异。
作为一个新兴的慈善和公益事业,中国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志愿者服务条例》等法律法规来规范慈善和志愿服务的行为,从而推动慈善和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营造支持慈善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然而,在美国,慈善和公益法规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必须在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机构注册,并需要接受来自公共监管机构的相关监管。
此外,美国对于慈善和公益活动的宣传和募集资金行为也制定了详细的法规。
三、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在中国,慈善和公益事业的公益性质刚刚开始为社会所认可,很多国人对慈善和公益事业还存在着一些误解,不认为这是一项具有社会责任和意义的工作。
因此,中国的慈善和公益事业需要在社会认知度方面不断提升,让更多人懂得、了解和支持慈善和公益事业的发展。
中西方慈善捐赠的比较研究
模 一 直 不 大 , 比较 零 散 , 有 形 成 统 一 的 慈 善 捐 赠 事 业 体 也 没 系。
组织 ,而截至 2 0 0 0年底 中国各级 各类 慈善组织合起 来只有 约 3 0个 , 0 即便 考虑 到近几 年的发展 , 以及在 中国一部 分慈 善捐赠是通过各级政府 民政部 门和其他部 门进行 的, 两者之 间的差距仍是非常巨大的。 2 . 慈善捐赠结构 比较 。中西方慈 善捐 赠差异 还鲜明地体 现在慈善捐赠 的结构上 。从慈善捐赠 的来源 结构看 , 国慈 美 善捐赠 中 7 %以上来 A个 人 ,来 自公 司的慈善 捐赠 只有约 5 5 而在 中国 , 自个人 的慈善 捐赠 不到 2 %, %; 来 0 大部分 慈善
度。
业得 以大规模 和大范 围展开 。受宗 教的影响 , 西方 国家人们 的慈善捐 赠意识一直 比较强烈 。当教会势力衰落 时 , 世俗王 权和 民间力 量结盟 , 民间慈善捐赠仍采取 支持 以及合作 的 对
态度 。
西方社 会 ,受公 民社 会传统及 现代 个人 主义思 想的影 响, 慈善捐 赠往往 是作 为“ 民的责任 ” 公 而进行 的个人行 为 ; 而在 中国, 受儒家文 化影 响 , 往往更 多强调集体的行动 , 慈善 捐赠 主要来 源于公 司而不是个 人就是 这种文化 传统 的一个
一
、
中西方 慈 善捐赠 现 状 比较
1 . 慈善捐赠规模 比较 。中西方慈善捐赠 的差异 首先体现 在慈善捐赠 的规模上 。 从绝对规模来看 ,0 0年 以来 , 国每 20 美 年 的慈善捐 赠总额都在 20 0亿美元 以上 ,0 7年突破 性地 0 20 达到 30 0亿 美元 ; 2 0 6 而 0 7年 , 中国通过政 府部 门和慈善 机 构进行的慈善捐赠总额约在 2 3亿人 民币左右 。 1 元= 2 按 美 7 . 民币元的汇率计算 ,该 年度美 国慈善捐赠 的绝对 规模 2人 是 中国的 9 倍 。从相对规模来看 ,0 7年 , 国慈善捐 赠总 8 20 美 额 占到 当年 G P的 22 %,而该年 中 国慈 善捐赠 总额不 到 D .1 G P的 00 %,美国超过 中国 2 。从慈善捐赠 的重要 中 D .9 4倍
中西慈善文化现象和渊源比较
中西慈善文化现象和渊源比较几个月前,正值盛年的比尔•盖茨,这位世界首富和微软公司主席,向全世界郑重地宣布:他将提前退休,两年内退出微软的核心舞台,把工作重心转心转向慈善事业。
在美国文化孕育下的微软,这一切都很平静。
盖茨夫妇曾经表示,他们只会给3个孩子留下数百万美元遗产,其余财产都将捐给慈善事业。
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表明,他们创造财富是为了回报社会,福荫穷人。
在他们的心目中,拥有的资本其实早已成了社会公共财富,自己只是代为保管而已。
盖茨的激流勇退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对世界慈善事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盖茨要当全职慈善家的决定,将是慈善世界的一个福音。
也许几十年后,当提起比尔•盖茨的名字时,人们想到的不再是微软和视窗,而是一个慈善家的博爱,一种在个人成功实现之后的精神追求。
比尔•盖茨的慈善之举让我们不由重温卡内基那句:“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我们追求着俗世的富贵,而富是富,贵是贵。
在财富与精神价值的追求中,如何择取,将是这个时代一个有重量的话题。
慈善也许是自由穿梭于财富与精神高度间行之有效的途径。
人类,不论是生活于东方,抑或于西方,不论生活于古代,抑或于当代,时空、地域和民族的差别,乃至文化上的差异,都不能掩盖人类的特性和需求上的一致性和所面临的基本生存问题的共通性。
而许多一致性和共通性构成了超越时空、地域和民族等界限的人类共同的价值基础。
慈善,或曰慈心善行,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至上的价值。
中、西自古以来,均有慈善的传统,也有关于慈善的论说。
各自虽在表述上不尽相同,然而义理相近,儒家讲仁爱,佛家讲慈悲,基督教讲博爱。
中国的儒家、佛家文化和欧美的基督教文化都蕴含有恒常性的理想和普遍的道德原则,给社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共同目标和统一尺度,凝聚为一个无条件的慈善的道德指令和人文关怀:每个人在追求自己幸福的同时,必须尊重他人,爱护他人;人类共同体的任何人都不应对其他成员的命运漠不关心。
当让也因中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慈善文化的渊源有差异。
探析中国慈善事业的现状与发展问题
探析中国慈善事业的现状与发展问题本文从中国慈善的现状分析,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简要的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包括完善法制、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道德压力的约束,以及监管独立等。
一、中国当代慈善的现状中国当代的慈善事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复兴与发展起来的,并还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因此它起步晚,发展比较落后。
并且是在政府的扶持下兴办,采用的是官办或半官办的管理模式。
(一)年度慈善捐赠总额。
年度慈善捐赠总额是一个国家慈善事业发展水平最直观的反映。
中国2021年的慈善捐赠总额为309亿元人民币,因汶川地震,2021年的慈善捐赠总额是达到了1070亿元人民币,但只占到GDP的0.356%,2021年中国慈善捐赠已经达到509亿元,占当年30多万亿元GDP的0.17%。
相比较而言,2021年美国慈善捐款为3140.7亿美元,占美国财政收入3万亿美元的10%。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慈善事业处于较低水平。
(二)慈善组织的数量。
慈善组织的数量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慈善事业发展水平,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年度慈善捐赠总额。
截止2021年,中国已有基金会1843个,与美国的慈善组织超过100万个相比,远远落后。
在其他发达国家,如英国,较活跃的慈善组织多达16万个,中国慈善事业水平极大地受到了慈善组织的数量的限制。
(三)慈善组织的从业人员。
在中国,据2021年统计,中国慈善组织的从业人员不到两万。
与美国相比,不足美国慈善组织从业人员的十分之一,在英国亦有60万从业人员。
比较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当代慈善事业发展现状,可以看出中国当代慈善事业水平相对较低,下面将进行分析。
二、中国当代慈善的问题(一)观念困局1、传统财富观。
中国传统的财富观主张“肥水不流外人田”,财富的继承和传承是家族非常重要的财富积累方式。
而亲人之间理所当然地认为亲人过世后的财富应当有亲属继承,而非捐赠给慈善组织。
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西方慈善观念如“裸捐”等新名词的进入,对中国传统财富观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中美慈善文化的比较与借鉴
文 化 就意 味 着 美国 市 民必 须承 担 的社 会 职责 与 义务 。美 国 是慈 善 已成 为 美 国一 百多 年富 人做 慈 善事 业 的某种 驱 动 力和信 仰 。中 国 却让 孩 子少吃 苦奋斗 。这种 教育 理念 的 事业 发展 比较完 备 的国 家之 一 , 积 累 了许 多经 验 , 这 对 当代 中 国慈 父母 不在 乎 自己吃 苦打 拼 , 善事业 的发展 具有 重要 的借鉴意 义 。 差异 , 导致 中美人对 捐款 意识的态 度差异 。
距根 源于两国 巨大的文化差异 。本 文通过 对中美慈善文化现状的 比较 , 从传统价值观 、 慈善 组织公信力和慈善 实施方法等方面 , 来探讨 中美 慈善文化 不同的原 因, 并对推进我 国慈善 文化发展提 出了几点意见。 【 关键 词】 慈善文化 ; 中关比较 ; 社会保障
中 国学者 认 为 , 慈 善文 化体 现 了健康 与财 富的 有机 结合 。财 富 主 。中 国人 民大学 郑功成 教授 曾指出 , 在 中国 , 慈善事业 由官办 , 我 的 主人 不仅 拥有 财富 的归 属权 , 而且 要积 极承 担社 会职 责并关 爱 穷 国的基 金会大 多来 源于政府 各部 。 人, 这 才能 体现 出健康 财 富的 内涵 与文 化 。而 对于 大多 数美 国人 而 3 、 父母教 育理 念的 不同 卡 内基 有句 名言 : 死后 留下 大笔财 富 的人是 可耻 的 。这 句名 言 言, 慈 善文 化 已成为 每个 公 民日常 生活 中不 可或缺 的 一部 分 。慈 善
中美慈善文化的 比较与借鉴
他 山 之 石
中美慈善文化 的比较与借鉴
郭 芳
(内蒙 古财 经大 学外 国语 学院 内蒙古 呼和 浩特 【 摘
慈善应该是富人的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一批人。
而对于这个富人阶层的争议从来没有停息过。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富人很少支持慈善事业。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的富人却很重视对慈善事业的资助。
《商业周刊》评出的世界大慈善家,大都是亿万富翁。
其中典型的是比尔·盖茨和夫人创办了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慈善基金会,并为其捐献了超过三百亿美元的财富,主要为发展中国家的穷孩子做些善事。
随着中国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富人是否应该承担社会慈善的主要责任,越来越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社会主义社会提倡的是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
中国为何没有慈善家:财富观和慈善体系得了病慈善是社会财富分配的第三种有效途径,慈善是调节两极分化的利器。
缺乏正确的财富观和慈善体系,是中国富人无法变成慈善家的根本原因。
这就是现实,在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财富分配之后,中国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基尼系数超过4%的警戒线,贫富悬殊和财富集中度上升,两极分化严重。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我们寄希望于通过提高劳动者报酬以及减少低收入人群的税收来实现更为平均的财富分配。
不过,这将是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斗。
事实上,社会财富的分配还有第三种有效途径,那就是慈善,慈善是调节两极分化的利器。
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就曾说:“捐款的真正目的还是希望借此建立一种慈善新模式,促进更多当代企业家参与慈善,并希望人人参与慈善,缓解贫富分化矛盾。
”从《辞海》等典籍对慈善的解释就能看出端倪。
《辞海》和《现代汉语大辞典》上没有“慈善家”这个词条,有一个词条叫“慈善事业”,意思是从同情、怜悯、宗教信仰出发,以金钱和物品相助或提供一些其他援助的社会事业;带有隆重的宗教和迷信,其目的是为了做好事、求好报,慈善者通常把慈善事业看作是一种施舍,它只是对少数人的一种暂时的、消极的救济,它的社会效果存在争议。
比较视野下的中西慈善理念
比较视野下的中西慈善理念作者:杜婷婷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36期摘要中国慈善组织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慈善法规创制不健全,严重阻碍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脚步。
本文指出从比较法角度论述我国慈善事业所具有的理念,分析国外慈善理念的特点,有利于塑造我国慈善文化,并可为重构我国慈善法律制度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慈善慈善理念慈善法规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289-01一、“慈善”的法律界定在西方国家,对“慈善”的定义较为明确。
如英国新《慈善法》将“慈善”的定义扩展到了十三类,除扶贫、促进教育、促进宗教和其他有益社会的目的,还有健康,业余体育等,促进人权、争端解决机制,动物福利等。
美国将“慈善”的定义明确规定在《国内税收条例》中,而在我国,立法中没有直接关于“慈善”的定义和范围,但在《公益事业捐赠法》和《信托法》中对“公益”作出了相关界定,其内容基本上与“慈善”相吻合,但围绕慈善的其他重要问题这两部法律并未作出具体规定。
二、中国慈善理念的新观点(一)第三次分配理论显然,我国慈善法制建设还没有全面跟进,但慈善理念正在不断进步,第三次分配理论在中国的适用就是其中之一。
该理论认为劳动者通过劳动报酬实现第一次财富分配和政府凭借公权力实现第二次分配后,在社会发展方面依然会留下一些空白,需要第三次分配来填补。
同时,市场和政府分配的缺陷也要靠第三次分配来补充。
那么,以社会服务为宗旨的慈善组织则成为了社会财富合理分配的重要形式之一。
(二)以人为本的理念慈善的核心是关心人,关注人的生存状态,而人的问题和人文关怀也是贯穿马克思全部学说的一条红线。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可见,以人为本理念体现了人类慈善精神的崇高境界。
美国慈善组织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慈善组织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规矩,离不开监督的力量,慈善组织作为特殊的募款机构,它的每一点发展都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美国是慈善事业发展比较完备的国家之一,本文从政策监督环境方面对美国慈善组织发展进行简单的分析,借鉴其有益的做法,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以促进我国慈善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标签:美国慈善组织法规政策中国慈善组织启示一个国家慈善事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慈善组织的良好运行,有着慈善组织的合理引导与桥梁作用,才能使得善款能够募之合理,用之有效。
美国在慈善组织发展与运营方面已经相当完备,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其慈善组织的发展经验与教训,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通过积极引导与合理监督来促进慈善事业的繁荣。
美国慈善组织的健康迅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其组织自身的专业化管理,更重要的是有赖于其完善的监督制度的保障,主要体现在对慈善组织的建立与运行方面的监督。
一、法律保障慈善组织的有序建立美国政府建立了引导和规范慈善事业发展的相对完整的法规政策体系,以支持并约束众多的慈善组织及其所组织的各种活动,引导民众更积极地向慈善组织捐款。
在美国,与慈善有关的规定和条款散见于宪法、税法、雇佣法、公司法等联邦和州的法律法规中。
二、监督监管环境与其他国家对慈善组织运行的监督管理相比,美国的监督管理除了政府监督和税务部门的监督外,还有其特有的监督方式,即社会上的关心慈善组织运作的其他具有支持性的服务机构和评估机构的监督,这些机构在充分竞争的前提下已经形成了合理的专业化分工,组织形态已经非常成熟,此外,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评估可以弥补政府的监督机制的不足,这种方式通常比政府监督更为有效,它不仅不会限制优秀的慈善组织的发展与成长,而且,这种评估机制还可以淘汰发展不良的慈善组织,促进优秀健康的慈善组织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从当前我国政府对于慈善组织的管理来看,主要是采取行政手段,侧重对慈善组织的控制。
而慈善组织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对其过分的控制会阻碍其自主发展,不利于充分发挥慈善组织的作用进而会阻碍到慈善事业的发展。
中美捐赠制度对比
中美捐赠制度对比作者:少月来源:《新财经》2006年第11期死后留下大笔财富的人是可耻的,卡内基这句名言已成为美国一百多年富人做慈善事业的某种驱动力与信仰。
在对待财富的传承上,美国很多有钱人都不把遗产传给自家子孙,而年轻人也对继承遗产不感兴趣,他们更崇尚白手起家,实现自己的梦想。
中美两国富豪对于财富和捐赠的巨大差距,一定程度上是中外捐赠制度差异造成的。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政府对慈善事业支持,一方面是对企业和社会成员的慈善捐献给予相应的免税待遇。
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税法等相关法律政策是鼓励企业家进行公益捐赠的。
比如,美国税务优惠政策就规定,“为科学研究、文化教育、保健和社会服务等慈善机构捐款的个人,将享受免税优惠。
”美国承认慈善组织的独立社会地位,并对有关慈善组织或机构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
美国目前有120万家免税慈善基金组织,可以支配6700亿美元,资金规模占美国GDP的9%。
而2004年,中国大大小小一百多家慈善组织获得的捐助总额约为50亿元人民币,仅占当年中国GDP的0.05%。
这其中很大原因是,中国只有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红十字总会等十几家慈善机构是捐赠全额免税的慈善组织,而个体纳税人的捐赠,免缴的税额只在3%以内。
反观美国1986年颁布的税收法典就规定了很多不同类型机构都可以免征所得税,使得这些机构高度收益,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公益性机构。
另一方面是对个人所得或遗产征收超额累进税等。
我国目前还没有开征遗产税。
而按照美国的遗产税,即使家财万贯的家族,到第四代所获得的遗产也只能为零,美国超过300万美元遗产,就要适用最高的遗产税率55%。
对于企业家们来说,与其多半被征税,不如捐给慈善事业可以合理避税,还可以回报社会留下美名,企业家们何乐而不为呢?财税政策向慈善事业倾斜,表面上看会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但这种倾斜能够带动更多的民间财力来办社会公益事业和救灾济贫事业,从而减少政府的压力和负担。
此外,中国对慈善组织的设立门槛太高。
中美慈善之比较
中美慈善之比较作者:暂无来源:《环球慈善》 2011年第8期文/ 梅砥宪图/CFP每当中国慈善界有事件爆出,曾在民政部任职的北师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便不断收到各大媒体的采访邀约,而王振耀每一次都会为中国的慈善事业心急如焚。
“郭美美事件”之后,王振耀依旧忙碌,但他欣喜地发现,对这一次事件的讨论很快从郭美美个人转向对慈善体制如何完善的追问。
陆续有媒体介绍发达国家的慈善发展史,从全球角度看,发达国家的慈善机构也都经历过各种风波,但这些风波往往成为政府强化对慈善制度监管的新契机,推动各国对慈善机构在“透明+监督”上狠下工夫,重塑慈善机构公信力。
作为现代慈善事业发源地之一的美国一直是中国取经的对象,但是,只有厘清中美慈善发展经历中的异同,才能用好这块他山之石。
经常有人怀有这样的疑问:美国人民的慈善感情是怎么炼成的?他们怎么这么喜欢捐钱,而且怎么捐得这么放心?中国人怎么这么不相信别人?似乎这些搞慈善的人个个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那些慈善机构背后也一定有种种难以言说的猫儿腻。
暂且不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还处在所谓“初级阶段”,其实美国人民也并非从一开始就如此善良地愿意相信这些慈善家。
和中国一样,美国的早期慈善家和慈善机构同样经历了大量质疑。
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被认为是现代慈善事业的奠基人。
他在1908年提出成立基金会之初,要求在国会立案,主动接受国会监督,但从总检察长到总统都怀疑其动机是“企图用另一种方式永久拥有其财富”,国会也是抵制多于支持。
最终,洛克菲勒基金会未能在联邦政府注册,只能于1915年在纽约州根据州法律注册。
但是仍受到联邦政府的调查和抨击。
后来,以参议员沃尔什为首的联邦政府“工业关系调查小组”对洛克菲勒基金会进行调查和质询,主题就是“基金会是不是为财团服务的一种掩护”。
此事成为头条新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调查结果是对基金会的怀疑未能成立,不过此事也使基金会更加谨慎从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认为,围绕着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辩论及其结果所产生的影响“强化了基金会的独立性”:一是独立于政府,确定其私人性质;二是独立于其初始捐赠者或其家族,日益脱离其意志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念的不同巴菲特:我为什么捐掉99%的财富2010年08月31日08:21人民网-《国际金融报》2006年,我曾作出承诺,逐渐将我持有的所有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捐赠给慈善基金。
这个决定让我再开心不过。
现在,盖茨夫妇和我正在要求几百位美国富豪至少为慈善事业捐出50%的个人财富,所以我还是重新解释我的意图及其背后考量为宜。
首先,我承诺,在我有生之年或大去之际,我将把至少99%的个人财富捐献给慈善事业。
以美元衡量的话,这笔钱诚然可观,但从相对价值角度出发,每天都有许多人向他人赠予更多。
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常常为教会、学校和其他机构作贡献,从而放弃了原本可以用来惠及自己家庭的物质财富。
他们对贫乞者的接济和给联合之路劝募协会的捐款,意味着放弃看电影、去餐厅就餐或其他个人享乐。
相形之下,我的家人和我兑现捐赠99%财富的承诺则不需以牺牲需要或想要的东西为代价。
更何况,这一捐赠也不会让我放弃最珍贵的资产,即“时间”。
有许多人,其中也包括我的三个子女,都为帮助他人奉献了大量时间与才华。
这种赠予往往远比金钱更有价值。
对一个在困境中挣扎的孩子来说,从一个充满爱心的良师益友处获得培育,远比得到一张支票更珍贵。
我的姐姐桃乐丝每天都对一些人施以援手,我在这方面则做得很少。
而我所能做的,就是拿出一大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凭证,这些“提款存单”变现之后可以换成各种资源,从而让那些没能抽中人生上上签的人获得些许补偿。
目前为止,我已经捐赠了20%的个人股票(包括来自我过世的妻子苏珊·巴菲特的股票)。
剩下的股票,我会每年捐出4%。
在资产清算后最迟10年,我希望我所拥有的伯克希尔股票能够悉数投入慈善事业。
这些钱将不会用做长期性捐赠基金,我希望它们能用来解决人们的眼前需求。
拥有某些东西,确实能让我的生活更有滋味,但拥有过多反让我吃不消。
我想有一架昂贵的私人飞机,但若拥有好几处房产,就会成为一种负担。
很多时候,拥有越多财富,越会沦为财富的奴隶。
我最珍视的财富,除却健康,还有那些幽默有趣、个性多彩、长久相伴的朋友们。
在这个国度,那些在战场上挽救他人生命者会被授予勋章,好老师会被回报以学生家长的感谢信,而那些能够发现公司股票错误定价的投资者,则会被飨以数亿资财。
一言以蔽之,命运的安排反复无常,无人能确定谁会抽到上上签。
我和我的家人不会为我们的非凡好运感到罪恶,相反,我们充满感恩。
假使我们把多于1%的财富花在自己身上,我们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并不会因此加强。
然而,剩下的99%财富却能对他人的健康与福祉产生莫大影响。
这一现实为我和我的家人指明了道路:留下的财富够花即可,其余则赠予社会,去满足更多需求。
这份捐赠誓言,就是我们踏上慈善陈光标:在巨富中死去可耻去世后将捐全部财产2010年09月06日02:51扬子晚报谷岳飞昨日,有着“中国首善”之称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在其公司网站上刊出了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陈光标在信中指出,当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是一种高尚和伟大。
”所以,“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昨晚,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陈光标。
■“裸捐”信全文尊敬的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先生:作为美国首富和“股神”,你们最近在全球掀起一股慈善风暴,希望世界各国亿万富豪行动起来,将自己半数财富捐赠出来,支持慈善事业,让我非常敬佩和感动。
去年11月3日晚,我接受比尔·盖茨先生邀请在北京进行私人会晤,就慈善事业进行了亲切交流。
这次又应你们共同邀请再商慈善事业,感到非常愉快和高兴。
今天,当你们来到以“勤劳、智慧、善良”闻名于世的中国时,我在此郑重宣布:将做第一个响应并支持你们行动的中国企业家。
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裸捐”——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这也是我给你们两位先生中国之行的见面礼。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世界各国无论富人还是穷人都是一家人。
只是由于每个人的起点不同,机遇不同,分工不同,所以在拥有财富数量上有了差别。
事实上,在中国,每一个企业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更离不开广大普通员工的辛勤劳动。
所以,每个富人应该意识到:能够成为富人是幸运的,但你拥有的财富绝不可以仅仅属于自己个人,你有责任为他人,为社会,多做一些事,更多地回报社会。
我作为一个富人,绝不做财富的守财奴。
目前我每年都在把公司一半以上的利润拿出来做慈善。
2009年我们公司净利润4.1亿,我捐出去了3.13亿,捐出净利润的77.6%。
财富是什么?我认为,财富是水,是身外之物。
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个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里,要是有一条河就该与大家分享。
从1998年做企业以来,我每天都在奔跑中,没有休息过一个周末。
为了公司的发展,我总是精打细算,将每一分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因为我要将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钱用于慈善事业。
我认为,慈善不是一时一地的,它永远没有终点,我做企业十年来,到目前,累计向社会捐赠款物13.4亿,直接受益者超过70万人,今后我还将一直这么坚持下去的。
我一直认为,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当我们活着的时候,能够轰轰烈烈地为自己的国家干一番事业,创造财富,创造就业,创造文明和进步,无疑是幸福和快乐的,同样,当我们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让更多遭遇不幸和贫困的兄弟姐妹共享,自己清清白白地离开这个世界,更是一种高尚和伟大。
相反,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则是可耻的。
人类的慈善是不分国籍的,世界会因为我们的慈善行动而多一些和谐,多一些平等,多一些爱,并且会变得更加美好。
这正是我们共同的期望。
祝你们永远健康快乐!你们的中国朋友陈光标2010年9月四问陈光标为何“裸捐”“将对财产进行公证,接受全社会监督”1、为什么要全捐?去年,陈光标和比尔·盖茨在北京一家酒店会晤,两人交流了两个多小时。
陈此次是应比尔·盖茨的邀请而来。
昨晚,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陈光标表示,那次见面给他的促动很大,在西方富人回馈社会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在中国只有百分之一的富人选择回报社会,两者的差距让人心寒。
据陈介绍,当时比尔·盖茨邀请其赴京会面的主要目的就是商量怎样把中国的慈善事业做好。
如此种种,陈光标决定在中国富人圈中率先站出来,以促进更多的富人投身中国慈善事业。
2、陈光标全捐是多少?陈光标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他在全国十多个城市有600多台大型设备,在北京、上海、香港、南京等地购置有办公楼,再加上其他固定资产和现金一起,大约有50多个亿。
这就是他目前的全部家当,陈光标表示,近期内,他将在江苏乃至全国找一家最权威的公证处,对他的财产进行公证,以让全社会来对他进行监督。
陈光标表示,目前自己年富力强,未来争取要创造更多的财富,从中国首善变成全国首富,而所有挣回来的钱,他死后都将一分不留,全部捐献给社会。
3.是否经过家人的同意?陈光标介绍,起初他原本想捐出百分之九十五,给孩子和家人留下百分之五,但最终让他下定决心全捐的还是孩子,“我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他现在学习成绩不错,德智体各方面素质都很高,我觉得他只要继承我吃苦耐劳的精神,未来的人生路上靠自己肯定没问题。
”陈光标表示,他也不是没给孩子留下点什么,“我给他的是精神财富,是榜样的力量,而这种东西是无价的”,陈光标说。
至于妻子,陈介绍,他妻子在家排行老小,自小家境就不错,因此对钱没什么概念,其家人也不缺钱,“目前为止,我一共捐出了十多个亿,但两人间没有因此吵过一次。
”陈光标告诉记者,其父母对此也很是支持,老人都觉得这样有意义。
4.全捐目的是什么?陈光标表示,相信中国的有钱人看见这条新闻后会有所思,“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可耻”。
陈光标介绍,他家人中不全是有钱人,亲妹妹陈春华洗碗已经十一年,现在一个月能挣一千五,最开始一个月甚至才七八百块钱;他的弟弟至今还在做保安,每个月最多也就两千块钱。
一开始,弟弟妹妹也未必理解他的做法,“一开始很怨恨,后来慢慢的好了点”,“一是因为文化水平有限(两人均小学文凭),他们只有这个料;另一方面,作为富人还应该有大胸怀,不应仅仅关注自家的家常里短。
”陈光标说。
慈善与政商关系的不同巴菲特:与政商没有任何瓜葛巴菲特做慈善,与政治和商业没有丝毫关系,仅仅与他个人有关。
他的钱以个人名义捐给盖茨基金会,而盖茨基金会是和微软完全没关系的非政府公益组织。
巴菲特和盖茨的捐赠,既不会带来政治地位,也不会带来商业利益,可以说是纯公益的。
陈光标:与政商紧密结合在汶川地震之前,陈光标和他的公司鲜为人知,之后则闻名全国。
打开江苏黄埔公司的网站,“总裁简介”、“集团简介”、“公司新闻渠道的不同巴菲特:通过基金会获得巴菲特捐赠的盖茨基金会,粗看和一家公司没啥区别。
有董事会,聘请了CEO和工作人员,有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只不过它的“业务”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两个:第一,吸收更多的慈善资金以及增值已有的慈善基金;第二,运作慈善项目,慈善项目有范围有计划。
陈光标:主要是单打独斗陈光标的慈善由他个人主导,慈善捐赠基本是亲自出马。
慈善项目四处出击,计划性少而随意性多。
虽然陈光标也在访谈中提到过“公司基金会”,但是查不到任何这个基金会的资料,大概即便有,也是公司里辅助陈光标做慈善的一个团队吧。
当然中国的土壤和美国不同,建立盖茨那样的慈善基金会也是不可能的。
财务约束力的不同巴菲特:毕马威审计的财务报告打开盖茨基金会的网站,可以找到由会计事务所毕马威审计的财务报表和年度活动报告。
收入包括投资了哪些债券,获益多少,免税多少等;支出包括各项慈善项目的花费、行政管理费用、纳税(这一项其实是负的,因为慈善是要免税还有优惠)。
可以说来的每一分钱和去的每一分钱都有据可查。
陈光标:主要依靠口述陈光标的慈善支出,主要依靠他自己的介绍和媒体报道、以及公司网站上登出的部分单据。
由此就出现了表述前后不一,报道互相矛盾,金额无据可查的问题。
登出的单据由于没有审计,也被人指出“捐给了不同的省份,但是最后收款收据签字人的笔迹都是类似的”之类的问题。
当然这并不能说明捐赠真的就名不符实,而是缺乏精细化运作的慈善,在财务上难免混乱对慈善项目的产权不同巴菲特:不拥有产权盖茨基金会可能拿巴菲特的钱捐建一座图书馆,但是不管是巴菲特还是盖茨基金会不可能成为这座图书馆的所有者。
基金会也可能奖励一项创新项目,但是不代表这个项目就会成为基金会的。
陈光标:对一些项目拥有产权陈光标在老家泗洪捐赠的老年活动中心和农贸市场,产权所有人分别是他自己和他的弟弟陈景标,然后据说免费或者补贴给他人使用。
2009年1月,陈光标捐资1.3亿元在南京捐建防灾减灾培训中心(左图),免费为大中小学生、民兵预备役人群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共,培训费用全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