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创新实验集(总7页)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实验创新案例分享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实验创新案例分享一、案例背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对于初中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他们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往往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在当前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探索一种新的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即化学实验创新。
二、案例描述本案例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微型化学实验的改进方案。
微型化学实验是一种将化学实验规模降至最小限度,从而降低化学药品的使用量,减少污染,提高实验安全性的方法。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实验创新点。
三、案例实施1.实验原理:我们将利用微型化学实验的方法,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进行改进。
通过使用更少的药品,降低污染,提高安全性。
同时,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增加趣味性和直观性。
2.实验用品:所需药品为大理石、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等,实验器材包括微型实验装置、滴管等。
3.实验步骤:首先,将大理石放入微型实验装置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现象。
接着,将澄清石灰水滴入微型实验装置中,验证二氧化碳的生成。
最后,使用滴管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微型实验装置中,观察酸碱指示剂的变化。
4.注意事项:在进行微型化学实验时,要注意节约药品,避免浪费。
同时,要注意实验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上述实验步骤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创新和改进。
例如,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环节,如利用微型装置制作小型的火山爆发模型等。
这些创新性的元素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这样的创新和改进,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四、案例总结本案例通过微型化学实验的创新方案,提高了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和直观性,降低了药品的使用量,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
初中化学趣味实验合集教案

初中化学趣味实验合集教案
主题:趣味化学实验合集
目标:通过一系列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
学思维。
实验一:变色的魔法水
材料:红色、蓝色食用色素,水杯,滴管
步骤:将水杯中倒入适量水,分别加入红色和蓝色食用色素,用滴管搅拌均匀。
让学生观
察混合后的颜色变化,思考为什么混合后的颜色会变成紫色。
解释:红色和蓝色食用色素混合时,会产生颜色相互叠加的效果,形成紫色。
实验二:气体的制备和收集
材料:小锥瓶,氢氧化钠固体,盐酸,导管,水槽
步骤:在小锥瓶中放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加入适量盐酸,然后将小锥瓶颠倒放入水槽中
收集气体。
让学生观察气体的生成过程,并用火柴点燃收集到的气体。
解释: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氢气是一种可燃气体,可以点燃。
实验三:酵素活性的观察
材料:苹果,细盐,水杯
步骤:将苹果切成小块,放入水杯中,然后加入少量细盐。
学生观察苹果的变化,思考细
盐对苹果的影响。
解释:细盐中的氯化离子能够抑制苹果中的氧化酶活性,从而减缓苹果的氧化过程。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趣味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的奥妙,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希望老师们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创造更多有趣
的实验内容,让化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化学实验创新完整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6
3、实验操作过程:
①用剪刀剪好硬纸片,紧靠烧杯内壁。 ②点燃蜡烛,并把铁片搭在硬纸片上。 ③从硬纸片的另一边倒入CO2气体并观察现象。
精选课件PPT
7
4、实验改进装置图:
精选课件PPT
8
5.实验视频
• 二氧化碳实验.MOV
精选课件PPT
9
4、现象及结论:
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结论: C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三的内容第六单元是九年级化学中最为完整地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而课题三的内容是第六单元的重点同时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改进
笔架山中学学校
易候玲
精选课件PPT
1
一、作用和地位: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课题三的内容,第六单元是九年级化学中 最为完整地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 而课题三的内容是第六单元的重点,同时也是整个 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
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
精选课件PPT
10
五、改进后装置优点: 1、硬纸片也可改用金属片。 2、操作简单,现象明显,避免了实验的
失败。 3.启发学生思考,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精选课件PPT
11
笔架山中学学校
易候玲
精选课质实验是学好本课题的关 键!该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 的科学素养,对学生以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都有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精选课件PPT
2
二、原实验装置图:
精选课件PPT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过氧化氢制氧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1、操作简单,从容安全,耗时短。
2、该装置易固定,摆放在讲台上,可多次反复实验,学生也可参与实验,可加强师生互动。
3、实验过程中,燃着的废纸屑迅速熄灭,现象直观;
4、改进后的实验能提高课堂效益,增强CO2灭火实验说服力;
5、实验中运用了气体压强,酸堿盐等知识,对以后的学习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
6、向已加入MnO2催化剂的三颈瓶中滴入H2O2溶液。方法是:将分液漏斗的旋钮旋到开的位置,将H2O2溶液的滴速调节到“打点滴”的滴速,从而,控制O2在单位时间内的生成量。这时我们会看到:浸入水中导气管的末端有气泡冒出,三颈瓶中有水雾生成,这是由于该反应放出的热使少量水气化并随氧气逸出又立即冷凝形成小液滴的缘故。
7、采用“余烬复燃”的方法检验横口管及溢水杯中是否集满了氧气。此时,要依靠气压平衡管谨慎控制三颈瓶中的气压,防止虹吸现象的发生,即防止加入到溢水杯中的水沿着导气管倒吸到三颈瓶中,将H2O2溶液大大稀释,使反应变缓而不能迅速制得大量的氧气。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1、使实验室中采用H2O2溶液制取O2变的操作可行,特别是解决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获得较大量O2的问题。
2、便于控制O2在单位时间内的生成量。并能做到象“启普发生器”那样,随要随开。
3、便于收集氧气,为完成氧气的性质实验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且能不断接受由制气装置导出的氧气,使反应能持续进行。
4、减少了污染:当硫、磷等燃烧后,可迅速移走横口管,这样就会大大减少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灭火器原理实验的改进
一、改进实验名称:灭火器原理实验的改进
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收集氧气实验装置的改进
一、实验名称: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收集氧气实验装置的改进
创新性实验初中化学教案

创新性实验初中化学教案目标:通过实验,掌握气体的制备方法,观察气体的性质,并能够进行合理的推断和解释。
实验材料:1. 氢氧化钠固体;2. 碳酸氢铵固体;3. 碳酸钙固体;4. 烧杯、试管、气体收集瓶、试管夹等玻璃仪器;5. 火柴或点火棍。
实验步骤:1. 制备氢气:将氢氧化钠固体与碳酸氢铵固体按1:2的重量比例混合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将试管倒置于水盆中,观察气体生成情况,用气体收集瓶收集氢气。
2. 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将碳酸钙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气体生成情况,用气体收集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3. 观察氢气的燃烧性质:将收集到的氢气用火柴或点火棍点燃,观察氢气的燃烧性质。
4. 观察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气体与溶液发生的变化。
实验结果:1. 实验中制备的氢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具有燃烧性。
2. 实验中制备的二氧化碳气体是无色、无味、有微弱酸味的气体,在水中溶解产生碳酸溶液。
实验分析:1. 氢气是一种极易燃烧的气体,可以用于制造氢气球等玩具;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溶解在水中,起到类似酸的作用。
2. 通过实验观察气体的性质,可以发现不同气体具有不同的性质,有些气体有燃烧性,有些气体能溶解在水中,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辨认气体的种类。
拓展实验:1. 制备氧气和氯气并观察其性质;2. 观察气体的密度差异。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气体的制备方法和观察性质的技能,进一步深化了对气体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更好地应用到所学知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学习化学知识。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硫在氧⽓中燃烧实验的改进青龙满族⾃治县⾼春民、⾼建全⼀、实验⽬的硫在氧⽓中燃烧实验是氧⽓重要性质的实验之⼀。
以前有很多对该实验的改进,有的改进为密闭容器中进⾏,但是装置变得复杂,操作也不简便,成功率很低。
所以我本次改进试着从实验的微型化⼊⼿,以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实验仪器及试剂1.仪器集⽓瓶、橡胶塞、注射器、燃烧匙、酒精灯、⽕柴、玻璃棒。
2.药品硫粉、NaOH溶液、氧⽓。
三、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1.仪器装置图(见附图)2. 组装说明将燃烧匙插进橡胶塞固定好,将燃烧匙铁丝上部分弯曲以便于控制燃烧匙底部和玻璃棒正对;再将玻璃棒如图穿过橡胶塞(玻璃棒上涂有少量凡⼠林);塞紧胶塞。
四、实验操作部分1.先将燃烧匙旋转,将玻璃棒向下移动,使燃烧匙和玻璃棒分开,向燃烧匙中加⼊少量硫粉,再将玻璃棒放在酒精灯上加热1分钟左右。
2.迅速旋转燃烧匙,燃烧匙底部和玻璃棒正对,将胶塞塞紧集满氧⽓的集⽓瓶。
3.将热的玻璃棒下移,使玻璃棒下端与硫粉接触,再将玻璃棒上移,可观察到玻璃棒下端硫的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焰。
⽕焰熄灭后,再将热的玻璃棒下移,使玻璃棒下端与硫粉接触,再将玻璃棒上移,可再次观察到玻璃棒下端硫的燃烧。
(此实验可反复观察现象)4.反应完毕后,⽤空注射器抽取集⽓瓶中少量⽓体,闻⽓体⽓味。
5.反应完毕后,⽤注射器吸取少量NaOH溶液,向集⽓瓶中注⼊少量NaOH溶液震荡,吸收⽣成的⼆氧化硫⽓体。
注:将集满氧⽓的集⽓瓶换成充满空⽓的集⽓瓶⽤同样的⽅法实验,可观察硫在空⽓中燃烧。
进⾏对⽐试验。
五、装置改进的意义装置简单,并且实验中减少了硫粉的⽤量,且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并⽤NaOH溶液吸收⽣成的⼆氧化硫⽓体,使实验微型化、绿⾊化。
⽤⽣活中废旧注射器,变废为宝,使物品再利⽤。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或改进实验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或改进实验标题: 酒精和水溶液的组成比率影响蒸发速率的创新实验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改变酒精和水溶液的不同组成比率,探究其对溶液蒸发速率的影响。
为了验证假设,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通过使用精确的量杯和计时器来记录不同组成比率的溶液蒸发的时间。
材料:- 酒精- 水- 量杯- 计时器- 温度计- 实验记录表步骤:1. 准备四组不同组成比率的溶液,分别为100%酒精、75%酒精和25%水、50%酒精和50%水、25%酒精和75%水。
2. 使用量杯分别量取所需量的酒精和水,将其混合均匀。
3. 将每种溶液倒入不同的容器中,并使用实验记录表标记每组溶液。
4. 在恒定的温度下(例如室温),开始计时器并记录每组溶液开始蒸发的时间。
5. 每隔一段时间(例如5分钟),检查并记录每组溶液的容器中剩余溶液的比率。
6. 持续观察和记录溶液蒸发的时间,直到每组溶液完全蒸发为止。
7. 分析结果,并绘制溶液组成比率和蒸发速率之间的关系图表。
预期结果:预计纯酒精的蒸发速率最高,因其分子间作用较小;而纯水的蒸发速率最低,因其分子间结合较强。
其他组成比率的溶液将介于这两者之间。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组成比率对蒸发速率的影响。
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假设,即溶液的组成比率对蒸发速率有直接影响。
从实验结果可以了解到,酒精的含量越高,溶液的蒸发速率越快;而水的含量越高,溶液的蒸发速率越慢。
此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溶液蒸发速率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以加深对液体蒸发过程的理解。
限制:本实验中,我们仅探究了酒精和水溶液的组成比率对蒸发速率的影响。
在进行实验时,应注意安全操作,并确保实验环境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以获得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过氧化氢制氧

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收集氧气实验装置的改进一、实验名称: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收集氧气实验装置的改进二、改进实验目的:1、使实验室中采用H2O2溶液制取O2变的操作可行,特别是要解决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获得较大量O2的问题。
2、解决如何收集较大量O2的问题,为做O2的化学性质实验提供充足的氧气。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三颈瓶、分液漏斗、气压平衡管、导气管、溢水杯、横口玻璃管、铁架台(带铁夹)、止水夹、纸槽、火柴、酒精灯、药匙、镊子、试管架、试管刷。
约15%的H2O2溶液、MnO2、H2O、干燥的木条。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1、三颈瓶:盛装MnO2和H2O2;三个口分别插入气压平衡管、导气管、分液漏斗。
插导气管的口又是催化剂MnO2的加料口。
2、气压平衡管:防止三颈瓶里降温及水雾冷凝而产生负压使导气管将溢水瓶中的水倒吸到三颈中而发生虹吸现象。
若虹吸现象即将发生,立刻打开气压平衡管上的止水夹。
3、分液漏斗:控制H2O2溶液的滴速和滴量。
滴速:以打“点滴”的速度为宜;滴量:若MnO2加入的是1~2药匙,则H2O2溶液的用量为50ml左右。
4、溢水杯:作用有三:集气作用;导气作用;“洗气”作用。
5、水:作用之一是:当细铁丝在充满O2的溢水杯中燃烧时,防止其熔化物溅落到溢水杯的底部使之炸裂;作用之二是:大大减少从三颈瓶中与氧气同时导出的水雾。
6、导气管上的止水夹:夹住导气管,使制气装置与集气装置断开。
(注意:这时,必须将气压平衡管上的止水夹打开)。
7、溢水杯:作用有三:一是充当“集气瓶”的角色;二是充当“导气管”的角色;三是充当“洗气瓶”的角色。
8、三根“横口试管”:每一根都有两个作用:一是充当“集气瓶”角色;二是充当“导气管”角色。
横口管上的横口是怎么开的?方法:先用塞子紧紧地将试管口塞紧,然后将试管开口的部位置于酒精喷灯喷焰的上方固定加热,不一会儿,试管中膨胀的空气就会将烧熔的管壁冲穿,试管上的横口就形成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集-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九年级化学课外小实验64例》1.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22.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33.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64.第四章燃烧燃料------------------------------------------75.第五章金属与矿物------------------------------------------106.第六章物质的溶解------------------------------------------127.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148.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179.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18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序号1实验名称探究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实验器材及药品蜡烛、火柴、玻璃片、镊子、碳酸氢铵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解释取少量碳酸氢铵放在玻璃片上,点燃蜡烛,用镊子夹住玻璃片放在蜡烛火焰上加热。
加热一会,能闻到有刺激性气味,一段时间后,碳酸氢铵消失了。
碳酸氢铵受热容易发生分解,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 H2O+CO2↑+NH3↑注意事项保存碳酸氢铵要放在低温、干燥、密封的条件下。
序号2实验名称鸡蛋的“浮”与“沉”实验器材及药品鸡蛋白醋玻璃杯(口径比鸡蛋稍大一些)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解释在玻璃杯中倒入约大半杯白醋,把鸡蛋放进白醋中。
鸡蛋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一会儿鸡蛋上浮;鸡蛋浮出水面后,又沉到杯底;一段时间,鸡蛋又上浮。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大量二氧化碳,附着在蛋壳表面,使鸡蛋浮力增大;浮出水面后,气泡逸散,浮力减小,又沉入杯底,就这样浮浮沉沉。
注意事项最好用熟鸡蛋;隔夜后,鸡蛋变成了软皮蛋。
序号3实验名称稀饭“烧糊”之谜实验器材及药品铁瓶盖钳子面粉蜡烛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解释点燃蜡烛,用钳子夹住放有少量面粉的瓶盖,放在蜡烛的外焰上加热。
一段时间后,瓶盖里的白色面粉变成了黑色。
因为面粉中含有碳元素,加热后,生成了黑色的炭黑。
注意事项烧焦的稀饭后剩余的黑锅巴是炭黑,不能食用。
序号4实验名称探究蜡烛的成分实验器材及药品蜡烛、白瓷板、玻璃杯、玻璃片、火柴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解释1.点燃蜡烛,把白瓷板放在火焰上方;2.把蜡烛放在玻璃杯里,一段时间后,用玻璃片盖住。
1.白瓷板变黑了;2.玻璃杯内壁上产生许多小水珠。
黑色物质是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产生水珠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注意事项也可用硬纸板代替白瓷板。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序号5实验名称捕捉呼出气体实验器材及药品水盆、玻璃杯、玻璃片、饮料吸管、水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解释取大半盆水,把玻璃杯灌满,倒置在盆里,把饮料吸管弯钩一端放在玻璃杯口,向里吹气。
玻璃杯里的水被排出,最终排完。
杯中得到的气体就是人呼出的气体。
注意事项体验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过程。
序号6实验名称移动的活塞实验器材及药品玻璃注射器、酒精灯、红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解释将红磷放入耐热玻璃注射器的针管内,然后密封针管,用酒精灯给红磷加热,一会以后,撤走酒精灯。
一会儿,针管内产生大量白烟,活塞先向外移动,后慢慢向里移动,最终移动的距离占针管总体积约1/5。
红磷受热燃烧,生成P2O5固体颗粒放出热量,活塞向外移动;冷却到室温以后,由于消耗约1/5的氧气,导致针管内压强减小,活塞又向里移动。
注意事项要固定好注射器,尽量不要用手拿着。
序号7实验名称瓶“吃”鸡蛋实验器材及药品熟鸡蛋白醋广口瓶蘸有酒精的棉球火柴镊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解释1、将熟鸡蛋浸在白醋中,待鸡蛋壳变软后,将蛋取出;2、找一个瓶口略比鸡蛋小的广口瓶,往广口瓶中投入一燃着的酒精棉球,迅速将鸡蛋的小头对准瓶口。
1、鸡蛋壳表面产生许多气泡;2、鸡蛋很快被吸入瓶中。
酒精燃烧消耗瓶中氧气,瓶中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压把鸡蛋压入瓶中。
注意事项注意鸡蛋放入瓶口的时机;瓶中的鸡蛋可能会变硬。
序号8实验名称镁条的燃烧实验器材及药品镁条、钳子、蜡烛、火柴、碎瓷片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解释用钳子夹住镁条,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加热,然后,放在碎瓷片上。
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镁具有可燃性,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注意事项不能把生成的物质放在桌子上,以免烫坏桌子。
序号9实验名称香烟灰的妙用实验器材及药品香烟灰蔗糖火柴磁盘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解释1、把蔗糖放在干燥的磁盘上,用火柴点;2、在磁盘里掺上一些香烟灰,再用火柴点。
1、蔗糖融化了,没有燃烧;2、蔗糖立刻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香烟灰在这里充当了蔗糖燃烧的催化剂。
注意事项小心火焰烧伤。
序号10实验名称变“瘪”的瓶子实验器材及药品雪碧饮料塑料瓶水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解释1、在塑料瓶里放入约1/3的水;2、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住雪碧瓶口,导管另一端放进塑料瓶里;3、一段时间后,盖紧瓶盖,用力振荡塑料瓶。
塑料瓶变瘪了。
雪碧饮料里产生大量气泡,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塑料瓶内的压强减小,外界气压把塑料瓶子压瘪了。
注意事项向塑料瓶里通气体的时间要长一些。
序号11实验名称自制碳酸饮料实验器材及药品凉开水250克、柠檬汁1.5克、白糖8克、小苏打(NaHCO3)1.5克、500ml饮料瓶、适量果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解释1、在约500 mL的饮料瓶中加入约8克白糖和适量果汁;2、加入约1.5 g小苏打;3、注入凉开水;4、再加入约1.5 g柠檬汁;5、立即旋紧瓶盖,摇匀,放入冰箱。
半小时后,就可以喝到清凉甘甜的汽水了。
1、产生气泡;2、气泡消失。
1、碳酸氢钠与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即碳酸饮料。
注意事项原料的量,根据口味不同,适当可以调整。
序号12实验名称饮料中的“气泡”实验器材及药品吊水用的皮条(带针头)、细玻璃杯、生石灰、水、雪碧饮料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解释取少量生石灰溶于水得到澄清石灰水,放在玻璃杯里,用针头在瓶盖上扎小孔,把皮条另一端放入石灰水里,轻轻振荡雪碧瓶。
雪碧瓶里产生许多气泡,一会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雪碧饮料里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
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注意事项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性。
序号13实验名称水变“汽水”实验器材及药品白醋(CH3COOH)碱面(Na2CO3)自来水玻璃棒细玻璃杯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解释1、取适量碱面溶于水,用玻璃棒搅拌,形成澄清液体;2、倒入白醋。
可看到有大量气泡从液体中涌出,犹如“汽水”一般。
碳酸钠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注意事项白醋与碱面的量,可以自己控制。
序号14实验名称瓶“吐”鸡蛋实验器材及药品吸滤瓶去壳熟鸡蛋注射器胶皮管纯碱(Na2CO3) 白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解释1、把去壳熟鸡蛋放入口径比鸡蛋略小的吸滤瓶中,让鸡蛋堵住瓶口,保持瓶口向下;2、用注射器从导管注入饱和Na2CO3溶液;3、再用注射器注入白醋;1、会产生许多气泡;2、鸡蛋被吐了出来。
Na2CO3溶液与醋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瓶中的压强增大,把鸡蛋压出来。
注意事项Na2CO3溶液和白醋的量尽可能多一些。
序号15实验名称自来水是混合物吗实验器材及药品玻璃片、蜡烛、火机、镊子、自来水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解释取几滴自来水滴在玻璃片上,用镊子夹住放在蜡烛火焰上加热片刻。
玻璃片上留有残留的白色固体。
说明自来水是混合物。
注意事项此法可检验食盐水、河水、海水、蒸馏水是不是混合物。
序号16小实验名称硬、软水检验实验器材及药品洗洁精家用饮水玻璃杯筷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解释1、用玻璃杯取小半杯家用饮水;2、挤倒5-6滴洗洁精,用筷子搅拌;1、若产生大量泡沫,且无垢状物;2、若几乎没有泡沫,且产生许多垢状物;1、家用饮水是软水;2、家用饮水是硬水。
注意事项洗洁精也可用肥皂水代替。
对初中化学几个演示实验的创新改进一、对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实验的创新稀释浓硫酸的实验非常重要,但同时,该实验又很危险,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化学教材下册实验10-5“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如下图),将分液漏斗中的少量水缓慢滴入锥形瓶,观察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实验用的浓硫酸量太多,不但浪费药品和危险,而且如果掌握不好酸液四溅的现象不够明显。
在此基础上,我将该实验进行了创新改进,并应用于教学中。
以下是实验改进的做法:1、实验仪器及试剂:广口瓶三孔胶塞胶头滴管(两个)玻璃管青霉素小瓶(两个)浓硫酸水2、实验操作广口瓶中的两个青霉素小瓶一个中盛有浓硫酸一个盛有水,胶塞上对应的胶头滴管中一个吸有水,一个吸有浓硫酸。
另一个孔安装一个玻璃导管,为了防止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后使瓶内气压过大使胶塞顶开。
实验开始,向浓硫酸中滴加水,为了使现象明显,将水染成红色,可以看到滴加的水浮在液面上沸腾,并且有液滴飞溅,并且可以听得像热油锅中滴水的呲呲声,因为水沸腾,所以滴加水后,手松开胶头的同时,沸腾起来的水被吸入了滴管中。
瓶子的上部可以看到水蒸气冷凝后的液滴,也说明稀释浓硫酸放出热量,红色的水变色说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脱水性,这两个知识点到高中可以学到。
另一个小瓶是向水中滴加浓硫酸,可以看到浓硫酸由于密度大而沉到瓶底,没有其他现象。
两个对比实验,很明显的对比出稀释浓硫酸的正确和错误方法。
因为该实验属于微型实验,所以在实验时可以用实物投影放大,效果很明显,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改为分组实验,可以让学生近距离看清水沸腾和听到声音。
3、装置改进的意义改进后的实验优点改进后的实验与原实验相比,第一,仪器药品取材方便,实验装置简便,现象明显;第二,在教材原实验上增加了对比,更加直观;第三,节约药品,体现微型实验的优越性;第四,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大大增强了实验的安全性,即便是让学生操作也很安全。
4、该装置的其他用途(1)、该装置还可以用于改进探究分子的不断运动实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50页活动与探究,用的是一只大烧杯罩住分别装有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小烧杯,实验所需药品量较大,且浓氨水有挥发性和刺激性气味,实验不是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对环境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