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过程性评价在小学“品生”.“品社”课中的应用)评价的多样性

郭永明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在于为课堂教学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指标和标准;评价结果主要用于,为评价对象及管理人员提供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决策依据,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不断提高;在必要的时候,也可对评价对象的教学结果进行鉴定;因此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重视教师自我评价,采用多指标,多主体的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随堂听课(二)量表评价法(三)标准化测验(四)替代性评价(五)课堂观察与调查

《品德与社会》是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是小学德育的主导渠道,也是实施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富有民族精神及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起着奠基作用。所以,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积极改革和实施教学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首先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段话从两个方面给《品德与社会》课程进行了定性,一是从课程目标看,它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

性发展”的课程,表明了课程的人文性(或方向性);一是从课程的类型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具有综合性。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如何实施教学评价?我认为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两纲”教育要求,坚持知识、方法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下面我结合具体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性。

“激励性及时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内化学生的人格,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兴趣是乐学的先导,是创新的动力。实践表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新的有效方法。一般说来,儿童对学习形成本身感到兴趣的学习动机是不稳定的,因为他们一旦对学习过程不感到新鲜有趣,或者在学习中遇到了挫折,就不想学。课堂学习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其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步成为一种自觉有效、主动持久的学习行为方式。实施《品德与社会》评价目的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使他们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因此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教育功能,强调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实施知、情、行统一的综合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及时加以鼓励,不断引导他们进步。

二、要关注评价的过程性。

品德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要注意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不强调作终结性评价,更要重视符合学生实际并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形成性评价。教师在每堂课后应该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认真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

在上三年级上册《我们遵守规则》这一课时,在制定“公约”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童心制定了一个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班级公约”——天哪,这简直是一幅连环画,有文字、有拼音、有图案。大致内容是:“我们做游戏要遵守规则”、“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下课要文明休息活动,同学间不吵架,不做危险性游戏”、“见到老师要问好,有礼貌”……大家一致举手通过,并按上手印,在欢呼声中庆祝公约制定成功。老师通过班主任把它放入班级学生成长记录袋。这份公约虽然并不完善,条理性也不强,不成熟,但毕竟他们童年时代民主意识和集体意识的一种体味。他们能从游戏活动中体验到大家生活在一起必须有规则,有纪律来约束,这就很可贵了。

三、要提倡多元的教学评价。

品德教学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评价学生,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评价。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和赞赏。学生学习评价一般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种途径进行。评价方法和手段,应坚持倡导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鼓励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主要应采用定性的评价方法,通过竞赛、组织活动、同学间互评、自评、个人成果展示等进行评价,也可以采用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平日表现记录、测验与考试、及时评语、评议等方法。评价形式采用书面检测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反应小学生道德与认识的行为表现,应与履行小学行为规范的情况相结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上好品德与生活课,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注重个性化人格的塑造。

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个体短期目标。在开学之初,每位学生要为将来的自己确立一幅自画像,描述经过一学期的成长,自己要克服掉哪些缺点,要发扬哪些优点,要得到何种进步,然后建立自己的成长记录资料袋,由老师和同学监督,定期检查,每个个体要写成长日志,定期接受大家的评价,可采取打分制,到学期末评定达到目标的标兵,进行奖励。

2、成立合作小组,接受自我和他人的评价。小组的几个同学轮流做小组长,对其他人进行打分,然后把评价结果交给老师,由老师做总评,对每位同学做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记录在个人成长资料袋。

3、定期召开家长会,收集家长评语。老师制定一个量化评价表格,由家长填写,对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对其缺点和不足研究改进对策,由家长和老师监督完成。

4、每周一辩论,深入展开讨论。由小组收集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在全班展开大讨论大辩论,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其认识真善美和假丑恶。

5、作品展示。以教材为依据,教师可做适当延伸,确定主题,比如环保‘绿化’文明用语等,布置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创作,之后展览作品,作品的形式多种多样,板报,标语,漫画等,都可采用。

四、关注生成性问题,重视评价结果的应用。

我们应抓住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通过适时赞赏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探究、敢于表达的勇气,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并尝试解决;及时激发保护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从而使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产生反馈作用。

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可就评价结果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也可向学生介绍评价结果,或者组织学生就评价结果进行交流。评价结果的反馈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今后的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提高相应的能力。对个别学生的特殊教育坚持保密性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