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防盗锁标准GAT

合集下载

锁类产品检验标准

锁类产品检验标准

门锁五金检验标准Q/HTL007-2009/06代替QB/S007-2007/12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锁的分类、锁配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用钥匙开启的大门锁、房门锁和浴室锁类的弹子插芯门锁。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所引用的标准都会被修订更新,在使用本标准时应采用所引用标准的最新版本。

GAT73-1994 机械防盗门锁GB/T2828-2003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2829-2003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检查)GB/T6739-2006 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GB/T1720-1979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GB/T3826-1999 中性盐雾试验(NSS)法QBT2474-2000 弹子插芯门锁QB-T3836-1999 锁具测试方法QB-T3835-1999 锁具名词术语Q/HTL004-2009/05 抛光产品标准Q/HTL005-2009/05 电镀产品标准Q/HTL006-2009/05 喷涂产品标准3术语3.1大门锁装在用于隔离户内和户外的门上,具有双锁舌结构的锁。

3.2房门锁装在户内的卧室等房门上,具有单/双锁舌结构的门锁。

3.3 浴室锁装在浴室房门上,不需用钥匙开启,但可用一些简单的薄片等开启的门锁。

3.4插芯门锁锁体插嵌在门挺中,其附件组装在门上的锁。

3.5锁头已组装好锁芯等零件的部件。

3.6锁头体末装好锁芯等零件的主体。

3.7钥匙具有匙槽与牙花,供开启关闭锁具的零件。

3.8锁芯一般具有匙槽与牙花,能直接传递钥匙给予动作的零件。

3.9锁体面板其上开有导向锁舌的运动方向的孔位,以铆接等形式和锁外壳连成一体,具有密封锁体内部的传力机构,加固锁体安全性能的长方形钢板片。

3.10锁外壳供组装零部件的锁体外壳。

3.11锁扣(盒)板关闭时,扣住锁舌的(盒)板状零件。

门锁技术要求

门锁技术要求

门锁技术要求(参考)一.智能锁(高档入户门锁)技术要求(一)智能防盗门锁技术标准及质量要求:1.符合公安行业标准GA374-2001《电子防盗锁》B级和GA/T73-94《机械防盗锁》A级要求。

2.符合设计要求及样品式样要求。

3.需提供检测报告及合格证明,必要时需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

附产品技术指标(未列出的指标参照第(一)、1项内容)表1:序号检验项目单位符号标准要求1 结构及外观检查Mm 主锁舌伸出长度≥25mm锁身外壳≥2mm厚钢板或等效材料2 电池容量检查次≥30003 欠压指示检验次低于80%时,应有欠压指示,并仍能正常开启、闭≥50次4 电源适应性试验(%) 85%~110%5 信息保存要求试验-- 在电源不正常、断电或更换电池时,锁内所存的信息不应丢失6 误识率试验(%) ≤1%7 锁壳强度试验-- 在110N的压力时;能承受2.65J 的冲击强度8 锁舌(栓)强度试验-- B级;9000N的轴向静压力,回缩量≤8mm;侧向6000N静压力后,能正常使用9 手动部件强度试验-- 静拉力980N和扭矩11.8N.m,锁具不得开启,手动部件不应产生变形或损坏;10 识读装置机械强度试验--具有键盘盒和/人体生物特性和/或读卡器识读装置的电子防盗锁,其外壳防护等级要符合GB4208-1993中IP50的规定;在识读装置上施加110N的静压力,作用60s±2s,不应产生永久变形和损坏;键盘的任一按键经过6000次的动作,该键不应产生故障和输入密码失效的现象;(二)智能防盗门锁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要求:1.具备双重开锁功能,主开锁系统为智能卡或指纹,备用开锁系统为数字密码,不能使用机械钥匙作为备用开锁系统。

2.具备主辅双电路控制系统;3.具备系统故障自动巡检系统。

4.具备电路系统故障自动报警功能5.具备户内、外反锁功能6.具备锁芯双快功能;7.具备钥匙自主管理功能;8.具备外接电源应急功能;9.具备防外力破坏报警功能;10.具备门未锁好报警功能;11.具备低电压报警功能;12.具备内外手柄空转游离功能;13.具备智能中文语音、语音模式切换和语音音量调节功能;14.具备自动重锁功能;15.具备控制系统强制复位功能;16.具备社区一卡通功能;17.具备门铃功能;18.具备防水性和适应多气候环境功能;19.具备较好防火耐高温和逃生应变功能20.可以提供三种以上颜色或款式选择二.中档入户门锁技术要求1.产品须符合:《外装门锁》QB/T 2473-2000、《弹子插芯门锁》QB/T2474-2000、《叶片插芯门锁》QB/T 2475-2000、《球形门锁》QB/T2476-2000 B 级标准,及相关的现行国家规范、行业标准与检测方法。

gat732015机械防盗锁标准

gat732015机械防盗锁标准

《GAT732015机械防盗锁标准》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安全防盗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家庭、商业和工业环境中,机械防盗锁被广泛应用,成为了保护财产和人身安全的重要工具。

而《GAT732015机械防盗锁标准》的出台,对机械防盗锁行业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本文将围绕着该标准展开全面评估,深入探讨其内容和理念,最终为读者带来对机械防盗锁标准的深刻理解。

二、《GAT732015机械防盗锁标准》的内容概述1. 标准的适用范围《GAT732015机械防盗锁标准》适用于一般民用、商用和工业用途的机械防盗锁,包括门锁、把手锁等。

这一范围的明确界定,为标准的实施提供了清晰的指导。

2. 技术参数和测试方法该标准明确了机械防盗锁的技术参数和测试方法,包括抗破坏性能、防撬性能、防撞击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这为机械防盗锁的设计、生产和测试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引。

3. 标志、说明和包装标准还要求对符合要求的机械防盗锁进行标志、说明和包装,以便用户能够清晰地了解产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这一要求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可识别性和可用性。

三、《GAT732015机械防盗锁标准》的深度评估我们来分析标准的适用范围。

由于机械防盗锁的种类繁多,适用范围的明确界定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明确范围,才能为用户提供精准的产品选择参考,为生产企业提供明确的技术研发方向。

范围的定义也需要考虑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便标准长期有效。

标准的适用范围体现了对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充分考量。

接下来,我们来关注技术参数和测试方法。

对于机械防盗锁而言,其性能的稳定和可靠性至关重要,而技术参数和测试方法的规范则是保证性能要求得以满足的关键。

抗破坏性能的测试方法,可以利用拉力试验机对锁体和锁芯的抗拉强度进行测试,从而确保其受力性能。

这种详细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保障了机械防盗锁的质量和可靠性,也为产品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可操作性。

我们来看标志、说明和包装。

这些看似次要的要求,却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购买和使用体验。

防盗锁标准

防盗锁标准

防盗锁标准防盗锁是一种用于提高门窗安全性能的锁具,它可以防止非法开启或破坏。

防盗锁的标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机械防盗锁标准,二是电子防盗锁标准。

机械防盗锁标准是指《GA/T 73-2015 机械防盗锁》1,这是我国公安部于2015年发布的最新标准,它规定了机械防盗锁的分类、分级、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等内容。

机械防盗锁按照防盗性能分为A级、B级和C级三个等级,其中C级最高,A级最低。

机械防盗锁的主要部件是锁芯,锁芯的防盗性能主要取决于防技术性开启时间、防破坏性开启时间和互开率。

防技术性开启时间是指在不损坏锁芯的情况下,用专业工具或技术手段将锁芯开启所需的时间;防破坏性开启时间是指用暴力工具或方法破坏锁芯,将锁芯开启所需的时间;互开率是指不同锁芯之间,相互能开启的概率。

根据标准,A级锁芯的防技术性开启时间应不小于1分钟,防破坏性开启时间应不小于15分钟,互开率应不大于0.03%;B级锁芯的防技术性开启时间应不小于5分钟,防破坏性开启时间应不小于30分钟,互开率应不大于0.01%;C级锁芯的防技术性开启时间应不小于260分钟,防破坏性开启时间应不小于30分钟,互开率应不大于0.0004%。

电子防盗锁标准是指《GA 374-2019 电子防盗锁》2,这是我国公安部于2019年发布的最新标准,它规定了电子防盗锁的分类、分级与代码、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电子防盗锁是指利用电子技术实现锁闭、开启和控制的锁具,它可以与远程终端进行信息交互,也可以单独使用。

电子防盗锁按照联网功能分为联网型和单机型两种,联网型电子防盗锁可以将本体上产生的错误报警、防拆报警和事件记录等信息上传至远程终端,单机型电子防盗锁则不能。

电子防盗锁按照防盗性能分为甲级、乙级、丙级和丁级四个等级,其中甲级最高,丁级最低。

电子防盗锁的防盗性能主要取决于防技术性开启时间、防破坏性开启时间和试错报警功能。

防盗锁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防盗锁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GAT73—1994GAT73—1994 机械防盗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机械防盗锁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用钥匙开启的防盗安全门用防盗锁和防盗保险柜用机械密码锁。

2 引用标准GB10409防盗保险柜GA25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3 术语3.1 机械防盗锁thief resistant machine locks具有防钻、防锯、防撬、防拉、防冲击、防技术开启功能,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进行门闩开启,锁芯为非单排结构的锁。

3.2 防钻drilling resistant锁头及锁身的关键部位,抵抗便携式电钻钻切,并用钢丝拨动工具拨开锁具的能力。

3.3 防撬prying resistant在锁具处于闭锁状态下,锁扣盒(板)、锁舌(拴)抵抗撬棍挤压、破坏并撬开锁具的能力。

3.4 防锯sawing resistant抵抗普通手用钢锯锯割主锁锁舌(栓),使其失去作用的能力。

3.5 防拉pullilng resistant锁在正常安装条件下,抵抗拉拔工具把锁头、密码刻度盘、转动芯轴拔离锁体并拨开锁具的能力。

3.6 防冲击striking resistant锁在正常安装条件下,抵抗冲压工具将锁头、锁身、锁闩传动机构冲落并开启锁具的能力。

3.7 防技术开启opening locks resistant for technology抵抗锁具专业技术人员使用特殊工具运用操作手法打开锁具的能力。

3.8 异形弹子deformed pin装在弹子孔内的一种特殊开关起防止异物技术开启作用的弹子。

3.9 安全级别security level根据机械防盗锁技术指标的不同规定和防破坏能力的程度而规定的级别。

3.10 差异交换数interval change在规定的理论密钥量范围内,在规定的级差数值前提下,任意两把锁相互间共有的不同级差的个数。

3.11 密钥量coded number不同钥匙的数量或不同组合密码的组数。

电子防盗锁标准GA-T374-2001

电子防盗锁标准GA-T374-2001

电子防盗锁标准GA/T 374-2001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科技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常青、刘琳。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子防盗锁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电子信息及其载体作为“钥匙”,以电动方式控制机械锁定结构启、闭的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 2829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GB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6587.7-1986 电子测量仪器基本安全试验GB/T 17626.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期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GA/T 73-1994 机械防盗锁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电子防盗锁 thief resistant electronic locks以电子方式识别、处理相关信息并控制机械执行机构实施启闭且具有一定防破坏能力的锁。

3.2 钥匙 key用来控制电子防盗锁进行启闭的信息或信息载体。

3.3 防护面 protection surface电子防盗锁在实际使用中需要防护的、可能被工具破坏或被实施技术开启的结构面。

上海技防对防盗门、电控锁锁、闭门器的要求

上海技防对防盗门、电控锁锁、闭门器的要求

《楼寓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72-2005,以下简称《电控门技术条件》)颁布实施2年多来,在预防和制止入室盗窃等案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工作中发现,该标准与上海治安防范工作实际有诸多不相适应之处:如未对闭门器、电控锁、门铰链等构件的技术标准作出明确规定等。

为确保本市居民住宅小区等单位场所安全,根据《电控门技术条件》以及2008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国家标准《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GB17565-2007),市公安局技术防范办公室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栅栏、玻璃类电控防盗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

自2008年7月1日起,凡在本市生产、销售的电控防盗门,应持有法定检测机构按照《技术规范》检测合格的型式检验报告。

7月1日以后评审的技防工程中使用电控防盗门的,应提交符合要求的型式检验报告。

栅栏及玻璃类电控防盗门技术规范一、本规范对栅栏及玻璃类电控防盗门及其门体、铰链、电控锁、闭门器、门口机等主要构件提出了统一要求,是制造、验收和检查电控防盗门的依据。

二、基本要求1、电控防盗门必须在明显位置设置标志性铭牌,注明生产厂家全称和联系电话。

2、电控防盗门的结构和开门方式应保证锁具的正常使用和门体的各功能正常。

3、电控防盗门所选用的板材材质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

4、所有构件表面均应进行防腐镀锌处理,涂层表面应无气泡和漆渣,焊接部分应牢固,不应有裂缝、夹渣、漏焊等缺陷。

5、电控防盗门及其构件应符合下述要求外,其他应符合《楼寓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72-2005)的有关规定。

6、电控防盗门在工程验收时应提供经法定检测机构检验合格的型式检验报告。

电控锁及闭门器应具有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相应证明。

三、各构件要求(一)门体1、栅栏门(1)金属栅栏门应采用镀锌或不锈钢方管,门框、门扇框方管规格不应低于:30mmx30mmx2mm,栅栏方管规格不应低于25mmx25mmx1.5mm 。

电子防盗锁标准GA_T374_

电子防盗锁标准GA_T374_

电子防盗锁标准GA/T 374-2001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科技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常青、刘琳。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子防盗锁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电子信息及其载体作为“钥匙”,以电动方式控制机械锁定结构启、闭的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 2829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GB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6587.7-1986 电子测量仪器基本安全试验GB/T 17626.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期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GA/T 73-1994 机械防盗锁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电子防盗锁 thief resistant electronic locks以电子方式识别、处理相关信息并控制机械执行机构实施启闭且具有一定防破坏能力的锁。

3.2 钥匙 key用来控制电子防盗锁进行启闭的信息或信息载体。

3.3 防护面 protection surface电子防盗锁在实际使用中需要防护的、可能被工具破坏或被实施技术开启的结构面。

智能锁公安部标准

智能锁公安部标准

智能锁公安部标准一、背景介绍智能锁是一种结合了传统机械锁和现代科技的新型安全装置,通过密码输入、指纹识别等智能技术,提供了更便捷、更安全的门锁解决方案。

然而,在智能锁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质量不过关、安全性问题较差的产品,给消费者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为了推动智能锁行业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公安部对智能锁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

二、公安部对智能锁的要求2.1 安全性要求2.1.1 抗物理攻击能力智能锁应具备一定的抗物理攻击能力,能够抵御常见的破坏行为,如撞击、剪断、撬动等。

产品应该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和安全评估,确保其机械结构的坚固性和耐久性。

2.1.2 防破解能力智能锁应具备一定的防破解能力,能够抵御密码盗取、指纹仿制、网络攻击等方式的破解。

密码输入和身份识别等数据应进行加密处理,防止黑客入侵和信息泄露。

2.1.3 防误识能力智能锁应具备一定的防误识能力,能够准确识别真实的用户身份信息,避免误判和误操作。

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应具备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误识率。

2.2 可用性要求2.2.1 操作便捷性智能锁应具备操作便捷、人机交互友好的特点,方便用户使用与管理。

产品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按钮布局合理,指示灯明亮可见,操作界面简洁清晰。

2.2.2 多种开锁方式智能锁应支持多种开锁方式,如密码、指纹、刷卡、手机APP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开锁方式应便于切换和管理,确保用户的灵活性和方便性。

2.3 其他要求2.3.1 安全维护与管理智能锁应提供安全维护与管理功能,支持远程升级、远程授权、操作日志记录等功能,方便用户进行系统维护和管理。

同时,智能锁的安全漏洞应及时修复,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3.2 授权管理机制智能锁应具备良好的授权管理机制,确保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进行开锁操作。

授权过程应严格验证用户身份,记录授权信息,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三、智能锁公安部标准的实施为了确保智能锁制造企业和产品的合规性,公安部将对智能锁进行强制性的认证和审核。

机械防盗锁gat

机械防盗锁gat

《机械防盗锁》(G A/T73-94)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机械防盗门锁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用钥匙开启的防盗安全门用防盗锁和防盗保险柜用机械密码锁。

2 引用标准GB10409 防盗保险柜GA25 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3 术语3.1 机械防盗锁thief resistant machine locks具有防钻、防锯、防撬、防拉、防冲击、防技术开启功能,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进行门闩开启,锁芯为非单排结构的锁。

3.2 防钻drilling resistant锁头及锁身的关键部位,抵抗便携式电钻钻切,并用钢丝拨动工具拨开锁具的能力。

3.3 防撬prying resistant在锁具处于闭锁状态下,锁扣盒(板)、锁舌(拴)抵抗撬棍挤压、破坏并撬开锁具的能力。

3.4 防锯sawing resistant抵抗普通手用钢锯锯割主锁锁舌(栓),使其失去作用的能力。

3.5 防拉pullilng resistant锁在正常安装条件下,抵抗拉拔工具把锁头、密码刻度盘、转动芯轴拔离锁体并拨开锁具的能力。

3.6 防冲击striking resistant锁在正常安装条件下,抵抗冲压工具将锁头、锁身、锁闩传动机构冲落并开启锁具的能力。

3.7 防技术开启opening locks resistant for technology抵抗锁具专业技术人员使用特殊工具运用操作手法打开锁具的能力。

3.8 异形弹子deformed pin装在弹子孔内的一种特殊开关起防止异物技术开启作用的弹子。

3.9 安全级别security level根据机械防盗锁技术指标的不同规定和防破坏能力的程度而规定的级别。

3.10 差异交换数interval change在规定的理论密钥量范围内,在规定的级差数值前提下,任意两把锁相互间共有的不同级差的个数。

3.11 密钥量coded number不同钥匙的数量或不同组合密码的组数。

4 产品级别与标记4.1 产品级别产品按其防盗能力分普通防护级别和高防护级别。

新版GA374-2019《电子防盗锁》标准与欧美国际标准的差异比较

新版GA374-2019《电子防盗锁》标准与欧美国际标准的差异比较

1引言在科技日新月异、物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智能门锁作为智能硬件入口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成为市场新贵,产品应用也从传统的酒店、办公室等商用领域普及到家用场合。

而智能电子锁作为家庭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其安全性能便成为整个电子锁行业的首要考量指标。

作为国内最为权威、适用范围最广的智能锁行业标准,新版GA 374-2019《电子防盗锁》(以下简称新GA 374-2019)的发布与实施,将对国内整个智能锁行业起到更为重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新GA 374-2019于2019年3月1日发布,2019年4月1日实施。

作为GA 374-2001的替代版本,新GA 374-2019进一步规定了电子防盗锁的分类、分级与代码、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标准,适用于电子防盗锁的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

新GA 374-2019是由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提出,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归口。

不同国家地区的标准体系不尽相同,其中较主流、认可度较高的体系有北美地区的UL 标准体系、BHMA 标准体系以及欧洲地区的EN 标准体系。

以下将从适用标准、简要对比、主要差异三个方面对这些标准进行相关分析。

2差异对比2.1适用标准新GA 374-2019标准将电子防盗锁划分为单机型电子防盗锁和联网型电子防盗锁,并将电子防盗锁定义为以电子方式识别、处理相关信息并控制执行机构实施启闭摘 要:关键字:随着智能门锁的发展和普及,其产品标准对整个智能门锁行业的规范和引导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比新版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 374-2019《电子防盗锁》与国外其他主流标准体系的同类标准,分析讨论标准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旨在对智能门锁行业的产品设计开发及标准化工作提供思路和参考。

智能门锁 标准 技术要求新版GA 374-2019《电子防盗锁》标准与欧美国际标准的差异比较■ 文/广东必达保安系统有限公司 郑伟焘表 1 常见的锁具产品应参照的UL、BHMA、EN 体系标准SPECIAL且达到规定安全级别的锁具。

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AT—)

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AT—)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A / T 394—200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出入口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是设计、验收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基本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以安全防范为目的,对规定目标信息进行登录、识别和控制的出入口控制系统或设备。

其他出入口控制系统或设备如:[楼宇对讲(可视)系统、防盗安全门等]由相应的技术标准做出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eqv IEC 529:1989)GB 8702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12663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T 15211 报警系统环境实验GB 16796—1997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实验方法GB/T 17626.2—1998 电磁兼容实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实验(idt IEC 61000-4-2;1995)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实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实验(idt IEC 61000-4-3:1995) 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实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实验(idt IEC 61000-4—4:1995)GB/T 17626.5—1999 电磁兼容实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实验Gdt IEC 61000-4-5:1995)GB/T 17626.1l一1999 电磁兼容实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实验(idt IEC 61000-4-11:1994)GA/T 73—1994 机械防盗锁GA/T 74—2000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智能锁标准

智能锁标准

智能锁标准纵观智能锁的全球市场,主要是两大标准在主导。

一个是美国建筑五金制造协会的标准,主导北美市场。

另一个就是欧洲的EN标准中14846和12209这两个核心标准,主导欧洲市场和东南亚市场。

这两个标准体系与中国标准最大的区别是,中国的标准是主管部门去制定,然后召集厂家,要求厂家提交一些好的方向和经验作为主管部门的参考,最终去完善标准需求和执行。

然而,美国和欧洲的智能锁标准,依然由主管部门制定出来后,内容修改权不是厂家,而是保险协会。

就是说每年在商业保险出现赔付,涉及到门锁问题的,还有消防,防盗,质量等问题,导致赔付的,通过保险赔款的多少来驱动整个标准的修改和执行。

下面是有关于智能锁标准方面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智能锁标准智能锁标准目前中国智能门锁的强制性标准是GB21556-2008《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条件》,适用标准中4.10条款,共计有23项强制性技术要求,分别在电子、识读、机械、使用环境等方面做了相应要求。

在行业标准层面,最受厂家认可的标准为GA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GA374-2019电子防盗锁标准,是在2001年版本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的发展,以及新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等进行修订的新标准。

该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将对智能锁行业起到重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也将成为中国智能锁行业未来主要参考的标准,各大企业应重视该标准的相关要求。

所以,B端对于GA374的采用是最普遍的。

国内智能锁标准如下:(一)行业标准目前我国针对智能门锁的行业标准主要有如下几个:1《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条件》(GB21556-2008)《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条件》(GB21556-2008)在行业中被称之为锁具的大国标,当中包括11类产品,基本涵盖了目前市面上的全部民用锁具产品。

其中智能门锁产品在4.10条款中有体现,当中共有23项强制性技术要求,包括电子、识读、机械、使用环境等几个方面。

此外,标准还对高安全防护等级和普通防护等级做了区分,其中高安全防护等级为A级,普通防护等级为B级。

gat374 2019 pdf

gat374 2019 pdf

《GA374-2019电子防盗锁》是关于电子防盗锁的国家标准,该标准于2019年制定并发布。

以下为其特点:
1.该标准增加了连联网型和单机型智能锁的分类。

2.在智能锁的使用寿命方面,对智能锁的耐久性要求已由2001版的3000次提高到了10000次,对智能锁的使用寿命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后的智能锁也将更耐用。

3.在防技术开启方面,增加了防强电场技术开启和防强磁场技术开启的要求。

在五分钟内连续错误输入次数达到制造商文件中规定的次数时(次数范围:1-5),智能锁应能给出报警提示和/或发出警报信息,同时自动进入无效输入状态,且无效输入状态应至少持续90s。

4.在锁芯防技术开启时长方面,A级在5分钟内不能被技术开启,B级在10分钟内不能被技术开启,同时在锁壳强度方面增加了在5分钟的净工作时间内不被撬开的要求,这对智能锁防撬及防破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需获取更多关于《GA374-2019电子防盗锁》的信息,建议查询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或咨询相关行业的专家。

等在内的统计指标体系,准确反映消费情况。

2.加强数据分析应用。

加强对消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能够有效地恢复和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各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防盗锁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防盗锁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GAT73—1994GAT73—1994 机械防盗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机械防盗锁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用钥匙开启的防盗安全门用防盗锁和防盗保险柜用机械密码锁。

2 引用标准GB10409防盗保险柜GA25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3 术语3.1 机械防盗锁thief resistant machine locks具有防钻、防锯、防撬、防拉、防冲击、防技术开启功能,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进行门闩开启,锁芯为非单排结构的锁。

3.2 防钻drilling resistant锁头及锁身的关键部位,抵抗便携式电钻钻切,并用钢丝拨动工具拨开锁具的能力。

3.3 防撬prying resistant在锁具处于闭锁状态下,锁扣盒(板)、锁舌(拴)抵抗撬棍挤压、破坏并撬开锁具的能力。

3.4 防锯sawing resistant抵抗普通手用钢锯锯割主锁锁舌(栓),使其失去作用的能力。

3.5 防拉pullilng resistant锁在正常安装条件下,抵抗拉拔工具把锁头、密码刻度盘、转动芯轴拔离锁体并拨开锁具的能力。

3.6 防冲击striking resistant锁在正常安装条件下,抵抗冲压工具将锁头、锁身、锁闩传动机构冲落并开启锁具的能力。

3.7 防技术开启opening locks resistant for technology抵抗锁具专业技术人员使用特殊工具运用操作手法打开锁具的能力。

3.8 异形弹子deformed pin装在弹子孔内的一种特殊开关起防止异物技术开启作用的弹子。

3.9 安全级别security level根据机械防盗锁技术指标的不同规定和防破坏能力的程度而规定的级别。

3.10 差异交换数interval change在规定的理论密钥量范围内,在规定的级差数值前提下,任意两把锁相互间共有的不同级差的个数。

3.11 密钥量coded number不同钥匙的数量或不同组合密码的组数。

电子防盗锁标准GAT

电子防盗锁标准GAT

电子防盗锁标准G A/T374-200 1 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科技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常青、刘琳。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子防盗锁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电子信息及其载体作为“钥匙”,以电动方式控制机械锁定结构启、闭的锁。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2829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GB4208-1993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6587.7-1986电子测量仪器基本安全试验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期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GA/T73-1994机械防盗锁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电子防盗锁thiefresistantelectroniclocks以电子方式识别、处理相关信息并控制机械执行机构实施启闭且具有一定防破坏能力的锁。

3.2钥匙key用来控制电子防盗锁进行启闭的信息或信息载体。

3.3防护面protectionsurface电子防盗锁在实际使用中需要防护的、可能被工具破坏或被实施技术开启的结构面。

3.4误识率failindentifyrate用未授权钥匙完成开启电子防盗锁的概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防盗锁标准G A T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电子防盗锁标准G A/T374-2001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科技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常青、刘琳。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子防盗锁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电子信息及其载体作为“钥匙”,以电动方式控制机械锁定结构启、闭的锁。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2829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GB4208-1993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6587.7-1986电子测量仪器基本安全试验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期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GA/T73-1994机械防盗锁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电子防盗锁thiefresistantelectroniclocks以电子方式识别、处理相关信息并控制机械执行机构实施启闭且具有一定防破坏能力的锁。

3.2钥匙key用来控制电子防盗锁进行启闭的信息或信息载体。

3.3防护面protectionsurface电子防盗锁在实际使用中需要防护的、可能被工具破坏或被实施技术开启的结构面。

3.4误识率failindentifyrate用未授权钥匙完成开启电子防盗锁的概率。

3.5安全级别securitygrade电子防盗锁按其技术指标的不同及自身防破能力的程度所划分的等级。

3.6普通机械手工工具commonmachinehandtools普通机械手工工具包括凿子、楔子、螺丝刀、手锯、各种钳子、不大于 3.6kg的打锤、不大于1.5m长的各式撬棍和撬扒工具。

4产品的安全分级产品按机械强度、环境试验的严酷等级,将产品的安全级别由低到高分为A、B两级。

5技术要求5.1结构及外观5.1.1外形应符合图纸要求。

5.1.2壳体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变形、裂纹、褪色,也不应有毛刺、砂孔、起泡、腐蚀、划痕、涂层脱落等缺陷。

5.1.3控制机构灵活、无卡阻现象,手动部件手感良好,活动自如。

5.1.4主锁舌伸出长度、锁身外壳、锁扣盒(板)要求符合GA/T5.1.5各种标志应清晰、牢固。

5.2电源电子防盗锁的电源分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主电源为干电池或交流电转换为低电压的直流电源,备用电源用可充电电池。

5.2.1电池容量使用电池供电时,电池容量应能保证电子防盗锁连续正常启、闭3000次以上。

5.2.2欠压指示当电子防盗锁的供电电压低于标称电压值的80%时,应能给出欠压指示。

给出欠压指示后的电子防盗锁应还能正常启、闭不少于50次。

5.2.3电源适应性当主电源电压在额定值的85%-110%范围内变化时,电子防盗锁不需要作任何调整应能正常工作。

5.3信息保存电子防盗锁在电源不正常、断电或更换电池时,锁内所存的信息不应丢失。

5.4误识率电子防盗锁的误识率不大于1%。

5.5强度要求5.5.1锁壳强度锁壳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能够承受110N的压力及2.65J的冲击强度试验,试验后不应产生永久的变形和损坏。

5.5.2锁舌(栓)强度A级电子防盗锁的主锁舌(栓)应能承受980N的轴向静压力,所产生的缩进不应超过8mm。

主锁舌(栓)承受1470N的侧向静压力后,锁应能正常使用。

B级电子防盗锁的主锁舌(栓)应能承受3000N的轴向静压力,所产生的缩进不应超过8mm。

主锁舌(栓)承受6000N的侧向静压力后,锁应能正常使用。

5.5.3手动部件强度对闭锁后位于防护面的手动部件施加980N的静拉力和11.8N·m的扭矩时,锁具不得开启,手动部件不应产生变形或损坏。

5.5.4锁扣盒(板)强度A级电子防盗锁扣盒应能承受3000N静压力而不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

B级电子防盗锁扣盒应能承受9000N静压力而不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

5.5.5识读装置机械强度具有键盘盒和/或人体生物特征和/或读卡器识读装置的电子防盗锁,其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GB4208-1993中IP50规定;在识读装置上施加110N的静压力,作用60s±2s,不应产生永久变形和损坏;键盘的任一按键经过6000次的动作,该键不应产生故障和输入密码失效现象。

5.5.6钥匙要求信息识别卡抗弯曲特性经过1000次弯曲试验,试验后卡的功能应完好,且不应出现任何破裂。

信息识别卡抗扭曲特性经过1000次扭曲试验(扭曲度为15°±1°),试验后卡的功能应完好,且不应出现任何破裂。

防水、防污染钥匙应具有防水、防污染的能力。

抗静电在钥匙上任意点与地之间施加1500V静电电压,钥匙的性能不应受到影响。

防复制钥匙应具有防复制的能力。

5.6密钥量要求采用电子编码的电子防盗锁A级密钥量应不少于105,B级密钥量应不少于106。

采用识别生物特征的电子防盗锁,其特征信息的存贮量A级应不少于256个字节,B级应不少于512个字节。

5.7环境适应性要求5.7.1气候环境适应性电子防盗锁在表1规定的严酷等级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按表1规定的条件进行试验。

每项试验后对功能进行检查,各项功能应正常。

5.7.2机械环境适应性电子防盗锁按表2规定进行机械环境适应性试验,每项试验后对功能进行检查,各项功能应正常。

且电子防盗锁内各机械零件、部件无松动,外壳不变形、机件不损坏。

5.8抗干扰要求5.8.1抗静电放电干扰电子防盗锁应能承受8kV(接触)和/或15kV(空气)的静电放电试验。

试验期间不应产生误动作或功能暂时丧失而能自动恢复,试验后工作应正常。

5.8.2抗射频电磁场辐射干扰。

5.8.3抗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当采用交流电源供电时,电子防盗锁应能承受0.5kV,重复频率为5kHz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试验,试验期间不应产生误动作,试验后工作正常。

当采用交流电源供电时,电子防盗锁电源应能承受电压降低30%、25个周期的试验要求,试验期间不应产生误动作,试验后工作正常。

5.9安全性要求5.9.1绝缘电阻电子防盗锁电源插头或电源引入端子与外壳裸露金属部件之间的绝缘电阻在正常环境下,不应小于100MΩ,湿热条件下不应小于10MΩ。

采用交流电源供电的产品,受试样品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机壳对大地的泄漏电流应小于5mA。

5.9.3抗电强度电子防盗锁电源插头或电源引入端子与外壳裸露金属部件之间应能承受表3规定的50Hz 交流电压的抗电强度试验,历时1min应无击穿和飞弧现象。

5.9.4非正常操作电子防盗锁工作在最严酷的非正常电路故障状态下,应无燃烧和/或触电的危险。

5.9.5阻燃对于采用塑料材料作为电子防盗锁的外壳或配套装置,其塑料外壳经火焰燃烧5次,每次5s,不应起火。

5.9.6过压运行电子防盗锁在主电源电压为额定值的115%过压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5.9.7过流保护电子防盗锁应具有过流保护措施,具体要求如下:a)用交流电源供电的电子防盗锁,在电源变压器初级应安装断路器或保险丝,其规格一般不大于产品额定工作电流的2倍;b)对要求用户安装的所有引线,应有明确的标识;当无标识时反接或错接引线,应能自动保护使产品不致于损坏。

5.10稳定性要求电子防盗锁在正常大气下连续加电7天,每天启、闭不少于30次,产品应能正常工作,不出现误动作。

5.11耐久性要求电子防盗锁在额定电压和额定负载电流的情况下,进行3000次的锁具启、闭操作,不应有电的器件损坏,也不应有机械零件的损毁粘连故障。

5.12防技术开启要求5.12.15.12.2由专业技术人员采用技术手段实施技术开启,A级电子防盗锁在5min内不能被开启,B级电子防盗锁在10min内不能被开启。

5.13防破坏报警功能5.13.1当连续三次实施错误操作时,电子防盗涣应能给出声/光报警指示和/或报警信号输出。

5.13.2当防护面遭受外力破坏时,电子防盗锁应能给出声/光报警指示和/或报警信号输出。

5.14安装要求电子防盗锁应便于安装,在产品使用说明书中应有要求,技术工人按照使用说明书应能顺利安装。

安装方法应保证电子防盗锁的防护能力不降低,特别是防破坏和防技术开启能力不能降低。

6试验方法6.1结构及外观检验采用审核、试验、观察、测量等方式进行结构及外观要求的检验。

6.2电源检验6.2.1电池容量检验6.2.2欠压指示检验6.2.3电源适应性试验6.3信息保存要求试验人为使电子防盗锁电源断电5min,然后恢复供电,结果应符合5.3的规定。

6.4误识率试验采用概率统计的方式进行,用不少于5种非本产品的“钥匙”进行试验,要求最少试验1000次,试验结果应满足5.4的规定。

6.5强度要求试验6.5.1锁壳强度试验6.5.2锁舌(栓)强度试验6.5.3手动部件强度试验6.5.4锁扣盒(板)强度试验6.5.5识读装置机械强度试验识读装置的外壳防护等级按GB6.5.6钥匙试验信息识别卡的抗弯曲特性试验每弯曲125次,在读和/或写的状态下检验卡的功能。

信息识别卡的抗扭曲特性试验钥匙抗静电试验在钥匙上任选3点,施加1500V静电放电电压,试验后功能应正常。

6.6环境适应性试验在进行环境适应性试验时,除非另有规定,受试样品不应加任何防护包装。

试验中改变温度时,升温和降温速率不应超过2C/min。

6.6.1高温试验受试样品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测其功能正常,受试样品放入高温箱内,通电处于工作状态,使箱内温度上升至表1规定值,恒温到规定时间后,立即进行锁具的启、闭试验,工作应正常。

电子防盗锁应能承受频率范围为80MHz——1000MHz(调制频率为1kHz,调制度为80%)的射频电磁场辐射干扰试验,试验场强为10V/m。

试验期间不应产生误动作,试验后工作正常。

磁卡、IC卡、TM卡应具有上述条件下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试验后不应产生数据变化或失效。

6试验方法6.1结构及外观检验采用审核、试验、观察、测量等方式进行结构及外观要求的检验。

6.2电源检验6.2.1电池容量检验6.2.2欠压指示检验6.2.3电源适应性试验6.3信息保存要求试验人为使电子防盗锁电源断电5min,然后恢复供电,结果应符合5.3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