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
下消化道出血ppt
治疗……………………..............................................7
定义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距十二指肠悬韧带50cm 以下的肠段包括空肠、回肠、结肠以及直肠病变 引起的出血习惯上不包括痔、肛裂引起的出血在 内,其临床表现以便血为主轻者仅呈粪便潜血或 黑粪,出血量大则排出鲜血便,重者出现休克。 约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3%-5%。
下消化道出血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下消化道出血大多数是消化道疾病本 身所致,少数病例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 局部出血现象,故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仍是必要的诊断步骤。
下消化道出血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一般来说,出血部位越高,则便血的颜 色越暗;出血部位越低,则便血的颜色越鲜 红,或表现为鲜血。这当然还取决于出血的 速度和数量,如出血速度快和出血数量大, 血液在消化道内停留的时间短,即使出血部 位较高,便血也可能呈鲜红色。
下消化道出血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医源性出血
其他
腹内疝,大肠缺血性 疾病,腹外伤,子宫 内膜异位症,空肠异 位胰,肠套叠,肠扭 转
原因不明
下消化道出血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结肠、直肠癌是最常见的病因,约占下消化 道出血病例的30~50%,其次是肠道息肉、 炎症性病变和憩室。由于内窥镜检的开展, 医源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有所增长,约占 1~5%,多发生在息肉部位,因烧灼不完全 由息肉蒂内的中央动脉出血引起,出血量可 极大,常在手术后数小时内出现,也有在息 肉摘除数周后出血的报告。
病因
•国内外下消化道出血原因不同 •国外:Rhee报道,痔疮、肛裂为下消化道出血 的首要原因,肠道肿瘤次之。 •国内:大肠癌占54.2%,息肉21.18%,肠道炎症 性疾病14.12%,血管病变0.15%,(主要为结肠血管 畸形、静脉扩张症、毛细血管扩张症)
下消化道出血(PBL)
病理示(见图 2):(升结肠、 降结肠)肠粘膜 组织腺体分化好, 间质大量淋巴细 胞、浆细胞和嗜 中性细胞浸润, 可见隐窝脓肿。
• 腹部CT示(见图3):结肠明显扩张,结肠 内可见大量气体。
第三幕:
入院后第5天下午体温达39度,腹胀明显, 腹痛加重,伴傍晚时出现精神萎靡。查体: 腹部明显膨隆,可触及扩张肠管,腹肌紧 张,左下腹压痛明显,反跳痛阳性,叩诊 鼓音,肠鸣音消失。
急后重,腹痛加重,偶伴反酸、恶心,无呕吐。1天前患者上厕所排出多
量暗红色血性液体后晕厥,急诊以“便血待查”入院。患者发病以来精神 较差,食欲差,小便正常,大便如上述。既往史:既往体健。查体:T38.8
度,P 105次/分,BP 95/65mmHg,R 23次/分,神清,精神萎靡,面色苍
白,心律齐,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腹部膨隆,肝脾肋下未及 左下腹压痛明显,肌紧张可疑,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
第二幕:
• 入院后给予禁食水、输液治疗,症状无明 显减轻。后服用激素治疗,仍有发热出现, 体温达38.5度,腹痛无明显减轻。
行肠镜检查示(见图1): 回盲瓣呈唇状,升结肠、 横结肠、降结肠明显充血 水肿,广泛糜烂,表面凹 凸不平,散在多发溃疡, 乙状结肠、直肠粘膜充血 水肿,伴糜烂,粘膜下血 管纹理模糊。
•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5×109 /L, Hb 87g/L; PLT 176×109 /L • 血沉:31mm/h(参考值 0-20mm/h); • CRP 290.4mg/L(参考值 ≦10mg/L); • 肝功能:ALT 13U/l , AST 16U/l ,总蛋白 63g/l, 白蛋白 30g/l ,总胆红素 13.7umol/l, 直接胆红素 5.6umol/l, 间接胆红素8.1umol/l • 肾功能:K+3.78MMOL/l, Na+ 130mmol/l , Ca2+ 2.19mmol/l, 肌酐 46umol/l
下消化道出血(lowergastrointestinalhemorrhage)
康复与护理
休息与活动
根据病情轻重,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 时间,逐渐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
饮食调整
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逐渐恢复 正常饮食,注意营养均衡。
心理支持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随访与复查
定期进行随访和复查,了解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5
研究进展与展望
症状
下消化道出血的症状主要包括 腹痛、腹泻、血便、黑便等。
腹泻
由于肠道受到刺激,患者可能 出现腹泻的症状。
黑便
如果出血量较大,血液在肠道 内停留时间较长,则可能形成 黑便。
02
病因与病理
病因
肠道炎症
如结肠炎、克罗恩病 等,导致肠道黏膜受 损,引发出血。
肠道肿瘤
如结肠癌、直肠癌等, 肿瘤组织侵犯肠道血 管导致出血。
药物治疗
使用止血药、抗炎药等药物进 行治疗,缓解症状并预防再次
出血。
介入治疗
通过内镜或血管介入技术进行 止血,如止血夹、电凝、注射 硬化剂等。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下消化道出血,可 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肠切 除、血管结扎等。
护理与支持治疗
提供必要的护理和支持治疗, 如输血、补液等,维持患者的
生命体征。
出血部位判断
通过检查判断出血部位, 有助于确定病因及治疗方 案。
病理组织学检查
对可疑组织进行病理组织 学检查,有助于确诊病因 及疾病分期。
疾病分期
活动期
出血量较大,病情较急, 需紧急治疗。
缓解期
出血量减少或停止,病情 相对稳定,但仍需治疗。
恢复期
出血完全停止,病情好转, 但仍需继续观察和治疗。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路径护理效果探索
指导 产妇对相 关的分娩 、育婴 、饮食 、锻炼等 内容 的了解 以后 ,也同
时重视 了对产妇 的理解和关怀 。因此 ,产妇从主观上对 分娩等有 了一 个 整 体的认 识 ,有效 的缓解 了产 后的抑 郁状 态 。所 以,综合 上述 分 析 ,通过本研究 可以得 出,临床上对 于无痛分娩 的初产妇 ,在 常规护 理 干预基础上 纳人心理护理干 预指导 ,能够有效 的缓解产妇 的心理不 良 状 态 ,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
影 响 ,从本研究 的结果 来看 ,在常规 的护理 当中纳入心理 护理的措施
极乐观的心态; 第三是对产妇详细介绍医院的住院环境,同时介绍相关
的医护人员 ,并深入与产妇建立 良好的关系,增加产妇的安全感 , 第四
有效 的提 升 了产妇 的心理 质量 。两组产妇 经过护理干预 ,虽然焦虑和 抑郁状 态明显缓解 ,但 观察组产妇 的缓解 程度更大 ,因此也说 明了心 理护理 干预在无痛分娩 初产妇产后抑郁 的影响。就此进行 分析 ,可 以 得 出 ,常规护理大 部分 只重视对产妇 的主观干预 ,帮 助产妇进行一 系
卫生 的保持 ,但是拒绝采取盆浴 的方 式进行 。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的基 础上纳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主要从
产妇 缺乏 分娩的意识 ,同时也不具有育婴 的知识 ,虽然在分娩 的时候 采用无痛分 娩的方式进行 ,但是却依然不能有 效的做到角 色的转变 ,
因此 初产妇很容 易在分娩之 后产生一 定的心理 不 良情绪 】 。而这 种不
果 实验 组患者 的 治疗 费 用及住 院天 数明 显低 于参照 组 , 实验 组的知 识知 晓 水平 ( 2 9 . 7 士1 . 8 )分 明显优 于常规 护理 的参 照 组 ( 2 2 _ 3 士1 . 7 )分 , 对比 结果 存 在明 显差 异 ( P<0 . 0 5 ) 。结论 对 消化 道 出血 患 者施行 临床 路 径护理 ,能有 效缩短 患者 的治疗 时间 ,促 进 其 满意度 及生 活质 量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小肠出血诊断
• (一)初步临床评估 • 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用以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可能的出血部位和原因。
同时,应采集病史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消化道出血等相关病史,其中也包括近期 是否做过消化道外科手术或者内镜下治疗的病史,以及在便血前是否进行过直肠 灌肠等局部治疗的病史。 • 体格检查应该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精神状态,以及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等全身 体格检查,并应进行肛门指诊。 • (二)出血严重度与预后判断 • 病情严重度与失血量呈正相关。当患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的征象时也提示失血量 较大。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是判断失血量的重要指标。
治疗
• (二)药物治疗 • 1.小肠出血的药物治疗 • 出血病变部位不明或病变弥漫,不适用内镜治疗、手术治疗或血管造影栓塞治
疗和治疗无效者,可考虑采用药物治疗。针对小肠出血的药物中生长抑素及其 类似物和沙利度胺有一定疗效。 • 2.结直肠出血的药物治疗 • 常用止血药物有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蝮蛇蛇毒血凝酶(巴曲亭)等。 • (三)内镜下治疗 • (1)热凝固治疗。(2)金属夹止血。(3)黏膜下注射。(4)联合方法。
小肠出血诊断
• 小肠出血的诊治流程图 • 根据出血的部位、速度、出血量及相关病因,可表现为缺铁性贫血、粪便隐血
试验阳性、黑便、血便、呕血或全身循环衰竭表现如头晕、乏力、心悸、晕厥 等。 • (2)体格检查: • 对于怀疑小肠出血的患者,需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及全身体格 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是否存在腹部压痛及腹部包块;详细的肛门指检。 • (3)辅助检查: • 1)影像学检查。2)内镜检查。
治疗
• (一)支持治疗 • 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尤其是对于急性大出血患者,应先复苏再治疗。 • 首先要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循环容量缺失程度、出血速率、年龄和并发症情
下消化道出血病历
下消化道出血病历摘要:一、下消化道出血概述1.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义2.常见病因二、病历摘要1.患者基本信息2.症状描述3.诊断过程4.治疗方案三、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1.诊断方法2.治疗原则3.预后及预防正文:一、下消化道出血概述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肠道从胃幽门至肛门的出血症状。
常见病因包括痔疮、肛裂、肠道炎症、肿瘤、憩室等。
下消化道出血可能导致贫血、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二、病历摘要1.患者基本信息患者,男,45岁,汉族,已婚,职业为教师。
患者平时有吸烟、饮酒习惯,无明显遗传病史。
2.症状描述患者主诉近期出现大便带血,血色鲜红,伴有便秘、腹痛等症状。
患者就诊时,血压、心率正常,体型偏胖。
3.诊断过程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医生初步怀疑为下消化道出血。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医生安排了直肠指检、内镜检查等检查项目。
直肠指检发现肛门附近有明显痔核,内镜检查发现肠道有炎症病灶。
综合检查结果,诊断为下消化道出血。
4.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病情,医生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
首先,对患者的便秘、腹痛等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使用肠道润滑剂、止痛药等。
其次,针对痔核进行手术治疗,如痔切除术。
最后,对肠道炎症病灶进行药物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等。
三、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1.诊断方法诊断下消化道出血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检查。
常见的检查方法有直肠指检、内镜检查、X线钡餐检查等。
对于疑难病例,可能需要进行血管造影、CT、MRI等检查。
2.治疗原则治疗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则包括:消除病因、止血、纠正贫血、预防并发症。
具体治疗方法根据病因和病情不同而有所差异,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3.预后及预防下消化道出血的预后与病因、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等因素有关。
大部分患者经及时、恰当的治疗后,预后良好。
为预防下消化道出血,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吸烟、饮酒,保持规律饮食、运动等。
2024下消化道出血诊治(全文)
2024下消化道出血诊治(全文)下消化道出血(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LGIB)的定义为Trietz 韧带以远的肠道出血,包括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
LGIB的常见病因包括憩室病、血管发育不良、恶性肿瘤和肛肠疾病等。
评估和治疗LGIB的首要方式是结肠镜检查,其他诊断工具如CT、血管造影和胶囊内镜检查也常用于LGIB的检查。
治疗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出血率、专业知识和可用资源。
本文对LGIB的病因、评估和管理进行了全面的综述LGIB的常见病因LGIB有多种原因,多项关于LGIB发生率和病因的研究发现,憩室病最常见(30%)其次是肛肠疾病14%-20%i缺血(12%)、炎症性肠病9%i 肿瘤(6%)和动静脉畸形(3%1憩室病:在成人中,憩室出血是临床上显著性LGIB的主要病因,在憩室病患者中发生率高达3-5%。
肛肠疾病:痔疮、肛裂、肛肠搂等良性肛肠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相当常见,可能是LGIB的潜在病理。
缺血:如肠系膜缺血、缺血性结肠炎等。
炎症性肠病:炎症阳扬病引起的LGIB通常量较小,不需要住院。
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比克罗恩病中更常见。
肿瘤:结直肠腺癌是肿瘤性出血的主要原因。
在过去的五十年里,近10%的便血病例是由结肠癌引起的。
动静脉畸形:结肠血管发育不良是肠道中最常见的血管畸形之—。
虽然血管发育不良可分布在整个胃肠道,但最常见的位置是结肠近端。
大量LGIB 远不如憩室出血常见,因为血管发育不良的出血是静脉源性的。
LGIB 的评估与治疗LGIB 的主要评估方法是结肠镜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和血管造影。
其他新兴技术,如CTA 、胶鬟内镜检查(video capsule endoscopy, VCE 入逆行小肠镜检查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可根据临床清况用于检查不明原因出血。
LGIB 的基本处理原则为快速评估,稳定血流动力学,定位及定性诊断,按需治疗(图11扔步评估和复苏仔覆互9发出血严壅出血o .产记NGT 卢斗食曾冒十二准胫访行旮卜2兰力疗上,,化出血听..纽让说芒盲伦1玉旺心廿出血F上计,己心也出虑?芍·准迅式小肠饭兮奋·杨谏在董.双气;,.,J'胫I片行畜.小陨坎灌它.图1LGIB 的评估与治疗如内诙下右疗夔_I CT四包心影柏/五TR氏I31量O营造亿土件寥如叟千效手术方疗NGT:鼻胃管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结直肠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结直肠学组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月.中国医刊,2020,55(10):1068-1076.2.Shah AR,丿ala V, Arshad H, et al.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Dis Mon. 2018 Jul;64(7):321-332. doi: 10.1016/j.disamonth.2018.02.002.3.Feinman M, Haut ER. 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Surg Clin North Am. 2014 Feb;94(1):55-63. doi: 10.1016/j.suc.2013.10.005.。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1.早期识别和评估:下消化道出血时,早期识别和评估患者的病情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通过患者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下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
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黑便、呕血、贫血等。
2.放射学检查:对于怀疑有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以进行放射学检查来确定出血的部位和原因。
常用的放射学检查包括消化道造影、CT血管造影和放射性同位素扫描等。
3.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诊断下消化道出血最为准确和直接的方法。
通过内镜可以观察到出血部位,进行组织活检以确定病因。
常用的内镜检查包括内镜下止血和内镜手术。
4.血流动力学的维持:在诊断下消化道出血后,需要及时纠正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紊乱。
这包括给予输血、血管活性药物等措施来维持患者的血液供应和循环稳定。
5.止血治疗:对于确定的出血部位,需要进行止血治疗以控制出血情况。
可以通过内镜下止血、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等方式来实现。
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取决于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
6.病因治疗:除了止血治疗外,还需要对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进行治疗。
常见的病因包括胃溃疡、胃癌、脾静脉曲张等。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手术、放疗、化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7.患者护理:对于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需要进行积极的患者护理工作。
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等。
8.随访和复查: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随访和复查。
目的是评估治疗效果、预防再出血,及时处理并发症。
总之,下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通过早期识别、放射学检查、内镜检查、止血治疗和病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出血情况,提高患者的预后。
患者的护理和随访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下消化道出血
下消化道出血临床指南和常规诊疗【概述】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与空肠移行部Treitz韧带以下的空肠、回肠以及结肠、直肠疾患引起的肠道出血。
分为慢性隐性出血、慢性少量显性出血和急性大出血三种类型,多数下消化道出血相对缓慢,或呈间歇型,约80%的出血能自行停止。
在治疗上除了止血、补充血容量以外,寻找下消化道出血部位、疾病性质进行原发病病因治疗最为重要。
【临床表现】1.症状和体征(1)显性出血表现:肉眼血便,呈鲜红或暗红色的血以及果酱样大便。
(2)黑便:如果病变位于小肠或者右半结肠,当出血量比较少出血速度比较慢,停留时间比较长的情况下,所出血的红细胞破坏形成的血红蛋白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出现黑便。
(3)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程度轻重与出血量及速度有关。
少量出血可因机体的自我代偿而不出现临床症状。
中等量以上的出血常表现为头昏、心悸、冷汗、恶心、口渴;体检可发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
大量出血可出现黑朦、晕厥,甚至休克。
(4)隐性出血:无血便或黑便,但是大便潜血阳性或出现缺铁性贫血。
(5)原发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原发病种类繁多,常见的是各种特异性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下消化道憩室、息肉、肿瘤、痔、肛裂等,出血性疾病、结核病、系统红斑狼疮等各种特殊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2.出血量估计(1)每日出血量>5ml时,粪隐血试验可呈阳性。
(2)每日出血量达50~70ml以上,可出现黑便。
(3)一次出血量不超过400ml时,一般无全身症状。
(4)出血量超过500ml时有头晕、心悸、乏力等循环障碍表现。
(5)短时间内失血量超过1000ml可出现休克症状。
3.活动性出血临床表现(1)便血次数增加,颜色呈鲜红或暗红,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等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治疗后无改善。
(2)肠鸣音亢进。
(3)血红蛋白持续降低,治疗后不改善。
(4)血BUN升高,2~3天仍不恢复。
4.鉴别上消化道出血还是下消化道出血(1)下消化道出血病史中多伴有下腹疼或腹部有包块,排便异常伴便血史,出血前常有中下腹不适、下坠或便意。
消化内科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消化内科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发表时间:2018-09-20T11:59:24.41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作者:贺顺萍[导读] 下消化道出血指的就是发生于空肠移行部屈氏韧带和十二指肠以下的出血,主要的临床表现有黑便、腹痛以及便血等贺顺萍(青海省祁连县人民院,810499)【摘要】下消化道出血指的就是发生于空肠移行部屈氏韧带和十二指肠以下的出血,主要的临床表现有黑便、腹痛以及便血等。
下消化道疾病及全身疾病均可导致下消化道出血,主要原因依次为肠道肿瘤、大肠息肉、血管畸形等,且各年龄段患者的主要病因不同。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消化内科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
采用的方法是,选择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内科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共为80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患者实施内镜检查,对于确诊病情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治疗,具体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得出的结果是,通过内镜检查所有患者的病情得到确诊,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8%。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消化内科下消化道出血通过内镜检查可以确诊;针对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一般需要对症治疗,邢分患者则需要开展手术,临床治愈率较高。
【关键词】消化内科;下消化道出血;诊断;治疗在临床中,消化道出血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科疾病,可由多种疾病所致,造成患者出血的原因比较多。
临床上针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除了参照相关症状以外,还要对患者实施内镜检查,内镜检查能够有效确定出血部位以及出血情况。
一旦确诊,需要针对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首先就需要对患者的出血情况进行控制,同时还要开展后续的治疗,以根除发生出血的原因。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内科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共为80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内镜检查,对于确诊病情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治疗,具体方法包括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消化道出血基本诊疗路径
消化道出血基本诊疗路径一、消化道出血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消化道出血(ICD-10:K92)(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主要症状和体征:呕血、黑便或便血,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贫血。
2.基本辅助检查:大便潜血阳性,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下降,氮质血症,结合内镜检查结果可明确。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92消化道出血疾病编码。
2.年龄18-65周岁住院患者,男女均可;3.同意按照临床路径方案的要求配合诊疗者;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入选。
排除标准:1、消化道大量出血和休克者;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胃、肠动脉破裂出血者;3、精神性疾病、无自制力、不能明确表达者;4、不同意按照临床路径方案的要求配合诊疗者。
(四)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2、补充血容量3、止血治疗(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复查血常规与尿素氮,大量出血者禁食,少量出血者可适当进流质。
2、补充血容量:可静脉用5%葡萄糖液、平衡盐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周围循环,血红蛋白<70g/L时应输血。
3、止血治疗(1)上消化道出血①胃内降温通过胃管以4°C水反复灌洗胃腔。
②口服止血剂在活动性出血时可紧急予去甲肾上腺素20-40mg加入生理盐水或冰盐水100-250ml分次口服。
消化内科临床路径
急性糜烂性胃炎
急性胃炎
K29.101
K29.100X001
—
1、必符一诊诊断;(1)有急性胃黏膜病变的诱因(应激状态、酒精、进食不洁食物、特殊药物等)(2)急性起病,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2、同时有他病,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一诊CP实施,可进入CP。
4-5天
必要时
2016年版P183
缺血性肠炎
K55.900X002
K55.900X001
K55.900X002
—
第一诊断必符缺血性肠炎,局限性缺血性肠病,缺血性肠炎。临床病情排除急性坏死型。
10-14天
建议早期使用广谱抗菌素预防菌血症
2016年版P236
16
消内
功能性肠病
K59.900
—
1、必符一诊诊断;2、同时有他病,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一诊CP实施,可进入CP。
5-7天
预防感染
2016年版P240
17
消内
腹泻
K52.916
—
无
5-10天
抗感染:左氧氟沙星、依替米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喜炎平等
2016年版P244
18
消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K76.000X002
—
1、第一诊断高度怀疑且分型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已初步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2、同时有他病,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一诊CP实施,可进入CP。
13-14天
酌情可短期内应用抗菌药物
2011年版P285
27
消内
肝硬化
肝性脑病
K74.100
K72.903
—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思路,临床必读!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思路 ,临床必读 !610043下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一般由多种疾病共同导致。
临床表现为:①出血量<400ml,一般无明显症状,②出血量≥800-1000ml时,患者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出血,导致身体乏力、脉搏加快、皮肤苍白、心悸、头晕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休克、死亡[1-2]。
下消化道出血一般由消化道疾病引起,少数由全身性疾病引起局部出血,所以在诊断时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十分重要。
本文即分析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思路,具体内容见下文:一病史询问:下消化道出血根据出血位置分为大肠出血、小肠出血。
常见的引起大肠出血疾病主要有痔疮、大肠癌、炎症性肠病以及缺血性结肠炎等[3-4]。
常见的引起小肠出血的疾病主要有小肠腺癌、平滑肌瘤、淋巴瘤等,除此之外,全身疾病也会引起下消化道出血,比如:血液病、尿毒症性肠炎等。
因此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应该仔细询问患者病史。
①年龄:一般老年患者常为大肠癌、缺血性肠炎、毛细血管扩张疾病。
②出血前有无服用抗凝血类药物,③出血前有无便秘、糖尿病或者动脉粥硬化病史,④出血前有无药物过敏史,⑤出血前有无痔疮、肿瘤、结核病、腹部放射治疗史。
⑥伴随症状:发热,发热一般见于炎症性肠病、肠结核、肠伤寒、坏死性肠炎以及感染性肠炎。
全身性疾病也会引起发热,比如:淋巴瘤等。
腹痛,腹痛常见于肠结核、大肠癌、克罗恩病等。
出血前腹泻,一般与感染、缺血密切相关。
⑦大便性状:如果出血与粪便混合较匀称,说明距离肛门较远,如果出血与粪便混合不匀称,则说明距离肛门较近。
出血停留在粪便表明,说明病变位于肛门或者直肠,不超过乙状结肠。
如果大便后出血低血或者喷血情况一般为肛裂。
黏液脓血一般见于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合并感染等。
血性䘏与溃疡性结肠炎或者感染密切相关。
二体格检查:①一般情况:注意慢性失血或者急性失血情况。
②腹部检查:视诊,有无出现腹胀、肠型、肠溶动波、腹胀不对称或者局限性隆起等。
听诊,肠鸣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消化道出血(ICD-10:K92.207)。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4版)(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8版,第四篇第二十章,人民卫生出版社),《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治推荐流程》(中华消化杂志,2012,32(6):361-63)。
1.有持续或者反复出现的血便、黑便和/或粪便隐血阳性;
2.可有心悸、恶心、软弱无力或眩晕、低血压、昏厥和休克等表现;
3.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4版)(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8版,第四篇第二十章,人民卫生出版社),《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治推荐流程》(中华消化杂志,2012,32(6):361-63)。
1.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必要时输血。
2.应用各种止血药物。
3.内镜、腹部CT、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出血的部位和病因后,采取相应诊断病因的治疗(转出本路径,进入相应的临床路径)。
4.当各种检查不能明确出血灶或者严重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时,需行手术探查。
(四)标准住院日为3–7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9
2.207,下消化道出血疾病编码。
2.有血便、黑便等表现,怀疑下消化道出血。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输血前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
(3)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
(4)肛门和直肠指检。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胃肠镜检查;
(2)腹部CT平扫或增强、腹部血管三维重建、小肠CT三维重建
(3)肠系膜血管造影;
(4)胶囊内镜或小肠镜。
(5)99m锝标记的红细胞扫描;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根据年龄、基础疾病、出血量、生命体征和血红蛋白变化情况估计病情严重程度。
2.建立快速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3.必要时应置入胃管行胃肠减压或者行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4.输血指征:
(1)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收缩压降低≥30mmHg,或心率>120次/分。
(2)血红蛋白<70g/L,高龄、有基础心脑血管疾病者输血指征可适当放宽。
5.止血药。
6.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必要时选用。
7.内镜检查:
(1)系下消化道出血病因的关键检查,并且在发现出血病灶时可以在内镜下止血,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进行。
(2)应积极稳定循环和神志状况,为内镜治疗创造条件,检查过程中酌情监测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必要时术前可行灌肠以清洁肠道。
8.血管造影:
活动性出血,每分钟出血量超过0.5ml时,可进行该检查以明确出血的部位和/或出血原因,必要时可行栓塞止血。
9.当各种检查不能明确出血灶或者严重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时,需行手术探查。
(八)出院标准。
1.综合临床指标(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红蛋白、尿素氮、粪隐血实验等)发现出血已经停止,恢复饮食,无再出血表现;
2.未明确出血病灶者,全身情况允许时可出院继续观察。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检查而造成并发症(例如内镜检查造成的肠道穿孔、血管造影引起的造影剂诱发的肾病),造成住院时间延长。
2.因消化道出血而诱发其他系统病变(例如肾功能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建议进入该疾病的相关途径。
3.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休克、意识障碍等均属高危患者,在检查后可能需要特殊治疗手段。
4.通过检查已明确出血部位和病因,转入相应临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