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世界华人文学与流散文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散文学(DiasporicLiterature)”就是流散 者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文学理论)。
海外华人是当今世界上人数最为众多的散居 共同体之一,海外华人移民到异邦,开始了 对自身归属和文化认同的焦虑。中国或者说 文化中国,是流散于异邦的他们生命中最重 要的精神资源和文化财富。在所在国主流文 化面前的“他者”身份的无奈与困惑,构成 了华人在海外具有文化身份的尴尬处境。海 外华人中通过记忆、回望、想象、传说等方 式致力于用母语的表达,以抗衡西方世界中 存在的种族偏见和文化误解乃至歧视。
东西方文化的相遇和碰撞
栩栩如生地向读者描绘了异质文化相遇、碰撞的画 面,辨认了其中的精华与糟粕,对两种文化都提出了深 刻的反思与批判。 中国鬼:男权、落后、愚昧、迷信。 美国鬼:机器社会的压抑、种族歧视对少数民族的 消声。
“美国也到处是各种各样的机器,各种各样的 鬼———的士鬼、公车鬼、警察鬼、开枪鬼…… 曾几何时,世界上充满了鬼,我都透不过气来,我 都无法迈步。”
《女勇士》打破了关于女子属性和华
裔美国女子属性的极度沉默,在就民 间传说、家史和个人沉思所想像出来 的历史和神话的“他者”之中重新排 列了民族和性别的位置。
女性主义思想对男权中心的解构 汤婷婷笔下的巾帼英雄形象折射出的 是作者在美国现代社会求得性别、种 族上的平等生存权力的欲望。是汤亭 亭进行中西跨文化再创造的结果。 汤亭亭:“这不是中国的神话,而是 改造过了的美国寓言”。
虹影
1962年生于重庆。曾在北京鲁迅文学 院、上海复旦大学读书,是一个既写诗又 写小说的作家。长篇自传体小说《饥饿的 女儿》获中国台湾1997“联合报读书人最佳 书奖”。旅居英国伦敦。
本书纪实性强,是虹影的自传。主人公“六六” (我)是双重饥饿(“食”与“性”的产物 。 在没有粮食也没有爱的饥饿中,少女愿意为每 一个捧着碗的人下跪。 刘再复在序言中说:“虹影把饥饿年代的苦难 写得令人不寒而栗。而使我惊讶也是使小说艺术获 得成功的则是: 第一,作者之描写苦难人生时非常冷静,和她 以往的作品很不同。熬过大苦难的幸存的女儿,此 时身在汪洋彼岸,时间与空间均已拉开距离,一切 都变得那样明白明晰,无须浮躁,从容写下便令人 惊心动魄。 第二,作者不仅抒写了苦难现象,而且写了苦 难重压下人的心理变态。人在饥饿到极点时无所谓 羞耻屈辱。
想象的中国形象
“双重想象的故国”
1.男尊女卑的社会 无名姑妈的故事、“西宫门外”中月兰的故事。 书中大量地列举了歧视女孩的民谚,例如“女娃好比饭里 蛆”、“宁养呆鹅不养女仔” 、“养女等于白填”、 “女大必为别人妻” 。 导致月兰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勇兰的“一夫多妻制” 思想。月兰是一个受儒家“三从四德”思想影响的中国 传统女子,虽然丈夫去美国多年,她从来没提出要到美国, 而是安于在香港的生活,“他给我寄了那么多钱,吃的,穿的, 丫鬟,我应有尽有,他还供养了女儿,……他送她上大学”。 她对此非常满足。
一般认为,汤婷婷1976年发表自传体小说《女 勇士》标志着华裔作家创作进入美国文学主流 的开始。
祖籍广东新会。一九四零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蒙 士得顿市。一九五八年获自幼爱得奖学金进入加州大学 伯克利分校就读,先念工程学系,后转念英国文学。一 九七零年至一九七七年曾任夏威夷大学英国文学系教授。 后又担任东部密歇根大学英国文学系教授。一九九零年 起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文学系教授。 她的第一部作品是回忆录式的小说《The Woman Warrior : memoirs of a girlhood among ghosts》(女勇 士),一九七六年出版后,获当年美国及全国书评界的 一项最佳奖。一九七七年又获美国《现代》周刊列为七 十年代最优秀奖。
世界华人文学
是在“海外华文文学”这个概念上发展、演变 而来。指的是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或华裔用汉语 或其他语言创作、表现海外华人生活经历的文 学作品。包括了常用的海外华文文学和世界各 国的华裔文学,还包括用中文创作的港台地区 文学。
流散文学
Diaspora“流散”(离散、流离失所),又译作 “散居”(散居者、族裔散居)、“飞散”等, 源出古代犹太人聚少离多的历史文化境遇,是指 离开母体文化而在另一文化环境中生存, 由此而 引起个体精神世界的文化冲突与抉择, 文化身份 认同与追寻等一系列问题的文化现象。与民族、 族裔、身份、文化等相互关联的,其语义应是存 在于跨民族关联(transnational networks)与跨 文化语境的动态之中,是全球化和后殖民研究的 一个重要关键词。
木心
本名孙璞,浙江桐乡人。上海美术专科学 校毕业,历任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上 海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美化生活》 主编、上海交大教授等。1982年移居纽 约。著有《散文一集》、《琼美卡随想 录》、《即兴判断》、《温莎墓园日 记》、《素履之往》、《巴珑》、《会 吾中》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文。目 前在中国内地出版的,有散文集《哥伦 比亚的倒影》、《琼美卡随想录》,小 说集《温莎墓园日记》等。
《女勇士》
日裔美国诗人加勒特· 洪果的评价 : 70年代中期对于亚裔美国作家来说,最重要的 事件也许是汤婷婷《女勇士》的出版和随后的 畅销。该作品的文学成就和热销在简短而轰轰 烈烈的亚裔美国文学史上是空前的。小说副标 题“群鬼之中的一个少女的回忆”激起了大家 对在美国的一个亚裔女子个人经历的关注,画出 了神话意识,它似乎能给许多无名女子以力量, 而且可能给我们的文化的任何消声了的“他者” 以力量,不管其背景如何。
说着,说着它就来了: 躲繁响 摧朝花 薄弱的欲望依稀似那年 那年愁机横展—— 三桅船下水如玉 昏鸦澎湃,逐潮而去尽 妻说,我们就开动吧 向东也好 向西也好 房舍的余烬因风 如线轴的线默默的织入 记忆的衣衫里 我们不是有海的摇篮吗 任棠儿梦入舷边的水声里 说着,妻的头发就把砰砰的战火抛在后面
快快睡,快快睡 我们有了明丽的冰雪 别怕那拾级而上的新娘 快快睡,别惊醒 虽然你已经伤残 睡着,水库坝上的瀑布滂沱 好远好远的声响,仿佛 高悬的针药,在横断的夕阳里 载着一队白衣的女子 指划着 向烟笼的弧岸 一个男子 摇着麝香的铃儿,把金波洒向焦急的人们 而琉璃的航程缓缓驶进血脉里 “风起了!快下帆!快把舵!” 轰然,流沙突变为清鉴的湖以后 亲爱的王啊,为什么你还在水边 哭你的侍从呢? 掮起你的城市,你侵入远天的足音里 不尽是你的城市吗? 亲爱的王啊,别忧伤 你在哪里,城市就在哪里
文化身份的重构
书中的女儿对母亲说,“现在我们属于整个地球了,妈妈。如果 我们和某一块土地切断了联系,我们就只属于整个地球。你明 白我的意思吗?不管我们站在什么地方,这块地方也就属于我 们,和属于其他任何人一样。” 在文化多元的美国社会中,华裔只有借助自己的传统文化资源 才能建构有别于其他族裔的特性,形成与主流文化不同且平等 的族裔文化,在西方社会的土地上拓展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文化 家园。但是这种族裔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很不相同,而 是处在两种文化之间的、或融合了两种文化的、具有世界主 义色彩的族裔文化。
一种富有人类感情与文化表情的中国汉 字,优雅、从容、洗练、蕴藉,极为讲 究。
陈丹青说“他似乎是在没有中断的传统底 下出来的人”,我觉得很准确。有人看到他的 东西就说他用字很“深”,我一个上海朋友就 说过木心的文字太深奥,每一页都有字需要一 般读者去查字典。可这又不表示他完全很古意, 虽然他曾经用文言文翻译过一次诗经,功力很 夸张,但问题是他不是纯粹古典,说他像五四 吧,又不像五四,更不像我曾经说过的时下那 种语言污染下的散文作品,不会动不动写出来 一句什么“人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种莫 名其妙让人看了就起鸡皮疙瘩的句子。
英国文坛移民三雄
拉什迪
石黑一雄
奈保尔
世界华人文学和离(流)散文学 来自全球任何族裔和 民族国家背景、用任 何语言创作的有关中 国生活题材与中国文 化在世界范围流传、 流变情况的文学作品。 旅居海外的中国作家, 背景不同的中文作家, 客居外文作家,华裔 外文作家。
严歌苓
享誉世界文坛的华人作家,是海 外华人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 之一。以中、英双语创作小说, 是中国少数多产、高质、涉猎度 广泛的作家。 1959年生于上海。 她出国前就著有长篇小说《绿 血》、《一个女兵的悄悄话》等。 《少女小渔》、《女房东》、 《人寰》等中长篇小说获一系列 台湾文学大奖。
第十一章
世界华人文学与 流散文学
一、定义
海外华文文学:海外华人用汉语创作的文 学作品。 余光中关于华文文学“三个世界”的划分: “华文写作的第一世界自然是中国大陆, 即华文文学的中原;第二世界是离„心脏‟ 较近些的边缘地带——台港澳地区;而东南 亚各国乃至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华人写作, 那就都是中文的第三世界了,因为在那里, 汉语并不是主流。“
小渔与马里奥的假结婚。大陆 女孩小渔需要一张绿卡。潦倒 的老作家马里奥需要还债。小 渔的男友出一万美金典“妻”。 马里奥在小渔的感化下由颓废 而重新找回丢失以久的尊严。 对小渔的肯定和赞赏。弱者的 爱和宽容。东西方道德的冲突。
人性的美好及力量。华人为了 融入主流社会而付出的惨痛代 价。
扶桑是上个世纪中国乡间 女子,辗辗被拐卖到美国 从事皮肉生涯。尽管身世 悲苦,却能逆来顺受。扶 桑的魅力吸引了美国少年 克里斯,并由此展开数十 年的爱怨纠缠。同时,她 从小被许配的丈夫大勇也 以神秘的面目出现,并产 生纠葛。
1、“无名女子” (No Name Woman)
2、“白虎山学道”(White Tiger): Fa Mu Lan 现代花木兰故事 3、“乡村医生”(Shaman):母亲勇兰 4、“西宫门外”(At the Western Palace):姨 妈月兰 5、“羌笛野曲”(A Song for a Barbarian Reed Pipe):蔡文姬
张翎
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 1986年赴加拿大留学,分别在加 拿大卡尔加利大学及美国辛辛那 提大学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和听力 康复学硕士。现定居加拿大多伦 多市。9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表作 品,有长篇小说《邮购新娘》、 《交错的彼岸》、《望月》,中 短篇小说集《尘世》等。获第七 届"十月文学奖",第二届世界华
叶维廉
当代诗人,文艺评论家,出生于广东省 中山县渔村。1948年由中山县去香港读 书,曾与人创办《诗朵》诗刊。1955年, 考取台湾大学外文系,开始用中、英文 写诗。1959年入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研究 所从事研究,1961年获得该所英语硕士 学位。在此期间,结识诗人纪弦、洛夫 等,常有诗作发表,并翻译了艾略特 《荒原》等诗,参加《现代法国诗》的 英译。1963年去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大学 任教。重要诗集有《赋格》、《愁渡》、 《醒之边缘》、《野花的故事》、《叶 维廉自选集》、《花开的声音》、《惊 驰》等。他不仅写诗,而且在汉语诗歌 和中西比较诗学研究领域贡献突出。
一、定义
华裔文学:指在移居国出生、长大、国籍为 移居国的作家,使用移居国语言进行写作。 即华裔用所在国的语言创作、表现他们国外 生活经历的文学作品。 华人文学指海外华人用华文或其他文字(如 英文、法文等)创作的作品。
海外/世界华文文学
新移民文学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大陆移民海外的留 学生、学者、知识层的文学创作一种概括, 有过“文革”和历次政治运动的坎坷经历或 见闻,对迁徙海外有较多的自觉性和适应性, 语言可能是移居国语言,也可能是汉语。严 歌苓、虹影。
高尔泰
江苏高淳人。著名画家、美学家。先 后在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哲 学所、兰州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南 京大学任职。1992年出国,现居美 国拉斯维加斯。2004年5月,他的自 传体散文集《寻找家园》(第一卷 《梦里家山》、第二卷《流沙坠简》) 被赞为“汉语散文界的一大收获” 。
《寻找家园》可谓“追求 自由的知识分子的苦难历 程”。虽为回忆性散文, 可从材料的选择、细节的 捕捉,到叙述的角度,都 超越了囿于个人经历的自 传。作者并不更多写自己, 而写所历所思的人、事、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