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湖湘文化的精髓——霸蛮风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湖湘文化的精髓——霸蛮风骨

古时候,把长江以南的湘楚大地,称为“南蛮”,往往作为官吏发配、庶民充军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土居人称为“蛮夷”,意为野蛮的人。就在这“南蛮”之地,随着时空隧道的传承,“蛮夷”得到不断的壮大。其生存风格逐渐演变成“霸蛮风骨”,从而构就了湖湘文化。湖湘文化先得说胡安国。他是南宋大儒,为避“康靖之乱”,举家迁徙湘潭隐山,创碧泉书院,撰著经学并授徒讲学。其遍览诸家兼采众说,著成煌煌《春秋传》,被定为元、明两代科举取士标准教材,影响后世甚巨。季子胡宏,人尊五峰先生,续父学脉,独创“性本论”,筑起学派理论大厦,堪称灵魂人物。高足张栻学问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身为岳麓书院首任山长,其学问道德演绎出彪炳千秋的“唯楚有材,于斯为盛”。胡安国奠定了湖湘文化,成为湖湘文化的早期代表。

湖湘文化的精髓实质为“霸蛮风骨”,因“霸蛮风骨”发展了湖湘文化。

早在五千年前,华夏大地上形成了黄帝、炎帝、蚩尤三大部族联盟集团。当他们继续扩张各自的势力范围时,终于在黄帝与蚩尤之间爆发了著名的涿鹿之战。被尊为战神的蚩尤战败被杀,余部经辗转流离迁徙到了洞庭楚湘一带,成为苗蛮部族集团,也即今日苗族的祖先。湖南湘西北的苗族古歌中叙述了三苗祖先在“洞庭彭蠡”之间水乡斗鳄鱼,开水田的史迹,后来又到环境险恶的武陵山区开辟新的生活。这种战天斗地求生存的霸蛮风骨,逐渐融入到湘楚大地原有的霸蛮文化之中。

霸蛮中的“蛮”,起源于三苗的后裔苗蛮,也即是荆蛮。商周之际,长江以南为吴、楚两大诸侯国的封地;两国未立之时,这里都是蛮族人的栖居之地;就像美洲大陆曾是土著印第安人的世代家园一样。太伯初到江南,得到千余家荆蛮的拥护,得以站稳脚跟并建立了吴国。大约过了一百年,楚国也在蛮族之地立国。

司马迁在述及吴、楚两国中的蛮族时,分别使用了“荆蛮”和“楚蛮”两个称谓。就地理概念而言,荆蛮与楚蛮可以画等号,因吴、楚皆在蛮族的栖居之地立国。楚国认同蛮夷文化,楚武王自称“我蛮夷也”,这一文化自立心理导致楚蛮向“蛮”文化的纵深地带挺进。秉承远古湖南农耕文明的霸蛮因子,加之楚蛮年复一年自豪地积淀着“蛮”的特质,最终进化成湖湘文化中“霸蛮”的主体基因。

楚蛮文化中的“蛮”,凝聚着强烈的爱国心;“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著名俗谚,便是这种爱国心动人心魄的具体写照;屈原毅然跃入汨罗江,则是这种爱国心视死如归的集中体现。

历代湖湘人士的许多性格特质,如倔强、刚直、英勇、坚毅、强悍、豪侠,以及“特别独立之根性”,皆源自“霸蛮风骨”的行为特质。经过一个又一个世纪沧海桑田的岁月积淀,“霸蛮风骨”早已烙印成湖湘文化源远流长的显著标识,定格为湖湘人士一脉相承的独特个性。

元末明初,明末清初,因连遭战乱,人丁锐减,十室九空,湖南有过两次大规模的移民。韶山毛氏祖先毛太华就是移民湖南的江西人,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先祖则从安徽移民到了湘潭。移民们开拓进取的精神,强化并丰富了湖南人霸蛮人格的内涵。

“霸蛮风骨”从惯常的贬义讲虽有“粗野、凶恶、不近情理”之义;但若纳入文化人类学的视野观之,则实指一种好胜、好强、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一种坚韧顽强、绝对自信的生命意志。

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当拯救中华民族危亡的严峻任务被提上中华雄杰的议事日程时,这种“蛮性风骨”便转化为一种济世匡民的强烈使命感,勇往直前的雄杰气概以及特立独行的创造精神。

湖湘人的“霸蛮风骨”,可以追根溯源至史前的农耕文明,上古时期的三苗文化,战国时期的楚文化,元、明、清三朝的移民文化。如元末明初,明末清初,因连遭战乱,人丁锐减,十室九空,湖南有过两次大规模的移民。韶山毛氏祖先毛太华就是移民湖南的江西人,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先祖则从安徽移民到了湘潭。移民们开拓进取的精神,强化并丰富了湖南人霸蛮风骨的内涵。

湖湘人的“霸蛮风骨”,彰显于声名赫赫的近现代湖湘英杰。

曾国藩在湖湘近代史上,算得上是一个“霸蛮风骨”的典型。曾氏本是一介书生,从来没有打过仗,因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危及摇摇欲坠的晚清王朝,作为朝廷重臣的曾氏奉命举办团练并领兵与太平军作战,最初是屡败屡战,败得一塌糊涂时,也曾试图投河一死了之。还是“打脱牙齿和血吞”的霸蛮风格,使曾氏成为“中兴将相,十九湖湘” 中的领军人物,使“湘军”变成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地位显赫的词汇,“无湘不成军”更是成了湖湘文化自豪感的具体诠释。

清代诗人杨昌浚在去新疆的途中,写七绝一首:“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诗中所写的“大将”即指晚清重臣左宗棠。左宗棠,湖南湘阴人,为人多智略,性狂傲,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屡建奇功,是个“霸蛮风骨”的“常胜将军”。

黄兴则在近代革命史上,算得上是另一个“霸蛮风骨”的典型。同盟会元老胡汉民曾说:黄兴是个标准的“湖南骡子”,更隐藏“老子不信邪”的脾气,其雄健不可一世。在1908年3月的一次起义中,黄兴率200湖南兵,抗击清军两万之众,历时40余日,将“横霸蛮”的精神挥洒得淋漓尽致。孙中山后来曾多次这样评价该战役:钦廉起义,革命军是用一个人去打一百个人。像这样的战斗,是非常的战斗,不可以常理论。像这样不可以常理论的事,还是你们湖南人做出来的。在1911年著名的广州黄花岗起义中,黄兴身先士卒,亲率敢死队勇猛冲杀,虽被敌弹击断食、中两指,仍顽强坚持战斗,表现出“血霸蛮”的英杰气概。

被毛泽东称之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的陈独秀先生,在其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上,曾撰写过一篇虽不长却令湖南人为之一振的文章——“欢迎湖南人底精神”。“湖南人底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实质就是一种“霸蛮风骨”精神。他在文中写道:黄克强历尽艰难,带一旅湖南兵,在汉阳抵挡清军大队人马;蔡松坡带着病亲领子弹不足的两千湖南兵,和十万袁军打死战,他们是何等坚忍不拔的军人!蔡松坡,也就是人所共知的蔡锷。蔡锷以起兵反对袁世凯称帝而名垂青史。1915年12月,蔡锷在护国寺召集旧部,慷慨致辞:“袁势方盛,吾人以一隅而抗全局,明知无望,然与其屈膝而生,毋宁断头而死。此次举义,所争者非胜利,乃四万万众之人格也。”蔡锷将军的“大霸蛮”加速了护国战争的胜利,他也因此成为流芳百世的“再造民国第一人”。

中华第一大英杰毛泽东,当年在井冈山只有几百条枪,被蒋介石称为“土匪”;却以“超级霸蛮”之气魄,立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豪言壮志。在上有飞机,下有追兵,被敌军围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