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宗教信仰初探
传统宗教信仰中国道教的起源与信仰体系
传统宗教信仰中国道教的起源与信仰体系在中国的传统宗教信仰中,道教被视为独特且丰富的一种信仰体系。
道教起源于中国古代,特点在于尊崇自然、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不死。
本文将探讨传统宗教信仰中国道教的起源与信仰体系。
一、道教的起源道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观念,它汲取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对长生不死的向往。
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发现了一种包容万物,无穷无尽的自然规律。
这种观察和思考逐渐演化成了对道的崇拜。
据传,道教的创始人为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
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了道教的核心理念,即宇宙中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力量,即“道”。
这种道不仅是物质世界的基础,也是人类行为的指导原则。
老子认为,追求与道的合一可以达到人生的圆满,并最终达到长生不死的境地。
二、道教的信仰体系道教的信仰体系是一种复杂而丰富的系统,包括了众多的神灵、仙人和符号。
道教崇拜的主要神灵包括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等,他们被视为道教的最高神明。
此外,道教还崇拜一些仙人和神圣的山川地理,如八仙、蓬莱仙岛等。
道教注重修身养性,强调个体的修炼和内在的改变。
道教徒通常通过修炼内丹和保持身心的平衡来追寻长生不死。
修炼内丹是一种独特的炼丹术,通过调整身体的能量流动和调和阴阳的关系,从而达到身心的健康和长寿的目的。
此外,道教还有丰富多样的仪式和教规。
道教的仪式包括祭祀、道场和道观的建立等,这些仪式旨在祈求神灵的庇佑和保护。
道教的教规主要包括道德准则和道教经典的学习,它们被认为是实践与道合一的指南。
三、道教在中国的影响道教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道教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道教提倡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这一观念被广泛接受并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中。
其次,道教对中国艺术和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道教为主题的绘画、诗歌和音乐等艺术形式融入了道教的哲学和信仰,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和长生不死的向往。
此外,道教的宗教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近年来,农村地区的宗教信仰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村居民的宗教信仰情况,我们对多个农村社区进行调查,并整理了一份关于农村宗教信仰的报告。
一、农村宗教信仰的普遍存在调查显示,农村地区的宗教信仰普遍存在,涵盖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形式。
其中,佛教和道教对农村居民的影响较大,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信徒较少。
据统计,佛教和道教信仰的农村居民占比超过80%。
二、宗教信仰对农村生活的影响在农村地区,宗教信仰对居民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
佛教和道教信仰的居民常常会在寺庙或道观中参拜祈福,消除疾病和厄运。
同时,在很多农村社区,庙会和道场活动也是非常繁盛的。
此外,在农村地区,一些比较严格的教义,如禁止食用肉类、酒精等,也对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宗教信仰与精神生活的关系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宗教信仰通常与他们的精神生活密切相关。
在很多农村社区,寺庙和道观也被视为居民心灵上的避难所。
在个人精神需求方面,一些信徒也会选择通过宗教信仰来寻求内心的安慰和力量。
四、宗教信仰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对于农村地区的社会治理而言,宗教信仰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在不少农村社区中,寺庙和道观往往起到重要的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作用。
此外,在涉及到一些社会道德和法律纠纷时,一些寺庙和道观也会担当仲裁的角色。
但是,一些教派的过份介入和不当行为,也会对社会治理带来一定不良的影响。
五、宗教信仰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趋势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地区的宗教信仰仍然非常普遍,不过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宗教信仰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也有一些变化趋势。
未来,农村地区宗教信仰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内容,同时也与生产生活密切结合,促进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宗教信仰在农村地区的影响力依然存在。
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精神需求和社会治理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未来,随着农村地区社会结构和发展的变化,宗教信仰在农村地区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也将会有所改变,不过对农村地区的社会和文化发展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祭祀习俗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祭祀习俗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祭祀习俗源远流长,深深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中。
这些信仰与习俗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拜,还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古代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祭祀习俗的起源、内容、传承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仰的起源民间信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原始信仰。
在原始社会中,古人观察到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相信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力量支配着这一切。
他们开始崇拜自然界的神灵,对神灵进行供奉,祈求丰收和平安。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原始信仰逐渐演变成为丰富多样的信仰体系,形成了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
二、信仰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包括了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
祖先崇拜是中国古代信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认为祖先的灵魂可以在阴间继续生活,并保佑着子孙后代。
因此,祖先祭祀成为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此外,人们还崇拜自然界中的力量,如山神、河神、海神等,并将其视为自己生活的保护神。
此外,佛教、道教等宗教在中国古代也有着广泛的影响,许多人信仰佛教或道教,并在日常生活中开展相应的祭祀活动。
三、祭祀习俗的特点与传承中国古代的祭祀习俗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在内容方面,祭祀活动多与祖先、自然和宗教有关,而且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祭祀对象和方式。
在形式上,祭祀通常包括祭品准备、祭拜神灵、献祭和祭祀仪式等环节。
此外,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或纪念日,人们还会举行隆重的庙会等活动来祭祀神灵。
祭祀习俗的传承主要通过口头传统和家族传统的方式进行。
古代人们通常通过神话传说、祖宗遗训等方式将祭祀习俗传承给后代。
同时,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祭祀仪式和传统,这些仪式和传统在家族中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家族信仰习俗。
四、信仰与习俗对古代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祭祀习俗对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促进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团结。
当代民间信仰调查报告
当代民间信仰调查报告(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公文写作、报告体会、演讲致辞、党团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report experience, speeche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document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llectio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当代民间信仰调查报告当代民间信仰调查报告(通用3篇)当代民间信仰调查报告篇1伴随着近年我省社会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和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涌现,越来越多人寻求从宗教中得到精神的寄托或者从宗教中寻求对生活事业家庭的某些庇护。
中国民间文化与宗教信仰的表现与传承
中国民间文化与宗教信仰的表现与传承Introduction中国民间文化与宗教信仰的表现与传承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主题。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民间文化传承和宗教信仰历经数千年的沉淀和演变,形成了独特而多元的文化图景。
这篇文章着重探讨中国民间文化与宗教信仰的表现与传承,内容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希望能够为读者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一些启示。
Part 1: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骄傲和传统文化的瑰宝。
数千年的中华文化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其中不乏涉猎民间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内容。
在这里,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始于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经历了各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
它包括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传统医学、武术、茶道、棋艺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通过诗歌、绘画、音乐、戏曲、等多个媒介展示出来。
其中,民间文化和宗教信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Part 2:宗教信仰中国是一个多元宗教的国家,其中道教、佛教和儒教是三大主要宗教。
另外,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信仰体系和教义,均在民间文化中表现出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
说到道教,一定离不开“道”的概念。
道教强调融入自然,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世俗。
民间的道教信仰表现在很多方面,如拜神、修行、道教艺术等。
其中,拜神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它涉及到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宗教信仰。
民间信仰中“七仙女”、“月下老人”、“女娲神”等神祇已经成为民间精神信仰的一部分,被今人广泛传承。
另外,佛教也是民间宗教信仰的主要内容之一。
佛教将解脱从轮回中寻求的方法,可以通过禅修、诵经、传法等途径,向人们传达了“落花生开有子,生命有法则”的理念。
在民间信仰中,佛教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在佛寺礼佛、求菩萨指引、普渡技术、美观的佛教艺术形式和寺庙建筑等。
当代民间信仰调查报告
当代民间信仰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民间信仰是指广大民众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以民间宗教、巫术、迷信等形式表现的宗教信仰和精神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当代中国的民间信仰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为了深入了解当代民间信仰的状况,本报告对此进行了调查,并就其特点、表现形式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制定了一份包括民间信仰相关问题的问卷,随机抽取了不同城市和乡村的居民进行调查。
其次,我们还采访了一些信仰者和相关专家,以了解他们对民间信仰的看法和经验。
三、调查结果1.信仰对象多元化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当代民间信仰的信仰对象非常多元化。
有很多人信仰神灵、守护神或祖先,他们常常在家中设置神龛或供桌,进行祭拜活动。
同时,也有不少人信奉特定的鬼神、山水神灵或特定的宗教教派,如道教、佛教等。
还有一些人信奉一些非传统的宗教或新兴宗教,如气功、心灵鸟等。
2.信仰活动多样化调查显示,当代民间信仰的表现形式非常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祭祀、祈福、烧香拜佛等活动,还有许多新的形式,如望子成龙、择吉日、夜间巡堂等。
此外,一些民间信仰者还会参加宗教节日、庙会等集体活动,以表达对神明的敬意和祈求。
3.社会影响深远民间信仰在当代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信仰者通过参加信仰活动,增强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得到了心灵上的宽慰和慰藉。
另一方面,民间信仰也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有着一定的影响,维护着社会稳定和宏观秩序。
此外,一些民间信仰还对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保护和传承作用。
四、相关问题讨论1.民间信仰与现代社会的冲突在现代社会中,民间信仰与科学、法律等现代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一方面,一些民间信仰被认为是迷信和无科学依据的,与科学知识相冲突。
另一方面,一些信仰活动涉及到神灵崇拜、巫术、以及非法行为,与法律和社会道德相矛盾。
因此,在处理民间信仰问题上,需要平衡宗教自由和社会秩序的关系。
民间信仰初探——以贵州习水“背茅”活动为例
文化长廊民间信仰初探——以贵州习水“背茅”活动为例何容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摘 要:在宣扬和崇尚科学的当代社会,民间信仰仍活跃于穷乡僻壤中的每一寸土地。
民间信仰通常以“迷信”称之,指称它为一种非正确理念。
民间信仰一词是相对于科学和性而言的,用科学简短解释是一种对未知事物的盲目崇拜和信仰。
在贵州广大农村地区,民间信仰活动一直从未被科学完全覆盖,人们坚信,有些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一直以某种神秘的力量存在着,本文以贵州遵义的民间信仰为例对民间信仰给民众精神生活带来的影响探析。
关键词:民间信仰;迷信作者简介:何容(1993-),女,汉族,贵州遵义人,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史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K8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9-193-01一、民间信仰的起源民间信仰,基本释义为一种迷失的信仰,来源于人类架构出来的不能用事实阐明的虚拟事物,如鬼神、上帝、天宫。
鬼神概念由来已久,古人类求雨拜祭、占卜星术等皆是对自然的敬畏,对天地的一种信仰,自人类诞生以来,便一直敬畏着天地、神灵。
从文字记载来看,甲骨文开始,人类便一直在从事着祭祀活动,商周时期,帝王敬畏天地,以龟甲或兽骨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从历史遗迹上看这类活动更是丰富,不论那个朝代,都有供人祈福的寺庙,比如墓穴的陪葬品等。
而自科学时代的轰然而至,这些祭祀活动已被科学用一种批判的态度取缔,然民间却完整的保存下来并成为一种民间信仰。
二、“背茅”活动的进行民间信仰,常被视作一种封建的愚昧落后思想,被官方及知识阶层所打击。
但民间信仰作为一种乡村生活现象,早已渗透于民间各处。
贵州习水县位于云贵高原的深山茂林中,该地的广大山村地区有着自己的一套传统鬼神信仰,也可称为一种乡村民俗。
刘丽在《发掘地方文化精髓彰显旅游文化特色—浅探黔北乡村旅游中的地方文化的运用》中关于乡村民俗的界定:“乡村民俗是特定地域生活方式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生存文化。
中国民间信仰的演变与文化意义
中国民间信仰的演变与文化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民间信仰的国家,这些信仰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信仰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经过不断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这篇文章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中国民间信仰的演变与文化意义。
一、中国民间信仰的起源和演变中国民间信仰其实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中国古代先民最早是采取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形式来表达对神秘力量的信仰。
在商周时期,随着神话传说中的神明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宗教信仰逐渐成为社会精英阶层的特权。
随着封建制度的形成,神与王权的关系逐渐合一,官方主义的宗教信仰开始盛行。
而在宋元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的不稳定与人们对于自由信仰的要求,寺庙、道观、教派、义军等组织纷纷涌现。
在这些组织中,许多民间信仰因流行和聚集度高而在信仰沟通之间极其活跃。
同时由于清朝时期对伊斯兰教、基督教进行的禁令和打压,民间信仰的发展更为迅速。
由此可见,中国民间信仰有着源远流长的演变历史。
二、中国民间信仰的文化意义中国民间信仰的演变与存在不仅仅是一种人们对于神明和信仰的表达,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
首先,中国民间信仰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民间信仰组织和神话故事都是由志愿者或民间讲解员以口头纪传、演出的方式传承下来,这些长期以来对听众的感官刺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而这种审美不仅仅来自于故事本身,还来自于传承方式、器物特点和组织方式等。
民间信仰的传承正是这样一种长期通过身体记忆,经验积累而形成的感官和情感体验。
正是这种方式使得民间信仰在艺术创造和美学领域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
其次,中国民间信仰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
中国民间信仰蕴含着丰富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它是中国人民实践、传承和创造的历程的直观体现。
从古代到现代,不同类型的民间信仰在各个发展阶段都成为了中国社会、经济、地理等诸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佛教、道教、陨石信仰、宝塔信仰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存在。
关于民间信仰调查报告(5篇)
关于民间信仰调查报告(5篇)第一篇:关于民间信仰调查报告面对着高节奏的学习工作,面对着暗色彩的钢筋水泥,面对着无休止的事与愿违。
我们是否已经被工作学习剥夺了自我,我们是否已经被钢筋水泥堆砌住了自由,我们是否已经在事与愿违中,遗失了自己的梦想。
借由这次寒假,放下工作,逃离城市,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在八百里南太行中,重拾我们遗失的梦想。
行程近两百多公里,其中徒步进行的有一百多公里,沿途翻山越岭,过河穿洞,苦乐相随,大家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这次徒步活动,也收获了更多的宝贵经验。
就这次活动而言,属于团队活动,但就本次调查内容而言,系我个人收集而成。
针对历史系的专业特点,我主要把精力花在了沿途民俗(主要是庙宇文化),民情(包括村民生活现状、谋生手段及村庄未来情况的调查)的收集整理之上。
当然,也有对于徒步经验的积累。
调查结果如下:(一)、民间信仰(庙宇文化)调查徒步过程中,一路所见最多的信仰神是山神,毕竟在大山里,人们与山为邻,靠山为生。
对于山的敬畏自然最大。
其次道教的庙宇较多,黄围山景区的主体建筑就是以道教神侣为主的庙堂。
这是在山西境内所见。
左边这个图片是从双底村到武家湾的路上见到的一个庙宇兼纪念馆的建筑。
前半部分是供奉关公的殿堂,后半部分则是纪念徐昆的,正如门楣所提“孤石藏真”。
每年正月初一和四月十五附近村民都会来这边祈福烧香,祭祀关公。
河南境内见到的则是以佛教为主,也许是离古代统治中心近的缘故吧。
在东场村有幸见到一座皇家御建的洛迦寺。
现存三佛殿一间,石碑两通,偏殿损毁严重。
殿内供奉有佛教过去未来现在佛,殿前有明代两通大石碑,一块是明大德年间的,另一块是明嘉靖年间的,碑文模糊,边上县长落款还是清晰的。
都是当时的辉县县长重修庙宇的碑文。
碑身保存较好,下边驼碑的石龟无头。
碑帽脱落在地。
在焦作市区的影视城里,藏着一座建于隋唐时期的胜佛寺。
我们去时庙前的一棵大树上落满了喜鹊,叫声特别响亮动听。
也许真的是洞天福地吧。
中国民间信仰分析
• 社会整合功能 • 道德教化和心理调适功能 • 文化传承功能 • 娱乐功能 • 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 经济开发利用功能。
(一)民间信仰的社会整合功能
• 1.民间信仰是我们全面认识、把握及管理 民众的必修课。
• 2.民间信仰是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力 量。
• 1.图符信仰 • 2.汉字变形符号信仰 • 3.数字信仰
1.图符信仰
• 最早的图符信仰起源于古老的图腾崇拜。 • 如华夏以太阳为图腾,黄河流域大汶口
文化遗址中的太阳纹,就是华夏族的族徽。 这些太阳纹,有圆心纹、同圆心、圆心涡 纹、乌载日纹等,都是太阳事物抽象化的 符号。
2.汉字变形符号信仰
• 汉字最初是被当做神秘的事物而受到人 们的崇拜的。
祖先神
祭祖大典
4.世俗神崇拜
福神 财神 寿神 喜神
• 世俗神崇拜主要指蛮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为满足民众世俗生活愿望、生命追求而形成 的神灵崇拜,表达了很强的功利性。其中包 含了以上几部分:
(1)福神崇拜
• 福的含义非常广泛,几乎包括了世俗生活 的一切美好愿望和目标。
• 五福,民间通常说法是:“福、禄、寿、 财、喜”。而在福神中影响最大的是道教的天 官神。
• 《山海经》记载很多半人半兽神。 • 《西次三经》所记王母形象为人形而“豹
尾、虎齿”等。
半人半兽神
王母娘娘
3.祖先神崇拜
• 祖先神崇拜是对祖先灵魂及其人格的崇拜。 • 祖先崇拜是灵魂不灭观念的产物。 • 由于相信灵魂不灭,所以人们相信在冥冥
之中,祖先灵魂能够观察到后代子孙的善 恶,并根据这种善恶来赐福或者降灾;祖 先灵魂是氏族、家族、家庭的保护神。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中国古代历史是一个极其悠久而丰富多彩的时期,其中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以及它们对人们的影响。
一、宗教信仰1. 佛教佛教是自古以来在中国广泛传播和信仰的宗教之一。
佛教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其教义主张追求超脱尘世的境界。
佛教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寺庙的建造、佛教文化的影响以及僧人的行为和修行都成为了古代中国社会的一部分。
2. 道教道教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重要的宗教之一。
道教主张追求自然之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修炼内丹以求得长生不老。
道教在中国的发展与士人的自然追求以及帝王的寻求长生不老有着紧密的联系。
道士的修行和道教的文化成为了古代社会中一个独特的存在。
3. 儒教儒教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政治和教育领域。
儒教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注重礼仪、道德和家庭观念的传承。
儒教的价值观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成为了后来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间信仰1. 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中国古代历史中常见的民间信仰之一。
人们相信祖先的神灵能够保护家族和后代子孙,并且会在祭祀活动中给予祝福。
祭祀仪式和祖先陵墓的建造成为了古代社会中一项重要的活动,体现了人们对祖先的崇敬与敬畏之情。
2. 方位信仰方位信仰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人们相信东、南、西、北和中央等不同方位代表了不同的神灵,而且不同的方位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运势和福祉。
因此,在古代中国,人们在建造房屋、安葬和旅行等方面都会考虑方位信仰的影响。
3. 自然崇拜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中,自然崇拜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人们尊崇大自然中的神灵,如山神、水神、木神等,并通过祭祀和信仰来寻求保护和祝福。
自然崇拜也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因为人们相信通过祭祀可以得到丰收和福气。
总结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习俗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习俗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国家,其古代民间信仰和习俗也是极其丰富多彩。
这些信仰和习俗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价值观,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
本篇文章将从四个方面来介绍古代中国的民间信仰和习俗,分别是宗教信仰、祭祀习俗、节日庆典和婚丧嫁娶。
一、宗教信仰在古代中国,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宗教信仰。
其中最著名的是道教和佛教。
道教起源于古代中国,是一种本土宗教。
传统上,道教被认为是一种神秘主义,不少性灵之技被传说能使人永生。
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一种宗教信仰。
佛教强调追求自我完善,其核心教义是“四谛”,即苦、集、灭、道,强调消除人们内心的执着和迷惑,以达到成佛的境界。
除了道教和佛教,古代中国还有其他一些宗教信仰,如儒教、天师道、白莲教等。
这些宗教信仰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人们向往精神寄托和强化文化自信的渠道之一。
二、祭祀习俗祭祀是古代中国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文化仪式和社会习俗。
在古代中国,人们相信祖先和神灵的存在和力量,因此祭祀被视为一种对神灵和祖先的尊重和敬仰的方式。
祭祀的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有的是宗教性质的,有的是家庭性质的,但它们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最著名的祭祀活动之一是“祭孔大典”。
每年的9月28日,中国人都会开展一系列纪念和祭祀孔子的活动,其中最为庄严的是在孔庙进行的祭祀仪式。
此外,每年春秋两季祭祀系列活动也是古代中国的重要文化传统之一。
三、节日庆典古代中国的节日庆典非常丰富多彩,其中最有名的两个节日是春节和中秋节。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新年,一般在农历年的腊月底至正月初十五之间进行。
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拜年、放爆竹、吃团圆饭、看春联和剪纸等。
中秋节则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它一般在农历八月的十五日。
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家人团圆,吃月饼、猜灯谜和赏月等。
同时,中秋节还是祭祀月神的日子,人们会准备上香、祷告和献供等活动。
民间信仰中的道教与佛教思想
民间信仰中的道教与佛教思想中国的民间信仰中,道教和佛教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虽然两者有着不同的根源和发展历程,但它们在实践中都各自形成了独特的信仰体系和精神世界。
本文将从道教和佛教在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地位、思想内涵、实践方式等方面入手,对它们进行一番探讨。
一、道教在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地位道教是中国源远流长的一种哲学,它的根源追溯到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
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逐渐演化为具体的信仰体系,形成了道教这一宗教。
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道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宗教信仰,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的宗教信仰中,道教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
弘扬道教的主要是道士,他们在社会中有着较高的地位。
道教的教义和实践和民众的生活密不可分。
例如,在民间婚嫁中,婚礼的主持人一般都是道士,道教强调的“婚必道婚,葬必道葬”也被广泛地应用在民间。
此外,道教的风水学说和祈福、驱邪等仪式也为社会民众所接受。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道教的思想和影响也非常广泛,它以“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理念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道教的思想内涵在道教的教义中,强调的是保持自然、和谐、平衡的境界。
其核心思想是“道”,这个词在道家意义上是万事万物的根本、终极原则。
道家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以平静和谐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以达到身心的健康和内心的平静。
在道教的实践中,有着丰富的内容。
道教包括了世间道教、全真道教、太上道教、妙法莲华经道教等不同流派。
但无论是哪种流派,道教实践的基本方式都是修炼,即个人通过特定的修行方法,达到进化自我、净化心灵、回归本源的目的。
在道教的修炼中,炼丹、静坐、吐呐等一系列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道家的内丹功。
道家内丹功强调人体内有“三宝”,分别是精、气、神,修炼者只有通过特定的方法,将“精气神”汇聚为一,才能达到身心的升华。
三、佛教在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地位佛教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宗教之一,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它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中国民间信仰的兴起与发展——从文化角度分析中华信仰史
中国民间信仰的兴起与发展——从文化角度分析中华信仰史中国是一个多神论的国度,几千年的历史使得中华民族拥有着丰富的民间信仰。
在古代,人民把信仰当做一种生命力,以求得神灵保佑和帮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信仰也随之变化,但信仰始终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文化角度出发,分析中国民间信仰的兴起与发展。
一、民间信仰的起源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祭祀文化。
当时,人们对天地自然万物都有敬畏之心,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着灵性。
在原始社会中,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和丰收,人们会举办各种祭祀仪式,祭祀祖先和神灵。
这些祭祀仪式逐渐演变成了各种民间信仰。
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宗教信仰也相继进入中国,如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
但在中国,民间信仰一直都是主流,对于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甚至可以说,民间信仰成就了中国文化。
二、民间信仰的多样性中国的民间信仰数量众多,种类繁多,常常因地区、民族、宗教信仰和历史背景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
其中最为普遍的信仰之一是关于家神的信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神被认为是一种守护神,可以保佑家庭平安、子孙昌盛。
通常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人们都会向家神祭奠食品和饮料,表达对家神的敬畏和感激。
另外,针对不同民族和地域,人们还有不同的信仰。
比如在西部地区,一些藏民族和蒙古族依旧保持着崇拜天地的传统信仰,而南方地区则拥有多种民间信仰,如风水、拜山、拜水等。
三、民间信仰的文化意义中国的民间信仰不仅仅是宗教信仰,更是文化载体。
它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也融入了人们对于社会、时代和历史的感悟与思考。
民间信仰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秉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鲜明地显示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比如中国旗袍,从领口到下摆采用的设计和样式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
而中国民间信仰中流传的很多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则是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瑰宝,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千姿百态的色彩。
四、当代民间信仰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当代的中国民间信仰也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
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
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一、介绍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
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秉持着崇尚自然、崇敬祖先的信仰观念,形成了广泛而独特的民间信仰体系和众多的宗教信仰。
本文将深入探讨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的特点、影响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二、民间信仰1. 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信仰,人们崇敬祖先并祭祀他们,希望在祖先的庇佑下得到福报和神灵的引导。
这一信仰体系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表现出对血脉联系、家族荣誉的重视。
2. 自然崇拜中国人民对自然界的崇敬也是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崇尚大自然的力量,对山川、河流、天地等自然元素抱有敬畏之情,将其视为神灵所在,常常进行祭祀活动以表达对自然的敬意。
3. 地方信仰中国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地方信仰,如关帝信仰、妈祖信仰、土地神信仰等。
这些信仰在特定地域内广泛流传,代表着地方人民的心灵寄托和文化认同,促进了地方社会的凝聚力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宗教信仰1. 佛教佛教是中国重要的宗教之一,最早自印度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信仰注重个人修行,倡导舍离纷扰、修心养性。
佛教对中国哲学、文学、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独特的文化。
2. 道教道教是中国源自于道家思想的一种宗教信仰。
道教主张顺应天地自然之道,追求长生不老、超越塵世的精神智慧。
道教经典及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与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中国独特的精神世界。
3.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于唐朝时由阿拉伯传入中国。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影响力也得到了增强。
中国的穆斯林信徒在坚守信仰的同时也融入了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国宗教文化的多元性。
四、民间信仰与现代社会1. 价值观传承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为现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观传承。
崇尚自然、尊重祖先的信仰观念使人们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塑造社会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历史上,民间宗教信仰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从古代祭祀祖先开始,到后来的道教、佛教和儒教等宗教信仰的出现,它们都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历史和现状。
一、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历史中国的宗教信仰历史非常悠久。
在中国历史的早期,祭祀祖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宗教活动。
人们具有很强的家族意识,认为祖先的祝福和保佑可以传承给后代。
因此,每逢重要节日或者家族重大事件,人们都要在祖先的灵位前献上祭品,祈求祖先的庇佑和保佑。
随着历史的演进,许多宗教信仰也相继出现。
其中,道教、佛教和儒教是最为著名和影响最大的宗教信仰。
最早期的道教信仰可以追溯到汉代,而佛教则是在东晋时期传入中国的。
儒教则是中国本土的一种传统哲学和思想体系,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些宗教信仰中,道教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代表之一。
道教包括了修身养性、尊崇自然、强调阴阳平衡等一系列信仰和实践。
在中国的许多地区,人们信奉道教的情况非常普遍,许多寺庙和道观也非常常见。
二、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现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的宗教信仰面貌也在发生着变化。
在中国,福建、广东、河南、湖南、四川等地的民间宗教信仰非常普遍。
其中,百姓信仰最为广泛的是道教和佛教。
道教和佛教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民间信仰的重要代表。
在中国的许多地区,人们仍然坚持着对这些宗教信仰的信仰和实践。
许多著名的寺庙和道观依然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热爱。
然而,与此同时,中国的民间宗教信仰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尤其是在一些城市和新兴地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传统文化缺失,许多年轻人对宗教信仰缺乏了解和认识。
同时,社会上也存在一些对民间宗教信仰的误解和偏见,这也进一步影响了宗教信仰的传承和发展。
三、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未来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中国的民间宗教信仰需要更加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宗教信仰需要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变革和创新。
中国历史上的宗教信仰与民间信仰
中国历史上的宗教信仰与民间信仰中国历史悠久,宗教信仰与民间信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信奉多种宗教,包括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等。
同时,民间信仰在中国社会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些信仰体系从根本上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一、佛教信仰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末年,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佛教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
佛教教义强调人们对于自己内心的觉醒与修行,通过禅修等方法,达到超脱尘俗的境地。
佛教信仰在中国社会深受人们喜爱,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宗教信仰,还渗透到了文学、艺术等方面。
二、道教信仰道教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位置。
道教强调“道”,认为宇宙万物都源于道,人们应当追求与道的和谐统一。
道家学说影响了中国哲学、文化、科学等方面。
道教的信仰实践主要是通过修炼来探索与道的联系,强调内修养、外养生的方式。
道教在中国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很多民间信仰也与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儒教信仰儒教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哲学学派之一,也发展成为一种宗教信仰。
儒教强调人的礼仪道德,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和谐。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经典《论语》、《大学》等被视为中国古代经典之一。
虽然儒教更多地被理解为一种行为准则而非宗教,但在中国历史上,儒教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四、伊斯兰教信仰伊斯兰教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宗教之一,也在中国发展了上千年。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是在7世纪,受到了中国民族的热情欢迎和接纳。
中国的回族、撒拉族等民族以及一些汉族信伊斯兰教,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伊斯兰教文化和信仰体系。
伊斯兰教在中国社会中保留了自己的宗教典籍、教派和仪式,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借鉴和融合。
五、民间信仰中国的民间信仰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民间信仰在中国社会中广泛存在,不同地域、民族、文化背景的人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信仰体系。
这些信仰常常与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神灵崇拜等相关,包括拜神、供奉祖先、祭祀仪式等。
家乡民间信仰和宗教活动的调查报告
家乡民间信仰和宗教活动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在现代社会,尽管科技和文明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现代化和理性化,但许多地方仍保留着丰富的民间信仰和宗教活动。
本文旨在对家乡的民间信仰和宗教活动进行调查,以了解人们对宗教的认同和实践情况。
二、调查范围和方法本次调查主要涵盖了家乡的乡村和城市地区,采用了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涵盖了家乡居民对民间信仰和宗教活动的态度和参与情况,而访谈则通过与一些重要人物和宗教从业者的交流获取更深入的信息。
三、民间信仰情况民间信仰在家乡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人们对于祖先信仰、土地崇拜和自然灵性等方面持有着一定的信仰。
据调查显示,超过80%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信仰祖先,并在重要节日进行祭祀活动。
此外,还有约70%的受访者表达了对土地和自然灵性的崇敬之情。
其中,祭祀活动在家乡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每逢重要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进行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谢。
这些仪式包括燃香、上供、祈祷等环节。
此外,在一些特定的日子,如除夕、清明和中秋节等,人们还会前往祖坟扫墓,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四、宗教活动情况在家乡的宗教活动方面,佛教和道教是最为普遍的宗教信仰。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信仰佛教或道教,其中佛教信仰稍占优势。
家乡有许多佛寺和道观,这些地方是居民们寻求安宁和宁静的场所,也是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此外,家乡还有其他宗教信仰群体,包括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
尽管这些宗教在家乡的影响力相对较小,但仍吸引了一部分信徒的参与和关注。
一些教堂和清真寺为信徒提供了宗教仪式的场所。
五、宗教对社会的影响家乡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宗教活动提供了一种心灵寄托和情感净化的途径,有助于人们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中获取心灵的安宁和慰藉。
其次,宗教活动也是社会凝聚力的体现,信徒们通过集体参与宗教仪式,加强了社区和邻里之间的联系和认同感。
然而,宗教活动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
民间信仰之“主生”、“人本”思想初探
一
“ 生” “ 本” 主 与 人 思想 的 内涵
中国漫 长 的农 耕 文 明造就 了 重视 宗族 、 血缘 的
文化 传统 , 无论是 精 英 经典 的解 释还 是 平 民百 姓 的 认知, 他们 都把对 “ ” 人 ” 生 和“ 的追 求看作 是 不可 动 摇 的信念 , 主要 表现 为 重 视生 育 、 待 生命 、 善 慎终 追
民众 祈 福 纳 祥 、 进 人 际 交 往 、 受 社 会 规 范 的 文化 活 动 , 讨 民间 信仰 中 的 “ 生 ” “ 本 ” 想 对 于挖 掘 传 统 文 增 接 探 主 、人 思
化 的现 代 价 值 、 构建 社 会 主义 和 谐 社 会 具 有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 关键 词 : 间 信 仰 ; 本思 想 ; 代 价值 民 人 现
等 关 系密 切 。与 西方 的 宗教 、 约 、 契 地缘 传 统相 比 , 中 国社会 历来 把 家族 的发达 作 为 人 生奋 斗 的全 部 ,
罗素所 谓 中国“ 以孔 子伦 理 为准 则 而无 宗 教”, 梁漱
花悲悯 之情还 是 老人怜惜 字纸传 统 , 善待生命 , 注重
民生都 是 民众 所追 求 的基 本信念 。 如果 说重 视 生 育 、 待 生命 是 对理 想 生活 追 求 善
第 2卷 第 5期
20 10年 9月
南 阳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NANYANG I TI NS TUT E OF TECHNOLOGY
Vo . . 12 No 5 S p. 2 0 e 01
中国民间宗教艺术初探
中国民间宗教艺术初探中国民间宗教既包括秘密民间宗教,也包括一般民间宗教,后者所占比例最大。
中国民间宗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非正统性、三教合一、世俗性等鲜明的艺术特点和中国民间宗教的劝善、因果报应、脱凡入圣等母题;同时,它在说唱叙述方式、对神话的颠覆、对民间艺术的诠释性意义等方面,有着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宗教与艺术,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往往有相同之处,艺术的极致有近乎宗教般的信仰与情感;而宗教的世界里,又蕴藏着丰富的艺术资源。
虽然,宗教的清规戒律与艺术追求的自由相矛盾,但这种相反的发展趋向,却可能产生相辅相成的效果。
挖掘、研究宗教中的艺术资源,丰富艺术研究领域,是艺术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宗教艺术研究方面,前人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仅仅局限于佛、道正统的宗教,内容丰富的中国民间宗教艺术,尚未引起艺术学研究的关注。
本文尝试对中国民间宗教及其艺术资源做一初探,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一、艺术学视野中中国民间宗教的范畴民间宗教是相对于正统宗教而言的。
正统的宗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免不了要走民间化的道路;走民间化的道路并不表示它成为了民间宗教。
只有发展到一定程度,信教的主体完全民间化了,教义也经民间的改造,脱离了原来的经卷,产生新的经卷等才被称为民间宗教。
因此,首先要明确中国民间宗教的基本范畴。
中国民间宗教是宗教学的一个分支。
在宗教学中,民间宗教是指在正统宗教之外,流行于民间、未被当局许可的民间教派[1],如摩尼教、明清的罗教、闻香教、黄天教、八卦教、清水教、义和团等。
这些教派又被称为“秘密宗教”或“民间秘密宗教”、“秘密教门”①。
在宗教学研究的意义上,这一概念是约定俗成的,便于对教派进行研究。
但从艺术学的视野看,这一概念内涵和外延都不全面,它不能涵盖中国民间宗教的全部内容。
实际上,从宋元明清以来,中国有许多百姓立足于儒家的传统生活,吸收儒佛道的内容,形成了庞杂的中国民间宗教信仰,并非一些秘密教派所能包含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宗教信仰初探姓名:尤昌荣班级:05历本学号:050731032指导教师;陈超【摘要】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点多面广,历史悠久。
人们对民间宗教信仰与传统宗教,封建迷信甚至邪教组织等混为一谈。
为了让人们能科学地认识民间宗教信仰问题,本人试图通过对民间宗教信仰的基本问题的初步探讨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民间宗教;信仰;改革;管理【正文】中国民间宗教信仰是指源自中国社会历史,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其他地方神灵崇拜为核心,缺乏统一信仰体系和宗教经典,具有分散性、自发性、民间性、区域性和群众性的非制度化的自然宗教及其相关信仰习俗。
我国民间宗教信仰点多面广、种类繁多,历史悠久。
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部门恢复了信仰自由,宗教信仰不再简单地被视为封建迷信,而封建迷信却披着宗教的外衣,竟相粉墨登场,鱼目混珠,乌烟瘴气。
于是,寺庙香火重燃,宗祠全面修复,族谱重新编写,祖先崇拜之风日盛。
巫婆师公重操旧业,装神弄鬼;宗教祭祀、隆重异常;宗教小团体修筑庙宇,敛刮民财,增加了民众负担。
民间宗教信仰世界的复杂多样,加之缺乏真正的宗教情感的陶冶,于是社会就给封建迷信和邪门宗教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民间宗教信仰既不属于传统宗教信仰范畴,又有别于封建迷信和邪门宗教,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
为了让人们能科学地认识民间宗教信仰问题,本人试图通过对民间宗教信仰基本问题的初步探讨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民间宗教信仰的特点:1、民间宗教信仰历史悠久、规模不一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民间宗教信仰,而且也都具有相当长的历史。
最早的可能创建于唐代,大多数创建于明清时代。
而且民间宗教信仰的庙宇数量多得惊人。
有庙、宫、观、殿、堂、祠等,从繁华的城镇到偏僻的山区、海岛,无所不在,量罗棋布。
庙宇的建筑规模、规格也悬殊很大,一般而言视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建筑用地审批宽严状况而定。
2、民间宗教信仰分布零散,没有健全的制约机制缺乏统一信仰体系的民间宗教信仰,信众各有崇拜的对象,加之民间宗教信仰的群众性基础,形成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民间宗教信仰。
既使在同一地区,因家族的不同,也可以有不同的信仰。
中国民间宗教信仰大多以一家一户或一个宗族为祭祀单位,没有超越家庭和家族的完整的宗教组织制度,无法构成由教主、教徒、专职宗教人员组成的宗教角色结构,行政部门未能对之进行有效的管制。
3、民间宗教信仰对象杂乱,无崇拜的主体对象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崇拜是以原始崇拜为基础,掺杂儒、道、释色彩并与当地的习俗相融合的一种混合性崇拜。
大凡山川河流、飞禽走兽、花草虫木,都被赋予其种神性,具有某种灵力,都可以成为崇拜的对象,其中主要有:自然物崇拜,如“元帅爷”(狗)、“大将军”(老虎),榕府“王爷”(榕树)等;宗族先祖与历史人物,如闽境内陈氏崇拜“开漳圣王”陈元光,王氏崇拜“开闽王”王审知,此外还有保护神、财神、行业神崇拜等,民间宗教信仰结构庞杂,没有统一的主神,折射出民间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典型特征。
4、民间宗教信仰的地域性与群众性相结合大多数民间宗教信仰崇拜的宫庙等,一般只作为一个或周围几个自然村的香火,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信众相互各不统属,独立开展活动,久而久之,形成民间宗教信仰的保守性、封闭性和多样性等基本特征。
同时,民间宗教信仰在广大民众的思想意识中根深蒂固,影响深远,特别是农村中95%以上的村民都具有这种传统世俗的信仰观念。
每逢宫庙传统节日,组织的演戏、酬神等娱乐活动,往往是家家户户都参与,设宴请客,带有浓郁的民俗性。
二、民间宗教信仰的作用1、民间宗教信仰的实用性与动利性并存古语有云:“无事不登三宝殿”、“有求必应、心诚则灵”等,深刻揭示了民众信仰的心理。
东南沿海渔民崇拜妈祖,经商者崇拜财神,农耕民族崇拜牛神、蛙神,患病者拜佛以求去病消灾,无子者拜佛以求得子,学子烧香以求金榜题名,无不出自直接功利之心。
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我们对鬼神也很实际,供奉他们为的是风调雨顺,为的是免灾避祸。
我们的祭祀很有点像请客、疏通、贿赂。
我们的祈祷是许愿衰乞。
鬼神赐给我们的是权力,不是理想;是财源,不是公道。
”2、民间宗教信仰的社会感化功能显衰。
中国民间宗教信仰往往离不开杀鸡宰鸭,进酒摆果,如事现之人,尽现乞求丑态,无助于心灵的净化与情感的升华。
基督教徒面对神圣的十字架,面对耶稣的献身精神,升腾起心灵被感动的热潮。
而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为的是如何从神灵处索取更多的东西,达不到纯净心灵的感化功能,甚至相反地强化了物欲索求之心。
当今社会的精神迷失,不能仅仅归咎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政治思想工作的不受重视,还同民间宗教信仰感化功能的缺失紧密相关。
3、民间宗教信仰的部分社会功能在扩大近年来,民间宗教信仰活动出现逐渐超越宗教信仰活动范畴的趋势,兼具民俗文化活动、社会公关活动、宗族活动、招商引资等功能。
如一些地方的庙宇,既是宗族议事中心和老人活动中心,又是乡村民俗文化活动中心。
人们也常以民间宗教信仰活动为契机和纽带,吸引海外乡亲、信徒回乡修庙,进而修桥铺路,投资办厂等。
三、民间宗教信仰存在的主要问题1、利用民间宗教信仰的名义私设“神坛”、“家庙”等进行非法活动。
经调查发现,社会上存在为数不少的巫婆,神汉借用某一民间宗教信仰宫庙神灵的名义在自家住宅设“神坛”或“家庙”,搞跳神、卜卦、算命等非法迷信活动,装神弄鬼;迷惑群众,社会影响极坏。
2、阻扰城乡的改造和建设,存在乱建滥建现象在许多的旧城改造中,往往会涉及民间宗教信仰的宫庙的拆迁问题,由于政策上可能没有明确的规定,建设部门处理这类问题尺度不一,以致在处理这类拆迁问题过程中,接二连三出现某些人采取“以神压人”的手段,严重阻挠了城乡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宫庙本身的修建工作没纳入全面的规划体系、修建时甚至无需批准,从村里小巷到居民的住房,从公共通道到旮旯角落,都可以随心所欲地修建,给建设规划,安全防火、交通、市容市貌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
3、宫庙修建耗资大,存在攀比、摊派现象,增加群众的负担改革开放以来,民间宗教信仰的宫庙大多数到翻建、重建。
宫庙修建耗资达千万元以上比比皆是。
这些巨资有的是来自海外投资,有的是群众自愿集资,也有不少是摊派,少则二三十元,多则百余元以上。
宫庙建筑金碧辉煌,有些地方还存在互相攀比现象。
而且一些神诞活动铺张浪费,民间宗教信仰中的这些攀比,浪费了大量的财力、人力,使一些低收入者有时不堪重负。
4、发展宗族势力,以至干扰基层工作民间宗教信仰往往与宗族势力相结合,而在中国的广大农村中,基层组织的选举往往与宗族势力的大小相连,于是有些地方上就出现以旧的传统观念和宗族利益为出发点,控制群众,违反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干扰和影响基层选择、计生等方面的工作,甚至可以左右村一级的基层选择结果。
5、存在未成年人普遍参与民间宗教信仰活动的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国家、地方有关宗教信仰的法规都不允许汉族地区的未成年人参与任何形式的宗教信仰活动,也不允许对未成年人进行宗教教育。
而现实生活中的民间宗教信仰活动中,很多宫庙无视相关的法律法规,允许未成年人到庙宇内焚香、拜神、祈祷等。
有些地方的民间宗教信仰活动更是有让未成年人在游神等活动中扮演各种角色的形象。
这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心灵的纯洁,也冲击了当今的科学教育。
由此可见,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现状,令人深思。
对民间宗教信仰的泛滥与隐患,熟视无睹、放任自流,显然不利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事业的发展,也无法对邪门宗教和封建迷信实行有效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民生的幸福安康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因此,促进民间宗教信仰的正常发展,正确区分民间宗教信仰、邪门宗教和封建迷信,必须要对民间宗教信仰进行改革。
四、民间宗教信仰改革的依据1、党和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就是宗教信仰自由。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家依法保护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保护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发展和壮大党同宗教界人士的爱国统一战线,努力促进全体信教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把他们的力量集中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共同的目标上来;二是,一切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而对各种不属于宗教范围的,危害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封建迷信活动和邪门宗教活动,则应当依法取缔。
因此,在对待传统宗教、民间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等活动中,要保护合法、抵制违法、打击非法。
2、稳定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民间宗教信仰是各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既有稳性的一面,也有变异的一面,而且稳定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
随着人类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结构的变迁,必然引起宗教信仰的变迁,当人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必然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也会引起思想文化的变革。
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不可能没有精神力量的支撑。
现化文化繁荣的社会里,不能允许封建迷信四处横行。
也就是信仰文化处于低层次的民族,是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
五、加强民间宗教信仰管理的基本思路1、首先要加强民间宗教信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工作民间宗教信仰根深蒂固,且多与民俗融为一体,易引发封建迷信的狂热,影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因此,对民间宗教信仰的管理要因势利导,趋利抑弊,将其引向健康的轨道。
可以依据国务院《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的要求,制订相应的地方行政法规、法令作为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法律或政策的具体依据。
也可以借鉴西方优秀的精神文化,包括西方宗教文化的合理成分:完整的制度,健全的体制,完备的设施,简朴而神圣的仪式,超凡的精神体验,克己制欲和进取精神等。
2、将民间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齐抓共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意旨不仅在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增加文化设施,而且还包括塑造一代新人,确立符合人类社会演进规律的知识结构和信仰结构。
因此,在实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当地实际,把民间宗教信仰的管理工作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抓落实。
如文教、宣传部门要不断向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进行有关自然现象,社会进化和人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而文明办、民政部门在建设文明村镇、创建文明单位,评比“五好家庭”等活动中,要把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作为一项考核指标,作为制订乡规民约的重要内容;司法、公安部门要加强普法宣传,提高群众遵纪守法意识,对社会上利用民间宗教信仰进行的非法或违法活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予以取缔和制止等。
3、吸收中国传统宗教的优良精神中国传统宗教首推为道教和儒教,然面佛教传入中国后,经改造成为中国传统宗教的有机组成部分。
道教治性、儒教治世、佛教治心的功能相辅相成,是我国传统宗教文化思想的集中体现,有利于陶冶民心、完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