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共识意见2007·西安
GE胃食管反流病共识
![GE胃食管反流病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bbbba89f852458fb760b5645.png)
?由于我国是胃癌、食管癌的高发国家,内镜检查已广泛 开展,因此,对于拟诊患者一般先进行内镜检查是可行 的,上胃肠道内镜检查能够有效地缩短诊断时间 ?
GERD的诊断
? 诊断性治疗
?对拟诊患者或怀疑反流相关的食管外症状患者,尤其 是上胃肠道内镜检查阴性者,可采用诊断性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PPI)诊断性治疗(PPI试验)
共识意见的意义
? GERD治疗共识意见进行循证医学实践 的产物
? 共识意见是循证医学概念普及和推广 的手段
? 共识意见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恰当地进 行循证医学实践
? 我国共识意见仅限于治疗方面
循证医学
证据分类
? Ⅰ类:强有力的证据来自至少1篇已发表的系 统性综述,包含多项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 床试验
?已经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建议用标准剂量的PPI,2次/d,疗程1~2周
?如服药后症状明显改善, 则支持为与酸相关的GERD; 如服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可能有酸以外的因素或 不支持诊断
? 胃食管反流证据的检查
?X线及核素检查
?24小时食管pH监测
?24小时食管pH监测的意义在于证实反流的存在与否。 在糜烂性食管炎其阳性率>80%,NERD患者的阳 性率为5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 适时调整药物及其剂量是提高 GERD疗效的重要措 施之一
? 诊断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三步骤:
1.根据烧心、反流等典型胃食管反流病 症状,对疑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PPI 经验性治疗,为期1-2周
2.在确定为胃食管反流病后,患者应接 受规范的8周初始治疗疗程。推荐采用PPI 标准剂量
3.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提醒进行维持治 疗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最全版)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880c22c1192e45361166f50a.png)
中国胃食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最全版)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2006年和2007年我国发布了GERD 的诊治指南,对指导GERD的临床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GERD 的临床实践硏究中,国内外学者针对本领域的热点问题,如难治性GERD、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 , PPI)与抗血小板药物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相应的临床硏究,并获取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数据。
因此,有必要根据最新的硏究进展对GERD的诊治指南进行更新。
本次共识意见的制订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我国本领域的有关专家组成共识意见专家委员会,并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
首先由工作小组搜索Medline. Embase s Cochrane和万方数据库等,制订共识意见的草案,随后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讨论并投票,直至达成共识。
投票意见的推荐等级分为6级:A +为非常同意,A为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A-为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为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 D为不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 +为完全不同意。
相应证据等级分为4 级:高质量为进一步硏究也不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中等质量为进一步研究很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低质量为进一步硏究极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极低质量为任何疗效评估结果均很不确定。
本次共识意见共分为症状、诊断、治疗、难治性GERD、GERD的合并症和食管外症状六大部分共29项。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和诊断1. 胃灼热和反流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 +93.33% , A 6.67% ;证据等级:高质量)。
2. 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暧气等为GERD不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 46.67% , A 40% , A - 13.33% ;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共识意见
![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共识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0e8971bc1a37f111f1855bef.png)
(三)Barrett 食管(BE)治疗
Barrett 食管(BE)治疗应用PPI : 尚无定论虽有文献报道PPI 能延缓BE 的进 程,尚无足够的循证依据证实其能逆转BE。 BE 伴有糜烂性食管炎及反流症状者,建议 采用大剂量PPI 治疗,并提倡长期维持治 疗
(四)控制夜间酸突破(NAB) (证 据分类: 据分类:Ⅱ类)
抑制胃酸分泌是目前治疗GERD 的主要措施, 包括两个阶段: 初始阶段 目的是尽快缓解症状,治愈食管炎 维持治疗阶段 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用最小的 剂量达到长期治愈的目的,治疗应个体化
(一)初始治疗
H2RA 仅适用于轻至中度GERD 治疗: H2RA(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治疗反流性GERD 的食管炎愈合率为 50% ~60%,烧心症状缓解率为50%。 临床试验提示: H2RA 缓解轻至中度GERD 症状疗效优于 安慰剂,但症状缓解时间短,且4 ~6 周 后大部分患者出现药物耐受,长期疗效不 佳
内镜下食管炎洛杉矶分级
A级: 见黏膜破损,但直径<5mm; 见黏膜破损,但直径<5mm; B级:黏膜破损直径>5mm,但无融合; 级:黏膜破损直径>5mm,但无融合; C级:黏膜破损融合,但<食管周径的75%; 黏膜破损融合,但<食管周径的75%; D级:黏膜破损累及食管周径的75%以上。 黏膜破损累及食管周径的75%以上。
控制夜间酸突破(NAB)是GERD 治疗的 措施之一。 NAB指在每天早、晚餐前服用PPI 治疗的 情况下,夜间胃内pH < 4 持续时间大于1 h。控制NAB 是治疗GERD 的措施之一。 治疗方法包括调整PPI 用量、睡前加用 H2RA、应用血浆半衰期更长的PPI 等。
(五)PPI 治疗失败(证据分类:Ⅱ类) (证据分类:
胃食管反流病诊治指南共识
![胃食管反流病诊治指南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60d55180561252d381eb6e22.png)
.
7
镜下图像
LA-A
LA-D
正常
LA-B
LA-C
.
8
Barrett食管
• 定义:食管远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 柱状上皮所取代,伴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
• 内镜:粉红色灰白的食管粘膜中出现胃粘膜桔 红色,分布可呈环形、舌形或岛状。
• 发展为食管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
9
流行病学资料
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 )
•又叫内镜阴性反流病 •存在与反流相关的不适症状
但内镜未见食管黏膜破损 •在亚洲地区,NERD 占有胃食
管反流症状患者的 75%以上
李兆申等.非糜烂性反流病的治疗进展[J].胃肠病学,2008,13(2):79-81.
.
5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 )
14
食管PH 监测
内镜
PPI试验
食管
检查
核素
测压
检查
无线 胶囊
食管 吞钡
.
15
PPI试验简便、有效 可作为GERD的初步诊断方法
推荐级别:A+级
证据等级:高质量
PPI试验原理
质子泵 抑制剂
抑制胃酸 分泌
反流物 pH>4.0
烧心/反流 减轻/消失
提示症状与 酸反流相关
烧心/反流
PPI试验方法及作用
20
鉴别诊断
➢心源性胸痛 ➢食管癌 ➢功能性烧心 ➢消化性溃疡 ➢食管动力性疾病 ➢其他原因的食管炎:感染性、药物性等
.
22
GERD的治疗
1
2021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治疗专家共识推荐意见(全文)精选全文
![2021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治疗专家共识推荐意见(全文)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8781974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4.png)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2021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治疗专家共识推荐意见(全文)推荐理由: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其内镜治疗发展较快,如内镜下射频消融术、经口无切口胃底折叠术、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等手术方式不断涌现与更新,为患者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然而,针对GERD的内镜治疗尚无行业规范,临床医师在选择内镜治疗时面临不少困惑。
基于此背景,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食管疾病协作组共同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经过1年的多轮讨论,反复修订,最后形成了针对GERD内镜治疗的首个专家共识《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治疗专家共识》,并发表于2021年第1期《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内容要点该共识围绕12个临床核心问题形成了17条共识意见:GERD典型症状包括烧心和反流,部分患者可存在不典型症状、食管外症状。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试验简便易行,可作为GERD的试验性诊断手段。
食管反流监测为GERD诊断的金标准。
白光内镜检查为GERD患者的基本检查手段,内镜表现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糜烂性食管炎及巴雷特食管。
拟行内镜治疗的患者术前应完善既往PPI疗效评估、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食管测压和反流监测。
术前内镜检查可确定适应证,排除其他不宜行内镜治疗的患者。
食管测压可以评估食管动力状态,排除其他动力障碍性疾病。
反流监测可以发现病理性酸反流的存在。
内镜手术适合于PPI有效者,PPI无效者考虑内镜手术需谨慎。
射频治疗适用于诊断明确的GERD,需要除外长度>2 cm的食管裂孔疝及重度食管炎等合并症。
射频治疗可改善反流症状、减少反流并减少抑酸药用量。
射频治疗GERD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内镜下胃底折叠术有一定疗效,安全性较好。
PECC和ARMS尚处于探索阶段。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治疗1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治疗1](https://img.taocdn.com/s3/m/fda84816b52acfc789ebc983.png)
63例原为C/D级 新发现11例 (17.4%) Barrett食管
反流性食管炎糜烂可掩盖 Barrett 食管诊断, 尤其在重度(C/D级)反流性食管炎。
1. Hanna S,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06;101:1416 2. Sharma VK. Gastroenterol Clin N Am. 2014;43(1):39-46. 3. Standards of Practice Committee, et al. Gastrointest Endosc. 2007;66(2):219-24.
Barrett食管(BE)随访
• BE内镜随访尚有一定争议,缺乏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 多项回顾性研究认为内镜随访优于依据症状随访
随访与非随访者食管腺癌5年生存率对比
Wang KK,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08;103(3):788-97
Barrett食管随访
• 内镜复查的间隔时间应根据异型增生程度而定。 • 异型增生程度需经过病理专家确定。
Barrett食管发 病率和食管腺癌 发病率平行上升。 在食管癌中, 食管腺癌占多数 (约60-80%)
在食管癌中,食管 鳞癌占绝大多数(9599%)
1. Fang WL, et al. Ann Surg Oncol. 2009 Dec;16(12):3237-44. 2. Yee YK, et al.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7 Dec;16(12):2637-40. 3. Huang Q, et al. J Dig Dis. 2011 Dec;12(6):420-7. 4. Lee HS, et al. Clin Endosc. 2014 Jan;47(1):15-22.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85e0ce1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6.png)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一、本文概述《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文章旨在汇总和解读我国胃食管反流病(GERD)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为我国的GERD防治工作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指导建议。
文章通过收集和分析国内外GERD的相关文献,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就GERD的诊断、治疗、预防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提升我国GERD的诊治水平,减轻患者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的编写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旨在为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患者提供全面、准确、权威的GERD诊疗信息。
二、胃食管反流病的定义和分类定义: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包括喉部)或肺所致的症状和(或)并发症。
GERD是一种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存在酸或其他内容物如碱、消化酶、食物等反流。
胃酸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部分GERD患者内镜下可无反流性食管炎表现,这类胃食管反流病称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
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是指由胃食管反流引起,但缺乏食管黏膜糜烂的临床和内镜证据。
NERD患者通常表现为典型的反流症状,如烧心、胸痛等,但内镜检查却未能发现食管黏膜的明显破损。
巴雷特食管(BE):是GERD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
BE患者发生食管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食管外症状:GERD也可引起食管外的症状,如咳嗽、哮喘、咽喉炎和牙蚀症等,这些症状可能与反流物刺激食管邻近组织有关。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个复杂的临床问题,其定义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这一疾病。
对于GERD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三、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较高的发病率,尤其在西方国家,其患病率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1e5e7e6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3.png)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一、本文概述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酸或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炎症、糜烂、溃疡等病变。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GER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GERD的诊疗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GERD逐渐受到关注。
中医药在调理人体气血、平衡阴阳、整体调节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西医则在病因明确、病理生理机制清晰的基础上,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取得了显著疗效。
中西医结合诊疗GERD,能够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促进患者康复。
本文旨在汇总和整理近年来GERD中西医结合诊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国内外专家共识,提出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GERD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本共识意见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促进GERD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不断提高,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与病因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流行病学特征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变化,GERD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GERD的发病率增长更为显著,这可能与饮食结构的西化、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普及有关。
在病因方面,GERD的发生主要与食管抗反流屏障的破坏、食管酸清除作用减弱、食管黏膜抗反流屏障功能的损害以及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等因素有关。
精神心理因素、年龄、性别、肥胖、吸烟、饮酒等因素也被认为与GERD的发生密切相关。
例如,肥胖患者由于腹腔压力增高,可使食管下括约肌(LES)张力降低,从而增加GERD的风险。
吸烟和饮酒则可通过刺激食管黏膜,加重食管炎症,促进GERD 的发生和发展。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8bd39b7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3.png)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一、概述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征是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
中医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和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本共识意见旨在总结中医在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面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复杂,中医认为其发生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手段丰富,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食疗等方法,旨在调和脾胃、疏肝解郁、清热解毒、润燥止酸等。
1. 胃食管反流病概述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简称GERD)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属于“吐酸”、“嘈杂”、“胸痞”等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该病主要由于脾胃升降失调,肝气犯胃,或脾虚湿困等多种病因病机综合作用所致。
表现为患者经常出现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口腔,伴随烧心、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食管黏膜损伤及咽喉、呼吸道并发症。
从中医角度分析,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当降而食管则依赖于胃气之和降以保持正常的输送功能。
若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等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尤其是胃气上逆,则易发此病。
肝木乘脾土,横逆犯胃,或久病体虚,中气下陷,亦可致胃失和降,引发胃食管反流。
治疗上,中医强调辨证论治,针对不同证型如肝胃不和、脾胃虚弱、痰湿阻滞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调理脾胃升降,配合针灸、推拿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综合措施,旨在恢复脾胃功能,减轻反流症状,防止病情进展及复发。
同时,也注重预防与调摄,提倡规律饮食、合理膳食结构,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刺激,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定义与分类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如胸骨后烧灼感、胸痛、咽部不适等,但内镜检查未发现食管黏膜糜烂或溃疡。
胃食管反流病知识及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知识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085568cb0722192e4436f62a.png)
胃食管反流病一、引言为了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证据进行综合评估和对诊断、治疗中的争议作出应答,八位对GERD和GERD相关疾病治疗和调查很有研究的临床胃肠病专家被召集在一起组成专门小组。
这一小组的产生反映了增长中的认识,即专家有责任将最新的相关准确指南传输给同行。
专家小组认明了以下最迫切需要教学的领域:●在GERD处理中非处方药治疗起什么作用?●Barrett 食管病人发生腺癌的危险性有多大?●胃底折叠术对术后对进一步内科治疗需求有何影响?是否影响食管腺癌发生的危险性?●GERD病人何时需要进行转诊、内镜检查或手术?●GERD内镜治疗有效的证据是什么?●不同质子泵抑制剂的疗效是否存在重要的临床差异?●GERD与食管外肺部病症有什么关系?该专门小组遵从和评估了现有证据,取得了可被同行和公众共享的推荐共识。
二、胃食管反流病的特征GERD是高流行率的胃肠道疾病,是临床实践中遇到的最常见疾病之一。
GERD的诊断是根据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多种病症和体征的联合临床表现。
烧心是GERD的最主要病症,其他表现包括反酸和吞咽困难。
一些GERD病人可无病症,而另一些可有非典型的病症,包括心绞痛样疼痛或呼吸道病症。
虽然暂时或偶尔烧心很常见,但GERD病人有频发、反复和长期的反流病症,通常发生在夜间。
(一)病理生理学有短暂烧心(如餐后)的个体与GERD病人间的病理生理学根底差异尚不清楚。
反流的发生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LES)短暂松弛、LES压力降低而致自发性反流或腹压的增加。
健康个体平均LES压力稍高于GERD病人,但仅根据LES压力缺乏以预测GERD。
反流物去除(食管蠕动)和酸抵抗(唾液pH、食管上皮、碳酸氢盐分泌)是重要因素,胃液特性和产生的胃液量也被认为在GERD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与反流有关的外源性因素包括饮食、吸烟和某些药物。
GERD的并发症有多种,包括糜烂性食管炎、食管狭窄、食管溃疡、Barrett 食管(食管肠化生)、肺吸入和食管腺癌。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14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14](https://img.taocdn.com/s3/m/70ccb1bb77232f60dccca18a.png)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14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常见病,其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10%。
自2007年我国发布GERD治疗共识意见至今的7年时间,GERD诊疗有了长足的开展,亦有很多高质量临床研究问世。
为推动GERD规化诊疗的普与、提高临床医生的GERD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发起的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以下简称:共识意见〕。
食管反流监测是GERD的有效检查方法,未使用PPI的患者可选择单纯pH监测,假设正在使用PPI治疗那么需加阻抗监测以检测非酸反流。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共识意见对镜检查的推荐更为积极,建议具有反流病症的患者在初诊时即行镜检查。
对于镜检查正常的患者,在其检查过程中不推荐常规进展食管活检。
此外,共识意见认为食管测压可了解食管动力状态,可用于术前评估,但不能作为GERD的诊断手段。
GERD的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共识意见指出:减肥、戒烟、抬高床头等生活方式的改善对减轻GERD病症可能有效。
PPI治疗截至目前,PPI仍然是治疗GERD的最有效药物。
在抚慰剂对照的研究中证实PPI对缓解GERD病症和愈合反流性食管炎均有很好疗效。
有研究数据显示,实现GERD治疗中最优胃酸抑制需要在24小时中患者胃pH>4的时间到达16小时,而PPI标准剂量qd服用,多数难以到达治疗GERD的最优胃酸抑制。
共识意见指出,单剂量PPI治疗无效可改用双倍剂量;一种PPI无效可尝试换用另一种PPI。
支持该推荐意见的临床证据之一是2009年发表的一项多中心、观察性临床研究,该研究对3887例初始采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兰索拉唑治疗后换用埃索美拉唑〔40mg/d〕的患者进展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有约70%的患者表示获得了更为满意的疗效。
在治疗疗程方面,共识意见认为,PPI治疗GERD使用疗程至少8周。
该推荐意见的证据之一是2006年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该项荟萃分析比照了PPI治疗4周和8周对GERD的疗效,结果说明,与治疗4周相比,治疗8周可将病症缓解率和食管炎愈合率提高10%以上。
国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现状和进展
![国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现状和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94759d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b.png)
荟萃分析成果
Perry K, Banerjee A, Melvin S. Radiofrequency Energy Delivery To The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Reduces Esophageal Acid Exposure And Improves GERD Symptom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urg Lap Endosc Percut Tech.,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scheduled for August 2023, manuscript reviewed
难治性GERD旳常见原因
Current Gastroenterology Reports 2023, 10: 252– 257
2023 美国GERD指南
As not all patients who fail to respond to PPIs will have GERD, the most important goal of the diagnostic evaluation in these patients is to differentiate those with persistent reflux as the cause of the ongoing symptoms, from those with non-GERD etiologies.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60271be3172ded630b1cb6ec.png)
・共识与指南・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06年10月三亚林三仁#许国铭胡品津周丽雅陈旻湖柯美云袁耀宗房殿春萧树东一、定义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系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
二、GERD的分类及其定义[1~5]GERD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refluxdisease,NERD)、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eso-phagitis,EE)和Barrett食管(Barrett’sesophagus,BE)三种类型,也可称为GERD相关疾病。
Fass等[6]认为GERD的三种类型相对独立,相互之间不转化或很少转化,但有些学者则认为这三者之间可能有一定相关性。
NERD系指存在反流相关的不适症状,但内镜下未见BE和食管黏膜破损。
EE系指内镜下可见食管远段黏膜破损。
1994年洛杉矶会议提出了明确的EE分级标准,根据内镜下食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分为A~D级[7]。
BE系指食管远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取代。
在GERD的三种疾病形式中,NERD最为常见,EE可合并食管狭窄、溃疡和消化道出血,BE有可能发展为食管腺癌。
这三种疾病形式之间相互关联和进展的关系需作进一步研究[6]。
三、反流症状群[1]与反流相关的症状称为反流症状群。
典型和常见的反流症状为烧心和反流,其他少见或不典型的相关症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如上腹痛、胸痛、嗳气、腹胀、上腹不适、咽部异物感、吞咽痛、吞咽困难等,此外还有食管外症状,如慢性咳嗽、咽喉炎、哮喘等。
烧心系指胸骨后烧灼感[1]。
反流系指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的感觉[1]。
反流相关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明显负面影响时称为不适症状。
如没有产生负面影响,则不作为GERD的诊断依据。
一周中≥2d有轻度症状或一周中≥1d有中、重度症状即可认为是不适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是否作为不适症状应由患者自己决定。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28b9f3e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b.png)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指的是胃酸和消化酶经常倒流到食管中引起的症状和并发症。
该病在临床中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胸痛、烧心、呕吐、嗳气等症状。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发展,对于该病的诊疗也越来越重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较为复杂,既有生理因素,也有病理因素。
其中,最主要的病因是下食管括约肌失衡,使得胃酸及消化酶往食管内反流,从而引起胃食管反流病。
另外,食管和胃之间存在许多守门员,包括HI腺、食管腺、下食管括约肌等,这些守门员一旦失去平衡,就可能引起病理性反流。
在病理机制方面,高食管括约肌压力、身体位于水平或向前倾斜、胃中酸性负荷增加等因素都能引起反流。
此外,胃食管反流病也与饮食习惯、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
因此,在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中,需进行全面系统的病因分析,确保诊疗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二、西医诊断及治疗1. 西医诊断(1)临床表现:症状常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痛、烧心、胸骨后不适感、呕吐、嗳气等。
(2)实验室检查:包括24小时食管pH监测、Barium swallow 摄影、内窥镜检查等。
(3)西医分级:轻度、中度、重度。
2. 西医治疗(1)干预饮食: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吸烟、饮酒,少吃高脂肪食物等。
(2)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制酸剂等,以减轻反流症状。
(3)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请咨询专业医生,考虑手术治疗。
三、中医诊断及治疗1. 中医诊断胃食管反流病在中医中属于失和胃气的范畴,并通常与疝气、饮食不节、心烦易怒等因素有关。
2. 中医治疗(1)针灸治疗:适合于一些轻度的病人。
通过针刺穴位,调整胃肠功能、平衡气血,以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
(2)中医药治疗:通过中药调理气血、调和胃肠功能,缓解症状,常用的中药有还阳胃痛丸、平胃舒之类的药物。
《胃食管反流病里昂共识》更新点解读(最全版)
![《胃食管反流病里昂共识》更新点解读(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8cc40a7f1922791788e86e.png)
《胃食管反流病里昂共识》更新点解读(最全版)GERD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
2018年发表于Gut杂志的meta分析显示GERD全球发病率为2.5%~51.2%,并呈逐年升高趋势[1]。
为提高GERD诊断率及指导治疗,全球胃肠病学专家于2004年颁布了《胃食管反流病波尔图共识》[2](以下简称"波尔图共识"),首次指出阻抗-pH值监测在诊断GERD中的重要价值,并就酸、非酸和气体反流的定义达成共识。
2014年至2017年,基于已发表的大量GERD临床研究,胃肠病学专家更新了"波尔图共识",并于2018年颁布了《胃食管反流病里昂共识》[3](以下简称"里昂共识")。
现就"里昂共识"更新点进行解读。
一、病史和问卷"里昂共识"强调询问病史的重要性,PPI对症状不典型的GERD患者的疗效较症状典型患者差,故对于症状不典型GERD患者,可酌情增加PPI的剂量或疗程。
但"里昂共识"指出:基于病史作出的诊断准确率不高,即使是胃肠病学专家也仅有70%的灵敏度和67%的特异度;问卷调查如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re,GERDQ)、反流性疾病问卷(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re,RDQ)也有局限性。
尽管如此,询问病史和问卷调查仍是诊断和评估GERD疗效的首选方式。
二、PPI试验PPI试验因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而得到广泛支持,但也导致了GERD 过度诊断及PPI过度使用。
"里昂共识"指出:约69%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esophagitis,EE)、49%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和35%内镜和食管动态反流监测正常的胃灼热患者在PPI试验中症状缓解。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f58bc188647d27284b7351a7.png)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食管反流多学科分会通讯作者:吴继敏 E-mail :drjiminwu@ ;汪忠镐 E-mail :zhonggaowang@1 背景2006年,笔者之一经反流监测和抗反流药物治疗后初步判断自身的严重哮喘可能是由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引起,在抗反流手术治疗后,致命性的症状得到完全控制,并停用所有抗哮喘药物。
由此相继建立了GERD 专科和多学科学术组织,在研究和实践中推动并见证了GERD 从一个相对局限的消化内科疾病,到逐渐引起多学科(GERD 专科、耳鼻喉科、呼吸科、心内科、消化科、胸外科、普外科、儿科、口腔科、急诊科、心理科、中医科、影像科,乃至更多的相关学科)共同重视、研究和实践的新实体。
随着多学科交流和协作的深入,人们对GERD 的认识和实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食管反流多学科分会自2016年成立以来,致力于GERD 多学科诊治的互鉴和融合,在学会专家的支持和努力下我国GERD 的诊治水平迅速提高。
然而,目前我国GERD 的医学普及和教育仍严重缺失和失衡,医务人员对该病认识不足,检查率和根治率均较低,导致多数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哮喘、咽喉炎”等被长期漏诊或误诊,整体诊疗水平较国际尚有较大差距[2]。
鉴于此,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食管反流多学科分会牵头制订了针对我国GERD 诊治现状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以下简称本共识),旨在通过共识制订和推广,提升医务人员对GERD 的规范化诊治能力,最大限度地改善GERD 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全方位推动GERD 学科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本共识尽可能提出推论性和结论性观点,采用条目化展现方式,尽量减少烦琐的讨论和推理,以增加阅读的简易性,便于读者快速掌握主要内容。
2 方法学本共识参考2006年蒙特利尔共识[3]和《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4],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 法[3,4]评估专家意见的一致性,将专家意见分为6级:A+为非常同意,A 为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A -为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 -为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 为不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为完全不同意。
胃食管反流病、Barrett食管和食管胃交界腺癌病理诊断共识
![胃食管反流病、Barrett食管和食管胃交界腺癌病理诊断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351100d6c5da50e2534d7f0a.png)
胃食管反流病(GERD)
糜烂性食管炎
糜烂性食管炎的诊断
内镜发现: 食管黏膜红斑、水肿、糜烂、溃疡 组织学发现: 黏膜水肿、炎细胞浸润、糜烂、溃疡形成等。
糜烂性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炎
糜烂性食管炎
糜烂性食管炎
胃食管反流病(GERD)
非糜烂性反流病
非糜烂性反流病的诊断
依赖症状学特点: 烧心和反流症状典型
烧心症状为主诉,除外其它烧心病因,内 镜无食管黏膜损伤。 学术界的共识: 食管病变的组织学表现是NERD诊断的重要依据。
上皮内炎症细胞浸润
4 细胞间隙扩张
• 发生情况: 糜烂性和非糜烂性食管炎中均可见到
• 光镜下特点: 鳞状细胞紧密连接丧失,出现泡状或
梯状机构
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细胞间吻合紧密 (Well Sealed Each Other)
细胞间隙小而不规则的扩张
NERD细胞间隙 不规则的扩张
NERD细胞间隙不规则的扩张
胃食管反流病(GERD)
◆ 糜烂性食管炎 (Erosive esophagitis, EE) ◆ 非糜烂性反流病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 ◆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 BE)
Comment:
GERD的三种类型相对独立,相互之间不 转化少转化, 但有些学者则认为这三者之间可能有相关性。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 global evidence-based consensus.
Am J Gastroenterol 2006; 101: 1900–1920 )
胃食管反流病(GERD)
发生有一定地区和种族差异 欧美国家: 10-20% 亚洲各国:中国 2.95-6.2%; 日本 6.6% 韩国 3.5%; 新加坡 10.5%。
胃食管反流病的行为干预及药物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的行为干预及药物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81ad5c1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0.png)
胃食管反流病的行为干预及药物治疗徐奎诰;王春丽【摘要】@@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临床症状,部分可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的一组疾病.一般分为3种亚型,即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糜烂性食管炎(EE)或反流性食管炎(RE)和Barrett食管(BE).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年龄的增长,GERD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西方国家成人发病率约10%~30%,我国GERD的发病率较西方低,但近年亦呈上升趋势.因此,增强人们的保健意识,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对提高健康水平大有益处.【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年(卷),期】2011(020)005【总页数】3页(P430-432)【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干预措施;药物治疗【作者】徐奎诰;王春丽【作者单位】266071,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266071,空军青岛干休所【正文语种】中文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临床症状,部分可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的一组疾病。
一般分为3种亚型,即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糜烂性食管炎(EE)或反流性食管炎(RE)和Barrett食管(BE)。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年龄的增长,GERD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西方国家成人发病率约10%~30%,我国GERD的发病率较西方低,但近年亦呈上升趋势。
因此,增强人们的保健意识,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对提高健康水平大有益处。
GERD的发病机制是胃食管交界处抗反流屏障功能低下,主要是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降低和下食管括约肌一过性松弛(TLESR)造成。
而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影响GERD的发病[1]。
所以,行为干预治疗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1.1 饮食主要是饮食数量、种类及时间所产生的影响。
1.1.1 进食量进食量大小与食管酸暴露时间有关,大容积进餐可使胃底扩张,造成TLESR增加,食管酸暴露时间延长。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2020版完整版)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2020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10ded6476a20029bc642d46.png)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2020版完整版)摘要:GERD是临床常见病,我国曾在2014年颁布相关专家共识意见。
近年来我国GERD患病率逐年上升,对其流行病学、症状学、诊断方法和治疗的研究均有不少进展,因此有必要更新诊治共识意见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本共识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我国本领域的有关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讨论并投票,最终达成共识。
GERD是临床常见病,患病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差异较大。
全球基于人群的研究结果显示,每周至少发作1次GERD症状的患病率为13%,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1],亚太地区有上升趋势[2]。
我国基于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周至少发作1次烧心症状的患病率为1.9%~7.0%[3-4]。
GERD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年龄、饮酒、NSAID、社会因素、心身疾病和遗传因素等[5]。
GERD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胃食管交界处功能与结构障碍,食管清除功能障碍和上皮防御功能减弱,肥胖和饮食等生活相关因素削弱食管抗反流功能,以及食管敏感性增高等。
免疫因素介导所致食管黏膜损伤和食管功能的改变也可能与GERD发病有关[6-7]。
近年来,对GERD的流行病学、症状学、诊断方法和治疗的研究均有不少进展,有必要更新诊治共识意见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本共识是在《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8]的基础上,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我国本领域的有关专家组成共识意见专家委员会,首先由工作小组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制订了本共识的草案,随后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讨论并投票,直至达成共识。
投票意见的推荐级别分为6个等级:(A+)非常同意;(A)同意并有少许保留意见;(A-)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不同意并有少许保留意见;(D+)完全不同意。
相应证据等级分为4个等级:高质量,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中等质量,进一步研究很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低质量,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极低质量,任何疗效评估结果都很不确定。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治共识意见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治共识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ff681251f12d2af90242e6f3.png)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9;29:967-978
RCT
Gut 2005;54:710-717
综述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7;25
RCT
(Suppl 4): D47–D48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3; 18: 767–776
反流时间在NERD 24h pH 阳性患者及EE 中长;NERD 24h pH 阴性近端酸反流比例 高
烧心诊断食管异常酸暴露的准确率为 78%
NA 362 1392 2320
烧心患者中超过50%存在食管病理性酸暴 露
81%的患者表现为烧心,19%的患者表现 为反流
GERD患者症状表现为烧心,反流,腹胀, 早饱,腹痛,恶心,呕吐
其他原因 GERD 37%-66%
GERD是非心 源性胸痛的 主要原因
队列研究
Am J Gastroenterol 2010; 队列研究 105:2626–2631
NA 1392 NA 1644 6215 186
GERD患者中消化不良症状十分常见
GERD患者症状表现为烧心,反流,腹胀,早饱, 腹痛,恶心,呕吐
胸痛与GERD并存
以烧心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中,其他消化道症 状依次为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及便秘
专家组 (排名不分先后) • 陈旻湖 袁耀宗 侯晓华 周丽雅 邹多武 杨云生 李延青 吕 宾
方秀才 张 军 吴开春 柯美云 张澍田 王邦茂 唐承薇 房殿春 李 岩 刘 诗 房静远 彭丽华 林 琳 姜 泊 肖英莲
复习文献
数据库 • Medline, Embase,Cochrane及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8年第13卷第1期ModernDigestion&Intervention2008,Vol.13,No.1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共识意见(2007・西安)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共识意见・通信作者:袁耀宗,200025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消化科(E-mail:yyz28@medmail.com.cn)1995年美国胃肠病学会发表了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治指南,并于1999年和2005年两次更新[1]。
2003年新加坡举行的亚太地区消化疾病周通过了亚太地区GERD诊治共识[2]。
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经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动力学组有关专家反复讨论,提出如下GERD治疗共识意见。
GERD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治愈食管炎、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和并发症[1-6]。
GERD的治疗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改变生活方式是GERD的基础治疗,仅对部分患者有效(证据分类:Ⅳ类)抬高床头、睡前3h不再进食、避免高脂肪食物、戒烟酒、减少摄入可以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压力的食物(如巧克力、薄荷、咖啡、洋葱、大蒜等),但这些改变对多数患者并不足以缓解症状。
目前尚无关于改变生活方式对GERD治疗的对照研究。
生活方式改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潜在负面影响尚无研究资料。
体质量超重是GERD的危险因素,减轻体质量可减少GERD患者反流症状。
二、抑制胃酸分泌是目前治疗GERD的主要措施,包括初始与维持治疗两个阶段(证据分类:Ⅰ类)多种因素参与GERD的发病,反流至食管的胃酸是GERD的主要致病因素。
GERD的食管黏膜损伤程度与食管酸暴露时间呈正相关,糜烂性食管炎的8周愈合率与24h胃酸抑制程度亦呈正相关。
抑制胃酸的药物包括H2受体拮抗剂(H2RA)和质子泵抑制剂(PPl)等。
(一)初始治疗的目的是尽快缓解症状,治愈食管炎1.H2RA仅适用于轻至中度GERD治疗:H2RA(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治疗反流性GERD的食管炎愈合率为50%~60%,烧心症状缓解率为50%。
临床试验提示:H2RA缓解轻至中度GERD症状疗效优于安慰剂,但症状缓解时间短,且4~6周后大部分患者出现药物耐受,长期疗效不佳[7,8]。
2.PPI抑酸能力强,是GERD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目前国内共有五种PPI(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可供选用。
在标准剂量下,新一代PPI具有更强的抑酸作用[5,6]。
3.伴有食管炎的GERD治疗首选PPI:多项研究结果表明,PPI治疗糜烂性食管炎的内镜下4、8周愈合率分别为80%和90%左右,PPI推荐采用标准剂量,疗程8周[1,2]。
部分患者症状控制不满意时可加大剂量或换一种PPI。
4.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治疗的主要药物是PPI:由于NERD发病机制复杂,PPI对其症状疗效不如糜烂性食管炎,但PPI是治疗NERD的主要药物,治疗的疗程尚未明确,已有研究资料显示应不少于8周,对疗效不满意者应进一步寻找影响疗效的原因。
5.凡具有烧心、反流等典型症状者,如无报警症状即可予以PPI进行经验性治疗:根据MontrealGERD的新定义,对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如无报警症状,临床上便可拟诊为GERD,给予PPI治疗,采用标准剂量,每天2次,用药时间l~2周,GERD患者服药后3~7d,症状可迅速缓解。
经验性治疗并不排除内镜检查。
对年龄>40岁,发病后体质量显著减轻,出现出血、吞咽困难等症状时,应首先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治疗。
(二)维持治疗是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用最小的剂量达到长期治愈的目的,治疗应个体化[4-6]GERD是一种慢性疾病,停药后半年的食管炎与症状复发率分别为80%和90%,故经初始治疗后,为控制症状、预防并发症,通常需采取维持治疗。
目前维持治疗的方法有三种:维持原剂量或减量、间歇用药、按需治疗。
采取哪一种维持治疗方法,主要由医师根据患者症状及食管炎分级来选择药物与剂量,通常严重的糜烂性食管炎(LAC-D级)需足量维持治疗,NERD可采用按需治疗。
H2RA长期使用会产生耐受性,一般不适合作为长期维持治疗的药物。
1.原剂量或减量维持:维持原剂量或减量使用PPI,每日1次,长期使用以维持症状持久缓解,预防食管炎复发。
2.间歇治疗:PPI剂量不变,但延长用药周期,最常用的是隔日疗法。
3日1次或周末疗法因间隔太长,不符合PPI的药代动力学,抑酸效果较差,不提倡使用。
在维持治疗过程中,若症状出现反复,应增至足量PPI维持。
3.按需治疗:按需治疗仅在出现症状时用药,症状缓解后即停药。
按需治疗建议在医师指导下,由患者自己控制用药,没有固定的治疗时间,治疗费用低于维持治疗。
(三)Barrett食管(BE)治疗应用PPI尚无定论虽有文献报道PPI能延缓BE的进程,尚无足够的循证依据证实其能逆转BE。
BE伴有糜烂性食管炎及反流症状者,建议采用大剂量PPI治疗,并提倡长期维持治疗[1]。
(四)控制夜间酸突破(NAB)是GERD治疗的措施之一(证据分类:Ⅱ类)[9]71--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8年第13卷第1期ModernDigestion&Intervention2008,Vol.13,No.1NAB指在每天早、晚餐前服用PPI治疗的情况下,夜间胃内pH<4持续时间大于1h。
控制NAB是治疗GERD的措施之一。
治疗方法包括调整PPI用量、睡前加用H2RA、应用血浆半衰期更长的PPI等。
(五)对PPI治疗失败的患者,应寻找原因,积极处理(证据分类:Ⅱ类)有部分患者经标准剂量PPI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
可能的原因有:①患者依从性差,服药不正规;②与个体差异有关;③存在NAB;④内脏高敏感;⑤存在非酸反流。
三、对GERD可选择性使用促动力药物(证据分类:Ⅱ类)[1,2]在GERD的治疗中,抑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考虑联合应用促动力药物,特别是对于伴有胃排空延迟的患者。
四、手术与内镜治疗应综合考虑,慎重决定[10-12]GERD手术与内镜治疗的目的是增强LES抗反流作用,缓解症状,减少抑酸剂的使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抗反流手术也是维持治疗的一种选择: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其疗效与开腹手术类同。
术前应进行食管24hpH监测,以了解患者反流的严重度;进行食管测压,了解下食管括约肌及食管体部运动功能,指导选择手术方式。
对症状不典型、抑酸治疗效果差的患者,手术疗效通常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二)内镜治疗创伤小、安全性较好,疗效需进一步评估。
GERD内镜治疗方法有内镜缝合(胃腔内折叠术)、射频治疗、内镜下注射治疗和(或)植入治疗等。
目前仅内镜缝合治疗获得我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
(三)BE伴高度不典型增生、食管严重狭窄等并发症,可考虑内镜或手术治疗。
注:证据分类:Ⅰ类:强有力的证据来自至少1篇已发表的系统性综述,包含多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Ⅱ类:强有力的证据来自至少1个已发表的设计合理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Ⅲ类:证据来自已发表的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Ⅳ类: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多中心非实验性研究,或为权威意见,或来自专家共识。
参加治疗共识讨论专家(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列):陈旻湖、樊代明、方秀才、胡品津、侯晓华、柯美云、李兆申、李延青、林三仁、林琳、罗金燕、刘新光、刘诗、钱家鸣、姒健敏、王邦茂、王新、吴开春、许国铭、杨云生、袁耀宗、周丽雅、邹多武、张军(起草小组:袁耀宗侯晓华邹多武陈旻湖汤玉茗许国铭)参考文献1DeVaultKR,CastellDO;AmericanCollegeofGastroenterology.Updatedguidelinesfor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AmJGastroenterol2005;100:190-200.2FockKM,TalleyN,HuntR,etal.ReportoftheAsia-Pacificcon-sensusonthemanagementof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JGastroenterolHepatol2004;19:357-367.3MossSF,ArmstrongD,ArnoldR,etal.GERD2003--aconsensusonthewayahead.Digestion2003;67:111-117.4BautistaJM.Therisingtrendofon-demandandintermittentprotonpumpinhibitortherapyin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Whatistheevidence?JGastroenterolHepatol2006;21(Suppl5):Sl12-Sl14.5GobKL."On-demand"therapyfor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Arecurrentprotonpumpinhibitorsgoodcandidates?JGastroenterolHepatol2006;21(Suppl5):Sl15-Sl18.6CheungTK,WongBC.Proton-pumpinhibitorfailure/resistance:Proposedmechanismsandtherapeuticalgorithm.JGastroenterolHepatol2006;21(Suppl5):Sl19-S124.7HallerbackB,UngeP,CarlingL,etal.Omeprazoleorranitidineinlong-termtreatmentofrefluxesophagitis.TheScandinavianClinicsforUnitedResearchGroup.Gastroenterology.1994;107:1305-1311.8DentJ,YeomansND,MackinnonM,etal.Omeprazolevranitidineforpreventionofrelapseinrefluxoesophagitis.Acontrolleddoubleblindtrialoftheirefficacyandsafety.Gut1994;35:590-598.9AngTL,FockKM.Nocturnalacidbreakthrough:Clinicalsignifi-canceandmanagement.JGastroenterolHepatol2006;21(Suppl5):S125-S128.10TriadafilopoulosG,DibaiseJK,NostrantTT,etal.TheStrettapro-cedureforthetreatmentofGERD:6and12monthfollow-upoftheU.S.openlabeltrial.GastrointestEndosc2002;55:149-156.11KhajancheeYS,UrbachDR,ButlerN,etal.Laparoscopicantirefluxsurgeryintheelderly:surgicaloutcomeandeffectonqualityoflife.SurgEndosc2002;16:25-30.12LeederPC,WatsonDI,JamiesonGG.Laparoscopicfundoplicationforpatientswithsymptomsbutnoobjectiveevidenceof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sophagus2002;15:309-314.(收稿日期:2007-12-28)(本文编辑:姚永莉)附图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推荐流程图注:PPI经验性治疗:标准剂量PPI每天2次,时间l~2周;初始治疗:PPI推荐采用标准剂量,疗程8周;维持治疗:分原剂量或减量维持、间隙治疗、按需治疗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