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_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一、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伤害或损失的物理、化学、生物和人为因素。

危险源的辨识是对工作场所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以下是危险源的辨识程序。

1. 收集信息:收集与工作场所相关的各种信息,如工作流程、设备使用情况、材料的性质和危险性等。

2. 制定辨识流程: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制定危险源辨识的流程和程序。

3. 辨识危险源: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工作场所中的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分类。

4. 评估危险程度:对已辨识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其可能导致的伤害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

5. 记录和报告:将辨识到的危险源和其风险评估结果进行记录,并及时向相关责任人报告。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以下是风险评价的程序。

1. 应用风险评估方法:选择适合的风险评估方法,如可能性-后果矩阵法、故障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等。

2. 收集数据:收集与危险源相关的数据,包括危险源的特性、可能引发的事故和伤害情况等。

3. 评估风险等级: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将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人员和财产的潜在影响。

4. 识别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降低危险源风险等级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等。

5. 定期复评: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定期复评的计划,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三、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采取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对人员和财产的潜在影响,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以下是风险控制的程序。

1. 确定风险控制目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法规要求,确定风险控制的目标和要求。

2. 选择风险控制方法:根据风险控制目标,选择合适的风险控制方法,包括事故预防、事故后果控制等。

3. 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选择的风险控制方法,制定详细的操作措施,并组织实施。

4. 监督和检查: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企业建立和执行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该程序主要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和管理。

以下为具体描述。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和确定可能对安全生产造成伤害或场所、设备引发事故的因素和条件。

企业应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危险源辨识:1. 收集信息:企业应当收集与其生产过程、设备、物质等相关的危险源信息。

2. 列表化危险源: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企业需要将危险源进行分类,并制作成清单或者图表。

3. 确定危险源的特征:对于每一个危险源,企业需要明确其特征,比如危险源的性质、来源、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等。

4. 评估危险源的严重性:企业需要对每一个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程度。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辨识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判,确定危险源对安全生产的风险程度。

以下是风险评价的步骤:1. 识别潜在事故:企业应该根据危险源的特征和潜在危害进行分析,识别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

2. 评估风险概率:企业需要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确定危险源引发事故的概率。

3. 评估风险后果:企业需要确定危险源引发事故后可能给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

4. 综合评价风险:企业根据概率和后果的评估结果,综合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

三、控制措施管理控制措施管理是指对危险源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损失的发生。

以下是控制措施管理的步骤:1. 制定控制措施:企业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比如对危险源进行改造、使用安全设备、建立安全制度等。

2. 实施控制措施:企业需要将制定的控制措施付诸实施,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加强对危险源的控制。

3. 监督控制措施的执行:企业应该建立监督机制,对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4. 完善控制措施:企业应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完善和改进控制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通过以上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的实施,企业能够有效地识别和评估危险源,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事故损失的程度,保障企业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一、目的应用组织化与系统化方法,对有关职业安全卫生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以下同)进行辨识,并及时更新、评价其风险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行管制度,加强风险控制措施并顺利实施,以此做为:1.1制定管理方针和目标指标、策划、实施并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决定设施要求、培训、需求或操作规程的修改。

1.2监督管理需求以确认其实施有效性及适时性。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产品、活动和服务中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三、职责3.1公司主管领导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审批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措施。

3.2安全环保部是风险评价的归口部门,负责风险管理的培训工作,负责公司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的评价分析,负责公司各单位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建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3.3各部门主管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3.4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对管辖范围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同时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5新、改、扩建项目由技术部门或项目部门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6风险评价和控制主要为从事该工作的人员服务,要求该工作从业人员进行评价。

评价初期可由各级管理人员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进行示范,逐渐转变由从业人员自行评价。

3.7外来施工单位到公司从事某项工作时,风险评价和控制由施工单位和车间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分析人员签字也应包括两部分人员。

审核审定由安全环保部人员负责。

3.8同一项目涉及多个部门作业(如设备、电气、仪表等)由各部门自行分析评价后,项目负责人进行汇总。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调查、辨识、评价控制程序1 目的辨识及评价项目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评价其危险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险源,从而进行有效控制。

2 范围适用于本项目范围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3 职责3.1 项目安全总监负责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工作。

3.3安质部负责负责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

4 工作程序4.1 危险源辨识范围危险源辨识应以项目所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产生影响的职业健康风险为依据,辩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业务活动内容包括:生产现场、工作场所、设备、人员(进入作业场所的所有人员,包括员工、临时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等)和工作流程,并收集有关信息。

组织内存在的危险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⑴组织的常规活动(正常活动),如正常生产活动、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废弃活动等;⑵组织的非常规活动,包括异常活动(如停电、停机、设备维修、临时抢修活动等)和紧急情况下的活动(如发生火灾、坍塌等情况下的抢救活动);⑶所有进入工作场所、办公场所及与办公区域难以划分的生活区的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的活动等;⑷与产品实现过程相关的所有场所,包括生产现场作业场所、办公场所和相关的生活场所等(如宿舍、食堂、饮用水源等);⑸与生产实现有关的所有设施,包括所有场所内的相关设施,如建筑物、生产设备、物资等;⑹工作场所内由外界提供的设施,如组织所租赁的建筑物、设备等。

4.2 危险源辨识依据和途径⑴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⑵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⑶根据实际经验确定的与项目有关的危险源;⑷项目的生产经营活动;⑸项目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⑹工作场所环境和辅助生产设施;⑺与员工和其它相关方协商和沟通的信息。

4.3 危险源辨识要求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以下情况:⑴三种时态:—过去(公司遗留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或过去曾发生的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现在(明细现有的、现存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将来(项目将来可能产生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⑵三种状态:—正常(例行的作业活动状态);—异常(计划中但非例行活动,如开车、停车、试验、停电、检修状态);—紧急(合理预见,但不能预见何时何地发生,如火灾、爆炸、洪水、地震、雷击等事故);⑶七种类型: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和生理性、行为性及其他危险危害。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是指在安全管理中对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步骤和流程。

通过该程序,企业可以识别出可能对人员、设备或环境造成伤害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下面将就该程序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系统地对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工作设备进行观察和分析,识别出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机械因素和人为因素等。

具体的危险源辨识包括以下步骤:1. 收集信息:了解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工作设备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清单、作业程序等。

2. 观察和分析: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观察工作场所的布局、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操作方式,分析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条件。

3. 记录和整理:将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记录和整理,包括危险源的种类、位置、可能的影响和可能的控制措施等。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的风险程度。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风险的优先级,确定优先采取控制措施的危险源。

风险评价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风险的评估指标:根据不同的危险源,选择相应的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可能的伤害程度、可能的发生频率、可能的影响范围等。

2. 进行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根据评估指标,对危险源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

3. 优先级排序:对评估结果进行排序,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哪些危险源需要优先考虑,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三、控制策划控制策划是指根据危险源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控制计划。

控制策划包括以下内容:1.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等。

例如,在需要接触危险化学品的作业环境中,可以采取局部排风装置、防护屏障或穿戴防护设备等。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一、危险源辨识1.1 确定危险源的范畴和分类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危险源的范畴和分类。

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理性危险源、化学性危险源、生物性危险源和心理性危险源等。

在焦化项目中,常见的危险源包括高温设备、压力容器、煤气管道、化学药品等。

1.2 识别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在确定危险源后,应进一步识别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

例如,高温设备可能导致烫伤事故,化学药品可能导致中毒或腐蚀等。

通过对事故和伤害的识别,可以更好地了解危险源的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

1.3 记录并分析危险源数据对识别出的危险源及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进行详细记录,并对其进行分析。

分析应包括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以及事故发生的概率等。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二、风险评价2.1 确定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标准风险评价是通过对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确定其可能导致的风险程度及影响范围。

在焦化项目中,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

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价方法和标准。

2.2 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根据选定的风险评价方法,对每个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

根据评估结果,将危险源分为不同等级,以便于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3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优先级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确定其优先级。

对于高等级的危险源,应优先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对于低等级的危险源,可以在采取相应措施的基础上,逐步完善风险控制措施。

三、控制措施3.1 制定并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培训教育措施等。

在制定控制措施时,应考虑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危险源的风险程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们的实施对于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确认,并对其进行记录和分析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场所巡查: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巡查,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机械设备、工艺流程、化学品、电气设备、人为因素等。

2.危险源辨识调查:对已发生的事故和不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其中的危险源,并加以改正。

3.员工培训:培训员工对危险源的辨识和处理方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危险源辨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并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其对人身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的过程。

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1.风险识别:对危险源造成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确认。

2.风险分析: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其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影响程度。

3.风险评估:对确定的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其优先级,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

风险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危险源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影响,为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三、风险控制程序风险控制程序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的过程。

风险控制程序的主要内容包括:1.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人为控制等。

2.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对制定的控制措施进行实施,包括对设备、工艺流程、化学品等进行改进和加强管理,对员工进行培训等。

3.风险控制效果的评估:对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效果评估,确定其是否能够有效控制危险源。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是指在工作场所中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对危险源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水平的一系列程序和方法。

以下是一个完整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的步骤介绍。

1. 辨识危险源:首先,需要识别和列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这可以通过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结合实地观察、工作经验和专家意见来完成。

危险源可以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或人为的等等。

2. 分析危险源的特性: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其特性、性质和可能带来的风险。

这包括危险源的类型、危害程度、暴露途径、暴露频率等等。

3. 评估风险:根据危险源的特性和影响,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常用的方法包括风险矩阵评估法、风险值评估法、风险优先评估法等。

评估风险需要综合考虑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的等级和优先级。

4.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通常采用控制措施的层次性原则,即优先采取最有效的控制措施,如实施集体防护措施、改变工艺流程、使用安全设备等。

如果采用技术控制措施无法完全消除风险,还需要配合使用行为控制措施,如培训员工、制定操作规程等。

5. 实施控制措施:按照制定的控制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改造或安装相应的设施设备。

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减少或消除风险的潜在和现实威胁。

6. 监督和评估:对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和符合要求。

可以通过监控设备、定期巡检、员工培训等方式来开展监督和评估工作。

监督评估结果可以作为改进措施的依据,不断优化危险源的控制和管理。

7. 不断改进:根据监督评估结果和工作实践经验,不断改进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与控制程序。

进行问题分析、经验总结和知识积累,优化控制措施和提高工作安全性。

总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与控制程序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和共同努力。

通过合理的程序和方法,可以发现潜在的危险源,评估其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地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精选全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目录1、目得................................................................ - 1 -2、适用范围............................................................ - 1 -3、引用标准及文件...................................................... - 1 -4、职责................................................................ - 1 -5、工作程序............................................................ - 1 -6、实施过程............................................................ - 6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1、目得对梁场管理范围内所有管理活动与施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得危险源进行辨识,对其风险性进行评价,划分风险类别,明确重要危险源,制定相应安全技术措施,达到事前控制得目得。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梁场施工全过程、生活区职业健康安全有关得危险源辨识及其风险评价与控制。

3、引用标准及文件3、1 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3、2 公司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手册3、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863、4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4、职责4、1 安全质量部职责:负责本程序得编制与修改,就是本程序得主管部门。

指导梁场对重要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与策划。

负责汇总重要危险源及控制措施,必要时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等作业文件。

4、2设备物资部职责:负责职责范围内得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策划。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文件编号:一目的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获得良好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二范围适用于公司界定的管理体系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三职责1安全室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工作,监督检查各部门对危险源的控制情况。

2 各部门参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对本部门存在的风险实施控制。

3 管理者代表负责重要危险源清单的审批。

四程序1 危险源的辨识1.1危险源辨识宜考虑工作场所内危险源的不同类型,包括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和心理类等。

1.2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以下因素:——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安全检查、监视数据;——职业健康现状评价及工作场所职业有害因素检测结果;——事件记录;——以往审核、评价或评审的报告;——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输入;——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协商信息;——工作场所的过程评审和改进活动;——同行业的经验及事件教训;——组织的设施、过程和活动的信息,包括:a工作场所设计、交通方案(如人行道、机动车道等)、现场方案;b工艺流程图和运行手册;c危险物质(原材料、化学品、废物、产品、副产品)存货清单;d设备规范;e产品规范、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毒理学和其他职业健康安全数据。

1.3 危险源的存在范围a) 生产现场;b) 办公区域;c) 生活区;d)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e)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1.4 公司内危险源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a)常规活动(如正常的作业活动);b)非常规活动(如:周期的、偶然的、紧急的)和状况。

如:——设施或设备的清洁;——临时的工艺更改;——非预定的维修;——厂房或设备的启用或关闭;——现场外的访问(如:实地考察、作为客户走访供应商、勘查、远足等);——翻新整修;——极端气候条件;——公用设施(如:供电、供水、供气等)毁坏;——临时安排;c)紧急情况;d)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e)工作场所内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安全管理制度,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科学的手段辨识企业中存在的危险源,评估危险源对企业的风险程度,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从而达到保障员工和企业安全的目的。

一、危险源辨识1.危险源识别在整个危险源辨识管理程序中,危险源识别是首要的一步。

企业需要对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所有可能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辨别,包括物理危险、化学危险、生物危险、机械危险、电气危险等等,同时对危险源的种类、分布、规模、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以建立全面的管理档案。

2.危险源登记危险源登记是对所有已经识别出来的危险源进行系统化的归档和记录,包括危险源的名称、地点、危险因素、等级评定和管控措施等信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价和控制,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对各项工作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的评估。

二、风险评价1.风险评价标准制定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危险源,制定适合的风险评价标准,明确风险的程度,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2.风险评价方法核心是基于概率论和统计学的风险评价方法。

较为常见的方法有事件树、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以及危险源的风险矩阵法等。

3.风险评价报告报告中要包含对各种危险源的具体分类、分级和评价结果,并为每个危险源提供具体的管控措施建议,同时要重点说明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推荐的不同管控措施,以及实施后的预期效果。

三、风险控制措施1.制定危险源控制方案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适当的危险源控制方案,包括常规的安全保护设施、制度和操作流程,以及特定的安全管理手段和科技手段等。

2.实施危险源控制措施将制定的管控方案付诸实施,包括安全防护设备的安装、检验维护等,以及经常性的培训和教育等,以确保危险源管控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3.控制效果的评估和持续改进定期对危险源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检查,并根据评估、检查结果进行后续的差异性补充,以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范文(四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范文(四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范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是组织有效管理和控制各种危险和风险的重要工作。

以下是一个____字的范文,介绍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的主要内容。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范文(二)一、引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组织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的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和组织的正常运营。

本文将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介绍相应的程序和措施。

二、危险源辨识程序危险源辨识是在组织内部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下面是危险源辨识的主要程序:1. 收集资料:组织需要收集相关的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文件,了解危险源辨识的要求和方法。

2. 制定工作计划: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危险源辨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内容、时间和人员分工等。

3. 辨识危险源:组织在现场进行巡视和调查,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测等方式,辨识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辨识的方法可以是逐项检查或系统性辨识。

4. 记录和评估:对辨识到的危险源进行记录,并根据危险程度和可能性等因素进行评估。

评估方法可以是定性评估或定量评估。

5. 提出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危险源控制建议。

建议可以包括工程控制、安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制定等措施。

6. 审查和改进:对危险源辨识的结果进行审查,了解评估和建议的可行性,并根据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三、风险评价程序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到的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的过程。

下面是风险评价的主要程序:1. 收集资料:组织需要收集相关的风险评价方法和指南,了解风险评价的要求和方法。

2. 制定评价计划: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风险评价的工作计划,明确评价内容、时间和人员分工等。

3. 量化评价: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主要包括风险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频率等指标的测定。

评价方法可以是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控制程序一、危险源辨识1.1 确定辨识范围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辨识的范围。

这个范围应当包括企业的所有生产和作业场所,如车间、仓库、办公区域等。

同时,还应考虑到不同岗位和作业环节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1.2 识别潜在危险源在确定辨识范围后,应开始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这些危险源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a. 机械伤害:如运转的机器、传输带等可能导致夹击、割伤等事故。

b. 电击:不正确的操作、维护或维修电气设备,可能导致电击事故。

c. 化学危害:如化学品泄漏、误用等可能导致中毒、火灾等事故。

d.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可能导致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事故。

e. 职业病危害:如尘肺、噪声等可能对员工身体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1.3 危险源分类与评估在识别潜在危险源后,应对其进行分类和评估。

分类应按照危险源的性质、可能造成的后果等进行划分。

评估则应考虑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发生概率等因素,以便为后续的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二、风险评价2.1 确定评价方法在进行风险评价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LEC法等。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2 评价风险等级根据选定的评价方法,对每个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其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一般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

对于高风险等级的危险源,需采取更加严格的控制措施。

2.3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高风险等级的危险源,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对于中等风险等级的危险源,应制定计划逐步降低风险;对于低风险等级的危险源,应加强监测和预防,防止风险升级。

三、风险控制策划3.1 制定控制方案根据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具体的控制方案。

这些方案应明确责任部门、实施时间、验收标准等,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同时,方案还应考虑可行性和经济性,以确保在实施过程中不会给企业带来过大的负担。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范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是指针对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划程序,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

下面是一个关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的范文,供参考。

一、危险源辨识程序1.确定辨识对象:确定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

2.召集辨识小组:召集辨识小组,由不同部门的代表组成,在辨识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

3.收集信息:收集与辨识对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包括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物料危险性、人员行为等方面的信息。

4.分析辨识对象:对辨识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方面的危险源。

5.评价危险源:对确定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其频率、严重程度、暴露程度、可能性等因素,确定危险源的级别。

6.制定辨识报告:根据危险源的级别,制定辨识报告,包括危险源的描述、评价结果和建议的控制措施。

7.审查和确认:组织辨识小组对辨识报告进行审查和确认,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二、风险评价程序1.确定评价对象:确定需要进行风险评价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

2.召集评价小组:召集评价小组,由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安全工程师、职业卫生师、环境工程师等。

3.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标准,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内部标准等。

4.收集信息:收集与评价对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包括事故记录、职业病发病率、环境污染指标等方面的信息。

5.分析评价对象:对评价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存在的风险,包括人员伤害风险、职业病风险、环境污染风险等。

6.评估风险:根据评价标准,对确定的风险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其概率、严重程度、可预见性、可控性等因素,确定风险的级别。

7.制定评价报告:根据风险的级别,制定评价报告,包括风险的描述、评估结果和建议的控制策略。

8.审查和确认:组织评价小组对评价报告进行审查和确认,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程序一、背景介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程序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帮助企业识别可能对员工、环境和财产造成危害的危险源,评估其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员工和企业财产的安全。

二、危险源辨识1. 定义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伤害或疾病的物理、化学、生物或行为因素的来源或潜在来源。

2. 辨识方法•定期进行现场巡检和观察;•组织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工作;•分析事故记录和报告,总结经验教训;•借鉴相关行业的危险源辨识经验。

三、风险评价1. 定义风险评价是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其可能导致的事故频率和严重程度,并确定风险等级。

2. 评价方法•利用风险矩阵对危险源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运用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如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主观评估。

四、风险控制1. 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 工程控制:修改设备和工艺,减少危险源释放; - 行为控制:培训员工,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管理控制:建立管理制度,规范作业流程。

2. 控制实施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监督和检查控制效果,及时调整措施,保障控制措施的长期有效性。

五、程序管理建立健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程序,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规范工作流程,设置监督和检查机制,定期进行评估和审查,持续改进程序。

结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程序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才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助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确定危险源的具体位置和性质。

危险源的辨识是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前提,只有明确了危险源,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1.1常见的危险源在工作场所中,常见的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设备的运转,电气设备的使用,高处作业,化学品的接触,火灾爆炸,高温高压等。

这些危险源都可能对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1.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的辨识可以通过现场勘查、设备检查、工艺分析、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事故分析等多种手段进行。

通过对工作场所的环境,设备和作业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估,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1.3例证举例来说,某企业是一家生产化工产品的企业,其生产现场存在着多种化学品,这些化学品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

因此,在危险源辨识时,要重点关注化学品的存储和使用过程,确定其存在的潜在风险,然后针对性地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种危险源进行系统分析,评估其对员工的影响程度和可能发生的频率,确定风险的级别,为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1风险评价的方法风险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风险矩阵法、事件树分析、故障模式效应分析、层次分析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危险源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具体的风险级别,为风险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2例子继续以化工企业为例,对于化学品的风险评价可以采用风险矩阵法,将化学品的毒性,腐蚀性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综合评估其对员工的潜在影响和可能发生的频率,确定其风险级别,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三、风险控制程序风险控制程序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针对不同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根据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科学技术手段,全面有效地降低危险源对员工的威胁,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3.1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控制、管理控制、个人防护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导致事故或者伤害的因素进行识别和界定的过程。

风险评价则是在危险源辨识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和评估,判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确定所面临的风险程度。

在确定了风险后,为了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安全,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本文将结合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三个方面,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 收集数据:收集与工作环境、工作过程以及使用的设备相关的数据,包括工艺流程、生产设备、材料等。

2. 识别危险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各类危险源。

3. 程序评估:评估每个危险源对员工和环境的危害程度和可能性,确定其风险等级。

4. 制定措施:针对每个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消除危险源、降低风险等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 风险识别: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识别出可能带来风险的因素。

2. 评估风险: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及对员工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3. 风险排序:根据评估结果,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重点关注的风险。

4. 评估控制措施:评估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检查其是否能够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保证工作效率。

三、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是为了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措施:1. 排除危险源:尽可能地消除危险源,例如更换设备、改变工艺流程等。

2. 采用工程控制:通过工程手段改变工作环境或设备的设计,减少人员与危险源直接接触,例如安装警示标识、安全护栏等。

3. 引入行政控制: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增加员工对安全意识的培养和遵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对潜在危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过程。

它们是确保工作环境安全和员工健康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的定义、目的、步骤和实施措施。

一、危险源辨识的定义、目的和步骤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潜在的风险。

其目的是确保工作场所以及工作过程中潜在危险的识别,从而为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危险源辨识的步骤如下:1. 收集相关信息:收集关于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相关设备的信息,包括工作场所布置、设备状况、工艺流程等。

2. 识别潜在危险源:从收集的信息中识别出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源,例如机械设备的运行风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风险、人员行为风险等。

3. 评估危险程度: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

4. 优先排序:根据危险程度对危险源进行优先排序,以确定需要优先处理的危险源。

5. 制定对策:对每个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二、风险评价的定义、目的和步骤风险评价是指对识别出的危险源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风险的大小,并判断是否接受该风险程度。

其目的是为制定和实施针对各种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风险评价的步骤如下:1. 评估风险程度:根据危险源辨识中识别出的危险源的性质、频率和暴露程度等因素,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大小和可能造成的损害。

2. 比较风险程度:将评估得到的风险程度与事先设定的风险接受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接受该风险程度。

3. 判断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程度的大小,将风险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等级。

4. 制定对策:根据判断得到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避免、减轻和传递风险等。

三、风险控制程序的定义、目的和实施措施风险控制程序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潜在的风险,并确保工作环境安全和员工健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一、概述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指在工作、生产、经营等活动中,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实施的过程。

该程序的目的是明确各项工作安全规范,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避免潜在风险对企业及社会环境造成的不可逆损失。

二、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企业的所有业务活动,包括生产、经营、仓储、运输及其他相关活动。

三、危险源辨识(一)指定危险源辨识组,由专业人员组成,对企业内的全部作业环节进行危险源辨识。

(二)通过工艺流程图、安全检查记录、历史安全事故案例;合法、准确、权威的法律规定及其他有关资料、资讯的收集,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等主要工作环节,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三)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归纳,剖析其特征,分析可能引发的各种危险情况和后果。

四、风险评价(一)对步骤三中识别出的危险源,按不同等级进行风险评价。

评价依据考虑危险源的类型、程度、频次、可能性、危害后果等综合因素,确定风险等级。

(二)对于评价等级高的风险源,开展深度分析,进一步分析可能性、后果的严重程度、处置难度等因素,判断风险可控性及对人体、财产、环境的危害程度等。

(三)评价报告编制:编制危险源评估报告,详细说明评估对象、评估过程、评估效果、评估方法、评估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五、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一)根据危险源的等级和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实施。

(二)控制措施的制定包括技术、管理、人员等多个方面,确保措施的可操作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控制措施的实施重点是防范措施的具体操作,以确保预防、减轻或消除危险源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等的危害。

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监管(一)建立监督管理制度,严格监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的实施情况。

(二)监管内容包括对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风险评价效果和危险源辨识工作的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和监督。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的实施对于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程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以下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的详细内容。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在工作场所进行危险源辨识是关键的第一步。

这包括对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以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辨识危险源的目的是确定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造成伤害的因素。

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工作区域:着重观察和检查工作区域的布局和设置是否安全,并评估是否存在可能对员工造成伤害的潜在危险源。

2. 设备和机械:仔细检查和评估使用的设备和机械,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不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

3. 化学品和危险物质:辨识和评估工作场所中使用的化学品和危险物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其储存和使用符合安全标准。

4. 工作方法:审查和评估员工的工作方法和操作流程,以识别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第二步: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已辨识的危险源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的过程。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确定哪些危险源具有较高的风险,需要优先解决和控制。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评估可能发生的伤害程度:确定潜在危险源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造成的伤害程度,包括致命性、严重伤害和轻微伤害等。

2. 评估潜在的风险暴露时间:确定员工可能暴露于潜在危险源的时间,包括每天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周期。

3. 评估可能的风险频率:确定潜在危险源可能发生的频率,包括每天、每周或每月的频率。

4. 评估现有的控制措施:评估目前已存在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

第三步: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是确保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关键步骤。

制定和实施控制措施的目的是减少潜在危险源对员工的风险暴露。

在制定和实施控制措施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优先考虑控制危险源:优先采取直接消除或减少危险源的控制措施,例如改变工作流程、使用更安全的设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1 目的辨识及评价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评价其危险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险源,从而进行有效控制。

2 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3 术语和定义无4 职责4.1 管理者代表负责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4.2 行政管理部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并负责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

4.3 各部门负责参与本公司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

5 工作程序5.1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时机a)公司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建立时;b)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时;c)相关方提出要求时;d)公司厂区扩大或搬迁时;e)新产品开发、新设备投入时;f)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方案已达成时。

5.2 危险源辨识5.2.1 危险源辨识范围危险源辨识应以公司所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产生影响的职业健康风险为依据,辩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业务活动内容包括:生产现场、工作场所、设备、人员(进入作业场所的所有人员,包括员工、临时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等)和工作流程,并收集有关信息。

组织内存在的危险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组织的常规活动(正常活动),如正常生产活动、危险化学品、油品以及其它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废弃活动等;2)组织的非常规活动,包括异常活动(如停电、停机、设备维修、临时抢修活动等)和紧急情况下的活动(如发生火灾、坍塌等情况下的抢救活动);3)所有进入工作场所、办公场所及与办公区域难以划分的生活区的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的活动等;4)与产品实现过程相关的所有场所,包括生产现场作业场所、办公场所和相关的生活场所等(如宿舍、食堂、饮用水源等);5)与生产实现有关的所有设施,包括所有场所内的相关设施,如建筑物、生产设备、物资等;6)工作场所内由外界提供的设施,如组织所租赁的建筑物、设备等。

5.2.2 危险源辨识依据和途径1)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2)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3)根据实际经验确定的与公司有关的危险源;4)公司和类似组织发生的事件和事故的信息;4)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5)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6)工作场所环境,应急救援岗位设施和辅助生产设施;7)审核结果,来自员工职业健康安全评审活动的信息;8)与员工和其它相关方协商和沟通的信息。

5.2.3 危险源辨识要求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以下情况:1) 三种时态:—过去(公司遗留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或过去曾发生的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现在(公司现有的、现存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将来(公司将来可能产生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2)三种状态:—正常(例行的作业活动状态);—异常(计划中但非例行活动,如开车、停车、试验、停电、检修状态);—紧急(合理预见,但不能预见何时何地发生,如火灾、爆炸、洪水、地震、雷击等事故);3)七种类型: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和生理性、行为性及其他危险危害。

5.2.4 危险源辨识方法公司采用下列方法持续性的进行危险源辨识:1)检查,包括日常性检查、月度性检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和特殊时期的检查;2)询问、交谈,获取有关危险源的信息;3)现场观察,获取设备、人员操作、安全管理状态的信息;4)建议举报,获取有关危险源的信息。

5.2.5 危险源类别对已选择确定的危险源根据本公司的特点将危险源分为以下的类别: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烫伤7)火灾爆炸8)高处坠落9)粉尘伤害10)噪音伤害11)坍塌12)中毒和窒息13)其它5.2.6 各部门使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从其活动、设施和各项过程中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

5.2.7 各部门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反馈至行政管理部汇总整理,输出公司级《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交管理者代表审批。

5.3 风险评价5.3.1 行政管理部依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将识别出的危险源逐一进行风险评价。

5.3.2 风险评价方法对识别出的危险源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LEC法进行评价,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是否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1)与系统风险大小有关的三种因素: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事故造成的损失后果;D:危险等级划分,其计算公式为:D=L×E×C23)危险等级值4)评价结果判定a)当D﹥320时,为“不可容许风险”,风险等级为5级,需改进生产环境或条件,消除或控制风险;b)当160≦D﹤320时,为“重大风险”,风险等级为4级,需要制定控制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c)当70≦D﹤160时,为“中度风险”,风险等级为3级,需在限期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d)当20≦D﹤70时,为“可容许风险”,风险等级为2级,可在生产运行、服务中进行控制;e)当D﹤20时,为“可忽略风险”,风险等级为1级,可以接受的进行生产运行和服务。

5.3.3 重大风险行政管理部根据风险评价确定出重大危险源形成《重大危险源清单》,评价完毕后将评价结果提交管理者代表。

1)重大风险确定依据:—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直接判断确定为重大风险;— 4级以上(包括4级)的风险,判断确定为重大风险。

2)行政管理部将确定的重大风险,编制形成《重大危险源清单》,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发至相关职能部门,并存档。

5.4 风险控制5.4.1 风险控制的策划1)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应遵循“消除、预防、减小、隔离、个体防护”的原则,即首先考虑消除风险(如可行),然后考虑降低风险(降低伤害或损坏发生的根源或潜在的严重程度),最后考虑采用具体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

根据风险评价分级确定的风险等级,实行分级控制。

a)1级:毋须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

b)2级:是指风险减低到合理可行的最低水平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测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

c)3级: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章制度内进行规定进行预防和控制。

d)4级: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给大量资源。

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应在方案和规章制度中予以制订控制办法,对其实施监控。

e)5级:作为重点的控制对象,制订方案实施控制。

2)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必须控制。

5.4.2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可包括工程技术、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等方面,但应考虑以下内容:1)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规定;2)公司现有的设备、设施的情况;3)公司员工和相关方接受的程度。

5.4.3 风险控制的途径有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通过制定运行控制程序及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的方式对其进行控制,对因经济状况、技术条件等原因暂时无法实施的,要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5.4.4 风险控制措施在实施前应予以评审,评审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1)控制措施是否可以降低风险级别;2)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3)是否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4)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控制措施是否会被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5.4.5 风险控制措施由各部门组织制定,部门负责人审核并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5.4.6 针对一般危险源和日常管理目标,可利用各种安全健康管理制度进行控制。

5.5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方法的更新组织的经营、生产、管理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外部社会对组织的要求以及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也在变化,因此危险源以及风险也会由于内外部的变化而变化。

要及时更新有关信息,必要时调整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方法。

5.5.1 当5.1所述时机发生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更新重要危险源。

并由各部门提出书面报告,行政管理部负责汇总整理并说明原因,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更新《重大危险源清单》,报总经理批准后发各部门执行。

5.5.2 当公司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或重大风险发生变化时,由行政管理部负责按要求组织对相应的公司目标,指标进行修订、更新。

5.5.3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他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由负责行政管理部组织及时对相应管理方案的修订、更新。

5.5.4 当作业项目发生重大修改或其他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公司组织对管理方案进行修订。

5.5.5 行政管理部在每年管理评审中组织相关部门对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目标和指标及相应管理方案进行评审和修改,并根据重要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变化,以及评审中提出的或发现的问题制定新的管理方案,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5.5.6 更新引起的文件更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5.6 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方案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总经理为其提供必要资源。

各有关部门应严格按方案要求实施。

5.6.1 针对危险源,对人员意识、素质、能力有特殊要求的应采取教育培训予以提高,具体按《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执行。

5.6.2 对出现的事故、事件不符合,执行《事故事件不符合控制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6.3 各相关部门做好本部门相关的监视、测量及相关记录。

6 相关/支持性文件《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运行控制程序》、《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人力资源管理程序》、《事故事件不符合控制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7 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