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中国移民考察(精)
蒙元时期朝鲜半岛的华人移民活动
司 、掌医疗事 宜 的医学 提举 司等 。通 过这 种特 殊 的行政 建 构, 蒙元 既确保 了高丽 的独 立性 , 又 强化 了与高 丽 的政治 联 系 。1 3 5 6 年, 征 东行省被 取消 。
一
方 面与高丽保持 和亲 , 将公 主下嫁 于 高丽世 子。通 过辽 东陆路 和 太仓 、 庆元 、 泉 州等海港 , 包括 公主 、 官吏 、 文人 、 武 士、 商人 、 关键 词 :蒙元 朝鲜 半岛 华人 移 民
奴仆 、 罪犯、 流 民在 内的大量华人 迁入 高丽 , 为朝鲜 半 岛政 治、 经济 、 文化发展 及 民族 融合作 出了历史贡献 。
臣著 古与 等人死 于非命 , 两 国断 交七 年 。1 2 3 1 年, 蒙 古派撒 礼塔 出兵高 丽 , 迫使 高丽请 降 。次 年 , 高丽 尽杀 蒙古所 置达 鲁花 赤 , 并 将王 京暂迁 江华 岛 。蒙古 再 次 出兵 征讨 , 复 占北 部诸州 。 面对 蒙古铁骑 , 高丽节 节败退 , 屡次遣 使求和 。1 2 6 0
口, 尤 以庆元和泉 州为重 。 三、 移 民朝 鲜 半 岛 的 华 人 构 成 及 其 活 动
其 主要 职责有核实 高丽出陆还都 的真实 意图 、 捕 抓谋叛元 朝
和 高丽之逆者 、 禁止 高丽百姓 藏匿或携 带兵器 、 阅兵等 [ : 。 1 2 7 8 年, 元世 祖下制 撤 回 了驻 高丽 的达鲁 花赤 。 1 2 8 7 年, 蒙 元 在高丽 又设置 了具有 羁縻性 质 的征东 行省 。征东 行省 设 于 王京开城 , 奉行 “ 因俗而治 ” 的统治 政策 。其最 高长官 为高
据陈得 芝和党 宝海 先生 的研 究 , 元朝 统一 前 , 蒙古 与高
丽 的驿 道一 般从和 林 出发 , 东 行约 百里 至东乌 盖河 。 再东 南 行五驿 , 至克鲁伦 河上 游 ; 然后 , 东 南行 十五驿 , 过 金人修 建 的界壕 , 再 东南行 四驿 , 至鱼儿? 白; 接下来 , 从 鱼儿泊 至辽 阳 路 中转 。 抵达高 丽王京 。 1 2 6 0 年后 。自蒙元 前往 高 丽多 由大都 出发 。向东经 通 州、 蓟州至卢 龙县 ; 然 后 向北经上 滦 、 木思 等驿 站至 大宁 ; 接 着 向东 北经 岔道 口 、 桥 子等驿 站至驿 安站 ; 最 后 向东南经 崖 头、 彰义 等驿 站抵 辽 阳 , 继续 东 南行 经 连 山 、 开州 等驿 站 至 鸭绿江边 。 渡江后 , 首先抵 达义州 , 然后经龙 州 、 铁州 、 郭州 至
历史趣谈北部的朝鲜人其实是从中国移民过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北部的朝鲜人其实是从中国移民过去的?导语:说起朝鲜和韩国这对冤家,可以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形容他们。
国都要亡了,还在搞内斗。
今天我们说说古代的朝鲜。
古代朝鲜经历过的说起朝鲜和韩国这对冤家,可以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形容他们。
国都要亡了,还在搞内斗。
今天我们说说古代的朝鲜。
古代朝鲜经历过的疆域变迁不比中国少多少,如果不算他们的土著居民的话,北部的朝鲜人其实是从中国移民过去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
商朝灭亡的时候,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带了一批商朝遗民,到辽东避难,为了保存殷商的血脉。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箕子不愿回到中原,周武王就封给他一个国,即为箕子朝鲜。
这个箕子朝鲜存在了很长时间,后来又多有变化。
但有一点我们清楚的是,不管怎么变,他们北方的民族主体还是中原人。
朝鲜的土著居民只生活在半岛的南部地区。
但从中国的明朝开始,有了一个大的转向。
明太祖洪武24年,1392年,当时高丽王朝的大将李成桂带兵出征,路上演了一出朝鲜版的“陈桥兵变”。
回去后,就自己当了国王。
即位的第二天,他就派遣使者到南京去见朱元璋,愿意纳贡称臣。
并请朱元璋为新国家从“朝鲜”和“和宁”两个中间选一个国名。
朱元璋参考古代的叫法,最后选定“朝鲜”为新国名。
册封李成桂为郡王,赏穿亲王服色。
从此之后,朝鲜王朝新王册立,选立王妃,册封世子,都要经过明朝中央政府的批准。
朝鲜也自称小中华,一应制度都仿照明朝建立。
根据明朝和朝鲜的协议,明朝对朝鲜提供军事保护,所以朝鲜就只保留了一些常备力量,不设军队,专心搞政治斗争。
朝鲜的政治斗争已经上升到一种境界,在政治学上还有个专有名词,“势道政治”。
就是生活常识分享。
朝鲜族移民史
朝鲜族移民史1.人口与分布朝鲜族先民原居朝鲜半岛,自17世纪20~3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的300年间由于战争、政治、经济等各种原因从朝鲜半岛越过鸭绿江、图们江边界,陆续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定居。
由于长期在与朝鲜或韩国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中生活,逐渐转变为有别于朝鲜半岛民族的中国朝鲜族共同体,成为中华56个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据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朝鲜族人口为192万3842人,其人口总数在中国56个民族中居14位。
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东北三省。
居住在东北三省的朝鲜族人口为177万5198人,占朝鲜族总人口的92.27%。
其中吉林省朝鲜族人口为114万5688人,占朝鲜族总人口的59.55%,黑龙江省为38万8458人,占20.19%,辽宁省为24万1052人,占12.53%。
其余人口则分布在内蒙及关内的一些省市。
朝鲜族有一个自治州、一个自治县,均在吉林省。
即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南隔图们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镜北道、两江道相望。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于1952年9月成立,是中国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地区和东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2002年延边总人口为218.8万,其中朝鲜族人口为83.4万,占延边总人口的38%、中国朝鲜族总人口的40%以上。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成立于1958年9月,地处吉林省东南部,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相望。
2002年,该县总人口为85,410人,其中朝鲜族人口为12,58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4.74%。
此外,还有40多个朝鲜族民族乡,分布于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
改革开放前,朝鲜族作为农业民族,其人口多聚居于乡村,从事传统的水稻生产,兴办民族教育,比较完整地保存着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交流的扩大,朝鲜族社会在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朝鲜半岛的中国移民历史考察
朝鲜半岛的中国移民历史考察
林坚
【期刊名称】《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42)002
【摘要】中国和朝鲜半岛在数千年来的交往中,人员往来频繁,渊源久远.从中国大陆移民到朝鲜半岛,其原因主要有:谋求生存(战乱避难、犯法避祸、宗族传布、东渡谋生).政治因素(政治亡命、外交出使、政治联姻、抗倭援朝)三十,经济因素(外贸商事),偶然因素(遇风漂海),等等.经过漫长的岁月,他们逐渐融入了当地社会,但也保留了许多历史的痕迹.
【总页数】8页(P31-38)
【作者】林坚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10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312.O
【相关文献】
1.中国移民制度的体系化考察 [J], 解永照
2.元明之际高丽境内中国移民考察 [J], 张建松
3.元末明初中国移民朝鲜半岛研究 [J], 邵张彬
4.民国学界对于海外中国移民的研究\r——基于《东方杂志》刊载文章的考察 [J], 薛琪薪;吴瑞君
5.关于中国移民社会定位及对华裔报纸依赖性关系的考察 [J], 依赖性关系的考察吴满意;刘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元末明初中国移民朝鲜半岛研究
往为 中心》 、 冯荣燮 《 大 明移 民史》 、 玄主焕《 韩国 流移 民史 》 等 论 著 。研 究 成果 虽较 为 丰 富 , 但 将 元 末明初作为一个单独的时间断限来考察 中国移 民 朝鲜 半 岛 的著述 则较 为 缺乏 。本 文 拟 将 中国移 民
。 一 …
、
移 民背 景
元末明初中朝关系也一波三折 , 北元、 高丽、 明 朝三方 关 系摇 摆 不 定 , 甚 至 险生 战 端 。有 元 一 代 , 元与高 丽结为 “ 甥舅 之好 ” 的联姻 关 系 , 元朝 将 公 主 嫁与高丽国王 向 高丽 派 驻 达鲁 花 赤 和 驻 军 , 高丽
史》 等 。国外 的研 究 以韩 国学界 为 主 , 主要 有 吴 一 焕《 海路 、 移 民、 遗 民 社 会—— 以 明清 之 际 中 朝 交
人、 使臣、 文人 、 僧 侣、 乐师等定 居高丽 , 如北宋周 泞、 欧 阳征 、 周伫等人 。 元末 明初 中 国政 局 不稳 。元 顺 帝 至 正 十一 年 ( 公元 1 3 5 1 年) , 以刘福通 、 韩 山童为首的农 民起义 爆发 , 随后群雄并起 , 郭子兴 、 方国珍 、 的传统。商 则负有 向元遣送质子、 朝贡输粮 、 国王亲朝等义务, 末箕子率族人 5 千将商代之礼仪制度传人朝鲜, 在 两国关系异常密切。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 元丽关 大 同江流域建立起殷 遗 民 的方 国 J 6 5 。秦 末农 民起 系便 不 同以往 。高 丽恭 愍 王 即位 后逐 步 摆 脱 元 朝
义, “ 燕、 齐、 赵 民愁 苦 , 稍稍亡往准, 准 乃 置 之 于西 控制, 打击 亲元 势 力 , 对元 外 交 实 行 独立 自主 和 确
《中朝史料中对朝鲜半岛历史起源记载的比较研究》范文
《中朝史料中对朝鲜半岛历史起源记载的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朝鲜半岛的历史起源一直是历史学、考古学和民族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
中朝两国作为邻国,其历史记载中均对朝鲜半岛的历史起源有所记载。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朝史料中关于朝鲜半岛历史起源的记载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进一步了解朝鲜半岛的历史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二、中朝史料的来源及内容概述1. 中国史料中国关于朝鲜半岛的历史记载主要见于《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
其中,《山海经》等古籍也对朝鲜半岛的地域文化和民族分布进行了描述。
此外,还有一些关于东北亚地区民族关系和交往的史料,如《魏书》、《北史》等。
2. 朝鲜史料朝鲜关于自身历史的记载主要见于《三国史记》、《高丽史》、《朝鲜王朝实录》等。
这些史料详细记录了朝鲜半岛的历史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三、中朝史料中关于朝鲜半岛历史起源的记载比较1. 古代传说与神话的比较在中国史料中,关于朝鲜半岛的起源,多以传说和神话的形式出现。
如《山海经》中描述了东夷族群与朝鲜半岛的渊源关系,以及一些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
而在朝鲜史料中,也有类似的传说和神话,如关于檀君朝鲜的起源传说。
虽然两者在具体内容和细节上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朝鲜半岛的认知和想象。
2. 史前文化遗址的比较中国和朝鲜在史前文化遗址方面均有丰富的发现。
在中国,如吉林敦化额穆赫等地的考古发现,为研究东北亚地区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而朝鲜在平壤附近等地也发现了许多史前文化遗址。
这些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朝鲜半岛的历史起源提供了实物证据。
3. 古代民族迁徙与交流的比较中朝两国在古代民族迁徙与交流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中国史料中,有关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之间的民族迁徙和交流的记载较为丰富。
而朝鲜史料中也记录了与周边地区的民族关系和交往情况。
通过比较这些史料,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古代中朝两国之间的民族迁徙与交流情况。
四、结论通过对中朝史料中关于朝鲜半岛历史起源的记载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两者在古代传说与神话、史前文化遗址以及古代民族迁徙与交流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大韩民国古代史
根据考古所得,早在远古时期朝鲜半岛之上就已有人类居住[1]。
朝鲜半岛的旧石器时代始于公元前50万年[2],公元前5千年进入新石器时代[3],公元前10世纪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4]。
到了公元前4世纪进入铁器时代[5]。
公元前194年燕人卫满推翻古朝鲜准王,国号仍称“朝鲜”,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就是卫满朝鲜。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东征朝鲜,设立四郡,此后“朝鲜”一词长期消失在中国典籍中。
公元4世纪以后,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兼并北部的各部落国家及汉四郡。
在南部,百济消灭了马韩54国。
辰韩也由12国合并为新罗。
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三国时代”。
公元7世纪新罗在唐朝的帮助下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史称“统一新罗时代”。
904年,新罗僧人金弓裔建立“泰封”。
918年,后高句丽大将王建建立王氏高丽,此后定国号“高丽”。
并深受中国儒家思想以及佛教的影响。
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政权,请示明朝改国号为“朝鲜”,史称“李氏朝鲜”。
1896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中协定了清朝承认朝鲜自主,当时日本控制下的朝鲜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册封关系,日本扶持建立了临时性、过渡性的大韩帝国傀儡政权。
1910年“日韩合并”。
不愿被日本统治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于1919年4月13日在中国上海成立,并于1940年到达中国重庆,并与国民政府协商同意正式确定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重庆办公。
1945年2月,二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英中4国共同托管。
此后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由苏联势力范围的“北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及处于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南韩(大韩民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因苏联等共产国家缺席,导致当时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投票发动了联合国军支持南韩。
联合国军支持的南韩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的北朝鲜最终在1953年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
中国朝鲜族移民史
1.人口与分布朝鲜族先民原居朝鲜半岛,自17世纪20~3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的300年间由于战争、政治、经济等各种原因从朝鲜半岛越过鸭绿江、图们江边界,陆续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定居。
由于长期在与朝鲜或韩国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中生活,逐渐转变为有别于朝鲜半岛民族的中国朝鲜族共同体,成为中华56个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据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朝鲜族人口为192万3842人,其人口总数在中国56个民族中居14位。
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东北三省。
居住在东北三省的朝鲜族人口为177万5198人,占朝鲜族总人口的92.27%。
其中吉林省朝鲜族人口为114万5688人,占朝鲜族总人口的59.55%,黑龙江省为38万8458人,占20.19%,辽宁省为24万1052人,占12.53%。
其余人口则分布在内蒙及关内的一些省市。
朝鲜族有一个自治州、一个自治县,均在吉林省。
即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南隔图们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镜北道、两江道相望。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于1952年9月成立,是中国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地区和东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2002年延边总人口为218.8万,其中朝鲜族人口为83.4万,占延边总人口的38%、中国朝鲜族总人口的40%以上。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成立于1958年9月,地处吉林省东南部,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相望。
2002年,该县总人口为85,410人,其中朝鲜族人口为12,58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4.74%。
此外,还有40多个朝鲜族民族乡,分布于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
改革开放前,朝鲜族作为农业民族,其人口多聚居于乡村,从事传统的水稻生产,兴办民族教育,比较完整地保存着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交流的扩大,朝鲜族社会在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尤其是,随着市场意识的增强,朝鲜族经济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水稻耕作,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其人口从乡村流入城镇,由小城镇流入大中城市,由东北的传统聚居地区流向关内发达地区和国外。
古朝鲜探索
古朝鲜探索位于亚洲东部的朝鲜半岛,最早的居民大概是北部大陆的移民,属于蒙古人种。
考古学家认为,他们进入半岛时相当于新石器时代。
公元前几世纪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公元前后进入阶级社会。
所称古朝鲜时期,就是指半岛公元前五、四世纪到公元前后这段时间的历史。
长期以来,由于史料缺乏等原因,史学界对古朝鲜一些问题的看法一直争议较大:古朝鲜前的箕子朝鲜;古朝鲜(或称古朝鲜国)的社会性质;古朝鲜的地理范围和中心。
笔者在此想就这些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就教于读者。
一、古朝鲜前的箕子朝鲜所说箕子朝鲜,与古朝鲜并无关系。
要说有,那是箕子若干世孙的事情。
不过有一种意见已将两者联系在一起。
箕子,相传是中国殷商时期大贵族,周初大分封时被封于朝鲜半岛,其时在公元前十二世纪末左右。
对于这件事,史学界众说纷纭。
有人说,箕子不仅到过半岛,而且在那里建立了古朝鲜国家。
而有的学者则认为根本没有此事。
笔者认为,两者都缺乏说服力,甚至是错误的,因为都与历史实际不相符合。
首先,我们需要考察一下关于箕子到朝鲜的传说是否可靠,然后才能对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箕子入朝的说法在文献中最早见于公元前二世纪初的《尚书大传》,以后有关记载逐渐增多。
《史记·宋微子世家》中说:箕子因劝谏纣王被囚,后武王伐纣,释放箕子,“乃封箕子于朝鲜”。
《后汉书》在谈到这段历史时也说:“昔武王封箕子于朝鲜”。
在中国史籍中,不仅秦汉以前的有记载,以后的也有谈及。
如地方志《大明一统志》载道:“朝鲜城…相传箕子受封之地。
”从众多史料来看,箕子在周初大分封时被封入朝一事可以肯定。
商朝末年,纣王昏愦,面临被周灭亡的危险。
箕子、微子和王子比干屡复进谏,要求纣王操理政事,以挽救商的崩溃。
结果,纣王不纳,比干被杀,箕子被囚,微子逃跑。
后武王灭商,“释箕子之囚”(《史记、殷本纪》),并封到朝鲜。
西周时期,特别是周初,周王为了扩大和巩固统治区,曾大规模地实行诸侯分封制,所谓“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九一八”事变前后我国东北地区朝鲜人的处境
“九一八”事变前后我国东北地区朝鲜人的处境作者:钟绍山来源:《西部学刊》2024年第13期摘要:“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进入我国东北考察的国联调查团,对东北地区的朝鲜人群体进行了访谈,搜集有关资料后形成了调研报告,详细统计了东北地区朝鲜人的人口分布、迁移路线、土地租赁及从事职业等信息。
事变爆发前后的东北朝鲜人数量当在80—100万,大多数从事农业,广泛分布于东北三省、西伯利亚及蒙古地区。
日本殖民当局的高压政策和东北的经济环境是朝鲜人选择移民的双重原因,移民之后的双重国籍问题引发中日两国的争议,夹在其中的朝鲜人处境艰难。
关键词:国联调查团;东北朝鲜人;“九一八”事变;双重国籍中图分类号:K2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13-0055-04The Situation of Korean Peoplein Northeast China Before and After the September 18th Incident—Research Based on the Files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Commission of Enqu iryZhong Shaoshan(Department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Hongkong 100872)Abstract: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September 18th Incident,the League of Nations’ Commission of Enquiry visited the northeast of China, interviewed the Korean population and collected relevant data, formed a research report, which made detailed statistics on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migration route, land lease and occupation of the Korean people in Northeast China. Before and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incident, the number of Koreans in Northeast China should be between 800 thousand and 1 million. Most of them were engaged in agriculture and we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three provinces of Northeast China, Siberia, and Mongolia. The high-pressure policy of Japan and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in Northeast China were the dual reasons for the Korean people to choose to immigrate. The dual nationality issue after immigration had also caused disput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nd the Korean people caught in it were in a difficult situation.Keywords:the League of Nations’ Commission of Enquiry; Korean in Northeast China; The September 18th Incident; dual nationality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发后,国民政府寄希望于国际联盟(以下简称“国联”)居中调停,国联遂在1932年初组建以英国人李顿为首的调查团来到东北,经过一番实地考察之后,于1932年10月2日正式发表《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简析
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简析较长一段时间内,朝鲜半岛问题,一直闹得沸沸扬扬,严重影响着我国周边环境的安定及东北亚局势的稳定,在当今“和平,发展”已成为世界共识之时,此问题能否得到有效处置便显得尤为关键而重要了。
近期进修了《形势与政策》之后,在老师的悉心讲解之后,让我对朝鲜问题的由来成因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现就朝鲜半岛问题的成因做一下简要分析,因学生学识程度所致,不周之处难免。
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朝鲜最早是西周灭商之後,商朝遗臣箕子到朝鲜半岛与当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国”。
公元前3世纪末,朝鲜历史上第一次有所记载。
在中国汉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着作《史记》中记载,商朝末代国君纣王的叔叔箕子因与纣王政见不合,帅其封国臣民5000余人出走,后来到今朝鲜北部。
武王伐纣成功后,将其封为诸侯国,史称“箕氏朝鲜”。
根据韩国人的历史书《三国遗事》所载,檀君的后人在箕子来到朝鲜之后,带着人民南迁,以免和箕子带来的人做成冲突。
这些人后来成为了三韩的始祖。
箕子朝鲜在朝鲜半岛统治了近一千年。
根据《太原鲜于氏世谱》,朝鲜的鲜于氏源自箕子朝鲜的后人。
而他们从箕子开始,一共经历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1世纪才被灭。
出于某些原因,目前有部分朝鲜韩国学者对此段历史的存在有一定争议,不承认箕子朝鲜的存在。
卫氏朝鲜燕国人卫满率移民进入朝鲜,于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带建立卫氏政权,推翻了箕子朝鲜的政权。
这是朝鲜历史上第二个王朝,称“卫氏朝鲜”。
汉四郡与三韩时代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吞并卫氏朝鲜,在朝鲜半岛中北部设立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史称“汉四郡”。
南迁的古朝鲜人,包括了卫氏朝鲜的遗民及其他部族在朝鲜半岛南部建立了以辰韩、马韩和弁韩为中心的辰国,同时存在伽倻等小国。
三国时代汉末,由于汉朝解体,无力北顾,公元4世纪,朝鲜形成高句(念gou)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
在公元前後(《三国史记》记载在公元前一世纪中),朝鲜半岛上出现了三大政权:新罗(前57年-935年)、高句丽(前37年-668年)、百济(前18年-660年)。
朝鲜族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后东三省朝鲜族海外移民问题初探一、前言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东北三省的朝鲜族陆续移居海外,迁入韩国者大约有40万;光是延边地区的朝鲜族在1991年至1994年迁入俄罗斯者为3万多;还有在1995年大约2万左右的人去了美国、加拿大、中东等地。
虽然朝鲜族的海外移民数量相对于中国总体的海外移民数量所占比例很低,但她仍然是中国国际迁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有必要研究和探讨有关他们的一些问题,如为什么出国、出国的方式有哪些、对中国和移居国的影响是什么以及他们的海外移民活动对我们有哪些启示等。
在中国,研究这一方面的学者并不多,目前为止笔者知道郑信哲,他在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龙井市朝鲜族的劳务输出、出国探亲和涉外婚姻以及存在的问题,但并没有谈到他们出国后具体做什么工作,他们的海外移民对中国和移居国的影响,郑先生在文中谈到了他们的跨国流动的积极意义,并未涉及到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文按照国际迁移过程中的“推-拉”理论,就改革开放后朝鲜族的海外移民的原因、途径、他们在移居国的工作以及对中国朝鲜族社会和移居国的影响进行讨论。
“朝鲜”原是1392年建立的李氏王朝的国号。
李氏王朝历史500余年,后即以国号为族名。
“朝鲜”的原意是“光明的东方”。
朝鲜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成员,目前总人口大约有200多万,有63%的人口分布在吉林省(其中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人口约占朝鲜族全部人口的43%)、黑龙江省的朝鲜族占25%左右;辽宁省占11%左右,其余散居在北京、山东、上海、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些城市。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朝鲜族人口约有160万,其中约有60万陆续回到了朝鲜。
据统计,1949年,东北朝鲜族人口减少到大约有100万其中53万聚居在延边地区。
这表明,朝鲜族人已经形成为区别于朝鲜半岛朝鲜民族的心理素质,也标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形成的中国朝鲜族民族共同体最终得以形成。
现代世界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越来越使世界各国成为一个整体,谁都不能孤立于世界之外。
中朝边界问题
仔细分解中朝边境的争论的“焦点”,可以分为五个点,由南至北分别是:鸭绿江口、长白山、图们江正源、“间岛”,以及图们江口。
我们接下来的解读重点,就是其中的“间岛”、图们江正源,以及半岛最为关注的“长白山”附:中朝边境主要焦点示意图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中朝鲜边境的主要特征是“两江一山”,即鸭绿江和图们江,以及两江中间,号称两江发源地的“长白山”。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长白山,与之前我们一直在提的“长白山脉”不是同一个概念。
后者是呈连贯状态的,中国东北边境山地的总称。
而这一节我们所指的“长白山”,就是一个山头,而这个山头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中间有个由火山口积水而成了“天池”。
也就是中国所称的“长白山天池”,和朝韩所指的“白头山天池”。
如果中朝两国是由一条贯通日本海与黄海的大河所分割的,那么无论是在约定俗成的古典时期,还是精确划界的现代社会,都不会有太大争议。
河道中间的主航道就是最公平的国境线。
当然,在寸土寸金的今天,即使是有明确的划界原则,也还是会存在争议的。
特别是在呈喇叭状的出海口处。
中朝之间所涉及的图们江口以及鸭绿江的故事,我们之前已经分别分析过了。
应该说,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国在那两个地区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其中缘由不再叙述。
而中朝之间的所谓“领土纠纷”,在政治层面其实是不存在的,因为两国在40多年前就已经正式签订了边境条约。
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近些年来之所以在民间成为热点,并不是由于中国的民间,有什么特别的举动(最多也就是网上发发牢骚),希望改变鸭绿江口和图们江口的现状。
而是三八线以南的韩国,在民间热炒。
如果从法理上来说,韩国对中朝鲜边境指手划脚当然是没有道理的。
不过考虑到朝韩两国之间有统一的共识,并且将来半岛肯定还是会以某种形式统一的。
这些来自韩国民间的声音,难保在某一天不上升到政治层面上。
因此虽然觉得现状并无多少改变的机会,也还是做个专题,正好也通过这个案例,让大家清楚地理特征的认定,在划定国境线时的重要性。
朝鲜半岛的汉字传入及演变过程
汉字在朝鲜半岛的发展与演变汉字初传关于汉字传入朝鲜的时间,中韩学者观点不一,从中国的早期文献上看,可以推定大致可以上溯至殷商时代。
为什么用中国的早期文献来判定汉字传入朝鲜的时间呢?其原因是,朝鲜半岛最早记录本国及周边国家历史及外交关系的史籍乃是高丽中后期的《三国史记》(1146年)和《三国遗事》(13世纪后叶)。
虽然在朝鲜历史上,从三国、统一新罗到高丽前期都出现过数量繁多的史书,但是其实际的名目非常繁杂,演变的过程也很漫长。
由于这些早期史书已经湮没无存,我们只能从《三国史记》、《三国遗事》等采编了早期史书的著作和其他文献中寻找线索,所以迄今早期史书的面目依然模糊不清。
而古代中国自商周时代起,史籍、经籍中就有关于朝鲜半岛的记载,关于汉字传入朝鲜,中国的古文献《尚书大传》、《史记》、《汉书》、《三国志》及朝鲜之后的《三国史记》,皆有相关记录。
武王胜殷,继公子禄文,释箕子之囚。
箕子不忍为周之释,走之朝鲜。
武王闻之,因之朝鲜封之。
1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
2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耕作。
3昔箕子既适朝鲜,作八条之教以教之。
无门户之闭而民不为盗。
4殷周之际,箕子率众进入朝鲜,将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文化带入朝鲜,促进了朝鲜文化的跨越式发展。
而自箕子之后,朝鲜与周王朝一直也保持着密切1《尚书大传》2《史记》3《汉书.地理志》4《三国志》的联系,春秋战国时代,燕国距离朝鲜最为接近,燕国发行明刀钱中刻有大量的铭文,这也促进了汉字在朝鲜的传播。
图2.1 燕国明刀钱的复原图图2.2 燕明刀钱在中国流通传播的交通路线表2.1 朝鲜出土的燕明刀钱及铭文统计表从上表可知,朝鲜出土的燕明刀钱,就达到了4000余枚,在这些钱币中,铸有“左”字的有367个,“右”字的360个,“行”字的251个。
秦汉时代,为了避难的许多中国人,纷纷来到朝鲜,有的甚至在朝鲜封侯成王,(例如汉高祖时代燕人卫满率众入朝鲜,建立卫满朝廷),这些秦汉的大陆移民,将汉字和汉字写成的书籍大量传入朝鲜。
去朝鲜实地考察了一下说说开战的可能四
去朝鲜实地考察了一下说说开战的可能四从丹东过去到北朝鲜溜达了五天那小地方也看得七七八八了穷是真的穷破是真的破回来的时候火车坏了平壤到丹东200公里汽车开了9个小时一出平壤全是烂了越靠近丹东检查越严厉一共有六道岗为啥就六道岗档不住逃亡的人群。
随车的中导介绍晚上驻扎的朝鲜女兵过来做水果第2天凌晨跑回去陪一夜多少钱你知道吗说起来吓死你——不要钱第2天柃着两斤猪肉就回去了两边的差距就不说了天堂地狱之间靠近丹东的是朝鲜的第2大城市就是这个国门连个X光机都买不起每个人把箱子打开搜九个小时拦回来太晚边检站都关门了开着汽车大灯箱子丢在土地上搜去过不少国家这次的边检算让我开了个荤在谈谈两地的实力面积大概对半人口南韩4000多万朝鲜2000万去了五天对天发誓一个胖子也没看见朝鲜就2个胖子死去的金大胖和在位的金二胖。
见过的军人身材都很标准平均身高164平均体重90斤(注男兵)不晓得打起来肉搏会不会被压死平壤去板门店的上两边的山据说全都是机枪眼朝鲜基本丘陵平原没什么大山就准备考这抵抗韩国和美军的入侵?还以为是60年前的常规战争?双方一旦开战美军铁定介入你那些跑架导弹架已经被天上的无数卫星给定位了先切断通信整成个聋子瞎子然后导弹打摊各指挥首脑以朝鲜这个地段快则一两周慢则一个月彻底解决战斗。
还有最重要的一条金二胖稍微弱一点估计内部以及下层就有人反起来了世界上最苦的地方绝大部分人早就难以忍受下去了。
最后谈谈我国的政策当然是袖手旁观因为进去帮一个输家只会让自己也输攘外必先安内用在当前正合适xin.jiang.xi.zang已经很头痛了还有这么多菜刀党在冲击社会如果帮二胖弄不好会把火烧进来那就彻底输了。
所以像60年前出兵的可能性1%都没有。
谁也不要怪都是金二胖自己种下的因果迟早都是要弄的输就怪他自己吧。
回来的9小时,见过一奇景,别的国家农民院子里种花种草,这里的院子里外一样,清一色种满玉米棒子,国内的饱满穗多,这里奇怪,干瘪不说,统统一个棒子也没看见,一问,说当年打仗土里全是火药,加上国内没化肥场,土地贫瘠得很,我想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吧,偶尔结出个把棒子,早被这些像俄饿狼一样的干掉了吧.97年遭灾,饿死了多少人? 平均每四个人里饿死一个人,联合国也奇怪了,捐助了那么多粮食,怎么还饿死这么多人? 一调查才发现,捐的粮全变军粮了,老百姓一粒米也看不见,联合国这不干了,再捐粮派官员挨村监督让百姓领粮,官员前脚走,粮食一份不少又回到村部,你敢吃?灭你九族.朝鲜干部的月工资,合人民币10块钱,对不起,这还是官价黑市上要翻5倍合人民币2块钱这还是汇改前.再说一件搞笑的事情,在平壤,在大街上看到几百上千人,拿着石头在磨马牙子,很壮观,我们奇怪的问地陪,他们在干啥啊,导游不屑回答:"他们在干活阿,你不磨它能这么白吗?" 草,宇宙奇怪,你们连个洗洁精都生产不出来,靠这么来清洁马,有人无处使,有人把朝鲜比我们的文革,我说他还差远了,文革还讲抓革命促生产,这里人简直就是无聊透顶.在平壤参观了志愿军纪念碑,此战我们志愿军牺牲了三十八万弟兄,什么结果呢,志愿军纪念碑是整个平壤最矮小的,导游乃至朝鲜的宣传都是二次世界大战在金日成的领导下打败了帝国主义,草,金大胖那时候被鬼子撵到中国东北当流寇,是他改变了世界?过去的时候除了照相机所有其他设备一律暂扣保管10几个人的车上四个导游我方一个地陪一个另外两个号称实习导游专管监视任何时候都是在队伍最后男跟男女跟女包括厕所到景点照相其余的不准照上车也不准照窗外不能和本地人有接触......用?收音机都是叛国的导游说朝鲜禁止和国外通婚一个志愿军和一个朝鲜女坚贞得很守了三十多年经中方高层多次斡旋交涉六七十岁才给予结婚而且是唯一的特例朝鲜人是连坐制度无自由行动权在国内探亲走动一下得层层审批跑了一个人周边的住户都要被连坐偷越国境是最重罪回去是要吃枪子过去天朝对跑过来的难民睁眼闭眼的自难民冲击南韩大使馆跑后管理已经很严格了抓住一律遣返朝鲜抓回去的人肩胛骨被铁丝串一起示众后----枪毙不过这难不住丹东的大佬们丹东的夜总会密度应该在中国排前三了绝对的! 进任何一个夜总会要多少朝鲜水果有多少水果不过提猪肉进去可不行没去过的都会认为导游瞎吹现场经历过的绝对震撼那天半夜我们到丹东11点了过新一州(朝鲜第2大城市) 水被冲毁穿村庄而过的11点村里到处都是乌麻麻的人聚集在一起像乞丐村恐怖得很没电没任何娱乐生活得像鬼一样两斤猪肉睡一晚那还是有点家庭背景的人才能去当边境女兵的62年"三年自然灾害", 为了几块口粮卖儿卖女甚至吃人的少了吗你那时给他半斤肉会是什么结局?我们车上的导游走的时候一问家庭都是高干背景还来过北京是中方旅行社为了抢朝鲜游配额招待的一问来中国吃喝嫖赌啥都干一上车:"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领袖....." 又开始了连餐厅的服务员都是很有家庭背景的比公务员强多了能吃饱还能带些东西我们带过去的食品放在床上(不要的放那里)转头就没影子了房间一天打扫两次没事去可以逛逛丹东的海产品不错还有温泉。
亲历朝鲜渡中朝边境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亲历朝鲜渡中朝边境当我踏上北京飞往延吉的波音737飞机时,我立刻后悔没有学会朝语,只会说“你好”“谢谢”之类,还有一些国名,所以憋了很长时间,才明白邻座韩国人兴奋地谈论的是他们神奇的希丁克。
除了这些准备去延边旅游的韩国人之外,机上还有一些刚刚从韩国看完中国队踢球归来的朝鲜族中国球迷。
整个飞机中似乎只有我不会朝语。
这样的语言尴尬到了延吉变得更为严重。
作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延吉所有的公共指示牌都用朝、汉两种语言书写,机场外的司机用朝语招呼客人,同机的韩国游客看上去在这里比我有更多的自信。
在延吉,如果你不懂汉语,不会有什么生活上的问题--有朝语电视节目收看、有朝语报纸书籍买、所有的场所都可以使用朝语,反而我这个只会汉语的外地人却四处感到不方便:广场播放的是韩国电视台电视,很多饭馆的老板汉语不好,我听了费劲,只能吃很不适应的狗肉汤饭。
在这个双语城市中,生存着三种以朝语为母语的人:朝鲜族中国人,韩国人,北朝鲜人。
据鲜族同胞介绍,如果懂朝语,可以从口音中听出三种人的区别。
不过除此之外,你很难从街上把三种人区分出来。
这样的环境使得延吉成为北朝鲜偷渡者藏身之首选城市。
当地人告诉我,凡是偷渡过来的北朝鲜人,都非常地聪明,毕竟翻山渡河、躲避朝鲜边防军的检查,这些并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元明之际高丽境内中国移民考察
元明之际高丽境内中国移民考察元末动乱促使人口频繁向高丽流动。
一方面是高丽政府积极招引,另一方面是民众主动迁移,大量人口迁移,使明初辽东等地户口大减,土地荒芜。
这种局面引起明朝的恐慌,遂不断移书相质,与高丽展开了持久的人口博弈。
除一些流民自发返回故里外,更多流徙人口的命运则是明与高丽政权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在明政府的强势干预下,大量流民重新返回。
但也有很多人定居高丽,为朝鲜半岛的经济开发、文化发展等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标签:元明之际;高丽;移民元末战乱,各地民众纷纷逃避而被迫流徙各地,甚至前往周边国家或地区。
如鄱阳(江西鄱阳)人程氏,“跨海理商舶”,“遂作流求客”。
明朝统一,程氏劝其王归明。
朱元璋特勅赐程氏冠帻。
①除流求外,其他邻近国家和地区也有元朝人前往避乱。
如安南,至正十年(1350)正月,元人丁庞德因国内战乱,“挈家驾海船来奔”。
②至正二十年六月,安南北部边将黄硕等人在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国之余,收得三百余人。
”③另外,还有一些逃往日本的,即日本史料所谓的“渡来人”,也开始骤然增长。
④不过,从文献记载来看,高丽可谓元末流寓人口最为集中的国家。
关于高丽时期前往朝鲜半岛的中国移民,学界已有较多关注。
⑤本文在已有成果基础上,以元末明初为具体考察时段,进一步探讨这一时期中国流民向高丽境内的流动状况及其后续动向。
一、元末辽阳行省的政局元末明初流入朝鲜半岛的人口当中,辽阳行省最多。
这与地缘因素密切相关,而直接原因则是元末红巾军起义对当地的冲击。
《辽东志》载:“元季兵寇残破,居民散亡,辽阳州郡鞠为榛莾,生灵之所存者如在焚溺。
至正十一年,妖贼淮安陈柘自登州渡海,陷金州,枢密同佥老婼以兵击走之,复渡海还山东。
十九年,贼将关先生、破头潘、董太岁、沙刘儿引兵自开平、全宁,陷大宁懿州路并海、盖、复、金四州及辽阳路,所过杀掠,逃窜殆尽。
二十年,陷上京会宁府。
”⑥至正十一年,“锦州盗贼蜂起,势甚猖獗,朝议委黑厮讨平之。
黑厮率掾史李文郊鸠集义旅,遂执贼帅岳家等并其党二百人,贼遂溃”。
安寿吉小说“北间岛”中体现的移民者形象(Diaspora)研究
外 国文 学
安 寿吉小 说“ 北间 岛"中 体现的 移民 者 形象( D i a s p o r a ) 研 究
权莉娜 延边 大பைடு நூலகம்学
摘 要 :随着移 民的 普遍 化 ,移 民文学 也受到 了广泛 的重视 。朝鲜 民族在 中国的移 民文 学也就 成为 了 中韩 两 国特 殊 的 文学研 究对 象。 关键词 :安寿 吉 ;移 民者 ;伤 痕 ;积极 态度
在现 代生 活 中移 民 已经成 为 了普 遍现 象 ,选择移 民的 对移 民者 生活 的积极态 度与 坚持本 民族 文化 的坚定信 念 。 这篇 小 说 中的人 物分 为 三 中类型 。一 类 是李 韩福 为 原 因也各 有不 同 。但 对于 二战 前被 日本侵 略 的朝鲜 半 岛的 人 民来说 ,移 民一仅 仅是 为 了维持 生命 而不得 不选择 的道 代表 的积 极坚 守 派。 另一 类是 一 崔七 星为 代 表 的妥 协派 。 路 。他们 为 了生存选 择 了新 的国家 ,背井 离乡 来到 了陌生 还有 一类 就是 中 间派 。面临着 各种 欺压 的环境 下 ,很多 人 为 了 自身的利 益开 始与 满清政 府妥 协 ,采取消 极妥 协 的态 的土 地 。 ‘ 移 民者 ’( D i a s p o r a ) 这一 词 ,来源于 希腊 ,它 蕴含着 度幻 想着 提升 身份 。与 之相 反,李 韩福 一家 却努力 克服 作 ‘ 分 散 ’的意 思 。随着 移 民文学在 韩 国文学 界 中重视度 的 为 移 民者 所承 受 的生活 困难 , 以积 极 的态度 坚守朝 鲜人 身 提 高 ,对 于这 一词 的定 义 的也展开 了激 烈 的争论 。有些 学 份 。作者 通过 主人 公 间接地 提 出如何适 应在 殖 民地 现实 生 间 岛 ’这 个 空 间 成 为 了 中 , 者 把 这 一概 念定 义 为 ‘ 被 驱赶 到 国 外 的少数 群 体 ’ ,显 然 活 的方 法 。 间 岛协 定 之 后 , ‘ 这 种定 义是 片面 的狭 隘的 。另外 ,有 些学者 则广 义 的把 它 日,朝 三 国的矛盾 爆 发点 。在这 里居住 的朝 鲜人 随之成 为 定义为 ‘ 民族 分散群 体 ,或者 民族离散 群体 ’ 。 了被欺 压 的对象 。在这 种压 迫 中,他们 不得 不离 开 当初 在 在 中 的朝鲜 民族 的移 民文 学是在 特殊 的历 史背景 下形 间 岛建立起 来 的生存 地 。这 更加 迫使 他们成 为 了异 国的流 成 的移 民文 学 具有相对 的复杂性 。本 文 引用 了在 日韩 人许 浪者 。他们 不仅是 移 民者 ,而且 还 是流浪在 异 国的人们 。 京植 对 ‘ 移 民者 ’ 的观 点来 分析 ,韩 国近 代 作 家安 寿吉 三 、结语 代 表作 ‘ 北 间岛 ’中 , 所体 现 的移 民形 象 。 安寿 吉的代 表作 “ 北 间岛 ”是历 史 的真实写 照 ,不仅 移 民者 的 悲痛 与恨 @ 赤裸 裸的描 写 了作为 移 民者 的在 中朝 鲜人 的悲惨 生活 ,而 悲痛 与恨 是在人 的心 里形 成的 一种淤 血和 伤痕 。然而 且 ‘ 北间 岛’这 个空 间充 分体现 了移 民者 的伤痛 。在 踏上 限’这 个 词恰 好生 动体 现 了是在 中 朝鲜 人 民生 活 。在 当 这片 土地 的瞬 间 ,就 意味 着他们 作为 移 民者不可 避 免的命 时 ,对 于为 了维持 生命而 移 民的朝 鲜人 民来 说 ,‘ 北 间 岛’ 运 的开始 。这种 移 民者 的流浪 生活成 为 一种循环 模 式, 只 代表 着未来 、代 表着 希望 。于是 在 当地无 法继 续生存 的朝 能通 过 积极 的 态度 去 努力 减少 冲 突与 摩擦 才 能有 所 改善 。 鲜人 民,怀着希 望与梦想 背井离 乡踏上 了移 民之路 。但是 , 在这 一点 上安寿 吉与 当时 的其他 作者 不 同,他不 仅通 过这 他们 万万 没想 到带给 他们 的完 全是 另一种 折磨 与压 迫 。他 篇小 说很 好的反 应 了当时 的现状 ,还 体现 了他作 为移 民者 们 曾以为,这个 肥沃 的地 区到处 都是土地 ,可供他 们耕种 , 的积 极 的积极 面对 的态度 。这 不仅为 当代 的朝鲜 韩 国文 学 足 以让他 们安 家落 户。但 残酷 的现 实却 是,移 民者们 大部 带来 了贡 献 ,并且他 所揭 示 的态 度 ,给移 民文 学也 带来 了 分 成为 了中 国地主 的佃 户,受 到各 种压 迫与折 磨 ,勉 强维 相对 的积极 影响 。 持生 计 。虽然 不是 自愿 ,朝 鲜农 民还 是被 直接利 用 到 日本 帝 国主义对 中国的 经济掠 夺 。而中 国政府 和 中国农 民的不 注释 : 满和愤 怒,起矛头 自然而然 直接 指 向了朝鲜 移 民。 ①D i a s p o r a , 来源于希腊 , 具有离散 的意思。 通常写成大 D i a s p o a r ’ 来表示 巴勒斯坦 人, 或者指近代居住在 以色 安寿 吉 的代表 作 “ 北 间岛 ” ,作为 一部 历史小 说 ,真 写字母 ‘ 实 的反应 了当时在 中朝鲜人 的生活惨状 。小说主 要描述 了, 列之外的犹太人。全恩京, 《 移民文学》 , 实现 出 版社 2 0 0 7 ②许京植在 “ 移 民者纪行” 一书中 将移 民 者定义为 ‘ 近代奴 为 了维 持生 计从朝 鲜半 岛移 民到 ‘ 北间 岛 ’的李韩 福一 家 4 代 人 的故事 。小 说通 过 前半 部中 主人 公李 韩福 和他 的儿 役贸 易, 殖 民支配, 地域分 割以及世界 战争等 外在 因素下被迫 子 李长孙 的死 ,反应 了作 为移 民者 的朝鲜 人在 当地 受到 的 离开或者离散 的群体 以及他们的子孙’ 。 ③ 0 恨’ , 在这里不是指仇恨 , 而是更 多的倾 向于悲痛 的情 压 迫与 痛苦 。最初 主人 公李 韩福是 为 了 “ 土豆 ”这 个能维 持 人生 命的 最基本 的食 物才 踏上 了 ‘ 间 岛 ’这 个土 地 ,但 绪 以及对生活中不公平所产生的痛恨。 是 这个 土地 不仅 带给他 的事 欺压 与压迫 ,最终 还 因看 到疼 ④崔一 , 殖 民地语境下韩国现代作家的 “ 东北” 形象, 东疆 2 0 0 6 . 7 爱的孙 子在 偷 ‘ 土 豆 ’时被抓 强制 剃发变 成 了清 国人 的摸 学刊 , 样而 气倒 。@ 二代 李长孙是 因儿子火烧 了地主 的歌颂碑 ,而 ⑤安寿吉( 1 9 1 1 - 1 9 7 7 ) , 韩国近现代小说家, 2 1 岁移民中国。 被 抓, 因此得 病去 世。他 们 的死不仅 给作 为第 三代 的李 昌 ⑥满清政府对 朝鲜移 民者提 出: 只有改为满人的头型和服 润 带来 了 巨大的伤 害 ,而且 ,真切 的反应 出作 为移 民者 的 饰 , 并加入满清户籍才 能获得土地租用权 . 在 中朝鲜人 民的悲惨 的生 活与在他们 心中形成 的伤 恨 。 参考 文 献 : 【 1 ] 安寿吉 , “ 安寿吉全集 0 5 _ 一北间岛 , 绍明出版社, 2 0 1 3 . 二 、移 民者 的积 极 态 度 移 民是 一个 民族 的文化 移植 到另一 片土 地去 与另 一个 [ 2 ] 尹任真, “ 韩国移民者 : 在外韩国人 的移 民、 适应、 整体 民族文 化相 融合 的过程 。所 以就产 生 了所谓 的冲 突与伤 痕 性》 高丽大学出版社2 0 0 4 . 累积 。移 民者 文学 中最 大的特 点是 浓烈 的思 乡情和 想要 回 【 3 ] 全恩京 , “ 移 民文学 , 实现出版社 2 0 0 7 . 归的欲 望 。这 种情 感大 部分体 现在 日本 侵略 时期移 民的在 【 4 ] 许京植 , 金 慧善译 , 移民者纪行” 石枕 出 版社 2 0 0 6 . 中朝鲜 作家 的作 品 中。但是 在安寿 吉 “ 北 间岛 ”的作 品所 [ 5 】 崔一 , 殖 民地语境下韩 国现代作家 的 “ 东北 形象,东 o o 6 . 7 . 体 现 的并不 是盲 目的思乡情 或者 消极 的情绪 ,而 是主 人公 疆 学刊 2
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历史关系
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历史关系公元前3世纪末,朝鲜在历史上第一次被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商纣的兄弟箕子在商灭亡后成为朝鲜北部国君,周朝承认其国,史称“箕子朝鲜”。
从此中朝开始了长达2300多年的邻邦历史。
从周到南北朝的700年间,朝鲜与中国基本是相安无事。
611—614年,隋炀帝三伐高丽,动用113万军队,三战三败,损失惨重,国力耗尽,激起全国大起义。
618年后,唐朝与朝鲜境内的新罗结盟灭百济和高句丽,唐朝意图控制朝鲜,派薛仁貴建安东都护府。
由于朝鲜人民反抗唐军被迫撤退。
新罗最终统一朝鲜半岛,与唐结成友好关系。
公元918年新兴地主高句丽人王建推翻了新罗王朝建立高句丽国,高句丽国相当于现在的朝鲜和韩国再加上部分我国吉林和辽宁的部分地区。
宋元时期,当时的高丽王朝被蒙古征服并臣服于元朝,高句丽国的几代国王或被元朝使臣控制,或成为元朝皇帝的驸马,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元朝附属国。
970年北宋建立后延续中朝友好,直到993年高丽王国被辽国击败,被迫断绝和宋朝关系,向辽国称臣,1127年又被迫臣服金国,1231年蒙古灭亡高丽并建立行省,朝鲜在历史上第一次亡国。
14世纪元朝末年,高丽第31代恭愍王看到明灭元,攻占元大都后,遂决定弃元归明,亲率使节到南京面朝洪武帝朱元璋,并恭贺登基大典。
当时朱元璋斥其重佛轻儒并令其改过,同时赐名曰:朝鲜并赐金印,此为朝鲜由来,朝鲜的意思就是"很少朝觐的藩国"。
后明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赐朝鲜王"李"姓,后称为李氏朝鲜或李氏王朝。
1368年元朝覆灭后,都统使李成桂发动政变,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并建立了与明朝的友邦关系。
1591年日本丰臣秀吉派兵20万侵入朝鲜,一度占领平壤。
中国明朝皇帝万历派10万军援朝,历经8年最终击溃日军,保存了朝鲜山河,中朝友谊在历史上达到了顶峰,朝鲜国王从此对明朝感恩涕零,发誓永远成为明朝藩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4月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Apr.2009第42卷第2期JournalofYanbi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Vol.42No.2朝鲜半岛的中国移民历史考察林坚(中国人民大学)摘要:,渊源久远。
从中国大陆移民到朝鲜半岛,其原因主要有:(、东渡谋生),政治因素(政治亡命、外交出使、政治联姻、抗倭援朝)三十,(遇风漂海),等等。
经过漫长的岁月,他们逐渐融入了当地社会,但也保留了许关键词:朝鲜半岛;中国移民;历史考察中图分类号:K3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311(2009)02-0031-08收稿日期:2009-01-08(32708007)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东亚三国历史文化研究”),男,江西宜丰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博士。
作者简介:林坚(1964—从中国大陆移民到朝鲜半岛的,从夏商周起,数千年来不计其数。
移民原因主要有:战乱避难、政治亡命、外交出使、遇风漂海、犯法避祸、政治联姻、宗[1]族传布、外贸商事、抗倭援朝、东渡谋生,等等。
下周致中的《异域志》卷上载“:朝鲜国,古朝仙,一曰高丽,在东北海滨。
周封箕子之国,以商人五千从之。
其乙巫卜筮、百工技艺、礼乐诗书,皆从中[3]国。
”面按照历史时代的顺序,试作简要的梳理,与此同时,从姓氏、地名、中国名人的后裔的视角对中国移民作一些史实考察。
一、公元前11世纪末———公元前1世纪(箕氏朝鲜时期)公元前11世纪末,武王灭殷,箕子出走朝鲜。
据说箕子带领商遗民5000人到朝鲜,与当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国”,史称“箕子朝鲜”。
记载箕子去朝鲜的史料始见于西汉,如《尚书大传》《、史记》《、易林》等。
《尚书大传》记载“:武王胜殷,继公子禄父,释箕子之囚。
箕子不忍周之释,走之朝鲜。
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
”《史记》中记载,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并得到周朝的承认。
《易林》卷七《乾下互上》载“:朝鲜之地,箕伯所保,宜人[2]宜家,业处子孙,求事大吉。
”《后汉书・东夷传》载“:论曰…:昔箕子违衰殷之运,避地朝鲜。
‟”“箕子教以礼义田蚕,又制八条之教。
其人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
妇人贞信。
饮食以笾豆。
”“其后四十余世,至朝鲜侯准自称王。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天毒(似为…险渎‟之误),其人水居,偎人爱人。
”《山海经・海内东经》又说“: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
”晋郭璞所注的《山海经・海内北经》曰“:朝鲜,今乐浪县,箕子所封也。
”箕子到朝鲜应在商亡国的当年。
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断定,武王灭商在公元前1046年。
箕子到朝鲜的根本原因是逃难,他不愿在周统治下当臣民。
箕子抵达朝鲜是在大同江流域,即以平壤为中心的朝鲜半岛西北地区。
《旧唐书》和《新唐书》的《高丽传》都记载高丽时期祀“箕子神”。
“高丽王朝中期以后,朝鲜崇拜箕子(高丽史》之风大盛,求其坟莹立祠祭祀”《卷六十三,礼五杂祀),列为王朝典礼之一。
朝鲜半岛的古代历・31・史典籍如《三国遗事》《、东史纲目》等都以赞扬的语气记述了箕子的事迹。
《三国遗事》载“:周武王即位己卯,封箕子于朝鲜。
”朝鲜王朝安鼎福所著的《东史纲目》中写道:周武王十三年(公元前1042年)箕子受封于朝鲜,40年后箕子去世,享年93岁。
箕子陵在平壤。
据朝鲜学者韩百谦的《箕田考》,近年在朝鲜平壤城南发现的“箕田”,方正有规则,与中国商朝甲骨文中的“田”字相吻合;每田分四个区,每区有田70亩,与中国“殷人七十而助”的文献相一致。
朝鲜半岛也出土了大量石斧、石镞、石刀等,其中的半月形石刀具有中国龙山文化的典型特征大量商民不愿受周族的统治,鲜半岛。
“。
朝鲜人一直尚白,,田蚕、丝作”有关。
据《礼记・檀弓上》记载“:殷上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
”其中“,日中”为白“,翰”指白马,祭祀用白色的牲畜。
箕子是殷王室成员,将殷人尚白的风气传到了朝鲜,影响延续至今。
“箕子朝鲜”遭到燕、秦的攻劫,但仿佛并未亡国。
张华的《博物志》卷九《杂说》中记载“:箕子居朝鲜;其后,燕伐之,朝鲜亡,[王]入海为鲜现[4](一上)师。
”入海之“海”,可能是汉江口外的江华湾。
在秦末汉初,箕氏又得以将其统治线再度北返。
《三国志》卷三十《韩传》注引《魏略》中载“:时朝鲜王否立,畏秦袭之,略服属秦,不肯朝会。
否亡,其子准立。
二十余年而陈、项起,天下乱,燕、齐、赵民愁苦,稍稍亡往准,准乃置之于西方。
”《盐铁论》篇三八《备胡》中载“:大夫曰:往者(秦末、汉初)四夷俱强,并为寇虐,朝鲜逾徼,劫燕之东地。
”燕之东地,即“属燕”之“列阳”,今大同江迤北、迤西。
根据《太原鲜于氏世谱》,朝鲜的鲜于氏源自箕子朝鲜的后人。
而他们从箕子开始,一共经历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1世纪才被灭。
卫氏夺朝鲜、真番以后,箕氏进入“韩”地仍然称王。
《三国志》卷三十《韩传》中记载“:[朝鲜]侯准既号称王,为燕亡人卫满所攻夺,将左右宫人走入海,居韩地,自号韩王。
其后绝灭,今韩人犹有奉其祭祀者。
”王符的《潜夫论》篇三五《志氏姓》载“:昔周宣王时亦有韩侯,其国也近燕。
其后,韩西亦姓韩,为卫满所伐,迁居海中。
汪继培笺:案韩西盖朝鲜之[4](四一)误。
”传说中檀君的后人在箕子来到朝鲜之后,带着人民南迁,以免和箕子带来的人冲突。
这些・32・人后来成为三韩的始祖。
西周的中后期,北方的貊系部族逐渐向东、向南迁移。
大约在春秋初年,其中一支在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的北部与当地的人融合形成沃沮、貊民族,同时在半岛南部与当地的人形成马韩。
《东国舆地胜览》卷三三载“:全罗道益山郡,本马韩国,浮海而南至韩地,。
”,俗传箕准所[5]筑“秦韩”二、公元前4世纪晚期———公元前3世纪早期中国和朝鲜最早的官方接触和交涉始于战国中期,在燕国和箕氏朝鲜之间进行。
据《三国志・魏书・东夷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曰:昔箕子之后朝鲜侯,见周衰,燕自尊为王,欲东略地,朝鲜侯亦自称为王,欲兴兵逆击燕以尊周室。
其大夫礼谏之,乃止。
使礼西说燕,燕止之,不攻。
后子孙稍骄虐,燕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里,至满播汗为界,朝鲜遂弱。
”即公元前280年前后,燕国派秦开为将,攻取箕氏朝鲜域外的西方地区。
《史记・朝鲜列传》中记载“: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蕃、朝鲜,为置吏,筑障塞。
”这说明燕国已在朝鲜设置官吏并修筑长城。
“燕、齐、赵民愁苦,稍稍亡往准,准乃置之于西方。
”这是说,燕、齐、赵的人民投靠箕氏朝鲜最后一个王准,箕朝准王把他们安置在西方。
从中国到朝鲜的移民潮大约开始于战国末期。
朝鲜半岛出土了大量中国战国时期的货币———明刀钱,这也说明了燕国与古朝鲜的往来。
三、秦汉时期秦统一六国之后,齐、燕等地人民为躲避苦役,不断逃往朝鲜半岛,被称为“故燕、齐亡命者”,其中一部分来到半岛南部的辰国,被安置到“东界地”。
《后汉书・东夷列传・辰韩》中说“: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适韩国。
马韩割东界地与之。
其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为徒,有似秦语,故或名之为秦韩。
”《三国志》中载“:辰韩……其语言不与马韩同……有似秦人,非但燕齐之名物也。
”这是说,他们虽为秦人,但不是来自渤海沿岸的燕人或齐人,因为他们所用的词汇不是齐燕一带的语言。
《三国志》云:辰韩人“名乐浪人为阿残。
东方人名我为阿,谓乐浪人本其残余人”。
乐浪是朝鲜半岛貊人居住地。
乐浪(貊)人、辰韩人远古都曾居住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其中一支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北上朝鲜半岛,另一支后代的一部分于商,不许从中阻挠。
汉朝答应给予卫满以兵力和物资上的支援。
卫氏政权的势力膨胀,领地扩大到方圆几千里。
卫满之孙卫右渠时,不仅自己不肯再向汉朝朝贡,而且阻碍邻近部族与汉朝通商,向汉朝发动了战争。
其相尼谿因谏右渠未果,遂“东至辰国,时民随(三国志》出居者二千余户”《《魏书,・韩传》)。
族的君长南闾反叛,(年)汉武帝遣军5万攻入,。
“卫遂亡。
战争的结果是汉朝在朝鲜及辽东地区强行设置了乐浪、玄菟、真番、临屯等郡,史称“汉四郡”。
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罢真番、临屯二郡,并入乐浪、玄菟二郡。
乐浪郡治仍在平壤,管辖貊、沃沮等族。
玄菟郡治所初在夫租(今朝鲜咸兴),后迁往高句丽西北(今辽宁新宾地区),管辖高句丽、夫余等族。
当时不仅有汉人官吏到朝鲜四郡任职,也有许多汉民前往经商、垦荒,形成王、韩、高等汉人大姓。
近年来,在汉四郡地区出土了大量汉朝的官印和器皿,被称为“乐浪文化”。
“汉四郡”设立后,朝鲜半岛南部部落与北方保持密切来往,有些部落就是北方人南迁后与当地土著人杂居而形成的移民社会。
汉四郡文化已影响到南端的济州岛等地。
公元前37年,朱蒙建立高句丽国。
《三国史记・新罗本纪》记载“:高句丽王无恤袭乐浪灭之,其国人五千来投,王纳之,分居六部”。
高句丽故国川王十九年(公元197年)“中国大乱,,汉人避乱来投者甚多,是汉献帝建安二年也。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记载:高句丽山上王二十一年(公元217年),“汉平州人夏瑶以百姓一千余家来投,王纳之,安置栅城。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汉初大乱,燕、齐、赵人往僻地者数万口。
”“灵地末,韩、貊并盛,郡县不能制,百姓苦乱,多流亡入韩者。
”“鲜卑、貊连连寇钞,驱略小民,动以千数,而裁送数十百人。
”东汉末,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汉人皆没入高句丽。
高句丽又西侵辽东、辽西、右北平,亦掠有汉人。
这些汉人大多融入高句丽及朝鲜人之中。
“桓、灵之末,韩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三国志・)这里的韩国。
”《东夷传》“民”就是乐浪郡的汉人。
・33・公元前200年左右也进入了朝鲜半岛,这样,新来的辰韩人称乐浪人为“阿残”,就是说“我们的残部”,乐浪人和马韩人待他们如亲朋和上宾,和谐相处。
据体质人类学家研究,韩民族与中国东南方沿海浙江[6]一带的人种最为相似。
据西晋陈寿的《三国志・东夷传》记载,从公元前3世纪秦灭六国,,避战乱,起义爆发后“,,)。
传》司马迁著朝鲜列传》中记载“: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
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
秦灭燕,属辽东外徼。
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水为界,属燕。
燕王卢绾反,入匈奴。
满亡命,聚党千余人,魁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
都王险。
”这是在公元前2世纪记述的材料。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燕王卢绾反叛战争再起,汉朝军队重兵镇压,卢绾北逃匈奴帐下。
辽东、辽西兵乱,迫使中国北部、东部居民再度东徙。
此时的箕氏王朝已经衰落,为了扩充势力而采取积极吸收中国流民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燕地人民的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