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西爱情诗》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合集下载

比较中西诗歌史诗与爱情诗的异同(5篇范文)

比较中西诗歌史诗与爱情诗的异同(5篇范文)

比较中西诗歌史诗与爱情诗的异同(5篇范文)第一篇:比较中西诗歌史诗与爱情诗的异同比较中西诗歌史诗与爱情诗的异同诗歌,是文学体裁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诗歌,总是以倾吐心灵的婉曲、精神的归宿和赞颂壮美自然景观以及物质家园为亘古不变之主题。

本文主要是从中西诗歌史诗创作和爱情诗歌方面来比较异同。

一、比较中西诗歌在史诗创作上的异同。

中国诗歌应说是从《诗经》开始的,它所收录的诗歌几乎全部是抒情诗,可以这样说,我国从古到今都是一个抒情诗歌的国度;而世界的另一条古老而深蕴的诗歌长河——“西方诗歌”则是从“史诗”开始的,它对西方诗歌历史发展的影响可谓深远,一直延伸到当今的西方诗歌。

西方诗歌中的史诗传统,尤其是英雄史诗,特具震撼人心的力量。

古希腊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两部著名德史诗成为西方诗歌的先驱,也开创了西方诗歌的史诗传统。

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国,英国一直都很注重史诗和戏剧的发展,留下了很多不朽的叙事诗篇,其中最早的和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主要有《贝奥伍尔夫》。

在十七世纪,弥尔顿三大篇著名的史诗《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和《唐璜》;雪莱德《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诗篇,都是史诗类的代表名篇或戏剧。

在欧洲,尤其是西欧各民族的英雄史诗则更多(翻翻西方的文学史便可成串地枚举,在此不再详说)。

而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学史的中国,遗存各类佳作如海,却为何没有类似的英雄史诗呢?难道说自古至今中国就没有一位值得称颂的英雄吗?答案不言而喻,饱含战争之苦炎黄子孙,古往今来,涌现出不计其数可歌可泣并令华夏儿女永生追忆难忘的英雄人物,其中有许多至今仍被人们摆在神龛中以神的形式盛誉地供奉着。

中国古今众多的文学作品对其都有颂扬、立传。

只是中国文人极少用诗歌的形式来颂扬,而是多采用其它的文学样式留世后人的。

具体地说,中国的英雄人物多是通过散文和小说等文学样式来描述和颂扬的。

如司马迁的《史记》中就记载了大量的英雄人物得以保存流传至今;明清经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是专门写侠盗和英雄的事迹的。

《谈中国诗》课后练习答案

《谈中国诗》课后练习答案

《谈中国诗》课后练习答案《谈中国诗》选自《钱钟书散文》,人教版新教材编辑在必修五册第三单元第四课,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谈中国诗》课后练习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谈中国诗》课后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媲(pŒ)美空泛(f…n) 焚膏继晷(gu‹) 压轴(zh u)戏B、腐(f“)化笑靥(yè) 茅塞(sˆ)顿开麻(mā)麻亮C、狡黠(xié) 颦蹙(c”) 命运多舛(chuƒn) 文绉绉(zh u)D、精髓(su‹) 赝(y…n)品自怨自艾(yŒ) 角(ju†)斗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彗星白炽灯一蹴而就言者无罪,闻者足诫B.羡妒入场券如雷灌耳烈士暮年,壮心不已C.跻身杀手锏响遏行云月满则亏,水满则溢D.精湛辨证法轻鸢剪掠瓜熟缔落,水到渠成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

B.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殚超越的勇气。

C.她扮演的众多角色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舍我其谁的傲气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豪气。

D.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既能向各国的同行学习,又能走马观花的感受美国的生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虽然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商务、交流、购物上的不少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不少信息的真实性越来越感到怀疑。

B.由于高级公务员长期在政府中担任要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超稳定系统,结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

C.这条河水质越来越差的原因,是人们缺少环境保护意识,使自然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的恶果。

D.此次赛事看点颇多,上届冠军得主丹麦选手佛罗斯特有可能在决赛中与印尼老将苏吉亚相遇,他们将上演一场争夺冠亚军的好戏。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在中国的章回小说中,每回结束必写一句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高二语文谈中国诗练习及答案

高二语文谈中国诗练习及答案

高二语文谈中国诗练习及答案高二语文谈中国诗练习及答案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羡妒(xiàn)嫉恨(jí)会稽(huì)精髓(suǐ)B.颦蹙(cù)内疚(jiù)皮夹(jiā)深挚(zhì)C.无垠(yíng)熬夜(áo)瞭望(liào)混沌(dùn)D.桃核(hāi)侈谈(shē)尽快(jǐn)睿智(ruì)解析:A项“会”读“kuài”;C项“垠”读“yín”;D项“核”读“hé”、“侈”读“chǐ”。

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叫嚣回长荡气数见不鲜B.混沌聊以慰籍斩钉截铁C.亵渎卧薪尝胆必恭必敬D.寡陋惊天动地义愤填赝解析:A项回长荡气—回肠荡气;B项聊以慰籍—聊以慰藉;D项义愤填赝—义愤填膺。

答案:C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

B.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

C.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

D.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

解析:A项应改为“比较文学对于我们来说是个陌生的概念”。

答案:A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

B.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

C.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

D.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

解析:A项中“长诗”一词需用双引号;C项中第二个逗号改为破折号,表示插入语;D项中“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间应用逗号。

中西爱情诗之差异性分析

中西爱情诗之差异性分析

中西爱情诗之差异性分析摘要:爱情,由古到今一直都是中西诗人创作的永恒主题。

但是,即使是同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中国和西方因为迥然不同的社会历史状况、民族文化传统、哲学思想等等各方面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可以说,中国和西方的爱情诗走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以下本文将对两者的异同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探讨造成这一差异性的原因。

关键词:爱情诗;中西比较;差异性分析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动乱年代,还是在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爱情,由古到今一直都是中西诗人创作的永恒主题。

但是,即使是同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中国和西方因为迥然不同的社会历史状况、民族文化传统、哲学思想等等各方面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可以说,中国和西方的爱情诗走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以下本文将对两者的异同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探讨造成这一差异性的原因。

(一)中西爱情诗的起源从时间上看,中国爱情诗肇端于三百篇,产生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

其首篇《关雎》便开门见山的道出了男子对窈窕淑女的恋慕与追求。

再如《邶风·静女》中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城隅幽会时的情景,并通过那姑娘“爱而不见”致使小伙子“搔首踟蹰”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他们爱情生活的甜蜜。

《郑风·溱洧》描绘的是春暧花开之时,青年男女嬉戏游乐在河边,反映出他们爱情的和谐与欢悦。

《诗三百》不仅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 ,而且还常有女子对男子的爱恋。

试读《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土,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土,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暨之。

求我庶土,迨其谓之!这首诗,以梅子的黄落比喻青春消逝,年华迟暮,表达了一个姑娘渴望及时成婚的心情。

同样内容的在《周南·卷耳》,《邶风·匏有苦叶》,《邶风·简兮》,《墉风·柏舟》,《郑风·狡童》,《郑风·子衿》这些名篇中也能屡屡见到的。

而西方得爱情诗源于公元前八世纪的希腊。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第10课 谈中国诗 含解析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第10课 谈中国诗 含解析

第10课谈中国诗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媲.美(pì) 空泛.(fàn)焚膏继晷.(guǐ) 压轴.戏(zhòu)B.腐.化(fǔ) 笑靥.(yè)茅塞.顿开(sè) 麻.麻亮(mā)C.狡黠.(xié) 颦蹙.(cù)命运多舛.(chuǎn) 文绉.绉(zhōu)D.精髓.(suǐ) 赝.品(yàn)自怨自艾.(yì) 角.斗士(jué)解析:C项,“黠”应读xiá。

答案:C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而且作风也往往________。

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

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

②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________不讲。

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________;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

③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________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A.暗合忽略差异除非B.契合忽略差别除非C.契合忽视差异因为D.暗合忽视差别因为解析:暗合:没有经过商讨而意思恰巧相合。

契合:符合;合得来,意气相投。

忽略:没有注意到,疏忽。

忽视:不注意,不重视。

差异:差别,不相同的地方。

差别:形式或内容上的不同。

除非:表示唯一的条件,相当于“只有”,常跟“才、否则、不然”等合用;表示不计算在内,相当于“除了”。

因为:表示原因;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

答案:A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什么叫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行动点首先是领导干部放下那种居高临远....的架子,走进群众,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为人民谋利作为自己的出发点、根本点。

中西方爱情诗歌对比分析

中西方爱情诗歌对比分析

中西方爱情诗歌对比分析作者:高钰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7期摘要:诗歌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体裁,意在用最充沛的情感以及最丰富的意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感情世界,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无论是在传统含蓄的东方,还是在情感热切的西方,爱情始终是人类热切歌颂的永恒主题。

关键词:爱情诗;中西方;比较;差异[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1自古以来,不论东方还是西方,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赞美话题,而诗人将爱情与诗歌的完美融合,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一朵瑰丽之花。

然而,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化、传统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爱情诗在表达手法和内容风格方面的种种不同。

本文以李商隐《无题》与罗伯特彭斯《一朵红红的玫瑰》为例,分别从抒情方式、诗歌内容、体裁选择三方面具体分析。

一、中西方爱情诗抒情方式差异尽管东西方人在某些情感体验过程中感受到的东西是相似或相同的,但中国诗歌在语言选择上与西方诗歌截然不同。

在爱情诗的创作上,西方诗人喜欢热情奔放的表达,中国诗人则往往喜欢含蓄委婉的表达。

这是因为中国深受农耕文明尤其是儒家礼教的影响,含蓄、内敛、主张意会。

同时,这和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中国古典诗歌大多形式短小、讲究格律,这就要求用最为经济的手法表达极其丰富的内容。

中国诗人聪明地选择了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了这种表达雅致深远的语言魅力,于是逐渐有意识地形成了一种重视含蓄的美学传统。

比如,诗歌《无题》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

“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含蓄比喻。

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

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五、六句則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

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第四讲 中西爱情诗比较

第四讲 中西爱情诗比较

我的恋人如此娴雅(但丁) 我的恋人如此娴雅端庄, 当她向人行礼问候的时候, 总使人因舌头发颤而沉默, 双眼也不敢正视她的目光。 她走过,在一片美声中, 但她全身透着谦逊与温和, 她似乎不是凡女,而来自天国, 只为显示神迹才降临世上。
她的可爱,使人眼睛一眨不眨, 一般甜蜜通过眼睛流进心里, 你若没有过体验则难以体会, 从她的樱唇间,似乎在微微散发, 一种饱含爱情的柔和的灵气, 它叩着你的心扉命令道:“叹息吧!”
二、爱情内容的不同
• (三)中西爱情诗中的景物描写作用不同:西方爱情诗中 的景物往往用来衬托情人的美,渲染爱的愉悦感受;中国 爱情诗的景物大多用来对照爱情的脆弱,强化哀怨之情。 啊,亲爱的!你天仙般的笑靥(英· 华滋华斯) 啊,亲爱的!你天仙般的笑靥, 把我整个心灵都已照亮, 倘在我脸上返射出你笑的光彩, 你准会乐意看到这副模样, 就如一轮皎月得意而矜持地, 看到自己明亮的光芒, 反射在她照耀的流水里, 反射在静静的山坡上。
一、爱情观念的不同
一日归行(宋· 王安石) 贱贫奔走食与衣,百日奔走一日归。 平生欢意苦不尽,正欲老大相因依。
空房萧瑟施惠帷,青灯半夜哭声稀。
音容想象今何处?地下相逢果是非? • 这是一首悼亡诗。时王安石60多岁,妻子李氏逝世。诗中 刻画的是一对贫贱却恩爱的夫妻,突现的是一位因妻亡而 痛苦歉疚的丈夫。
一、爱情观念的不同
• 2、西方爱情诗的对象多为对纯洁、飘逸的女性;中国爱 情诗的对象多是普普通通的妻子或丈夫。 秋夜曲(唐·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 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 征衣未寄莫飞霜。 • 想想孟姜女千里送塞衣的故事,这首诗描写的就是一位边 卒之妻在漫长秋夜为夫赶制征衣。对丈夫的惦念之情。这 里,一位善良、凄苦、勤劳、承受着生活压力和远别丈夫 的情感痛苦的劳动妇女形象跃然而出。

中西诗歌比较赏析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内蒙古科技大学

中西诗歌比较赏析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内蒙古科技大学

中西诗歌比较赏析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内蒙古科技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比较文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视为整体,在跨文化比较研究中探寻人类文学的总体特征与规律,揭示不同民族的文学审美与人文差异。

()参考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英国著名战争诗人威尔弗雷德•欧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创作了一首题为《信》的战争诗歌。

为了突出(),诗歌语言的口语化特征明显。

参考答案:战争的紧张气氛2.朱光潜在《诗论》中所言:中西诗歌在人伦方面“西诗以()胜,中诗以委婉胜。

”参考答案:直率3.美国诗人兰德尔•贾雷尔的《球形炮塔炮手之死》通过超现实的梦境隐喻表达了()对个体生命、人生、人性的摧残,呈现出强烈的反崇高性、反英雄性、悲剧性和批判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4.《小雅•采薇》是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有感而发。

诗的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道出了征夫在返乡途中的()双重心情。

参考答案:报国;思乡5.《秋闺思二首》有声有色,情景交融,使用了()等思乡意象,并用“寒螀”和“秋天”加重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月亮;鸿雁6.古今中外的战争诗有表达爱国主义情怀和歌颂建功立业的诗,有描写思乡恋亲的诗,还有揭露战争残酷本质的反战诗。

()参考答案:对7.文艺复兴时期,荣誉观可以看作是对个人声誉、名望的追求,也可以是对自身内在道德崇高的追求。

()参考答案:对8.中国农耕文化决定了以家庭为基础单元的社会结构,换言之,中国人的社会存在依存于家庭和宗族集团。

()对9.西方战争诗歌中的思乡恋亲主题凸显出以家庭为本位的群体原则()参考答案:错10.中国战争诗歌中通常塑造群体人物意象,而非集中笔墨刻画孤立的个别主人公。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谢灵运(385—433年)从小受到道教思想熏染,其代表作()抒发了游览湖光山色的感悟。

参考答案:《石壁精舍还湖中作》2.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表达了对朴素简陋但悠然平和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劳动者的同情和肯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西爱情诗
朱光潜
各国诗都集中几种普通的题材,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伦。

西方关于人伦的诗大半以恋爱为中心。

中国诗言爱情的当然也很多,但是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煞。

朋友的交情和君臣恩谊在西方诗中几无位置,而在中国诗中则为最常见的母题。

把屈原杜甫一批大诗人的忠君爱国忧民的部分剔开,他们的精华便已剥丧大半,他们便不成其为伟大。

友朋交谊在中国诗中尤其重要,赠答酬唱之作在许多诗集中占其大半。

李杜的交谊古今传为美谈,他们的来往唱和的诗有很多的杰作。

在西方诗人中像歌德和席勒,虽以交谊著,而他们的集中叙朋友乐趣的诗却不常见。

这并非说,中国诗人不能深于情,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

西方爱情诗大半作于婚媾之前,所以称赞美貌,申诉爱慕者特多;中国爱情诗大半作于婚媾之后,所以最好的往往是惜别、怀念和悼亡。

西诗最善于慕,但丁的《新生》是慕的胜境。

中国诗最善于怨,《迢迢牵牛星》是怨的胜境。

中国诗亦有能慕者,陶渊明的《闲情赋》是著例;但是末流之弊,慕每流于荡,如《西厢》的惊艳和酬韵。

西方诗亦有能怨者,罗塞蒂的短诗是著例;但是末流之弊,怨每流于怨,如拜伦的《当我们分手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以是诗的一个很高的理想。

中西情诗词意往往有暗合处。

赫芮克的《劝少女》绝似杜秋娘的《金缕曲》。

但是通盘计算,中西诗风味大有悬殊。

大体说来,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张胜,中诗以简隽胜。

在西方情诗中,我们很难寻出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的境界;在中国情诗中,我们也很难寻出莎士比亚的《当我拿你比夏天》的境界。

通则都有特例。

中诗虽较西诗委婉,但也有很直率的。

大约国风、乐府中出自民间的情诗多自然流露。

像愿为西北风,长逝入君怀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之类如在欧洲情诗中出现,便难免贻讥大方,而在中诗中却不失其为美妙。

西方受耶稣教的影响,言情诗对于肉的方面有一种特怖,所以尽情吐露有一个分寸,过了那个分寸便落到低级趣味。

肉的特怖令西方诗人讳言男女燕婉之私,但是西方人的肉的情欲是极强旺的,压抑势所不能,于是设法遮盖掩饰,许多爱情都因为要避免宗教道德意识的裁制,借化装来表现。

弗洛伊德派心理学家曾经举过许多实例。

但在中国,情形适得其反。

不但与宗教道德意识相冲突的爱情可以赤裸裸地陈露,而且有许多本与男女无关的事情反而要托男女爱情的化装而出现。

《诗经》中许多情诗据说是隐射国事的,我们倒很希望弗洛伊德派心理学家对此种事例下一转语。

(有删减)
1.下列对中国爱情诗的认识.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爱情诗大半作于婚姻之后,所以最好的往往是惜别、怀念和悼亡。

B.中国爱情诗最善于怨,也有能慕者,如陶渊明的《闲情赋》。

C.中国爱情诗都是以委婉、微妙、简隽取胜,如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D.在中国与宗教道德意识相冲突的爱情,用诗表现时尽情吐露有一个分寸。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顶是(3分)
A.中西诗都以人伦为最重要的题材,西方诗都以恋爱为中心,中方诗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煞。

B.中西诗人都能深于情,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西诗最善于慕,中诗最善于怨。

但中西情诗词意也有暗合处。

C.愿为西北风,长逝入君怀之类不能在欧洲情诗中出现的原因是,西方言情诗对于肉的方面有一种特怖。

D.中国诗中许多本与男女无关的事情反而要托男女爱情的化装而出现,如《诗经》中许多情诗据说是隐射国事的。

3.请结合文本,简述西方爱情诗的特点。

(3分)
答:
答案:
1.D
2.A
3.西方爱情诗大半作于婚媾之前,所以称赞美貌,申诉爱慕者特多;西方爱情以直率、深刻、铺张取胜。

(3分)答案解析: 1.
试题分析:D项,原文:但在中国,情形适得其反。

不但与宗教道德意识相冲突的爱情可以赤裸裸地陈露,而且有许多本与男女无关的事情反而要托男女爱情的化装而出现。

所以尽情吐露有一个分寸错,是可以赤裸裸地陈露。

2.
试题分析:A项,原文:中国诗言爱情的当然也很多,但是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煞。

由此可见题中中方诗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煞错误,属于偷换概念,张冠李戴。

3.
试题分析:原文:(1)西方爱情诗大半作于婚媾之前,所以称赞美貌,申诉爱慕者特多。

中国爱情诗大半作于婚媾之后,所以最好的往往是惜别、怀念和悼亡。

(2)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张胜,中诗以简隽胜。

从中西诗对比中就隐含了诗歌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