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结构鉴定
糖类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糖类物质的基本性质和鉴定方法。
2. 学习使用化学试剂和方法检测溶液中的糖类物质。
3. 了解不同糖类物质的鉴定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糖类物质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
例如,糖类物质可以与某些特定的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从而实现对糖类的鉴定。
常见的糖类鉴定方法包括:1. 还原糖的鉴定: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可以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2. 非还原糖的鉴定:非还原糖可以通过与苏丹溶液反应,观察颜色变化来鉴定。
3. 蛋白质的鉴定: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器材1. 试管2. 烧杯3. 滴管4. 移液器5. 恒温水浴锅6. 显微镜7. 斐林试剂8. 苏丹溶液9. 双缩脲试剂10. 糖类溶液(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等)11. 蛋白质溶液12. 碱性溶液13. 酸性溶液四、实验步骤1. 还原糖的鉴定- 向试管中加入2mL待测糖类溶液。
- 向试管中加入1mL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加入)。
- 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度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分钟。
-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有还原糖。
2. 非还原糖的鉴定- 向试管中加入2mL待测糖类溶液。
- 向试管中滴加3滴苏丹溶液。
-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出现颜色变化,则说明溶液中含有非还原糖。
3. 蛋白质的鉴定- 向试管中加入2mL待测蛋白质溶液。
- 向试管中加入1mL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
- 向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出现紫色反应,则说明溶液中含有蛋白质。
五、实验结果1. 还原糖的鉴定:实验结果显示,葡萄糖溶液在斐林试剂作用下出现砖红色沉淀,果糖溶液也出现砖红色沉淀,而蔗糖溶液没有出现沉淀。
2. 非还原糖的鉴定:实验结果显示,蔗糖溶液在苏丹溶液作用下出现颜色变化,而葡萄糖溶液和果糖溶液没有出现颜色变化。
初级中药师考试辅导知识:糖的鉴定-纸色谱法
糖的鉴定-纸色谱法:
展开剂以正丁醇-乙醇-水和水饱和的苯酚两种系统应用最为普遍。
正丁醇醋酸水简称BAW系统,B代表正丁醇,A代表醋酸,W代表水。
比例为4:1:5的上层溶液。
糖类的纸色谱常用显色剂有:硝酸银试剂;三苯四氮唑盐试剂;苯胺-邻苯二甲酸盐试剂;3,5-二羟基甲苯-盐酸试剂;过碘酸加联苯胺试剂等。
在用纸层吸来进行分离,最常见的糖是葡萄糖和鼠李糖,这两个糖Rf值的大小一般的规律是,鼠李糖因为极性小于葡萄糖,在用纸色谱检识时,鼠李糖的Rf值一般大于葡萄糖。
不同的糖Rf值的大小都会有比较大的差别。
常用显色剂有:硝酸银试剂,使还原糖显棕黑色;三苯四氮唑盐试剂,使单糖和还原性低聚糖呈红色;苯胺一邻苯二甲酸盐试剂,使单糖中的五碳糖和六碳糖所呈颜色略有区别;3,5-二羟基甲苯-盐酸试剂,使酮糖和含酮糖的低聚糖呈红色;过碘酸加联苯胺,使糖、苷和多元醇中有邻羟基结构者呈蓝底白边。
食品中糖类成分的分析与鉴定方法研究
食品中糖类成分的分析与鉴定方法研究导言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成分之一,但过量摄取糖类成分可能带来健康问题。
因此,准确分析和鉴定食品中的糖类成分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当前研究中常用的食品糖类分析和鉴定方法,并提出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技术。
一、传统分析方法1. 显微镜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粗略判断食品中是否存在糖类结晶。
然而,显微镜观察并不能提供准确的糖类含量。
2. 化学试剂法常用的化学试剂法可以通过与糖类结合生成可见颜色的产物来定性或定量分析糖类。
例如,费林试剂可以用来检测还原糖,苏丹红试剂可用于定性鉴定蔗糖。
这些方法在实验室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存在着显著的局限性。
首先,这些试剂可能与其他食品成分发生反应,产生误判。
其次,繁琐的操作步骤和长时间的反应时间使得这些方法不适合大规模快速分析。
二、仪器分析方法1. 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广泛用于糖类分析,可以提供准确的糖类含量。
该方法通过在色谱柱中分离不同糖类,进而进行定量分析。
根据不同的色谱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 或毛细管电泳 (CE),液相色谱法可以达到高分辨率和快速分析的目标。
此外,通过与质谱技术结合,还可以实现对复杂样品中各种糖类的同时分析。
2. 并联质谱法并联质谱法是一种用于鉴定不同糖类的先进技术。
通过质谱技术,可以测定糖分子的质荷比 (m/z) 值,进而鉴定其化学结构。
结合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这种方法可以提供高度准确的糖类分析和鉴定结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联质谱法成本较高,对设备的要求较高,不适合日常大规模应用。
三、新的非侵入性技术为了满足食品糖类分析和鉴定的实际需求,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新的非侵入性技术。
1. 假融合图像分析假融合图像分析是通过将多张图片拼接在一起来实现多维数据分析的一种方法。
通过处理多个不同频段的图像,可以从食品样品中提取出独特的信息。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图像来推断糖类成分的含量和分布。
这种方法无需破坏样品,适用于大规模样品快速分析。
鉴定糖类存在的化学方法
鉴定糖类存在的化学方法
鉴定糖类存在的化学方法是指通过化学试剂或仪器分析,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糖类物质。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
1. 莫尔反应法:利用莫尔试剂(2-萘酚-硫酸)与糖类物质反应,产生深红色沉淀,可用于检测还原性糖类如葡萄糖等。
2. 本氏反应法:利用本氏试剂(苯酚-硫酸)与糖类物质反应,产生蓝色或绿色沉淀,可用于检测非还原性糖类如葡聚糖等。
3. 比色法:利用苯酚-硫酸或安替尔蒙(乙酰丙酮-苯酚)等试剂与糖类物质反应后,根据产生的颜色来定量分析糖类含量。
4.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检测和定量分析各种糖类的含量。
5. 质谱法:利用质谱仪分析样品中各种糖类的分子量和结构。
通过这些化学方法,可以准确鉴定样品中糖类的种类和含量,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 1 -。
糖类鉴定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糖类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使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
3. 熟悉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糖类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其分子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
还原糖是指含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类,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斐林试剂是一种检测还原糖的常用试剂,它由斐林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斐林B液(0.05g/mL的CuSO4溶液)组成。
当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时,会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斐林试剂A液、斐林试剂B液、蒸馏水、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乳糖溶液。
2.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烧杯、滴管、酒精灯、加热器。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试剂:将斐林试剂A液和斐林试剂B液分别倒入两个干净的试管中,摇匀。
2. 配制样品:分别取1mL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蔗糖溶液和乳糖溶液于四个试管中,作为待测样品。
3. 混合斐林试剂:向每个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斐林试剂A液和1mL斐林试剂B液,摇匀。
4. 加热反应:将混合后的溶液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状态约2分钟。
5. 观察现象:加热过程中,观察每个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葡萄糖溶液:加热后,溶液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葡萄糖为还原糖。
2. 淀粉溶液:加热后,溶液中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不是还原糖。
3. 蔗糖溶液:加热后,溶液中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不是还原糖。
4. 乳糖溶液:加热后,溶液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乳糖为还原糖。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鉴定了葡萄糖、淀粉、蔗糖和乳糖四种糖类。
其中,葡萄糖和乳糖为还原糖,淀粉和蔗糖不是还原糖。
实验结果表明,斐林试剂可以有效地检测还原糖,为糖类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加热时间,避免溶液沸腾时间过长或过短。
2. 加热时,小心操作,防止溶液溅出。
细胞中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鉴定实验
蔗糖
2 紫色 3、实验结论:淀粉遇碘变蓝色。
淀粉
2 蓝色
鉴定还原性糖
1、材料用具 2mL 稀释的唾液
2
蓝色
2
蓝色
2
砖红色沉淀
3、实验结论:糖类中的可溶性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发生
作用,在水浴加热时生成砖红色沉淀。
实验:脂肪的鉴定
实验原理:脂肪易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 1、材料用具(见教材P19)
细胞中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鉴定实验蛋白质会转化成脂肪吗高蛋白质低脂肪食物花生中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能转化成脂肪吗蛋白质转化成脂肪先消耗脂肪还是蛋白质蛋白质脂肪蛋白质转化脂肪
第 二 节
细胞中糖类、脂肪及蛋白质的 鉴定实验
主讲: 刘乔顺老师
实验: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变蓝色,糖类中的可溶性 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 等),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时生 成砖红色沉淀。 实验目的:学会鉴定生物组织中的成分。 一、鉴定淀粉(参考教材) 1、材料用具 2、方法步骤
2、方法步骤
制作装片
徒手切片 材料染色 显微镜观察
漂洗浮色
(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
3、实验结论: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成 橘黄色。
边学边做
鉴定蛋白质
• 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操作: 1.取材: 取一支洁净试管,加入2 ml组织 样液(黄豆研磨液,蛋清稀释液) 2.加双缩脲A液(0.1g/ml的NaOH溶 液):2ml 震荡后观察颜色 3.加双缩脲B液(0.01g/ml 的CuSO4 溶液 ):3-4滴.震荡 • 4.观察颜色变化 5.结论: 大豆和蛋清中都含有蛋白质
糖的鉴定原理
糖的鉴定原理
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成分之一。
无论是食品加工行业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烘焙,糖的准确鉴定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糖的鉴定原理。
糖类化合物是由碳水化合物组成的,通过其化学结构可以进行糖的鉴定。
糖被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三类。
首先是单糖,常见的代表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
单糖的鉴定使用化学试剂可以进行。
比如,在加入苏丹红溶液的情况下,葡萄糖会产生红色现象。
而用费林试剂检测果糖时,会产生红色沉淀。
这些化学试剂的反应特性使得我们能够准确鉴定单糖。
其次是双糖,双糖由两个单糖分子组成。
鉴定双糖主要通过水解成单糖,再进行单糖的鉴定。
例如,麦芽糖可以通过加入酶解剂(如酶解液)进行水解,得到两个葡萄糖分子。
进一步的,我们可以通过前面提到的化学试剂进行葡萄糖的鉴定。
最后是多糖,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多糖的鉴定需要借助特殊的实验手段,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
在这种电泳方法中,根据多糖的电荷、形态和大小,可以得出多糖的鉴定结论。
总结起来,糖的鉴定原理主要是通过化学试剂以及特殊的实验方法,来分析糖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从而对不同种类的糖进行准确的鉴定。
这些方法在食品加工和糖的合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保证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鉴定
1.实验原理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实验原理
鉴定物质 还原性糖
脂肪
蛋白质 淀粉
试剂 斐林试剂
苏丹Ⅲ 苏丹Ⅳ 双缩脲试剂
碘
实验现象
砖红色沉淀 橘黄色 红色 紫色 蓝色
方法步骤: 1.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的选择 2.设计记录表格,记录预测结果 3.检测的方法步骤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3)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D、使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最好是现配现用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网络构建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分子组成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C、H、O、N 种类
20种
氨基酸 脱水缩合 多肽 化学键名称 肽键
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空间结构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蛋白质7~10%
显微观察: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已着色的薄片,后用高倍镜观察
现象:有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脂肪微粒
脂肪的检测结果
3.蛋白质的鉴定
选材与制备 黄豆组织样液(或鸡蛋蛋清稀释液) 组织样液:[黄豆浸泡 →去皮→切片→研磨→过滤→滤液]
显 色 反 应 现象:
(创设碱性条件)
(提供Cu2+)
无色
紫色或紫红色
而后立即使用。
砖 红 色 沉
0.05g/mL
淀
在碱性
NaOH 浓度为
蛋白质 的鉴定
双缩脲试 剂NaOH和
CuSO4
环境下 的Cu2+
0.1g/mL
CuS04 浓度为
先加入Na0H 1mL,然后 再加CuS04 4滴,摇匀。 (不能过量)
糖类物质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糖类物质的基本性质。
2. 掌握使用化学试剂鉴定糖类物质的方法。
3. 通过实验,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糖类物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来源。
本实验通过以下几种方法鉴定糖类物质:1. 斐林试剂法: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2. 苏丹染液法:脂肪与苏丹染液反应,呈现橘黄色。
3. 碘液法:淀粉与碘液反应,呈现蓝色。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 葡萄糖、蔗糖、淀粉、脂肪、乳糖等样品- 斐林试剂、苏丹染液、碘液、蒸馏水、酒精、试管、试管夹、酒精灯、显微镜等仪器:- 分析天平、电子秤、滴管、移液管、量筒、烧杯、锥形瓶等四、实验步骤1. 还原糖的鉴定:(1)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
(2)向1号试管中加入2mL葡萄糖溶液,向2号试管中加入2mL蔗糖溶液。
(3)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斐林试剂A液,摇匀。
(4)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斐林试剂B液,摇匀。
(5)将两支试管置于水浴中加热30秒。
(6)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2. 脂肪的鉴定:(1)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3号和4号。
(2)向3号试管中加入2mL脂肪溶液,向4号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
(3)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苏丹染液,摇匀。
(4)将两支试管置于室温下静置5分钟。
(5)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3. 淀粉的鉴定:(1)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5号和6号。
(2)向5号试管中加入2mL淀粉溶液,向6号试管中加入2mL蔗糖溶液。
(3)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碘液,摇匀。
(4)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还原糖的鉴定:- 1号试管(葡萄糖溶液)出现砖红色沉淀,证明葡萄糖为还原糖。
- 2号试管(蔗糖溶液)无砖红色沉淀产生,证明蔗糖为非还原糖。
2. 脂肪的鉴定:- 3号试管(脂肪溶液)出现橘黄色,证明脂肪存在。
- 4号试管(蒸馏水)无颜色变化,证明蒸馏水中无脂肪。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VS
脂肪
是长期能量储存的形式,通过β-氧化产生 ATP。
生物功能比较
• 蛋白质:在能量需求增加时可以作为能量来源,通过脱氨基产生ATP。
生物功能比较
01
糖类
是细胞膜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 分。
02
03
脂肪
蛋白质
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并参与信 号转导。
是细胞的主要结构成分和功能执 行者,参与细胞运动、物质运输、 催化反应等。
脂肪
由碳、氢、氧组成,是脂类。
化学性质比较
• 蛋白质:由碳、氢、氧、氮、硫组成,是 氨基酸的聚合体。
化学性质比较
糖类
单糖之间通过糖苷键连接,如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
脂肪
脂肪酸之间通过酯键连接。
蛋白质
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物理性质比较
要点一
糖类
易溶于水,尤其是单糖和低聚糖。
要点二
酸水解法
03
将样品中的糖类物质在酸的作用下水解成单糖,再通过化学反
应进行鉴定。
物理鉴定
色谱法
利用色谱柱将糖类物质与其他物质分 离,通过检测器检测糖类物质的峰, 判断糖的存在。
红外光谱法
利用红外光谱技术检测样品中糖类物 质的特征吸收峰,判断糖的存在。
生物鉴定
酶法
利用酶与糖类物质反应,生成可被检测的产物,通过检测产物判断糖的存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酯化反应
脂肪分子中的羧基可以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酯类化合物,通过测定酯的生成量,可以判断脂 肪的存在。
物理鉴定
折射率法
脂肪分子中含有大量的碳、氢等元素, 对光线的折射率较高,可以通过测定 折射率的大小来判断脂肪的存在。
糖类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糖类的化学性质。
2. 掌握糖类鉴定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学会使用化学试剂对糖类进行鉴定。
二、实验原理糖类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化学性质。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对糖类进行鉴定:1. 还原性糖的鉴定:还原性糖具有还原性,可以将斐林试剂中的Cu2+还原成Cu2O,生成砖红色的沉淀。
2. 非还原性糖的鉴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但可以与苏丹Ⅲ染液发生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3. 淀粉的鉴定:淀粉与碘液发生反应,生成蓝色复合物。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 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 CuSO4溶液)等量混合均匀。
- 苏丹Ⅲ染液。
- 碘液。
- 乙醇、蒸馏水等。
2. 实验样品:- 淀粉溶液。
- 还原性糖溶液(如葡萄糖、果糖等)。
- 非还原性糖溶液(如蔗糖、麦芽糖等)。
四、实验步骤1. 还原性糖的鉴定:(1)取两个试管,分别标记为A和B。
(2)向试管A中加入2mL还原性糖溶液,向试管B中加入2mL非还原性糖溶液。
(3)向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斐林试剂甲液和1mL斐林试剂乙液,摇匀。
(4)将两个试管放入水浴中加热2分钟。
(5)观察两个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2. 非还原性糖的鉴定:(1)取两个试管,分别标记为C和D。
(2)向试管C中加入2mL还原性糖溶液,向试管D中加入2mL非还原性糖溶液。
(3)向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1mL苏丹Ⅲ染液,摇匀。
(4)将两个试管放入水浴中加热2分钟。
(5)观察两个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3. 淀粉的鉴定:(1)取两个试管,分别标记为E和F。
(2)向试管E中加入2mL淀粉溶液,向试管F中加入2mL非还原性糖溶液。
(3)向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
(4)观察两个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还原性糖的鉴定:试管A中的溶液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还原性糖存在。
糖类的性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糖类物质的分类、结构和性质;2. 掌握糖类物质的基本鉴定方法;3. 探讨糖类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
二、实验原理糖类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根据分子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
糖类物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作用,如能量供应、细胞识别等。
本实验通过观察糖类物质的性质,加深对糖类物质的认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葡萄糖、蔗糖、淀粉、果糖、乳糖、麦芽糖、糖粉、糖浆等;2. 实验仪器:试管、试管架、烧杯、酒精灯、滴管、玻璃棒、滤纸、石蕊试纸、酚酞试液、碘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溶解性实验(1)取少量葡萄糖、蔗糖、淀粉、糖粉、糖浆等分别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观察溶解情况;(2)记录各糖类物质的溶解性。
2. 熔点实验(1)取少量葡萄糖、蔗糖、淀粉等分别置于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2)观察各糖类物质的熔化情况,记录熔点。
3. 还原性实验(1)取少量葡萄糖、果糖等分别置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2)观察是否产生砖红色沉淀,判断还原性。
4. 非还原性实验(1)取少量蔗糖、淀粉等分别置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2)观察是否产生砖红色沉淀,判断非还原性。
5. 糖与酸反应实验(1)取少量蔗糖、淀粉等分别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加热;(2)观察是否产生气体,判断糖与酸反应。
6. 糖与碱反应实验(1)取少量蔗糖、淀粉等分别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加热;(2)观察是否产生沉淀,判断糖与碱反应。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解性实验葡萄糖、蔗糖、淀粉、糖粉、糖浆等在水中均可溶解。
2. 熔点实验葡萄糖:约146℃;蔗糖:约160℃;淀粉:约200℃。
3. 还原性实验葡萄糖、果糖与氢氧化铜溶液加热后产生砖红色沉淀,具有还原性。
4. 非还原性实验蔗糖、淀粉与氢氧化铜溶液加热后无砖红色沉淀产生,具有非还原性。
糖类鉴别
糖类鉴别还原性糖种类: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醛基)、果糖(α-羟基酮)、半乳糖(醛基)、乳糖(半缩醛还原糖)、麦芽糖(半缩醛还原糖)等。
非还原性糖有蔗糖、淀粉(遇碘Ι2变蓝)、纤维素等。
还原性糖概念:还原糖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类。
在糖类中,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单糖和含有游离醛基的二糖都具有还原性。
葡萄糖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果糖分子中含有游离酮基,乳糖和麦芽糖分子中含有游离的醛基,故它们都是还原糖。
第二步,由于葡萄糖、麦芽糖、果糖、乳糖这四种都是还原性糖,而蔗糖、淀粉是非还原性糖,所以用斐林试剂、班氏试剂、银氨溶液就能鉴别分类出其中有特征反应的四种还原性糖,另两种没有特征反应的为蔗糖、淀粉,而淀粉与蔗糖用碘水就能鉴别了,遇碘变蓝的为淀粉。
另一种就为蔗糖。
第三步,对葡萄糖(醛基)、麦芽糖(半缩醛还原糖)、果糖(α-羟基酮)、乳糖(半缩醛还原糖)这四种物质的鉴别,两种方法:(1)将这四种物质的水溶液分别加入到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果糖,因为果糖会与Ca(OH)2结合形成难溶性物质,而其他三种糖没有这种现象发生。
(2)用溴水鉴别,葡萄糖、麦芽糖和乳糖(都含有醛基)能使溴水褪色,与溴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糖酸,而果糖是酮糖(只有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发生异构化反应生成醛糖),在酸性条件下不能被溴水氧化,所以不能使溴水褪色。
第四步,将一定量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分别与水混合,由于乳糖在冷水(常温下)溶解度很小,加水搅拌后不能完全溶解,所以混合后浑浊的就是乳糖,能完全溶解形成透明溶液的为另两种。
第五步,两种方法:(1)将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麦芽糖分别与H2在镍的催化下加热反应,消耗的H2多的为葡萄糖,少的为麦芽糖。
(2)葡萄糖、麦芽糖二者与苯肼反应,形成糖脎,成脎较快的为葡萄糖,成脎较慢的为麦芽糖。
最后补充说明一下:淀粉和乳糖在冷水(常温即可)中溶解度都较小,一开始就可以将他们与另外四种易溶的糖区分开。
吐伦试剂又称银氨溶液,有效成分为[Ag(NH3)2]+ ,弱氧化剂,只氧化醛和α-羟基酮,不氧化其他酮和C=C。
多糖化学结构鉴定方案总结
多糖化学结构鉴定⽅案总结经过分级纯化的多糖在测定结构前须检查其纯度及测定分⼦量。
检查纯度最常⽤的判断⽅法:(1)⽤G C 、HPLC测定组成多糖的单糖的摩尔⽐是否恒定。
⽤不同的柱型测定结果更为可靠。
(2)电泳只出现⼀条带。
如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及玻璃纤维纸电泳。
对于中性多糖可采⽤⾼压电泳,以硼酸盐为缓冲液,可增⼤其迁移速度。
(3)凝胶柱层析图呈现对称的单峰。
若有“拖尾”现象,说明其均⼀性不够好。
阴离⼦交换层析纯化⽤DEAE⼀纤维素52(2.6x100cm)柱层析,0.lmol/LNaCl洗脱,流速6ml/h,按2ml⼀管分部收集,苯酚⼀硫酸法逐管检测,绘制收集体积与糖含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看是否有单⼀对称峰。
按照Ye等报道,采⽤DEAE⼀52⼀纤维素交换柱层析法(2.6x30cm)对鲍⽒层孔菌菌丝体粗多糖进⾏初步分离。
DEAE⼀纤维素凝胶预处理:称取DEAE⼀52⼀纤维素凝胶⼲粉,加⼊约10倍体积质量⽐(ml/g)的0.5mol/LNa0H溶液浸泡30分钟,倒出上清液,⽤⼤量去离⼦⽔反复浸洗⾄pH值近中性;再⽤相同体积的0.5mol/LHCI溶液浸泡30分钟,倒出上清液,⽤⼤量去离⼦⽔反复浸洗⾄pH值近中性;最后⽤相同体积的0.5mol/lNaOH溶液再浸泡30分钟,⽤⼤量去离⼦⽔反复浸洗⾄pH值中性。
处理完毕后,进⾏湿法装柱,⽤去离⼦⽔0.5mol/LNaCl溶液,去离⼦⽔依次分别平衡(流速1.0ml/min)2⼀3个柱体积备⽤.糖样100mg溶于5ml的去离⼦⽔中,离⼼除去不溶物,上样于DEAE⼀52⼀纤维素阴离⼦层析柱(2.6x30cm,Cl-1型),分别采⽤去离⼦⽔0.1和0.3mol/LNaCI溶液进⾏分段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动收集器分部收集(10ml/管),每梯度20管。
⽤硫酸⼀苯酚法跟踪检测各管多糖含量(490nm处吸收值),以收集的管数为横坐标。
鉴定糖类的化学方法
鉴定糖类的化学方法
鉴定糖类的化学方法是一类在化学分析中广泛应用的方法。
它主要用于确定糖类在样品中的存在和浓度。
糖类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在食品、医药、农业、工业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还原糖类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类,如葡萄糖、半乳糖等。
这些糖类在碱性条件下可以被氧化,生成具有强还原性的物质。
还原糖类的鉴定方法是基于这一原理的。
常用的还原糖类的鉴定方法有以下几种。
1、Benedict试剂法
Benedict试剂是一种具有氧化能力的化学试剂,它可以将还原糖类氧化为具有强还原性的化合物。
Benedict试剂法是一种易于操作、灵敏度较高的还原糖类鉴定方法。
2、Fehling试剂法
1、苯酚-硫酸方法
苯酚-硫酸方法是一种常用的非还原糖类的鉴定方法。
在酸性条件下,非还原糖类可以和苯酚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具有特定的吸光度,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中可以被检测到。
2、安息香酸法
三、核磁共振法
核磁共振法是一种常用的糖类的鉴定方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分析糖类分子中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确定糖类的种类和结构。
常用的核磁共振法包括质子核磁共振和碳核磁共振等。
用什么方法鉴定糖
用什么方法鉴定糖要鉴定糖,可以使用多种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方法,包括视觉观察法、颜色反应法、结晶形态法、熔点测定法和甜度测定法等。
1. 视觉观察法:糖的外观可以提供一些初步的信息。
一般来说,糖是结晶状的或者是颗粒状的,具有不同的颜色,例如白色、黄色或棕色。
结晶状的糖往往比颗粒状的糖更纯净。
通过观察糖的颜色、结晶形状和大小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糖的品质。
2. 颜色反应法:糖可以通过与一些特定试剂发生颜色反应来进行鉴定。
例如,糖可以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沉淀,这是因为糖中的羟基与银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盐。
此外,一些糖类(如还原糖)可以与法尼斯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产生深红色。
这些颜色反应可以提供进一步的信息来鉴定糖。
3. 结晶形态法:结晶形态法是通过观察糖的晶体形态来鉴定糖。
糖的晶体形态可以受到制备过程、纯度和结晶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糖类(如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等)的晶体形态具有不同的特征,例如形状、大小和聚集程度等。
通过比较不同糖类的晶体形态,可以初步鉴定糖的类型。
4. 熔点测定法:糖的熔点也是一种鉴定糖的方法。
不同糖类的熔点范围是不同的,因为它们的结构和物理特性不同。
例如,蔗糖的熔点约为160-186摄氏度,而葡萄糖的熔点约为146-150摄氏度。
通过测定糖的熔点范围,可以初步确定糖的类型。
5. 甜度测定法:甜度测定法是用来测定糖的甜度的方法,可以间接地鉴定糖。
常用的甜度测定方法有色度法和感官评价法。
色度法是通过测量糖溶液的吸光度或色度来确定糖的甜度。
感官评价法是通过人的味觉来判断糖的甜度。
一般来说,蔗糖的甜度较高,而果糖和葡萄糖的甜度较低。
通过测定糖的甜度,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糖的品质和类型。
总之,鉴定糖可以使用多种方法。
视觉观察法、颜色反应法、结晶形态法、熔点测定法和甜度测定法等都是常用的方法。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可以对糖进行准确的鉴定和分析。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验条件和相关的知识来进行判断和鉴定。
检测糖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还原糖的鉴定原理。
2. 掌握还原糖鉴定的实验步骤。
3.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还原糖是指在碱性条件下,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糖类物质。
斐林试剂是由硫酸铜、氢氧化钠和酒石酸钾钠组成的混合溶液,其与还原糖反应后,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三、实验材料1. 待测生物组织样品:苹果、梨、葡萄等。
2. 斐林试剂:硫酸铜、氢氧化钠和酒石酸钾钠。
3. 水浴加热装置。
4. 试管、滴管、镊子等实验器材。
四、实验步骤1. 制备斐林试剂:将硫酸铜、氢氧化钠和酒石酸钾钠按比例混合,充分溶解后备用。
2. 取适量待测生物组织样品,加入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充分研磨,制成匀浆。
3. 向试管中加入1ml斐林试剂,轻轻摇匀。
4. 将试管放入水浴加热装置中,加热至50-65℃,保持2分钟。
5.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结果。
五、实验现象1. 若待测生物组织样品中含有还原糖,加热后,试管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2. 若待测生物组织样品中不含还原糖,加热后,试管中无任何变化。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苹果匀浆加热后,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苹果匀浆中含有还原糖。
2. 实验结果显示,梨匀浆加热后,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梨匀浆中含有还原糖。
3. 实验结果显示,葡萄匀浆加热后,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葡萄匀浆中含有还原糖。
4. 实验结果显示,待测生物组织样品A加热后,试管中无任何变化,说明样品A 中不含还原糖。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还原糖的鉴定原理和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表明,苹果、梨和葡萄匀浆中含有还原糖,而待测生物组织样品A中不含还原糖。
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生物组织中的糖类物质提供了实验依据。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2. 实验操作要规范,避免实验误差。
3. 实验结果应准确记录,以便分析。
4.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糖类鉴定所用试剂和方法
糖类鉴定所用试剂和方法
“哎呀,这白糖怎么感觉不太对劲呢?”妈妈一边做饭一边嘀咕着。
我凑过去问:“妈,怎么啦?”
妈妈皱着眉头说:“我感觉这次买的白糖好像不太纯,也不知道是不是买到假的了。
”
我好奇地问:“那怎么才能知道这白糖纯不纯呀?”
爸爸也走过来说:“这可得好好研究研究,不然吃了不好的东西可不行。
”
嘿,这就引出了今天咱们要说的主题——糖类鉴定所用试剂和方法。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啊,糖类可是无处不在呢。
就像我们吃的糖果、喝的饮料,还有各种食物里都有糖类。
那怎么才能知道我们吃的这些东西里的糖类是不是真的呢?这就需要一些专门的方法和试剂啦。
比如说斐林试剂,这可是鉴定还原性糖的一把好手呢!就像警察抓坏人一样,一抓一个准。
把斐林试剂和要鉴定的糖类混合在一起,如果出现了砖红色沉淀,那就说明有还原性糖在里面。
哇塞,是不是很神奇呀!还有班氏试剂,它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哦。
然后呢,还有碘液。
碘液可以用来鉴定淀粉呢!你想啊,淀粉就像是个害羞的小孩子,一碰到碘液就会变蓝,一下子就被发现啦。
这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需要一些特别的方法才能发现一些隐
藏的东西一样。
就像找宝藏,得有合适的工具和方法才能找到呀!
我们在鉴定糖类的时候,不就像是在探索一个小小的科学世界嘛!通过这些试剂和方法,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我们吃的东西,让我们吃得更放心。
所以呀,学会这些糖类鉴定的方法和试剂可真是太重要啦!大家可千万别小瞧它们哦!。
实验二十五细胞中糖类化合物的提取及成分鉴定
实验二十五 细胞中糖类化合物的提取及成分鉴定糖类是一类多羟基的醛或酮及其缩合物或衍生物的总称,可分为单糖、寡糖、多糖、复合糖及糖的衍生物如糖胺、糖酸等。
糖类是生物界分布极广,含量十分丰富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几乎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内都含有糖类,其功能也是多样的。
过去认为糖类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主要是作为能量来源及结构物质,但近20年以来发现糖的复合物在细胞识别、细胞间物质的运输和免疫调节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糖复合物的信息量非常大,是生物的另一类重要生物大分子化合物。
因此糖的分离、纯化、结构测定、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也受到科学家广泛的关注。
糖的提取分离方法很多,主要是依据不同糖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溶解度的差异进行 分离提取。
近年也发展了许多新的分离、纯化方法,如薄层层析法、各种柱层析法、气相色 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糖的定量分析方法也很多,有化学计量法如次亚碘酸法和非化学计量法如铜试剂法、 硝基试剂法等方法可供选择。
本实验主要介绍单糖、蔗糖及淀粉的分离提取、鉴定和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1.单糖及多糖的提取单糖:凡不能水解为更小分子的糖即为单糖。
单糖种类很多,其中以葡萄糖分布最为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谷类、蔬菜和动物血液中。
由于单糖分子中有多个羟基,增加了它的水溶性,尤其在热水中溶解度很大;在乙醇中也有很好溶解性,但不溶于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中。
而蔗糖等双糖分子也易溶于水和乙醇中。
因此单糖和双糖一般可用热水或乙醇将之提取出来。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失水缩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在自然界中分子结构复杂而多种多样,有不溶性的结构多糖如植物纤维素、半纤维素,动物的几丁质等;另有一些为贮存物质如淀粉、糖原等;还有一些多糖具有更复杂的生理功能,在动植物的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多糖中的淀粉不溶于冷水及乙醇,但可溶于热水中形成胶体溶液。
因此可以用乙醇提取单糖及低聚糖,然后提取淀粉等多糖。
样品中的蛋白质、色素等杂质可通过加入醋酸铅、氢氧化钡、铁氰化钾等清洁剂将之除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糖组分(连玉红)标准样品的配制:取葡萄糖、果糖、阿拉伯糖、木糖、核糖、甘露糖、半乳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10 mg,加5ml水配成2mg/mL的溶液。
1、多糖水解取l0mg纯化后多糖,加入5mL 2mol/L的三氟乙酸(1.5mL 三氟乙酸+8.5mL 蒸馏水),充氮气保护,封管,于120℃下水浴5 h 。
反应物用氮气吹干,加入2mL甲醇重新溶解,再用氮气吹干,以充分带走TFA。
2、糖腈乙酰酯衍生物的制备将降解后的多糖中加入5mg 盐酸羟胺,2mg肌醇,0.5ml吡啶,振荡混匀,放入90℃水浴中加热30min。
取出后冷却至室温,加入醋酸酐0.5ml,于90℃水浴中继续反应30min进行乙酰化。
将反应物用氮气吹干,加入氯仿1ml重新溶解,再用氮气吹干,反复进行3~4次。
最后加入2ml氯仿复溶,供气相色谱分析使用。
3、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OV-225-capillary column;内径:0.25mm;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器温度:280 ℃;进样口温度:250 ℃;载气:N2 (40 mL/min)。
以单糖标准品建立GC标准图谱为参照,根据多糖完全水解样品的出峰时间和峰面积比可知样品的单糖组成和摩尔比。
单糖组分(廖文镇)1、水解:称取20 mg 的雪莲果多糖于安瓿瓶中,加入4 mL 2 mol/L 三氟乙酸(TFA),用酒精喷灯对安瓿瓶进行封口后置于105℃下反应6 小时。
反应完后,冷却至室温,将多糖水解液与适量的甲醇混合后,减压旋转蒸干,再加入适量的甲醇,减压旋转蒸干,重复 5 次以完全去除残留的三氟乙酸。
2、衍生化:往干燥后的竹荪多糖水解物中加入0.5 mL 吡啶和10 mg 盐酸羟胺,置于95℃下恒温震荡反应30 分钟,反应完后冷却,加入0.5 mL 醋酸酐,于95℃下进行乙酰化反应35 分钟,最终生产糖腈乙酸酯衍生物。
所有的单糖标准品也按照上述步骤进行衍生化。
3、色谱条件:色谱仪为Dionex ICS-3000 离子色谱仪,检测器为电导检测器;色谱柱为Carbopac PA20 柱(2×250 mm);流速为0.6 mL/min,柱温为20℃,采用梯度洗脱方式:0-2 min:100% 200 mmol/L NaOH,2.1-20 min:10%20 mmol/L NaOH + 90%超纯水,20.1-40 min:100% 200 mmol/L NaOH。
单糖组分(葛玉)分别取多糖样品各20mg置于安瓿瓶中,加入8mL 2mol/L的H2SO4,使充分溶解后封管,于烘箱中120℃水解10 h,冷却至室温,BaCO3中和,过滤去除沉淀,上清夜减压浓缩至干,然后置于P2O5干燥器中24h。
将上述20mg多糖样品水解物、标准单糖各10mg及10 mg混合标准单糖在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24h,以0.2mL吡啶溶解,加六甲基二硅胺烷一三甲基氯硅烷(2:1)0.2 mL,于60℃烘箱中放置10 min,离心除去沉淀,进样。
气相色谱条件是:OV-17毛细柱;FID 检测器;气化温度180-220℃(6℃/min);检测器温度300℃;进样口温度280℃;氮气为载气,流速46mL/min;进样量0.5 uL单糖组分(殷君艺)称取3-5 mg PLP-1于水解管中,加入2 mL 2 mol/L TFA,真空封管后于120℃下水解2h,冷却至室温,70℃水浴下N2挥干。
分别往水解液和单糖标准品中加入10 mg盐酸羟胺和0.5 mL吡啶,再加入0.5 mL醋酐,置于90℃水浴中反应30min,得糖腈乙酸酯衍生物,过0.45 µm有机系滤膜。
GC 分析条件:DB-1701 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FID检测器,以N2为载气;N2流速为30mL/min,空气流速为300 mL/min,H2流速为30mL/min;检测器温度250℃,进样口温度250℃,升温程序,170℃(2min) -250℃(10℃/min),250℃下保持20 min。
多糖分子量测定(邵丽)采用高效体积排阻色谱(HPSEC)检测多糖的纯度及其分子量分布。
以不同分子量的Dextran 为标准品,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2,500,21,400,133,800 和2,000,000 Da。
采用Waters Ultrahydrogel TM Linear(7.8×300 mm,10 µm)凝胶柱,2 柱串联;检测器:Waters 2410 示差折光检测器和紫外检测器;流动相:0.1 mol/L NaNO3;流速:0.9 mL/min;柱温:45℃;上样体积:20 µL。
多糖样品配成0.2 mg/mL 溶液,过0.22 µm 的滤膜上样分析,根据保留时间T R,通过回归方程计算样品的重均分子量。
多糖分子量测定(廖文镇)一、色谱条件:本实验采用美国Water 公司的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igh-Performance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HPGPC)法测定竹荪多糖DP1 的分子量分布,所用的色谱柱为日本Tosoh 公司的TSK-GEL G-5000 PWxL column(300 mm×7.8 mm i.d.,10 μm)和TSK-GEL G-3000 PWxL column 串联。
所用流动相为0.01 mol/L 的KH2PO4;流速为0.6 mL/min;柱温为35℃;所用检测器为2414 型示差折光检测器。
二、分子量校正标准曲线建立:将不同分子量的葡聚糖标准品(5200、16800、27300、4100000、6700000 和1400000 Da)用流动相配成1.0 mg/mL 的标准液,上样量15 μL。
以洗脱体积V 为横坐标,以葡聚糖标准品分子量的对数值logMW 为纵坐标,Breeze GPC 软件对曲线进行回归拟合绘制分子量校正曲线。
多糖分子量测定(连玉红)DextranT-系列标准葡聚糖:T-2000 (Mw > 2000000)、T-500 (Mw450000)、T-70(Mw68500)、T-40 (Mw44000)、T-10 (Mwl0000);临用前用三蒸水配成5mg/mL的溶液,用0.22 μm水系针式过滤器过滤,进样量为20 μL;流动相为三蒸水(用前过膜脱气),流速0.6 mL/min。
进样次序由小分子到大分子,分别一个一个地进入,以各标样分子量的对数对样品的保留时间作图,绘制标准曲线。
取纯化后的多糖样品,用三蒸水配成5mg/mL的溶液,用0.22 μm水系针式过滤器过滤后进样。
色谱条件为:安捷伦-12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TSK-gel G4000PWxL凝胶色谱柱(30cm×7.8mm×l0um),柱温为30℃;示差检测器(RID),检测温度为35℃;流动相为三蒸水,流速0.6mL/min。
按上述方法进行HPLC分析,测得保留时间代入标准曲线,即可求出多糖样品的分子量,同时根据液相色谱图的峰型来判断多糖样品的纯度。
红外光谱(廖文镇)红外光谱法是多糖初级结构鉴定中最为常用的工具,主要用于分析多糖的糖环构象和糖苷键的类型。
称取2 mg 雪莲果多糖,与适量的KBr 粉末混合,研磨均匀后进行压片。
将制好的压片放入红外光谱仪内进行扫描,扫描区间为400-4000 cm-1,用Nexus 系统软件对采集到红外吸收图谱进行分析。
NMR法(廖文镇)13C-NMR 主要用于鉴定真菌多糖结构中分析解决异头碳,糖链中单糖残基的种类、比例和取代位点等。
称取35 mg 竹荪多糖DP1 溶于600 μL 重水中,混匀静置使其溶解。
用注射器转移至核磁管中,于核磁共振仪上进行碳谱分析HPLC-MSLC-MS可同时分离并提供结构信息,是分析复杂糖混合物的有效手段。
最常用的有HPLC-ESI-MS联用。
HPLC-ESI-MS的检测包括正离子和负离子两种模式。
糖类化合物由于存在多羟基功能团,所以在正离子电喷雾模式下不易形成[M +H]+离子,但其离子化效率可通过羟基与无机阳离子,如Na+,Pb2+,和NH4+生成加合离子而增高。
在负离子模式下,糖类主要产生[M-H]-离子,在有机酸盐如CH3COONH4、HCOONH4存在的情况下,产生[M+CH3COOH-H]-或[M+HCOOH-H]-准分子离子。
13C-NMR 主要用于鉴定真菌多糖结构中分析解决异头碳,糖链中单糖残基的种类、比例和取代位点等。
1、仪器:Agilent LC-MSD Trap XCT Plus 液相色谱-紫外-离子阱质谱联用仪,Agilent 四元泵,在线脱气机,自动进样器,Agilent1100 化学工作站,分析柱Ultimate TM XB-NH2,5μm,4.6mm×250mm(Welch Materials,USA),预柱RASIS NH2,5μm,4.6mm×10mm。
2、质谱条件:雾化气压力(Nebulizer):40 p.s.i.,毛细管电压(capillary voltage):3000V碰撞碎片电压(fragmentation voltage):70V干燥气温度(Dry Temp):350℃干燥气流速(Dry Gas):10.0L/min质量数扫描范围:100-2000,负离子模式。
3、色谱条件:流动相:乙腈:5mmol/L醋酸铵=60:40流速:0.4ml/min,分流模式,柱温:30℃,进样量:20μL。
4、样品制备:配制10mg/mL的多糖水溶液过膜备用。
扫描电镜分析(陈琴)取一定量的雪莲果多糖样品,将其固定在样品台上,通过小型离子溅射仪器镀上一层导电金膜,在样品处于高真空加速升压的环境时利用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表面形态的观察,然后在3000 倍和5000 倍进行记录成像。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将纯化后的多糖配成2mg/mL的溶液,以蒸馏水为空白对照,在200-800nm 波长范围内进行全波长扫描,观察260nm和280nm处是否有特征吸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