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传播概论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传播学考试大纲

传播学考试大纲

传播学考试大纲第一篇:传播学考试大纲《传播学》考试大纲I 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与设置说明《传播学》传播学课程是国内新闻传播学科必须开始的核心专业课程,目标是通过中西方传播学理论和实践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对传播学的发展,各种理论、流派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利用传播学知识,针对生活中纷繁复杂的传播现象,进行思考、辨析以及进行各种传播实践的实际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A、了解传播学的产生、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了解传播学的学科背景,世界传播研究的发展潮流和中国传播研究的现状B、从传播者、受众、信息、符号、媒介、传播技巧、传播环境、传播效果等方面比较系统地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了解传播学与各相关学科的知识的交叉性,具备初步的应用传播学理论进行各领域研究的能力。

C、能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传播现象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熟练运用社会调查方法,形成较强的传播实践能力。

3、学习用书郭庆光《传播学教程》,2004年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II 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传播学教程大纲第一章传播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把握传播概念2、传播与信息信息定义、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3、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3、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传播学的任务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马恩交往理论与美国传播学的本质区别2、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独立性和能动性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1、符号的定义2、信号与象征符3、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1、意义的定义2、符号意义的分类3、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1、人类的象征行为2、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3、象征文化与现代社会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2、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一)直线模式: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香农-韦弗数学模式(二)循环和互动模式: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3、传播过程的特点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1、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2、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3、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一节:人内传播1、人内传播的定义2、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3、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米德关于内省式思考的观点第二节:人际传播1、人际传播的定义2、际传播的动机:人际传播的四个动机;库利的“镜中我”理论3、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人际传播的四个特点(渠道多方法活、意义丰富复杂、双向性强、非制度化);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两个主要研究领域4、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第一节:群体传播1、群体的特征与社会功能2、群体的概念3、群体的社会功能与意义4、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5、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的形成:群体意识三个方面P92;群体意识的形成P925、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6、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7、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集合行为的概念;集合行为产生的三个条件;集合行为的三种特殊的传播机制第二节:组织传播1、组织与组织传播:组织的概念与结构特点;组织传播极其功能组织传播的定义;组织传播的四个功能2、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3、组织外传播极其形态第七章大众传播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的特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拉斯韦尔的三功能学说、赖特的四功能说、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三功能观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1、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2、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3、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的发展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1、大众传播与现代人生活:2、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3、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大众传播与现代化信息环境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1、国家与政府四个方面的控制2、受众对媒介控制的四种手段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1、麦奎尔的“规范理论”的六种类型2、资本注意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3、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1、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一)媒介即信息(二)媒介:人的延伸;(三)“热媒介”与“冷媒介”;(四)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2、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一)“电视人”与“容器人”概念(二)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三)、新媒介的发展均势及其冲击(四)“电子乌托邦”思想项基本原则第二节: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播1、传播者与大众传媒:2、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3、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作用(一)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怀特的“把关”模式及后来对它的补充(二)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三)把关过程的实质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第三节:“使用与满足”“使用与满足”的基本观点和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问题1、传播效果的概念含2、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阶段3、70年代以来的宏观效果研究第三节: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1、传播主题与传播效果(一)信源的可信性效果(二)“休眠效果”2、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一)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二)两面提示的“免疫效果”(三)“明示结论”和“寓材料于效果之中”(四)“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五)“警钟效果”3、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一)舆论领袖(二)群体归属与群体规范的影响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传播效果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1、“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特点2、对“议程设置功能”的研究三种考察议程设置功能的机制(知觉模式、显著性模式、优先顺序模式)3、“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与问题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1、“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2、“沉默的螺旋”理论特点3、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与批判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1、“培养”理论的起源与背景2、“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第四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1、“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蒂奇诺的“知沟”假说P2302、“知沟”理论及其反命题:3、“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极其意义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概念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1、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情况2、信息与国家主权问题3、文化帝国主义问题第十四章传播研究史和主要学派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1、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2、传播学的奠基者与学科开创者3、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的贡献第二节:传播学的主要学派1、传播学的经验学派:3、传播学的批判学派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略)III 题型举例一、填空题按照信息的发生领域,可以把信息划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____________。

湖北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

湖北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科目代码:334)着重考察考生新闻与传播综合专业素养,特别是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电视节目策划的基本观点、原理和实践步骤,以及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新闻传播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播学教程》一、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传播的定义和特点2、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二、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1、人类传播的进程2、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3、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三、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1、符号的定义2、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3、符号的基本功能四、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1、传播的基本过程。

2、传播过程的特点。

3、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

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马莱兹克系统模式。

4、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

五、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1、人内传播。

人类传播的过程和结构。

2、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布鲁默“自我互动”理论。

3、人际传播的定义和人际传播的动机。

4、人际传播传播的特点和功能。

六、群体传播、集合传播、组织传播1、群体传播的概念、类型、社会功能和意义。

2、群体传播和群体意识、群体规范、群体压力。

3、集合行为的特殊传播机制。

群体暗示、群体感染、群体模仿、流言发生和传播的条件。

4、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的定义、特点、组织传播的机制。

七、大众传播1、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社会功能。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赖特的“四功能”、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2、大众传播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3、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

八、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1、媒介技术和社会发展。

2、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

”3、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力。

“电视人”和“容器人”、网络时代的“网虫”和“网瘾症”。

4、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

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把关”作用及其实质。

003《新媒体概论》考核大纲

003《新媒体概论》考核大纲

003《新媒体概论》考核大纲《新媒体概论》课程考核大纲一、课程编号 022412B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三、编写说明本大纲根据《新媒体概论》理论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它是广播电视学专业《新媒体概论》(36学时)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适用于广播电视本科专业。

四、课程考核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章数字媒体的基本概念1、识记:(1)数字媒体的概念;(2)信息高速公路的含义;(3)数字媒体传播模式;(4)数字媒体的传播特点;(5)电子出版物的概念;(6)电子出版物的特征;(7)电子出版物的分类;(8)电子出版物的发展。

2、理解:(1)了解数字媒体的基本概念,数字媒体传播的基本内容,基本特点,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异同;(2)了解信息高速公路的定义、特定;(3)了解电子出版物在出版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3、运用:(1)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电子出版物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信息化的标志之一。

(2)试从电子出版物的分类分析其与传统出版物的异同。

第二章网络媒体1、识记:(1)网络媒体的概念;(2)网络媒体的传播特性;(3)网络媒体的形态;(4)网络媒体的影响力;(5)网络媒体的发展;(6)新闻网站的建设。

2、理解:(1)理解网络媒体的定义和传播特性;(2)了解网络媒体的主要形态;(3)分析网络媒体的传播影响力;(4)了解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

3、运用:(1)从克林顿性丑闻、9·11、非典事件看网络媒体的传播影响力;(2)从人民网、新浪网、千龙新闻网分析网络新闻传播在中国的发展。

第三章 IP电视媒体1、识记:(1)IP电视的定义;(2)IP电视的特点;(3)IP电视的发展现状及前景;(4)IP电视的系统模型;(5)IP电视与数字电视的竞争;(6)数字电视的概念;(7)电信IP电视与广电IP电视的竞争。

2、理解:(1)了解IP电视的定义、特点、发展现状及前景;(2)理解IP电视的系统模型;(3)理解数字电视的概念;(4)了解广电政策对电信发展IP 电视的影响。

bobo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27页word资料

bobo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27页word资料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第一章广播电视的产生与发展概况学习要求:掌握对相关概念的描述,了解电视的发明与发展,了解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概况,分析、掌握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1949年,英国著名作家George Orwell出版了一本小说:Nineteen Eighty-Four,他在书中预言:由于电视的发明,到了“1984”年,独裁者利用电视就可以完全控制人民的行为,他甚至强调,在这个电视控制的时代,“服从”与“恐惧”将是人民的主要特征。

时至今日,电视已经“相当普及”。

我们已经看到了电视的昨天和今天,看到了电视所创造的奇迹——电视打破了时间和空间,把地球上越来越多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它改变了二十世纪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许多人的价值观念。

今天,更多的人关注电视传媒的发展……电视的明天将会怎样?有关重要概念(描述与认识)广播、电视、电影、传播、大众传播、媒介(媒体)/ 艺术、受众人类传播史上的四次革命•语言的形成•文字的产生与运用•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电子媒介的发明和广泛运用媒介一经出现,就参与了一切意义重大的社会变革——智力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和道德观念的革命。

由于传播是根本的社会过程,信息状况的重大变化,传播的重大牵连,总是伴随着任何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的。

——威尔伯.施拉姆大众传播媒介,指在传播途径上用以复制和传播信息符号的机械和有编辑人员的报刊、电台之类的传播组织居间的传播渠道。

具体分为印刷媒介(报纸、杂志和书籍)和电子媒介(电影、广播、电视)。

大众传播,是指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以期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传播对象中唤起传播者预期的意念,试图在各方面影响传播对象(受众)的一个过程。

广播: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的区域传送声像节目,通称为广播。

包括声音广播(radio)和电视广播(television)狭义的广播专指声音广播,电视广播则指电视按传输方式分,无线广播/开路广播,有线广播/闭路广播按覆盖范围,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国际广播按技术标准,模拟广播、数字广播与其它大众传播媒介相比,广播电视的物质技术基础和信息载体是有所不同:广播电视是电子媒介,其物质技术基础是电子技术设备,其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或导线,它不需要发行渠道,在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范围内,只要观众打开接收机,就可接受到广播电视节目,建立起媒介与受众的直接联系。

电视艺术概论 大纲

电视艺术概论 大纲

第一章电视艺术的本质特性三、考核知识点(一)电视艺术的艺术形态学定位(二)电视艺术的本质特性四、考核要求(一)电视艺术的艺术形态学定位1. 识记:影响较大的几种艺术分类法(本体论方法,心理学方法,符号学方法,功能论方法)2. 领会:电视艺术在艺术门类中的归属3. 应用:电视艺术与其它艺术样式的关联与区别(二)电视艺术的本质特性1. 识记:电视艺术的本质特性——运动性,视听综合性2. 领会:技术基础、媒介方式和传播特性,是决定电视艺术存在方式的最重要因素,因而也是决定电视艺术本质特性的根本原因3. 应用:深入理解运动性和视听综合性,是形成电视艺术其它艺术特性的基础第二章电视艺术思维三、考核知识点(一)电视艺术思维本质(二)视觉思维与听觉思维的综合(三)视听思维的运用(四)电视艺术视听思维的基本特点四、考核要求(一)电视艺术思维本质1.识记:电视艺术的本质性思维成分2.领会:各种艺术样式中,艺术思维与艺术语言之间的对位关系、表里关系3.应用:电视艺术思维本质与电视艺术语言方式之间的关系(二)视觉思维与听觉思维的综合1.识记:电视艺术思维活动中,视觉思维与听觉思维是同时进行、相互影响的2.领会:视觉思维与听觉思维的综合,符合人在感知世界的过程中视听思维组合进行的基本规律3.应用:电视艺术视听思维以电视艺术视听形象为基础,因此与传统艺术视听思维有明显区别(三)视听思维的运用1.识记:电视艺术的基本视听原理2.领会:电视艺术的各个环节创作,都应遵循电视艺术视听思维的规律3.应用:电视作品的文字底本创作中,如何运用视听思维;前期摄录阶段对视听思维的运用;后期剪辑制作阶段对视听思维的运用(四)电视艺术视听思维的基本特点1.识记:电视艺术视听思维与现实普通视听思维、传统艺术视听思维的不同2.领会:电视艺术视听思维对现实普通视听思维、传统艺术视听思维的借鉴3.应用:电视艺术视觉思维和听觉思维的组合,所产生的新的思维规律第三章电视艺术语言三、考核知识点(一)不同景别镜头的组接(二)轴线规则(三)运动的类型和特点(四)叙事段落的构建四、考核要求(一)不同景别镜头的组接1.识记:景别的概念和基本划分2.领会:景别与叙事情绪、节奏的关联3.应用:不同景别镜头之间的组接依据和组接要点(二)轴线规则1.识记:如何确立轴线,轴线一侧的三角形机位设置体系。

传播学概论课程考核大纲

传播学概论课程考核大纲

传播学概论课程考核大纲一、适应对象修读完本课程规定内容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

二、考核目的《传播学概论》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和必修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指导性。

为了达到真正检验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与能力,应将识记传播学理论知识与运用传播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在试题中设置较多主观题,检验学生运用传播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形式与方法本课程的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即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学生讲课(课堂讨论)、出勤三方面。

考试形式为闭卷,时量100 分钟。

题目要紧密结合当前传播实践命题,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传播学理论解决传播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现象。

四、课程考核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即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学生讲课(课堂讨论)、出勤三方面。

分别(以100分计)占总成绩的10%、20%、10%。

考试(以100分计)占总成绩的60%。

出勤方面,每迟到早退一次扣2分,无故旷课一次扣5分,扣完出勤分为止。

五、考核内容与要求绪论考核内容:1、学习这门课的意义2、如何学好这门课考核要求:1、把握学习传播学知识的重要价值2、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考核内容: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考核要求:1、掌握人类传播的基本特点2、理解传播的定义3、把握传播学研究的意义4、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的内涵5、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6、了解传播学与中国的社会发展的关系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考核内容: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考核要求:1.了解技术在新闻传媒的形态变化中的作用2.熟知人类传播活动经历的阶段3.谈谈你对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的理解4.报纸会消亡吗,谈谈你的看法。

5.了解“全球信息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冲击6.掌握信息社会的概念与特点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考核内容: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象征性社会互动考核要求:1、掌握符号的概念与特点2.编码和解码内涵3.谈谈社会象征文化的主要内容4.如何理解共通的意义空间5.把握信号与象征符的区别与联系6.掌握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功能课外实训根据所学的传播学概论相关符号学知识,寻找并分析能够代表学校、岳阳市、湖南省及其中国形象的典型符号各五个,说明选择的原因。

解构电视——电视传播概论(09343)

解构电视——电视传播概论(09343)

绪论解构与建构(一)认识电视传播解构:解构也叫“结构分解”,是后结构主义提出的一种批评方法。

建构:建构原是建筑学的词语,指建筑起一种构造。

传播与电视的关系:传播是古老的,是与人类相伴随的社会现象。

电视是现代的,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

电视传播也是现代的,是伴随人类对电视运用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

建构与解构的关系:解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建构,解构是建构的前提通过解构电视传播的每个环节,科学解析出电视传播基本规律,再次基础上建构新的电视传播基本体系。

(二)电视传播相关研究人类传播分类:非社会传播——内向传播社会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电视传播:电视传播是电视从业者使用电子媒介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的活动。

电视传播学:是研究电视作为一种媒介,其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电视传播的规律:电视传播的规律是指电视传播活动运行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电视传播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必然联系。

(如内容的加工和处理,观众的选择和接受)。

其二,电视传播现象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必然联系(如社会政体与传媒运行机制,经济基础与受众群体构成)。

内外规律并非各自孤立,而是相辅相成的。

电视传播学产生的必然性:一方面,电视需要传播学理论的滋养,传播学也应对媒体予以应有的关注。

另一方面,传播学的许多重大理论发现都是在对电视传播的实践进行考察后获得的,侧面证明电视对于传播学理论宏观框架建构的价值。

(三)电视传播研究的特性:如何解构和建构电视:以史为纲,以论为体,集中围绕新生态环境下的中国电视前进方向,从而构建电视发展方略。

电视传播研究的特性:电视传播的社会性:从本质属性看,电视传播学的社会性与生俱来。

从生存方式看,电视传播是一定社会时代的产物,并在社会推动下进一步发展。

电视传播的整合性:从学科构成看,整合性是电视传播学的特色,是电视学和传播学的有机结合。

从传播方式看,电视传播学需要整合思维的支撑,电视的多元化整合为其自身创造生命力。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

人类的信息传播(chuánbō)活动五阶段(一)符号和信号(xìnhào)时代(二)口语传播(chuánbō)时代(三)文字(wénzì)传播时代(四)印刷(yìnshuā)传播时代(五)电子传播时代英国法拉第与电磁感应定律1831年发现提出,该定律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为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英国麦克斯韦与电磁学1855-1864年间,对电磁感应定律进行理论分析,预见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证明电磁波传播的速度与真空中的光速(每秒约3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七圈半)相同。

在此基础上,麦克斯韦认为光是频率介于某一范围之内的电磁波。

为无线电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俄罗斯)波波夫1895年发明无线电接收装置,但专注于研究可以预告雷电的检测装置,并非通讯系统;他的发明也主要用于俄国海军的军事用途,而非商业市场,且并没能得到俄国政府的重视,影响了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意大利)马可尼1896年发明无线电报机,进行通讯,1897年成立无线电报及信号公司, 1899年在三艘英国军舰上安装了无线电设备,跨越英吉利海峡51公里的无线电通讯试验成功。

1901年,试验成功了在加拿大的纽芬兰与英国的昆沃尔间横跨大西洋3000公里的越洋无线电通讯。

1920年,康拉德在西屋公司位于匹兹堡的九层楼厂房顶的小屋里建立了100瓦功率的广播电台,呼号KDKA。

11月2日,正式播送节目。

到1960年代,美国之音(VOA)和英国广播公司(BBC)即开始用英语进行环球广播,日本广播协会(NHK)用英语和日语进行环球广播,莫斯科广播电台于1970年用英语和俄语开办环球广播。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始电视的正式播出,标志电视传播事业的诞生。

NTSC制,为日本、美国和一些美洲国家使用,采用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的简称。

电视编导考试范围

电视编导考试范围

第一章1.电视的特性及其传播功能。

特性:(1)对电子声像技术的依赖性(2)传播效果的逼真性(3)传播内容的包容性和传播形式的兼容性(4)传播空间上的广泛性和时间上的同时性。

功能:(1)“设置议程”的功能(2)文化规范的培养功能(3)使受众获得参与使用媒介的功能(4)授予“知名度”的功能(5)为人们提供社交话题的功能。

第二章2.什么是电视节目策划?定义:所谓电视节目策划,就是策划者遵照电视节目生产和运作的规律,对电视节目的选题立意、采拍制作、播出销售等生产和运作的过程进行总体筹划和论证并形成具有指导性文案的一种电视行为。

分类:根据电视节目生产和运作的过程,人们常常把电视节目策划分成前期策划、中期策划和后期策划;根据策划的主题和目标,人们又常常把电视节目策划划分为选题策划、摄制策划、播出策划和销售策划。

3.电视节目策划的作用。

(1)策划是一切电视节目生产和运作去的成功的保证。

(2)策划可以为电视节目的生产和运作指明方向。

(3)策划为电视节目的生产和运作提供了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

(4)策划可以增加电视节目的竞争力。

4.电视节目策划目标的作用。

(1)对策划的指导作用(2)对策划灵感的向心作用(3)对策划者的激励作用(4)对策划实施的把关作用5.电视节目策划目标的特性(1)策划目标的明确性(2)策划目标的可行性(3)策划目标的伸缩性(4)策划目标的挑战性6.电视节目策划的原则【1】最基本的原则是,如何有效地收集、消化、整合、再生信息的原则。

【2】实用性原则包括:(1)创新性原则(2)效益型原则(3)可操作性原则(4)权变性原则详细的说就是:(1)创新性原则,是策划者从事策划活动所必备的能力和必须把握的准则。

(2)效益性原则,具体分为两个方面,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所谓社会效益是指,通过所策划的电视节目,在社会上对人们起到宣传、教育、启迪和熏陶的作用;所谓经济效益,则是指所策划和生产的电视节目,获得经济上的回报,从而创造经济财富。

广播电视导论复习提纲

广播电视导论复习提纲

广播电视学导论复习提纲媒介环境学(media ecology)讨论的是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及由媒介所营造的环境如何影响人类社会。

媒体产业研究的重点不应该只有媒体企业和媒体产品文本,还应该包含媒体所营造的环境,及其对社会运作和个体行为的影响。

事件背景:广播在当时是新兴的大众媒体且公众对广播持信任态度;二战的阴影。

引发条件:类似于新闻的报道手法;用“突发新闻”代替音乐插播;从众心理社会影响:1.使人们开始重视大众媒体的传播效果2.研究者开始关注更大范围的传播研究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Array• 用工业化的方式去生产文化产品• 同质性、可预见性媒介特征1.诉诸听觉和视觉2.信息的及时送达3.线性的内容编排4.接受门槛低5.内容不易保存电台与电视台的组织结构1.组织结构类型部门制结构:根据节目内容的不同种类而设置的内部架构例:CBS的新闻部专职负责新闻谈话节目频道制结构:播出频道的不同而设置结构例:CCTV电影频道利于有效管理提升节目流通性与播出效果混合制结构(矩阵结构):也就是前两种结构的混合版适用于规模大实力雄厚的电视台,目的是为了总体上提升节目播出的质量和效率以及专业程度。

栏目的管理模式(内部管理工作的落脚点)栏目规划:设置节目档数、播出时段、播出频次(科学的统筹安排)栏目定位:制定完整而严格的运行框架(减少盲目运营目标混乱)栏目日常运营:制定合理的平时运行规范栏目资源配置:合理的成本计算与经济效益的计算为了维持运转收视管理:对栏目的一种评价与淘汰机制(提高节目质量)UGC用户生产内容(这一点与PPC相反)网站通过广告或向生产内容的用户收取费用来盈利。

例子:B站、知乎和贴吧都有一定的这样的现象。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1.社会结构由三种实践构成:经济实践、政治实践、意识形态实践2.意识形态不是对社会经济基础的被动反映,而是经济基础得以存在的必要前提3.大众媒介是维护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媒介框架理论(media framing theory)主要强调:大众传媒会通过对“字词、图像、表达与呈现方式”的选择,来向受众传达“关于认知与解释的预设的模式”,从而有力地塑造大众对外部世界的理解。

《广播电视概论》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广播电视概论》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广播电视概论》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广播电视概论》课程简介《广播电视概论》课是传媒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必修课,课程编号为120102,学时为48个学时。

《广播电视概论》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基础课程,使学生基本了解广播电视发展历程、基本原则与特征,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大体分类与特点,从而认识广播电视的基本规律,培养广播电视的思维方法,提高对广播电视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强化专业修养与素质,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广播电视概论》以电视节目为论述的主要内容,始终立足于电视节目的发展变化及由此形成的特征来展开;以近十多年电视的发展为重点,并以此来考察我国电视制度的变迁及其中国特色。

在考察内容变化的基础上,着重考察表现形式的变化,分析其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与电视节目自身的嬗变,预测其发展趋势。

在讲授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有一定的理论介绍,又要结合电视发展的实际,在适当的地方采取个案分析,力避经验总结式的概括,对于近年来我国电视发展的新趋向、新特点要进行重点介绍和深入分析,努力吸纳理论研究界的最新成果。

同时又注意到国外电视节目发展对我国的影响,以开放的眼光进行横向比较,将我国的电视节目纳入到全球化的视野中进行考察。

《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120102二、课程类型、学时、适用专业、先修课程课程类型:必修课。

学时:48。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

先修课程:无。

三、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为高等院校艺术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讲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广播电视发展历程、基本原则与特征,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大体分类与特点,从而认识广播电视的基本规律,培养广播电视的思维方法,提高对广播电视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强化专业修养与素质,为学生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以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与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及特征为基本线索,重点分析不同类型的广播电视节目特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分析与认识能力。

自考 广播电视概论 串讲资料

自考 广播电视概论 串讲资料

1 广播电视概论第一章广播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第一节广播的发明及广播技术的发展一、广播的发明1、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明:三个里程碑:发现无线电波、实现无线电通讯、用无线电传送声音(1)偶然的发现与探索: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确定了电磁感应规律。

1865年,英国科学家克拉克麦克斯威提出了电波存在的理论构想。

1884年,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奇鲁道夫赫兹用实验论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2)无线通讯实验:波波夫与马可尼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1894年,研制出世界最早的无线电发报机。

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1899年,马可尼成功地把一份无线电报从英国拍到了法国。

1901年,他第一次实现了横跨大西洋的远距离通讯。

1909年,马可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被称为“无线电之父”。

马可尼时,无线电技术已从实验进入到运用阶段。

2、广播的诞生(2)发现了空中帝国的德福雷斯特李德福雷斯特:“我已经发现了一个看不见的空中帝国。

”1916年,福雷斯特利用实验广播播送了当时总统选举的得票数,被称为美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新闻广播。

(3)让无线电广播进入家庭的萨尔诺夫(了解)泰坦尼克号海难的发报员,无线电音乐盒计划与实现,彩色电视发明的推进者NBC总裁马可尼无线电之父可能出名词解释二、广播技术的发展(四个阶段)1、调幅广播:最初的无线电广播是中波和短波调幅广播。

2、调频广播: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新的广播形态米波调频广播开始出现。

调频广播是发射频率在超短波波段、载波频率被调制的无线电广播。

3、发明录音机第二节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的过程)概况,流程必须掌握一、电视的发明(绿色大标题)1、硒的发现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Se。

2、对“光电效应”的认识(了解)1865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发现硒有“光电效应”。

1873年,约瑟夫梅正式发表了关于硒元素光电效应的学术报告。

在理论上揭示出,任何物体的影像都可以通过电子信号予以传播。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论1.广电媒介发展的逻辑线索:传播技术发明---传播政策和制度完善---生活方式的形成---经典广播电视文本出现2.媒介技术的发明得益于人类两种内驱力的作用:·克服空间限制·真实地模仿、复制客观现实第三章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规律·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规律:技术进步是发展基础,体制类型决定运作理念,社会文化是外部资源,特定时代的关键人物是核心促进因素第一节技术的发展是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基础1.技术是广电媒介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量。

原因如下:·广电媒介的诞生得益于电子技术的发展,技术进步提供关键机遇·技术革新可直接推动广电事业的发展甚至飞跃(催生新的节目形态)·技术是变革的力量(电话热线)(例,互联网:把普通电视观众的意见引入电视;网络在线收看电视;互动性的特色等)技术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的,它只是给变革提供可能,如何变革的根本在人的使用。

第二节体制的类型决定广电媒介运作的基本理念·体制,指机构的组织制度。

·思考体制问题,就是考察构成广播电视媒介的从业人员、技术设备、信息来源等元素按怎样的规则被整合。

·两个因素决定了广电媒介的体制内涵:---媒介领导人的任命规则---决定了媒介的社会使命---媒介的资金来源---决定了媒介的运营规则和目的一、国家经营型的广电体制1.定义指由一个国家的政府独家经营广电媒介,政府拥有所有的对广电媒介的管理权和控制权。

资金—政府出资;人事—领导人的任命由政府决定。

本质上追求权力最大化。

2.特点·不追求商业目的·宣传色彩浓厚·受众地位不高(不必为争广告提高收视率;节目体现国家政府尊严;艺术表达凸显精英文化;基本功能是宣传,传达国家政权声音,影响、说服、引导观众)(遵循意识形态引导原则;将观众置于被传播、被教育的位置;是自上而下的传播,具有绝对权威,与主流意识形态不符的部分被过滤)二、公共机构型的广电体制1.定义是独立的媒介机构。

2023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传播学与新媒体概论》考试大纲

2023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传播学与新媒体概论》考试大纲

广州华商学院2023年普通专升本《传播学与新媒体概论》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传播学与新媒体概论》二、考试方式:闭卷三、考试时间:150分钟四、卷面总分:总共200分,包括《传播学教程》和《新媒体概论》两部分(各约10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45(15×3)分,名词解释题35(5×7)分,问答题60(4×15)分,材料分析题60(2×30)分。

第一部分:传播学教程考试大纲一、总体要求掌握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人类传播的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传播效果研究等内容。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1.传播学研究的对象2.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3.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传播的定义与特点重点掌握:基本概念: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1.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2.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3.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重点掌握:基本问题: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是什么?其产生有什么意义?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1.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2.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3.象征性社会互动重点掌握:1.基本概念:象征性社会互动2.基本问题:非语言符号有哪些种类?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1.传播的基本过程2.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重点掌握:1.基本概念: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2.基本问题: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分别是什么?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1.人内传播2.人际传播重点掌握:1.基本概念“主我客我”理论、“镜中我”理论2.基本问题:为什么说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姿态有哪些传播功能?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1.群体传播2.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3.组织传播重点掌握:1.基本概念:集合行为、奥尔波特的流言公式、趋同心理2.基本问题:匿名性原理在集合行为中会起什么作用?第七章大众传播1.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2.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3.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重点掌握:1.基本概念: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2.基本问题:试论现代社会“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电视文化传播教学大纲模板

电视文化传播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名称:电视文化传播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三、课程目标:1. 了解电视传播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特点。

2. 掌握电视文化传播的基本原理、策略和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电视传播手段进行文化传播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媒体素养。

四、课程内容:第一部分:电视传播概述1. 电视传播的定义、特点及功能2. 电视传播的历史与发展3. 电视传播的类型与形式第二部分:电视文化传播理论1. 文化传播的定义、特点及功能2. 电视文化传播的基本原理3. 电视文化传播的策略与技巧第三部分:电视文化传播实践1. 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2. 电视广告与营销3. 电视媒体运营与管理第四部分:电视文化传播案例分析1. 国内外优秀电视文化传播案例2. 电视文化传播的成功经验与启示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电视传播与文化传播的基本理论、策略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国内外优秀电视文化传播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课程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操作法:通过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广告与营销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电视传播与文化传播基本理论、策略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70%。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电视传播概述第二周:电视传播类型与形式第三周:文化传播理论第四周:电视文化传播策略与技巧第五周: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第六周:电视广告与营销第七周:电视媒体运营与管理第八周:电视文化传播案例分析第九周:复习与总结八、参考资料:1. 《电视传播学》2. 《文化传播学》3. 《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4. 《电视广告与营销》5. 《电视媒体运营与管理》九、教学资源:1. 课堂PPT2. 教学视频3. 案例分析资料4. 网络资源注:本模板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调整。

广电概论考试的考试重点

广电概论考试的考试重点

许海潮老师的《电视节目策划》考试整理(只是本人个人整理,不代表权威哦)本次考试共设有简答3题、论述2题、文案写作1题,基本上不会难为到大家,但有两点要注意:1、不能作弊;2、不能在考后一小时内交卷。

因为涉及到AB两套卷子,所以题量很多,大家认真准备。

一、电视新闻节目策划1电视新闻节目策划含义:1广义的新闻节目策划:理解为新闻媒体运作策划,是对新闻传媒发展的战略策划,包括对传媒的受众定位、经营方针、产品设计等以及为传媒的其他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规划和运筹。

所以广义的新闻策划不仅仅局限于新闻报道本身,而囊括了所有和信息活动有关的行为。

2狭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报道中通过对题材更好组织、挖掘、合理、有效、充分地利用新闻资源,形成新闻资源的增值。

(详见课本154)2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中,需把握以下几个问题:1新闻策划要注意客观性2新闻策划要注意导向性3新闻策划要考虑效益性4新闻策划要有利于操作性5新闻策划要有前瞻性6新闻策划要考虑权变性(详见课本155)3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的基本方法:一借“势”的方法;二增值的方法;三逆向思维的方法;四运联的方法。

(详见课本159)4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的基本步骤:一选题的确定(立足于满足观众的需求、符合于舆论引导的需求、考虑其他媒体的影响);二选题的分类(配合式新闻选题、可预见性新闻选题、不可预见性(即时性、突发性)新闻选题);三信息资料的收集;四新闻价值的判定;五策划方案的形成与实施;六策划效果的总结。

(详见课本162)5电视新闻栏目策划的要点:1栏目的定位2选题设计3栏目风格4栏目设计5播出时段6栏目运作方式、宣传推广及后期开发。

(详见课本167)6特别节目策划技巧:1特别节目选题策划要善于抓住“热点”2特别节目选题策划要与重大的“节”或“日”互动3特别节目要有特别的时间、特别的形态和特别的组织。

(详见课本171)电视谈话节目策划1主持人是谈话节目的核心。

2主持人是谈话节目的核心,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主持人参与前期策划过程(1掌握与选题有关的信息2了解参与谈话者的想法,掌握其谈话方式3参与策划会,与策划会、编导充分沟通4设计问题,完成节目文案);第二,主持人是现场谈话的中心(有三个功能1参与现场谈话的谈话者2现场谈话的组织者3大众的传播者)(详见课本186)3主持人必备的素质:1亲和力2很强的“说”和“听”的能力3机制灵活,现场反应要迅速4要有幽默感(详见课本189)4谈话节目好的选题和嘉宾也是谈话节目的重要因素。

传媒各专业考试大纲

传媒各专业考试大纲

按照广播、电视、网络等电子传媒受众的基本审美标准,通过自我介绍的个性化展示,综合考察考生的外形条件、气质修养、上镜效果、肢体副语言运用情况。

2.考试形式及要求考试形式为自我介绍,自我介绍内容不限,但不能透露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学校,不可以借助道具表演进行自我介绍,限时半分钟。

(二)即兴说话1.考试目的通过命题即兴说话,考察考生的发散性思维水平、汉语普通话综合水平、对事物的感受能力、交流语境中自然说话能力及话题驾驭能力。

2.考试形式及要求根据现场抽取的2个命题自选1个即兴说话,要求思维活跃、主题明确、内容新颖、具有个性,限时1分钟。

(三)作品朗读1.考试目的通过朗读指定文学作品,考察考生音质音色、认读感受、汉语普通话水平及语言表达等能力。

评判考生是否具备学习本专业的基本条件。

2.考试形式及要求现场抽取并朗读指定文学作品一篇,限时1分钟。

(四)新闻播报1.考试目的通过考生对新闻类稿件的播报,考察考生对新闻语体样式的把握情况。

于是,凉风起天末,秋天来了。

万山红遍,枫叶如丹。

落木萧萧,赤城霞起。

丹,是成熟的颜色,是果实的颜色,是收获者的颜色,又是孕育着新的生命的颜色。

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实。

孕育,诞生,长大,挫折,成熟。

三、新闻播报(60分)、新闻评述(80分)近日,河北省邯郸市广泰中学实行“教师全程随班办公”模式,打破传统的师生学习和办公的空间藩篱。

据校方介绍,通过“一拖二”的办公室与教室的特殊改造,学校每个教室后部设有班主任办公室,班主任通过办公室窗户能够零距离随时观察每位学生,在办公室随时掌握班级动态,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听课状态、自学习惯等,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或规律,及时有针对性地介入解决问题。

但对此举持反对意见者认为,学生上课是否专心,有没有真的将老师讲的听进去,不是靠监督能够监督得来的。

教育作为一门艺术,讲究张弛有度,一味采取监视、高压等手段,只会适得其反。

报考影视传媒类艺术专业,特别是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就是要说一口标准、规范、好听的普通话,这是对考生的首要和基本的要求,也是考生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加强语音训练必不可少。

电视传播概论考试题(含答案)

电视传播概论考试题(含答案)

电视传播概论考试题(含答案)电视传播概论考试题(综合版含答案)一、名词解释广播电视: 泛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特定范围传播声音、图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其中只播送声音的称为“电声广播”简称广播,同时播出声音和图象的,称为“电视广播”简称“电视”。

有线电视:是指利用宽频线缆组成传输分配网络,把电视节目传送给观众的电视广播方式。

蒙太奇: 在影视制作的后期,将拍摄下来的许多镜头按照一定的要求,重新排列、组织、编辑在一起的一种镜头组接。

被人称为蒙太奇。

两方面意思:一是镜头组接的技巧手段,二是视听语言的思维方式。

收视率:是指特定电视覆盖区内观众收视具体节目的数量标志,是描述电视节目拥有观众数量多寡的一种相对的统计指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电视制度:或称电视体制,是一国电视事业所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二、简答题1.介绍三个有世界影响的电视机构?(1)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美国三大商业广播电视公司之一,经费来自广告收入。

节目以新闻和娱乐性节目为主,收视率长时期占三大广播公司首位。

(2)CNN—有线电视新闻网。

最具有当前电视即时化、全球化传播特点的频道。

节目以直播为主,24小时不间断地重复部分新闻内容,世界各地的电视观众随时都能对当天的要闻及时地了解。

(3)BBC—英国广播公司。

被看作是全世界广播的典范。

1927年创立,为各阶层广大听众提供高质量服务,拥有高水平的节目主持人,被认为是一个“深孚众望、才华横溢的完美的群体。

” BBC的信誉主要来自它的新闻报道,报道一直遵循准确与公正的准则并在国际上成为准确与公正准则的代名词。

英国广播公司世界台(BBC—WORLD)是英国广播公司集团的子公司,是美国有线新闻网的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它的节目几乎覆盖了五大洲。

它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播出新闻节目。

英国广播公司世界台不收取用户特许权使用费,也不接受国家的补贴,完全靠商业收入来支持自己的运营费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电视传播概论》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独立本科段)、播音与主持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专业基础课。

同时,它也是电视学、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入门课程。

这是一门既有较深厚的理论渊源,又有很广泛的应用价值的课程。

从不同角度提出和研究经过科学研究与实践检验而得出的各种具体的电视传播学的理论,并且分析了与此相关的电视传播媒介,电视传播系统,电视传播体制,电视传播内容,电视传播受众以及电视传播效果等等。

对形态各异的电视传播活动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做出解释、分析、推理和论证。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牢固掌握电视传播活动过程的基本要素、基本原理和规律,通过对电视传播现象的研究,揭示电视传播规律,总结并指导电视传播实践,形成对电视传播的科学认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电视传播概论》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独立本科段)、播音与主持专业(独立本科段)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与许多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解构与建构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电视传播研究的目的和作用,正确掌握电视传播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并了解电视传播研究的三大特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认识电视传播识记:解构建构理解:传播与电视的关系建构与解构的关系(二)电视传播相关研究识记:人类传播分类电视传播电视传播学理解:电视传播的规律电视传播学产生的必然性(三)电视传播研究的特性理解:如何解构和建构电视电视传播研究的特性应用:电视传播的社会性电视传播的整合性电视传播的开放性(四)电视传播研究的内容识记:5W模式拉斯韦尔理解:电视传播研究内容第一章电视传播发展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人类传播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演进规律,掌握电视传播的发展观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人类传播的发展机理识记:第四媒体信息社会理解:人类传播发展的历史脉络传播媒介发展的协同机制(二)电视传播的发展观念理解:我国电视的全球化语境应用:结合实际探讨WTO环境下我国电视事业发展结合实际案例讨论电视以创新为指导的整合传播观念第二章电视传播媒介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结合实际重点解析作为技术产物、传播媒介和艺术形态的电视传播的本体特征,并对照与报刊、广播和网络等媒介共同构成的媒介生态环境,正确掌握电视传播的媒介博弈及其生存策略。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电视传播的本体特征识记:电视媒介的诞生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媒介延伸论理解:电视传播的本体特征作为传播媒介的电视电视节目收视选择性机制形成的原因应用:结合实际讨论电视的艺术审美特征(二)电视传播的媒介博弈识记:人类传播分类电视传播电视传播学理解:电视传播的规律报纸的特点广播的特点网络的特点三大媒介体系特征比较应用:讨论电视传播发展的博弈环境结合实际探讨电视传播在媒介博弈中的生存策略第三章电视传播系统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在了解“三论”(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理解电视传播系统思维、信息思维和互动思维,并能够结合实际重点把握电视传播系统论,分别从作为大众传播、具有组织属性和运用人际传播的电视传播角度出发,重点把握电视传播的系统构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电视传播的系统化思维识记:系统论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信息论香农噪音香农-韦弗模式传播的双向互动模式控制论理解:电视传播的系统特征电视传播的系统思维电视传播的信息思维电视传播中反馈的特点应用:结合实际讨论电视传播的互动思维(二)电视传播的系统化构成识记:把关人人际传播理解: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式应用:讨论作为大众传播的电视第四章电视传播体制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结合实际重点解析作为技术产物、传播媒介和艺术形态的电视传播的本体特征,并对照与报刊、广播和网络等媒介共同构成的媒介生态环境,正确掌握电视传播的媒介博弈及其生存策略。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传播与社会发展识记:发展传播学现代化指标倍增器移情性格创新与扩散理解:传播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信息传播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创新决策过程创新扩散中的传播渠道影响应用:讨论发展传播学的演进过程(二)电视传播的体制识记:电视传播体制报刊的四种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美国四大电视网电视传媒体制的双重属性理解:私营商业体制特点公私兼营体制特点国有公营体制特点应用:讨论世界电视体制类型我国电视传媒体制的变迁第五章电视传播内容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结合信息和符号的概念,重点掌握包括电视新闻类节目、电视社教类节目、电视文娱类节目以及电视信息服务节目等在内的电视传播形态,了解电视传播语言的构成,能够结合实际重点学习电视传播视觉语言、听觉语言、语言语法等的相关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电视传播形态识记:消息类电视新闻专题类电视新闻评论类电视新闻信息服务节目理解: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类型电视社教节目的主要类型科教电视传播的功能电视文娱节目的主要类型电视娱乐节目的传播特征应用:电视新闻传播在中国的发展及其重要作用电视传播的社会功能(参见推荐教材《传播学概论》的第五章内容)(二)电视传播语言识记:符号电视图像符号的造型手段(景别、角度、运动、焦距、影调)电视字幕分类图表符号技巧符号及其使用电视语言符号电视音乐符号蒙太奇理解:电视传播的视觉语言电视音乐符号的作用电视音响符号的作用蒙太奇思维内涵理解蒙太奇思维形式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讨论电视符号的应用第六章电视传播接受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从传播受众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电视的传播对象,深入解析其特征、地位与接受机制,从而更有效地实施优化传播。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电视接受主体构成识记:大众传播场模式个体差异论社会分类轮社会关系论缓冲体选择性心理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解码理解:电视观众的特点电视观众结构的多元化及其成因应用:结合实际讨论电视观众的选择性心理(二)电视传播的接受机制识记:电视传播体制选择的或然率使用与满足媒介依赖模型约会意识传播权知情权接近权反论权意见广告理解:电视传播的接受机制使用与满足机制媒介依赖的背景媒介依赖与异化接近权的价值体现第七章电视传播效果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传播效果研究为传播学研究的重中之重,电视传播效果研究亦是如此。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效果研究的范式演变及其重要研究成果和内容,把握传播效果的类型,了解电视传播效果的信息机制,重点掌握与电视传播有关的社会效果,如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以及涵化分析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电视传播效果概览识记:魔弹论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人民的选择霍夫兰媒介社会化麻醉作用权威效应名片效用亲近效应把关人舆论领袖沉默的螺旋理解:把关人对信息来源的控制权表现舆论领袖的影响表现应用:传播效果基本类型传播效果的发展演进(二)电视传播的社会效果识记:议程设置涵化分析知识沟主流化共鸣第一级信念第二级信念理解:议程设置机制议程设置的形成条件涵化分析的基本前提应用:结合实际讨论电视传播中的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涵化分析的理论发展第八章电视传播方法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内容不在推荐教材中,请结合参考教材《传播学概论》第四章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传播研究的一般方法论,明确抽样调查、问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的具体要求和操作要领,了解控制实验法的一般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传播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理解: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观点(二)抽样调查法识记:抽样调查法含义理解:抽样调查特点抽样的基本程序随机抽样调查形式非随机抽样调查形式(三)问卷调查法识记:问卷含义提问设计原则(四)内容分析法识记:内容分析法含义理解:内容分析法特点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考试大纲和教材是相辅相成的,考试大纲中列出的大部分内容都可以在教材当中得到细化。

需要指出的是:考试大纲的第五章中传播的社会功能以及第八章电视传播方法论的内容在指定教材《解构电视——电视传播学新论》中是没有的。

对于这个问题,请以大纲为准。

如果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请参见参考教材《传播学概论》的相关内容。

本课程的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基础上。

其具体含义为: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解构电视——电视传播学新论》,张晓锋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

推荐参考教材:《传播学概论》,吴文虎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2、在了解考试大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在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并融会贯通,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重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同时,在自学各章内容时,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切勿死记硬背;同时在对一些知识内容进行理解把握时,联系实际问题思考,从而达到深层次的认识水平。

4、为了提高自学效果,应结合自学内容,尽可能地多看一些例题和动手做一些练习,以便更好的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社会助学的要求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