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7课《声音的传播》教材分析

第17课 《声音的传播》教材分析本课的任务驱动情景是波波去医院看病,医生用听诊器听波波的心肺声音。
用听诊器就能听到身体里的声音吗?这是一个生活中较常见的场景,几乎每个学生都遇到过,但不是每个学生都了解其中的道理。
听诊器的结构是怎样的?它是怎么传声的?17声音的传播医生阿姨,您这样就能听到我身体里的声音吗?活动1 听诊器传声的秘密本活动延续驱动情景,要解决“声音是怎样通过听诊器传到医生的耳朵里” 的问题。
活动1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听诊器,通过观察听诊器,了解听诊器内是空心管的结构。
然后让学生尝试用橡胶管、漏斗、橡皮膜按照听诊器的结构组装一个简易“听诊器”。
第二部分是通过实验,研究声音是通过听诊器管内的空气还是通过管壁传到耳朵里的,从而解决驱动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教科书中展示用小夹子夹住橡胶管的特写图片,这是该活动的一个关键环节:如果不用夹子夹住橡胶管,能听到管子传来的声音吗?如果用夹子夹住了橡胶管,还能听到管子传来的声音吗?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轻轻叩击橡皮膜,能听到声音吗?◎友情提示◎教学中如果有足够的听诊器提供给学生研究,则本活动无须自制简易“听诊器”,从观察到实验均可以使用普通听诊器进行。
在观察听诊器结构的基础上,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讨论“声音是怎样通过听诊器传到耳朵里的”。
学生可能会认为是通过管子里的空气或者其他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要求学生提供确凿的证据,即如何证明声音是(或不是)通过管内的空气传到耳朵里的。
通过深入的讨论,学生就会对实验的目的非常明确。
本活动的实验效果明显,橡胶管夹紧前后传声的对比非常清楚。
由此,学生对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就有了比较隔着障碍物能听到声音吗?友情提示本活动主要是通过观察和体验来了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特征。
教学中可以在讨论教科书例子的基础上,再通过小游戏让学生加深体会。
比如:教师或同学在教室内不同位置发出声音,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通过听声音来判断声源的位置。
粤教版科学四上第12课《声音的传播》说课稿

粤教版科学四上第12课《声音的传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科学四上第12课《声音的传播》是本册教材中关于声音单元的一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知识,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能用声音来描述一些现象。
但是,对于声音的传播和传播速度等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难点:声音传播速度的理解和应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些声音现象的音频,如雷声、音乐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它们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以及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现象,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3.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的声音。
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声音传播的知识。
4.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声音传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5.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声音的传播粤教版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一、引出问题。
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一)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1.刚刚的问题确实把大家难住了,那我们先从简单的问题开始研究,你们知道声音能在那些物体中传播吗?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拿出一些证据来。
2.交流汇报。
(1)声音能在空气(气体)中传播。
——引导:人讲话时,嘴巴和你们的耳朵之间隔着什么?(空气)——音乐片发出声音,音乐片和耳朵之间隔着什么?(空气)——假如没有空气呢?录像实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课件)——《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个实验中,声音只通过空气传播了吗?有没有通过其他物体传播?(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
声音在固体中能不能传播?——实验1:耳朵紧贴桌面听笔和纸面摩擦的声音。
实验要求:①同桌两人合作,轮流听笔在纸上的摩擦声;②一人用笔在纸上轻轻地画圆圈,另一人用棉花球塞住一只耳朵后,在直接听笔在纸上的摩擦声;③然后再把耳朵紧贴在桌面上听;④实验时一定要保持安静。
——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实验2:土电话的传声。
①教师和一名学生演示;②学生操作③教师巡视指导,让学生用土电话对话时用手触碰一下棉线。
——说说有什么发现?能证明什么?(3)声音在液体(水)中传播。
——学生猜测。
——演示实验:《水中手机》,请一名学生帮助演示。
(1)探究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根据实验现象作为合理解释。
(2)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学生做“耳朵紧贴桌面听笔和纸面摩擦的声音”实验——学生做“土电话传声”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作出合理解释。
(4)探究声音能否在水(液体)中传播。
结合学生实际,以学生前认知为主体,从生活经验出发去探究科学问题。
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思考。
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激发学生思考,用实验现象去解释科学问题。
用两个很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确实能在固体物质中传播“从现象出发,进一步渗透“证据意识”。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上317 声音的传播 教案

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节《声音的传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掌握声音传播的方式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掌握声音传播的方式和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和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性质,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点还不够清楚。
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比较薄弱。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声音,如鸟叫声、钟声等,让学生猜测声音的来源,并让学生谈谈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需要什么媒质?第二环节:新知呈现1.教师通过实验展示声音传播的方式和特点。
教师准备一张纸,让学生观察纸的变化。
教师用手拍打纸张,让学生观察纸张的动作,并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到纸上的?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用手拍打不同的材料(如木板、铁板、纸张等),观察材料的变化。
让学生总结声音传播的方式和特点。
例如,学生可以观察到纸张在声音传播时会有震动,而木板和铁板则没有明显的震动。
第三环节:讲解新课1.教师讲解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声音需要通过空气、水等媒质进行传播。
教师可以通过示意图或动画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声音传播的媒质。
2.教师讲解声音传播的方式和特点,如声音的传播是以波的形式进行的,声音传播的速度快慢等。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声音波的形状和示意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传播的方式和特点。
第四环节:练习1.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一个空瓶子和一根细线。
小学 科学 粤教版 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设计思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就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及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感到科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一切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振动的物体发出的声不一定能够被我们听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教师准备】音叉、尺子、橡皮筋,课件以及相关音频材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小孩的啼叫声等。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二、进行新课问题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讨论: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引导比较: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通用6篇)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通用6篇)《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1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中的第二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产生的原因等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究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以及认识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体。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学生通过多个活动对声音这一熟悉的事物去进行一番理性的探索,从而构建起对声音的传播的认识,在本单元中属重点内容,为今后的探究、学习奠定感性基础。
学情分析1. 学生对声音有了初步的了解,例如,声音的高低。
2. 知道固体、液体、气体能够传播声音。
空气能够传播声音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知道的,加以巩固即可。
而固体和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学生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设计了实验,通过实验让生了解本课内容。
3. 了解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对声音能在哪些物质中传播作出预测,并设计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养成及时记录的好习惯。
2、科学知识: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而且传播效果不一样;真空不能传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安静地做声学实验;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及小组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够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 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2、科学知识● 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 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
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教科版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7

声音的传播【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设计探究实验了解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一定的物质。
2.能够通过探究发现问题及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能够和同学合作,乐于交流、倾听并尊重他人意见的习惯。
2.能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动手实验、实事求是和认真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重难点】1.能通过设计探究实验了解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一定的物质。
2.能够通过探究发现问题及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漏斗、气球、皮筋、塑料软管、夹子、碰铃、水槽【教学过程】粤教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声音的传播》是小学科学(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振动与声音的第二课。
本课是基于学习了上一课《声音的产生》来后,学生继续研究、探索声音产生的原因的课文,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为下一课《乐音与噪声》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声音的大小、高低、产生的原因等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究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以及认识声音的传播,传播中离不开介质。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学生通过多个活动对声音这一熟悉的事物进行一番理性的探索,通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获取事实等活动,从而了解声音传播的知识和进行自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为今后的探究和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最直观的感受,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他们的关注,更不会花时间去探究声音的奥秘。
而且他们学习了科学一年多了,有一定的分析、归纳和评价能力。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声音传播的途径进行探究,但学生之前比较少接触设计试验,所以在教学中提供学生一些实验材料可以减少实验设计的难度。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声音的传播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声音的传播教案:声音的传播【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提问、实验、总结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与热爱。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及传播原理。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教学准备】录音机、传声器、鼓、铃铛等发声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用传声器/鼓等器材发出声音,向学生介绍声音的来源。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声音从哪里来?是怎样传播的?二、呈现(10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声音传播的路径:声音源→ 声波→ 耳朵。
2. 向学生解释声波的概念:声音通过震动空气产生声波,而我们的耳朵能够感受到声波。
三、实验探究(2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段细绳和两个细铃铛,学生们拉直绳子,用手指按住绳子的一端。
2. 学生围成一圈,选择一名同学轻轻摇动绳子,观察其他同学手指端的铃铛是否会发出声音。
3.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铃铛只有在绳子震动的时候才能发出声音。
4. 引导学生总结:声音是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的震动,以波的形式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四、巩固(15分钟)1. 学生回到座位,听取录音机播放的声音,记录下自己听到的声音名称,如汽车、鸟叫等。
2. 学生交流自己听到的声音,并尝试解释声音的产生原因以及传播路径。
五、拓展(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只能通过空气传播吗?是否可以通过其他介质传播?2. 学生分组进行进一步探究:将传声器放入水中,用手机或录音机放置在水下,观察并记录声音是否能传播。
3. 学生完成实验后,汇报实验结果并讨论声音在水中传播的原理。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并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加深了对声音传播的理解。
【教后反思】本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与热爱。
【新版】粤教科技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的传播》【创新教案】

《声音的传播》教案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振动与声音的第二课。
本课是基于学习了上一课《声音的产生》后,学生继续研究、探索声音产生的原因,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为下一课《乐音与噪声》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声音的大小、高低、产生的原因等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究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以及认识声音的传播,传播中离不开介质。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学生通过多个活动对声音这一熟悉的事物进行一番理性的探索,通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获取事实等活动,从而了解声音传播的知识和进行自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为今后的探究和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最直观的感受,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他们的关注,更不会花时间去探究声音的奥秘。
而且他们学习了科学一年多了,有一定的分析、归纳和评价能力。
在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声音传播的途径进行探究,但学生之前比较少接触设计试验,所以在教学中提供学生一些实验材料可以减少实验设计的难度。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2.认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设计探究实验了解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一定的物质。
2.能够通过探究发现问题及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能够和同学合作,乐于交流、倾听并尊重他人意见的习惯。
2.能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动手实验、实事求是和认真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声音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来传播。
教学难点知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实验用表、碰铃、水槽。
学生准备:尺子、笔盒、书本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谈话:登上月球已不再是人类的梦想,但月球上没有大气,宇航员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是怎样传递信息实现太空对话的呢?交流:学生自由回答。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优质课教案附实验记录表

小学科学(粤教版)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一、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小学科学(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振动与声音的第二课。
本课是基于学习了上一课《声音的产生》来后,学生继续研究、探索声音产生的原因的课文,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为下一课《乐音与噪声》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声音的大小、高低、产生的原因等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究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以及认识声音的传播,传播中离不开介质。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学生通过多个活动对声音这一熟悉的事物进行一番理性的探索,通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获取事实等活动,从而了解声音传播的知识和进行自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为今后的探究和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最直观的感受,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他们的关注,更不会花时间去探究声音的奥秘。
而且他们学习了科学一年多了,有一定的分析、归纳和评价能力。
在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声音传播的途径进行探究,但学生之前比较少接触设计试验,所以在教学中提供学生一些实验材料可以减少实验设计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2、认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设计探究实验了解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一定的物质。
2、能够通过探究发现问题及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能够和同学合作,乐于交流、倾听并尊重他人意见的习惯;2、能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动手实验、实事求是和认真记录实验结果。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声音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来传播。
五、教学难点:知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实验用表、碰铃、水槽、学生准备:尺子、笔盒、书本等。
七、教学过程:八、板书:附件1、验记录表“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实验活动表年班小组活动内容:找一找,你身边有哪些物体是可以传播声音的?附件2:实验活动的表现性评价表。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1课《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1课《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1课《声音的传播》主要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和传播过程。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以及声音传播的速度。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声音传播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声音传播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和传播过程,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探究声音传播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和传播过程。
2.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声音的传播现象。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加深对声音传播的理解。
3.讲授法:教师讲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尺子、毛巾、瓶子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传播。
例如,将一个气球吹起来,然后用尺子敲打气球,让学生观察气球的振动和声音的产生。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声音传播的动画,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传播需要什么条件?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一:将气球放入瓶子中,用尺子敲打瓶子,观察气球振动和声音的传播;实验二:将气球放在毛巾上,用尺子敲打毛巾,观察气球振动和声音的传播。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声音的传播》|粤教版

《12 声音的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亲历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2、让学生初步了解声控技术。
(二)过程与方法进行假设,通过实验,证明声音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善于和同学合作,乐于交流的品质。
2、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并尊重他人意见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亲历探究,证明声音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假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真空机设备,玻璃钟罩,铜铃,水槽;学生准备:卡纸,塑料管,漏斗,短玻璃管,Y形管,有关声控技术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谈话引入:登上月球已不再是人类的梦想,但月球上没有大气,宇航员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是怎样传递信息实现太空对话的呢?学生自由回答;结合学生的回答,交代本课探究任务(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1、活动1:研究钟罩里的收录机谈话:这是一部正在发出声音的收录机,我们把它放在钟罩里,它仍能发出声音,这是什么原因?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谈话:现在我们把这个钟罩密封起来,抽去罩中的空气,还能听到收录机发出的声音吗?学生猜测。
师生合作完成该实验,并小结板书(声音可以通过气体传播)。
2、活动2:研究声音在液体,固体中的传播谈话:声音可以通过气体传播,那么它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吗?学生猜测。
在室内分组做用耳朵紧贴水槽,听水中铜铃撞击发出声音的实验。
在楼梯上分组做用耳朵紧贴楼梯扶手,听同学敲击上层楼梯发出的声音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师小结并板书(声音可以通过液体,固体传播)。
3、活动3:两用喇叭筒(1)谈话:大家愿意放松一下吗,那就请大家用卡纸做个小玩具——两用喇叭筒。
(2)学生制作。
(3)提问:试试看,用它能不能使声音传得更远听听远处同学说话,有什么感觉(4)学生在室外走廊上实验。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6)教师评价实验结果。
4、活动4:做个“土电话”(1)谈话:大家还想玩吗,那就请大家做另一个小玩具——土电话。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设计.docx

小学科学(粤教版)12、声音的产生(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振动与声音》单元《声音的传播》一课是学生继学习《振动与声音》、《声音的产生》Z后学习的第三课。
本课是木课是继《声音的产牛》之后继续让学牛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师使用教材时,先从登月宇航员在月球怎样互相沟通入手,提出声音传播的问题,然后通过两个活动,即“钟罩里的收录机”和“声咅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证明了“声音能够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最后作为拓展部分,还提到了声控技术的运用。
在木课的学习中,强调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学习观,主要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以小组探究的形式展开,让学生通过实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材料,学会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学习知识,提高探究能力,激发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再通过实验活动等获取事实,验证自己的想法等活动,让学生可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进行假设,通过实验,证明声音传播的途径有哪些;2、让学牛初步了解声控技术。
(-)能力培养:1、让学生亲历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2、理解假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3、锻炼学生概括、总结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并尊重他人意见的习惯;善于和同学合作,乐于交流的品质2、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出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历探究,证明声音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难点:通过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玻璃钟罩、碰铃、水槽;2、学生准备:书本、尺子、课前进行关声控技术的调查资料。
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提出问题,引入课题1、师:同学们,在2008年,中国航空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你知道是什么吗?2、简单说说我国“神七”登陆探索的科技新闻并岀示课本PP77页主题图。
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重 点
知道声音的传播方式。
难 点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第一课时
执教时间
总节数
教学内容
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是不同的。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并了解更有效的传播声音的方法。
一、钟罩里的收录机
1.师介绍实验的方法:
首先把真空机设备、玻璃钟罩、收录机等实验装置的作用介绍给学生,把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告诉给学生.
2。师:这是一部正在发出声音的收录机,我们把它放在钟罩里,它仍能发出声音。现在我们把这个钟罩密封起来,抽去罩中的空气,还能听到收录机发出的声音吗?
3。观察实验的现象
师:进行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地听,当抽空气时,虽然不可能抽得很干净,但收录机的声音还是会逐渐变小的。最后当透明玻璃钟罩里面的空气抽出来后,已经听不到收音机的声音了(或者很细声)。
1。 并让学生用它来玩“做鬼脸”小游戏。
2. 学生制作并在室内实践.
3.学生总结并汇报“土电话”是怎样传播声音的。
1。学生制作。
2.学生在室外走廊上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发现了喇叭筒能将声音定向传播和定向收集的作用。
学生各抒己见谈这节课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12。声音的传播ຫໍສະໝຸດ 空气 液体 固体传话筒 听诊器
重 点
声音的传播方式。
难 点
并了解更有效的传播声音的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真空机、透明玻璃钟罩、收录机、铜铃、透明水槽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1课《声音的传播》说课稿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1课《声音的传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1课《声音的传播》是本套教材中关于声音传播的一课。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实验和探究,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学习如何利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和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声音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声音传播方面,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深入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和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传播原理。
2.难点:如何利用科学方法探究声音的传播。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电话通话,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新课导入:介绍声音的传播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
3.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声音传播的原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总结提升:对声音传播的原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声音传播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突出声音传播的关键点,包括声音的传播原理和实验方法等。
八.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以全面评估学生对声音传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7课声音的传播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7课声音的传播教案教学设计第17课《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声音”的第5课。
声音在物质中传播也是声音的重要特征之一。
本课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声音可以在听诊器管道里的空气中、桌面的木板中和水中传播,从而理解声音可以在物体中传播。
声音传播的现象非常常见,可能不太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所以教材采用学生不太熟悉的物品——听诊器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推测听诊器的传声是依靠管内的空气还是管壁?虽然多数同学会认为可能是和空气有关,但没有确凿的证据是不能够做出肯定的判断。
因此,活动1是本课的重点活动,通过实验观察声音在听诊器内的传播,找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证据,同时帮助学生培养实证的科学精神。
在完成活动1的基础上,后面的内容才能顺利的实施。
最后是制作土电话的实践活动,学生应该非常感兴趣。
教师如果觉得有必要,可以用更多的时间甚至一节课来开展此活动。
二、学情分析所有同学都对声音的传播这一现象非常熟悉,但都缺乏对这一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经验。
本课活动1的探究是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进行这个实验的难度不是很大,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实验的目的才是重点。
学生明确了实验的目的,才能让他们把关注点放到声音的传播到底依靠什么物质上来。
对于这个实验的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四年级的学生不一定能够描述得非常全面,但应该能够抓住关键的地方。
另外两个活动对学生来说应该可以顺利地完成。
最后制作土电话的实践活动,学生应该非常感兴趣,难度也不是很大。
四年级的学生甚至可以做出更加复杂的土电话。
三、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和液体中传播。
2.知道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3.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4.体会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声音在物体中传播的现象。
教学难点:从通过实验现象(可见)理解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过程(不可见)。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3单元第21课声音的传播粤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3单元第21课声音的传播粤教版第21课声音的传播教学目标1、明白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要介质。
2、明白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能初步了解声音传播的知识。
重点:明白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明白不同的物体传播的声音不同。
设计:提出问题—实验—观看分析—结论方法:观看、实验、分析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1、上课前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先是近距离倾听,然后慢慢向后移动远离声源,这时进行对比,比较先后听到声音的大小变化。
师:我们之前差不多学到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强弱与高低,那么声音到底是如何传到我们的耳朵里面的呢?平常在游泳的时候能听到水中的声音吗?晚上睡在床上的时候能听到隔壁宿舍同学讲话的声音吗?(组织同学们小组之间进行讨论,猜想)2、播放宇航员在太空上的照片,老师抛出新问题师: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直截了当听到对方的声音,只能通过专门的装置传递信息。
那是什么缘故?声音是通过什么来传播的呢?(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的课题—声音的传播)二、自主探究1、指导实验1(1)教师分发听诊器给实验小组,实验小组内分工操作(2)学生在使用听诊器的时候轻轻的摩擦薄膜处,然后认真听声音的变化记录实验情形;之后将听诊器软管夹紧,轻轻的摩擦薄膜处,认真听声音的变化并记录实验情形。
(3)记录实验记录表:实验记录软管通畅时夹紧软管时(4)实验操作完了之后,点学生汇报操作过程,其他同学及时补充,老师适时点拨。
请学生上台展现,并总结出小组总结的实验结果。
总结:声音在听诊器中是通过空气传播声音的,软管夹紧,软管中的空气被阻隔,声音不能通过空气传播,因此听不到声音了。
2、指导实验2(1)师:通过上一个实验,我们明白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那么它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吗?同学们在游泳时潜入水中能听到什么声音吗?同学们在通过鱼塘或池塘的时候,脚步声音专门大,是否会吓跑水中的鱼呢?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进行讨论并推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声音的传播》一课是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实验及网络材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水槽、摇铃;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一样多的沙(土)、水和空气;两只一次性纸杯,一段棉线、牙签棒。
2.演示材料:钟罩、抽气筒
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新课。
1.猜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东西能制造出来,却看不见?什么东西能穿过物体,却不留下痕迹?(声音)
2.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聆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引出课题。
今天啊!老师特意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声音,请同学们放松心情,仔细欣赏。
(出示课件)我们可以听到喜庆的鞭炮声,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可以听到远处汽车的喇叭声,可以听到轰隆隆的雷电声,还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在地球上我们可以听到这些声音,那么宇航员在月球,(出示课件)他们能听到这些声音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月球没有空气,是真空的。
师:什么是真空?
生:就是一个没有空气的空间叫真空。
师:对,月球是一个真空的世界,没有空气,即使发生大爆炸也听不到任何声音。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2课《声音的传播》。
3.教师板书课题:声音的传播
学生齐读两遍课题。
质疑: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
生: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生: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来传播?
生:声音的传播方式是怎样的?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探讨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又是怎样传播的?
二、共同研究,学习新知。
1.通过实验,发现真空状态不能传播声音。
看这是一个电铃,我们把它放在钟罩里,它仍能发出声音吗?
生: 声音会变小。
教师谈话:现在我们用抽气筒把钟罩里的空气抽出来,变成真空状态,电铃还能发出声音吗?
学生猜测。
生:可能听到的,也可能听不到。
师:来,我们来听听。
还能听到电铃声吗?
生:能听到的,就是变小了点,但是还是能听到的。
师:因为用的是家用抽气筒,实验效果不是很好,现在我们一起看一段实验视频。
(播放: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
师:你观察到什么?
生:我慢慢地听不到声音了。
生:现在几乎都听不到声音了。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要靠空气传播。
师:这里老师告诉大家有些结论必须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推理才能得出。
师:空气是一种什么状态的物质?
生:空气是一种气体。
师:也就是说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
师板书:气体
2、小组设计方案,验证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师:我们已经验证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的实验。
那固体能传播声音吗?
(1).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做实验的,谁来做老师的小助手?
(2).请一位同学到这边来当老师的小助手。
小助手把耳朵贴在桌子上,师在旁边轻轻挠桌子。
谁来说说老师是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3).让学生动手做。
挠桌子实验:
实验过程中,教师(出示课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应轻轻地挠,只能让贴在桌子上的耳朵听见。
·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师生屏息倾听,用手势交流,不发出声音,并记下自己的感受。
(4).提问:你是怎么做这个实验的?能听到声音吗?听到什么?声音通过什么传到你的耳朵里?发现了什么?
3.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水槽摇铃铛实验:
(1).师手摇铃铛,能听到声音吗?这个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朵?师在水槽中摇铃铛,现在还能听到铃铛的声音吗?是不是真的一点声音也没有呢?指
名上台听。
想知道它能否听到声音吗?大家动手做一做水中摇铃的实验。
把水槽放到小组中间。
(2).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能听到声音吗?发现了什么?(声音通过水和水槽壁传到耳朵)
这个实验说明声音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三)实验传音效果
1.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那么哪种物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最大呢?能不能给它们排个顺序?
各抒己见,进行猜测。
2.实验验证。
师:(拿出三个袋子,向学生介绍装着沙子、水和空气,分别代表固体、液体、气体)。
塑料袋中装什么时听到的声音效果最好?用哪个袋子最不容易听到声音?(课件出示实验要求),请同学们按照实验要求分组进行实验,发实验记录。
(分组实验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
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隔着沙子听,听到的声音最大;隔着空气,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
这说明固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最大,气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最小,液体介于两者之间。
师:真是一个善于研究、善于思考的孩子。
实验证明:固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最大,气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最小。
(课件出示: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效果的比较表)
传播物质传播声音的本领
固体最大
液体中等
气体最小
有时生活经验常常会给我们造成错觉,要想知道事实的真想,还需要实践尽心验证,这就是科学精神。
(四)兴趣拓展——游戏打“土电话”。
1、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
(出示土电话)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土电话,试一下,有什么发现,想一下声音是怎样传到耳朵里的?
要求:
(1)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
2、生实验后发言
(如果棉线拉不直,就不能很好的传递振动,只有把棉线拉直,才能听清声音。
土电话的声音首先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然后再传播到棉线,再通过空气,最后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不管将土电话移动到哪个方位,只要把棉线拉直,就能听到声音。
)
(五)实际运用。
过渡:同学们,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能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说明生活中的道理。
讨论1:
师:这是医生给病人看病,医生手里拿的是什么,知道吗?(课件出示情景)生:听诊器。
师:想一想听诊器有什么作用呢?
生:用来听我们的心跳。
生:听我肚子里的声音。
师:那想一想为什么要用听诊器去听呢?
生:听诊器是固体,我们自己都听不到心跳,但医生可以。
固体传播的声音“能力”比气体传播的声音“能力”要强。
师:对,如果其它条件相同时,固体传声效果要好,原因是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像土电话、贝多芬牙齿咬着木棒感知音乐、古时候耳朵贴在地面上听远方的马蹄声等等。
师:讨论2:
师:聪明的古代人,就利用了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快而解决了生活中的一大难题。
请看(出示课件:伏罂而听)这就是成语——“伏罂而听”你看到了什么?
师:你能说说这个小故事运用了什么科学道理吗?
生:声音能在固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能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原理,说明通过罂的振动,带动罂内空气的振动,于是我们就能听到挖掘的声音了,并能判断出敌人是在什么地方挖掘。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自然界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类的发明创造往往是受到大自然的启迪,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一定能发现自然界中的奥秘。
这节课大家都学得非常认真!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说说你的收获?
生抒发感受
四、课后延伸
师:给大家留个课后作业(出示课件):
1. 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2.用硬纸自制一个喇叭筒。
这个瓶中装着一些黄豆,(师大力摇晃瓶子)怎么样?
生:声音很大。
师:对,看看你有没有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拿出装有黄豆的矿泉水瓶,使劲摇两下)
下节课把你的办法介绍给大家。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都不错,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揭开了声音传播的途径、方式,还有更多有关声音的奥秘正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同学们能学好科学这门课。
好,下面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东西,放松心情,让我们随着优美的歌声,用心去体会声音的传播。
师播放《铃儿响叮当》,请同学们整理好实验物品,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