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含有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
出自历史的成语故事
出自历史的成语故事出自历史的成语故事1目不窥园主人公—董仲舒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
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
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
时至今日,仍有学者在研究他的思想体系及故里等方面的文化,他的著作汇集于《春秋繁露》一书。
目不窥园的故事西汉时期,广汉学者董仲舒年少时读书非常刻苦,经常是夜以继日地读书,他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他三年没有进过花园,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
后来他被征为博士,公开聚众讲学,弟子遍布四方目不窥园的意思窥:瞥看。
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三年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
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
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出自历史的成语故事2汉字的成语有很多,也有着各自不同的来历,那么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退避三舍、洛阳纸贵、草木皆兵、按图索骥、后来居上、邯郸学歨、如火如荼、望梅止渴、探骊得珠、望洋兴叹、掩耳盗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请君入瓮、高山流水、胸有成竹、望梅止渴、闻鸡起舞、指鹿为马、四面楚歌、三顾茅庐、完璧归赵、如卧薪尝胆、投笔从戎、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篝火狐鸣、高山流水、指鹿为马、鸡鸣狗盗、凿壁偷光、图穷匕见、破釜沉舟、请君入翁、江郎才尽乐不思蜀、煮豆燃萁、纸上谈兵、再衰三竭、木牛流马、世外桃源、投笔从戎、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投鞭断流、退避三舍、望梅止渴、草木皆兵、暗渡陈仓、拔山扛鼎、悬梁刺股、罄竹难书、怒发冲冠、毛遂自荐相关扩展:描写人物动作:走马观花、欢呼雀跃、扶老携幼、手舞足蹈、促膝谈心、前俯后仰、奔走相告、跋山涉水、前赴后继、张牙舞爪描写人间情谊:恩重如山、深情厚谊、手足情深、形影不离、血浓于水、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赤诚相待、肝胆相照、生死相依说明知事晓理方面: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温故知新、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滴水穿石、发奋图强、开卷有益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叶公好龙、亡羊补牢、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买椟还珠描写事物的气势、气氛:无懈可击、锐不可当、雷厉风行、震耳欲聋、惊心动魄、铺天盖地、势如破竹、气贯长虹、万马奔腾、如履平地形容四季特点:春寒料峭春意盎然、春暖花开、满园春色、春华秋实、春风化雨、骄阳似火、暑气蒸人、烈日炎炎、秋风送爽、秋高气爽、秋色宜人、冰天雪地、寒气袭人、寒冬腊月形容繁荣兴盛景象:济济一堂、热火朝天、门庭若市、万人空巷、座无虚席、高朋满座、如火如荼、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川流不息描写美的.景和物:美不胜收、蔚为壮观、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玉宇琼楼、美妙绝伦、巧夺天工、锦上添花、粉妆玉砌、别有洞天描写山水美景:锦绣河山、高耸入云、水天一色、波光粼粼、湖光山色重峦叠嶂、山明水秀、高山流水、白练腾空出自历史的成语故事3完璧归赵战国时期,美玉“和氏璧”由于质地优良,因此扬名天下,成为人人都想一睹的至宝。
把历史人物与成语故事
把历史人物与成语故事导语: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即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把历史人物与成语故事,欢迎借鉴!【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
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
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一作曹翙(huì)。
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
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
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
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
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
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
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且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者减少一个,甚至可以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语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
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
’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
齐己不觉下拜。
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人物】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
僧人齐己性喜赋诗。
一日,齐己作一首《早梅》诗,中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含有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讲解学习
含有历史人物的成语
故事
含有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历史人物成语故事
历史人物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一,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他的武艺高强,勇猛无匹。
有一次,关羽要去救援刘备,但路上有五关六将阻挡他的去路。
关羽奋勇直前,一路杀出重围,最终成功救出了刘备。
后人因此形成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成语,形容一个人勇猛果敢,无往不胜。
成语故事二,曹操骑虎。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北方英雄,他智勇双全,善于用兵。
有一次,他率领大军追击刘备,却遭遇到了兵败的局面。
曹操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就像骑在了一头猛虎上,难以下来。
后人因此形成了“曹操骑虎”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成语故事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是中国神话《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他武艺高强,智慧过人。
有一次,孙悟空遇到了妖怪白骨精,经过三番激斗,最终将白骨精打败。
后人因此形成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经过多次努力,最终取得了胜利。
成语故事四,岳飞粉墨登场。
岳飞是宋朝的抗金名将,他英勇无畏,忠义仁勇。
有一次,岳飞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用粉墨标记自己的兵马,以示决心。
后人因此形成了“岳飞粉墨登场”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意志坚定,决心果断,勇往直前。
成语故事五,李白醉酒登楼。
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酷爱酒,喜欢登高远眺。
有一次,他醉酒登上高楼,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后人因此形成了“李白醉酒登楼”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豪情万丈,志在高远。
以上就是几个历史人物成语故事,这些成语故事不仅反映了历史人物的风采和智慧,还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
让我们在学习成语的同时,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愿我们能够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让成语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闪耀光芒。
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老当益壮(马援)
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老当益壮(马援)摘要: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以及解释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老当益壮(马援)老当益壮[成语故事]东汉名将马援,从小就胸怀大志,他打算到边疆去发展畜牧业。
马援长大以后,当了扶风郡的督邮。
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长安。
半路上,他觉得犯人怪可怜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
自己也只好丢了官,逃亡到北朝郡躲起来。
这时恰好赶上大赦,以前的事不再追究。
于是他安心地搞起畜牧业和农业生产。
不到几年工夫,马援成了一个大畜牧主和地主。
他有牛羊几千头,粮食几万石。
但是,他对富裕生活并不满足。
他把自己积攒的财产、牛羊,都分送给他的兄弟、朋友。
他说:“一个人做个守财奴,太没有意思了。
” 他常对朋友说:“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行”。
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
后来,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战功。
拼音:lǎo dāng yìzhuàng[释义] 老:老年;当:应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壮盛;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
[语出] 《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正音] 当;不能读作“dànɡ”。
[辨形] 壮;不能写作“状”。
[反义] 未老先衰[用法] 含褒义。
多用来赞扬老年人的工作精神。
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郭大夫虽然离休了;但他~;仍然工作在第一线上。
历史成语人物故事
历史成语人物故事
曹操与卧龙诸葛:一场谋略与智慧的交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者。
他机智过人,善于运筹帷幄,被誉为“计谋之主”。
与曹操同时期的卧龙诸葛亮,字孔明,是刘备统一中国的重要智囊之一。
他聪
明睿智,精通军略,并以其出众的智慧和才能闻名于世。
曹操与诸葛亮的命运早早地交织在一起。
据说曹操在对长坂坡的战役中,曾遭
遇到了诸葛亮所设下的火攻。
诸葛亮第一次现身,在山上燃起烽烟,引得曹军大军前缀,最终让刘备等待援军的骑兵奇袭重创曹军,曹操狼狈逃亡。
这次战役,成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局面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曹操深知诸葛亮的才智非凡,因此对他既忌惮又仰慕。
曹操曾经说过,如果孔
明在自己的麾下效力,能够称霸天下。
而诸葛亮,也对曹操的才能佩服不已,他经常以曹操为讨论的对象,研究其谋略和指挥风格。
尽管曹操和诸葛亮是对立的敌对势力,他们之间的智慧较量仍然是一个历史上
的佳话。
他们不仅在战场上争锋相对,而且也在政治和军事谋略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尽管历史审视曹操和诸葛亮时有不同的评价,但他们作为历史上杰出的人物,
无疑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曹操以其出色的统治和治国才能,诸葛亮以其智慧和谋略,在历史上成为了永不凋谢的传说。
这两位历史成语中的人物,分别代表着智慧与谋略。
他们之间的角逐和争斗,
不仅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和演变。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明白,智者往往能够创造历史,谋略则是建立和巩固权力的关键。
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故事
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故事1、四面楚歌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故事: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róng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奉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jiǎ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péng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gāi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yú姬jī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
边逃边打,到乌江畔pàn自刎wěn而死。
释义: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周围环境,而导致自己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在我们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假设是日常行为表现不好,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喽。
2.破釜〔fǔ〕沉舟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发音:pò fǔ chén zhōu释义:一般用来比喻决心战斗到底,勇往直前,拼死一战。
表示下了极大的决心,舍出一切,必欲到达目的的作法。
故事: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复国后的赵国。
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包围。
被项梁、项羽叔侄等各路义军拥立的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让他们带着军队前去援救赵国。
但是,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就不再前进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
项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与赵军里应外合,一举打败秦军。
而宋义那么希望赵、秦两军打得精疲力尽之时再发兵,以坐收渔翁之利。
历史人物与成语故事
</>1 指鹿为马———赵高</>2三顾茅庐———刘备</>3 纸上谈兵———赵括</>4 负荆请罪———廉颇</>5 初出茅庐———诸葛亮</>6 破釜沉舟———项羽</>7 卧薪尝胆———勾践</>8 乐不思蜀———刘禅</>9 背水一战———韩信</>10 以人为镜———唐太宗</>11 悬梁刺股———苏秦</>12 砸壁偷光———匡衡</>13 精忠报国———岳飞</>14 两袖清风———于谦</>15 桃花潭水———李白</>16 一鼓作气———曹刿</>17 一字千金———吕不韦</>18 一字之师———郑谷</>19 图穷匕见———荆轲</>20 揭竿而起———陈胜</>21 手不释卷———吕蒙</>22 投笔从戎———班超</>23 韦编三绝———孔子</>24 病入膏肓———蔡桓公</>25 高山流水———俞伯牙</>26 口蜜腹剑———李林甫</>27 风声鹤唳———符坚</>28 东窗事发———秦桧</>29 赤膊上阵———许褚</>30 闻鸡起舞———祖逖</>32、马革裹尸一一马援</>31、黄袍加身一一赵匡胤</>32杀妻救将一一吴起</>33、八斗之才一一曹植</>/3铁面无私一一包拯</> 35、呕心沥血一一李贺</>/37、有勇无谋一一吕布</> /22、程门立雪一一杨时</>一诺千金一一季布</>路人皆知一一司马昭</>破釜沉舟一一项羽</>泰山北斗一一韩愈</>完璧归赵一一蔺相如</>力透纸背一一颜真卿</>闻鸡起舞一一祖逖</>入木三分一一王羲之</>酒池肉林-商纣王</> 秦晋之好-秦穆公</> 退避三舍-晋文公</> 问鼎中原-楚庄王</> 一鸣惊人-楚庄王</>徙木立信-卫秧</>围魏救赵-孙膑</>焚书坑儒-秦始皇</>约法三章-刘邦</>胯下之辱-韩信</>暗度陈仓-韩信</>力拔山河-项羽</>萧规曹随-曹参</>鹤立鸡群-嵇康</>直搞黄龙-岳飞</>金屋藏娇~刘彻</> 投鞭断流~苻坚</>风声鹤唳~苻坚</>口蜜腹剑~李林甫</> 空穴来风~苏轼</>凿壁偷光~匡衡</>东窗事发~秦桧</>远交近攻一一一张仪</>请君入瓮一一一来俊臣。
关于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
扁鹊走后,蔡桓公仍怒火未息,生气地对身边的 大臣们说:“像扁鹊这样的医生,就爱给没病的人看 病,以此来夸耀自已的本事。”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中暗暗着急,但谁也不敢多说。
又过了几天,扁鹊又来看蔡桓公,蔡桓公却传旨不许扁鹊进去。扁鹊担心他的病再拖下去会更严重,忍无可忍,大胆闯了进去,直接来到桓公榻前,他看蔡桓公已经画容惟粹,身体消瘦,十分着急,就跪下说:“大王,您的病现在已经发展到肠胃,再不治疗就会很危险了。大王的龙体是万民之躯,千万要多加珍重啊。”桓公还是不相信自已有病,让人把扁鹊赶了 出去。
一大,扁鹊夫拜见蔡桓公,两人见面寒暄一阵后,扁鹊就看出蔡桓公与色不对,于是说:“大王,您现在病了,可病还只是在皮肤里,赶快让我给您医治,如果—-”扁鹊话还没说完,桓公就不高兴地说: “我没病。”说完,丢下扁鹊拂袖而去。
10天以后,扁鹊又来看蔡桓公,他对桓公说:“恕我大胆直言,大王您的确有病,井且现在病变已 发展到肌肉里,如果再不及时医治,病情就会更加厉害。”谁知蔡桓公沉下肚来,怒与冲冲,脱口而骂:“大胆刁医,你竟敢三番五次地咒我有病,该当何罪!”扁 鹊不敢再说,悻悻退出。
又过了10大,扁鹊再一次来看蔡桓公。他看了 蔡桓公几眼后,掉头就跑。蔡桓公觉得很奇怪,就派大臣夫追问。扁鹊回答说:“一个人生了病,病在皮肤里、肌肉里、肠胃里,用针炙或服药,都是可以治愈的,可是病深入到骨髓里,药物就没有用了。现在大 王的病已发展到骨髓,我是实在没有办法给他医治了。”扁鹊说完,叹了口气,走了。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1.一鼓作气【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
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
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
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
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
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2.一字千金【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
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
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
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
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成语故事和人物
成语故事和人物成语中的名人故事(15篇)成语故事和人物 1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
此事被传为佳话。
成语故事和人物 21、孟母三迁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
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
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2、囊萤映雪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
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
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中国历史人物成语故事
中国历史人物成语故事1、刮目相看(吕蒙)[释义]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语出]宋?杨万里《送乡僧德璘监寺缘化结夏归天童山》:“一别璘公十二年;故当刮目为相看。
”[正音]相;不能读作“xiànɡ”。
[辨形]刮;不能写作“乱”。
[近义]另眼相看另眼相待[反义]视同一律[用法]多用于别人已有了显著的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了。
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偏正式。
[辨析]“~”和“拭目以待”;都含有“擦眼睛看”的意思。
但“~”偏重在去掉老印象;重新看待;“拭目以待”偏重在等待着看某种事情的发展。
[例句](1)小明近几年来进步很快;大家都得~了。
(2)小红变得勤奋好学;热爱劳动;对她~的人不在少数。
[成语故事]吕蒙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靠姐夫接济,没有机会读书,后来跟着姐夫打帐很勇敢,最终得到了孙权的赏识。
目不识丁的他以为凭勇敢就能打天下。
有一次。
孙权很认真地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国家的栋梁,要好好读书啊“。
吕蒙嘻皮笑脸的回答说:“我现在整天打仗,忙得很呢,哪里有时间读书啊,哈哈。
” 孙权很严肃:“我这个当国王的要比你还忙吧?我读了那么多书还嫌不够用,现在还抽空读很多史书和兵书,很有好处啊。
你看现在曹操这么老了,还很好学呢,你可不要把我的话当玩笑啊。
”从这时候开始,吕蒙下定决心,一有空就读书,学识长见得很快。
有一次,当时的大知识分子鲁肃和吕蒙一起讨论国家大事,鲁肃常常被吕蒙问得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鲁肃很高兴地轻轻地拍拍吕蒙的背说:“以前我以为你这个大老粗仅仅在军事方面有本事,现在才知道你学问很好啊,看法独到,你再也不是以前吴下(吴国)的那个阿蒙了!”吕蒙很自信地笑着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怎么能用老眼光看我呢。
”2、围魏救赵(孙膑)[释义]指攻击敌人后方;迫使进攻的敌人撤回兵力的战术。
魏、赵:战国时的国名。
[语出] 《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1.一鼓作气【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
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
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又作曹沬,音mi),一作曹翙(hu)。
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
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
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2.一字千金【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
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触目惊心;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
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
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
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语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
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
’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
齐己不觉下拜。
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人物】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
僧人齐己性喜赋诗。
一日,齐己作一首《早梅》诗,中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有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
有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有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即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看看下面的有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
有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1、有勇无谋项羽的勇猛精神,的确无人能及,但项羽有勇无谋,是难成大事的。
韩信在被刘邦拜大将后,曾与刘邦谈论天下大势,自己也承认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都不如项羽,项羽一声怒喝,千人会吓碍胆战腿软。
但韩信还说,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
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
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的确如此,唯一的谋士范增一怒而走。
汉军用计谋把项羽耍得团团转,刘邦正面与项羽相拒,韩信千里迂回,彭越在项羽后院打游击,项羽没头苍蝇一样疲于奔命,按了葫芦起了瓢,最终被汉军合围,其霸业以失败而告终。
有时候,项羽还不如张飞,张飞虽猛,但粗中有细,项羽只会用蛮力。
有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2、一饭千金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
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
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
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
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
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有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3、一字之师唐朝有个和尚,法号叫作齐己。
齐己和尚很喜欢写诗,写的也很好,可算是所谓诗僧。
他有个好友郑谷,也是当时的诗人。
因为他们都写诗,自然能谈得来。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故事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特殊的一类,在结构、语义、语法、语用等多个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故事篇一:长驱直入公元220xx年,曹操为夺取战略要地荆州,与刘备在这一带酣战。
刘备的大将关羽用重兵围住了襄阳,曹操的堂弟曹仁固守襄阳毗邻的樊城,处境相当困难。
这年七月,曹操派虎威将军于禁率军增援曹仁。
不久,樊城这一带连降大雨,汉水泛滥。
关羽乘机引水去淹曹军,结果于禁全军覆没,被迫投降。
由于洪水冲进樊城,曹仁处境危急。
一些部将劝他放弃樊城,乘船退走。
但有人极力反对,说是水势不可能一直这样大,过些时日会退去,还是紧守为好。
曹仁觉得有理,决定紧守樊城。
不久,曹操又派大将徐晃率军去樊城解围。
徐晃老谋善算,暂不将部队直接开到樊城,而在稍远之处驻扎下来,然后派人用暗箭把信射入樊城,与曹仁取得联系。
正好曹操还在组织其他兵马增援,得知徐晃的行动非常赞同,要他等待各路兵马到齐,一并开向樊城。
当时,刘备一部分军队驻在离樊城不太远的偃城。
徐晃带领一些军队来到偃城郊外,故意挖掘陷坑,似乎要截断偃城军队的退路。
驻军中计,匆匆撤离偃城。
于是徐晃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这座城池。
这时,曹操组织的十二路兵马已经赶到。
于是徐晃和这些兵马会合起来,打算和曹仁内外夹击关羽。
关羽在围头和四冢两处地方驻有军队。
徐晃表面上装出要进攻围头的样子,实际上亲率大军进攻四冢。
等关羽发现徐晃主攻的方向时,为时已晚。
匆匆赶到四冢的五千兵马很快被徐晃击败。
接着徐晃率领部下,一直冲进了关羽对曹仁的包围圈中。
关羽的将士不敌败走,襄阳,樊城终于解围。
徐晃的捷报传到曹操那里,曹操立即写了慰劳令,派人送到前方。
令中写道:“我用兵三十多年,所知古代善于用兵的人中,没有一个人能像你那样长距离不停顿地策马快跑,一直往前,冲入敌人的包围圈中。
”像故事里的一样,如果非得来个硬碰硬,那必定是会败得一塌糊涂。
历史成语故事的主人公
历史成语故事的主人公
对于历史成语故事你记得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历史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欢迎阅读。
1、四面楚歌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
故事: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yú姬jī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
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释义: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周围环境,而导致。
人物的成语故事
人物的成语故事学习在现在的社会和中已经成为汉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人物的成语故事。
人物的成语故事1:残杯冷炙北齐的文学家颜之推,学富五车,他有一部《颜氏家训》流传下来。
这本书的内容是以儒家的传统思想作为立身治家之道的。
《颜氏家训》中有一处告诫说:“不可令有称誉,见役勋贵,处之下坐,以取残杯冷炙之辱。
”意思是说,不能因为有点称赞,你就去受权贵驱使;不能因为处在低下的座位上,你就去受取权贵施舍的屈辱。
唐代的大诗人杜甫,有一段就被迫在颜之推提到过的这种悲苦的处境里生活。
杜甫从小聪明好学,志高务实,但一直没有遇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直到三十五岁那年,早已盛负诗名的他才踏上通往京都长安的大道。
考试完后,杜甫觉得文章写得得心应手,但他哪里知道,主持这次考试的大臣李林甫,根本不想选用贤才,而对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一概采取排斥的态度,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
杜甫没有料到自己会应试落第,内心非常痛苦,对前途悲观失望。
从此,他流落长安,以“宾客”的身份出入于达官贵人之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他时常陪王公大臣宴饮,席间吟诗赋词助兴。
这样做,是为了维持生计,也是希望得到权贵们的推荐,求得一官半职。
最后,终于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
后来,杜甫有一首名叫《赠韦左丞》的诗作:“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残怀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这首诗是写杜甫当年身困长安时遭受的冷落。
境遇如此可悲,令人“消魂”。
不过呢,杜甫这种“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也使他看到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和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
人物的成语故事2:草菅人命秦王嬴政统一中原,建立秦王朝以后,制定了非常严酷的法令。
他的小儿子胡亥从小就由赵高负责传授历朝的法令,所以胡亥对于用各种刑法杀人非常熟悉。
秦始皇起初是打算把皇位传给大儿子扶苏的,但秦始皇在一次出去巡视的时候,在路上得病死了,赵高就和丞相李斯一起,帮助胡亥夺取了皇位,杀害了哥哥扶苏。
付墨凡历史成语故事
付墨凡历史成语故事
付墨凡是我国古代的历史人物,他的故事与一些成语有着紧密的关联。
下面我将为你讲述付墨凡的故事,以及这些故事背后的成语寓意。
1. "付之东流":据史书记载,付墨凡是宋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
他的作品广受赞赏,而他的家庭事务却相当混乱。
有一次,他借给了一位朋友一大笔钱,并请求对方按时归还。
然而,这位朋友并没有履行承诺,无视了他的请求,让钱款"付之东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信任的人可能会让我们失望,我们应当慎重选择朋友。
2. "墨守成规":据传付墨凡在他的家庭事务上显得非常严格。
他注重细节,坚守着家族的传统和规矩。
他的努力和坚守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墨守成规"。
成语"墨守成规"指的是过于固执、不愿意改变或接受新事物的态度。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在某些情况下忠诚和坚守传统是重要的,但我们也要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
3. "舍近求远":付墨凡对于追求学问非常执着。
据说,有一次他听闻一个遥远地方的一位名儒在传授独家学问。
即使这位学者距离很远,他仍下定决心要去拜访并学习他的知识。
这个故事中的成语"舍近求远"告诉我们,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有时候需要放弃眼前的利益,去追求更远大的目标。
以上是关于付墨凡的历史成语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学习一些智慧和道理,应用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去。
无论是面对困难还是追求梦想,这些故事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与古人相关的成语故事
与古人相关的成语故事
卧薪尝胆
勾践,春秋时期越国的君王,因为吴国的侵略,他的国家被占领了。
作为亡国之君,勾践被迫到吴国为奴。
他在吴国忍辱负重,最终得以返回越国。
为了洗刷亡国的耻辱,他决心重振国家,让越国变得强大起来。
勾践每天晚上躺在柴草上,用柴草做床,让自己的身体时刻记住自己的屈辱。
他每天尝一尝苦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复仇的决心。
他努力工作,发展农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他还重视军队的训练,提高士兵的战斗能力。
几年后,越国变得强大起来。
勾践决定向吴国发起攻击,最终打败了吴国,实现了自己的复仇计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毅力,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断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醒和自省,不断反省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不断改进自己,才能不断进步和提高。
同时,这个故事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才能够获得成功和成就。
这种精神不仅在个人的生活中适用,在国家和民族的崛起中也同样适用。
总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一个富有启发性和意义的成语故事。
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断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含有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
含有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之答禄夫天创作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汉: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破釜沉舟(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八斗之才(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人独马(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春风(周瑜、诸葛亮)晋: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死灰复然(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宋: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含有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
欧阳光明(2021.03.07)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穷图匕见(荆轲)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
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宋:
精忠报国(岳飞)
东窗事发(秦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