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吕氏春秋《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
刻舟求剑的文言文翻译
刻舟求剑的文言文翻译刻舟求剑/ 楚人涉江【作者】佚名【朝代】先秦译文对照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注释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扩展资料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
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
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
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揭示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
人不能死守教条。
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内容浅显易懂。
多类教学参考资料对寓意已有定论,教师教学往往被束缚了手脚,学生也未能拓展思维。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刻舟求剑文言文注释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刻舟求剑寓言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刻舟求剑的文言文
刻舟求剑的文言文
《吕氏春秋·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文章出自哪里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文章出自哪里
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刻舟求剑》出自哪里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的秦国相邦吕不韦组织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其中《察今》一篇阐述了先秦法家的历史进化观,启示人们应当因时变法,不宜拘泥古法。
《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不能拘泥于成规,不要不知变通,要时刻关注变化了的客观情况,积极主动地应对变化的情况。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食物,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死守教条,否则会一事无成。
同时告诫人们不能平面、静止地看待问题。
刻舟求剑的文言文及翻译
昔者,楚人有善游者,一日乘舟渡江。
舟行至中流,忽见剑从舟中坠入江中。
楚人惊慌失措,急欲取剑,然舟已行远,剑已不知所在。
楚人乃以刀刻舟侧,曰:“吾剑在此,可记之。
”舟行益远,楚人时时回顾,见舟侧之刀痕,以为剑必在此。
及舟至彼岸,楚人急令舟人打捞江中,舟人遂以网于江中捞取。
然剑已沉没,舟人遍寻不得。
楚人失望,叹曰:“吾本善游,何期失剑,乃以刀刻舟侧,以为记也。
岂知舟已行远,剑已沉没,而吾犹以为剑在舟侧,岂非愚哉?”于是,楚人悟曰:“吾之失剑,非剑之失,乃吾之愚也。
吾本知剑坠江中,乃刻舟以为记,非记剑也。
是以剑虽失,吾不悔,但笑吾之愚耳。
”自此,楚人不再以刀刻舟,亦不再以舟为记。
每有所失,皆以心记,不复以物为记。
人或问之,楚人笑曰:“吾已悟矣,失剑之误,乃刻舟求剑也。
”世之愚者,多以物为记,而不知记之非记。
记之者,心也;忘之者,物也。
心之所记,固不可忘;物之所记,亦可忘也。
是以智者不以物为记,而以心为记。
心之所记,百不失一;物之所记,百失其一。
楚人之失剑,固其愚也。
然吾人之失,未必皆愚。
吾人若能悟其失,则可免于愚。
故曰:“刻舟求剑,智者不为。
”译:从前,有个楚国人擅长游泳。
有一天,他乘坐一艘船渡江。
船行至江中,忽然发现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江里。
楚人十分惊慌,急忙想要找回剑,但船已经行驶得远了,剑已经不知去向。
楚人于是用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在这里,可以记住了。
”船继续前行,楚人时不时地回头看着船舷上的刀痕,以为剑一定还在船舷附近。
等到船到达岸边,楚人急忙命令船夫下水打捞,船夫就在江中撒网。
然而剑已经沉入水底,船夫遍寻不得。
楚人感到失望,感叹道:“我本来擅长游泳,怎么就丢失了剑呢?我本想用刀在船舷上刻个记号,以为这样就能找到剑。
岂知船已经行得很远,剑已经沉入水底,而我还在以为剑在船舷上,这不是很愚蠢吗?”于是,楚人醒悟道:“我丢失剑,不是剑丢失了,而是我的愚蠢。
我本来就知道剑掉进了江里,却刻船以为记号,这不是真正的记号。
《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
《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寓言故事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4]
注释
①涉:过,渡。
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遽:急忙,立刻。
④契:用刀刻(记号)
⑤是吾剑之所从坠: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⑥矣:了。
⑦若:像。
⑧此:这样。
⑨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寓意
刻舟求剑是由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
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
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揭示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应该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死守教条,否则会一事无成。
同时告诫人们不能平面、静止地看待问题。
刻舟求剑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做事情不能死守教条、刻板而不懂变通,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来自题,还得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灵活处理问题。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寓言原文刻舟求剑(战国)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③契④(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⑤。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⑥,而剑不行,求剑若⑦此⑧,不亦惑乎?——(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原文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词语注释1、涉:过,渡。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遽(jù):立即,匆忙。
4、契(qì):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吾剑:我的剑。
7、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
之,助词,不译,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使谓词成分“从坠”体词化,提取“从坠”的处所.8、矣:了。
9、若:像。
10、此:这样。
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2、行:<动词>运行。
《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13、之:指“剑”。
14、坠:落。
15、求:寻找。
16、于:到。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17.舟止,止:停止。
作者简介《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
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好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刻舟求剑的意思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
在句子中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多含贬义。
《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
《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
《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寓言故事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4]
注释
①涉:过,渡。
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遽:急忙,立刻。
④契:用刀刻(记号)
⑤是吾剑之所从坠: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⑥矣:了。
⑦若:像。
⑧此:这样。
⑨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寓意
刻舟求剑是由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
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
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揭示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应该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死守教条,否则会一事无成。
同时告诫人们不能平面、静止地看待问题。
《刻舟求剑》意思及文言文翻译
《刻舟求剑》意思及文言文翻译《刻舟求剑》意思及文言文翻译时间乘着年轮循序往前,一个星期已经结束了,想必大家都有了很深的感触吧,立即行动起来写一篇周记吧。
什么样的周记才是好的周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心似箭周记《刻舟求剑》意思及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刻舟求剑》意思及文言文翻译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说:“这就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当船停下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墨守成规不懂变通之意。
【成语】:刻舟求剑【拼音】:kè zhōu qiú jiàn【简拼】:kzqj【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示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胶柱鼓瑟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头脑不灵活刻舟求剑成语接龙【顺接】:剑南诗稿剑及履及剑及屦及剑头一吷剑头一映剑履上殿剑态箫心剑戟森森【顺接】:瞋目案剑驰马试剑唇枪舌剑封刀挂剑风刀霜剑季礼挂剑结缨伏剑刻舟求剑【逆接】:春宵一刻彫虫篆刻雕虫篆刻功在漏刻几尽一刻精雕细刻立时三刻每时每刻【逆接】:刻不可缓刻不容松刻不容缓刻不待时刻己自责刻意求工刻意经营刻木为吏【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刻舟求剑言文言文及翻译
昔者,楚人有善游者,乘舟渡江。
舟中有一剑,剑形锋利,主人视为珍宝。
一日,舟行至中流,主人偶一失手,剑坠江中。
主人惊惶失措,遂呼舟人曰:“子速为我捞剑!”舟人闻言,即跃入江中,奋力捞寻。
然江水湍急,剑沉水底,踪迹难寻。
舟人虽竭尽全力,终未能得。
主人见状,愁眉不展,心知剑已随波逐流,不复可得。
舟行既远,主人触景生情,忽忆起一事。
乃叹曰:“吾常闻刻舟求剑之事,今吾亲身经历,方知其理。
剑已随水而去,吾犹欲求之,岂非刻舟求剑乎?”遂命舟人于剑落处刻舟记之,以志不忘。
舟人遵命,于舟旁刻一记号。
舟行既远,主人又感念剑之失落,乃命舟人载其回至剑落处。
舟人遂载主人至江畔,主人下舟,循记号寻剑。
然江水冲刷,舟旁之记号已模糊不清,剑踪更不可得。
主人见此,感慨万分,叹曰:“吾固知刻舟求剑之非,然人心难移,竟至于此。
吾之失剑,非剑之过,乃吾之过也。
剑已随水而去,吾固当以水为鉴,勿再刻舟求剑。
”舟人闻言,深以为然,遂与主人相视而笑。
主人乃悟,刻舟求剑之喻,非但为物,亦为人心。
人心若剑,易失难寻,故当慎之又慎。
译文:从前,有一个楚国人擅长游泳,他乘船渡江。
船中有一把剑,剑非常锋利,主人视它为珍宝。
有一天,船行至江中,主人不小心失手,剑掉进了江里。
主人慌张失措,立即叫船夫说:“你快来帮我捞剑!”船夫听到这话,立即跳入江中,尽力寻找。
然而江水湍急,剑沉入水底,踪迹难寻。
船夫尽管竭尽全力,最终还是未能找到。
主人看到这种情况,忧心忡忡,心里明白剑已经随着水流漂走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船继续前行,主人触景生情,突然想起一件事。
于是感叹道:“我经常听说刻舟求剑的故事,今天我亲身经历了,才知道其中的道理。
剑已经随着水流漂走了,我还想要找回它,岂不是刻舟求剑吗?”于是命令船夫在剑掉落的地方刻舟做记号,以示不忘。
船夫遵命,在船旁刻了一个记号。
船行了一段距离后,主人又想起了失去的剑,于是命令船夫载他回到剑掉落的地方。
船夫于是载着主人回到江边,主人下船,沿着记号寻找剑。
《刻舟求剑》出自哪里原文及译文
《刻舟求剑》出自哪里《刻舟求剑》出自战国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察今》.刻舟求剑【发音】kè zhōu qiú jiàn【解释】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示例】夏衍《解放思想团结前进》:“来考察我们过去用惯了的文艺理论,而不能~。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典故】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
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自--从。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是--这。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坠--落。
契者--刻着记号的地方。
若--如果。
【吕氏春秋简介】《吕氏春秋》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
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刻舟求剑译文和注释
刻舟求剑译文和注释《刻舟求剑》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楚国有个过江的人呢,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里去了。
这家伙可倒好,立马就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还说:“这儿就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等到船靠岸停住了,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去找剑。
这时候船都已经走出去老远了,可是剑又没跟着船走啊。
像他这么找剑,这不傻得很嘛!注释:“楚人有涉江者”:楚人,就是楚国人。
涉江,过江的意思,涉就是渡、过的意思。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从的意思。
坠,掉下去,落下去。
就是他的剑从船里落到水里去了。
“遽契其舟”:遽,立刻、马上的意思。
契,在这里就是刻的意思。
就是马上在他的船上刻了个记号。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这里就相当于“这”。
之,在这里是结构助词,可不译。
所从坠,就是剑掉下去的地方。
整句话就是说这就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止,停止,就是船停下来。
从,按照,依从的意思。
所契者,就是刻记号的地方。
求,寻找。
之,代指剑。
就是船停了之后,按照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去找剑。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行,移动、走的意思。
就是船已经走了,但是剑没有动。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若此,像这样。
惑,糊涂、傻的意思。
就是像这样找剑,不是很傻吗?出处:《吕氏春秋·察今》。
这篇文章通过这个刻舟求剑的故事呢,告诉我们呀,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我们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问题,可不能像这个楚国人似的,死脑筋,只认一个死理儿,觉得剑掉下去的地方永远就在船舷刻记号的那儿呢,这多可笑呀。
就像咱们生活里,要是总是按照老一套的办法去做事,不考虑情况变了没有,那肯定会出岔子的。
比如说现在科技发展得老快了,你要是还用以前的老办法去做生意,那指定得被淘汰啊。
所以咱们得灵活点,可不能学这个刻舟求剑的楚人。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刻舟求剑,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是《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记述的一则寓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欢迎参考~刻舟求剑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涉:过,渡。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
自:从。
坠:落。
于:在,到。
遽:急忙,立刻。
契:用刀雕刻,刻。
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
吾:我的。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
坠:落下其:他,代词。
求:找,寻找。
之:剑,代词。
矣:了。
而:然而,表转折。
若:像。
此:这样。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启示“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
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好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刻舟求剑,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是《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记述的一则寓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欢迎参考~刻舟求剑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涉:过,渡。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
自:从。
坠:落。
于:在,到。
遽:急忙,立刻。
契:用刀雕刻,刻。
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
吾:我的。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
坠:落下其:他,代词。
求:找,寻找。
之:剑,代词。
矣:了。
而:然而,表转折。
若:像。
此:这样。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启示“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
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
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是什么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是什么小编整理了《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刻舟求剑》翻译和《刻舟求剑》中的一些重难点字词的注释,希望对同学们呢的学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刻舟求剑》文言文注释: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刻舟求剑》的故事想必给同学们了深刻的启发,希望以后的学习和成长中,同学们生活开ixn能够做的更好,祝大家学习进步、生活开心!。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好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刻舟求剑》原文、译文及赏析
《刻舟求剑》原文、译文及赏析“刻舟求剑”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
“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刻舟求剑》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刻舟求剑 / 楚人涉江先秦:佚名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涉:过,渡。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
自:从。
坠:落。
于:在,到。
遽:急忙,立刻。
契:用刀雕刻,刻。
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
吾:我的。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
坠:落下其:他,代词。
求:找,寻找。
之:剑,代词。
矣:了。
而:然而,表转折。
若:像。
此:这样。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氏春秋《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4]
注释
①涉:过,渡。
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遽:急忙,立刻。
④契:用刀刻(记号)
⑤是吾剑之所从坠: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⑥矣:了。
⑦若:像。
⑧此:这样。
⑨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寓意
刻舟求剑是由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
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
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揭示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应该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死守教条,否则会一事无成。
同时告诫人们不能平面、静止地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