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水防涝自查报告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排水防涝自查报告一
XXXX年汛期将至,为全面做好XXXX年城市排水防涝工作,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将排水防涝安全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明确职责
为有效防御洪汛灾害,开展好防汛排涝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确保排水设施的正常使用。我局领导十分重视,从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防汛排涝领导小组。制定了防涝抢险应急预案,明确职能,安排了汛期值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做到值班领导和人员二十四小时不关机,保持高度警觉,随时待命,确保发生灾情有组织、有领导、有人员、有预案的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二、重点排查,抓好落实
根据排水防涝工作职能和重点防汛区域,汛期前重点进行了排查,排水管网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原则,责任人每天对全市雨水井及检查井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当天解决如不能当天解决,解决时间不能超三个工作日。同时在汛期前,组织精干人员对城区所有排水管道彻底进行清挖、疏通。及时清理打捞排水道入口处的杂物。做好汛期内市政基础设施的修缮与维护工作,加强对城区排污、泄洪干渠的巡查、检查,加强汛中观测,及时处理突发险情。坚持24小时值班制,不得脱岗。逢大雨时城区重点积水部位,确保降雨量10公分内及时到达打捞各类杂物,同时开启井盖,确保洪水排出。
三、存在的问题:
1、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承受不了排涝能力,排水管道直径小。
2、用于排水防涝的专用设施设备数量不足。
3、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段a、光明北街原五矿处b、向上路与建设街交叉处c、口岸街人民医院门诊前d、大路老交警队门前e、锦水街警察公寓门前f、口岸街海关转弯处。
四、应急预案:
(一)成立应急领导小组;
(二)强化汛期安全事故防范,配备相应设备、仪器及防护器具;
(三)制定预警等级,根据雨量大小及积水程度分为二个等级。
1、二级预警:一般雨量,道路积水较少,通过排水口可正常排放。
2、一级预警:雨量为大到暴雨,道路积水较多,通过排水口已无法排涝。
城市排水防涝自查报告二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每到汛期,xxxx 城区频繁遭受暴雨袭击,部分沿山、低洼路段积水严重,城市交通受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遭到威胁。为根治城区渍涝之患,xxxx市对受渍原因、防涝对策进行了综合分析城区。
一、渍涝成因
(一)先天气候条件影响,特殊地形地势制约。xxxx市中心城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整体呈盆状的特殊地形地势,加上区域年降水量丰沛,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先天气候条件,形成了中心城区易遭受
外洪内涝的固有格局。尤其是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突发性、短时性暴雨天气愈加频繁。这种极端的强降雨过程,往往导致大量山洪涌入路面,形成数十倍的径流量,超过排水管网负荷,从而造成城区沿山或地势相对低洼地带较易发生渍水现象。
(二)排水设施标准偏低,整体防御能力不足。老城区排水管网建设时间久,建设标准低,管径狭小。即使新区排渍设施也是按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取设计重现期P=1年标准进行建设的,不足以抵御极端气候下的强降雨袭击。加之,大部分老城区仍沿用直流式或截流式雨污合流制排水系统,随着城区人口密集度越来越高,大量生产、生活污水挤占了原本设计偏低的排水管径流量,每遇暴雨,受排水管网内高水位顶托,路面雨水排放不及,导致交通路、消防路等路段易产生短时渍水现象。
(三)城市路面过度硬化,湖泊调蓄能力削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面积出现硬化道路、广场的同时,生态绿地建设和内湖水系的保护力度却相对滞后与薄弱,大量天然湖泊、塘堰、湿地被填埋、侵占,原有城市生态中的水系退化甚至消失,从而导致城市雨洪调蓄功能减弱,雨水下渗面积越来越小,以致地表径流增加,产流增大,汇流加快,城区低洼地带较易发生渍水现象。
二、防涝对策
(一)合理确定建设标准,提升排渍防涝能力。一是修订暴雨强度公式。结合xxxx地区降雨规律、地形地势特点和暴雨内涝风险情况,视鄂东特大城市建设发展需求,将现有暴雨强度公式由取设计重现期
P=1年修订为P=2~3年,并以此确定排渍设施建设标准。二是启动排渍泵站改造建设。积极争取与利用国家防洪或水利设施建设经费,启动泵站改扩建和片区排渍工程建设,将抽排能力由13.2m3/s提升至38m3/s;新建泵站,配套建设泵站进水主干渠,新增排渍能力
68m3/s。三是改造完善排水管网。按照优先建设下游没有出路的排水通道、优先改造局部积水严重路段排水管网、优先改造排水容量不足管网的原则,结合旧城改造或城市道路建设改造,同步改造完善城区排水管网,抓紧完成黄荆山南麓、北麓和西塞、下陆、铁山等城区排洪港维修改造工程,切实提升城区泄洪排涝能力。四是推进雨污分流改造。结合旧城改造和中央公共投资项目,加快推进城区雨污分流改造,逐步将现行的雨污分流制、直流式合流制与截流式合流制相结合的排水体制,转变为雨污完全分流制,在提高污水处理效益的同时,有效减轻雨水管网被挤占、顶托的压力,确保排洪、泄洪畅通。五是建设地下管线综合走廊。在具备条件的新区开发建设中,积极推行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走廊建设,彻底解决城市未来发展对排水、排污、供水、供气等各种管网系统的需求问题,避免日后重复建设、反复开挖。
(二)树立生态开发理念,提倡科技防涝避灾。根治城市渍水之患,应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开发理念,走科技防渍避灾的道路。一是调。合理调整规划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即:让农田、绿地楔入新区,使新区地表雨水就近分流;对新区生命线工程及重要工业与民用建筑,规划布局在无渍涝风险或风险小的地方;对于渍涝风险大的低洼地方,尽可能规划布局
为公园绿地、生态湿地。二是蓄。一方面要建章立制,依法保护现有水系不受侵占、填埋,并通过疏挖清淤等措施扩大湖容,增强自然调蓄能力。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蓄滞、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如:在合流制截流式排洪港出口处建设调蓄池,可有效减轻内湖水体污染,提升调洪蓄洪能力。三是渗。在市区大力推广可渗透路面、停车场和广场;新建城区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不应低于40%;多建下凹式绿地、植草沟和人工湿地等,增加雨水的渗透能力,迟滞暴雨径流。
(三)完善内涝防范体系,构建应急预警机制。一是健全协调联动机制。汛期,市城市排渍指挥部加强对建设、市政、园林、气象、交通、城管、水利等相关部门的统一指挥与调度,建立健全互联互通的内涝防范信息共享与协调联动机制,切实提升部门协同防涝抗灾能力。二是建立应急预警体系。通过组建城市排涝应急抢险队伍,健全信息流通处理程序,落实应急装备和物资,强化汛期值班制度,抓好城市排涝应急演练等有效措施,积极构建预警与物防、技防、人防相结合的应急处置体系,确保城市排涝应急抢险反应灵敏、行动迅速、组织有力。三是动员社会民众防涝避险。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展板、宣传手册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大力提高市民群众防涝避险意识和能力,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支持并参与防涝减灾工作,努力为城市防涝排渍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